CN117112703A -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2703A
CN117112703A CN202311019970.1A CN202311019970A CN117112703A CN 117112703 A CN117112703 A CN 117112703A CN 202311019970 A CN202311019970 A CN 202311019970A CN 117112703 A CN117112703 A CN 117112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straint
constraints
region
develo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99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12703B (zh
Inventor
施源
林强
冯小红
李茜
罗罡辉
王琪
李孟徽
王钰莹
李怡婉
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earch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earch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0199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2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2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2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12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2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5Clustering or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2Query formulation
    • G06F16/2433Query languages
    • G06F16/244Grouping and aggreg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属于城市规划领域,包括: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构建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进行区域评分计算,将不满足预设分值的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预设分值的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依据留存标签进行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对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开发存量单元;根据更新后的开发存量单元和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准确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基于多维度约束分析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存量单元精细化识别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存量空间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城市存量空间的规划与管理,对存量单元的准确识别是关键环节之一。现有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技术中,大多采用基于单一维度的空间约束识别方法,难以对复杂城市空间进行细致的区分,导致存量单元识别存在漏划或不合理现象,识别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城市空间的细微差异,影响规划利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准确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基于多维度约束分析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存量单元精细化识别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所述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所述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构建土地建筑约束,所述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以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和所述土地建筑约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所述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依据所述留存标签进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对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和所述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域预分割模块,用于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所述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所述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土地建筑约束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土地建筑约束,所述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用于以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和所述土地建筑约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所述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留存存量单元聚合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留存标签进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区域存量单元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和所述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为后续评估识别奠定基础;构建包括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在内的多维度约束体系,实现了对空间的精细化约束;基于构建的多维度约束,对初始划分区域进行评分计算,评价每个区域满足约束条件的程度;根据评分结果,识别出不满足要求的留存存量单元,以及可开发的存量单元,实现量化判定;对留存存量单元进行聚合,通过连续性和粘性约束作参考,实现存量单元的空间优化;对可开发存量单元进行可行性检验,确保其开发合理性;根据优化后的存量单元结果,完成目标区域存量单元的精细化识别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准确性不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基于多维度约束分析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存量单元精细化识别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中完成可行分析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区域预分割模块11,规划管控约束构建模块12,土地建筑约束构建模块13,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14,留存存量单元聚合模块15,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16,区域存量单元识别模块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通过多维度分析来识别空间规划的存量单元。首先,将区域进行初始划分并建立区域标签。然后,根据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对初始划分区域进行评分计算。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区域被标记为留存存量单元,满足预设分值的区域被标记为开发存量单元。接下来,对留存存量单元进行单元聚合,并对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进行更新。最后,根据更新后的开发存量单元和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所述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所述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元分割线指对目标区域进行网格化分割的分割线,该分割线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最小单元,即初始划分区域。区域标签是指对每个初始划分区域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该区域的基础数据信息,例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最小单元粒度是指初始划分区域的最小尺度要求,最小单元粒度越小,划分精度越高。
首先收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数据、规划控制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等。然后,依据最小单元粒度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以单元分割线对目标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将其划分为多个区域,组成初始划分区域。同时,对每个初始划分区域进行自动标注,形成包含区域基础数据信息的区域标签,以此建立初始划分区域。通过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使初始划分区域精确反映目标区域的基础数据特征,为后续进行区域标识提供基础信息。
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规划管控约束指对区域空间开发利用进行约束和管制的各类规划约束内容,包括本步骤中提到的城镇开发边界、生态控制、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初始值是指对各类规划管控约束的不同程度的初始赋值,表明该约束是否对于初始划分区域的约束程度。例如,位于城市绿化空间保护范围内的区域,其城市绿线约束初始值较高。
通过查询相关规划档案,识别目标区域内的各类规划管控约束,包括但不限于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保护约束等。然后,由专家组判断每个初始划分区域与各规划管控约束的关系,给每个约束进行初始值的赋值。如此形成规划管控约束,为后续规划评价提供支撑。
构建土地建筑约束,所述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土地建筑约束是指对区域土地利用和建筑活动进行约束的各类要求,包括用地权属、现状用地功能、建筑年限和建筑安全等多个方面。初始值同样表示各约束条件对初始划分区域的适用性。
首先,依托土地调查和不动产登记等获取目标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出土地权属信息、现状土地利用功能、建筑物基本信息等数据。例如,建筑物建成年限不足十五年、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等。然后,判断每个初始划分区域与各土地建筑约束的关系,对每个约束因子进行初始值标注。最终形成土地建筑约束,为后续规划评价提供依据。
以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和所述土地建筑约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所述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分值是用于判定初始划分区域性质的阈值分数,由规划人员根据规划目标预先设置。留存存量单元是指根据评分结果判定不宜开发的初始划分区域,这些区域将进行保留。开发存量单元是根据评分结果可用于城市建设开发的初始划分区域。留存标签是对留存存量单元进行标注,便于后续处理。
对各初始划分区域,依次调用初始划分区域的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数据集,通过约束条件的初始值与关联计算规则确定各区域的评分。然后,比较区域评分与预设分值,分值低于预设分值的区域确定为留存存量单元,留存单元带上留存标签;分值高于预设分值的区域确定为开发存量单元。
进一步的,优选的,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具体为:
设定单体预设分值和综合预设分值,基于所述单体预设分值和所述综合预设分值构建所述预设分值;
将区域评分计算结果与所述预设分值进行分值比对,当触发所述单体预设分值和所述综合预设分值中的任一分值时,则将对应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体预设分值针对每个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单独设置的阈值分数。综合预设分值是综合多个约束条件后的总体阈值分数。
首先,规划人员根据各约束条件的重要性和控制强度,确定每个约束条件的单体预设分值,即单项约束的合规性判定阈值。然后,通过加权计算,综合多个单体预设分值,计算得到能够全面反映目标区域规划情况的综合预设分值。单体预设分值和综合预设分值共同构成了预设分值体系,为对各初始划分区域开发性质的评判提供了分值判断标准。接着,依次取出每个初始划分区域的评分结果,并与单体预设分值进行逐一比较,判断评分是否高于每个单体预设分值。同时,将该评分与综合预设分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高于综合阈值。如果区域评分高于任一单体预设分值或高于综合预设分值,则可判定该区域为开发存量单元。实现通过单项或综合两种方式的分值比对判定,确定符合开发条件的初始划分区域。
进一步的,为实现留存存量单元的实时性,具体还包括:
依据所述留存标签构建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更新周期,并设置关联周期新增特征;
在所述数据更新周期的周期节点和触发的关联周期新增节点重新执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采集更新;
根据采集更新结果调整所述留存存量单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数据更新周期是针对留存单元定期进行数据更新的时间间隔。关联周期新增特征是在数据更新周期内,可能影响留存单元变化的信息情况,如政策变化等。
首先,根据留存存量单元的位置及属性信息,结合规划需求来制定其数据更新周期,即每隔一定时间对留存单元的数据进行更新的时间间隔,例如每年一次。同时,设置关联周期新增特征触发条件,重点考虑区域内在更新周期内可能出台的新政策,如文物保护政策或生态保护规划等。如果监测到规划区域在更新周期内出现政策调整,则会触发对留存单元的重新评估,以保证识别结果符合最新政策要求。
当更新周期的周期节点(如每年1月1日)或者设置的关联周期新增节点(如新政策发布)到达时,触发留存存量单元的重新数据采集。包括重新查询最新的规划地图、规划报告,收集规划信息变化;重新进行土地利用调查,获取该区域的最新土地权属及利用功能情况;重新进行实地或遥感调查,获取建筑物变化信息等。进而获得采集更新结果。
随后,加载留存存量单元的原始识别结果,并加载新采集的采集更新结果,比对更新前后的数据集,判断留存单元的范围或属性发生的变化,例如规划红线调整导致的范围变化,以及权属变更导致的属性调整等。接着,根据采集更新结果对留存存量单元进行调整,包括边界范围的修改、属性标识的更新等,形成符合最新情况的留存单元识别结果。实现对留存单元识别结果的动态维护,以保证识别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依据所述留存标签进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元聚合是指根据留存标签将多个留存单元合并成更大的留存存量单元。聚合留存存量单元是由多个留存存量单元聚合构建的更大规模的留存存量单元。连续参考是指相邻留存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用于判定是否聚合。单元粘性参考是指留存单元内在的聚集性,用于判定是否聚合。
首先,加载所有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包括空间范围坐标、属性信息、留存标签等。然后,设置连续参考参数,用于判断两个留存单元的空间距离是否小于指定阈值,如果小于则判定为空间上连续;同时,设置单元粘性参考参数,用以根据单元内的地物情况,给每个单元评定一个粘性系数表示聚合可能,例如包含不可分割文物的单元粘性较大。接着,遍历每个留存单元,检查其周围单元是否满足连续参考条件,如果满足则进行下一步判断;否则,该单元不参与聚合。对满足连续性检查的单元,进一步判断它们的粘性系数是否达到要求,如果双方粘性系数均小于阈值,则判定可以聚合。将判定可以聚合的多个留存单元进行空间拼接,合并其范围形成一个聚合体,并统一其属性标签。对所有留存单元重复聚合,直到不再有单元满足聚合条件,完成所有可能的聚合操作。最终形成经聚合后的聚合留存存量单元,以提高留存规划的合理性。
对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所述开发存量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行分析是对开发存量单元进行经济可行性方面的评估分析。更新开发存量单元是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调整开发单元的范围或属性。
针对已确定的开发存量单元进一步执行可行分析,评估单元的经济开发潜力,综合考虑改造模式、成本收益等要素,判断单元的开发改造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分析发现某些开发单元存在开发障碍,不具备可行条件,则相应调整其开发存量单元的标识或范围。最终形成更新后的开发存量单元结果,为后续城市设计利用提供依据。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步骤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区域基础数据搭建所述目标区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
将所述开发存量单元输入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通过经济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计算获得经济可行性系数;
基于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完成所述可行分析。
进一步的,获得经济可行性系数具体包括:
依据所述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调用改造数据,确定改造类型系数、改造成本、出售价格;
基于改造类型系数、改造成本、出售价格进行改造利润率计算,并依据改造利润率计算结果映射获得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首先,调用目标区域的基础数据,包括地类地价、规划指标、社会经济等数据。其次,根据可行性分析的要求,确定网络节点,例如成本计算节点、收入计算节点、投资回报节点等,每个节点针对一个经济要素进行计算。再次,根据每个节点的功能,选取相关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节点内部的计算模型,例如,地价节点根据位置、地貌构建地价评估模型。然后,基于经济活动的逻辑关系,连接各个网络节点,如成本节点连接收入节点等,形成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然后,根据经济活动特点,调节网络节点之间的权重参数,控制各节点对最终结果的贡献度。接着,在GIS空间信息平台中构建经济活动仿真环境,实现网络模型的运行和空间计算,实现对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的构建。
然后,加载已确定的开发存量单元的数据,将这些数据作为仿真对象输入构建好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网络模型中的可行性计算子单元针对输入的开发存量单元,调用相应的改造数据,根据开发存量单元的现状和位置情况,匹配最适宜的改造模式,确定改造类型系数,例如工改工、工改商、工改居、居改居四种类型;同时综合单元面积、改造类型、地价等因素,计算总体改造成本;同时根据周边相似地块的出售情况,评估改造后单元的可实现出售价格。随后,根据确定的出售价格计算出预期的总收入金额,根据总收入金额和改造成本计算改造利润率,作为可行性系数,量化判断不同改造模式和参数下的经济可行性水平,当利润率大于0时项目才具有经济可行性。
接着,获取了各个开发存量单元的经济可行性系数,设置不同的可行性判定门槛,例如系数达到0.8判定为可行。然后,对各开发单元的可行性系数进行判定,不达标的单元会被确定为经济不可行。最后,根据可行性判定结果,完成开发存量单元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进一步的,为提升可行分析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搭建容积率约束子单元,并将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耦合至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
当所述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计算输出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后,将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发送至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
依据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进行容积率上限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完成所述可行分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容积率约束子单元是用于评估容积率限制的网络计算模块。容积率上限评价是判断在限定容积率下的经济效益。
首先,根据可行分析的需求,构建容积率约束的评估子单元,该子单元能够基于不同容积率条件,计算经济效益的变化。其次,将容积率约束子单元与可行性分析网络进行链接和耦合,使可行性计算子单元的计算结果作为容积率子单元的输入。然后,可行性计算子单元完成对目标区域的经济可行性计算,并获得可行性系数后,将该可行性系数作为输入,发送给耦合的容积率约束子单元。
容积率子单元收到可行性系数后,测算开发存量单元当前容积率与可行性系数的乘积是否超过合理的容积率上限,对于未超过合理的容积率上限的开发存量单元,划定为优先开发的单元,进而形成在经济可行性的评估结果,包括在当前容积率下的经济效益预估以及在提升容积率下的效益增量。随后,根据该评估结果完成可行分析,从而提高对可行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和所述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取得的更新后的开发存量单元,以及进行聚合得到的留存存量单元。加载目标区域范围数据,并将开发存量单元和留存存量单元的空间范围进行规划空间的匹配。通过空间运算,将目标区域范围内的各个空间单元进行分类,标注归属于开发存量单元或留存存量单元,形成目标区域内部存量单元类型识别的空间划分结果,反映区域内不同单元的分布情况,为后期城市设计提供指导,提高城市空间资源的调配效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行分析结果生成开发的时序标识;
将所述时序标识同步映射至所述开发存量单元,通过所述时序标识进行所述开发存量单元的开发顺序管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首先,根据实际开发经验,设置判定开发时序的评价维度,例如改造难易程度、融资获取难易程度、产权复杂程度等。其次,根据评价维度和可行性数据,构建评价模型,计算出每个开发存量单元的评分。再次,根据总体规划要求,预设不同时序对应的评分阈值,例如近期80分以上,中期60—80分等。然后,将每个开发存量单元的评分与阈值比较,判定其属于近期、中期、后期等哪个开发时序。接着,根据判定结果,生成描述不同开发时序的标识,如“近期”标识等。
随后,加载已识别的各个开发存量单元的空间范围数据集,并加载生成的各开发存量单元的时序标识数据,利用GIS的空间连接分析功能,将时序标识的属性数据与对应的开发单元进行连接,生成包含时序属性的开发存量单元空间分布图层。之后,根据时序属性将开发单元进行分类,生成近期开发存量单元数据集、中期数据集等。进而根据时序设置不同时期的开发重点,优先开发近期单元,逐步扩展到中后期单元,实现根据时序标签进行开发顺序管理,提高开发顺序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为后续评估识别奠定基础。构建规划管控约束,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构建土地建筑约束,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通过构建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为区域评分计算提供多维度依据。以规划管控约束和土地建筑约束进行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实现对各单元的量化识别。依据留存标签进行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提高结果的连续性与合理性。对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开发存量单元;根据更新后的开发存量单元和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完成对目标区域的精细化存量单元识别,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功能区优化调整。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
区域预分割模块11,用于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所述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所述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
规划管控约束构建模块12,用于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土地建筑约束构建模块13,用于构建土地建筑约束,所述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14,用于以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和所述土地建筑约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所述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
留存存量单元聚合模块15,用于依据所述留存标签进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
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16,用于对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所述开发存量单元;
区域存量单元识别模块17,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和所述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进一步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14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设定单体预设分值和综合预设分值,基于所述单体预设分值和所述综合预设分值构建所述预设分值;
将区域评分计算结果与所述预设分值进行分值比对,当触发所述单体预设分值和所述综合预设分值中的任一分值时,则将对应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
进一步的,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16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依据所述区域基础数据搭建所述目标区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
将所述开发存量单元输入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通过经济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计算获得经济可行性系数;
基于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完成所述可行分析。
进一步的,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16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依据所述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调用改造数据,确定改造类型系数、改造成本、出售价格;
基于改造类型系数、改造成本、出售价格进行改造利润率计算,并依据改造利润率计算结果映射获得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
进一步的,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16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搭建容积率约束子单元,并将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耦合至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
当所述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计算输出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后,将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发送至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
依据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进行容积率上限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完成所述可行分析。
进一步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14还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依据所述留存标签构建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更新周期,并设置关联周期新增特征;
在所述数据更新周期的周期节点和触发的关联周期新增节点重新执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采集更新;
根据采集更新结果调整所述留存存量单元。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分析结果时序标识模块,该模块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根据所述可行分析结果生成开发的时序标识;
将所述时序标识同步映射至所述开发存量单元,通过所述时序标识进行所述开发存量单元的开发顺序管理。
综上所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都可作为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存储在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存储器中,并可以被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处理器调用识别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方法,在此不做多余限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所述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所述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
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构建土地建筑约束,所述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以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和所述土地建筑约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所述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
依据所述留存标签进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
对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所述开发存量单元;
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和所述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单体预设分值和综合预设分值,基于所述单体预设分值和所述综合预设分值构建所述预设分值;
将区域评分计算结果与所述预设分值进行分值比对,当触发所述单体预设分值和所述综合预设分值中的任一分值时,则将对应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区域基础数据搭建所述目标区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
将所述开发存量单元输入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通过经济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计算获得经济可行性系数;
基于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完成所述可行分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调用改造数据,确定改造类型系数、改造成本、出售价格;
基于改造类型系数、改造成本、出售价格进行改造利润率计算,并依据改造利润率计算结果映射获得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搭建容积率约束子单元,并将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耦合至所述经济可行性分析网络;
当所述可行性计算子单元计算输出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后,将所述经济可行性系数发送至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
依据所述容积率约束子单元进行容积率上限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完成所述可行分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所述留存标签构建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更新周期,并设置关联周期新增特征;
在所述数据更新周期的周期节点和触发的关联周期新增节点重新执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数据采集更新;
根据采集更新结果调整所述留存存量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行分析结果生成开发的时序标识;
将所述时序标识同步映射至所述开发存量单元,通过所述时序标识进行所述开发存量单元的开发顺序管理。
8.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系统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区域预分割模块,所述区域预分割模块用于以单元分割线进行区域预分割,建立初始划分区域,所述单元分割线以最小单元粒度为约束,通过区域标签构建而成,所述区域标签通过采集目标区域的区域基础数据构建;
规划管控约束构建模块,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规划管控约束,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约束、生态控制约束、城市绿线约束、城市蓝线约束、历史文化约束,其中,所述规划管控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土地建筑约束构建模块,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土地建筑约束,所述土地建筑约束包括用地权属约束、现状用地功能约束、建筑年限约束和建筑安全评估约束,其中,所述土地建筑约束标识有约束的初始值;
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所述初始划分区域标识模块用于以所述规划管控约束和所述土地建筑约束进行所述初始划分区域的区域评分计算,将不能满足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留存存量单元,将满足所述预设分值的初始划分区域标识为开发存量单元,其中,所述留存存量单元带有留存标签;
留存存量单元聚合模块,所述留存存量单元聚合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留存标签进行所述留存存量单元的单元聚合,构建聚合留存存量单元,聚合参考包括连续参考和单元粘性参考;
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开发存量单元执行可行分析,根据可行分析结果更新所述开发存量单元;
区域存量单元识别模块,所述区域存量单元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开发存量单元和所述聚合留存存量单元完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存量单元识别。
CN202311019970.1A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Active CN117112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9970.1A CN117112703B (zh)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9970.1A CN117112703B (zh)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2703A true CN117112703A (zh) 2023-11-24
CN117112703B CN117112703B (zh) 2024-06-18

Family

ID=88799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9970.1A Active CN117112703B (zh)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270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2528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Youngs Gregory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nancing and reimburs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ments to real property.
CN107292484A (zh) * 2017-05-02 2017-10-24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基于城市空间大数据的城市再开发土地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065688A (zh) * 2021-03-18 2021-07-02 博雅达勘测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域功能的国土空间划分模拟系统、方法及终端
CN114020859A (zh) * 2021-11-19 2022-02-08 浙江远望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及系统
FR3113755A1 (fr) * 2020-08-27 2022-03-04 Southeast University Système et procédé pour identifier et traiter des conflits majeurs dans les conditions de planification d’une parcelle de terrain pour un transfert
US20220405870A1 (en) * 2021-06-17 2022-12-22 Vibtant Planet PBC Land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CN115587718A (zh) * 2022-04-13 2023-01-10 王红军 一种基于土地配置模型的城市土地规划系统
CN115600855A (zh) * 2022-09-27 2023-01-13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Cn)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796688A (zh) * 2022-12-07 2023-03-14 江苏联合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工业低效用地评估方法
CN116205505A (zh) * 2023-05-05 2023-06-02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安全格局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KR102559390B1 (ko) * 2022-12-10 2023-07-26 주식회사 제주알마켓 토지의 미래가치의 예측기능이 구비된 지도정보서비스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2528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Youngs Gregory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nancing and reimburs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ments to real property.
CN107292484A (zh) * 2017-05-02 2017-10-24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基于城市空间大数据的城市再开发土地识别方法及系统
FR3113755A1 (fr) * 2020-08-27 2022-03-04 Southeast University Système et procédé pour identifier et traiter des conflits majeurs dans les conditions de planification d’une parcelle de terrain pour un transfert
CN113065688A (zh) * 2021-03-18 2021-07-02 博雅达勘测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域功能的国土空间划分模拟系统、方法及终端
US20220405870A1 (en) * 2021-06-17 2022-12-22 Vibtant Planet PBC Land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CN114020859A (zh) * 2021-11-19 2022-02-08 浙江远望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5587718A (zh) * 2022-04-13 2023-01-10 王红军 一种基于土地配置模型的城市土地规划系统
CN115600855A (zh) * 2022-09-27 2023-01-13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Cn)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用地强度分区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796688A (zh) * 2022-12-07 2023-03-14 江苏联合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工业低效用地评估方法
KR102559390B1 (ko) * 2022-12-10 2023-07-26 주식회사 제주알마켓 토지의 미래가치의 예측기능이 구비된 지도정보서비스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116205505A (zh) * 2023-05-05 2023-06-02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安全格局的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RZAILAWATI MOHD NOOR ET AL.: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mapp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 Malaysia", 《2015 JOINT URBAN REMOTE SENSING EVENT》, 11 June 2015 (2015-06-11), pages 1 - 4 *
YE YINGCONG ET AL.: "Spatial layout optimization of urban space and agricultural space based on spatial decision-mak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6 December 2017 (2017-12-06), pages 256 - 266 *
李国维: "城市空间价值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以淮安市经开区徐杨片区为例", 《万方》, 3 June 2019 (2019-06-03), pages 1 - 70 *
陈琼: "基于GIS的城市空间管制区划研究——以黄帝陵文化园区为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15 February 2011 (2011-02-15), pages 038 - 2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2703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LEUTH model in the Shenyang metropolitan area of northeastern China
CN111814079B (zh) 结合聚类与cmab的群智感知车联网用户筛选方法
CN105630988A (zh) 一种快速检测空间数据变化并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Regional land-use allocation with a spatially explicit genetic algorithm
CN112598268A (zh) 一种城中村更新改造潜力评估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CN115829124A (zh) 充电桩选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48324B (zh) 一种冲突空间识别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98669A (zh) 基于隐私保护计算和跨组织的联合信用评分方法及装置
CN114881550B (zh) 基于空间信息的资源均衡化调配方法及系统
CN108985518A (zh) 一种基于vissim仿真的交通拥堵收费策略优化方法
CN104732760B (zh) 一种道路等级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Lei Large scale geospatial data conflation: A feature matching framework based on optimization and divide-and-conquer
CN117112703B (zh)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空间规划存量单元识别方法
CN116308501A (zh) 用于管理共享车辆的运营区域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691140B (zh) 一种汽车充电需求时空分布的分析与预测方法
CN116307927A (zh) 一种基于人流预测的生活圈规划合理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723108B (zh) 城市路网海量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与装置
CN111008730A (zh)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人群聚集度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9948926A (zh) 一种基于规划期的高速公路混凝土桥梁养护技术评选方法
AU2021104004A4 (en) Double-layer Domain-oriented Intelligent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for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CN115271821A (zh) 网点分布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3798A (zh) 一种基于bim+gis的征迁项目预算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689226A (zh) 商业综合体的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Tanser et al. Location‐allocation Planning
Bijandi et al. Reallocation model in land consolidation using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ealing with landowners' righ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