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295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295A
CN117099295A CN202280022991.6A CN202280022991A CN117099295A CN 117099295 A CN117099295 A CN 117099295A CN 202280022991 A CN202280022991 A CN 202280022991A CN 117099295 A CN117099295 A CN 117099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door
outdoor
conversion circuit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9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伸夫
小川卓郎
宫岛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324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0282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7099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使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第一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在第二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第三电源线L3中流动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室内机及室外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其具有:对从交流电源供来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的交直流转换电路;将由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的直交流转换电路;以及连接在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节点之间的电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410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常情况下,包括专利文献1那样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电气设备要求符合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000-3-2等高次谐波标准。因此,在空调机的室内机及室外机分别设置功率转换装置的情况下,也要求抑制空调机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空调机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室内机10及室外机20、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和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及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从与交流电源2相连的共用的电源线L1分支出来,从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向所述室内机10供电,从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向所述室外机20供电,所述室内机10具有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电容器113,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对从所述交流电源2输送到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112将由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1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所述电容器113连接在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112的输入节点IN1、IN2之间。所述室外机20具有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直交流转换电路212以及电容器213,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对从所述交流电源2输送到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将由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所述电容器213连接在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输入节点ON1、ON2之间,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所述共用的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在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中流动的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中流动的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在第一方面中,与使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与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合计,即能够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在第二方面中,能够抑制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合计,即能够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第15~40次的高次谐波。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从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减去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而得到的差分,大于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的3/4。
在第三方面中,与所述差分为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的3/4以下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合计,即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第2~40次中的至少一个整数的次数中,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该次数的分量的有效值小于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该次数的分量的有效值。
在第四方面中,在至少一个整数的次数中,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该次数的分量的至少一部分被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该次数的分量抵消,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该次数的分量,即能够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该次数的高次谐波。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空调机包括控制部件217、117c、117d,所述控制部件217、117c、117d根据与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任一者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外机相关的值,控制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另一者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211及直交流转换电路112、212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五方面中,根据与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任一者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外机相关的值,控制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另一者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211及直交流转换电路112、212中的至少一者。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一者具有电抗器L,从所述交流电源2经由所述电抗器L向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输送所述交流,从所述交流电源2经由所述电抗器L向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输送所述交流。
在第六方面中,由于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和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两者供给交流,因此与从单相交流电源2不经由电抗器L地向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交流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叠加到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和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的合计,即能够抑制叠加到空调机1整体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室外机20侧的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包括开关元件212a~212f,利用所述开关元件212a~212f的开关操作将由所述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所述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具有其最大值为其最小值的两倍以上的大的波动。
为了允许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的波动,与完全吸收该波动的情况相比,需要将室外机20侧的电容器213的电容设定得较小。在第七方面中,与使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的波动被室外机20侧的电容器213完全吸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压半周期中的通电期间变长。当使该通电期间变长时,输入电流所包含的高次谐波分量变小,因此能够减小为了获得高次谐波分量的规定的抑制效果所需要的电抗器L的电感。结果,能够减小电抗器L的尺寸。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室内机10具有所述电抗器L,所述电抗器L、所述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所述室内机10侧的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所述室内机10侧的电容器113安装在共用的基板100上。
在第八方面中,和将用于安装电抗器L的基板与用于安装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室内机10侧的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室内机10侧的电容器113的基板分开设置在室内机10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室内机10内所需要具有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室内机10小型化。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空调机具有多台所述室内机10,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从所述共用的电源线L1分支出来,设置给每台室内机10,将在设置给多台所述室内机10中的每台所述室内机10的多条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所述共用的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在设置给多台所述室内机10中的每台所述室内机10的多条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中流动的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在第九方面中,在空调机1具有多台室内机1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室内机侧控制部及室外机侧控制部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及输入电压的时序图;
图4是示例出合计电流的指令值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叠加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的条形图;
图6是示出叠加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相对于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的比例的条形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2是示例出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和测量值的时序图;
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4是示出比较例1中的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及输入电压的时序图;
图15是示出在实施例及比较例1中的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的条形图;
图16是示出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和比较例2中的叠加到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的图表;
图17是示出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和比较例3中的叠加到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的图表;
图18是示出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和比较例2中的叠加到空调机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的图表;
图1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的意图。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该空调机1包括室内机10、室外机20、以及第一电源线L1~第三电源线L3。
室内机10包括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风扇马达12以及未图示的室内机侧壳体。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和风扇马达12收纳在上述室内机侧壳体中。室外机20包括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压缩机用马达22以及未图示的室外机侧壳体。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和压缩机用马达22收纳在上述室外机侧壳体中。
第一电源线L1与单相交流电源2相连。该第一电源线L1被引入室内机10的室内机侧壳体内。该第一电源线L1在室内机10内分支成第二电源线L2及第三电源线L3。从第二电源线L2向室内机10的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供电。第三电源线L3被引入室外机20的室外机侧壳体内。从该第三电源线L3向室外机20的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供电。第一电源线L1构成共用的电源线,第二电源线L2构成室内机侧的电源线,第三电源线L3构成室外机侧的电源线。
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将从单相交流电源2输送到第二电源线L2的交流转换为具有所希望的频率及所希望的电压的交流,并供往风扇马达12。具体而言,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包括: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室内机侧电容器113、室内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114、室内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115、室内机侧直流电压测量部116以及室内机侧控制部117。
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对从单相交流电源2输送到第二电源线L2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给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及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包括第一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1及第二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2,从第二电源线L2向这些第一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1及第二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2输入交流。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具有连结成桥状的第一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a~第四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d。这些第一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a~第四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d,其阴极朝向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侧,其阳极朝向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侧。第一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a及第二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b在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及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之间从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侧依次彼此串联,它们的接点与第一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1相连。第三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c及第四室内机侧整流二极管111d在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及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之间从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侧依次彼此串联,它们的接点与第二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2相连。
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通过开关操作将由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并将其供往风扇马达12。详细而言,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具有六个室内机侧开关元件112a~112f和六个室内机侧续流二极管112g。六个室内机侧开关元件112a~112f连结成桥状。详细而言,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包括连接在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及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之间的三个开关桥臂。开关桥臂是将两个室内机侧开关元件112a~112f彼此串联而成的。在三个开关桥臂的每一个开关桥臂中,都是上臂的室内机侧开关元件112a、112c、112e与下臂的室内机侧开关元件112b、112d、112f的中点分别与风扇马达12的各相线圈(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相连。在各室内机侧开关元件112a~112f上分别反向并联有一个室内机侧续流二极管112g。
室内机侧电容器113连接在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的输入节点IN1、IN2之间,即连接在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及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之间。室内机侧电容器113与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及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分别并联。室内机侧电容器113是使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出电压平滑化的平滑电容器。
室内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114测量在第二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室内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114设置在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上。
室内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115测量要输入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的室内机侧直流电流idc_室内机
室内机侧直流电压测量部116测量室内机侧电容器113的直流电压(直流链路电压)vdc_室内机
室内机侧控制部117由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构成,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如图2所示,室内机侧控制部117包括室内机侧马达控制部117a和测量值发送部117b。
室内机侧马达控制部117a根据室内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115及室内机侧直流电压测量部116的测量值,利用控制信号G_室内机对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的各开关元件112a~112f进行控制,以使风扇马达12的转速成为给出的指令值。
测量值发送部117b将由室内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114测量出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发送给室外机20。
利用由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供给的交流驱动风扇马达12。
如图1所示,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包括:电抗器L、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室外机侧电容器213、室外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214、室外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215、室外机侧直流电压测量部216以及作为控制部件的室外机侧控制部217。
电抗器L设置在第三电源线L3上。即,电抗器L的一端经由第一电源线L1与单相交流电源2相连。另一方面,电抗器L的另一端与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后述的第二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2相连。
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对从单相交流电源2输送到第三电源线L3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给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及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包括第一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1及第二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2,从第三电源线L3向这些第一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1及第二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2输入交流。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是具有连结成桥状的第一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a~第四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d的桥式电路。这些第一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a~第四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d,其阴极朝向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侧,其阳极朝向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侧。第一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a及第二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b在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及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之间从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侧依次彼此串联,它们的接点与第一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1相连。第三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c及第四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d在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及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之间从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侧依次彼此串联,它们的接点与第二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2相连。
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通过开关操作将由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并将其供往压缩机用马达22。详细而言,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具有六个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f和六个室外机侧续流二极管212g。六个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f连结成桥状。详细而言,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包括连接在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及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之间的三个开关桥臂。开关桥臂是将两个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f彼此串联而成的。在三个开关桥臂的每一个开关桥臂中,上臂的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c、212e与下臂的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b、212d、212f的中点分别与压缩机用马达22的各相线圈(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相连。在各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f上各反向并联有一个室外机侧续流二极管212g。
室外机侧电容器213连接在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输入节点ON1、ON2之间,即连接在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及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之间。室外机侧电容器213与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及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分别并联。
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电压根据从单相交流电源2供给的输入交流的频率而波动。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电容被设定为:虽然室外机侧电容器213几乎无法使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平滑化,但能够抑制由于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开关操作引起的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的变动。
为此,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电容值为几十μF左右,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具有其最大值为其最小值的两倍以上的大的波动。
室外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214测量在第三电源线L3中流动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室外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214设置在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上。
室外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215测量要输入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室外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外机
室外机侧直流电压测量部216测量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直流电压(直流链路电压)vdc_室外机
室外机侧控制部217由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构成,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如图2所示,室外机侧控制部217包括: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补偿量计算部217b、减法部217c、速度控制部217d、电流指令运算部217e、加法部217f、坐标转换部217g、dq轴电流控制部217h以及PWM运算部217i。
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接收由室内机10的测量值发送部117b发送来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在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中预先设定了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参照图4)。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计算从该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中减去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而得到的值,作为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是例如以时间或电源电压的基波的相位为自变量,根据表示时间或电源电压的基波的相位与电流值(指令值)的多种组合的表来设定的。
例如,通过从图4所示的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中减去图3所示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测量值,计算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
补偿量计算部217b计算并输出q轴电流指令补偿量icomp*,以使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与由室外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214测量出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变小。补偿量计算部217b根据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例如进行PI运算(比例积分),由此求出q轴电流指令补偿量icomp*。
减法部217c计算压缩机用马达22的转速ω与转速指令值ω*之间的偏差。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用马达22的转速ω能够根据由室外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215测量的室外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外机、室外机侧的直流电压vdc_室外机以及PWM运算部217i的输出G_室外机(后述)来计算。具体而言,根据室外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外机、室外机侧的直流电压vdc_室外机以及PWM运算部217i的输出G_室外机,计算压缩机用马达22的u相电流iu、v相电流iv以及w相电流iw、压缩机用马达22的u相电压、v相电压以及w相电压,根据这些值和马达常数能够推测压缩机用马达22的磁极的位置。压缩机用马达22的磁极位置的微分值是压缩机用马达22的电角度频率,压缩机用马达22的转速ω是将该电角度频率除以压缩机用马达22的极对数所得的值。
速度控制部217d根据压缩机用马达22的转速ω与转速指令值ω*之间的偏差,进行例如PID运算(比例、积分、微分),生成马达平均转矩的指令值(以下称为平均转矩指令值Tm*)。
电流指令运算部217e根据由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计算出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导出直交流转换功率,将该直交流转换功率标准化以使平均值为1,然后乘以平均转矩指令值Tm*,由此生成成为q轴电流iq的指令值(以下称为q轴电流指令值iq*)的基础的波动指令值ip*。直交流转换功率例如能够根据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9-68731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导出。
加法部217f将由电流指令运算部217e生成的波动指令值ip*和由补偿量计算部217b求出的q轴电流指令补偿量icomp*相加,并将相加结果作为q轴电流指令值iq*输出。
坐标转换部217g根据压缩机用马达22的u相电流iu、w相电流iw、及转子(省略图示)的电角度(马达相位),进行所谓的dq转换,导出压缩机用马达22的d轴电流id及q轴电流iq。需要说明的是,u相电流iu及w相电流iw,例如能够设置电流传感器来直接检测其值,也能够根据室外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外机和PWM运算部217i的输出G_室外机来计算其值。
dq轴电流控制部217h根据d轴电流指令值id*、q轴电流指令值iq*、d轴电流id以及q轴电流iq,导出d轴电压指令值vd*及q轴电压指令值vq*。具体而言,dq轴电流控制部217h导出d轴电压指令值vd*和q轴电压指令值vq*,以使d轴电流指令值id*与d轴电流id之间的偏差、以及q轴电流指令值与q轴电流iq之间的偏差分别变小。
PWM运算部217i生成用于控制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f的接通/断开的控制信号G_室外机。具体而言,PWM运算部217i根据马达相位、室外机侧的直流电压vdc_室外机、d轴电压指令值vd*、q轴电压指令值vq*、以及压缩机用马达22的磁极位置,设定供往各个开关元件212a~212f的控制信号G_室外机的占空比。当输出控制信号G_室外机时,各开关元件212a~212f以由PWM运算部(217i)设定的占空比进行开关操作(接通或断开操作)。该控制信号G_室外机被周期性地更新,控制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中的开关操作。
压缩机用马达22被由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供给的交流驱动。
当按以上所述构成的空调机1的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及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开始工作时,室内机侧控制部117的测量值发送部117b将由室内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114测量出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发送给室外机20。室外机侧控制部217的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计算从预先设定好的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中减去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而得到的值,作为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指令值iin*_室外机。然后,补偿量计算部217b计算q轴电流指令补偿量icomp*并输出,以使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测量值之间的偏差变小。加法部217f将该q轴电流指令补偿量icomp*和由电流指令运算部217e生成的波动指令值ip*相加,并将相加结果作为q轴电流指令值iq*输出。之后,根据该q轴电流指令值iq*,由dq轴电流控制部217h及PWM运算部217i控制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室外机侧开关元件212a~212f的接通/断开。
像这样,室外机侧控制部217根据室内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测量值,对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进行控制,以使室内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之和与预先设定好的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之间的偏差变小。
其结果是,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第一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在第二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第三电源线L3中流动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即,当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k次分量设为ik_室内机,将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k次分量设为ik_室外机,将合计电流i_合计所包含的第k次分量设为ik_合计时,以下的式(1)成立。
【数学式1】
在此,图5示出叠加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上的高次谐波分量。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是通过对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而得到的。
图6是示出叠加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上的高次谐波分量相对于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的比例的条形图。
如图6所示,叠加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上的高次谐波分量相对于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的比例,与第3~13次的奇数次分量相比,在第15~39次的奇数次分量中变高。
在此,通过进行控制以使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则容易使空调机1符合IEC61000-3-2。因此,进行控制以使以下的式(2)成立。
【数学式2】
而且,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减去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而得到的差分,大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的3/4。即,以下的式(3)成立。
【数学式3】
因此,与上述差分为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的3/4以下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合计,即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在第2~40次中的至少一个整数的次数中,上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该次数的分量的有效值小于上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该次数的分量的有效值。即,在第2~40次中的至少一个整数中,当设该整数为k时,以下的式(4)成立。
【数学式4】
ik_合计<ik_室外机
……式(4)
像这样,在至少一个整数的次数中,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该次数的分量的至少一部分被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该次数的分量抵消,因此能够抑制合计电流i_合计的该次数的分量,即能够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该次数的高次谐波。例如,在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高次谐波分量中,由于压缩机用马达22的结构而引起的高次谐波分量相对于限值的比例在21次分量中突出地变大的情况下,至少对该21次分量进行控制,以使合计电流i_合计的该次数的分量减少。
因此,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与使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与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相等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上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合计,即能够抑制空调机1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室内机侧控制部117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17c来代替测量值发送部117b。
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17c对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测量值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由此计算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振幅im及相位信息θs,并发送给室外机20。此时的相位信息θs是以电源电压的基波的相位为0度时为基准的相位。
室外机侧控制部217还包括复原部217j。
该复原部217j根据由室内机侧控制部117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17c发送来的振幅im及相位信息θs,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复原,并输出给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此时,根据振幅im及相位信息θs,以电源电压的基波的相位为基准进行对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复原。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17c及室外机侧控制部217构成控制部件。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7的图。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室内机侧控制部117还包括电流推测部117d。
电流推测部117d根据室内机侧直流电流测量部115及室内机侧直流电压测量部116的测量值,即室内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内机和室内机侧的直流电压vdc_室内机推测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并输出给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17c。当将室内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内机设为idc_室内机,将室内机侧的直流电压vdc_室内机设为vdc_室内机,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设为iin_室内机时,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能够通过以下的式(5)来推测。
【数学式5】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快速傅里叶变换部117c、电流推测部117d以及室外机侧控制部217构成控制部件。
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7的图。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室内机侧控制部117包括风量发送部117e来代替测量值发送部117b。
风量发送部117e将由室内机10的风扇马达12驱动的风扇(未图示)的风量av的测量值发送给室外机20。风量av的测量值由设置在室内机10中的风量测量部(未图示)进行测量。
室外机侧控制部217还包括输入电流输出部217k。
该输入电流输出部217k中与多种风量相对应地存储有多个表,该多个表使多种基波的相位和与各相位相对应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相关联。输入电流输出部217k根据由风量发送部117e发送来的风量av选择适当的表,将根据电源电压的基波的相位在表内相关联的输入电流作为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输出给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还包括升压斩波电路220。
升压斩波电路220对具有第一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a~第四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d的桥式电路的输出进行DC/DC转换。升压斩波电路220包括交直流转换用电抗器221、交直流转换用二极管222、交直流转换用开关元件223以及交直流转换用续流二极管224。
交直流转换用电抗器221和交直流转换用二极管222,在第一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a及第三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c的阴极与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正极之间,从第一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a及第三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c侧开始依次彼此串联。交直流转换用二极管222的阴极朝向室外机侧电容器213侧。
交直流转换用开关元件223是双极性晶体管。交直流转换开关元件223的集电极与交直流转换用电抗器221和交直流转换用二极管222之间的接点相连。交直流转换用开关元件223的发射极与第二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b的阳极及第四室外机侧整流二极管211d的阳极、以及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负极相连。
如图11所示,室外机侧控制部217包括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和交直流转换控制部217m。
交直流转换控制部217m根据室外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214的测量值即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输出使交直流转换用开关元件223接通或断开的通断信号S。在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测量部214的测量值即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达到比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大了一个规定值的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交直流转换控制部217m通过断开交直流转换用开关元件223,使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减少。另一方面,在室外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214的测量值即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达到比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小了一个规定值的第二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交直流转换控制部217m通过接通交直流转换用开关元件223,使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增加。图12示出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
像这样,室外机侧控制部217的交直流转换控制部217m根据室内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测量值,控制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以使由预先设定好的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之差决定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的指令值iin_室外机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之间的偏差小于规定值。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
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电抗器L不是设置在室外机20中,而是设置在室内机10中。电抗器L收纳在上述室内机侧壳体中。
电抗器L的一端与单相交流电源2相连,另一方面,电抗器L的另一端与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和后述的室外机侧功率转换装置21相连。即,从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第二电源线L2及第三电源线L3输送交流。
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将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供给的输入交流转换为具有所希望的频率及所希望的电压的输出交流,并供往风扇马达12。电抗器L、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室内机侧电容器113安装在共用的基板100上。
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对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供来的输入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给第一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8及第二室内机侧直流电力线119。在单相交流电源2与第一室内机侧输入端子ITE1之间连接有电抗器L。
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对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供来的输入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给第一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8及第二室外机侧直流电力线219。在单相交流电源2与第一室外机侧输入端子OTE1之间连接有电抗器L。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因此,根据本第六实施方式,由于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和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两者供给交流,因此与从单相交流电源2不经由电抗器L地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交流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和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的合计,即能够抑制叠加到空调机1整体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
为了证实上述情况等,以下列举实验例(实施例、比较例1~3)。
在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测量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
在比较例1中,在不经由电抗器L地从单相交流电源2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输入交流的情况下,测量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及输入电流。
图14示出比较例1中的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及输入电流。
图15示出在实施例及比较例1中的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上的频率分量是通过对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transform)而得到的。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中,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比比较例1小。
因此,就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1而言,在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交流的情况下,与从单相交流电源2不经由电抗器L地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交流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叠加到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
在比较例2中,在设为:从单相交流电源2不经由电抗器L地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输入交流,且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供给输入交流,并且将电抗器L的电感设为第一电感值的情况下,测量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
图16示出由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和比较例2中的叠加到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在图16~图18中,用折线图表示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用条形图表示叠加到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
在比较例3中,在设为:从单相交流电源2不经由电抗器L地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输入交流,且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供给输入交流,并且将电抗器L的电感设为比第一电感值大的第二电感值的情况下,测量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
图17示出由IEC61000-3-2规定的高次谐波分量的限值、和比较例3中的叠加到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上的各次数的频率分量。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比较例2中,叠加到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比比较例3大。
因此,上述比较例2及比较例3是指,当使电抗器L的电感变小时,叠加到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上的高次谐波分量增大。
因此,如比较例2所示,在从单相交流电源2不经由电抗器L地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输入交流,并且使介于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与单相交流电源2之间的电抗器L的电感变小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无法使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和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的合计即空调机1的输入电流符合高次谐波标准即IEC61000-3-2。
但是,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单相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供给交流,因此与不经由电抗器L地供给交流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为了使空调机1的输入电流符合高次谐波标准所需要的电抗器L的电感变小。因此,能够使电抗器L小型化。而且,通过电抗器L的小型化,将电抗器L安装在与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室内机侧电容器113共用的基板上变得容易,在室内机10的室内机侧壳体内确保电抗器L的收纳空间也变得容易。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电抗器L、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1、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室内机侧电容器113安装在共用的基板100上,因此与将用来安装电抗器L的基板与用来安装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1、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室内机侧电容器113的基板分开设置在室内机10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需要室内机10内具有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室内机10小型化。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室外机侧电容器213的电容设定得较小,允许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的波动,因此与使室外机侧电容器213完全吸收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的变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压半周期中的通电期间变长。当使该通电期间变长时,输入电流所包含的高次谐波分量就会变小,因此而能够使为了获得高次谐波分量的规定的抑制效果所需要的电抗器L的电感变小,从而能够使电抗器L的尺寸变小。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共用的电抗器L抑制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的输入电流及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因此也可以不分别针对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及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设置高次谐波抑制用电抗器。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及成本。
(第七实施方式)
图1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具有两台室内机10。第二电源线L2即室内机侧的电源线从共用的电源线L1分支出来,设置给每台室内机10。并且,从各第二电源线L2向它所对应的室内机10的室内机侧功率转换装置11供电。
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各台室内机10的室内机侧控制部117的测量值发送部117b将由室内机侧输入电流测量部114测量出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发送给室外机20。室外机侧控制部217的输入电流指令部217a计算从预先设定好的合计电流的指令值i*_合计中减去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而得到的值,作为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指令值iin*_室外机
因此,在本第七实施方式中,将在设置给两台室内机10中的每台室内机10的两条第二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共用的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将在设置给两台室内机10中的每台室内机10的两条第二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中流动的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即,当将在一条第二电源线L1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所包含的第k次的分量设为ik_室内机1,将在另一条第二电源线L1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设为ik_室内机2时,以下的式(6)成立。
【数学式6】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根据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室内机侧的直流电流idc_室内机、室内机侧电容器113的电压vdc_室内机、以及由风扇马达12驱动的风扇的风量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值进行对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或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控制,但也可以根据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相关的其他值进行对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或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控制。例如,也可以根据风扇的功率、风扇的转速、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的通电期间、或由空调机1的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来进行。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由空调机1的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代替风扇的风量av的测量值,来进行对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控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是根据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相关的测量值来控制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及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中的一者,但也可以对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及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都进行控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在空调机1中设置了根据与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相关的测量值来控制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211或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控制部件。但是,也可以在空调机1中设置根据与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相关的测量值来控制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及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中的至少一者的控制部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单相交流电源2的空调机1,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使用三相交流电源的空调机1。在该情况下,可以让由从系统电源引入电的配电盘分配后的电流入第一电源线L1中,也可以例如像业务用空调机那样,在室内机10及室外机20分别与不同的配电盘相连的情况下,第一电源线L1不经由配电盘地与系统电源相连,在比配电盘更靠系统电源的一侧分支成第二电源线L2及第三电源线L3。
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仅在室内机10中设置了电抗器L,但也可以仅在室外机20中设置电抗器L。
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第二电源线L2及第三电源线L3输送上述交流。也可以不是将电抗器L设置在室外机20中,而是将电抗器L设置在一台室内机10内的第一电源线L1上,从交流电源2经由电抗器L向第二电源线L2及第三电源线L3输送上述交流。
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台室内机10,但也可以设置两台以上即多台室内机10。
也可以为了让空调机1符合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000-3-2以外的标准而应用本发明,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不符合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000-3-2的空调机1中。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但应理解为能够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的主旨和范围地进行方式和详情的多样改变。以上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只要不损害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则也可以适当组合或置换。
-产业实用性-
本公开作为包括室内机及室外机的空调机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空调机
2 单相交流电源
10 室内机
20 室外机
111 室内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
112 室内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
113 室内机侧电容器
117c 快速傅里叶变换部(控制部件)
117d 电流推测部(控制部件)
211 室外机侧交直流转换电路
212 室外机侧直交流转换电路
213 室外机侧电容器
217 室外机侧控制部(控制部件)
L1 第一电源线(共用的电源线)
L2 第二电源线(室内机侧的电源线)
L3 第三电源线(室外机侧的电源线)
IN1、IN2 输入节点
ON1、ON2 输入节点
iin_室内机、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 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
iin_室外机 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
i_合计 合计电流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其具有室内机(10)及室外机(20)、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和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及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从与交流电源(2)相连的共用的电源线(L1)分支出来,从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向所述室内机(10)供电,从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向所述室外机(20)供电,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10)具有交直流转换电路(111)、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电容器(113),
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111)对从所述交流电源(2)输送到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
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112)将由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1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
所述电容器(113)连接在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112)的输入节点(IN1、IN2)之间,
所述室外机(20)具有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直交流转换电路(212)以及电容器(213),
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211)对从所述交流电源(2)输送到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的交流进行整流并输出,
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将由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
所述电容器(213)连接在所述直交流转换电路(212)的输入节点(ON1、ON2)之间,
将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所述共用的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在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中流动的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所包含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中流动的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第15~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减去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而得到的差分,大于所述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的第2~40次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的3/4。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第2~40次中的至少一个整数的次数中,所述合计电流(i_合计)的该次数的分量的有效值小于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的该次数的分量的有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包括控制部件(217、117c、117d),所述控制部件(217、117c、117d)根据与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任一者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iin_室外机)相关的值,控制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另一者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211)及直交流转换电路(112、212)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10)及所述室外机(20)中的一者具有电抗器(L),
从所述交流电源(2)经由所述电抗器(L)向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输送所述交流,
从所述交流电源(2)经由所述电抗器(L)向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输送所述交流。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20)侧的直交流转换电路(212)包括开关元件(212a~212f),利用所述开关元件(212a~212f)的开关操作将由所述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输出的直流转换为交流,
所述室外机(2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211)的输出电压具有其最大值为其最小值的两倍以上的大的波动。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10)具有所述电抗器(L),
所述电抗器(L)、所述室内机(10)侧的交直流转换电路(111)、所述室内机(10)侧的直交流转换电路(112)以及所述室内机(10)侧的电容器(113)安装在共用的基板(1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有多台所述室内机(10),
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从所述共用的电源线(L1)分支出来,设置给每台室内机(10),
将在设置给多台所述室内机(10)中的每台所述室内机(10)的多条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和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合计后得到的、在所述共用的电源线(L1)中流动的合计电流(i_合计)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小于在设置给多台所述室内机(10)中的每台所述室内机(10)的多条所述室内机侧的电源线(L2)中流动的室内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内机1、iin_室内机2)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与在所述室外机侧的电源线(L3)中流动的所述室外机侧的输入电流(iin_室外机)所包含的第2~40次的整数次分量的有效值的合计之和。
CN202280022991.6A 2021-03-26 2022-03-22 空调机 Pending CN1170992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3661 2021-03-26
JP2021067836 2021-04-13
JP2021-067836 2021-04-13
PCT/JP2022/013244 WO2022202829A1 (ja) 2021-03-26 2022-03-22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295A true CN11709929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3724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991.6A Pending CN117099295A (zh) 2021-03-26 2022-03-22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68525B2 (zh)
CN (1) CN11709929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4491A (ja) 2003-05-09 2004-12-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205687A (ja) 2006-02-06 2007-08-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電源システム
JP6824479B1 (ja) 2020-02-25 2021-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2975A (ja) 2022-10-25
JP7368525B2 (ja)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9222B2 (ja) コンバータ装置、モータ駆動用モジュール及び冷凍装置
Chaves et al. New approach in back-to-back m-level diode-clamped multilevel converter modelling and direct current bus voltages balancing
US20140268970A1 (en) Matrix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atrix converter
JP6503277B2 (ja) 制御器および交流電動機駆動装置
KR20160109745A (ko) 모터 구동 장치
KR20140002736A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Rajaei et al. Single-phase induction motor drive system using z-source inverter
JP5702195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装置
WO2013105187A1 (ja)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US20170272006A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blower, and compressor, each including same; and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tor, and freezer, each including at least one of them
JP5778445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装置
WO2017168859A1 (ja) 電力変換装置、モータ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機器
CN111837327B (zh) 电力转换装置、电动机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01238490A (ja) 複数モータの制御装置、電力変換装置、イ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コ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
Di Piazza et al. Efficiency analysis in induction motor drives with discontinuous PWM and electrical loss minimization
US11398775B2 (en) Device for efficient DC link processing independent of grid type
Hiraide et al. Current harmonics reduction method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less diode rectifier using inverter-controlled IPM motor
CN117099295A (zh) 空调机
WO2022202829A1 (ja) 空気調和機
JP5702196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装置
CN113678361B (zh) 空调装置
Notohara et al. Controllin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for single-phase AC power source without line voltage sensor
JP2018191374A (ja) アクティブ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KR10104993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전동기 구동장치
Parihar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mproved power quality converter fed PMBLDC motor dr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