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4181A -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4181A
CN117104181A CN202311018594.4A CN202311018594A CN117104181A CN 117104181 A CN117104181 A CN 117104181A CN 202311018594 A CN202311018594 A CN 202311018594A CN 117104181 A CN117104181 A CN 117104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nformation
mobile equipment
unlocking
encry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8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峰
伍昌健
谭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Zhel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he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hel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he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185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41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4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4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10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101Bluetoo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10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108Encry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5Mobile ph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30Vehicles applying the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解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本申请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获取移动设备自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当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时获取车身姿态信息,在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解锁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自动进行车辆的解锁。本申请在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且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解锁姿态解锁模型一致的双重条件下才进行解锁,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通过移动设备主动连接的特性进行车辆的自动解锁,使得车辆的解锁较为便捷。本申请兼顾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解锁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解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保护自行车的安全性,在开启自行车之前,需要对自行车进行解锁。除了使用传统的机械钥匙、机械密码锁等方式解锁自行车,现有技术还可以通过生物信息,例如,指纹信息、人脸信息等进行解锁,也可以通过外设电子信息钥匙,例如,NFC卡片进行解锁。然而以上方式均需要用户在每次骑行之前手动对车辆施加一个解锁动作,导致车辆的解锁过程繁琐。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来平衡自行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自行车安全性和便捷性之间无法平衡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应用于车辆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获取移动设备自动发送的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当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身姿态信息,其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为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加速度信息;
判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是否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
当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与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自动进行解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连接请求是否为首次连接请求;
当所述连接请求为首次连接请求时,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及身份绑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及身份绑定包括:
向所述移动设备广播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
通过私有蓝牙服务获取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第一加密信息,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为所述移动设备利用从所述车辆对应的服务器中获取的加密算法对所述车辆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
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当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时,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绑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的加密算法;
利用所获取的加密算法对所述车辆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信息;
对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比对一致时,则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
当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比对不一致时,则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不通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绑定包括:
通过所述标准蓝牙服务获取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
将所述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以实现对所述移动设备的身份绑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包括:
获取所述连接请求中的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
将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及将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进行比对;
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一致,且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
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不一致,及/或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不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没有通过身份认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唤醒指令至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以唤醒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加速度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为(ax,ay,az),其中,X轴加速度ax和Y轴加速度ay为0,Z轴加速度az为预设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自动进行解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各个系统启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蓝牙模块及车端中控平台,所述车端中控平台用于实现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本申请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获取移动设备自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当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时获取车身姿态信息,在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解锁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自动进行车辆的解锁。本申请在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且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解锁姿态解锁模型一致的双重条件下才进行解锁,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通过移动设备主动连接的特性进行车辆的自动解锁,使得车辆的解锁较为便捷。本申请兼顾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解锁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端中控平台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移动设备进行交互的数据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同时,移动设备具有代表用户身份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向家中的智能门锁设备发送解锁指令,智能门锁设备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身份识别通过后实现智能门锁设备的解锁。本申请基于移动设备进行身份鉴别,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能够解决车辆的安全性问题和解锁的便捷性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由车辆执行,所述车辆可以带外设电子锁(例如,电磁锁),也可以自带电控锁。所述车辆可以为普通的自行车,也可以为电动助力车,还可以为其他交通工具。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车辆1包括所述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中设置有加速度感应器100、蓝牙模块101及车端中控平台102。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所述车辆1为电助力自行车,则所述车辆本体中除了设置有所述车端中控平台102、所述蓝牙模块101及所述加速度感应器100,还可以设置电机控制模块、电机及电池管理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在于基于车身姿态实现车辆的解锁,因而对于电机控制模块、电机及电池管理模块不做详细阐述。
所述加速度感应器100可以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坐垫下方连接杆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速度感应器100还可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的横梁中等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加速度感应器100的安装位置不作任何限制,只要确保所述加速度感应器100不受车辆1的运动导致振动即可。
所述蓝牙模块101用于车辆与用户(例如,开锁人员)的移动设备的数据交互,以通过所述移动设备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为兼顾开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所述蓝牙模块101包括私有蓝牙服务及标准蓝牙服务,所述标准蓝牙服务为人机交互(Human InterfaceDevice,HID)蓝牙服务。所述蓝牙模块101通过私有蓝牙服务与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HID蓝牙服务与所述移动设备自动完成身份绑定及身份认证。
所述蓝牙模块101及所述加速度感应器100通过一套车载通信协议与所述车端中控平台102进行通信,如图2所示。所述车端中控平台102可以是一个嵌入式开发的电路板,所述车端中控平台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存储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
上面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硬件结构,下面结合硬件结构具体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由车辆执行。
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获取移动设备自动发送的连接请求。
用户的移动设备中设置有蓝牙模块,移动设备中的蓝牙模块包括私有蓝牙服务及标准蓝牙服务。车辆中设置有蓝牙服务,车辆中的蓝牙服务包括私有蓝牙服务及标准蓝牙服务,所述标准蓝牙服务为人机交互(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蓝牙服务。应当理解的是,移动设备通过私有蓝牙服务与车辆的私有蓝牙服务进行通信,移动设备通过标准蓝牙服务与车辆的标准蓝牙服务进行通信。
用户需要解锁车辆时,会靠近车辆,用户的移动设备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自动向车辆发送连接请求,以请求建立与车辆之间的蓝牙连接。
在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车辆进行蓝牙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移动设备作为连接主机,进行连接请求的发起和连接过程的控制,所述车辆作为连接从机响应所述移动设备的连接请求。
移动设备与车辆首次建立蓝牙连接时,移动设备会与车辆进行鉴权认证,并在鉴权认证通过后进行身份绑定,在身份绑定时,移动设备发送加密秘钥及设备信息至车辆。车辆存储加密秘钥及设备信息,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S32,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为保护车辆的安全性,避免车辆被盗,在接收到移动设备的连接请求时,需要根据连接请求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以确保移动设备的合法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包括:
获取所述连接请求中的加密秘钥和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
将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及将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进行比对;
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一致,且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
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不一致,及/或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不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没有通过身份认证。
移动设备发送给车辆的连接请求中携带有加密秘钥及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设备序列号、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MEI)、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车辆从连接请求中获取加密秘钥及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加密秘钥及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具体实施是,将连接请求的加密秘钥与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同时将连接请求的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移动设备是否通过身份认证。
当比对结果为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一致,且加密秘钥与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一致时,确定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当比对结果为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不一致,及/或加密秘钥与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不一致时,确定移动设备没有通过身份认证。
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移动设备打开蓝牙功能后靠近所述车辆,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能够与车辆之间自动进行蓝牙连接,并自动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从而减去开锁阶段身份认证的繁琐过程,对开锁行为进行了简化。
S33,当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身姿态信息。
在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之后,车辆发送唤醒指令至加速度传感器,以唤醒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辆的车身姿态信息。
其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为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加速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辆设置有防盗警示功能和防盗通信功能,例如,通过蜂鸣器产生声音示警,在被通过暴力等非法途径进行解锁时发送提示短信至绑定设备,在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时,车辆还可以自动关闭防盗功能。
S34,判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是否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为(ax,ay,az)。
其中,X轴加速度ax和Y轴加速度ay为0,Z轴加速度az为预设值。且所述az的预设值与所述加速度感应器的安装有很大关系。
所述加速度感应器水平正立设置在所述车辆坐垫下方连接杆中,结合用户骑行中在移动所述车辆时先进行车身扶正的习惯,将车身扶正时所述加速度感应器的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即,X轴、Y轴以及Z轴)的加速度信息设置为所述车辆姿态解锁模型。
所述加速度感应器检测到所述车辆被扶正后X轴加速度ax和Y轴加速度ay均趋近为0,Z轴加速度az为重力加速度,并将此时Z轴加速度az的数值设置为所述预设值,建立所述车辆姿态解锁模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Z轴加速度az受到所述加速度感应器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的影响,导致Z轴加速度az需要根据用户骑行时移动车辆的习惯进行设置或调整。
判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是否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包括判断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加速度信息是否与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
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将用户骑行时移动车辆的习惯动作设置为解锁动作,只有具有特定动作的人才能成功解锁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且将解锁动作与用户已经熟悉和习惯的骑车动作联系起来,提供一种更加自然和流畅的用户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自然的骑车动作来解锁车辆,而无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使得解锁过程更加方便和快捷,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和麻烦,且增加了用户骑车的连贯性。
S35,当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与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自动进行解锁。
在车身姿态信息与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车辆自动进行解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自动进行解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车辆的各个系统启动。
所述车辆的系统可以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屏幕显示系统等。当车辆通过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并被扶正车身,所述车辆控制电池管理系统启动以监控电池,控制电机控制系统启动以驱动电机转动,控制屏幕显示系统点亮以显示用户的骑行状态。电池电量等信息。
下面结合图4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与车辆之间交互的数据流图。
S41,车辆蓝牙广播车辆信息。
车辆具备加密算法及特定的可用于蓝牙广播的车辆信息,其中,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序列号码(Serial Number Code,SN),所述加密算法从与车辆配套的后台服务器中下载,所述加密算法不可对外公开。
S42,移动设备向车辆发送首次连接请求。
移动设备和车辆均具备低功耗蓝牙功能,低功耗蓝牙功能提供至少两种蓝牙服务,一种为标准蓝牙服务,二为私有蓝牙服务。
在车辆初次被激活或需要切换绑定的移动设备时,用户通过未绑定的移动设备的蓝牙模块提供的私有蓝牙服务向车辆发送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为首次蓝牙连接请求。
其中,首次蓝牙连接请求中携带第一加密信息及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一加密信息是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获取的加密算法对接收到的车辆信息进行加密计算得到的。所述加密算法为所述移动设备通过与所述车辆配套的后台服务器中获取。
S43,车辆对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车辆在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后,判断连接请求是否为首次连接请求。可以通过判断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是否已经存储于车辆中。当车辆中未存储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时,表明移动设备在此之前未与车辆建立过连接,则移动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为首次连接请求。车辆中已存储了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时,表明移动设备在此之前已经与车辆建立过连接,则移动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为非首次连接请求。
在判断连接请求为首次连接请求时,基于首次连接请求中携带的第一加密信息对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车辆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的加密算法;
利用所获取的加密算法对所述车辆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信息;
对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比对一致时,则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
当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比对不一致时,则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不通过。
所述车辆接收到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第一加密信息后,可以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所述加密算法,并使用获取的加密算法基于自身的车辆信息进行加密计算得到第二加密信息。所述车辆通过对第一加密信息和第一加密信息的对比,实现对所述移动设备的鉴权认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设备发送的首次连接请求中还可以携带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车辆接收到首次连接请求时,可以根据移动设备的设备标识从后台服务器中获取加密算法,使得车辆获取的加密算法及移动设备获取的加密算法相同。
上述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设备通过与所述车辆配套的后台服务器获取加密算法,在后台服务器中留下了相应的访问记录,可以进行访问设备的追踪和管理,提升了所述车辆的数据的访问安全。同时,通过私有蓝牙服务进行第一加密信息的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S44,移动设备发送加密秘钥及设备信息。
车辆在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后,可以向移动设备发送鉴权认证通过的确认信息,移动设备收到确认信息后,通过标准蓝牙服务发送加密秘钥及自身的设备信息至车辆,使得车辆基于加密秘钥及自身的设备信息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绑定。
S45,车辆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绑定。
车辆可以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获取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加密秘钥及所述设备信息,将所述加密秘钥及所述设备信息进行关联存储,如此,即可实现对所述移动设备的身份绑定。
S46,移动设备向车辆发送非首次连接请求。
移动设备与车辆断开连接后,再次靠近车辆时,便会主动向车辆发送连接请求。将后续移动设备每次靠近车辆发送的连接请求作为非首次连接请求。非首次连接请求中携带有加密秘钥及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
S47,车辆基于非首次连接请求对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车辆获取所述连接请求中的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将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及将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进行比对。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一致,且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不一致,及/或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不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没有通过身份认证。
S48,车辆获取车身姿态信息并判断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是否一致。
车辆在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后,持续周期性的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车身姿态信息,并将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进行比对,从而判断车辆是否处于正立姿态。
S49,自动进行解锁。
当车辆比对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表明车辆处于正立姿态,即车辆被用户扶正了,则自动进行解锁。当车辆比对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不一致时,表明车辆没有处于正立姿态,即车辆没有被用户扶正,则保持关锁。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整体包括两个阶段:鉴权绑定阶段及日常使用阶段,其中,鉴权绑定阶段对应上述图4中的S41至S45的信息传递流程,日常使用阶段对应上述图4中的S46至S49的信息传递流程。
在对移动设备的鉴权认证通过后,移动设备对车辆拥有控制权。此时移动设备使用私有蓝牙服务通道开启标准蓝牙服务的配对功能,接着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设置配对蓝牙标准服务,从而完成身份绑定。身份绑定的实质是将鉴权认证的结果转移到标准蓝牙服务的连接中,因为标准蓝牙服务绑定身份的开启是在私有蓝牙服务鉴权认证完成之后。而在鉴权认证完成后开启标准蓝牙服务即为授权标准蓝牙服务与移动设备的配对绑定(身份绑定)。换言之,将每次的鉴权认证发生在激活车辆与移动设备的绑定阶段,通过私有蓝牙服务建立车辆和移动设备之间的关系,在完成鉴权认证的情况下开启标准蓝牙服务的配对或身份的绑定。
支持标准蓝牙服务的移动设备支持自动回连通过标准蓝牙服务绑定的车辆。日常使用时,移动设备会自动连接车辆,而不需要用户通过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连接私有蓝牙服务。当车辆对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通过后,解除车辆的防盗报警功能,进入解锁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常见的标准蓝牙服务是不需要其他限制即可直接配对连接的,因此为了保护车辆的安全性,需要保证在没有进行鉴权认证通过的前提下,车辆不响应非法移动设备的配对连接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和便捷性无法兼顾的技术问题,在确保车辆安全性的同时提高解锁的便捷性。具体而言:
安全性:通过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及身份绑定,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且绑定的移动设备能够连接和解锁车辆,保护车辆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盗窃行为的发生,满足身份认证通过及车身姿态信息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两个条件时,才会进行解锁和启动车辆,减少了车辆被盗窃的风险。在鉴权认证及身份绑定的过程中使用加密算法和加密秘钥确保了数据的安全传输。
使用便捷:在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车辆的防盗功能关闭,通过移动设备的自动连接,车辆便可自动进行解锁,用户无需手动进行解锁操作,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操作的便捷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应用于车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标准蓝牙服务获取移动设备自动发送的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当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车辆的车身姿态信息,其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为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加速度信息;
判断所述车身姿态信息是否与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
当所述车身姿态信息与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一致时,自动进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连接请求是否为首次连接请求;
当所述连接请求为首次连接请求时,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及身份绑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及身份绑定包括:
向所述移动设备广播所述车辆的车辆信息;
通过私有蓝牙服务获取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第一加密信息,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为所述移动设备利用从所述车辆对应的服务器中获取的加密算法对所述车辆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
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
当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时,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绑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移动设备的加密算法;
利用所获取的加密算法对所述车辆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加密信息;
对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比对一致时,则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通过;
当所述第一加密信息与所述第二加密信息比对不一致时,则确定基于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鉴权认证不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绑定包括:
通过所述标准蓝牙服务获取所述移动设备发送的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
将所述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以实现对所述移动设备的身份绑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包括:
获取所述连接请求中的加密秘钥及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
将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进行比对,及将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进行比对;
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一致,且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通过身份认证;
当所述移动设备的设备信息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设备信息比对不一致,及/或所述加密秘钥与所述车辆中存储的加密秘钥比对不一致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没有通过身份认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连接请求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身份认证通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唤醒指令至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以唤醒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所述车辆在三维空间中的三轴加速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车辆姿态解锁模型为(ax,ay,az),其中,X轴加速度ax和Y轴加速度ay为0,Z轴加速度az为预设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动进行解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的各个系统启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蓝牙模块及车端中控平台,所述车端中控平台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的步骤。
CN202311018594.4A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Pending CN1171041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8594.4A CN117104181A (zh)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8594.4A CN117104181A (zh)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4181A true CN117104181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8594.4A Pending CN117104181A (zh) 2023-08-14 2023-08-14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41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7563B (zh) 车辆共享附件设备和系统
US9842443B1 (en) Computing device as a vehicle key
TWI238130B (en) Mobile instruction termina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 be controlle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obile instruc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 be controlled,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mobile instruction
JP4636171B2 (ja) 車両用生体認証システム
CN109649331B (zh) 车辆共享系统
US20180009416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access and function control utilizing a portable device
JP5999108B2 (ja) 車両遠隔操作情報提供装置、車載遠隔操作情報取得装置及びこれらの装置を備えた車両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CN107251105B (zh) 机动车安防和机动车安全系统
CN109808643A (zh) 蓝牙电子钥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142166B2 (en) Sharing system using valet key
CN110381199B (zh) 一种手机作为汽车钥匙的开锁方法和开锁系统
CN111976649A (zh) 一种控制方法和装置
US7813773B2 (en) Electronic key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16511191A (ja) 車両を利用可能にする方法および車両を利用可能にするための対応するシステム
JP2008065829A (ja) アクセス装置の権限データを更新する方法およびサービスセンタ
CN109649330B (zh) 车辆共享系统
CN111845624A (zh) 一种无钥匙启动车辆的方法
US1027740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a driving license
CN106347298B (zh) 一种基于手机的汽车启动及安全报警装置及方法
JP2004088337A (ja) キーレス制御方法、識別コード登録方法、通信機器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206794B2 (ja) 移動体制御システム
CN117104181A (zh) 基于车身姿态的车辆解锁方法及车辆
JP2004288124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車載システム
JP2014192724A (ja) 端末認証システム
JP2001003615A (ja) 移動携帯端末を利用した開錠可能な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