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7801A -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7801A
CN117107801A CN202311344283.7A CN202311344283A CN117107801A CN 117107801 A CN117107801 A CN 117107801A CN 202311344283 A CN202311344283 A CN 202311344283A CN 117107801 A CN117107801 A CN 117107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asement
supporting
pour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442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07801B (zh
Inventor
薛鹏
高飞
褚召洋
石发科
周显明
孟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il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il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il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il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442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7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7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7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07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7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226Protecting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解决了全部拆除临时水平支撑结构,增加工序复杂性且浪费材料的问题。本发明的地下室位于基坑内部,基坑的支撑体系包括:在基坑外周围设若干支护桩用于加固基坑周边土体,在若干支护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在基坑内周阵列若干竖向承重构件,沿若干竖向承重构件自上而下设置若干水平支撑结构;水平支撑结构包括导墙、腰梁、支撑梁和环梁,导墙位于支护桩内侧,沿基坑内周圈设置呈封闭状的腰梁,腰梁内周平铺支撑梁连接环梁,竖向承重构件锚入支撑梁及环梁内。采用保留式的水平支撑结构,减少材料浪费,缩短施工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地下室的施工中首先进行外墙施工,在外墙施工中需要在和支护桩预留足够的空间,其次设置临时多层水平支撑结构后,再进行地下室内部结构如底板、天花板的施工,待地下内部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全部临时水平支撑结构,以便进行上部建筑的施工。
目前的施工方法在材料使用上存在着浪费。尤其是当全部临时水平支撑需要在施工完成后被拆除,不仅增加了工序的复杂性,还引发了大量的材料浪费,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和项目成本的增加。环保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由于传统方法中将全部临时水平支撑拆除,常常伴随着大量的扬尘和噪声污染,这对于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以减少施工周期、降低成本,并保证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所述地下室位于基坑内部,所述基坑的支撑体系包括:在所述基坑外周围设若干支护桩用于加固所述基坑周边土体,在若干所述支护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以防止地下水渗入所述基坑,在所述基坑内周阵列若干竖向承重构件,沿若干所述竖向承重构件自上而下设置若干水平支撑结构;
所述水平支撑结构包括导墙、腰梁、支撑梁和环梁,所述导墙位于所述支护桩内侧,沿所述基坑内周圈设置呈封闭状的所述腰梁,所述腰梁内周平铺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环梁,所述竖向承重构件锚入所述支撑梁及所述环梁内。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基坑周圈位置的地基向下开钻若干柱孔至地下室底标下方,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支护桩,在若干支护桩外周开钻若干帷幕孔,将注浆材料注入帷幕孔中形成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通过共用混凝土和密封材料与支护桩连接;
S2、由基坑内周位置的地基向下挖开表层凹坑,于表层凹坑底部向下开钻若干构件孔,向构件孔内插入竖向承重构件至地下室底标下方,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的顶端架设临时支撑梁;在临时支撑梁与支护桩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临时腰梁,临时腰梁上设置临时导墙抵靠支护桩;在临时支撑梁内圈固连临时环梁;
S3、于表层凹坑底部向下挖开第一层地下室,露出部分竖向承重构件,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上架设第一道支撑梁,在第一道支撑梁与支护桩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第一腰梁,第一腰梁上竖立第一导墙抵靠支护桩形成外墙浇筑空间;在第一道支撑梁内圈固连第一环梁;在第一腰梁底部打孔预留第一插筋孔位,第一导墙中预埋浇筑导管;
S4、于第一层地下室底部向下挖开第二层地下室,露出部分竖向承重构件,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上架设第二道支撑梁,在第二道支撑梁与支护桩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第二腰梁,第二腰梁上竖立第二导墙抵靠支护桩形成外墙浇筑空间;在第二道支撑梁内圈固连第二环梁;在第二腰梁上打孔预留第二插筋孔位,第二导墙中预埋浇筑导管;
S5、于第二层地下室底部向下挖开第三层地下室,露出地下室标高以上的竖向承重构件,在地下室标高位置铺设防水底板结构;在防水底板结构与支护桩之间设置第三导墙,在第三导墙上打孔预留第三插筋孔位;
S6、将若干支护桩间砌筑抹灰形成找平壁面,在若干支护桩均布若干横筋,若干横筋由找平壁面水平伸出,在找平壁面上铺设防水材料层;
S7、在第一插筋孔位下方插入第一钢筋,在第二插筋孔位上方插入第二钢筋,在第二插筋孔位下方插入第三钢筋,在第三插筋孔位上方插入第三钢筋;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之间通过甩筋绑接,第三钢筋与第四钢筋之间通过甩筋绑接;由上至下衔接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与第四钢筋位于外墙浇筑空间内;
S8、第三导墙在外墙浇筑空间的内周竖立单侧支模板,找平壁面上伸出的若干横筋通过止水对拉螺栓焊接单侧支模板,形成加固拉锚连接;在止水对拉螺栓外端通过斜筋固连防水底板结构,沿第二导墙中预埋浇筑导管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三层地下室的外墙,外墙冷却后拆除单侧支模板;将第二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形成第三层地下室顶部楼板结构;
S9、第二导墙在外墙浇筑空间的内周竖立单侧支模板,找平壁面上伸出的若干横筋通过止水对拉螺栓焊接单侧支模板,形成加固拉锚连接;在止水对拉螺栓外端通过斜筋固连第三层地下室顶部楼板结构,沿第一导墙中预埋浇筑导管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层地下室的外墙,外墙冷却后拆除单侧支模板;将第一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形成第二层地下室顶部楼板结构;
S10、将临时环梁、临时支撑梁、临时腰梁及临时导墙拆除,第一层地下室外墙及以上建筑结构施工。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在步骤S2中,竖向承重构件具体为多节刚格构柱沿轴向焊接组成。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在步骤S6中,先清理相邻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然后于相邻两支护桩之间砌筑T字形砖墙,在T字形砖墙与支护桩的间隙内填实碎砖和灰土,在T字形砖墙的外侧抹灰找平。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腰梁通过植筋方式与支护桩连接,具体步骤为:在支护桩上植入若干直径为25mm钢筋,且钢筋植入深度为250mm,钢筋预留450mm一一对应锚入临时腰梁/第一腰梁/第二腰梁上、中、下3处位置。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单侧模板通过植筋方式与支护桩连接,具体步骤为:在支护桩上植入若干直径为16mm横筋,且横筋植入深度为250mm,若干横筋呈间距为600mm网格布置,若干横筋的外端连接单侧支模板。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植筋方式采用化学粘合法施工,施工内容如下:
A1、钻孔:按图纸要求,计算出植筋数量,放好样,利用墨斗弹出植筋钻孔中心线,标出每个孔的位置,利用电锤钻孔,钻头始终与桩身保持垂直钻孔作业;
A2、清理孔洞:钻孔成批量后,逐个清除孔内灰尘;
A3、钢筋处理:对钢筋/横筋表面进行清锈;
A4、配胶和注胶:配置植筋胶现配现用,注胶一次完成,注胶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入孔内2/3处,每次扣动胶枪后,停顿5-6秒钟,再扣动下一次胶枪;
A5、植筋:插入钢筋/横筋,使胶与钢筋/横筋全面粘结,并防止孔内胶外溢;
A6、养护固化:在室外温度下自然养护,养护时间在24小时以上,养护期间不对植筋进行扰动。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浇筑导管为砼浇筑钢导管,砼浇筑钢导管具体为直径200mm钢管,砼浇筑钢导管的下口伸出第一腰梁/第二腰梁底面2cm,砼浇筑钢导管的上口预留高出第一导墙/第二导墙0.5m,相邻砼浇筑钢导管的间距不大于2m;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在步骤S8或S9中,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砼浇筑施工方式,施工内容如下:
B1、通过预留的浇筑导管进行砼浇筑,混凝土为抗渗自密实砼,自密实砼需满足塌落度为200,抗渗等级为P12;
B2、采用分期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为每小时浇筑2m的高度。
在上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单侧支模板由多层15mm厚的木模板叠置组成,每相邻木模板之间采用钢管支撑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减少材料浪费和成本降低:传统施工方法需要拆除全部临时水平支撑结构,这导致了大量的材料浪费,增加了项目成本。本发明采用保留式的水平支撑结构,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
2、施工周期缩短:由于无需拆除全部临时水平支撑结构,施工周期得以缩短,从而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进度。
3、环保效益:减少了拆除临时支撑结构时产生的扬尘和噪声污染,有助于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不良影响,提高了施工的环保性。
4、增大地下室空间:缩小了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的间距,在同等用地面积情况下可以增加地下室建筑面积。
5、施工过程更稳定:采用保留式水平支撑结构,使地下室的外墙施工过程更加稳定和可控,减少了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三层地下室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止水帷幕;2、支护桩;3、表层凹坑;4、竖向承重构件;5、临时支撑梁;6、临时腰梁;7、临时导墙;8、临时环梁;9、第一层地下室;10、第一道支撑梁;11、第一腰梁;12、第一导墙;13、第二层地下室;14、第二道支撑梁;15、第二腰梁;16、第二导墙;17、第三层地下室;18、防水底板结构;19、第三导墙;20、单侧支模板;21、横筋;22、止水对拉螺栓;23、斜筋;24、浇筑导管;25、第一钢筋;26、第二钢筋;27、第三钢筋;28、第四钢筋;29、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地下室位于基坑内部,基坑的支撑体系包括:在基坑外周围设若干支护桩2用于加固基坑周边土体,在若干支护桩2外侧设置止水帷幕1以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在基坑内周阵列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沿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自上而下设置若干水平支撑结构;
水平支撑结构包括导墙、腰梁、支撑梁和环梁,导墙位于支护桩2内侧,沿基坑内周圈设置呈封闭状的腰梁,腰梁内周平铺支撑梁连接环梁,竖向承重构件4锚入支撑梁及环梁内。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基坑周圈位置的地基向下开钻若干柱孔至地下室底标下方,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支护桩2,在若干支护桩2外周开钻若干帷幕孔,将注浆材料注入帷幕孔中形成止水帷幕1,止水帷幕1通过共用混凝土和密封材料与支护桩2连接;
S2、由基坑内周位置的地基向下挖开表层凹坑3,于表层凹坑3底部向下开钻若干构件孔,向构件孔内插入竖向承重构件4至地下室底标下方,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的顶端架设临时支撑梁5;在临时支撑梁5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临时腰梁6,临时腰梁6上设置临时导墙7抵靠支护桩2;在临时支撑梁5内圈固连临时环梁8;
S3、于表层凹坑3底部向下挖开第一层地下室9,露出部分竖向承重构件4,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上架设第一道支撑梁10,在第一道支撑梁10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第一腰梁11,第一腰梁11上竖立第一导墙12抵靠支护桩2形成外墙浇筑空间;在第一道支撑梁10内圈固连第一环梁;在第一腰梁11底部打孔预留第一插筋孔位,第一导墙12中预埋浇筑导管24;
S4、于第一层地下室9底部向下挖开第二层地下室13,露出部分竖向承重构件4,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上架设第二道支撑梁14,在第二道支撑梁14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第二腰梁15,第二腰梁15上竖立第二导墙16抵靠支护桩2形成外墙浇筑空间;在第二道支撑梁14内圈固连第二环梁;在第二腰梁15上打孔预留第二插筋孔位,第二导墙16中预埋浇筑导管24;
S5、于第二层地下室13底部向下挖开第三层地下室17,露出地下室标高以上的竖向承重构件4,在地下室标高位置铺设防水底板结构18;在防水底板结构18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第三导墙19,在第三导墙19上打孔预留第三插筋孔位;
S6、将若干支护桩2间砌筑抹灰形成找平壁面,在若干支护桩2均布若干横筋21,若干横筋21由找平壁面水平伸出,在找平壁面上铺设防水材料层;
S7、在第一插筋孔位下方插入第一钢筋25,在第二插筋孔位上方插入第二钢筋26,在第二插筋孔位下方插入第三钢筋27,在第三插筋孔位上方插入第三钢筋27;第一钢筋25与第二钢筋26之间通过甩筋绑接,第三钢筋27与第四钢筋28之间通过甩筋绑接;由上至下衔接的第一钢筋25、第二钢筋26、第三钢筋27与第四钢筋28位于外墙浇筑空间内;
S8、第三导墙19在外墙浇筑空间的内周竖立单侧支模板20,找平壁面上伸出的若干横筋21通过止水对拉螺栓22焊接单侧支模板20,形成加固拉锚连接;在止水对拉螺栓22外端通过斜筋23固连防水底板结构18,沿第二导墙16中预埋浇筑导管24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三层地下室17的外墙29,外墙29冷却后拆除单侧支模板20;将第二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形成第三层地下室17顶部楼板结构;
S9、第二导墙16在外墙浇筑空间的内周竖立单侧支模板20,找平壁面上伸出的若干横筋21通过止水对拉螺栓22焊接单侧支模板20,形成加固拉锚连接;在止水对拉螺栓22外端通过斜筋23固连防水底板结构18,沿第一导墙12中预埋浇筑导管24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层地下室13的外墙29,外墙29冷却后拆除单侧支模板20;将第一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形成第二层地下室13顶部楼板结构;
单侧支模板20拆除时,需防止口角损坏,用火焊将止水对拉螺栓22齐根割掉,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压实并抹光外墙29墙体;
S10、将临时环梁8、临时支撑梁5、临时腰梁6及临时导墙7拆除,第一层地下室9外墙及以上建筑结构施工。
第一层地下室9外墙及以上建筑结构采用常规建筑施工法建造,故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2中,竖向承重构件4具体为多节刚格构柱沿轴向焊接组成。因竖向承重构件4长度大,不便于运输,故采用分节组装焊接。单节刚格构柱采用模具定位进行拼装,以保证格构柱垂直度。
在步骤S6中,先清理相邻支护桩2之间的桩间土,然后于相邻两支护桩2之间砌筑T字形砖墙,在T字形砖墙与支护桩2的间隙内填实碎砖和灰土,在T字形砖墙的外侧抹灰找平。
腰梁通过植筋方式与支护桩2连接,具体步骤为:在支护桩2上植入若干直径为25mm钢筋,且钢筋植入深度为250mm,钢筋预留450mm一一对应锚入临时腰梁6/第一腰梁11/第二腰梁15上、中、下3处位置。
单侧支模板20通过植筋方式与支护桩2连接,具体步骤为:在支护桩2上植入若干直径为16mm横筋21,且横筋21植入深度为250mm,若干横筋21呈间距为600mm网格布置,若干横筋21的外端连接单侧支模板20。
植筋方式采用化学粘合法施工,施工内容如下:
A1、钻孔:按图纸要求,计算出植筋数量,放好样,利用墨斗弹出植筋钻孔中心线,标出每个孔的位置,利用电锤钻孔,钻头始终与桩身保持垂直钻孔作业;
A2、清理孔洞:钻孔成批量后,逐个清除孔内灰尘;
A3、钢筋处理:对钢筋/横筋21表面进行清锈;
A4、配胶和注胶:配置植筋胶现配现用,注胶一次完成,注胶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入孔内2/3处,每次扣动胶枪后,停顿5-6秒钟,再扣动下一次胶枪;
A5、植筋:插入钢筋/横筋21,使胶与钢筋/横筋21全面粘结,并防止孔内胶外溢;
A6、养护固化:在室外温度下自然养护,养护时间在24小时以上,养护期间不对植筋进行扰动。
浇筑导管24为砼浇筑钢导管,砼浇筑钢导管具体为直径200mm钢管,砼浇筑钢导管的下口伸出第一腰梁11/第二腰梁15底面2cm,砼浇筑钢导管的上口预留高出第一导墙12/第二导墙160.5m,相邻砼浇筑钢导管的间距不大于2m;
在步骤S8或S9中,外墙29混凝土浇筑采用砼浇筑施工方式,施工内容如下:
B1、通过预留的浇筑导管24进行砼浇筑,混凝土为抗渗自密实砼,自密实砼需满足塌落度为200,抗渗等级为P12;
B2、采用分期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为每小时浇筑2m的高度。
单侧支模板20由多层15mm厚的木模板叠置组成,每相邻木模板之间采用钢管支撑连接。
本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的作用原理为:地下室位于基坑内,共分为三层,在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中,支护桩2、止水帷幕1和水平支撑结构结合使用形成整个基坑的支护体系,水平支撑结构包括腰梁、导墙、支撑梁和环梁,在此基础上,第二层地下室13水平支撑结构、第三层地下室17水平支撑结构被设计为双重功能,既作为临时支撑也作为正式的结构楼板,第一层地下室9临时水平支撑结构在后续正式楼板的施工之前需要拆除,地下结构的施工选择了半逆作法。
在第二层地下室13水平支撑结构和第三层地下室17水平支撑结构不拆除的前提下,在第二层地下室13水平支撑结构中第一腰梁11预留第一插筋孔位置,第一导墙12中预埋第二层地下室13外墙的浇筑导管24;在第三层地下室17水平支撑结构中第二腰梁15预留第二插筋孔位,第二导墙16中预埋第三层地下室17外墙的浇筑导管24,在第三层地下室17防水底板结构18设置第三导墙19,并在第三导墙19中预留第三插筋孔位,将上述插筋孔位的钢筋通过甩筋绑扎封闭连接。
在第三层地下室17设置单侧支模板20,利用第二导墙16中的浇筑导管24完成第三层地下室17的外墙29的施工,外墙29施工完成后拆除单侧支模板20,第三层地下室17水平支撑结构不拆除,将第二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完成第三层地下室17顶层楼板施工。
在第二层地下室13设置单侧支模板20,利用第一导墙12中的浇筑导管24完成第二层地下室13的外墙29施工,第二层地下室13外墙施工完成后拆除单侧支模板20,第二层地下室13水平支撑结构不拆除,将第一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完成第二层地下室13顶层楼板施工。
拆除第一层地下室9临时水平支撑结构,采用常规建筑施工法进行第一层地下室9外墙及以上建筑结构施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所述地下室位于基坑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支撑体系包括:在所述基坑外周围设若干支护桩(2)用于加固所述基坑周边土体,在若干所述支护桩(2)外侧设置止水帷幕(1)以防止地下水渗入所述基坑,在所述基坑内周阵列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沿若干所述竖向承重构件(4)自上而下设置若干水平支撑结构;
所述水平支撑结构包括导墙、腰梁、支撑梁和环梁,所述导墙位于所述支护桩(2)内侧,沿所述基坑内周圈设置呈封闭状的所述腰梁,所述腰梁内周平铺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环梁,所述竖向承重构件(4)锚入所述支撑梁及所述环梁内。
2.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由基坑周圈位置的地基向下开钻若干柱孔至地下室底标下方,向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支护桩(2),在若干支护桩(2)外周开钻若干帷幕孔,将注浆材料注入帷幕孔中形成止水帷幕(1),止水帷幕(1)通过共用混凝土和密封材料与支护桩(2)连接;
S2、由基坑内周位置的地基向下挖开表层凹坑(3),于表层凹坑(3)底部向下开钻若干构件孔,向构件孔内插入竖向承重构件(4)至地下室底标下方,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的顶端架设临时支撑梁(5);在临时支撑梁(5)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临时腰梁(6),临时腰梁(6)上设置临时导墙(7)抵靠支护桩(2);在临时支撑梁(5)内圈固连临时环梁(8);
S3、于表层凹坑(3)底部向下挖开第一层地下室(9),露出部分竖向承重构件(4),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上架设第一道支撑梁(10),在第一道支撑梁(10)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第一腰梁(11),第一腰梁(11)上竖立第一导墙(12)抵靠支护桩(2)形成外墙浇筑空间;在第一道支撑梁(10)内圈固连第一环梁;在第一腰梁(11)底部打孔预留第一插筋孔位,第一导墙(12)中预埋浇筑导管(24);
S4、于第一层地下室(9)底部向下挖开第二层地下室(13),露出部分竖向承重构件(4),在若干竖向承重构件(4)上架设第二道支撑梁(14),在第二道支撑梁(14)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环形封闭的第二腰梁(15),第二腰梁(15)上竖立第二导墙(16)抵靠支护桩(2)形成外墙浇筑空间;在第二道支撑梁(14)内圈固连第二环梁;在第二腰梁(15)上打孔预留第二插筋孔位,第二导墙(16)中预埋浇筑导管(24);
S5、于第二层地下室(13)底部向下挖开第三层地下室(17),露出地下室标高之上的竖向承重构件(4),在地下室标高位置铺设防水底板结构(18);在防水底板结构(18)与支护桩(2)之间设置第三导墙(19),在第三导墙(19)上打孔预留第三插筋孔位;
S6、将若干支护桩(2)间砌筑抹灰形成找平壁面,在若干支护桩(2)均布若干横筋(21),若干横筋(21)由找平壁面水平伸出,在找平壁面上铺设防水材料层;
S7、在第一插筋孔位下方插入第一钢筋(25),在第二插筋孔位上方插入第二钢筋(26),在第二插筋孔位下方插入第三钢筋(27),在第三插筋孔位上方插入第三钢筋(27);第一钢筋(25)与第二钢筋(26)之间通过甩筋绑接,第三钢筋(27)与第四钢筋(28)之间通过甩筋绑接;由上至下衔接的第一钢筋(25)、第二钢筋(26)、第三钢筋(27)与第四钢筋(28)位于外墙浇筑空间内;
S8、第三导墙(19)在外墙浇筑空间的内周竖立单侧支模板(20),找平壁面上伸出的若干横筋(21)通过止水对拉螺栓(22)焊接单侧支模板(20),形成加固拉锚连接;在止水对拉螺栓(22)外端通过斜筋(23)固连防水底板结构(18),沿第二导墙(16)中预埋浇筑导管(24)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三层地下室(17)的外墙(29),外墙(29)冷却后拆除单侧支模板(20);将第二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形成第三层地下室(17)顶部楼板结构;
S9、第二导墙(16)在外墙浇筑空间的内周竖立单侧支模板(20),找平壁面上伸出的若干横筋(21)通过止水对拉螺栓(22)焊接单侧支模板(20),形成加固拉锚连接;在止水对拉螺栓(22)外端通过斜筋(23)固连第三层地下室(17)顶部楼板结构,沿第一导墙(12)中预埋浇筑导管(24)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层地下室(13)的外墙(29),外墙(29)冷却后拆除单侧支模板(20);将第一环梁内周通过梁板封闭,并铺设楼板形成第二层地下室(13)顶部楼板结构;
S10、将临时环梁(8)、临时支撑梁(5)、临时腰梁(6)及临时导墙(7)拆除,第一层地下室(9)外墙及以上建筑结构施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竖向承重构件(4)具体为多节刚格构柱沿轴向焊接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先清理相邻支护桩(2)之间的桩间土,然后于相邻两支护桩(2)之间砌筑T字形砖墙,在T字形砖墙与支护桩(2)的间隙内填实碎砖和灰土,在T字形砖墙的外侧抹灰找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腰梁通过植筋方式与支护桩(2)连接,具体步骤为:在支护桩(2)上植入若干直径为25mm钢筋,且钢筋植入深度为250mm,钢筋预留450mm一一对应锚入临时腰梁(6)/第一腰梁(11)/第二腰梁(15)上、中、下3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侧模板(20)通过植筋方式与支护桩(2)连接,具体步骤为:在支护桩(2)上植入若干直径为16mm横筋(21),且横筋(21)植入深度为250mm,若干横筋(21)呈间距为600mm网格布置,若干横筋(21)的外端连接单侧支模板(20)。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筋方式采用化学粘合法施工,施工内容如下:
A1、钻孔:按图纸要求,计算出植筋数量,放好样,利用墨斗弹出植筋钻孔中心线,标出每个孔的位置,利用电锤钻孔,钻头始终与桩身保持垂直钻孔作业;
A2、清理孔洞:钻孔成批量后,逐个清除孔内灰尘;
A3、钢筋处理:对钢筋/横筋(21)表面进行清锈;
A4、配胶和注胶:配置植筋胶现配现用,注胶一次完成,注胶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入孔内2/3处,每次扣动胶枪后,停顿5-6秒钟,再扣动下一次胶枪;
A5、植筋:插入钢筋/横筋(21),使胶与钢筋/横筋(21)全面粘结,并防止孔内胶外溢;
A6、养护固化:在室外温度下自然养护,养护时间在24小时以上,养护期间不对植筋进行扰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导管(24)为砼浇筑钢导管,砼浇筑钢导管具体为直径200mm钢管,砼浇筑钢导管的下口伸出第一腰梁(11)/第二腰梁(15)底面2cm,砼浇筑钢导管的上口预留高出第一导墙(12)/第二导墙(16)0.5m,相邻砼浇筑钢导管的间距不大于2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8或S9中,外墙(29)混凝土浇筑采用砼浇筑施工方式,施工内容如下:
B1、通过预留的浇筑导管(24)进行砼浇筑,混凝土为抗渗自密实砼,自密实砼需满足塌落度为200,抗渗等级为P12;
B2、采用分期分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为每小时浇筑2m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侧支模板(20)由多层15mm厚的木模板叠置组成,每相邻木模板之间采用钢管支撑连接。
CN202311344283.7A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7107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4283.7A CN117107801B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44283.7A CN117107801B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7801A true CN117107801A (zh) 2023-11-24
CN117107801B CN117107801B (zh) 2024-02-06

Family

ID=8880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44283.7A Active CN117107801B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78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334A (zh) * 2020-12-16 2021-04-2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深基坑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构及方法
CN215562652U (zh) * 2021-05-02 2022-01-18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内支护桩挡土墙单侧模板支撑结构
CN115748735A (zh) * 2022-11-23 2023-03-07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伞型环梁支撑的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WO2023056984A1 (en) * 2022-06-04 2023-04-13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1334A (zh) * 2020-12-16 2021-04-20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深基坑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构及方法
CN215562652U (zh) * 2021-05-02 2022-01-18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坑内支护桩挡土墙单侧模板支撑结构
WO2023056984A1 (en) * 2022-06-04 2023-04-13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support
CN115748735A (zh) * 2022-11-23 2023-03-07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伞型环梁支撑的基坑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7801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5499B (zh) 一种明挖地下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方法
US20160340855A1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N109914472B (zh) 一种软土地区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2182325A (zh) 一种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方法
CN109723055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底部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78680B (zh) 一种淤泥质土电梯基坑支护施工装置及方法
KR101187170B1 (ko) 마이크로파일로 전달하는 경사기둥과 기초부 연장 기둥을 라멘골조로 이용한 수직하향증축 시공방법
WO2011009219A1 (en) Shoring free excavation and basement constr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554206A (zh) 基坑围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共享的pc板梁及其安装方法
CN117107801B (zh) 一种水平支撑结构保留式地下室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85336B (zh) 软弱地基环境中下沉式混凝土拌合站的快速施工方法
CN216339582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组合斜向支撑
CN216615981U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预制板加固结构
CN115387378A (zh)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CN115324104A (zh) 永临结合的装配式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06301U (zh)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
CN110409669B (zh) 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
CN210049264U (zh) 装配式基础
CN113356289A (zh) 深基坑砖烟囱加固方法及环梁加固结构
CN106013168A (zh) 一种渣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RU2465401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подземных сооружений методом "стена в грунте" и стена в грунте, возведенная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LU500743B1 (en)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 Anti-floating System
CN117090224A (zh) 一种贴边坑中坑无支撑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96563U (zh) 一种用于台地建筑岩质边坡的锚喷式桩板挡墙
CN111501832B (zh) 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施工方法及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