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461A -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461A
CN117096461A CN202210510905.8A CN202210510905A CN117096461A CN 117096461 A CN117096461 A CN 117096461A CN 202210510905 A CN202210510905 A CN 202210510905A CN 117096461 A CN117096461 A CN 117096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s
electrode plate
lamin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09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洁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109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6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6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所述层叠式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层正极极片和N+1层负极极片,每个正极极片和相邻的负极极片之间具有隔离膜,N≥2;所述N+1层负极极片包括2~N层第一负极极片和(N‑1)~1层第二负极极片,所述(N‑1)~1层第二负极极片夹设于所述2~N层第一负极极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极片的组成成分包括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所述第二负极极片的组成成分包括石墨。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通过内层设置高压实密度的负极极片,外层设置低压实密度的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的混合负极极片,能够保证电池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改善电池快充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化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正在加速,但是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在目前的应用中,充电桩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用户出行便利补能的需求,同时,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还需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能够满足出行的需求,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兼顾的需求日益突出。
目前,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以石墨类材料为主,根据石墨层间LiC6的储锂机制,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提升空间十分有限,且石墨层间的锂扩散也制约了其倍率性能。随着下游应用对电池能量和功率性能的需求不断提升,纯石墨类负极材料已显得捉襟见肘。硬碳作为一种新型负极材料,拥有和石墨类似的锂电位和更高的比容量;更重要的是,硬炭是由类石墨的微晶结构和开口的角状微晶组成,这种独特的微晶结构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储锂位点,而且有利于锂离子在石墨层间脱嵌。因此,硬碳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硬碳存在可逆克容量偏低的情况,单独使用,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缺点。而软碳具有低而平稳的充放电电位平台,充放电容量大且效率高,但是软碳同样存在可逆克容量偏低,单独使用时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缺点。
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兼顾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层叠式电芯,所述层叠式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层正极极片和N+1层负极极片,每个正极极片和相邻的负极极片之间具有隔离膜,N≥2,例如N为3、5、10、12、15、20、25、30等;
所述N+1层负极极片包括2~N层第一负极极片和(N-1)~1层第二负极极片,所述(N-1)~1层第二负极极片夹设于所述2~N层第一负极极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极片的组成成分包括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所述第二负极极片的组成成分包括石墨。
本公开包括了两种负极极片,第一负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统称为负极极片),第一负极极片的层数为2~N层,第二负极极片的层数为(N-1)~1层,二者相加为N+1层。
本公开所述“(N-1)~1层第二负极极片夹设于所述2~N层第一负极极片之间”可以理解为,如果将电芯中包括的N+1层负极极片看做一个具有层叠结构的整体,那么,所有的第二负极极片((N-1)~1层)位于该整体的“中间位置”或者称为“中间层位置”,而第一负极极片则分别位于该整体的外层位置,即所有的第二电极极片夹设于第一负极极片之间;或者可以理解为,如果将电芯中包括的N+1层负极极片看做一个具有层叠结构的整体,所有的第二负极极片构成第二负极极片组,第二负极极片组位于整体的中间层位置,或者可以说第二负极极片组的两侧均具有第一负极极片,至于两侧的第一负极极片的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满足第二负极极片组夹设于第一负极极片之间即可。
本公开通过引入两种负极极片,其中,第一负极极片位于“外层”,其组成成分除了石墨外,引入了硬碳和/或软碳,硬碳和/或软碳的引入有利于锂离子在石墨层间的脱嵌,可以提升电池的锂离子迁移速率,提升电池快充性能;同时,位于“内层”的第二负极极片以石墨为主,相比于硬碳和/或软碳,具有能量密度较高的优势,因此,位于“外层”的第一负极极片和位于“内层”的第二负极极片相配合使用,能够使电池在具有优异的快充性能的同时兼顾电池的高能量密度。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层叠式电芯的最外层为隔离膜,即所述层叠式电芯的“起始膜”和“终止膜”均为隔离膜。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层叠式电芯中,N≥5,优选N≥10,例如11、12、13、15、18、20等。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极片的层数和所述第二负极极片的层数相同或者相差1-2层。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
为了确保电池的能量密度,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以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硬碳和/或软碳的添加量为1-30%,优选为5-20%,进一步优选为5-15%,例如8%、9%、10%、11%、12%、14%等。若硬碳和/或软碳的添加量较高,则会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若硬碳和/或软碳的添加量较低,则会导致电池的快充性能较差。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优选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小0.05-0.6g/cm3,优选0.1g/cm3、0.15g/cm3、0.2g/cm3、0.25g/cm3、0.3g/cm3、0.35g/cm3、0.4g/cm3、0.45g/cm3、0.5g/cm3、0.55g/cm3等,优选小0.1-0.3g/cm3
在本公开中,包括硬碳和/或软碳的低压实密度的第一负极极片位于外层,不包括硬碳和/或软碳的高压实密度的第二负极极片位于内层,内层高压实设计,可以为电池提供较高的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外层硬碳/石墨复合负极的设计,可以提升电池的锂离子迁移速率,提升电池快充性能,因此,此种复合方式可以使锂离子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兼顾的目的,还可以提高极片的浸润率和保液量。同时,本公开限定第一负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的层数相同或相似,此种限定方式能够使得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实现二者兼顾。
在本公开中,若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差值较大,可能会导致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若二者的压实密度差值较小,则会导致电池的快充性能较差。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2-1.6g/cm3,例如1.3g/cm3、1.4g/cm3、1.5g/cm3等。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6-1.8g/cm3,例如1.65g/cm3、1.7g/cm3、1.75g/cm3等。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选自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选自石墨。
本公开所述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的其他组分均为锂离子电池领域常用组分,示例性的:
对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组成成分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导电剂、粘结剂等,也可以包括增稠剂。对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组成成分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石墨)、导电剂、粘结剂等,也可以包括增稠剂等。在本公开中,对于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的其他组分例如导电剂、粘结剂、增稠剂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均为本领域常用物质。例如,石墨可以为人造石墨或者天然石墨、导电剂可以为超导电炭黑、碳纤维、鳞片石墨或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而粘结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羧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快充锂离子电池,所述快充锂离子电池中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层叠式电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通过内层设置高压实密度的负极极片,外层设置低压实密度的硬碳和/或软碳和石墨的组合的混合负极极片,在应用于电池中时,能够保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改善电池快充性能;
(2)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隔离膜;2-负极极片;201-第一负极极片;202-第二负极极片;3-正极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所述层叠式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层正极极片3和N+1层负极极片2,每个正极极片3和相邻的负极极片2之间具有隔离膜1,N≥2,N可以为2、3、4、5等。
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对于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而言,其起始层和/或终止层均为隔离膜1。
示例性的,在此解释本公开所述的层叠式电芯的结构,如当N为2时,所述层叠式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2层正极极片和3层负极极片,从上到下依次:隔离膜1、负极极片2、隔离膜1、正极极片3、隔离膜1、负极极片2、隔离膜1、正极极片3、隔离膜1、负极极片2、隔离膜1。
在本公开中,所述N+1层负极极片2包括2~N层第一负极极片201和(N-1)~1层第二负极极片202,指的是本公开包括了两种负极极片,第一负极极片201和第二负极极片202,二者层数之和为N+1;
所述(N-1)~1层第二负极极片202夹设于所述2~N层第一负极极片201之间,可以理解为,如果将电芯中包括的N+1层负极极片2看做一个层叠式的整体结构,则所有的第二负极极片202((N-1)~1层)位于该整体结构的“中间位置”或者称为“中间层”,而第一负极极片201则分别位于该整体结构外层的位置,即所有的第二电极极片202夹设于第一负极极片201之间,或者可以理解为,将电芯中包括的N+1层负极极片2看做一个层叠式的整体结构,所有的第二负极极片202构成一个第二负极极片组,而第二负极极片组的两侧均设置第一负极极片201,至于两侧的第一负极极片201的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制备例1
本制备例提供了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1)第一负极极片的制备
提供人造石墨和硬碳(人造石墨和硬碳的质量比为80:20)作为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以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份为100份计,将100份第一负极活性材料、1份炭黑、1.5份丁苯橡胶、1.2份CMC和水混合,制备第一负极浆料;
将第一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表面,6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1.5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第一负极极片;
(2)第二负极极片的制备
提供人造石墨作为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以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份为100份计,将100份第二负极活性材料、1份炭黑、1.5份丁苯橡胶、1.2份CMC和水混合,制备第二负极浆料;
将第二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表面,6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1.7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第二负极极片;
(3)正极极片的制备
以NCM811材料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100份正极活性材料,将1份炭黑、1.5份PVDF和NMP混合制备正极浆料;
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铝箔)表面,11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3.4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正极极片。
制备例2-5
本制备例提供了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制备例中,第一负极极片使用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为人造石墨和硬碳,人造石墨和硬碳的质量比为90:10(制备例2)、95:5(制备例3)、85:15(制备例4)、65:35(制备例5)。
制备例6-9
本制备例提供了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制备例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2g/cm3(制备例6)、1.6g/cm3(制备例7);
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制备例中,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6g/cm3(制备例8)、1.8g/cm3(制备例9)。
制备例10
本制备例提供了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1)第一负极极片的制备
提供人造石墨和软碳(人造石墨和软碳的质量比为90:10)作为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以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份为100份计,将100份第一负极活性材料、1份炭黑导电剂、1.7份丁苯橡胶粘结剂、1份CMC增稠剂和水混合,制备第一负极浆料;
将第一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表面,6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1.5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第一负极极片;
(2)第二负极极片的制备
提供人造石墨作为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以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份为100份计,将100份第二负极活性材料、1份SP导电剂、1.7份丁苯橡胶粘结剂、1份CMC增稠剂和水混合,制备第二负极浆料;
将第二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表面,6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1.7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第二负极极片;
(3)正极极片的制备
以NCM811材料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100份正极活性材料,将1份炭黑、1.5份PVDF和NMP混合制备正极浆料;
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铝箔)表面,11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3.4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正极极片。
制备例11
本制备例提供了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1)第一负极极片的制备
提供人造石墨和硬碳(人造石墨和硬碳的质量比为90:10)作为第一负极活性材料,以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份为100份计,将100份第一负极活性材料、1份炭黑导电剂、1.7份丁苯橡胶粘结剂、1份CMC增稠剂和水混合,制备第一负极浆料;
将第一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表面,6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1.5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第一负极极片;
(2)第二负极极片的制备
提供人造石墨作为第二负极活性材料,以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重量份为100份计,将100份第二负极活性材料、1份炭黑导电剂、1.7份丁苯橡胶粘结剂、1份CMC增稠剂和水混合,制备第二负极浆料;
将第二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表面,6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1.7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第二负极极片;
(3)正极极片的制备
以NCM811材料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100份正极活性材料,将1份炭黑、1.5份PVDF和NMP混合制备正极浆料;
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铝箔)表面,110℃条件下烘干,然后按照3.4g/cm3的压实进行辊压,得到正极极片。
实施例1-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如下:
(1)选用聚乙烯PE隔离膜作为隔膜,按照隔膜、第一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依次叠片,叠片至正极极片为3层时,将第一负极极片更换为第二负极片,继续按照第二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进行叠片,当电池正极极片层数为18层时,更换第二负极片为第一负极片,继续按照第一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进行叠片,当正极极片层数为21层时,继续叠入隔膜、第一负极极片、隔膜,然后停止叠片;
(2)将叠好的电池用胶带固定,置入铝塑膜中,经过顶侧封、注液(20%PC、10%FEC、70%EMC,1mol/L LiPF6)、化成、抽气,封装,裁切,最终得到锂离子电池。
在实施例1-11中,分别采用了制备例1-11提供的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制备例1提供的第一负极极片、第二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如下:
(1)选用聚乙烯PE隔离膜作为隔膜,按照隔膜、第一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依次叠片,叠片至正极极片为2层时,将第一负极极片更换为第二负极片,继续按照第二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进行叠片,当电池正极极片层数为6层时,更换第二负极片为第一负极片,继续按照第一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片的顺序进行叠片,当正极极片层数为8层时,继续叠入隔膜、第一负极极片、隔膜,然后停止叠片;
(2)将叠好的电池用胶带固定,置入铝塑膜中,经过顶侧封、注液(20%PC、10%FEC、70%EMC,1mol/L LiPF6)、化成、抽气,封装,裁切,最终得到锂离子电池。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所有的第一负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均替换为制备例2提供的第一负极极片(负极活性材料为硬碳:人造石墨=10:90)。
对比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所有的第一负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均替换为制备例1提供的第二负极极片(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
对比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负极极片和第二负极极片进行位置交换,即将所有的第一负极极片替换为第二负极极片,将所有的第二负极极片替换为第一负极极片。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电池进行如下性能测试,其中:
(1)电解液保液量:分别称量封装后与注液前的电池,得到质量m1与m2,其质量差(m1-m2)即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保液量;
(2)能量密度:按照0.33C的电流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再以0.33C的电流放电至下限电压,得到电池的放电能量,然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体积密度,Wh/L)=放电能量/电池体积;
(3)容量保持率:25℃下4C/1C循环500次;
(4)充入比:4C充电恒流充入比,%;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 保液量/g 体积密度(Wh/L) 容量保持率/% 充入比/%
实施例1 32 625 96.5 86.2
实施例2 32 635 93.3 84.2
实施例3 33 642 91.2 83.2
实施例4 32 620 97.2 86.8
实施例5 31 602 98.3 89.2
实施例6 38 610 97.3 88.3
实施例7 30 630 96.3 85.8
实施例8 32 620 96.8 86.5
实施例9 29 640 96.2 85.8
实施例10 32 620 96.3 86.2
实施例11 32 625 96.4 86.1
实施例12 21 520 96.5 86.1
对比例1 32 615 91.3 83.3
对比例2 25 642 89.2 80.1
对比例3 27 610 93.3 86.3
由实施例和性能测试可知,本公开提供的层叠式电芯应用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快充性能。
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5的对比可知,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中,本公开引入的硬碳和/或软碳的添加量为5-15%时,能够实现锂离子电池同时兼具较为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若硬碳和/或软碳的添加量较高,则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密度较低;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6-9的对比可知,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的差值在0.1-0.3g/cm3时,能够使锂离子电池具有更为优异的高能量密度兼顾优异的快充性能。由实施例2和对比例1的对比可知,若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中均引入硬碳和/或软碳,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快充性能,但是其体积密度较低,能量密度较低;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对比可知,若锂离子电池中的负极极片中使用的负极活性材料只有石墨,则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快充性能较差,因此,由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的对比可知,本公开在第一负极极片中引入硬碳和/或软碳,能够使锂离子电池兼顾高能量密度和较为优异的快充性能;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3的对比可知,活性材料包括硬碳的第一负极极片需要在层叠结构的“外层”,而不包括硬碳且压实度较高的第二负极极片需要在层叠结构的“内层”,才能够保证电池高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的兼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式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层正极极片和N+1层负极极片,每个正极极片和相邻的负极极片之间具有隔离膜,N≥2;
所述N+1层负极极片包括2~N层第一负极极片和(N-1)~1层第二负极极片,所述(N-1)~1层第二负极极片夹设于所述2~N层第一负极极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极片的组成成分包括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所述第二负极极片的组成成分包括石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叠式电芯中,N≥5,优选N≥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极片的层数和所述第二负极极片的层数相同或者相差1-2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
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硬碳和/或软碳的添加量为1-30%,优选为5-20%,进一步优选为5-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优选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小0.05-0.6g/cm3,优选小0.1-0.3g/cm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2-1.6g/cm3
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6-1.8g/cm3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选自硬碳和/或软碳与石墨的组合;
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选自石墨。
9.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式电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10.一种快充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锂离子电池中包括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式电芯。
CN202210510905.8A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7096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0905.8A CN117096461A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0905.8A CN117096461A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461A true CN117096461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0905.8A Pending CN117096461A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4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77623A1 (zh) 负极片、二次电池及其装置
CN102208598B (zh) 石墨烯涂层改性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42613A (zh) 一种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0590761C (zh) 一种超级电容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0707287B (zh) 一种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04347881A (zh) 一种电池用石墨烯基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54750A (zh) 高倍率凝胶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66954B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应用
CN109698334A (zh) 正极片、钛酸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853A (zh) 一种复合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42571A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784223A (zh) 一种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824226B (zh) 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02737033U (zh) 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
CN115084532A (zh) 一种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4156436A (zh) 一种复合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5390295A (zh)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材料、负极极片
CN112825349A (zh) 复合正极极片、锂二次电池
CN117637988A (zh) 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7497835A (zh) 固态电芯及其制备方法与固态电池
CN113488612A (zh) 硅氧预锂化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54283A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正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498164A (zh) 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7096461A (zh) 一种层叠式电芯及包含其的快充锂离子电池
CN114243219A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