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8635A - 搬运装置、排出整流罩以及裙部 - Google Patents

搬运装置、排出整流罩以及裙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8635A
CN117098635A CN202280023910.4A CN202280023910A CN117098635A CN 117098635 A CN117098635 A CN 117098635A CN 202280023910 A CN202280023910 A CN 202280023910A CN 117098635 A CN117098635 A CN 117098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rling flow
bottom plate
peripheral wall
skirt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39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坂齐
德永英幸
舆石克洋
田中秀光
河西裕二
岩坂直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mo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rmo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motec Corp filed Critical Harmo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9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86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6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with vacuum or magnetic holding means
    • B25J15/0616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with vacuum or magnetic holding means with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6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with vacuum or magnetic holding means
    • B25J15/0616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with vacuum or magnetic holding means with vacuum
    • B25J15/0683Details of suction cup structure, e.g. grooves or 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02Agricultural and processed food products
    • B65G2201/0211Fruits and vege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高搬运装置的吸引力。搬运装置(100)具有回旋流形成体(1)、排出整流罩(2)以及裙部(3)。回旋流形成体(1)具有:柱状的第1主体;端面,其形成于第1主体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排出整流罩(2)具有: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底板部;以及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周壁部。裙部(3)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3)的上部开口与吸引口连接。

Description

搬运装置、排出整流罩以及裙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搬运装置、整流罩以及裙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吸引油炸食品的多余的油,或从用热水煮过的食品吸引水分的吸引装置10。图26的(a)是该吸引装置10的俯视图,图26的(b)是图26的(a)的J-J线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吸引装置10具有回旋流形成体11和收纳该回旋流形成体11的壳体12。
该吸引装置10的回旋流形成体11是通过伯努利效应来吸引被吸引物的装置。具体而言,该回旋流形成体11向形成于其下表面的凹部内排出流体而产生回旋流,并通过产生的回旋流的中心负压来吸引被吸引物。另一方面,壳体12是用于将从回旋流形成体11的凹部流出的流体向上方引导的部件。根据具有这些回旋流形成体11和壳体12的吸引装置10,能够抑制被吸引物与排出流体的碰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53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搬运装置的吸引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搬运装置具有:回旋流形成体;以及排出整流罩,其安装于该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柱状的第1主体;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本发明的另一搬运装置具有:回旋流形成体;以及排出整流罩,其安装于该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中,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柱状的第1主体;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以及引导壁,其呈大致L字形,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并且该引导壁的基端部与所述排出通路的内侧开口缘连接,该引导壁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引口之间,该引导壁将在所述第2主体内流动的流体向所述排出通路引导。
本发明的又一搬运装置具有:柱状部;端面,其形成于所述柱状部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有底圆筒部,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有底圆筒部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本发明的又一搬运装置具有:回旋流形成体;以及裙部,其安装于该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圆筒状的周壁部,其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盖部,其以隔开间隙的方式覆盖所述周壁部的上部开口;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周壁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裙部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本发明的排出整流罩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柱状的第1主体;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本发明的另一排出整流罩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中,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柱状的第1主体;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以及引导壁,其呈大致L字形,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并且该引导壁的基端部与所述排出通路的内侧开口缘连接,该引导壁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引口之间,该引导壁将在所述第2主体内流动的流体向所述排出通路引导。
本发明的裙部安装于排出整流罩的下端,该排出整流罩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柱状的第1主体;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所述裙部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裙部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圆筒状的周壁部,其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盖部,其以隔开间隙的方式覆盖所述周壁部的上部开口;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周壁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所述裙部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搬运装置的吸引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搬运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搬运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3是搬运装置100的俯视图。
图4是搬运装置100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回旋流形成体1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C-C线剖视图。
图9是图8的D-D线剖视图。
图10是从斜上方观察排出整流罩2的立体图。
图11是从斜下方观察排出整流罩2的立体图。
图12是排出整流罩2的俯视图。
图13是排出整流罩2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由搬运装置100搬运的被搬运物的一例的图。
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搬运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搬运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18是搬运装置200的俯视图。
图19是搬运装置200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9的F-F线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G-G线剖视图。
图22是回旋流形成体4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3的H-H线剖视图。
图24是图24的I-I线剖视图。
图25是排出整流罩2A的俯视图。
图26是示出吸引装置10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搬运装置100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参照的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搬运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搬运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是搬运装置100的俯视图,图4是搬运装置100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搬运装置100具有:圆柱状的回旋流形成体1;有底圆筒状的排出整流罩2,其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1的下端;圆锥筒状的裙部3,其安装于排出整流罩2的下端。该搬运装置100是用于吸引并搬运苹果片、草莓等食品的装置,主要安装于机器人臂的前端来使用。以下,对该搬运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7~图9对回旋流形成体1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参照的图7是回旋流形成体1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C-C线剖视图。图9是图8的D-D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回旋流形成体1具有:圆柱状的主体101;平坦状的端面102,其形成于主体101的下表面;圆柱状的凹部103,其形成于端面102的中央;以及倾斜面104,其形成于凹部103的开口缘。
另外,回旋流形成体1具有:上表面供给口105,其形成于主体101的上表面中央;侧面供给口106,其形成于主体101的侧面;环状通路107,其与侧面供给口106连通,形成为包围凹部103;直线状的连通路108,其使环状通路107与上表面供给口105连通;以及1组流体通路109,其一端与环状通路107连通,另一端在凹部103的内周面110开口。
如图9所示,该回旋流形成体1的1组流体通路109以相对于内周面110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该1组流体通路109以与内周面110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该1组流体通路109配置为相对于凹部103的中心轴线Ax1呈点对称。
接着,参照图10~图14对排出整流罩2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参照的图10是从斜上方观察排出整流罩2的立体图,图11是从斜下方观察排出整流罩2的立体图。图12是排出整流罩2的俯视图,图13是排出整流罩2的侧视图。图14是图12的E-E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排出整流罩2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21;圆筒状的周壁部22,其竖立设置于底板部21的周缘;环状的台阶部23,其形成于周壁部22的开口缘;1组排出通路24,其形成于周壁部22;圆形的吸引口25,其形成于底板部21的中央;圆筒部26,其以从吸引口25的开口缘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以及凸部27,其呈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设置于圆筒部26的外周面。
如图12所示,该排出整流罩2的1组排出通路24以相对于周壁部22的内周面28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从该1组排出通路24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成为沿着在周壁部22内空气被整流的方向的方向(参照图12的箭头A3和A4)。另外,1组排出通路24以与内周面28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该1组排出通路24配置为相对于周壁部22的中心轴线Ax2呈点对称。另外,排出整流罩2的吸引口25的直径小于回旋流形成体1的凹部103的直径。这是为了防止流入到排出整流罩2的空气从吸引口25流出。
接着,参照图1~图6对裙部3进行说明。
如该图所示,裙部3具有:圆锥筒状的裙部主体31;圆筒部32,其与裙部主体31的上端连接;以及凹部33,其呈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设置于圆筒部32的内周面。
该裙部3的裙部主体31由硅的薄膜制作。另外,该裙部主体31的长度为将被搬运物整体包入的长度。
接着,对搬运装置100的组装过程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将裙部3的圆筒部32插入至排出整流罩2的圆筒部26,并使圆筒部32的凹部33与圆筒部26的凸部27卡合,由此将裙部3安装于排出整流罩2。
接着,将回旋流形成体1的下端部嵌入至排出整流罩2的台阶部23,由此将排出整流罩2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1。此时,回旋流形成体1的流体通路109与排出整流罩2的排出通路24在俯视下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对搬运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想密封回旋流形成体1的侧面供给口106,从上表面供给口105提供空气的情况。
首先,当从未图示的空气压缩机经由管向上表面供给口105提供空气时,所提供的空气通过连通路108、环状通路107以及流体通路109而向凹部103内排出。排出到凹部103内的空气通过凹部103的内周面110而被整流,并在凹部103内形成回旋流(参照图9的箭头A1和A2)。形成的回旋流借助其离心力使凹部103中央的空气的密度降低。此外,当在该状态下将裙部3覆盖于被搬运物时,通过该被搬运物,限制外部空气向凹部103内流入,从而凹部103中央的空气的密度进一步降低。其结果为,在凹部103中央产生负压。
产生的负压吸引裙部3内的被搬运物。被吸引的被搬运物以与裙部3的圆筒部32的下部开口缘抵接的状态被固定。另外,产生的负压吸引覆盖被搬运物的裙部主体31。被吸引的裙部主体31仿照被搬运物的形状而变形,并紧贴于被搬运物。紧贴于被搬运物的裙部主体31防止被搬运物的横向偏移。此外,通过进一步限制外部空气向凹部103内流入,提高凹部103内的负压。
图15是示出由搬运装置100搬运的被搬运物的一例的图。该图所示的被搬运物是被切成梳子形的苹果片AP。如该图所示,该苹果片AP以被裙部主体31包住的状态被搬运。包住该苹果片AP的裙部主体31仿照苹果片AP的形状而变形,并紧贴于苹果片AP。
在凹部103内形成了回旋流的空气沿着回旋流形成体1的倾斜面104从凹部103流出,并流入到排出整流罩2内。流入到排出整流罩2内的空气通过排出整流罩2的内周面28而被整流,并且从排出通路24排出(参照图12的箭头A3和A4)。
接着,对搬运装置100的效果进行说明。
发明人进行了对搬运装置100和上述背景技术的吸引装置10的性能进行比较的实验。根据该实验,在将空气的流量设为25slm时,搬运装置100的负压成为吸引装置10的负压的约1.9倍。另外,在将空气的流量设为50slm时,搬运装置100的负压成为吸引装置10的负压的约1.5倍。
作为这样搬运装置100的负压比吸引装置10的负压高的原因,考虑到排出整流罩2的构造。如上所述,排出整流罩2具有1组排出通路24,空气从该1组排出通路24排出。与此相对,吸引装置10的壳体12具有形成于其上表面的环状的开口部,空气在该开口部的整周范围内排出。即,将排出整流罩2与壳体12进行比较的话,排出整流罩2的排出空气的路径较窄。因此,在排出整流罩2中,与吸引装置10相比,限制外部空气向凹部103内流入。其结果为,在排出整流罩2中,与吸引装置10相比,凹部103内的负压提高。
作为另一个主要原因,考虑到裙部3的存在。如上所述,裙部3的裙部主体31仿照被搬运物的形状而变形,并紧贴于被搬运物。紧贴于被搬运物的裙部主体31进一步限制外部空气向凹部103内流入。其结果为,凹部103内的负压提高。
2.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图21,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搬运装置200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参照的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搬运装置200的立体图,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搬运装置200的立体图。图18是搬运装置200的俯视图,图19是搬运装置200的侧视图。图20是图18的F-F线剖视图,图21是图18的G-G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搬运装置200具有:圆柱状的回旋流形成体4;以及圆锥筒状的裙部3,其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4的下端。该搬运装置200是用于吸引并搬运苹果片、草莓等食品的装置,主要安装于机器人臂的前端来使用。以下,对该搬运装置200的构成要素中的回旋流形成体4进行说明。关于裙部3,在第1实施方式的一栏中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图22~图24是示出回旋流形成体4的构造的图。图22是回旋流形成体4的俯视图。图23是图22的H-H线剖视图。图24是图23的I-I线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回旋流形成体4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401;圆筒状的周壁部402,其竖立设置于底板部401的周缘;环状的台阶部403,其形成于周壁部402的开口缘;圆板状的盖部404,其嵌入至台阶部403;圆形的吸引口405,其形成于底板部401的中央;圆筒部406,其以从吸引口405的开口缘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以及凸部407,其呈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设置于圆筒部406的外周面。
该回旋流形成体4的周壁部402具有朝向上方逐渐扩径的内周面408。另外,该回旋流形成体4的盖部404以隔开间隙的方式相对于台阶部403固定。排出到周壁部402内的空气从形成于该盖部404与台阶部403之间的间隙排出。另外,回旋流形成体4的吸引口405的内径小于周壁部402的内径。这是为了防止排出到周壁部402内的空气从吸引口405流出。
另外,回旋流形成体4具有:第1供给口409和第2供给口410,它们形成于周壁部402的外周面;环状通路411,其将第1供给口409和第2供给口410连通,形成为包围内周面408;以及1组流体通路412,其一端与环状通路411连通,另一端在内周面408开口。
如图24所示,该回旋流形成体4的1组流体通路412以相对于内周面408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该1组流体通路412以与内周面408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该1组流体通路412配置为相对于周壁部402的中心轴线Ax3呈点对称。
在以上说明的回旋流形成体4的下端安装有裙部3。在将裙部3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4时,将裙部3的圆筒部32插入至回旋流形成体4的圆筒部406。然后,通过使圆筒部32的凹部33与圆筒部406的凸部407卡合,将裙部3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4。
接着,对搬运装置20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想密封回旋流形成体4的第2供给口410,从第1供给口409提供空气的情况。
首先,当从未图示的空气压缩机经由管向第1供给口409提供空气时,所提供的空气通过环状通路411和流体通路412而向周壁部402内排出。排出到周壁部402内的空气通过内周面408而被整流,并在周壁部402内形成回旋流(参照图24的箭头A5和A6)。形成的回旋流借助其离心力使周壁部402内中央的空气的密度降低。此外,当在该状态下使裙部3覆盖于被搬运物时,通过该被搬运物而限制外部空气向周壁部402内流入,从而周壁部402内中央的空气的密度进一步降低。其结果为,在周壁部402内中央产生负压。
产生的负压吸引裙部3内的被搬运物。被吸引的被搬运物以与裙部3的圆筒部32的下部开口缘抵接的状态被固定。另外,产生的负压吸引覆盖被搬运物的裙部主体31。被吸引的裙部主体31仿照被搬运物的形状而变形,并紧贴于被搬运物。紧贴于被搬运物的裙部主体31防止被搬运物的横向偏移。此外,通过进一步限制外部空气向周壁部402内流入,提高周壁部402内的负压。
在周壁部402内形成了回旋流的空气沿着内周面408向上方流动,并从台阶部403与盖部404之间的间隙排出(参照图20和图21的箭头A7和A8)。
以上所说明的搬运装置200具有裙部3。如上所述,该裙部3的裙部主体31仿照被搬运物的形状而变形,并紧贴于被搬运物。紧贴于被搬运物的裙部主体31进一步限制外部空气向周壁部402内流入。其结果为,周壁部402内的负压提高。
3.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述那样进行变形。另外,下述的变形例也可以相互组合。
3-1.变形例1
搬运装置100和200的搬运对象不限于食品。也可以用于食品以外的物品的搬运。
3-2.变形例2
作为在搬运装置100和200中使用的流体,也可以使用纯水、碳酸水等液体来代替空气。
3-3.变形例3
回旋流形成体1和4的形状不限于圆柱状。也可以是椭圆柱状、棱柱状。
3-4.变形例4
回旋流形成体1的流体通路109的组数不限于1组。流体通路109的组数也可以根据流体通路109的截面积和空气的流量而适当变更。同样地,回旋流形成体4的流体通路412的组数也可以根据其截面积和空气的流量而适当变更。
3-5.变形例5
回旋流形成体1的1组流体通路109也可以不一定配置为相对于凹部103的中心轴线Ax1呈点对称。同样地,回旋流形成体4的1组流体通路412也可以不一定配置为相对于周壁部22的中心轴线Ax3呈点对称。
3-6.变形例6
排出整流罩2的排出通路24的条数不限于2条。排出通路24的条数也可以根据排出通路24的截面积和空气的流量而适当变更。
另外,排出整流罩2的1组排出通路24也可以不一定需要与周壁部22的内周面28垂直地延伸,也可以以倾斜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另外,排出整流罩2的1组排出通路24也可以不一定配置为相对于周壁部22的中心轴线Ax2呈点对称。
另外,排出整流罩2的1组排出通路24也可以不一定以相对于周壁部22的内周面28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例如,也可以以相对于内周面28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来代替以相对于内周面28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以下,参照图25对相对于内周面28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排出通路24A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参照的图25是具有排出通路24A的排出整流罩2A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排出整流罩2A与排出整流罩2不同,具有排出通路24A来代替1组排出通路24。如上所述,该排出通路24A以相对于内周面28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周壁部22。
另外,排出整流罩2A与排出整流罩2不同,具有竖立设置于底板部21的大致L字形的引导壁29。在俯视时,该引导壁29的基端部与排出通路24A的内侧开口缘连接,该引导壁29的前端部配置在排出通路24A与吸引口25之间。如图25的箭头A9所示的那样,该引导壁29将在排出整流罩2A内流动的空气向排出通路24A引导。
通过以上说明的排出通路24A与引导壁29的组合,也能够将在排出整流罩2A内流动的空气顺利地向外部排出。
3-7.变形例7
排出整流罩2的吸引口25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矩形。这对于回旋流形成体4的吸引口405也是同样的。
另外,吸引口25的尺寸能够根据被搬运物的尺寸而适当变更。这对于回旋流形成体4的吸引口405也是同样的。
3-8.变形例8
回旋流形成体1与排出整流罩2也可以一体地成型。该通过一体成型而构成的搬运装置具有:柱状部;端面,其形成于柱状部的下端;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端面;以及一对流体通路,其以相对于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凹部内提供流体从而形成回旋流。另外,该搬运装置具有:有底圆筒部,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有底圆筒部以覆盖凹部的方式配置;吸引口,其形成于底板部;以及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3-9.变形例9
裙部3也可以由硅以外的弹性原材料制作。
另外,裙部3的裙部主体31的厚度也可以根据使用的原材料而适当变更。但是,无论是什么原材料,都使裙部主体31为能够仿照被搬运物的形状而变形的厚度。
另外,裙部主体31的圆锥筒状的形状是通用性较高的形状,但也可以不一定采用该形状。裙部主体31的形状也可以配合被搬运物的形状而变形。例如,在被搬运物具有左右不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裙部主体31的形状也可以是左右不对称的。
另外,裙部主体31的长度也可以不一定是将被搬运物整体包入的长度。根据被搬运物的形状、重量,也可以是仅将被搬运物的一部分包入的长度。
另外,裙部3也可以通过使排出整流罩2的凸部27与裙部3的凹部33卡合的方法以外的方法而安装于排出整流罩2。例如,也可以螺纹紧固于排出整流罩2的下表面。同样地,裙部3也可以通过使回旋流形成体4的凸部407与裙部3的凹部33卡合的方法以外的方法而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4。
3-10.变形例10
在搬运装置100中,裙部3的使用不是必需的。根据由搬运装置100搬运的被搬运物的原材料、形状,也可以不安装裙部3来进行使用。另外,在不安装裙部3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排出整流罩2设置用于安装裙部3的圆筒部26。
标号说明
1:回旋流形成体;2、2A:排出整流罩;3:裙部;4:回旋流形成体;10:吸引装置;11:回旋流形成体;12:壳体;21:底板部;22:周壁部;23:台阶部;24、24A:排出通路;25:吸引口;26:圆筒部;27:凸部;28:内周面;29:引导壁;31:裙部主体;32:圆筒部;33:凹部;100:搬运装置;101:主体;102:端面;103:凹部;104:倾斜面;105:上表面供给口;106:侧面供给口;107:环状通路;108:连通路;109:流体通路;110:内周面;200:搬运装置;401:底板部;402:周壁部;403:台阶部;404:盖部;405:吸引口;406:圆筒部;407:凸部;408:内周面;409:第1供给口;410:第2供给口;411:环状通路;412:流体通路。

Claims (11)

1.一种搬运装置,其具有:
回旋流形成体;以及
排出整流罩,其安装于该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柱状的第1主体;
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
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
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
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2.一种搬运装置,其具有:
回旋流形成体;以及
排出整流罩,其安装于该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柱状的第1主体;
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
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
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
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以及
引导壁,其呈大致L字形,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并且该引导壁的基端部与所述排出通路的内侧开口缘连接,该引导壁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引口之间,该引导壁将在所述第2主体内流动的流体向所述排出通路引导。
3.一种搬运装置,其具有:
柱状部;
端面,其形成于所述柱状部的下端;
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有底圆筒部,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有底圆筒部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
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搬运装置还具有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并且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5.一种搬运装置,其具有:
回旋流形成体;以及
裙部,其安装于该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大致圆形的底板部;
圆筒状的周壁部,其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
盖部,其以隔开间隙的方式覆盖所述周壁部的上部开口;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周壁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裙部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裙部呈圆锥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裙部具有将被搬运物整体包入的尺寸。
8.一种排出整流罩,其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柱状的第1主体;
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
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
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
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9.一种排出整流罩,其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柱状的第1主体;
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
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
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
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以及
引导壁,其呈大致L字形,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并且该引导壁的基端部与所述排出通路的内侧开口缘连接,该引导壁的前端部配置在所述排出通路与所述吸引口之间,该引导壁将在所述第2主体内流动的流体向所述排出通路引导。
10.一种裙部,其安装于排出整流罩的下端,该排出整流罩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柱状的第1主体;
端面,其形成于所述第1主体的下端;
圆柱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端面;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凹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排出整流罩具有:
第2主体,其呈有底圆筒状,具有大致圆形的底板部和竖立设置于该底板部的周缘的周壁部,并且该第2主体以覆盖所述凹部的方式配置;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
排出通路,其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壁部,
所述裙部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11.一种裙部,其安装于回旋流形成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形成体具有:
大致圆形的底板部;
圆筒状的周壁部,其竖立设置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
盖部,其以隔开间隙的方式覆盖所述周壁部的上部开口;
吸引口,其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以及
一对流体通路,该一对流体通路以相对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沿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向所述周壁部内提供流体而形成回旋流,
所述裙部是由弹性薄膜构成的筒状的裙部,该裙部的上部开口与所述吸引口连接。
CN202280023910.4A 2021-04-01 2022-03-25 搬运装置、排出整流罩以及裙部 Pending CN1170986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3054 2021-04-01
JP2021063054A JP2022158279A (ja) 2021-04-01 2021-04-01 搬送装置、排出整流カバーおよびスカート
PCT/JP2022/014341 WO2022210349A1 (ja) 2021-04-01 2022-03-25 搬送装置、排出整流カバーおよびスカ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8635A true CN11709863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345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3910.4A Pending CN117098635A (zh) 2021-04-01 2022-03-25 搬运装置、排出整流罩以及裙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9734A1 (zh)
EP (1) EP4317038A1 (zh)
JP (1) JP2022158279A (zh)
KR (1) KR20230152760A (zh)
CN (1) CN117098635A (zh)
TW (1) TW202246157A (zh)
WO (1) WO20222103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1323B2 (ja) * 2012-05-11 2016-05-24 株式会社妙徳 搬送保持具及び搬送保持装置
JP6292842B2 (ja) * 2013-11-25 2018-03-14 株式会社ジェーイーエル 基板保持装置
JP6184594B2 (ja) * 2015-07-27 2017-08-23 株式会社ニレコ 青果物把持具
JP6116629B2 (ja) 2015-08-11 2017-04-19 株式会社ハーモテック 吸引装置
CN105119812B (zh) 2015-08-26 2018-05-1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聊天界面更改表情符号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2019042895A (ja) * 2017-09-05 2019-03-22 株式会社ハーモテック 吸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7038A1 (en) 2024-02-07
JP2022158279A (ja) 2022-10-17
TW202246157A (zh) 2022-12-01
US20240109734A1 (en) 2024-04-04
KR20230152760A (ko) 2023-11-03
WO2022210349A1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7256B2 (en) Non-contacting conveyance equipment
JP5887469B2 (ja) 保持装置、保持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搬送装置
KR100916673B1 (ko) 비접촉 반송장치
JP5908136B1 (ja) 吸引装置
JP5921323B2 (ja) 搬送保持具及び搬送保持装置
WO2006065740A3 (en) Self-cooling gas delivery apparatus under high vacuum for high density plasma applications
JP2005219922A (ja) 非接触搬送装置
EP3078461A1 (en) Conveyance device
TWI683390B (zh) 吸引裝置
CN117098635A (zh) 搬运装置、排出整流罩以及裙部
CN113277302A (zh) 非接触输送装置
JP4982875B2 (ja) シート状物品のための非接触パッド
JP6888852B1 (ja) 搬送装置
JPH10181883A (ja) エアー搬送装置
EP4027372A1 (en) Load lock device
CN118422166A (zh) 半导体工艺腔室及半导体设备
US20220270913A1 (en) Wafer-holding device and thin-film-deposi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CN111989196B (zh) 夹紧装置
GB2584069A (en) Flow grip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