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4254B -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4254B
CN117084254B CN202310964407.5A CN202310964407A CN117084254B CN 117084254 B CN117084254 B CN 117084254B CN 202310964407 A CN202310964407 A CN 202310964407A CN 117084254 B CN117084254 B CN 117084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notefuran
ivermectin
test
killing
ani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44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84254A (zh
Inventor
姚璇
官旭华
付少华
熊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bei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bei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bei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be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ubei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109644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4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4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84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01N25/04Dispersions, emulsions, suspoemulsion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or gels
    • A01N25/06Aeros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17/00Pest repel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7/00Arthropodicides
    • A01P7/02Acaric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isosorb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isosorbide
    • A61K31/34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isosorbide not condensed with another ring, e.g. ranitidine, furosemide, bufetolol, muscar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4Ectoparasiticides, e.g. scabic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杀虫剂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和辅料,所述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8:2‑9。本发明试验发现: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在特定质量比(1‑8:2‑9)条件下复配具有协同增效,对蜱虫可起到快速杀灭、增强效果和巩固持效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宿主动物和其生存环境的蜱虫密度。同时,传统的伊维菌素兽药为注射用药,本发明将呋虫胺与其复配后改为喷射施药方式,使得杀蜱虫药剂对动物体表和环境的驱杀操作更简便,更易于推广。进而为复配杀蜱虫药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蜱栖息于森林、草地与家畜的圈舍、人类房屋缝隙或者鸟类巢穴,是动物体表常见的一类体外寄生虫,其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能吸血,可侵袭叮咬人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动物。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持续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为数分钟至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体量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蜱对家养动物(牛、羊、马、骆驼及狗等)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宿主骚动不安和伤口感染,从而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时,蜱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动物麻痹,造成蜱瘫,因此,家养动物易遭受蜱虫侵袭,导致消瘦贫血和营养不良。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疹伤寒、无形体、蜱传出血热、莱姆病、回归热(包柔氏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斑疹热和Q热病)、蜱传脑炎、兔热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此外,蜱还可能携带未知的新病毒病原,对人造成未知的疾病风险。总之,蜱及蜱传病(Tick-borne diseases)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威胁,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倍加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对动物体表和环境的蜱虫进行化学药物防治的主要是有机氯类化合物、有机磷类化合物、除虫菊酯及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其杀虫方式多以药浴、药剂喷洒或注射为主。如专利申请CN 108353926 A报道了一种复配杀蜱组合物,主要成分为氟虫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但氟虫腈对水生生物和蜜蜂有高致死性,已在很多场所禁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人畜有致敏性,人主要表现出红肿、痛痒等症状,因此难以在市场上推广应用。又如,专利申请CN108739850 A描述了一种蜱虫杀虫剂及制备方法,主要成分为氯吡硫磷和甲维盐,产品剂型为悬浮剂,虽然减少农药残留,但氯吡硫磷也对水生生物、蜜蜂等有高致死性,毒性较高,而且味道难闻,甲维盐见光易降解,该悬浮剂喷洒在草丛中也难以将蜱虫杀死,同时也不利于在动物上使用。又如,专利CN111568901 B公开了一种动物外用寄生物防治剂,其主要成分为非泼罗尼,复配氟氯苯菊酯、吡丙醚、呋虫胺等成分,对螨虫、蜱虫、跳蚤、虱子等均有一定的驱杀效果,但各药用组分在防治剂中的添加量较多,成本偏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这些药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弊端,比如有机氯和有机磷类化合物对环境污染较大;虽然采用单制剂或混合制剂的除虫菊及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驱除动物体表蜱虫的防治效果良好,但因其易对牲畜或宠物、施药人员产生较大的刺激,也制约着该类药剂的使用。现阶段尚无专门的杀蜱虫药剂,仅有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记的驱蚊酯和避蚊胺驱避剂。市面上应用于杀蜱的均采用防治其它虫害的药物,并没有针对性,效果难以保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蜱虫作用的喷射剂,既能用于动物身上的蜱虫驱杀,也可用于动物周围环境的蜱虫杀灭,是高效简便的蜱虫杀灭剂。
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和辅料,所述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8:2-9。
呋虫胺(Furosemide)为新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化学名称:1-甲基-2-硝基-3-(四氢-3-呋喃甲基)胍;(EZ)-(RS)-1-甲基-2-硝基-3-(四氢-3-呋喃甲基)胍;N-甲基-N'-硝基-N”-[(四氢-3-呋喃)甲基]胍。化学分子式C7H14N4O3,分子量202.2111。其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有明显差别:四氢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卤族元素,同时,在性能方面也与烟碱有所不同,其杀虫速度快,杀虫谱更广。呋虫胺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呋虫胺对水生生物也十分安全。同样,呋虫胺对鸟类毒性也很低,经对蜜蜂试验得知,呋虫胺对蜜蜂安全,并且不影响蜜蜂采蜜。呋虫胺具有触杀、胃毒,速效高,对刺吸式口器有优异防效,并在低剂量即显示很高的杀虫活性。目前未有呋虫胺对蜱虫具有直接灭杀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发明尝试将呋虫胺单独用于蜱虫灭杀,发现其虽然具有杀虫速度快的优点,但存在使用量高,灭杀效率低等问题,驱杀效果不理想。
伊维菌素(Ivermectin)为抗寄生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用量小和安全等优点,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具有高效驱杀作用,对哺乳动物的机体组织有更强的渗透性和安全性,有长持效期特点。伊维菌素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有驱杀作用,其机理在于增加虫体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以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Cl离子通道,增强神经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神经麻痹,使肌肉细胞失去收缩能力,从而导致虫体死亡。伊维菌素是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作为兽用药物,安全性好,对寄生虫(含蜱虫)有驱杀效果,但是注射驱杀的使用方式单一,且不易操作,存在安全使用隐患,若注射剂量控制不好,还会对蜱虫产生抗药性。
单独将呋虫胺或伊维菌素用于蜱虫的驱杀防治,均有局限性。本发明首次将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复配后用于蜱虫驱杀防治,发现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在特定质量比(1-8:2-9)条件下具有协同增效,对蜱虫可起到快速杀灭、增强效果和巩固持效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宿主动物和其生存环境的蜱虫密度。
在本发明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2:8-9;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2-3:7-8;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3-5:5-7;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5-6:4-5;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6-8:2-4。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9;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2:8;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4:6;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6-7:3-4;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8:2。
最优选地: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2:8;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6:4;或者,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7:3。
上述优选方案获得的杀虫剂组合物对蜱虫(包括但不限于蜱幼虫、若虫、雌雄成虫等)的共毒系数相较更高,协同增效作用极为显著。
在本发明中,所述辅料可选自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及溶剂。
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正丁醇、乙醇、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0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呋虫胺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的质量占比为0.01%-3%,更优选为0.1-1%;和/或,所述伊维菌素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的质量占比为0.001%-3%,更优选为0.05-1%。
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之和优选为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总质量的0.15-2%,更优选为0.2-1%。
可选地,在本发明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之和优选为0.2-0.4%、0.3-0.5%、0.4-0.6%、0.5-0.7%、0.6-0.8%、0.7-0.9%或0.8-1.0。
更优选地:
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成成分:呋虫胺0.01%-3%、伊维菌素0.001%-3%、正丁醇0-15%、乙醇0-10%、农乳500 0-15%、农乳600 0-15%、农乳1600 0-15%、水10%-90%。
更优选地:
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成成分:呋虫胺0.1%-1%、伊维菌素0.05%-1%、正丁醇1%-10%、乙醇1%-5%、农乳500 0.1%-10%、农乳600 0.1%-10%、农乳1600 0.1%-10%、水60%-90%。
上述优选方案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以呋虫胺和伊维菌素作为药用活性成分,复配正丁醇、乙醇、农乳500、农乳600和农乳1600。各辅料在上述优选配比条件下与药用活性成分相互配合,获得的杀虫剂组合物不仅能更高效地发挥蜱虫驱杀效果,节约成本;且在安全、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发明对所述呋虫胺、所述伊维菌素及其他所述辅料成分的具体来源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市售的产品即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正丁醇、乙醇、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0混合,得第一物料;
S2、将所述第一物料与呋虫胺、伊维菌素混合,得第二物料;
S3、将所述第二物料与水混合,得所述杀虫剂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便于工业化生成。同时,获得的杀虫剂组合物可通过喷射的方式施药,使得杀蜱虫药剂对动物体表和环境的驱杀操作更简便,更易于推广。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或者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杀虫剂组合物在蜱虫消杀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蜱虫消杀的情形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1)对环境中的蜱虫进行消杀;
(2)对宿主动物皮毛中的蜱虫进行消杀。
更优选地,本发明所述蜱虫消杀的操作方式为喷洒;所述喷洒的次数优选为3-12次,更优选为6-9次;每次喷洒的剂量优选为15-100ml/m2,更优选为22-89ml/m2,更优选为40-50ml/m2,更优选为43-46ml/m2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为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复配制剂,对环境或宿主动物皮毛中的蜱虫有直接致死及增效作用。
例如,将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按1:1复配,两者总量占所述杀虫剂的质量百分比为6%时,获得的杀虫剂组合物即可对环境或宿主动物皮毛中的蜱虫实现明显的驱杀作用。
若将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按前述优选比例复配(共毒系数更高),在两者总量占所述杀虫剂的质量百分比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的杀虫剂组合物具有相较更好的蜱虫驱杀效果。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特性,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相关从业人员健康。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和辅料,所述有效活性成分包括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1-8:2-9。本发明试验发现: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在特定质量比(1-8:2-9)条件下复配具有协同增效,对蜱虫可起到快速杀灭、增强效果和巩固持效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宿主动物和其生存环境的蜱虫密度。
同时,传统的伊维菌素兽药为注射用药。本发明将呋虫胺与其复配后改为喷射施药方式,使得杀蜱虫药剂对动物体表和环境的驱杀操作更简便,更易于推广。同时能保持高效、便捷、适用范围广的灭杀蜱虫特性。进而为复配杀蜱虫药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蜱虫药剂,具体组成包括:
呋虫胺,0.01-3%;
伊维菌素,0.001-3%;
正丁醇,0-15%;
乙醇,0-10%;
农乳500,0-15%;
农乳600,0-15%;
农乳1600,0-15%;
水:10-90%。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杀蜱虫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准确称取正丁醇、乙醇、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0倒入乳化锅内,搅匀;再准确称取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倒入乳化锅内,再次启动搅拌,直至搅拌透明;再准确称取水,边搅拌边向乳化锅内加入水,搅拌直至透明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杀蜱虫药剂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成品装入带喷头的瓶内,可对准宿主动物皮毛直接进行喷洒以驱除动物体表上的蜱虫,也可以对小范围环境进行喷洒以杀灭蜱虫。如果开展大面积的蜱虫消杀,可直接将成品装入滞留喷洒容器内,对其环境进行喷洒,可达到高效便捷的蜱虫杀灭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为了探讨呋虫胺与伊维菌素增效复配最佳比例及其对蜱虫的杀虫效果,以期为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复配制剂在对动物体表蜱的综合治理提供实验依据。
供试虫源:微小牛蜱,从养殖场牛棚取得。实验时选取当天正常脱落的饱血幼虫并随机分组,每组10只。
供试药剂:呋虫胺原药(98%)和伊维菌素原药(98%)。实验时,将原药溶于二甲基亚砜中,配制成1g/L的母液,备用。
复配比例的筛选:按照呋虫胺与伊维菌素的复配比例0:10、1:9、2:8、3:7、4:6、5:5、6:4、7:3、8:2、9:1和10:0,共设计11个复配药剂组。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体外浸渍法将试虫浸入不同复配浓度组的药物中,浸渍5分钟,随后取出,吸干试虫表面的药液,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在带盖的平皿中,每组处理重复三次,以二甲基亚砜和未做任何处理的蜱虫做对照,每天观察并记录结果,根据结果计算试虫死亡率(%)和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呋虫胺与伊维菌素复配比例的毒力测定结果详见表1。
表1不同呋虫胺与伊维菌素复配比例对微小牛蜱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根据Sun-Johnson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简称CTC)判断联合作用,其中CTC>125,表现增效作用,CTC<75表现拮抗作用,75<CTC<125表现相加作用。从上述表1可以看到,11个复配制剂均对微小牛蜱有致死作用,而且增效明显。据查询,在其它文献和专利中均未提及呋虫胺和伊维菌素复配制剂对蜱虫有直接致死及增效作用。
实施例2
称取呋虫胺0.2份,伊维菌素0.2份,备用;称取正丁醇10份,乙醇5份,500农乳2.5份,600农乳4.5份,1600农乳1份,倒入乳化锅内,开启搅拌,在乳化锅口倒入称取好的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搅拌速度控制在50r/min,搅拌30分钟,停止搅拌,从下料口取样观察是否完全溶解,如果未完全溶解继续搅拌直至搅拌均匀为止。再向乳化锅口加入称取好的余量水(补足76.6份),继续搅拌,搅拌速速控制在50r/min,搅拌30分钟即可,样品为透明液体。抽样检验合格后,将样品装入500ml的喷雾瓶封口即可。
试验方法:在武汉东西湖区一奶牛养殖场,选取有蜱虫寄生的牛20头。选取其中15头牛,取4块120mm直径的培养皿,并编号,按照约0.5ml/次的喷射剂量,1号培养皿喷药剂3次,2号培养皿喷药剂6次,3号培养皿喷药剂9次,4号培养皿不喷药剂。从15头牛上抓取蜱虫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置于4块培养皿中,观察杀灭效果(详见表2)。
表2不同呋虫胺与伊维菌素复配比例对蜱虫的杀灭效果观察
培养皿编号 蜱虫数量 喷施次数 全部死亡时间
1 10 3 45分钟
2 10 6 20分钟
3 10 9 5分钟
4(空白) 10 - 未死亡
此外,在现场,选择剩余的5头奶牛,用药剂均匀喷施在每头牛身上,牛毛润湿即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结果:2小时就发现有吸血蜱虫死亡,24小时候,5头牛上的寄生蜱虫均已杀死并脱落。表明本实施例对奶牛体表的蜱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实施例3
称取呋虫胺0.3份,伊维菌素0.3份,备用;称取正丁醇12份,乙醇3份,500农乳3份,600农乳3份,1600农乳1份,倒入乳化锅内,开启搅拌,在乳化锅口倒入称取好的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搅拌速度控制在50r/min,搅拌30分钟,停止搅拌,从下料口取样观察是否完全溶解,如果未完全溶解继续搅拌直至均匀为止。再向乳化锅口加入称取好的余量水(补足77.4份),继续搅拌,搅拌速速控制在50r/min,搅拌30分钟即可,样品为透明液体。抽样检验合格后,将样品装入500ml的喷雾瓶封口即可。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1、动物饲养和管理
1.1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
涉及到动物管理和使用的实验方案及修正案或步骤,在开始前已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结果告知书编号为安评中心动(福)第202321029号。
1.2接收、检疫和环境适应
在动物接收时,兽医对所有动物进行检疫,检疫期3天。
1.3动物饲养
动物2只/笼喂养,记录饲养动物的房间号,在整个受试期间动物自由摄食、饮水。饲料中营养成分及环境污染物定期进行常规检测,饲料中不含有存在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及动物健康的已知污染物。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的电子版,复印件保存于实验记录中。动物饮用水达到国家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报告保存在该中心档案室。
1.4饲养环境
实验机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鄂)2022-0065。
饲育条件:动物饲养于SPF级饲养间,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40%至70%,温度控制范围为20℃至26℃。饲养室每小时换气次数>15次以上,光照12小时明/12小时暗循环交替至实验结束。
1.5饲养条件
饲料:由武汉市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价营养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11,饲料批号:220011505。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饮水:经高压灭菌消毒的瓶装水。
垫料:由武汉市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杨木刨花垫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11,批号:230301602。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2、实验动物
2.1品系/级别
Wistar大鼠,SPF级
2.2性别和数量
雌性,共10只动物。
2.3体重和年龄
染毒当天动物体重范围:180.6g~212.7g。
2.4动物来源
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许可证号:SCXK(鄂)2020-0018,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42000600050616。
2.5动物标识
根据中心的SOPs规定使用苦味酸染色标记。每只动物通过苦味酸标记和笼卡进行识别。
2.6动物选择理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2-2017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霍恩氏法),选择Wistar大鼠作为实验系统。实验的动物数量满足实验目的所需的最低要求。
3、主要仪器
梅特勒电子天平PL602E/02,仪器编号WY0300。(被试物称取)
梅特勒电子天平PL2001-L,仪器编号WY0146(大鼠称重)
4、试验步骤
4.1剂量设计
根据预实验结果及文献资料检索,该被试物毒性较低,依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2-2017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霍恩氏法)6.4.3限量试验,采用一次限量5000mg/kg体重,10只动物(单一性别)染毒。
4.2被试物的配制
准确称取被试物(本实施例配制的透明液体)12.5g,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搅拌均匀并稀释至25.0mL,被试物浓度为0.50g/mL。
4.3试验前的准备
给被试物前大鼠禁食过夜,饮水不限。
4.4被试物给予
根据动物体重一次经口灌胃给予,灌胃量为10mL/kg。
5、试验观察和检查
5.1临床观察
经口染毒结束后30分钟和第一个4小时内连续观察,以后每天仔细观察1次,连续14天。每天定时观察并详细记录每只动物的中毒反应,观察内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被毛、眼、消化系统等。记录出现震颤、抽搐、流涎、腹泻、嗜睡和昏迷的时间、严重程度,死亡时间或恢复时间。
5.2体重称量
动物在染毒前、染毒后(每周一次)和动物处死之前称量并详细记录动物体重。
5.3病理学检查
试验期间中毒死亡的动物做大体解剖,试验结束后尚存活的动物按2.0mL/kg体重肌肉注射10mg/ml舒泰50,麻醉后放血实施安乐死,然后进行大体解剖,如果动物器官显示有大体病理改变,则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动物尸体冷冻后集中处理。
6、试验结果评价
对于观察结果详细记录,用表格列出试验中获得的动物的全部原始数据,内容应包括:动物编号、性别、染毒剂量、个体体重及体重均值、各种体征的有无及程度、死亡或存活状况、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各病变的有无及程度。
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急性经口毒性分级依据农业农村部2569号公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附件14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判定。
7、试验偏离
本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偏离。
8、试验结果
8.1试验期观察
经口染毒后,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表现,两周观察期内无动物死亡发生。
8.2动物体重及体重变化
表3杀蜱虫药剂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8.3病理学检查
试验结束后所有存活动物按2.0mL/kg体重肌肉注射10mg/ml舒泰50,麻醉后放血实施安乐死,然后进行大体解剖,所有动物大体剖检均未见异常。
表4杀蜱虫药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动物大体剖检
9、结论
按照我国《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2-2017进行被试物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霍恩氏法)。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蜱虫药剂对雌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依据农业农村部2569号公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附件14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该被试物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属微毒级。
实施例4
防蜱虫药剂配制同实施例3说明。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1、动物饲养和管理
1.1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
涉及到动物管理和使用的实验方案及修正案或步骤,在开始前已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结果告知书编号为安评中心动(福)第202325039号。
1.2接收、检疫和环境适应
在动物接收时,兽医对所有动物进行检疫,检疫期3天。
1.3动物饲养
动物单笼喂养,记录饲养动物的房间号,在整个受试期间动物自由摄食、饮水。饲料中营养成分及环境污染物定期进行常规检测,饲料中未含存在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及动物健康的已知污染物。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的电子版,复印件保存于实验记录中。动物饮用水达到国家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报告保存在该中心档案室。
1.4饲养环境
实验机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鄂)2022-0065。
饲育条件:动物饲养于SPF饲养间,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40%至70%,温度控制范围为20℃至26℃。饲养室每小时换气次数>15次以上,光照12小时明/12小时暗循环交替至试验结束。
1.5饲养条件
饲料:由武汉市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价营养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11,饲料批号:220011562。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饮水:经高压灭菌消毒的瓶装水。
垫料:由武汉市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杨木刨花垫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11,批号:230301019。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2、实验动物
2.1品系/级别
Wistar大鼠,SPF级
2.2性别和数量
雌雄各5只,共10只动物用于本试验。
2.3体重和年龄
染毒当天体重范围:雌性268.8g~324.2g,雄性239.1g~266.5g。
2.4动物来源
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0-0018,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42000600050860。
2.5动物标识
根据中心的SOP使用苦味酸染色标记。每只动物通过苦味酸标记和笼卡进行识别。
2.6动物选择理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5-2017急性经皮毒性试验,选择Wistar大鼠作为实验系统。实验的动物数量满足实验目的所需的最低要求。
3、主要仪器
梅特勒电子天平PL602E/02,仪器编号WY0300。(被试物称重)
梅特勒电子天平PL2001-L,仪器编号WY0146。(大鼠称重)
4、试验步骤
4.1剂量设计
根据预实验结果及文献资料检索,该试被物毒性较低,依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5-2017急性经皮毒性试验6.3.2限量试验,一次染毒两种性别各5只动物,剂量采用5000mg/kg体重,观察14天。
4.2被试物的配制
被试物无需配制,试验当天直接按动物体重准确称取适量被试物,均匀涂布于实验动物的去毛区。
4.3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前24h,在动物背部正中线两侧去毛,仔细检查皮肤,选用检疫合格且皮肤完好的实验动物10只,编号,称重,根据体重计算出染毒部位的面积。染毒面积不少于实验动物体表面积的10%。
4.4被试物给予
动物适当固定后,按动物体重称取适量被试物均匀涂布于实验动物的去毛区,记录染毒面积。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后再以2层多孔纱布覆盖,并用无刺激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接触24小时后取下固定物和覆盖物,用温水清洗皮肤上的残留的被试物。
5、试验观察和检查
5.1临床观察
染毒后4小时内连续观察,以后每天观察一次,连续14天,记录中毒发生、发展过程,死亡情况。如果动物中毒反应、死亡时间延迟(染毒后4天才显示),观察期限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21天。观察内容包括:皮肤、被毛、眼、黏膜的改变和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肢体活动、行为方式等变化发生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特别注意染毒区皮肤的反应。
5.2体重称重
动物在染毒前、染毒后(每周一次)和安乐死前称量并记录动物体重。
5.3病理学检查
试验期间中毒死亡的动物做大体解剖,试验结束后尚存活的动物按2.0mL/kg体重肌肉注射10mg/ml舒泰50,麻醉后放血实施安乐死,然后进行大体解剖。
6、试验结果评价
观察结果详细记录,用表格列出试验中获得的动物的全部原始数据,内容应包括:动物编号、性别、染毒剂量、个体体重及体重均值、各种体征的有无及程度、死亡或存活状况、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各病变的有无及程度。
急性经皮毒性分级按照农业农村部2569号公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附件14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
7、试验偏离
本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偏离。
8、试验结果
8.1试验期观察
经皮染毒后,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表现,两周观察期内无动物死亡发生。
8.2动物体重及体重变化
在染毒前,染毒后1周和安乐死前对所有存活动物进行称重,雌、雄剂量组动物体重均增长。结果见表5。
表5杀蜱虫药剂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体重变化(均数±标准差)
8.3病理学检查
试验结束后所有存活动物按2.0mL/kg体重肌肉注射10mg/ml 50,麻醉后放血实施安乐死,然后进行大体解剖,所有动物大体剖检均未见异常。结果见表6。
表6杀蜱虫药剂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动物大体剖检
9、结论
按照我国《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5-2017进行被试物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蜱虫药剂对两种性别的SPF级Wistar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均大于5000mg/kg。依据农业农村部2569号公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附件14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该被试物急性经皮毒性属微毒级。
实施例5
防蜱虫药剂配制同实施例3说明。
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实验动物
1.1品系/级别
日本大耳白兔,普通级。
1.2性别和数量
雌性,共3只动物用于本试验,雌性动物为未妊娠和未经产的。
1.3体重和年龄
染毒当天体重范围2035.5g~2136.0g。
1.4动物来源
湖北逸挚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20,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42817300002468。
1.5动物标识
根据中心的SOP规定制作笼卡。每只动物通过耳号和笼卡进行识别。
1.6动物选择理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7-2017皮肤刺激试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实验系统。实验的动物数量满足实验目的所需的最低要求。
2、主要仪器
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BS-30KA电子天平,仪器编号WY0150。
3、试验步骤
3.1被试物的配制
被试物直接使用原液,无需配制。
3.2试验前准备
给药前24小时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去除。去毛范围左右至少各为6cm2。在给被试物前仔细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受损伤,有损伤的皮肤不宜进行试验。
3.3被试物给予
准确吸取被试物0.5mL,涂抹在家兔左侧去毛皮肤上,用两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右侧皮肤作为对照,除不加被试物外,其他处理与实验侧相同。涂敷封闭4h,然后用清水清洗受试区皮肤。
4、皮肤刺激观察
在清除被试物后的1h、24h、48h、72h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按标准进行评分。72h仍未见刺激反应或刺激反应完全恢复,即可停止观察。在皮肤反应未恢复之前,应每天继续观察,观察时间的确定应足以能观察到可逆或不可逆刺激作用的全过程,一般不超过14d。
5、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根据肉眼观察结果,按式(1)计算每只动物1h、24h、48h、72h等观察时点最高积分均值,以皮肤刺激强度粉剂标准判定被试物皮肤刺激强度。
式(1):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红斑和水肿积分/受试动物数。
6、试验结果
试验兔在清除被试物后,样品侧、对照侧均未出现红斑或水肿。各时间观察点1h、24h、48h、72h皮肤刺激反应积分结果见表7。
表7杀蜱虫药剂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结果
7、结论
按照我国《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7-2017进行被试物的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蜱虫药剂对普通级家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在清洗被试物后的1h、24h、48h、72h观察时间点,3只家兔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总积分平均值均为0.0,依据皮肤刺激强度分级标准,该被试物对家兔皮肤刺激性属无刺激性。
实施例6
防蜱虫药剂配制同实施例3说明。
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1、动物饲养和管理
1.1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
涉及到动物管理和使用的实验方案及修正案或步骤,在开始前已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结果告知书编号为安评中心动(福)第202342043号。
1.2接收、检疫和环境适应
在动物接收时,兽医对所有动物进行检疫后适应性观察,检疫适应期3天。
1.3动物饲养
动物单笼喂养,记录饲养动物的房间号,在整个受试期间动物自由摄食、饮水。饲料中营养成分及环境污染物由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进行常规检测,饲料中未含存在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及动物健康的已知污染物。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的电子版,复印件保存于实验记录中。动物饮用水达到国家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报告保存在该中心档案室。
1.4饲养环境
实验机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鄂)2017-0065。
饲育条件:动物饲养于普通级兔饲养间,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40%至70%,温度控制范围为16℃至26℃。饲养室每小时换气次数>8次以上,光照12小时明/12小时暗循环交替至实验结束。
1.5饲养条件
饲料:动物饲料由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家兔维持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16-0011,饲料批号:230101026。饲料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饮水:自来水。
2、实验动物
2.1品系/级别
日本大耳白兔,普通级。
2.2性别和数量
雌性,共3只动物用于本试验,雌性动物为未妊娠和未经产的。
2.3体重和年龄
染毒当天体重范围2139.0g~2217.5g。
2.4动物来源
湖北逸挚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20,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42817300002468。
2.5动物标识
根据中心的SOP规定制作笼卡。每只动物通过耳号和笼卡进行识别。
2.6动物选择理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8-2017眼刺激试验,选择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实验系统。实验的动物数量满足实验目的所需的最低要求。
3、主要仪器和试剂
3.1主要仪器
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BS-30KA电子天平,仪器编号WY0152。
YZ2手持裂隙灯,仪器编号WY0018。
3.2主要试剂
荧光素钠:C11431592,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4、试验步骤
4.1被试物的配制
被试物直接使用原液,无需配制。
4.2试验前眼部检查
给药前24小时内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手持裂隙灯对每只动物的双眼进行检查,有眼睛刺激症状、角膜缺陷和结膜损伤的动物不用于试验。
4.3被试物给予方法(不冲洗眼试验)
轻轻拉开家兔右侧眼睛的下眼睑,将被试物0.1mL滴入家兔结膜囊中,使上、下眼睑被动闭合1秒,防止被试物丢失,左眼不处理作自身对照。滴入被试物后24小时内不冲洗眼睛。
5、眼刺激观察
在滴入被试物后1h、24h、48h、72h对动物眼睛进行检查。如果72h未出现刺激反应或刺激反应完全恢复,即可终止试验。使用手持裂隙灯对动物进行眼刺激反应检查,按眼损害的评分标准记录眼刺激反应评分。在24h观察和记录结束之后,对所有动物的眼睛应用荧光素钠(浓度1%)作进一步检查。
6、眼刺激评分
每次检查中均按眼损害的评分标准记录眼刺激反应的积分。按标准评估其眼刺激性反应分级。
7、试验结果
受试家兔右眼在滴入杀蜱虫喷剂0.1mL后,3只受试家兔均未出现结膜血管充血、水肿等反应,角膜和虹膜均未见异常,各时间观察点眼刺激反应积分结果见表8。
表8杀蜱虫药剂对家兔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结果(不冲洗眼试验)
8、结论
按照我国《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8-2017进行被试物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该杀蜱虫药剂对普通级家兔眼刺激性试验结果:给予被试物后,在不冲洗眼试验条件下,3只受试家兔均未出现结膜血管充血、水肿等反应,角膜和虹膜均未见异常。依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8-2017眼刺激性分级标准,该被试物对家兔眼刺激性属无刺激性。
实施例7
防蜱虫药剂配制同实施例3说明。
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
1、动物饲养和管理
1.1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
涉及到动物管理和使用的实验方案及修正案或步骤,在开始前已通过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结果告知书编号为安评中心动(福)第202331046号。
1.2接收、检疫和环境适应
在动物接收时,兽医对所有动物进行检疫后适应性观察,检疫适应期5天。
1.3动物饲养
动物2只/笼喂养,饲养动物的房间号为B-529,在整个受试期间动物自由摄食、饮水。饲料中营养成分及环境污染物由湖北国正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常规检测,饲料中未含存在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及动物健康的已知污染物。动物饮用水达到国家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报告保存在该中心档案室。
1.4饲养环境
实验机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鄂)2022-0065。
饲育条件:动物饲养于普通级动物饲养间,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40%至70%,温度控制范围为18℃至29℃。饲养室每小时换气次数>8次以上,光照12小时明/12小时暗循环交替至实验结束。
1.5饲养条件
饲料:动物饲料由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豚鼠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11,饲料批号:230201099。饲料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饮水:瓶装自来水。
垫料: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杨木刨花垫料,批号:230301101。垫料保存条件:阴凉干燥处。
2、实验动物
2.1品系/级别
Hartley成年豚鼠、普通级。
2.2性别和数量
雄性、30只动物。
2.3体重和年龄
染毒当天体重范围261.9g~319.2g。
2.4动物来源
湖北逸挚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鄂)2021-0020,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42817300002479。
2.5动物标识
根据中心的SOP规定制作笼卡。每只动物通过苦味酸标记和笼卡进行识别。
2.6动物选择理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9-2017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选择普通级雄性豚鼠作为实验系统。实验的动物数量满足实验目的所需的最低要求。
3、主要仪器
梅特勒托利多公司PL6001E/02电子天平,仪器编号WY0332。
4、试验步骤
4.1剂量水平
诱导接触受试物浓度为引起皮肤轻度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激发接触受试物浓度为不能引起皮肤刺激反应的最高浓度。由于该被试物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为无刺激性(见该中心专题报告2023P003),故本次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诱导接触阶段和激发接触阶段所采用的浓度均为被试物原样。
4.2动物分组
将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阴性对照组。试验组20只动物,阴性对照组10只动物。本次试验不设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数据引用该中心一年内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结果(见专题试验报告2022D032,试验时间2022.09.08~2022.10.13)
4.3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约24小时,将豚鼠背部左侧去毛,去毛范围为4cm2~6cm2
4.4诱导接触
将0.2mL被试物涂在试验组动物背部左侧去毛区皮肤上,将0.2mL蒸馏水涂在阴性对照组动物背部左侧去毛区皮肤上,然后各组以二层纱布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以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6小时。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
4.5激发接触
末次诱导后14天,将0.2mL被试物涂于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豚鼠背部右侧2cm×2cm去毛区(接触前24h动物背部右侧去毛);各组动物用无刺激胶布封闭固定6小时。
4.6观察评分及结果评价
激发接触后24h和48h观察右侧皮肤反应,按变态反应试验(局部封闭涂皮法)皮肤反应评分标准对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进行评分。当受试物组动物出现皮肤反应积分≥2时,判为该动物出现皮肤变态反应阳性,按致敏强度标准判定被试物的致敏强度。
5、试验结果
5.1动物表现
试验期间,动物活动正常,未见明显异常表现及动物死亡发生。
5.2动物体重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试验前后各组豚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9。
表9杀蜱虫药剂对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豚鼠体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动物数(只) 初重(g) 末次致敏重(g) 实验结束重(g)
阴性对照组 10 289.6±16.8 377.2±40.1 471.6±38.1
被试物组 20 290.7±18.0 392.8±37.1 489.7±43.0
5.3皮肤变态反应评分
激发接触后,阴性对照组和被试物组豚鼠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结果见表10。
表10杀蜱虫药剂对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评分结果
6、结论
按照我国《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9-2017进行被试物的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蜱虫药剂对普通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中,被试物组及阴性对照组各豚鼠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致敏率为0,依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T15670.9-2017致敏率强度分级标准,该被试物未见皮肤变态反应。
本发明将呋虫胺和伊维菌素进行复配用于驱杀动物体表和喷洒环境蜱虫的新思想,既可使得驱杀动物体表蜱虫的操作更安全更方便,而且协同驱杀的效果也会更好,还可以保护环境和人员,延缓蜱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组合物在蜱虫消杀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和辅料,所述有效活性成分为呋虫胺和伊维菌素,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5-8:2-5;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之和为所述杀蜱虫组合物总质量的0.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5-6: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虫胺和所述伊维菌素的质量比为6-8: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正丁醇、乙醇、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0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呋虫胺在所述杀蜱虫组合物中的质量占比为0.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伊维菌素在所述杀蜱虫组合物中的质量占比为0.0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组成成分:呋虫胺0.1%-1%、伊维菌素0.05%-1%、正丁醇1%-10%、乙醇1%-5%、农乳500 0.1%-10%、农乳600 0.1%-10%、农乳1600 0.1%-10%、水60%-90%。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正丁醇、乙醇、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0混合,得第一物料;
S2、将所述第一物料与呋虫胺、伊维菌素混合,得第二物料;
S3、将所述第二物料与水混合,得所述杀蜱虫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蜱虫消杀的情形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1)对环境中的蜱虫进行消杀;
(2)对宿主动物皮毛中的蜱虫进行消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蜱虫消杀的操作方式为喷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的次数为3-12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每次喷洒的剂量为15-100ml/m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每次喷洒的剂量为22-89ml/m2
CN202310964407.5A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7084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4407.5A CN117084254B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4407.5A CN117084254B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254A CN117084254A (zh) 2023-11-21
CN117084254B true CN117084254B (zh) 2024-05-07

Family

ID=8877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4407.5A Active CN117084254B (zh) 2023-08-02 2023-08-02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42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9079A2 (en) * 2004-09-08 2006-04-13 Summit Vetpharm, Llc Topical endoparasiticide and ectoparasiticide formulations
MX2007002832A (es) * 2004-09-08 2007-08-06 Summit Vetpharm Llc Formulaciones topicas endoparasiticidas y ectoparasiticidas.
CN115227645A (zh) * 2022-08-03 2022-10-25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伊维菌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寄生虫可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8435B2 (en) * 2002-09-12 2008-05-06 Summit Vetpharm, Llc Topical endoparasiticide and ectoparasiticide formula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9079A2 (en) * 2004-09-08 2006-04-13 Summit Vetpharm, Llc Topical endoparasiticide and ectoparasiticide formulations
MX2007002832A (es) * 2004-09-08 2007-08-06 Summit Vetpharm Llc Formulaciones topicas endoparasiticidas y ectoparasiticidas.
CN115227645A (zh) * 2022-08-03 2022-10-25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伊维菌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寄生虫可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254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0991A (en) TTO-based disinfectants & anesthetics for use in aquaculture
JP2003026603A (ja) コンパニオンアニマルの外部寄生虫駆除用水性滴下剤
WO2008038108A2 (en) Antipediculosis composition having a lice-suffocating activity
CN114259464A (zh) 一种复方莫昔克丁外用滴剂
EP1083907B1 (en) Control of parasitic infestations in farmed and wild fish
CN117084254B (zh) 一种适用于动物及环境杀蜱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173956A1 (zh) 天维菌素用于防治寄生虫的用途
Standfast et al. Mortality of Culicoides brevitarsis (Diptera: Ceratopogonidae) fed on cattle treated with ivermectin
CN106692171B (zh) 宠物用复方赛拉菌素外用滴剂及其方法和应用
CN101297650A (zh) 一种动物外寄生虫防治剂
US9040586B2 (en) Veterinary compositions for controlling ecto- and endoparasites in bovines, use of these compositions, use of IGR substances associated with micromineral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cto- and endoparasites in bovines and kit
Paliy et al. Efficacy of flea and tick collars against the ectoparasites of domestic animals
KR20190035860A (ko) 두딩토니아 플라그란스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N107432285A (zh) 一种含有蟑螂病毒的杀蟑饵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RU2340181C1 (ru) Инсектоакарицид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нсектал-плюс"
CN111387218A (zh) 一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508957A (ja) 害虫を防除するための組合せ生成物
Salisch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chemotherapy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of poultry
CN115317498B (zh) 一种治疗犬猫寄生虫和真菌皮肤病的复方滴剂及制备方法
CN1401237A (zh) 一种动物外寄生虫防治剂
JP5791776B1 (ja) 局所用液状殺虫剤組成物
CN111568901B (zh) 一种动物外用寄生物防治剂及制备方法
MX2012012196A (es) Composiciones y metodos para el control de las moscas de arena y otros insectos que succionan la sangre.
RU2804368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е инсектоакарицид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мелких домашних животных от эктопаразитов
RU2808576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челосемей, пораженных ассоциативной инфекцией варроозом, американским и европейским гнильц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