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789A - 电动机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789A
CN117083789A CN202180096321.4A CN202180096321A CN117083789A CN 117083789 A CN117083789 A CN 117083789A CN 202180096321 A CN202180096321 A CN 202180096321A CN 117083789 A CN117083789 A CN 117083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ircuit substrate
motor driving
driving device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3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东植
梁千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3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4Stacked arrangements of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是连接有操作模块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面;第二壳体,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在外部结合有所述操作模块;第一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面,在一侧具有第一连接器;第二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具有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一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面凸出形成。

Description

电动机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驱动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没有额外的结合用构成的情况下也容易组装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电动机驱动装置是指,接收从使用电源供应的电力并在其自身内改变电压和频率并供应到电动机,从而高效地控制电动机的速度的一系列的装置。
这种电动机驱动装置作为全球节能和用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案,其需求持续增加。根据这种趋势,对搭载比现有技术提高的性能且更小型化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偏好逐渐增加。
通常,现有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中壳体形成整体外观,在所述壳体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容纳用于驱动的电路部。
电路部包括诸如电源板、滤波板、控制板和/或盖板的复数个主要电路基板,为了彼此之间的电信号连接,这种复数个电路基板利用诸如电线或折件结构物(clampstructure)的导体彼此连接,或者利用电线和连接器构成的电缆彼此连接。
然而,这种复杂的现有的基板连接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不仅增加用于组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作业时间,而且难以实现自动化工艺所需的组装自动化。此外,电线或电缆存在在电动机驱动装置内部如天线那样产生噪音信号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尝试过去除电线或电缆。例如,韩国授权专利公告第10-2213128号中,采用了将部分电路基板与其他电路基板垂直配置且利用连接器连接的结构以去除电线或电缆。
如上所述,在仅利用连接器连接部分电路基板和其他电路基板的情况下,可以克服由电线或电缆引起的缺点,但是存在因在振动或冲击环境下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不能牢固地结合而降低工作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振动或冲击环境下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也能够牢固地固定到壳体内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在没有额外的用于结合的组装螺钉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结合到壳体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结合平行配置的复数个电路基板和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的过程中不发生下沉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动机驱动装置是连接有操作模块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面;第二壳体,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面,在外部结合有所述操作模块;第一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面,在一侧具有第一连接器;第二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第一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面凸出形成,使得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垂直的状态插入结合到所述第一电路基板。
此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一对第一支撑端,从所述第一面凸出且以规定的间隔隔开配置;以及一对第一固定凸起,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端的内侧端部凸出,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之间插入结合的状态下可以由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端弹性支撑。
此时,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可以形成有第一引导面,以向所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之间引导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侧。
此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形成的第二面凸出形成,以使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插入结合,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包括:一对第二支撑端,从所述第二面凸出且以规定的间隔隔开配置;以及一对第二固定凸起,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端的内侧端部凸出,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在所述一对第二固定凸起之间插入结合的状态下可以由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端弹性支撑。
此时,在所述一对第二固定凸起可以形成有第二引导面,以向所述一对第二固定凸起之间引导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
此时,还可以包括第三电路基板,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一侧具有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路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电连接的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形成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加压结合,还可以包括隔着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配置的支撑构件,以在所述第四连接器结合到所述第三连接器时,支撑所述第三电路基板。
此时,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所述支撑构件可以包括:主体,插入结合于所述槽部;至少一个支撑部,从所述主体的一面凸出,前端面支撑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以及复数个固定部,从所述主体的侧面凸出,以支撑所述槽部的边缘部的两面。
此时,所述支撑构件还包括复数个凸起,复数个所述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凸出形成,在所述槽部的内周面可以形成有供复数个所述凸起安置的复数个安置槽,以防止所述主体从所述槽部脱离。
此时,在复数个所述固定部可以形成有支撑部引导面,以向复数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引导所述边缘部。
此时,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可以包括:复数个凸出部,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凸出形成;以及第五连接器,配置在复数个所述凸出部中的任一凸出部,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内部面具有延伸形成的复数个第一贯通孔,以使复数个所述凸出部贯通所述第二壳体而配置到外部,所述操作模块可以包括:罩体,结合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具有形成在与复数个所述第一贯通孔对应的位置的复数个第二贯通孔;盖,结合于所述罩体而形成内部空间;第四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以及第六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电路基板的一侧,随着所述罩体结合到所述第二壳体而与所述第五连接器电结合。
此时,在所述贯通孔的长度方向两端可以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引导面,以向所述贯通孔引导所述凸出部。
此时,还可以包括对所述凸出部的前端面弹性加压的至少一个加压构件,以向所述第一面侧对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加压。
此时,所述加压构件可以隔着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或所述第四连接器相对配置。
此时,所述加压构件可以包括:支撑杆,从所述罩体向所述内部空间侧凸出;弹性杆,从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向所述第二贯通孔侧凸出;以及加压凸起,从所述弹性杆对所述凸出部的前端面加压。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构件和第二固定构件,从而即使在振动或冲击环境下,也能够将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牢固地固定到壳体内部。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还包括加压构件,从而使得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即使在没有额外的用于结合的组装螺钉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结合到壳体。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从而能够在平行配置的复数个电路基板与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结合的过程中,防止发生下沉。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应理解为,包括能够从本发明的说明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构成推导出的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固定构件的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固定构件结合有第二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图5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构件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构件结合有第二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8的(a)是从一侧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另一侧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立体图。图8的(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侧视图。
图9的(a)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分离的状态的图。图9的(b)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结合于第一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操作模块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加压构件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壳体分离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施,不限于这里说明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可以解释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以下,连接的表达不仅包括直接连接,还包括通过其他构成间接连接。
为了说明各种要素,可以使用包括序数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但是这种构成要素不限于这种术语。这种术语仅旨在区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振动或冲击环境下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即使没有额外的用于结合的组装螺钉也能够牢固地固定到壳体内部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尤其,提供一种在复数个电路基板平行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具有支撑构件,在平行配置的复数个电路基板和垂直配置的电路基板结合的过程中不发生下沉的电动机驱动装置。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将图1中表示的朝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部的方向限定为上侧方向进行说明,将结合操作模块的方向限定为前方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在由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形成的容纳空间设置有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二电路基板。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20可以包括在前方形成第一面125的框架122和散热部124。
此时,在框架122的第一面125,后述的的第一电路基板130可以与第一面125隔开而平行配置。
在框架122的后方面即第一面125的背面可以配置有散热部124。散热部124吸收在后述的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二电路基板140产生的热量并排放到外部。
在散热部124的一侧可以配置有至少一个风扇。风扇将外部的空气持续向散热部124侧供应。由此,可以将传递到散热部124的热量有效地排放到外部。
如图2所示,散热部124可以形成为能够与框架122分离,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注塑成型一体地形成。
在第一壳体120的第一面125的前方配置有封闭第一面125的第二壳体110。
第二壳体110形成为后方面开放的箱体形,以在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之间形成与外部分隔的内部的容纳空间,但只要能够形成内部空间,则形状就没有限制。
如图2所示,在内部空间容纳后述的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二电路基板140。另外,在第二壳体110的侧面可以形成有复数个狭缝。由此,可以与散热部124一起将在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二电路基板140产生的热量排放到外部。
另一方面,在第二壳体110的内部前方侧形成有与第一面125相对的第二面111。在第二面111可以形成有能够贯通第二壳体110内部的容纳空间和外部的复数个第一贯通孔112。
如图2所示,根据需要,在由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形成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路基板。
此时,第一电路基板130以固定于第一壳体120的第一面125的状态容纳。第一电路基板130不限于固定到第一面125的方式,可以适用公知的各种部件或结构。例如,利用螺钉结合固定或者从第一面125凸出的圆锥形状的柱123可以贯通并支撑第一电路基板130。
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固定构件的图。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固定构件结合有第二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第一电路基板1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器132。第一电路基板130通过第一连接器132与其他电路基板电连接。第一连接器132形成为,能够在垂直于第一面125的方向上与其他连接器连接。
此时,第一电路基板130可以包括电力电路。电力电路可以具有使用功率半导体元件来生成用于驱动电动机的可变电压和可变频率的功能、使输入电压平滑的DC-链路平滑功能以及检测DC-链路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功能。
为了这种电力电路的功能,在第一电路基板130可以安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继电器(Power relay)、栅极驱动集成电路(Gate Driver IC)、Hall-CT、DCRactor、缓冲电容器(Snubber Capacitor)作为主要部件。
第二电路基板140在由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10形成的内部的容纳空间与第一面125垂直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第二电路基板140的一侧配置有第二连接器142。第二连接器142结合于第一连接器132,从而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二电路基板140电连接。
此时,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142配置成,能够通过沿垂直于第一面125的方向对第二电路基板140加压来将第二连接器142结合到第一连接器132。
第二电路基板140可以包括控制电路。此时,控制电路可以具有使用动作指令、速度指令以及电压和电流信息来产生用于控制电动机的信号(PWM)的控制器功能。
为了这种控制电路的功能,在第二电路基板140可以安装微控制单元(MCU)作为主要部件。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二电路基板140电连接的第三电路基板150。
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与第一电路基板130的前方侧隔开且与第一电路基板130平行配置。
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包括滤波电路。此时,滤波电路可以具有减少在逆变器产生的噪音成分的滤波功能。
为了这种滤波电路的功能,在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安装EMC Choke(电磁电容性扼流器)、X-Capacitor(X-电容器)、Y-Capacitor(Y-电容器)、Transformer(变压器)作为主要部件。
只是,只要第一电路基板130至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根据需要包括其他的电路,则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特定的电路。
为了将第三电路基板150固定到第一电路基板130的前方侧,可以以如第一电路基板130固定到第一壳体120那样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设置有第三连接器152,以与第二电路基板140电连接,与这种第三连接器152结合的第四连接器144可以设置于第二电路基板140。
第三连接器152形成在第三电路基板150的一侧。此时,在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形成有切断部154,以使第一连接器132向前方侧露出。由此,切断部154和第三连接器152可以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与此对应地,如图3所示,在第二电路基板140上第四连接器144比第二连接器142更向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内侧配置。即,第二电路基板140的一侧部形成为,上部侧更向后方凸出的形态。
由此,用户可以沿与第一面125垂直的方向对第二电路基板140加压,从而连接第一连接器132和第二连接器142以及第三连接器152和第四连接器144。
此时,为了在第二电路基板140连接于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三电路基板150的状态下牢固地固定到第一壳体12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包括第一固定构件160。
第一固定构件160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壳体120的结构或尺寸而不同。
第一固定构件160除了使第二连接器142结合固定于第一连接器132以及第四连接器144结合固定于第三连接器152之外,还插入结合于第一固定构件160而固定于第一壳体120。
为此,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第一固定构件160具有一对第一支撑端162和一对第一固定凸起164。
一对第一支撑端162从第一面125向前方凸出形成。一对第一支撑端162彼此隔开而形成。在一对第一支撑端162之间配置有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
此时,如图4所示,可以结合有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上部侧,但不限于此。结合的位置可以根据第一壳体120的结构或配置于第一壳体120的构成的尺寸而不同。另外,根据第一固定构件160的数量,可以在复数个位置结合。
此时,在一对第一支撑端162的前方侧端部设置有向一对第一支撑端162之间侧凸出形成的一对第一固定凸起164。由此,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插入结合于一对第一固定凸起164之间。
此时,一对第一支撑端162弹性变形,使得一对第一固定凸起164从两侧对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加压。
由此,第二电路基板140在沿垂直于第一面125的方向配置的状态下结合于第一连接器132、第三连接器152以及第一固定构件160,从而固定于第一壳体120。
由于第一固定构件160形成于第一面125,即使没有紧固额外的用于结合的构成,例如螺钉,在振动或冲击环境下,第二电路基板140也可以稳定地连接到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三电路基板150。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第一固定凸起183形成有第一引导面165。
第一引导面165倾斜地形成,以容易地向一对第一固定凸起164之间引导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
由此,即使在组装人员或机器人结合第二电路基板140时发生一些误差,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也能够沿第一引导面165结合到第一固定构件160,因此不仅结合作业变得容易而且可以缩短组装时间。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后方侧边缘中结合于第一固定构件160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向后方侧凸出的结合部141。
结合部141在第二连接器142和第四连接器144分别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32和第三连接器152之前结合于第一固定构件160。
由此,组装人员或机器人在结合部141插入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164之间的状态下持续向后方加压,从而可以将第二连接器142和第四连接器144分别连接到第一连接器132和第三连接器152。
即,组装人员或机器人不仅更容易掌握固定第二电路基板140的位置而将结合部141更容易地固定到第二电路基板140,而且在通过第一固定构件160对齐的状态下,可以更容易地结合第二连接器142和第四连接器144。
此时,根据结合部141凸出的程度,在第一壳体120的第一面125可以形成有能够使结合部141贯通的贯通孔。
图5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构件的图。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构件结合有第二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构件170以使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前方侧边缘能够固定到第二壳体110。
如图5所示,第二固定构件170在第二壳体110的第二面111形成至少一个。由此,在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前方侧边缘可以以与第二固定构件170的数量对应地形成有复数个凸出部145。
此时,如图6所示,第二固定构件170与第一固定构件160同样地,具有一对第二支撑端172和一对第二固定凸起174,在第二固定凸起183形成有第二引导面175。因此,省略第二固定构件170的说明中与第一固定构件160重复的内容。
如图6所示,在第二支撑端172的第二面111侧端部可以形成有筋176。筋176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即使第二支撑端172弹性变形也以不会损坏。由此,增加第二固定构件170的耐久性。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分离的状态的图。图8的(a)是从一侧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立体图。图8的(b)是从另一侧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立体图。图8的(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的侧视图。图9的(a)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分离的状态的图。图9的(b)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支撑构件结合于第一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支撑构件180。
支撑构件180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以能够使第三电路基板150与第一电路基板130隔开配置。
如图7所示,支撑构件180配置在随着设置其他部件而在结构上无法配置能够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的构成的位置,从而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
此时,第三连接器152配置在第三电路基板150的一面,在与其对应的位置的另一面侧可以配置支撑构件180。即,隔着第三电路基板150,第三连接器152和支撑构件180可以相对配置。
随着支撑构件180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用户向后方对第二电路基板140加压,从而可以将第四连接器144牢固地结合到第三连接器152。
此时,为了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支撑构件180结合于第一电路基板130。
为此,如图8的(a)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第一电路基板130形成有能够结合支撑构件180的槽部134,支撑构件180包括主体182、支撑部184以及复数个固定部187。
如图7所示,槽部134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以D形状向第一电路基板130的中心部侧凹陷,但是槽部134的形状不限于此。
槽部134形成在与第三电路基板150的第三连接器152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使支撑构件180配置到第三连接器152的背面。
此时,主体182长度延伸而形成,其截面形成为与形成于第一电路基板130的槽部134的形状对应。由此,主体182安置并结合于槽部134。
如图8的(a)所示,在主体182的前方面形成有向前方凸出的支撑部184。支撑部184向前方凸出的长度可以形成为,根据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三电路基板150需要隔开的长度而不同。
支撑部184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复数个。此时,如图8的(a)所示,在复数个支撑部184之间可以形成有分隔壁189。这种分隔壁189不仅通过提高支撑部184的刚性而牢固地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而且能够减少材料量,因此经济。
如图8的(b)所示,固定部187在主体182的侧面凸出。固定部187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复数个。固定部187支撑槽部134的边缘部的前方面和后方面。
此时,如图8的(b)所示,固定部187可以配置成,在主体182的左右侧对称。另外,在后方侧可以形成有两个固定部187,在前方侧可以形成有三个固定部187。此时,复数个固定部187可以交替配置。
尤其,配置于前方侧的固定部187为了在第三连接器152结合于第四连接器144的状态下稳定地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可以沿左右凸出而形成。由此,固定部187的后方面和第一电路基板130的前方面接触的面积可以变宽。
如图8的(c)所示,在复数个固定部187沿支撑构件180结合的方向可以形成有倾斜面,即引导面188。
为了使槽部134的边缘部被引导面188引导而使主体182更容易地结合到槽部134,引导面188中,前方侧固定部187形成于后方面,后方侧固定部187形成于前方面。
如图8的(c)所示,在支撑部184的前方可以形成有能够支撑第三电路基板150的支撑面185。此时,在支撑部184的前方可以形成有支撑部引导面186,所述支撑部引导面186沿支撑部184插入结合到槽部134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在第一电路基板130和第三电路基板150隔开配置而固定的状态下更换支撑构件180时,即使第三电路基板150的后方面的一部分下沉,支撑部引导面186也能够引导第三电路基板150的后方面,使得支撑构件180可以结合到槽部134。由此,用户即使分离第三电路基板150,也能够容易地更换或结合支撑构件180。
如图9的(a)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支撑构件180还可以包括凸起183。
如图9的(a)所示,凸起183形成在主体182的侧面。例如,可以从左右侧面凸出形成。此时,凸出的凸起183的数量或形状不受限制。
另一方面,以与主体182的凸起183所形成的位置相对应地在槽部134的内周面形成有安置槽135。
安置槽135的数量与凸起的数量对应地形成,安置槽135的形状与凸起183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以能够使凸起安置到安置槽。
由此,如图9的(b)所示,凸起183在主体182结合于槽部134的状态下安置并固定于安置槽135,从而可以防止主体182从槽部134脱离。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操作模块分离的状态的图。图1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加压构件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壳体分离的状态的图。
如图10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为了控制电动机驱动装置100而具有操作模块200。操作模块200结合于第二壳体110的前方,以能够使用户控制电动机驱动装置100。
此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操作模块200可以包括罩体210、盖220、第四电路基板240以及操作部230。
罩体210结合于第二壳体110的前方。如图10所示,罩体21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于第二壳体110的前方面,但是结合的结构不受限制。
在罩体210的前方侧配置有盖220,以在内部形成空间。盖220可以覆盖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
在盖220的前方侧配置有操作部230,以使用户能够操作电动机驱动装置100。操作部230可以配置按钮部、显示部等。
在由盖220和罩体210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有第四电路基板240。第四电路基板240连接于第二电路基板140,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230将电信号发送到电动机驱动装置100。
此时,为了使第四电路基板240连接到第二电路基板14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第二电路基板140设置有第五连接器146,在第四电路基板240设置有第六连接器242。
第五连接器146配置在第二连接器142和第四连接器144所配置的边缘的相反方向的边缘。
此时,在第二壳体110的前方面形成有复数个第一贯通孔112,使得第五连接器146在不利用额外的电线或电缆的情况下能够连接到第四电路基板240。在第五连接器146通过复数个第一贯通孔112中的某一贯通孔配置到第二壳体110的外部。
此时,如图11所示,为了使第五连接器146配置到外部,在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前方侧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凸出部145,第五连接器146可以配置于复数个凸出部145中的某一凸出部145。
复数个凸出部145贯通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复数个第一贯通孔112。此时,第一贯通孔112形成为长度延长的形态的孔,在两端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引导面113,以引导凸出部145能够贯通第一贯通孔112。
由此,即使存在一些误差,用户也能够容易地使凸出部145沿第一贯通孔引导面113贯通第一贯通孔11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组装过程中,如图12所示,在操作模块200结合于第二壳体110且第一电路基板130、第二电路基板140以及第三电路基板150结合于第一壳体120的状态下,可以组装成完整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了第一贯通孔引导面113,即使发生一些误差,也能够容易地结合,而不会有结合不良或连接器的接触不良。
另一方面,第五连接器146与第四电路基板240的第六连接器242电结合。为此,在罩体210的与第一贯通孔11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贯通孔212。
如图11所示,第二贯通孔212的形状或数量与第一贯通孔112对应,但是只要复数个凸出部145能够在通过第一贯通孔112之后通过第二贯通孔212而配置到由罩体210和盖220形成的内部空间,则形状或数量不受限制。
与第一贯通孔112同样地,在第二贯通孔212也可以形成有第二贯通孔引导面213。只是,对此的详细说明与第一贯通孔引导面113重复,因此省略。
此时,在上述的内部空间配置凸出部145,因此第五连接器146也配置于内部空间。第六连接器242配置于第四电路基板240的后方面,与插入到罩体210内部空间的第五连接器146结合。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操作模块200还可以包括加压构件250。
加压构件250向后方侧对第二电路基板140加压,从而可以使第二连接器142和第四连接器144牢固地结合到第一连接器132和第三连接器152。为此,如图11所示,加压构件250可以隔着第二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或所述第四连接器相对配置。
此时,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100的加压构件250可以包括支撑杆252、弹性杆254以及加压凸起256。
支撑杆252从罩体的前方面向内部空间侧凸出形成。此时,从罩体的前方面凸出的长度形成为,长于第二电路基板140的凸出部145贯通第二贯通孔212而插入到操作模块200的内部空间的长度。
此时,如图11所示,在支撑杆252的前端部侧面凸出形成有一个或两个弹性杆254。此时,在弹性杆254的前端部后方面凸出形成有加压凸起256。
弹性杆254向第二贯通孔212侧凸出形成,以能够使加压凸起256对凸出部145的前方面加压。由此,可以通过加压凸起256对凸出部145的前方面弹性加压。
由于具有加压构件250,因此第二电路基板140可以更牢固地将第二电路基板140沿垂直于第一面125的方向配置到第二壳体110内部,而无需额外的螺钉。
以上,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结合结构并不仅仅适用于电动机驱动装置,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其可以用作在罩体内部配置至少两个电路基板的情况下能够容易组装的装置结构。
如上所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了前述的实施例以外,本发明在不脱离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不同的特定形式具体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而是示例性的,由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说明,并且也可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同等范围内变更。

Claims (14)

1.一种电动机驱动装置,其连接有操作模块,其中,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面;
第二壳体,在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面,在外部结合有所述操作模块;
第一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面,在一侧具有第一连接器;
第二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以及
第一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一面凸出形成,使得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垂直的状态插入结合到所述第一电路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
一对第一支撑端,从所述第一面凸出且以规定的间隔隔开配置;以及
一对第一固定凸起,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端的内侧端部凸出,
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侧在插入所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之间结合的状态下被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端弹性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形成有第一引导面,以向所述一对第一固定凸起之间引导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构件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形成的第二面凸出形成,以使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插入结合,
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包括:
一对第二支撑端,从所述第二面凸出且以规定的间隔隔开配置;以及
一对第二固定凸起,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端的内侧端部凸出,
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插入在所述一对第二固定凸起之间结合的状态下被所述一对第二支撑端弹性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对第二固定凸起形成有第二引导面,以向所述一对第二固定凸起之间引导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还包括第三电路基板,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一侧具有第三连接器,
所述第二电路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电连接的第四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器和所述第四连接器形成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加压结合,
所述电动机驱动装置还包括隔着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配置的支撑构件,以在所述第四连接器结合到所述第三连接器时,支撑所述第三电路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第三连接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主体,插入结合于所述槽部;
至少一个支撑部,从所述主体的一面凸出,前端面支撑所述第三电路基板;以及
复数个固定部,从所述主体的侧面凸出,以支撑所述槽部的边缘部的两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还包括复数个凸起,复数个所述凸起从所述主体的侧面凸出形成,
在所述槽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供复数个所述凸起安置的复数个安置槽,以防止所述主体从所述槽部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在复数个所述固定部形成有支撑部引导面,以向复数个所述固定部之间引导所述边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包括:
复数个凸出部,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的另一侧凸出形成;以及
第五连接器,配置在复数个所述凸出部中的任一凸出部,
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内部面具有延伸形成的复数个第一贯通孔,以供复数个所述凸出部贯通所述第二壳体而配置到外部,
所述操作模块包括:
罩体,结合于所述第一面的背面,具有形成在与复数个所述第一贯通孔对应的位置的复数个第二贯通孔;
盖,结合于所述罩体而形成内部空间;
第四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第六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四电路基板的一侧,随着所述罩体结合到所述第二壳体而与所述第五连接器电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贯通孔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第一贯通孔引导面,以向所述贯通孔引导所述凸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还包括对所述凸出部的前端面弹性加压的至少一个加压构件,以向所述第一面侧对所述第二电路基板加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加压构件隔着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或所述第四连接器相对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加压构件包括:
支撑杆,从所述罩体向所述内部空间侧凸出;
弹性杆,从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向所述第二贯通孔侧凸出;以及
加压凸起,从所述弹性杆对所述凸出部的前端面加压。
CN202180096321.4A 2021-03-25 2021-11-25 电动机驱动装置 Pending CN117083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39165 2021-03-25
KR1020210039165A KR102548248B1 (ko) 2021-03-25 2021-03-25 전동기 구동 장치
PCT/KR2021/017491 WO2022203156A1 (ko) 2021-03-25 2021-11-25 전동기 구동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789A true CN117083789A (zh) 2023-11-17

Family

ID=8339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321.4A Pending CN117083789A (zh) 2021-03-25 2021-11-25 电动机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1047A1 (zh)
KR (1) KR102548248B1 (zh)
CN (1) CN117083789A (zh)
WO (1) WO20222031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3727B1 (ko) * 2023-05-25 2023-07-10 김상환 인버터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9988U (zh) * 1986-08-29 1988-03-15
JP3467315B2 (ja) * 1994-06-16 2003-11-17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H1075030A (ja) * 1996-08-31 1998-03-17 Omron Corp 配線基板構造
KR100656507B1 (ko) * 2000-12-14 2006-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고정장치
KR102082207B1 (ko) * 2018-05-02 2020-02-2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전동기 구동장치
KR102213128B1 (ko) 2019-02-25 2021-02-05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전동기 구동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3156A1 (ko) 2022-09-29
KR102548248B1 (ko) 2023-06-26
US20240171047A1 (en) 2024-05-23
KR20220133706A (ko)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534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30077255A1 (en) Semiconductor control device
KR960003050A (ko) 인버터 장치
US656371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panel device, and supporting rail
CN117083789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KR102213128B1 (ko) 전동기 구동장치
JP6723141B2 (ja)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電動圧縮機
JP6723142B2 (ja)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電動圧縮機
US11798749B2 (en)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filter circuit device to improve a noise suppression function
CN109923770B (zh) 电动压缩机
JP633770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と電力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8898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4579314B2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11923781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2015201957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KR20040003411A (ko) 전기 접속기용 커넥터
JP2003078107A (ja) コネクタ一体型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WO202328625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31478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9198173A (ja) 電力変換器
CN113661645B (zh) 背板及电动机驱动装置单元
JP6854874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918710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09834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160036397A (ko) 방열촉진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