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6579A -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6579A
CN117106579A CN202310964822.0A CN202310964822A CN117106579A CN 117106579 A CN117106579 A CN 117106579A CN 202310964822 A CN202310964822 A CN 202310964822A CN 117106579 A CN117106579 A CN 117106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ath
flow
fluid
selector valv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48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加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pon Biotech Inc
Guangdong Runpon Bio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pon Biotech Inc
Guangdong Runpon Bi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pon Biotech Inc, Guangdong Runpon Bio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pon Bio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9648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6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6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6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69Methods for sequen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1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interfacing components, e.g. fluidic, electrical, optical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or forces applied to move the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3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integrated val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液路检测方法,流体检测系统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一选择阀、第二选择阀、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驱动泵。由于在连接芯片载台的第一连接器的液路后端设置有第一选择阀、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第二选择阀和驱动泵,流体检测系统能够形成检测液路;测序实验之前,流体检测系统连接芯片载台,可以先通过检测液路中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测量出实测压力和实测流量,再通过实测压力与压力阈值,实测流量与流量阈值对比,可以判断出测序载片以及测序液路内是否正常,从而可在实验之前排除堵塞、泄露、测序载片放置不到位等问题,保证基因测序的正常运行及提高检测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测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液路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能够对样本DNA的碱基序列进行识别和排序,预测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做到精准预防和治疗。在现代生化医学行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因测序仪的流体检测系统能够将生化试剂输送到测序载片进行生化反应,其稳定可靠是保证测序过程顺利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流体检测系统由于液路复杂,容易出现堵塞、测序载片放置不到位等异常现象,这些异常情况将影响基因测序的正常运行及检测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用于解决流体检测系统异常影响基因测序的问题。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流体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连接器,用于与芯片载台的多个第一液路液路端口分别连接;
第一选择阀,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用于选择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液路液路端口中的一个;
第二选择阀,与所述第一选择阀连接;
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选择阀和所述第二选择阀之间的管路上;以及
驱动泵,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选择阀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测序液路,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选择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选择阀和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第一检测液路。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选择阀和所述第二选择阀之间的管路上。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多个第二液路端口和多个第三液路端口,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和一个所述第三液路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用于连接所述芯片载台的多个所述第一液路液路端口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多个所述第三液路端口分别与所述驱动泵连接;
所述第一选择阀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一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用于选择与所述第一选择阀的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选择阀的每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选择阀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选择阀的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选择阀的所述第二液路端口与所述驱动泵连接;
所述驱动泵包括多个单元泵,每个所述单元泵包括一个第一液路端口和第一第二液路端口,每个所述单元泵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三液路端口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液池,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废液池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个第一液路端口和多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分别与单元泵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多个所述单元泵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二选择阀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液池,所述第一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缓冲液池连接,所述驱动泵、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选择阀、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选择阀和所述缓冲液池连接形成第二检测液路。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三连接器的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一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与所述缓冲液池连接;所述驱动泵、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选择阀、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缓冲液池连接形成清洗液路。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芯片载台,所述芯片载台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芯片载台用于放置测序载片,所述测序载片具有一条或多条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芯片载台的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载台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选择阀和试剂池,所述第三选择阀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三选择阀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试剂池连接,所述第三选择阀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缓冲液池连接,所述第三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与所述芯片载台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试剂池、所述第三选择阀、所述芯片载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测序液路或反打疏通液路。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测序仪,包括上述的流体检测系统。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测序仪的液路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第一选择阀、第二选择阀和驱动泵切换至与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连通的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
控制所述驱动泵驱动所述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内的流体流动;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压力并生成实测压力值,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流量并生成实测流量值;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等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正常;若所述实测流量值不等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存在故障,再根据所述实测压力值判断液路的故障类型。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第一选择阀、第二选择阀和驱动泵切换至与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连通的所述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包括:
控制第一选择阀选择连通芯片载台的多条流道中的一条,控制第二选择阀选择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与第一选择阀连通,且控制驱动泵中的一个单元泵与所述第二选择阀连通,芯片载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选择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选择阀和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检测液路;
控制第一选择阀选择连通缓冲液池,控制第二选择阀选择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与第一选择阀连通,且控制驱动泵中的所有单元泵与所述第二选择阀连通,所述驱动泵、所述第二选择阀、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选择阀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检测液路。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不等于预设的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存在液路故障,包括: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的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包括: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或泄露;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再根据所述实测压力值判断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流量传感器故障;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堵塞;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大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或有气泡;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有气泡;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堵塞或有气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不等于预设的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存在液路故障,包括:
若所述流量测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有气泡或泵故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的故障为堵塞、有气泡或驱动泵故障,包括: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驱动泵故障;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有气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再根据所述实测压力值判断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流量传感器故障;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驱动泵故障;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有气泡。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由于在连接芯片载台的第一连接器的液路后端设置有第一选择阀、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第二选择阀和驱动泵,流体检测系统能够形成检测液路;测序实验之前,流体检测系统连接芯片载台,可以先通过检测液路中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测量出实测压力和实测流量,再通过实测压力与压力阈值,实测流量与流量阈值对比,可以判断出测序载片以及测序液路内是否正常,从而可在实验之前排除堵塞、泄露、测序载片放置不到位等问题,保证基因测序的正常运行及提高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液路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液路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液路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多路测序液路的液路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单路测序液路的液路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第一检测液路的液路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第二检测液路的液路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清洗液路的液路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堵塞反打疏通液路的液路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的排污液路的液路图;
图11为一种实施例中液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一种实施例中液路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连接器,2-第一选择阀、3-第二选择阀、4-压力传感器、5-流量传感器,6-驱动泵,63-单元泵,7-芯片载台,73-测序载片73,8-第二连接器,9-废液池,10-缓冲液池,11/21/31/61/71/81/201/301-第一液路端口,12/22/32/62/72/82/202/302-第二液路端口,13-第三液路端口,23-封闭液路端口;20-第三连连接器,30-第三选择阀,40-试剂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文中的连接,指通过管路进行直接或间接连接,也可以解释为连通。本文附图中的加粗线或黑色填充代表过液管路。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流体检测系统可以与测序载台连接形成测序液路,并且流体检测系统还能够形成检测液路,检测液路能够用于检测测序液路是否堵塞、泄露、有气泡等,以及测序载片放置不到位等问题,保证基因测序的正常运行及提高检测准确度。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流体检测系统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第二选择阀3、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和驱动泵6,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第二选择阀3、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和驱动泵6之间通过液路管道连接,其中第一选择阀2和第二选择阀3之间的液路管道可以称为检测液路,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设置于检测液路上,即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分别用于检测液路的压力和流量。
第一连接器1用于与芯片载台7的多个第一液路端口71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依次通过管路连接,驱动泵6还通过管路与第一连接器1连接,使得驱动泵6能够直接通过第一选择器1形成测序液路,驱动泵6可以驱动测序载片内液体的流动,以及驱动将试剂等介质注入到测序载片的流道内。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检测液路,检测液体从芯片载台7上测序载片73内流出并依次经过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压力传感器4用于检测管道内压力,流量传感器5用于检测管道内液体的流量,通过管道压力和管道流量可以判断出堵塞、泄露、测序载片放置不到位等问题(具体判断方法在后文中详细描述),进而能够做相应的维护调整,以排除和修正检测出的问题,保证基因测序正常运行及测序的准确性。
第一连接器1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11、多个第二液路端口12和多个第三液路端口13,第一液路端口11、第二液路端口12和第三液路端口13的数量一致,并且形成多组三通液路端口,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液路端口11、第二液路端口12和第三液路端口13的数量与芯片载台7的第一液路端口71数量一致,以使得第一连接器1的每个三通液路端口对应连接芯片载台7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71。具体的,每个第一液路端口11连接芯片载台7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71,例如芯片载台7包括4个第一液路端口71,则第一连接器1包括4个第一液路端口11、4个第二液路端口12和4个第三液路端口13。第一连接器1主要起到分支管路的作用,测序载片73流出的液体,进入到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液路端口11再从第二液路端口12或第三液路端口13流出;或者,第一连接器1的第二液路端口12或第三液路端口13流入的液体能够从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液路端口11流出,并流入测序载片73。
第一选择阀2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21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22,第一液路端口21的数量为大于或等于第二液路端口12的数量,第一连接器1的每个第二液路端口12连接有一个第一选择阀2的第一液路端口21,第一选择阀2上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液路端口21与其他液路连接。第一选择阀2的第一液路端口21的数量为等于第二液路端口12的数量加一,例如第一连接器1包括4个第二液路端口12,则第一选择阀2包括5个第一液路端口21。
第一选择阀2内设有切换阀门,第一选择阀2可以切换第二液路端口22与多个第一液路端口21中的任意一个连通,以切换不同的液路连通。通过切换第一选择阀2可以切换连通测序载片73中的一条流道,实现对通测序载片73中的一条流道进行加样或检测。
第一选择阀2还可以包括一个封闭液路端口23,第一选择阀2可以切换第二液路端口22与多个第一液路端口21和一个封闭液路端口23中的任意一个连通;当第一选择阀2切换至第二液路端口22与多个第一液路端口21中的一个连通时,形成对应液路导通;当第一选择阀2切换至第二液路端口22与封闭液路端口23连通时,第一选择阀2处于封闭状态。
第二选择阀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1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2,第二选择阀3的第一液路端口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设置有3个第一液路端口31。第二选择阀3的内部与第一选择阀2的内部相似,第二选择阀3的内部设有切换阀门,切换阀门可以切换第二液路端口32与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1中的一个连通。
第二选择阀3的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1中的一个通过管路与第一选择阀2的第二液路端口22连通。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设置在第一选择阀2与第二选择阀3连通的管路上,压力传感器4用于检测该管路内的压力,流量传感器5用于检测该管路内液体的流量。
一个优选方案中,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串联设置在第一选择阀2与第二选择阀3连通的管路上,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可以同时进行检测,并且可以简化管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也可以并列设置在第一选择阀2与第二选择阀3连通的管路上,第一选择阀2与第二选择阀3可以分别对应设置液路开关,以实现第一选择阀2与第二选择阀3的同时检测和单独检测。
本实施例中,驱动泵6包括多个单元泵63,单元泵63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器1的第三液路端口13的数量相等,每个单元泵63包括第一液路端口61和第二液路端口62,单元泵63的驱动主体可以切换连接第一液路端口61和第二液路端口62中的一个,每个单元泵63的第一液路端口61与第一连接器1的一个第三液路端口13连接。所有单元泵63的第二液路端口62分别与第二选择阀3的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2连接。
驱动泵6作为动力源,用于驱动试剂、清洗液或其他介质进入到液路管道中,以实现基因测序、液路检测和液路清洗等。
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检测系统可以组成测序液路和检测液路,其中测序液路可以包括多路测序液路和单路测序液路。其中检测液路属于非测序状态下的液路。
第一连接器1和驱动泵6连接可以形成测序液路,当驱动泵6控制两个或多个单元泵63切换至驱动主体与第一液路端口61连通,多个单元泵63可以同时驱动测序载片73的两条或多条流道过液时,可以实现将试剂及其其他测序用介质输入到测序载片73的两条或多条流道内,实现两条或多条流道的同时测序,即多路测序;当驱动泵6控制其中一个单元泵63切换至驱动主体与第一液路端口61连通,一个单元泵63同时驱动测序载片73的其中一条流道过液时,可以实现将试剂及其其他测序用介质输入到测序载片73的一条流道内,实现一条流道的同时测序,即单路测序。
请参考图6,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连接形成第一检测液路。第一检测液路属于主检测液路,用于可以用于检测包括芯片载台7在内的测序液路,换而言之不仅可以测试组成第一检测液路各部件和连接的管路是否正常,还能够检测芯片载台7以及芯片载台7前端的部件是否正常。
第一检测液路中,第一选择阀2内切换至其中一个第一液路端口21与第二液路端口22连通,第二选择阀3内切换至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的第一液路端口21与第二液路端口22连通,驱动泵6中的一个单元泵63切换至驱动主体与第二液路端口62连通。在一个单元泵63的区别下,测序载片73内对应的一条流道、第一连接器1、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依次过液,途中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可以对过液的压力和流量进行检测,以判断第一检测液路以及测序载片73内对应的一条流道是否正常。当需要切换对测序载片73内其他流道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第一选择阀2切换不同第一液路端口21与第二液路端口22连通实现。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芯片载台7的第一连接器1的液路后端设置有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流体检测系统能够形成第一检测液路;测序实验之前,流体检测系统连接芯片载台7,可以先通过第一检测液路中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测量出实测压力和实测流量,再通过实测压力与压力阈值,实测流量与流量阈值对比,可以判断出测序载片73以及测序液路内是否正常,从而可在实验之前排除堵塞、泄露、测序载片73放置不到位等问题,保证基因测序的正常运行及提高检测准确度。
请参考图2,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连接器8,第二连接器8位于第一检测液路上,且第二连接器8设置于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之间,第二选择阀3的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器8与驱动泵6的多个第二液路端口62连通。驱动泵6可以切换一个或多个单元泵63与第二选择阀3连通,以实现不同的驱动功能。
第二连接器8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液路端口81和多个第二液路端口82,一个第一液路端口81与第二选择阀3的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2连接,多个第二液路端口82与驱动泵6的多个第二液路端口62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二液路端口82的数量与驱动泵6的多个第二液路端口62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二液路端口82与第二液路端口62均为4个。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8也可以集合到第二选择阀3内,即第二选择阀3具有多个第二液路端口32,第二选择阀3可以切换任意一个第一液路端口31与任意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2连通,同样可以实现第二连接器8的作用。
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还包括废液池9,废液池9用于收集测序、检测或清洗的废液,第二选择阀3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31与废液池9连接,当第二选择阀3切换至与废液池9连接时,可以将液路中的废液排出至废液池9。
请参考图3和图7,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还包括缓冲液池10,缓冲液池10用于提供缓冲液或者其他液体介质,第一选择阀2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11可以与缓冲液池10连接,驱动泵6、第二连接器8、第二选择阀3、流量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4、第一选择阀2和缓冲液池10连接形成第二检测液路,驱动泵6驱动缓冲液池10内的缓冲液依次沿着第二检测液路过液。通过第二检测液路上的流量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4的实测值,可以检测液路是否出现堵塞、漏液等问题。
第二检测液路属于旁路检测液路,主要用于检测组成第二检测液路的各部件以及连接管道是否正常。
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器20,第三连接器20设置于第二检测液路上,并且第三连接器20设置于第一选择阀2和缓冲液池10之间,第三连接器20的设置,使得缓冲液池10能够连接至其他液路,以实现其他功能。
第三连接器2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201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202,其中一个第一液路端口201与第一选择阀2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11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液路端口201与第二选择阀3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31连接,一个第二液路端口202与缓冲液池10连接。
请参考图8,第三连接器20与第二选择阀3连接,可以实现对驱动泵6的清洗。驱动泵6、第二连接器8、第二选择阀3、第三连接器20和缓冲液池10连接形成清洗液路,驱动泵6可以将缓冲液池10吸入到各个单元泵63内,对单元泵63的驱动主体(驱动腔)进行清洗,同时可以对液路进行清洗。
请参考图10,可以通过切换第二选择阀3,使得驱动泵6、第三连接器8、第二选择阀3和废液池9连接形成排污液路。驱动泵6清洗后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二选择阀3切换至排污液路,将驱动泵6内的废液排出到废液池9中。
其中,清洗液路不经过芯片载台7,可以保证清洗过程中不会对芯片载台7内的测序载片73产生污染,能够避免清洗液对基因测序的干扰,保证了基因测序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还包括芯片载台7,芯片载台7可以用于放置安装一个或多个测序载片73(也称为测序芯片),芯片载台7具有多个第一液路端口71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72,测序载片73上的每条流道均与第二液路端口72连接,并且测序载片73上的每条流道分别与一个第一液路端口71连接,即芯片载台7设置的多个第一液路端口71限制了安装测序载片73的流道上限。在测序过程中,芯片载台7上设置测序载片73的流道的数量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液路端口71的数量,例如第一液路端口71具有4个,芯片载台7上设置测序载片73的流道可以为4个或小于4个,当芯片载台7上设置测序载片73的流道小于4个时,其他第一液路端口71闲置即可,并不影响连接有流道的第一液路端口71的使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可以不包括芯片载台7,芯片载台7属于外接设备,本流体检测系统与芯片载台7连接后,可以实现基因测序以及液路检测。
请参考图3,一种实施例中,流体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三选择阀30和试剂池40,第三选择阀3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01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02,第三选择阀30可以为盘式结构,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02位于第三选择阀30的中部位置,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01围绕于一个第二液路端口302的四周。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01中的一个或多个与试剂池40连接,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01中的一个与第三连接器20的一个第一液路端口201连接,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01中的一个或多个与缓冲液池10连接。
第三选择阀30和试剂池40的设置,使得流体检测系统能形成完整的测序液路和检测液路。
请参考图4,多路测序液路可以包括缓冲液池10、第三连接器20、第三选择阀30、芯片载台7、第一连接器1和驱动泵6,驱动泵6将缓冲液池10内的缓冲液注入到芯片载台7内的所有流道内,实现多路同时测序。
请参考图5,单路测序液路可以包括试剂池40、第三选择阀30、芯片载台7、第一连接器1和驱动泵6,驱动泵6将试剂池40中的试剂注入到芯片载台7内的一条流道内,实现单路测序。通过切换驱动泵6中不同单元泵63,可以实现芯片载台7上不同流道的过液测序检测。
请参考图9,试剂池40、第三选择阀30、芯片载台7、第一连接器1和驱动泵6还可以形成堵塞反打疏通液路,驱动泵6通过清洗液路吸取的清洗液,可以通过堵塞反打疏通液路注入到试剂池40内,以打通测序液路的堵塞。其中,堵塞反打过程中,可以将试剂池40更换为废液池,收集废液。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三选择阀30的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液路端口301连接废液池9,则在堵塞反打过程中,将第三选择阀30切换至连接废液池9,可以打通大部分的测序液路。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测序仪,本测序仪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显示器等部件,控制器与流体检测系统内的各选择阀和驱动泵6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各选择阀切换至对应位置,以形成不同的液路,控制器还与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和显示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获取压力传感器4检测的实测压力和流量传感器5检测的实测流量,并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
控制器内还可以设有压力阈值和流量阈值,将压力阈值与实测压力对比,流量阈值与实测流量对比,以判断流体检测系统中是否正常,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若检测出问题,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显示器或其他声控部件进行报警提示。
本实施例的测序仪具有检测、清洗和堵塞反打等功能,能够在基因测序开始之前检测出问题,以保证基因测序能够正常运行,以及提高基因测序的准确性。
请参考图11和图12,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测序仪的液路检测方法,本液路检测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测序仪,本液路检测方法可以由上述的控制器实现。本液路检测方法可以对测序仪的液路进行检测,以检测测序仪的液路是否有泄露、堵塞、有气泡以及仪器是否有故障等问题。
测序仪的液路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切换液路;
控制第一选择阀2、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切换至与压力传感器4和流量传感器5连通的测序液路或检测液路。
如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选择阀2、第二选择阀3和驱动泵6可以切换至第一检测液路和第二检测液路。
其中,芯片载台7、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第二连接器8和驱动泵6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检测液路。其中芯片载台7前端的试剂池40、第三选择阀30也可以为第一检测液路中的一部分。
驱动泵6、第二连接器8、第二选择阀3、流量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4、第一选择阀2和缓冲液池10连接形成第二检测液路。
当切换至第一检测液路时,可以检测试剂池40、第三选择阀30、芯片载台7、第一选择阀2、压力传感器4、流量传感器5、第二选择阀3、第二连接器8和驱动泵6各部件是否正常,以及相互连接的管路是否正常。第一检测液路主要用于检测检测试剂池40、第三选择阀30和芯片载台7是否正常,并可以对芯片载台7内的每条流道分别进行单独检测。
当切换至第二检测液路时,可以检测驱动泵6、第二连接器8、第二选择阀3、流量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4、第一选择阀2和缓冲液池10各部件是否正常,以及相互连接的管路是否正常。第一检测液路主要用于检测驱动泵6、第二连接器8、第二选择阀3、流量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4和第一选择阀2是否正常。
S2:检测实测压力值和实测流量值;
切换至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后,启动驱动泵6,以从试剂池40或缓冲液池10抽取液体注入到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中过液,压力传感器4测量出实测压力值,流量传感器5测量出实测流量值。
S3:判断液路是否正常及判定故障类型。
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和流量阈值,压力阈值和流量阈值为所有部件正常情况下的标准值,其中压力阈值和流量阈值也可以包括一个范围较小的阈值段,以抵消正常的误差。
控制器将实测压力值与压力阈值对比大小,及将实测流量值与流量阈值对比大小,以判定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是否存在故障。
其中,若实测流量值等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正常;若实测流量值不等于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存在故障,再根据实测压力值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
其中实测流量值不等于流量阈值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实测流量值小于流量阈值;第二中,实测流量值大于流量阈值;两种情况是由相同或不同的故障类型导致的,需要进一步对比压力值才能对比压力值才能确定故障类型。
第一情况,包括如下步骤:
S31:若实测流量值小于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
S311: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或泄露。
S312: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
其中,偏差小和偏差大相对值,偏差小指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小一点,偏差大指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小很多。用户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定,出厂时也可以设定一个基础值,小于基础值则属于偏差小,大于基础值则偏差大。
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类型,可以再根据实测压力值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
S313: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对比实测压力值与压力阈值的大小,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子步骤:
S3131:若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
S3132:若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流量传感器故障;
S3133:若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
S314: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对比实测压力值与压力阈值的大小,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子步骤:
S3141:若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有气泡;
S3142:若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有气泡;
S3142:若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或有气泡。
第二种情况:
S32:若实测流量值等于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正常。
第三种情况,包括如下步骤:
S33:若流量测量值大于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有气泡或泵故障。
其中,实测流量值大于流量阈,还包括如下两种情况:
S331: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驱动泵故障;
S332: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有气泡。
其中,偏差小和偏差大相对值,偏差小指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大一点,偏差大指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大很多。用户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定,出厂时也可以设定一个基础值,小于基础值则属于偏差小,大于基础值则偏差大。
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类型,可以再根据实测压力值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
S333: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对比实测压力值与压力阈值的大小,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子步骤:
S3131:若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
S3132:若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流量传感器故障;
S3133:若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驱动泵故障;
S334:若实测流量值相比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对比实测压力值与压力阈值的大小,判定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子步骤:
S3341:若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
S3342:若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有气泡。
S3343:若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此情况不会发生。
本实施例中,先对比流量值,再对比压力值,可以准确的判定出故障类型,其故障判定准确且效率高,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维修,保证基因测序的正常运行及测序的准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上述的部分对比步骤加上人工对比,判定故障类型,也能够实现液路的故障判定。例如,采用上述的流量值对比,判定出大致的故障类型,再通过人工查询的方式判定出具体的故障,也能够实现对测序仪的故障检测及维修。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8)

1.一种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用于与芯片载台的多个第一液路液路端口分别连接;
第一选择阀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用于选择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液路液路端口中的一个;
第二选择阀,与所述第一选择阀连接;
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选择阀和所述第二选择阀之间的管路上;以及
驱动泵,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选择阀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测序液路,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选择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选择阀和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第一检测液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串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选择阀和所述第二选择阀之间的管路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多个第二液路端口和多个第三液路端口,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和一个所述第三液路端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用于连接所述芯片载台的多个所述第一液路液路端口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多个所述第三液路端口分别与所述驱动泵连接;
所述第一选择阀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一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用于选择与所述第一选择阀的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选择阀的每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选择阀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选择阀的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二选择阀的所述第二液路端口与所述驱动泵连接;
所述驱动泵包括多个单元泵,每个所述单元泵包括一个第一液路端口和第一第二液路端口,每个所述单元泵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三液路端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池,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废液池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个第一液路端口和多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分别与单元泵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多个所述单元泵还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二选择阀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液池,所述第一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缓冲液池连接,所述驱动泵、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选择阀、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选择阀和所述缓冲液池连接形成第二检测液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三连接器的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一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第二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与所述缓冲液池连接;所述驱动泵、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选择阀、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缓冲液池连接形成清洗液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片载台,所述芯片载台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芯片载台用于放置测序载片,所述测序载片具有一条或多条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芯片载台的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载台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选择阀和试剂池,所述第三选择阀包括多个第一液路端口和一个第二液路端口,所述第三选择阀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所述试剂池连接,所述第三选择阀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与缓冲液池连接,所述第三选择阀的一个所述第二液路端口与所述芯片载台的一个所述第一液路端口连接;所述试剂池、所述第三选择阀、所述芯片载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测序液路或反打疏通液路。
10.一种测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检测系统。
11.一种测序仪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第一选择阀、第二选择阀和驱动泵切换至与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连通的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
控制所述驱动泵驱动所述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内的流体流动;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压力并生成实测压力值,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流量并生成实测流量值;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等于预设的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正常;若所述实测流量值不等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存在故障,再根据所述实测压力值判断液路的故障类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选择阀、第二选择阀和驱动泵切换至与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连通的所述第一检测液路或第二检测液路,包括:
控制第一选择阀选择连通芯片载台的多条流道中的一条,控制第二选择阀选择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与第一选择阀连通,且控制驱动泵中的一个单元泵与所述第二选择阀连通,芯片载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选择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二选择阀和所述驱动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检测液路;
控制第一选择阀选择连通缓冲液池,控制第二选择阀选择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与第一选择阀连通,且控制驱动泵中的所有单元泵与所述第二选择阀连通,所述驱动泵、所述第二选择阀、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选择阀连接形成所述第二检测液路。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不等于预设的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存在液路故障,包括: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的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包括: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或泄露;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泄露或有气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根据所述实测压力值判断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流量传感器故障;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堵塞;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小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大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或有气泡;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有气泡;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堵塞或有气泡。
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不等于预设的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存在液路故障,包括:
若所述流量测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故障为堵塞、有气泡或泵故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测流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则判定液路的故障为堵塞、有气泡或驱动泵故障,包括: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驱动泵故障;
若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大,则判定液路故障为泄露或有气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路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根据所述实测压力值判断液路的故障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流量传感器故障;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驱动泵故障;
在所述实测流量值大于所述流量阈值,且所述实测流量值相比所述流量阈值的偏差小的情况下: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泄露;
若所述实测压力值等于压力阈值,则判定所述液路故障为有气泡。
CN202310964822.0A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7106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4822.0A CN117106579A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4822.0A CN117106579A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6579A true CN117106579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04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4822.0A Pending CN117106579A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65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4629A (zh) * 2024-03-07 2024-04-09 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组织培养液路检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44629A (zh) * 2024-03-07 2024-04-09 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组织培养液路检测系统
CN117844629B (zh) * 2024-03-07 2024-05-28 柔脉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组织培养液路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06579A (zh) 一种流体检测系统、测序仪及其液路检测方法
US4995959A (en)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activity or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ions in solutions
CN103033499B (zh) 一种水质分析系统
CN103796608A (zh) 用于冲洗内窥镜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209961769U (zh) 水质分析仪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CN110596306A (zh) 一种水质检测管路系统及水质检测方法
CN103344778A (zh) 一种微量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
CN114062226B (zh) 液路装置和样本分析装置
CN111007010B (zh) 一种土壤生物有效态氮磷流路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9856352A (zh) 一种水质分析装置
CN106290592B (zh) 高效液相色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A2569347A1 (en) Optical measuring device
KR102011432B1 (ko) 수질검사장치의 플러싱시스템
WO2019041270A1 (zh) 样本检测装置、样本分析仪及样本检测方法
JPH1090134A (ja) 水中の微量揮発性有機化合物の分析方法およびその 装置
CN214011151U (zh) 一种气路系统及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色谱仪
TWI826725B (zh) 水質測定用採水裝置
CN114806803A (zh) 细胞分选系统及其分选方法
JP2011053075A (ja) 作動油の交換判定装置ならびに作動油の交換判定機能を備えた作動油の交換装置
CN220340246U (zh) 一种样本分析仪
CN210108831U (zh) 一种消解比色装置
CN111912998A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CN220207541U (zh) 一种多阀结构的双通道进样器
JP537264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21078536U (zh) 一种水质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