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5866A -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5866A
CN117085866A CN202311339867.5A CN202311339867A CN117085866A CN 117085866 A CN117085866 A CN 117085866A CN 202311339867 A CN202311339867 A CN 202311339867A CN 117085866 A CN117085866 A CN 117085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pipe
primary
feeding
over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98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5866B (zh
Inventor
樊民强
赵子豪
冯明伟
郭家藩
骆灿金
田蕾
杜佳睿
晋佳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3398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5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5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5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5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5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08Vortex chamber constructions
    • B04C5/081Shapes or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02Construction of inlets by which the vortex flow is generated, e.g. tangential admission, the fluid flow being forced to follow a downward path by spirally wound bulkheads, or with slightly downwardly-directed tangential admission
    • B04C5/04Tangential in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4CENTRIFUGAL 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OUT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 B04CAPPARATUS USING FREE VORTEX FLOW, e.g. CYCLONES
    • B04C5/00Apparatus in which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s reversed
    • B04C5/12Construction of the overflow ducting, e.g. diffusing or spiral ex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可以实现一次给料、多段分级分选的目的。其中,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包括:入料构件、至少一个一级溢流构件和二级溢流构件。入料构件、至少一个一级溢流构件和二级溢流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入料构件被配置为:接收自进料口的物料,并使物料在涡流气旋内分离为一级分离料和底料,底料自底流口排出。一级溢流构件被配置为:接收自一级进料口的一级分离料,并自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二级分离料,将二级分离料自一级侧溢流口排放至一级溢流构件外侧。二级溢流构件被配置为:自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的三级分离料,通过二级侧溢流口排放至二级溢流构件外侧。

Description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背景技术
随着采煤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原煤中的细粒煤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因而粗煤泥的有效分级分选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块煤重选-粗煤泥重选-细粒浮选-微细粒浮选,多段分级分选的新工艺流程是提高煤炭高效加工洗选的必要途径。在洗选预先脱泥工艺环节中,水力旋流器通常用于煤泥水的分级处理,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存在“溢流跑粗,底流夹细”现象,分级效果差。高灰细泥随底流排出并且黏附在后续分选的精煤产品中,致使精煤灰分偏高,跑出的精煤进入浮选流程中,使精煤产率损失严重,从而影响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当采用大锥角或复锥时,旋流器将从以分级为主的水力旋流器转变成以分选为主的水介旋流器。水介旋流器与螺旋分选机、干扰床分选机同为粗煤泥分选设备,但具有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如果能实现两段分选或将分选与分级结合,则可以进一步缩短流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可以实现一次给料、多段分选的目的,实现对物料精细分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包括:入料构件、至少一个一级溢流构件和二级溢流构件。其中,入料构件包括进料口、底流口和溢流口,所述底流口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上方,所述入料构件被配置为:接收自所述进料口的物料,并使物料在涡流气旋内分离为一级分离料和底料,所述底料自所述底流口排出。
每个一级溢流构件包括一级进料口、一级溢流口和一级侧溢流口,所述一级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一级进料口上方,所述一级侧溢流口的位置不高于所述一级溢流口,所述一级溢流构件的下部自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入料构件内,且所述一级进料口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所述入料构件内,所述一级侧溢流口高于所述进料口且与下级设备连通,所述一级溢流构件被配置为:接收自一级进料口的所述一级分离料,并自所述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二级分离料,将所述二级分离料自所述一级侧溢流口排放至一级溢流构件外侧。
二级溢流构件包括二级进料口和二级侧溢流口,所述二级溢流构件的下部自所述一级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一级溢流构件内,且所述二级进料口位于所述一级侧溢流口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内,所述二级溢流构件被配置为:自所述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的三级分离料,通过所述二级侧溢流口排放至所述二级溢流构件外侧。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包括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且相邻两个一级溢流构件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中最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与所述入料构件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中最上方的一级溢流构件与所述二级溢流构件连通。
优选地,所述入料构件包括:进料管、入料筒体和下锥体。其中,所述进料管一端为进料口。入料筒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入料筒体的上端为溢流口,且进料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入料筒体的侧壁与所述入料筒体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料筒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进料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入料筒体的中心线不共面。下锥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变径管,且所述下锥体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下锥体的上端与所述入料筒体下端连通,所述下锥体的下端为底流口。
优选地,所述一级溢流构件包括:内溢流管、上锥体和一级侧溢流管。其中,内溢流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内溢流管下端开口为一级进料口,至少所述内溢流管的下部设置于所述入料筒体中,且所述内溢流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入料筒体的中心线共线。上锥体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变径管,且所述上锥体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上锥体的下端与所述内溢流管连通。一级侧溢流管与所述上锥体上部侧壁连通,且所述一级侧溢流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锥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一级侧溢流管的中心线与所述上锥体的中心线不共面。
优选地,所述二级溢流构件包括:二级侧溢流管和二级溢流管。其中,二级侧溢流管为弯管,所述二级侧溢流管的一端为二级侧溢流口,所述二级侧溢流口的中心线水平。二级溢流管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二级溢流管下端为所述二级进料口,所述二级溢流管上端与所述二级侧溢流管的另一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二级溢流构件还包括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至少包括直管,所述直管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直管与所述上锥体相固定。所述二级溢流管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二级溢流管活动设置于所述直管内。
优选地,所述上锥体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135°。所述下锥体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135°。
优选地,所述二级溢流管的内径是0.2~0.4倍的所述入料筒体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底流口的内径是0.07~0.14倍的所述入料筒体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调节器还包括直通旋转接头和手柄,所述二级侧溢流管和所述二级溢流管之间通过所述直通旋转接头连接,所述二级侧溢流管绕所述二级溢流管的中心线转动。所述二级溢流管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二级溢流管饶其中心线转动,调节所述二级溢流管的下端在所述内溢流管中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在一次给料后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粒级的产品,多段分级分选的选煤工艺具有短流程、节能降耗的优点。
具体效果如下:
(1)上锥体和下锥体都为单锥结构(锥度在10°~30°),该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为双分级梭形三产品旋流器;底流口排放的物料为粗颗粒,二级侧溢流管排放的物料为细颗粒,一级侧溢流管排放的物料为中间粒级,对物料进行了三产品分级,产品结构灵活,满足了后续的工艺需求。通过调整内溢流管插入入料筒体的深度可以在线调整分级效果,尤其是上锥体的分级效果。
(2)下锥体为大锥角(锥度30°~135°)或复锥,上锥体为单锥结构时,该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为分选分级梭形三产品旋流器;底流口排放的物料为高灰尾煤,二级侧溢流管排放的物料为细颗粒,一级侧溢流管为中间粒度的低灰分精煤,可以实现粗煤泥的分选分级,简化了粗煤泥分选回收工艺。通过调整内溢流管插入入料筒体的深度可以在线调整分选分级效果,主要是上锥体的分级效果。
(3)下锥体为大锥角或复锥,上锥体为大锥角或复锥时,该旋流器为双分选梭形三产品旋流器。底流口排放的物料为高灰尾煤,二级侧溢流管为精煤与细粒的混合物,一级侧溢流管为中煤,可以实现粗煤泥的三产品分选,简化了粗煤泥分选回收工艺。通过调整内溢流室插入深度可以在线调整精煤灰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入料构件的一种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级溢流构件的一种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二级溢流构件的一种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梭形旋流器的一种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功能梭形旋流器的侧面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梭形旋流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多功能梭形旋流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入料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级溢流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二级溢流构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多功能梭形旋流器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再一种多功能梭形旋流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当前技术中,多个水力旋流器或水介旋流器可以依次串联,实现对物料进行多次分级筛选。例如,当原煤经过三个依次设置的水介旋流器时,可以依次筛选出矸石、中煤和精煤。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梭形旋流器,能够实现在一个旋流器中完成物料的多次分级筛选,具有操作便捷,简化流程和降低能耗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多功能梭形旋流器包括:入料构件1、至少一个一级溢流构件2和二级溢流构件3。其中,入料构件1包括:进料口11、底流口12和溢流口13,所述底流口12设置于所述进料口11下方,所述溢流口13设置于所述进料口11上方,所述入料构件1被配置为:接收自所述进料口11的物料,并使物料在涡流气旋内分离为一级分离料和底料,所述底料自所述底流口12排出。
每个一级溢流构件2包括:一级进料口21、一级溢流口22和一级侧溢流口23,所述一级溢流口22设置于所述一级进料口21上方,所述一级侧溢流口23的位置不高于所述一级溢流口22,所述一级溢流构件2的下部自所述溢流口13设置于所述入料构件1内,且所述一级进料口21位于所述进料口11下方的所述入料构件1内,所述一级侧溢流口23高于所述进料口11且与下级设备连通,所述一级溢流构件2被配置为:接收自一级进料口21的所述一级分离料,并自所述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二级分离料,将所述二级分离料自所述一级侧溢流口23排放至一级溢流构件2外侧。
二级溢流构件3包括:二级进料口31和二级侧溢流口32,所述二级溢流构件3的下部自所述一级溢流口22设置于所述一级溢流构件2内,且所述二级进料口31位于所述一级侧溢流口23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内,所述二级溢流构件3被配置为:自所述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的三级分离料,通过所述二级侧溢流口32排放至所述二级溢流构件3外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多功能梭形旋流器可以包括:入料构件1、一级溢流构件2和二级溢流构件3,入料构件1上固定有一级溢流构件2,一级溢流构件2上固定有二级溢流构件3。物料自进料口11进入入料构件1,在液体涡流的作用下产生分离,物料中密度较大物质向下运行并自底流口12排出,物料中密度较小物质向上运行,其中,自底流口12排出的密度较大物质为底料,向上运行的物质为一级分离料。
一级分离料向上运行同时经过一级进料口21进入一级溢流构件2,一级分离料在一级溢流构件2中通过液体涡流的作用进一步分离,一级分离料中密度较大物质向上运行并自一级侧溢流口23排出,二级分离料中密度较小物质向下和一级进料口的中心方向运行,其中,一级分离料中密度较大物质为二级分离料,二级分离料中密度较小物质为三级分离料。
三级分离料的运行过程是自入料构件1的中部向上运行,进入一级溢流构件2中后,在涡流作用下三级分离料进一步向中心运行,同时在一级溢流构件2中形成倒置的涡流结构(上部涡流半径小于下部涡流半径)中向下运行。当三级分离料处于二级进料口31的正下方时,在气流作用下进入二级溢流构件3内并自二级侧溢流口32排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包括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且相邻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中最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与所述入料构件1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中最上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与所述二级溢流构件3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多功能梭形旋流器包括:入料构件1、两个或三个一级溢流构件2和二级溢流构件3。其中,两个或三个一级溢流构件2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且相邻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连通,两个或三个一级溢流构件2下方固定有入料构件1,且入料构件1与最下部的一个一级溢流构件2连通,两个或三个一级溢流构件2上方固定有二级溢流构件3,且二级溢流构件3与最上部的一个一级溢流构件2’连通。
物流在入料构件1、一级溢流构件2和二级溢流构件3的运行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做赘述,其中,物料自入料构件1分离后进入两个或三个一级溢流构件2后,可以实现多次物料分级筛选。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一级溢流构件2中,处于上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的一级进料口21应位于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的一级侧溢流口23下方,以便于自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中分离出的密度较小物料能够进入上方的一级溢流构件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入料构件1包括:进料管14、入料筒体15和下锥体16。其中,所述进料管14一端为进料口11。入料筒体15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入料筒体15的上端为溢流口13,且进料管14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入料筒体15的侧壁与所述入料筒体15连通,所述进料管1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料筒体15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进料管14的中心线与所述入料筒体15的中心线不共面。下锥体16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变径管,且所述下锥体16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下锥体16的上端与所述入料筒体15下端连通,所述下锥体16的下端为底流口12。
在一些示例中,入料筒体15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入料筒体1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法兰。入料筒体15上部的侧壁与进料管14连通,为便于物料进入入料筒体15后可以沿其内壁旋转,进料管14的侧壁与入料筒体15的侧壁相切。且进料管14的内径可以是入料筒体15内径的0.3~0.5倍。
入料筒体15下部同轴固定下锥体16,下锥体16上端开口的内径与入料筒体15的内径一致,且下锥体16上端设置有法兰,便于和入料筒体15连通且密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锥体16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135°。
在一些示例中,当下锥体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30°,入料构件可以根据颗粒粒度对物料进行分级,具体地,将物料中颗粒度较大物质向下移动,物料中颗粒度较小物质向上移动。当下锥体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30°~135°,入料构件可以根据密度对物料进行分选,具体地,将物料中密度较大物质向下移动,将物料中密度较小物质向上移动。
或者下锥体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复锥结构,所谓复锥结构是指两个锥体从上至下依次叠加,具体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变径管,两个变径管的内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且下方的变径管的上端内径,小于上方的变径管的下端内径。复锥结构对物料具有较好的分选作用,可以对根据密度对物料进行分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一级溢流构件2包括:内溢流管24、上锥体25和一级侧溢流管26。其中,内溢流管2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内溢流管24下端开口为一级进料口21,至少所述内溢流管24的下部设置于所述入料筒体15中,且所述内溢流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入料筒体的中心线共线。上锥体25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变径管,且所述上锥体25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上锥体25的下端与所述内溢流管24连通。一级侧溢流管26与所述上锥体25上部侧壁连通,且所述一级侧溢流管2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锥体25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一级侧溢流管26的中心线与所述上锥体25的中心线不共面。
在一些示例中,内溢流管24可以是上下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内溢流管24上端设置有与入料筒体15上端相适应的法兰。内溢流管24可以设置于入料筒体15中,且入料筒体15的法兰与内溢流管24上端法兰对接,便于两者密封设置,为确保入料筒体15中的一级分离料可以进入内溢流管24中,内溢流管24与入料筒体15同轴固定设置;同时为确保物料经过入料构件1后分离后再进入一级溢流构件2中,内溢流管24的下端应低于进料管14。
内溢流管24上端同轴固定有上锥体25,上锥体25两端设置有法兰,便于上锥体25与内溢流管24上端连通且连接位置处密封设置。
携带一级分离料的气流或水流自内溢流管24中旋转上升,进入上锥体25后,在涡流作用下,密度较大或者颗粒度较大的一级分离料在沿着上锥体25侧壁向上运行,密度较轻或颗粒度较小的一级分离料再次向上锥体25中心线同时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锥体25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135°。
在一些示例中,当上锥体25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30°,一级溢流构件2可以根据颗粒度对一级分离料进行分选,具体地,将一级分离料中颗粒度较大物质向上移动,一级分离料中颗粒度较小物质向下移动。当上锥体25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30°~135°,一级溢流构件2可以根据颗粒度对一级分离料进行分选,具体地,将一级分离料中密度较大物质向上移动,并通过一级侧溢流口23排出,将一级分离料中密度较小物质向下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下锥体16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30°,且上锥体25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30°,对应的梭形旋流器的底流口12排放粗颗粒的物料,一级侧溢流口23排放中间粒度的物料,二级侧溢流口32排放细粒度的物料。
如图11所示,下锥体16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30°~135°或复锥结构,且上锥体25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30°,对应的梭形旋流器的底流口12排放高灰尾煤,一级侧溢流口23排放中间粒度的低灰分精煤,二级侧溢流口32排放细粒度的物料。可以实现对粗煤泥的分选分级,简化了粗煤泥分选回收工艺。通过调整内溢流管24的长度可以在线调整分选分级效果,主要是上锥体25的分级效果。
如图12所示,下锥体16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30°~135°或复锥结构,且上锥体25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30°~135°或复锥结构,对应的梭形旋流器的底流口12排放高灰尾煤,一级侧溢流口23排放中煤,二级侧溢流口32排放为精煤与细粒的混合物。可以实现对粗煤泥的三产品分选,简化了粗煤泥分选回收工艺,通过调整内溢流管24的长度可以在线调整精煤灰分。
本发明根据需要调整上锥体25和下锥体16结构,可以实现对物料进行三个级别的产品分级,产品结构灵活,可以满足对后续工艺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一级溢流构件2还包括一级压盖27,一级压盖27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直管,且一级压盖27的两端均设置有法兰,一级压盖27的内径与上锥体25的上端内径相同,所述一级压盖27固定于上锥体25上,且一级侧溢流管26与一级压盖27内部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进入一级压盖27中旋转的二级分离料经过一级侧溢流管26排出,一级侧溢流管26的内壁可以与一级压盖27的内壁相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二级溢流构件3包括:二级侧溢流管33和二级溢流管34。其中,二级侧溢流管33为弯管,所述二级侧溢流管33的一端为二级侧溢流口32,所述二级侧溢流口32的中心线水平。二级溢流管34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二级溢流管34下端为所述二级进料口31,所述二级溢流管34上端与所述二级侧溢流管33的另一端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二级侧溢流管33可以是直角弯管,二级溢流管34为直管,二级溢流管34的下部可以贯穿一级压盖27进入上锥体25中,且二级溢流管34的上端与二级侧溢流管33连通。上锥体25中密度较轻或颗粒度较小一级分离料向上锥体25中心线处和下方同时移动,当上锥体25中密度较轻或颗粒度较小一级分离料处于二级溢流管34的下端正下方时,在气流作用下,上锥体25中密度较轻或颗粒度较小一级分离料进入二级溢流管34,并自二级侧溢流管33排出。
如此,入料构件1、一级溢流构件2和二级溢流构件3可以实现对物料的三级分离,形成自底流口12排出的底料、自一级侧溢流管26排出的二级分离料和自二级侧溢流管33排出的三级分离料。当然,对于多个一级溢流构件2,物料可以进一步进行多级分离,如此实现更精细化的分级分选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级溢流构件3还包括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至少包括直管,所述直管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直管与所述上锥体25相固定。所述二级溢流管34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二级溢流管34活动设置于所述直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器35还包括直通旋转接头和手柄,所述二级侧溢流管33和所述二级溢流管34之间通过所述直通旋转接头连接,所述二级侧溢流管33绕所述二级溢流管34的中心线转动。所述二级溢流管34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二级溢流管34饶其中心线转动,调节所述二级溢流管34的下端在所述内溢流管24中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二级侧溢流管33与承接三级分离料的设备管件连通,即二级侧溢流管33的位置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二级侧溢流管33和二级溢流管34之间通过直通旋转接头连通,直通旋转接头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具体结构做详细阐述。
调节器35可固定于一级压盖27上,具体地,调节器还可以包括法兰,固定于直管下端,且直管通过法兰与一级压盖27上端对接且密封设置。二级溢流管34设置于直管中,且二级溢流管34的外螺纹与直管的内螺纹相配合。手柄可以与二级溢流管34固定连接,且手柄延伸至二级溢流管34的上方,通过旋转手柄可以驱动二级溢流管34在直管内旋转,进而调节二级溢流管34下端在上锥体25中的插接深度,进而可以控制三级分离料的颗粒度或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级溢流管34的内径是0.2~0.4倍的所述入料筒体15的内径。示例性地,二级溢流管34的内径可以是入料筒体15的内径0.2倍、0.3倍或0.4倍,其中,二级溢流管34的内径与入料筒体15的内径比值不同,可以影响三级分离料的颗粒度或密度,具体根据需要进行实验和调整。
优选地,所述底流口12的内径是0.07~0.14倍的所述入料筒体15的内径。示例性地,底流口12的内径可以是入料筒体15的内径0.07倍、0.1倍或0.14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料构件,包括进料口、底流口和溢流口,所述底流口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上方,所述入料构件被配置为:接收自所述进料口的物料,并使物料在涡流气旋内分离为一级分离料和底料,所述底料自所述底流口排出;
至少一个一级溢流构件,每个一级溢流构件包括一级进料口、一级溢流口和一级侧溢流口,所述一级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一级进料口上方,所述一级侧溢流口的位置不高于所述一级溢流口,所述一级溢流构件的下部自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入料构件内,且所述一级进料口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的所述入料构件内,所述一级侧溢流口高于所述进料口且与下级设备连通,所述一级溢流构件被配置为:接收自一级进料口的所述一级分离料,并自所述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二级分离料,将所述二级分离料自所述一级侧溢流口排放至一级溢流构件外侧;
二级溢流构件,包括二级进料口和二级侧溢流口,所述二级溢流构件的下部自所述一级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一级溢流构件内,且所述二级进料口位于所述一级侧溢流口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内,所述二级溢流构件被配置为:自所述一级分离料中分离出的三级分离料,通过所述二级侧溢流口排放至所述二级溢流构件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包括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且相邻两个一级溢流构件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中最下方的一级溢流构件与所述入料构件连通,所述至少两个一级溢流构件中最上方的一级溢流构件与所述二级溢流构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构件包括:
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为进料口;
入料筒体,上下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入料筒体的上端为溢流口,且进料管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入料筒体的侧壁与所述入料筒体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料筒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进料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入料筒体的中心线不共面;
下锥体,上下两端开口的变径管,且所述下锥体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下锥体的上端与所述入料筒体下端连通,所述下锥体的下端为底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溢流构件包括:
内溢流管,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内溢流管下端开口为一级进料口,至少所述内溢流管的下部设置于所述入料筒体中,且所述内溢流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入料筒体的中心线共线;
上锥体,上下两端开口的变径管,且所述上锥体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小于下端开口的直径,所述上锥体的下端与所述内溢流管连通;
一级侧溢流管,与所述上锥体上部侧壁连通,且所述一级侧溢流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锥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一级侧溢流管的中心线与所述上锥体的中心线不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溢流构件包括:
二级侧溢流管,为弯管,所述二级侧溢流管的一端为二级侧溢流口,所述二级侧溢流口的中心线水平;
二级溢流管,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二级溢流管下端为所述二级进料口,所述二级溢流管上端与所述二级侧溢流管的另一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溢流构件还包括调节器;
所述调节器至少包括直管,所述直管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直管与所述上锥体相固定;
所述二级溢流管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管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二级溢流管活动设置于所述直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构件包括下锥体;
所述上锥体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135°;
所述下锥体的侧面与其中心线的夹角为10~13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构件包括入料筒体;
所述二级溢流管的内径是0.2~0.4倍的所述入料筒体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口的内径是0.07~0.14倍的所述入料筒体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还包括直通旋转接头和手柄,
所述二级侧溢流管和所述二级溢流管之间通过所述直通旋转接头连接,所述二级侧溢流管绕所述二级溢流管的中心线转动;
所述二级溢流管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二级溢流管饶其中心线转动,调节所述二级溢流管的下端在所述内溢流管中位置。
CN202311339867.5A 2023-10-17 2023-10-17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Active CN117085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9867.5A CN117085866B (zh) 2023-10-17 2023-10-17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9867.5A CN117085866B (zh) 2023-10-17 2023-10-17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5866A true CN117085866A (zh) 2023-11-21
CN117085866B CN117085866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771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9867.5A Active CN117085866B (zh) 2023-10-17 2023-10-17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586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3634A (zh) * 1987-05-16 1988-03-09 丁守宝 复合形旋风除尘器
EP0302573A1 (en) * 1987-08-04 1989-02-08 Gerardus Louis Beusen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treating or mixing components in gas or liquid streams
CN201275509Y (zh) * 2008-09-28 2009-07-22 马富强 多产品分级分选旋流器
CN101524673A (zh) * 2009-04-01 2009-09-09 太原理工大学 隔舱式多段旋流分级机
CN101590451A (zh) * 2009-02-27 2009-12-02 太原理工大学 煤泥旋流重选柱
CN101773878A (zh) * 2009-01-09 2010-07-14 北京中天油石油天然气科技有限公司 旋流分离器
CN10375242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溢流管的旋流器在线调节装置
CN203899774U (zh) * 2014-05-20 2014-10-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三产品水力涡旋分离器
CN204724340U (zh) * 2015-06-29 2015-10-28 刘全 风选沙克龙
CN204865511U (zh) * 2015-08-06 2015-12-16 付军 用于砖厂的脱硫除尘器
CN106890733A (zh) * 2017-02-17 2017-06-2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底流再选双中煤多产品旋流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17318A (zh) * 2018-10-11 2019-02-12 山西汇永青峰选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分选重介旋流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3634A (zh) * 1987-05-16 1988-03-09 丁守宝 复合形旋风除尘器
EP0302573A1 (en) * 1987-08-04 1989-02-08 Gerardus Louis Beusen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treating or mixing components in gas or liquid streams
CN201275509Y (zh) * 2008-09-28 2009-07-22 马富强 多产品分级分选旋流器
CN101773878A (zh) * 2009-01-09 2010-07-14 北京中天油石油天然气科技有限公司 旋流分离器
CN101590451A (zh) * 2009-02-27 2009-12-02 太原理工大学 煤泥旋流重选柱
CN101524673A (zh) * 2009-04-01 2009-09-09 太原理工大学 隔舱式多段旋流分级机
CN10375242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溢流管的旋流器在线调节装置
CN203899774U (zh) * 2014-05-20 2014-10-2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三产品水力涡旋分离器
CN204724340U (zh) * 2015-06-29 2015-10-28 刘全 风选沙克龙
CN204865511U (zh) * 2015-08-06 2015-12-16 付军 用于砖厂的脱硫除尘器
CN106890733A (zh) * 2017-02-17 2017-06-2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底流再选双中煤多产品旋流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17318A (zh) * 2018-10-11 2019-02-12 山西汇永青峰选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分选重介旋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5866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42363Y (zh) 一种水力旋流器
CN202778747U (zh) 一种分级旋流器
CN101507946B (zh) 双排尾重浮联合分选方法及装置
US3353673A (en) Apparatus for specific gravity separation of solid particles
CN105709944A (zh) 一种工业用可调的分级稳流旋流器
CN201692871U (zh) 细粒矿物干扰沉降分级机
CN104190563A (zh) 一种单体多级式分级分选小锥角水力旋流器
CN103831163A (zh) 浮选煤泥预先抛尾工艺
CN117085866B (zh) 多功能的梭形旋流器
CN206701521U (zh) 一种溢流管可调的复合锥体水介质旋流器
CN2782219Y (zh) 一种水力分离器
CN210474282U (zh) 用于分级氢氧化铝的装置
CN207042655U (zh) 一种煤泥分级、脱泥机
CN110420751A (zh) 用于分级氢氧化铝的装置
CN206199509U (zh) 一种一次分级四产品旋流器
CN210357530U (zh) 一种萤石伴生矿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
CN205095977U (zh) 高硫煤及煤系高岭土的分选设备
CN204182497U (zh) 一种重介质浓缩旋流器
CN103433117A (zh) 一种可变锥角的模块式水力分级装置
CN107344140A (zh) 一种煤泥分级、脱泥机
CN209597406U (zh) 一种无压入料三段四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CN110013911B (zh) 一种粗煤泥水介质分选旋流器
CN203955377U (zh) 高精度分选旋流器
USRE26720E (en) Dhr=g dse
CN108993763B (zh) 分级旋流器、煤泥分选装置、分选系统以及分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