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090A -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090A
CN117099090A CN202180096143.5A CN202180096143A CN117099090A CN 117099090 A CN117099090 A CN 117099090A CN 202180096143 A CN202180096143 A CN 202180096143A CN 117099090 A CN117099090 A CN 117099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pin
pin
connection uni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1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灯
钱照华
张伟兴
柯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99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可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本申请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其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数据管脚对或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据传输装置的不断涌现,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以其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独立供电等诸多优势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使其成为在各类装置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常见选择。
USB连接器可由成对的两个连接单元组成,例如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下文以USB Type C连接器进行说明,连接器插座具有两个数据管脚对,即A6/A7位置上的D+管脚/D-管脚,以及B6/B7位置上的D+管脚/D-管脚。连接器插头具有一个数据管脚对,即A6/A7位置上的D+管脚/D-管脚。当插头沿着正插方向插入插座时,插头上A6/A7位置的管脚与插座上A6/A7位置的管脚连接,当插头沿着反插方向插入插座时,插头上A6/A7位置的管脚与插座上B6/B7位置的管脚连接,使得相连接的管脚完成数据传输。
可见,由于插座具有两个数据管脚对,无论插头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均只会使用到插座的其中一个数据管脚对,另一个数据管脚对始终是冗余的,造成管脚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可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通过连接部件可连接至作为另一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与连接部件上的第二连接单元可构成一个完整的USB连接器(例如,USB Type C连接器等等),即成对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例如,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座,又如,第一连接器为连接器插座,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座。
对于第一连接单元而言,具有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例如,第一数据管脚对可以为A6/A7位置上的管脚,这对管脚被定义为D0+管脚/D0-管脚,“D0”对应第一通信模式。第二数据管脚对可以为B6/B7位置上的管脚,这对管脚被定义为D1+管脚/D1-管脚,“D1”对应第二通信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其中,第一数据管脚对或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
依旧如上述例子,设第一通信模式为符合USB协议的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符合快速 充电协议的模式。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控制单元可将A6/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将B6/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1+管脚/D1-管脚,两个数据管脚对分别实现USB数据传输和快速充电功能。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控制单元可将A6/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1+管脚/D1-管脚,将B6/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两个数据管脚对分别实现快速充电功能和USB数据传输。
从上述装置可以看出:无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可同时工作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下,传输有效信号,即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前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可用于传输不同业务内容的USB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前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可用于传输USB数据,第二数据管脚对可以实现其他用途,例如,快速充电或视频传输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前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可用于传输USB数据,第二数据管脚对可以实现其他用途,例如,传输通用输入/输出口(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nter integrated circuit,I2C)信号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前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可用于传输USB数据,第二数据管脚对可以实现其他用途,例如,一起传输GPIO信号和I2C信号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收发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收发器;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同样地,第二数据管脚对也是如此,此处不再赘述。前述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根据第一连接单元的插入状态,将第一数据管脚对与不同的收发器连接,可以在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令第一数据管脚对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第二数据管脚对实现第二通信模式,在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令第一数据管脚对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第二数据管脚对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如此一来,当第一 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控制单元通过互换第一数据管脚对与第二数据管脚对的角色,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能够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控制器;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器连接;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同样地,第三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也是如此,此处不再赘述。前述实现方式中,用于实现同一通信模式的控制器和收发器总能保持连接,从而为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来自第一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前述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状态信号后,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并对收发器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为快速充电收发器,则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来自快速充电收发器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前述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状态信号后,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并对收发器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前述实现方式中,在控制单元还未明确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即使和第二连接单元已经连接,且处于反插状态(但控制单元还未确定),控制单元通过令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也可有效防止错误的数据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第一数据管脚和第二数据管脚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第一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二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或,第一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第二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例如,第一数据管脚为A7位置上的管脚,第二数据管脚为B7位置上的管脚。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A7/B7位置上的管脚被设置为D+管脚/D-管脚,分别用于传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A7/B7位置上的管脚被设置为D-管脚/D+管脚,分别用于传输第二信号和第一信号,实现第一通信模式。
第三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第四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或,第三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第四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例如,第三数据管脚为B6位置上的管脚,第四数据管脚为A6位置上的管脚。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B6/A6位置上的管脚被设置为X+管脚/X-管脚,分别用于传输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实现第二通信模式。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B6/A6位置上的 管脚被设置为X-管脚/X+管脚,分别用于传输第四信号和第三信号,实现第二通信模式。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连接单元的D+管脚/D-管脚通常设置于同一侧,即A6A7位置上的管脚,而A6A7位置上的管脚要么悬空,要么也设置为D+管脚/D-管脚,故造成了管脚资源的浪费。而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第一连接单元的D+管脚/D-管脚设置于相对的两侧,且呈中心对称设置,即A7/B7位置上的管脚。同样地,第一连接单元的X+/X-管脚也设置于相对的两侧,且呈中心对称设置,即B6/A6位置上的管脚。可见,通过将第一连接单元的四个数据管脚分为两对,且每对数据管脚中的两个数据管脚呈中心对称设置,无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这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三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四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前述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控制单元通过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上传输的信号进行取反,可使得第一数据管脚与第二数据管脚发生角色互换,第三数据管脚与第四数据管脚发生角色互换,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器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断开,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 反插状态,则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断开,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连接。前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处设置第一上拉电阻,在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处设置第二上拉电阻,如此一来,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第一上拉电阻可接入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第二上拉电阻可接入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使得第一收发器总能实现各种速率的数据传输模式,不受第一连接单元的插入状态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前述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通过改变收发器与数据管脚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可使得第一数据管脚与第二数据管脚发生角色互换,第三数据管脚与第四数据管脚发生角色互换,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来自第一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连接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和控制单元,第二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第三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三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用于传输包含成对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及成对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七数据 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八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
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将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其中,第五数据管脚和第六数据管脚在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七数据管脚和第八数据管脚在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九数据管脚和第十管脚在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十一数据管脚和第十二管脚在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从上述连接部件可以看出:控制单元根据第二连接单元的插入状态,控制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与第三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的两个管脚对均能正常工作,从而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可见,无论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来自第二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将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三连接单元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实现, 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该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其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数据管脚对或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收发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收发器。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控制器;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器连接;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第一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为快速充电收发器,则控制单 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快速充电收发器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实现,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和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四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该方法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通过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通过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或,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通过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通过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三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四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器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一上 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断开,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断开,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第一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连接部件实现,该连接部分连接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该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和控制单元,第二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第三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三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用于传输包含成对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及成对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方法包括:
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七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八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 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
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将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其中,第五数据管脚和第六数据管脚在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七数据管脚和第八数据管脚在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九数据管脚和第十管脚在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十一数据管脚和第十二管脚在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第二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将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三连接单元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当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其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数据管脚对或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前述装置中,无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可同时工作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下,传输 有效信号,即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的一个管脚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的一个管脚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另一管脚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的另一管脚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SB收发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反单元1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反单元2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这仅仅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相同属性的对象在描述时所采用的区分方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并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中。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和两个装置之间的连接部件,下面将分别对数据传输装置和连接部件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可为上行端口,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的终端设备,又如,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输入设备。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可为下行端口,例如,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连接部件可以为智能手机的数据线、鼠标的数据线等等。当然,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也可以为下行端口,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也可以为上行端口,此处不做限制。
当用户需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通过连接部件将二者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具体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通常具有第一连接单元,连接部件的两端通常为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第二数据传输装置通常具有第四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可构成一个USB连接器(例如,USB Type C连接器等等),例如,成对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插座。同样地,第三连接单元和第四连接单元也可构成一个USB连接器,例如,成对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插座。
以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智能手机,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为个人电脑为例进行说明。智能手机上设置有USB连接器中的插座,个人电脑上同样也设置有USB连接器中的插座,智能手机的数据线的两端均为USB连接器中的插头。如此一来,用户将数据线上的两个插头分别插入手机的插座和电脑的插座后,可使得手机和电脑实现数据传输。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一组成对的插座和插头而言,插座被定义有两个数据管脚对,即A6/A7位置上的D+管脚/D-管脚,以及B6/B7位置上的D+管脚/D-管脚。插头被定义有一个数据管脚对,即A6/A7位置上的D+管脚/D-管脚。当插头沿着正插方向插入插座时,插头上A6/A7位置的管脚与插座上A6/A7位置的管脚连接,当插头沿着反插方向插入插座时,插头上A6/A7位置的管脚与插座上B6/B7位置的管脚连接,使得相连接的管脚完成数据传输。
在上述过程中,当插头处于正插状态时,只会使用到插座上A6/A7位置的管脚,当插头处于反插状态时,只会使用到插座上B6/B7位置的管脚,插座始终剩余一个数据管脚对未被使用,造成管脚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种方式对连接单元的数据管脚进行重新定义,以有效利用管脚资源。下面先对重新定义管脚的第一种方式进行介绍,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以作为上行端口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例进行介绍,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可通过连接部件连接至作为下行端口的第二数据传输装置,后续不再赘述。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的一个管脚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的一个管脚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构成一个完整的USB连接器,即一组成对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例如,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座,又如,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座,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此处不做限制。
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中,具有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基于第一连接单元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如图2(a)所示,第一数据管脚对为A6/A7位置上的管脚,这对管脚被定义为D0+管脚/D0-管脚,“D0”对应第一通信模式。第二数据管脚对为B6/B7位置上的管脚,这对管脚被定义为D1+管脚/D1-管脚,“D1”对应第二通信模式。
同样地,第二连接单元中,定义有第三数据管脚对和第四数据管脚对,第三数据管脚对和第四数据管脚对基于第二连接单元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如图2(b)所示,第三数据管脚对为A6/A7位置上的管脚,这对管脚被定义为D0+管脚/D0-管脚。第四数据管脚对为B6/B7位置上的管脚,这对管脚被定义为D1+管脚/D1-管脚。
当用户将第二连接单元沿着正插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单元时,两个连接单元的管脚之间的连接情况如下:
(1)第一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即D0+管脚对接D0+管脚,D0-管脚对接D0-管脚,D1+管脚对接D1+管脚,D1-管脚对接D1-管脚。此时,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管脚之间正确对接,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可正常工作,从而同时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2)第一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即D0+管脚对接D1+管脚,D0-管脚对接D1-管脚,D1+管脚对接D0+管脚,D1-管脚对接D0-管脚。此时,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管脚之间未正确对接,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无法正常工作,无法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为了令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和反插状态时,两个连接单元均可正常工作,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即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将A6/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将B6/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1+管脚/D1-管脚。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即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将A6/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1+管脚/D1-管脚,将B6/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可见,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控制单元可令第一数据管脚对与第二数据管脚对发生角色交换。
此外,即使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第二连接单元上的第三数据管脚对和第四数据管脚对则保留原始定义的角色,即在第二连接单元中,A6/A7位置上的管脚依旧保持为D0+管脚/D0-管脚,B6/B7位置上的管脚依旧保持为D1+管脚/D1-管脚。
如此一来,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中A6/A7位置上的管脚和第二连接单元中A6/A7位置上的管脚完成对接,且这两对管脚均为D0+管脚/D0-管脚,从而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下,两个对接的D0+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向第二连接单元的D0+管脚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从第二连接单元的D0+管脚接收第一信号,后续不再赘述),两个对接的D0-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与此同时,第一连接单元中B6/B7位置上的管脚和第二连接单元中B6/B7位置上的管脚完成对接,且这两对管脚均为D1+管脚/D1-管脚,从而实现第二通信模式。在第二通信模式下,两个对接的D1+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两个对接的D1-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
相应地,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中A6/A7位置上的管脚和第二连接单元中B6/B7位置上的管脚完成对接,且这两对管脚均为D1+管脚/D1-管脚,从而实现第二通信模式。在第二通信模式下,两个对接的D1+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两个对接的D1-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与此同时,第一连接单元中B6/B7位置上的管脚和第二连接单元中A6/A7位置上的管脚完成对接,且这两对管脚均为D0+管脚/D0-管脚,从而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下,两个对接的D1+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两个对接的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
因此,控制电路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可对第一连接单元上的管脚进行角色互换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依旧保持正常工作,且能同时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同一通信协议下的两种具备不同业务内容的通信模式,例如,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均为符合USB协议的模式,但各自承载的业务内容不同。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还可以为不同通信协议下的两种通信模式,例如,第一通信模式为符合USB协议的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模式,又如,第一通信模式为符合USB协议的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模式,再如,第一通信模式为符合USB协议的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符合I2C协议的模式,还如,第一通信模式为符合USB协议的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符合I2C协议和GPIO协议的混合模式等等,下文将分别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传输用于传输第一正信号,D0-管脚用于传输第一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正信号,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负信号。其中,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第一差分信号和第二差分信号虽然均符合USB协议,但各自承载的业务内容不同,例如,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能够实现鼠标功能和键盘功能的设备,该设备通过数据线连接至对端的电脑。无论该设备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该设备的控制单元均能使得该设备的插座同时传输用于实现鼠标功能的USB信号(即第一差分信号)以及用于实现键盘功能的USB信号(即第二差分信号),以在该设备和电脑之间实现鼠标功能和键盘功能。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传输用于传输第一正信号,D0-管脚用于传输第一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正信号,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负信号。其中,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具体地,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可以为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等等。例如,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智能手机,该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至对端的电脑。无论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该设备的控制单元均能使得该手机的插座同时传输USB信号以及用于实现快速充电功能的信号,以在该手机和电脑之间实现USB信号传输和快速充电功能。又如,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智能手机,该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至对端的电脑。无论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该设备的控制 单元均能使得该手机的插座同时传输USB信号以及视频信号,以在该手机和电脑之间实现USB信号传输和视频信号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传输用于传输正信号,D0-管脚用于传输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D1+管脚用于传输第一单端信号,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单端信号。其中,正信号和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具体地,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可均为GPIO信号,或,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可均为I2C信号等等。例如,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智能手机,该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至对端的电脑。无论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该设备的控制单元均能使得该手机的插座同时传输USB信号以及GPIO信号,以在该手机和电脑之间实现USB信号传输和GPIO信号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传输用于传输正信号,D0-管脚用于传输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D1+管脚用于传输第一单端信号,D1-管脚用于传输第二单端信号。其中,正信号和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具体地,第一单端信号可为GPIO信号且第二单端信号为I2C信号,或,第一单端信号可为I2C信号且第二单端信号为GPIO信号等等。例如,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为智能手机,该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至对端的电脑。无论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该设备的控制单元均能使得该手机的插座同时传输USB信号、GPIO信号以及I2C信号,以在该手机和电脑之间实现USB信号传输、GPIO信号传输以及I2C信号传输。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在将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A6/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或D1+管脚/D1-管脚时,可通过对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中的收发器进行设置实现,同理,第二数据管脚对(B6/B7位置上的管脚)也是如此。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中可包含两组收发器,即成对的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以及成对的第三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其中,第一收发器和第三收发器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第二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
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并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断开(若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原始连接状态为断开状态,则保持该状态即可),与此同时,控制单元还将第三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断开,将第四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连接。如此一来,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则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传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四收发器的第一端则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传输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
例如,如图4(a)所示(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一个示意图),设手机中的第一收发器和第三收发器用于实现符合USB协议的模式,第二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用于实现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模式,则第一收发器为第一USB收发器,第三收发器为第二USB收发器,第二收发器为第一快充收发器(或称为快充收发电路、快充收发逻辑等等),第四收发器为第二快充收发器。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控制单元则将第一USB收发 器的第一端与插座的A6/A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这对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从而在这对管脚上发送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或接收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与此同时,控制单元还将第二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的B6/B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这对管脚设置为D1+管脚/D1-管脚,从而在这对管脚上发送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或接收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
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断开,并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与此同时,控制单元还将第三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连接,将第四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断开。如此一来,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则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传输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第三收发器的第一端则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传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依旧上述例子,如图4(b)所示(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另一示意图),若手机的插座处于反插状态,控制单元则将第一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的A6/A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这对管脚设置为D1+管脚/D1-管脚,从而在这对管脚上发送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或接收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与此同时,控制单元还将第二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的B6/B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这对管脚设置为D0+管脚/D0-管脚,从而在这对管脚上发送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或接收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
具体地,控制单元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前述连接过程和断开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a)所示,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第三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之间,以及第四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之间设置有开关。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则控制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闭合,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断开,第三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断开,以及第四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闭合。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则控制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断开,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闭合,第三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闭合,以及第四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对之间的开关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器、第二收发器、第三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内部均设置有一个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电路。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则将该电路接入第二收发器和第三收发器,使得第二收发器和第三收发器具备高阻抗,处于断开状态。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则将该电路接入第一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使得第一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具备高阻抗,处于断开状态。
更进一步地,为了支持第一收发器、第二收发器、第三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的功能实现,如图3所示,第一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控制器,以及切换开关。其中,第一控制器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处理,或,向外输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二控制器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进行处理,或,向外输出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
切换开关受控制单元的控制,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则通过控制切换开关,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器连接,将第四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当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通过控制切换开关,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将第三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
依旧上述例子,手机的第一控制器为USB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为快充控制器(也可称为快充控制电路、快充控制逻辑等等)。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控制单元则通过控制切换开关,将第一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与USB控制器连接,将第二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与快充控制器连接。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控制单元则通过控制切换开关,将第二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与USB控制器连接,将第一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与快充控制器连接。如此一来,用于实现同一通信模式的控制器和收发器总能保持连接,从而为数据传输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更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可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下文将分别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连接单元上具有检测管脚(例如,图2(a)中的CC管脚),该管脚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并生成状态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该状态信号用于指示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如此一来,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状态信号后,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并对收发器和切换开关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第二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为快充收发器,当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连接于一起时,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中的第二收发器可检测与其连接的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中的收发器是否为快充收发器,若是,生成用于指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的状态信号,若不是,则生成用于指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的状态信号,并将状态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如此一来,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状态信号后,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并对收发器和切换开关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此外,状态信号还可用于指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即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已连接),且还未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那么,控制单元根据状态信号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已连接状态,但还未确定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例如,将切换开关完全断开,使得收发器无法与控制器连接等等。如此一来,在控制单元还未明确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即使和第二连接单元已经连接,且处于反插状态(但控制单元还未确定),可有效防止错误的数据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图2(a)中仅以第一数据管脚对为第一连接单元中A6/A7位置上的管脚进行示意性说明,同理,第二数据管脚对也是如此,并不对第一数据管脚对以及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的位置构成限制。例如,第一数据管脚对还可为第一连接单元中A8/A9位置上的管脚,第二数据管脚对还可为第一连接单元中B8/B9位置上的管脚 等等。
还应理解,图3、图4(a)和图4(b)中仅以每组收发器包含两个收发器进行示意性说明,不并对每组收发器中收发器的数量构成限制。例如,每组收发器也可仅包含一个收发器,该收发器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可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之间的切换。又如,每组收发器也可包含三个收发器,即USB收发器、GPIO收发器、I2C收发器等等。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当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其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数据管脚对或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前述装置中,无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可同时工作在不同的通信模式下,传输有效信号,即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对重新定义管脚的第一种方式所进行的详细说明,以下将对重新定义管脚的第二种方式进行介绍。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另一管脚示意图。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的另一管脚示意图。
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中,具有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第一数据管脚和第二数据管脚基于第一连接单元的中点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基于第一连接单元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如图5(a)所示,第一数据管脚为A7位置上的管脚,该管脚被定义为D+管脚。第二数据管脚为B7位置上的管脚,该管脚被定义为D-管脚。其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D”对应第一通信模式。第三数据管脚为B6位置上的管脚,该管脚被定义为X+管脚。第四数据管脚为A6位置上的管脚,该管脚被定义为X-管脚。其中,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X”对应第二通信模式。
同样地,如图5(b)所示,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被定义为D+管脚。B7位置上的管脚被定义为D-管脚。A6位置上的管脚被定义为X-管脚,B6位置上的管脚被定义为X+管脚。
当用户将第二连接单元沿着正插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单元时,两个连接单元的管脚之间的连接情况如下:
(1)第一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即D+管脚对接D+管脚,D-管脚对接D-管脚,X+管脚对接X+管脚,X-管脚对接X-管脚。此时,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管脚之间正确对接,第 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可正常工作,从而同时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2)第一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第一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即D+管脚对接D-管脚,D-管脚对接D+管脚,X+管脚对接X-管脚,X-管脚对接X+管脚。此时,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管脚之间未正确对接,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无法正常工作,无法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为了令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和反插状态时,两个连接单元均可正常工作,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内部设置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将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将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将B6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X+管脚,将A6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X-管脚。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将A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将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将B6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X-管脚,将A6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X+管脚。可见,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控制单元可令第一数据管脚与第二数据管脚发生角色交换,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发生角色互换。
此外,即使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在第二连接单元中,A7/B7位置上的管脚依旧保持为D+管脚/D-管脚,B6/A6位置上的管脚依旧保持为X+管脚/X-管脚。
如此一来,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D+管脚,均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向第二连接单元的D0+管脚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一连接单元的D0+管脚从第二连接单元的D0+管脚接收第一信号,后续不再赘述)。第一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D-管脚,均用于传输第二信号。第一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X+管脚,均用于传输第三信号。第一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X-管脚,均用于传输第四信号。
相应地,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D-管脚,均用于传输第二信号。第一连接单元中B7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7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D+管脚,均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一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X-管脚,均用于传输第四信号。第一连接单元中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第二连接单元中B6位置上的管脚,且这两个管脚均为X+管脚,均用于传输第三信号。
因此,控制电路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可对第一连接单元上的管脚进行角色互换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依旧保持正常工作,且能同时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同一通信协议下的两种具备不同业务内容的通信模式,或,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不同通信协议下的两种通 信模式。下文将分别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管脚传输用于传输第一正信号,D-管脚用于传输第一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X+管脚用于传输第二正信号,X-管脚用于传输第二负信号。其中,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第一差分信号和第二差分信号虽然均符合USB协议,但各自承载的业务内容不同。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管脚传输用于传输第一正信号,D-管脚用于传输第一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X+管脚用于传输第二正信号,X-管脚用于传输第二负信号。其中,第一正信号和第一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二正信号和第二负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具体地,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可以为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管脚传输用于传输正信号,D-管脚用于传输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X+管脚用于传输第一单端信号,X-管脚用于传输第二单端信号。其中,正信号和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具体地,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可均为GPIO信号,或,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可均为I2C信号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连接单元的D+管脚传输用于传输正信号,D-管脚用于传输负信号。在第二通信模式下,X+管脚用于传输第一单端信号,X-管脚用于传输第二单端信号。其中,正信号和负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单端信号和第二单端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具体地,第一单端信号可为GPIO信号且第二单端信号为I2C信号,或,第一单端信号可为I2C信号且第二单端信号为GPIO信号等等。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在将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和第二数据管脚(A7/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D-管脚或D-管脚/D+管脚时,可通过对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中的收发器进行设置实现,同理,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B6/A6位置上的管脚)也是如此。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第一数据传输装置中可包含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其中,第一收发器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第二收发器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
控制单元可通多种方式对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进行设置,下文将分别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其中,第一收发器为USB收发器,第二收发器可以为快充收发器或视频收发器等等。
当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则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对 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三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四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例如,如图7(a)所示(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另一个示意图),设手机中的第一收发器为USB收发器,第二收发器为快充收发器。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插座中B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中B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插座中A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这种物理连接关系是固定的。若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控制单元则保持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正信号、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一负信号、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二正信号以及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负信号不变,插座中A7/B7位置上的管脚保持为D+管脚/D-管脚,B6A6位置上的管脚保持为X+管脚/X-管脚。
如图7(b)所示(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器的另一个示意图),若手机的插座处于反插状态,控制单元则执行以下操作:对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正信号取反,以使得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第一负信号,相当于将A7位置上的管脚从D+管脚设置为D-管脚;对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一负信号取反,以使得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第一正信号,相当于将B7位置上的管脚从D-管脚设置为D+管脚;对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二正信号取反,使得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第二负信号,相当于将B6位置上的管脚从X+管脚设置为X-管脚;对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负信号取反,使得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第二正信号,相当于将A6位置上的管脚从X-管脚设置为X+管脚。
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过程,下文结合图8作进一步的介绍,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SB收发器的一个示意图。如图8所示,USB收发器包含: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在正常情况下,发送单元的第一端可向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发送第一正信号,发送单元的第二端可向插座中B7位置上的管脚发送第一负信号,接收单元的第一端可从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接收第一正信号,接收单元的第二端可从插座B7位置上的管脚接收第一负信号。在发送单元的第三端处设置有取反单元1,在接收单元的第三端处设置有取反单元2。其中,取反单元1的结构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反单元1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取反单元2的结构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反单元2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取反单元1包含选择器和反相器,其中,选择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发送单元的输入信号,反相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发送单元的输入信号,反相器的输出端与选择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选择器的输出端与发送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反相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当控制单元确定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则向取反单元1发送取值为0的控制信号,取反单元1不对发送单元的输入信号取反。当控制单元确定手机的插座处于反插状态,则向取反单元1发送取值为1的控制信号,取反单元1对发送单元的输入信号取反,以使得发送单元的第一端向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输出第一负信号,将其从D+管脚设置为D-管脚,发送单元的第一端向插座中B7位置上的管脚输出第一正信号,将其从D-管脚设置为D+管脚。
取反单元2包含选择器和反相器,其中,选择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反相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反相器的输出端与选择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选择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选择后的信号至USB控制器。反相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当控制单元确定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则向取反单元2发送取值为1的控制信号,取反单元2不对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取反。当控制单元确定手机的插座处于反插状态,则向取反单元2发送取值为2的控制信号,取反单元2对接收单元的输出信号取反,相当于接收单元的第一端从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接收第一负信号,即将其从D+管脚设置为D-管脚,相当于发送单元的第二端从插座中B7位置上的管脚接收第一正信号,即将其从D-管脚设置为D+管脚。
此外,USB收发器还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发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发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之间设置有开关4,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之间设置有开关5。当控制单元确定车座处于正插状态时,则将开关4闭合,将开关5断开,相当于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断开。当确定插座处于反插状态时,则将开关4断开,将开关5闭合,相当于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断开,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快充收发器的信号取反过程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做展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包含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一收发器之间,以及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收发器之间。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通过切换开关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
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通过切换开关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例如,设手机中的第一收发器为USB收发器,第二收发器为快充收发器。若控制单元确定手机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时,则执行以下操作:将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插座中B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以将A7/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D-管脚。将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中B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插座中A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以将B6/A6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X+管脚/X-管脚。
若控制单元确定手机的插座处于反插状态时,则执行以下操作:将USB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中B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USB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插座中A7位置上的管脚连接,以将A7/B7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D-管脚/D+管脚。将快充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插座中A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将快充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插座中B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以将B6/A6位置上的管脚设置为X-管脚/X+管脚。
更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第一连接单元上具有检测管脚(如图5(a)中CC管脚),该管脚用于检测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并生成状态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该状态信号用于指示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如此一来,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状态信号后,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并对收发器和切换开关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此外,状态信号还可用于指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即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已连接),且还未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那么,控制单元根据状态信号可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已连接状态,但还未确定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依旧如图8所示的例子,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已连接状态,但还未确定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时,可向取反单元2发送取值为0的控制信号,以使得取反单元2的输出保持为0,相当于令USB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如此一来,在控制单元还未明确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时,第一连接单元即使和第二连接单元已经连接,若处于反插状态(但控制单元还未确定),可有效防止错误的数据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图5(a)中仅以第一数据管脚和第二数据管脚为第一连接单元中A7/B7位置上的管脚进行示意性说明,同理,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也是如此,并不对第一数据管脚至第四数据管脚在第一连接单元中的位置构成限制。例如,第一数据管脚和第二数据管脚还可为第一连接单元中A8/B8位置上的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还可为第一连接单元中B9/A9位置上的管脚等等。
还应理解,图3和图4中仅以每组收发器包含一个收发器进行示意性说明,不并对每组收发器中收发器的数量构成限制。例如,其中一组收发器也可仅包含一个USB收发器,另外一组收发器可包含两个收发器,即GPIO收发器和I2C收发器等等。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第一数据管脚和第二数据管脚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在该装置中,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时,第一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二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第三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第四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当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时,第一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第二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第三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第四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可见,无论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这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 发生。
上述实施例中,若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是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上实现管脚之间的角色互换。在图5(a)和图5(b)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部件,可在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上实现管脚之间的角色互换,从而达到跟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下文结合图11对该连接部件进行介绍。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连接部件连接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该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切换开关和控制单元,第二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第三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三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用于传输包含成对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及成对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从而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的管脚设置均可参考图5(b),即第五数据管脚至第八数据管脚为第二连接单元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第九数据管脚至第十二数据管脚为第三连接单元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关于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第四信号、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可参考前述相关说明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对切换开关进行操控,以实现以下操作: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七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八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
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对切换开关进行操控,以实现以下操作:将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将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例如,设第一连接单元为手机上的插座,第二连接单元为数据线的第一插头,第三连接单元为数据线的第二插头,第四连接单元为电脑上的插座。
若确定第一插头处于正插状态,控制单元可将第一插头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 与第二插头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由于第一插头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的是手机的插座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第二插头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的是电脑的插座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假设第二插头与电脑的插座处于正插状态),那么,手机的插座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能够与电脑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正确对接,从而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若确定第一插头处于反插状态,控制单元可将第一插头中B7/A7/A6/B6位置上的管脚,与第二插头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连接。由于第一插头中B7/A7/A6/B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的是手机的插座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第二插头中A7/B7/B6/A6位置上的管脚对接的是电脑的插座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那么,手机的插座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能够与电脑的D+管脚/D-管脚/X+管脚/X-管脚正确对接,从而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更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第二连接单元上具有检测管脚(如图5(b)中CC管脚),该管脚用于检测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并生成状态信号发送至控制单元,该状态信号用于指示第二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如此一来,控制单元在接收到状态信号后,可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当前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并对收发器和切换开关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此外,状态信号还可用于指示第二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即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已连接),且还未确定第二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那么,控制单元根据状态信号可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已连接状态,但还未确定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则将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断开,即将切换开关完全断开。如此一来,可有效防止错误的数据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根据第二连接单元的插入状态,控制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与第三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的两个管脚对均能正常工作,从而实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可见,无论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还是反插状态,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数据管脚对均会被使用,从而有效利用管脚资源,避免管脚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和连接部件进行的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实现,该装置(可参考图3所示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1201、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1202、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
1203、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
其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和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数据管脚对或第二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一数据管脚对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收发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收发器。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实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控制器;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器连接;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第一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收发器和第四收发器为快速充电收发器,则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快速充电收发器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实现,该装置(如 图6所示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和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四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该方法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通过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通过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或,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通过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通过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对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三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对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四信号取反,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器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断开,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断开,将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将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第一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通过连接部件实现,该连接部分(可参考图11)连接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该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和控制单元,第二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一数据传输装置,第三连接单元耦合至第二数据传输装置,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三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第二连接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用于传输包含成对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及成对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1301、控制单元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1302、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七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将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八数据管脚与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
1303、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将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五数据管脚与第十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 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二信号;将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六数据管脚与第九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一信号;将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七数据管脚与第十二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四信号;将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第八数据管脚与第十一数据管脚,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第三信号。
其中,第五数据管脚和第六数据管脚在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七数据管脚和第八数据管脚在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九数据管脚和第十管脚在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第十一数据管脚和第十二管脚在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包括:控制单元获取来自第二连接单元的检测管脚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状态信号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控制单元若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将第二连接单元与第三连接单元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申请前述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 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5)

  1.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和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或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或用于传输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或用于传输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包括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信号为通用输入输出GPIO信号或内部整合电路I2C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收发器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收发器;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
    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控制器和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
    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9.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和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四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二信号,或,所述第一数据管脚用于传输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数据管脚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
    所述第三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三信号,所述第四数据管脚用于传输第四信号,或,所述第三数据管脚用于传输所述第四信号,所述第四数据管脚用于传输所述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为符合快速充电协议的差分信号或符合视频传输协议的差分信号。
  12.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连接,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管脚连接,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管脚连接,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数据管脚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对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一信号取反,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对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二信号取反,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对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传输的第三信号取反,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对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传输的第四信号取反,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器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将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将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断开,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将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断开,将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将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将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将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将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管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15.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控制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第二收发器处于断开状态。
  16. 一种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耦合至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第三连接单元耦合至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用于传输包含成对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及成对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九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 通过所述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八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若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九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将所述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将所述第八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八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六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七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八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九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十管脚在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十二管脚在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处于连接状态,在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或反插状态之前,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断开。
  1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第二通信模式,若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处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对处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和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或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均用于传输有效信号。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或用于传输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符合USB协议的差分信号;
    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对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用于传输相同类型的单端信号或用于传输不同类型的单端信号。
  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管脚、第二数据管脚、第三数据管脚和第四数据管脚,所述第一数据管脚和所述第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四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管脚传输第一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数据管脚传输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成对的信号;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通过所述第三数据管脚传输第三信号,通过所述第四数据管脚传输第四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成对的信号;
    或,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二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通过所述第三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四信号,通过所述第四数据管脚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连接部件实现,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耦合至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第三连接单元耦合至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装置,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为连接器插头或连接器插座,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用于传输包含成对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以及成对的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若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处于正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九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 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将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八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若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处于反插状态,则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五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信号;
    将所述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九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六数据管脚与所述第九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将所述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二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七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二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四信号;
    将所述第八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八数据管脚与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装置和第二数据传输装置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六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七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八数据管脚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九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十管脚在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十一数据管脚和所述第十二管脚在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中呈中心对称设置。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一差分信号;
    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USB协议的第二差分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为符合除USB协议之外的其它通信协议的差分信号。
CN202180096143.5A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Pending CN1170990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2638 WO2022198484A1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090A true CN117099090A (zh) 2023-11-21

Family

ID=8339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143.5A Pending CN117099090A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2784A1 (zh)
EP (1) EP4303737A4 (zh)
CN (1) CN117099090A (zh)
WO (1) WO202219848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6706B2 (en) * 2002-02-08 2003-09-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Eight-pi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USB connector
CN103855547B (zh) * 2012-11-30 2016-03-16 廖生兴 连接器装置
US9577452B2 (en) * 2014-12-05 2017-02-21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6220422A (ja) * 2015-05-21 2016-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ケーブル
JP6548273B2 (ja) * 2017-02-17 2019-07-24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携帯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66826B (zh) * 2017-03-31 202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头、终端设备和转接头系统
US10141671B2 (en) * 2017-04-12 2018-1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versible connector interface
CN109426638B (zh) * 2017-08-24 2021-04-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Usb连接装置和包括其的终端设备
CN109992460A (zh) * 2019-04-15 2019-07-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包括USB3.1Type C的开发装置
CN110471878B (zh) * 2019-08-22 2021-05-07 深圳市新龙鹏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双TypeC接口盲插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8484A1 (zh) 2022-09-29
EP4303737A1 (en) 2024-01-10
EP4303737A4 (en) 2024-04-24
US20240012784A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0451B2 (en) Active optical cable connector plug and active optical cable using same
US8055810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switch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via GPIO interface based on preset threshold
US6363085B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repeater
WO2016179817A1 (zh) 快速充电方法、电源适配器和移动终端
CN106021150A (zh) Type-C接口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EP3018556B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eripherals connected to a docking station
CN107301148B (zh) USB Type-C接口转换模块、系统及连接方法
EP0821505A1 (en) Apparatus provid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devices attached to different interfaces of the apparatus
CN101335736A (zh) 高速外设互联接口
JP2024095801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ポートオルタネートモード通信の検出
JP7445821B2 (ja) 充電器、データ線及び充電機器
CN105760328A (zh) 一种vr设备usb主从切换方法以及系统
CN10612646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535622A (zh) 供电切换系统、usb插座和电子设备
CN117099090A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WO2019069785A1 (ja) 中継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伝送システム
CN216530587U (zh) 用于给主设备和从端设备进行供电的供电连接器
CN113806273B (zh) 快速周边组件互连数据传输控制系统
CN113300423A (zh) 连接器及应用于连接器的供电控制方法
WO2018137298A1 (zh) 一种充电线缆
CN116980497B (zh) 基于BLVDS总线的可配CANopen主站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4817102B (zh) 连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215868637U (zh) 一种移动硬盘盒
CN211352352U (zh) 一种热拔插通信接口、装置及一种通信系统
JP2525460Y2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