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663A - 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 Google Patents

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663A
CN117083663A CN202180096309.3A CN202180096309A CN117083663A CN 117083663 A CN117083663 A CN 117083663A CN 202180096309 A CN202180096309 A CN 202180096309A CN 117083663 A CN117083663 A CN 117083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dizzy
image
dizziness
adjustmen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3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笹山琴由
堀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83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2Head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50Lighting eff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04Aligning objects,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12Colour editing, changing, or manipulating; Use of colour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晕眩调整装置(10)具有:刺激信息生成部(11),其根据能够看到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的区域(21b)或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21a)的区域即注视区域(21)中的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显示对观看注视区域(21)的用户(30)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刺激信息(S0);以及显示控制部(12),其根据刺激信息(S0)生成晕眩调整影像(22a),将不是注视区域(21)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使晕眩调整区域(22)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

Description

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背景技术
为了不使佩戴HMD(头戴式显示器)的用户感到自己摇晃这样的错觉(即,为了使用户意识到自己没有摇晃),提出了在用户的视野内显示不移动的目标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225354号(例如参照第0070~0075段、图7~图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中,很难适度地调整观看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或影像内的运动注视对象的用户产生的晕眩(例如,交通工具晕眩、影像晕眩)。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度地调整用户的晕眩的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晕眩调整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晕眩调整装置具有:刺激信息生成部,其根据能够看到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的区域或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的区域即注视区域中的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显示对观看所述注视区域的用户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的刺激信息;以及显示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刺激信息生成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将不是所述注视区域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使所述晕眩调整区域显示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本发明的晕眩调整方法是由晕眩调整装置执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晕眩调整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根据能够看到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的区域或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的区域即注视区域中的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显示对观看所述注视区域的用户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的刺激信息;以及根据所述刺激信息生成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将不是所述注视区域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使所述晕眩调整区域显示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适度地调整用户的晕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的结构和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包含注视影像和晕眩调整影像)的运动的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的运动和自己移动感觉的方向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的(A)~(C)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的出现方式的第1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逐渐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7的(A)~(C)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的出现方式的第2例(即,使晕眩调整区域的尺寸逐渐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8的(A)和(B)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的出现方式的第3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从灰色影像向条纹图案影像逐渐变化的例子)的图。
图9的(A)和(B)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的出现方式的第4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的移动速度从停止状态起逐渐增加的例子)的图。
图10的(A)和(B)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的出现方式的第5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从清晰状态起逐渐增大模糊的例子)的图。
图11的(A)~(C)是示出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的另一个例子(注视区域为四边形的例子)的图。
图12的(A)和(B)是示出构成晕眩调整影像的目标的另一个例子(水滴和蝴蝶)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的结构、以及通过车辆的挡风玻璃看到的现实风景和挡风玻璃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的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看到的现实风景的运动和挡风玻璃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的运动的图。
图16的(A)和(B)是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看到的现实风景的运动和挡风玻璃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的运动的例子(车辆前进时)的图。
图17的(A)和(B)是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看到的现实风景的运动和挡风玻璃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的运动的另一个例子(车辆左转时)的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的(A)~(C)是示出与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连接的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不过是例子,能够适当地组合实施方式,并且能够适当地变更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10的结构和显示器20中显示的影像的例子的图。晕眩调整装置10是能够执行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方法的装置。晕眩调整装置10例如是计算机。晕眩调整装置10能够通过执行晕眩调整程序,执行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方法。作为显示影像的显示部的显示器20例如是HMD、电视机、液晶监视器、由投影仪进行图像投影的屏幕等。
如图1所示,晕眩调整装置10具有刺激信息生成部11、显示控制部12以及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的刺激信息数据库(刺激信息DB)13。刺激信息DB13不需要存储于作为晕眩调整装置10的一部分的存储装置,也可以存储于能够与晕眩调整装置10进行通信的外部的存储装置。
刺激信息生成部11根据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即注视影像21a的区域即注视区域21中的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在显示器20中显示对观看注视区域21的用户30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即刺激影像)22a的刺激信息S0。例如,刺激信息生成部11接受成为注视影像21a的基础的影像数据P0,根据该影像数据P0从刺激信息DB13读出刺激图案S1或刺激效果S2或它们双方,生成刺激信息S0。刺激图案S1例如包含被显示的目标的形状、大小、个数、配置等信息。刺激效果S2包含被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速度、尺寸、形状、模糊的程度、亮度、色度、彩度等显示条件中的1个以上。此外,刺激效果S2也可以包含显示条件的变化方式。
显示控制部12根据刺激信息S0生成晕眩调整影像22a,将显示器20的不是注视区域21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22,使晕眩调整区域22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晕眩调整区域22例如是与注视区域21相邻的区域,但是,在不相邻的情况下(例如隔开间隔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晕眩调整效果。在图1中,注视影像21a包含树等风景,在移动方向D1上移动。此时的自己移动感觉(vection: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是移动方向D1的相反方向。因此,在由于注视影像21a的移动方向D1的移动而使用户30产生晕眩的情况下,通过使包含刺激图案的晕眩调整影像22a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同的移动方向D2上移动,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此外,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和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不必一致,但是,优选使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和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一致。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10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晕眩调整装置1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101、作为易失性存储装置的存储器102、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驱动器(SDD)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103。存储器102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晕眩调整装置10具有接口104。
晕眩调整装置10的各功能通过处理电路实现。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程序的处理器101。处理器101可以是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和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任意一种。
在处理电路是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例如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对它们中的任意一方进行组合而成的部件。
在处理电路是处理器101的情况下,晕眩调整程序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被描述为程序,存储于存储器102。处理器101读出并执行存储器102中存储的逆光判定程序,由此实现图1所示的各部的功能。
另外,晕眩调整装置10也可以利用专用的硬件实现一部分,利用软件或固件实现一部分。这样,处理电路能够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中的任意一个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各功能。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显示器20中显示的影像(包含注视影像21a和晕眩调整影像22a)的运动的图。如图3所示,图1所示的显示器20中显示的注视影像21a对应于在面部前方佩戴了中央具有开口的显示器的用户30在相同位置左转改变身体朝向的情况下的风景。此时的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是风景的移动方向D1的相反方向。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器20中显示的影像的运动的例子的图。图4所示的显示器20中显示的影像包含中央附近的注视区域21中显示的注视影像21a、以及在注视区域21的周围相邻地配置的晕眩调整区域22中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22a。注视影像21a是基于输入的影像数据P0的影像。晕眩调整影像22a是根据刺激信息S0生成的刺激影像。如图4所示,用户30感到(即,错觉)自己在方向D0上移动,因此,通过使注视影像21a的周边的背景部分即晕眩调整影像22a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同的方向即移动方向D2上移动,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10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晕眩调整装置10接受影像数据P0(步骤ST11)后,进行注视区域21中显示的注视影像(也称作“流动信息”)21a的再现(步骤ST12)。晕眩调整装置10对注视影像21a进行分析(步骤ST13),判定是否需要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步骤ST14)。例如,根据预先通过测试得到的、表示注视影像的移动速度与观看该注视影像的用户的晕眩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的信息来进行是否需要的判定。
在不需要显示晕眩调整影像的情况下(步骤ST15:否),晕眩调整装置10生成没有晕眩调整影像的描绘数据,将其输出到显示器20(步骤ST18)。
在需要显示晕眩调整影像的情况下(步骤ST15:是),晕眩调整装置10设定刺激信息的效果(步骤ST16),参照刺激信息DB生成刺激信息(步骤ST17),生成具有晕眩调整影像的描绘数据,将其输出到显示器20(步骤ST18)。其结果是,在显示器20中显示例如图4所示的、对注视影像21a和晕眩调整影像22a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影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如果使用实施方式1的晕眩调整装置10、晕眩调整方法或晕眩调整程序,则用户30通过使注视影像21a的背景即晕眩调整影像22a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同的方向(即注视影像21a的移动方向D1的相反方向)即移动方向D2上移动,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图6的(A)~(C)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1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逐渐变化的例子)的图。图6的(A)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透射率最高(透射率大致为100%)且几乎无法目视晕眩调整影像22a(目视到基于影像数据P0的影像)的状态。图6的(B)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透射率降低(透射率为50%左右)且能够目视背景的影像和前面侧的晕眩调整影像22a双方的状态。图6的(C)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透射率大致为0%且仅能够目视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状态。
如图6的(A)~(C)所示,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1例中,显示控制部12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22a的透射率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因此,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不容易被用户30察觉,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此外,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消失方式如果按照图6的(C)、图6的(B)、图6的(A)的顺序(即,出现方式的相反顺序的过程)来进行,则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另外,显示控制部12也可以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变化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变化的处理。此外,显示控制部12也可以代替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变化的处理而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变化的处理。
图7的(A)~(C)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2例(即,使注视区域21的尺寸逐渐变化的例子)的图。图7的(A)示出注视区域21的尺寸大(即,晕眩调整区域22的面积小)的状态。图7的(B)示出注视区域21的尺寸为中等程度(即,晕眩调整区域22的面积稍大)的状态。图7的(C)示出注视区域21的尺寸最小(即,晕眩调整区域22的面积最大)的状态。
如图7的(A)~(C)所示,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2例中,显示控制部12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显示开始时使注视区域21的尺寸从大值向小值逐渐降低。因此,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不容易被用户30察觉,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此外,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消失方式如果按照图7的(C)、图7的(B)、图7的(A)的顺序(即,出现方式的相反顺序的过程)来进行,则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
即,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注视区域21的尺寸从大值向小值逐渐减小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注视区域21的尺寸从小值向大值逐渐增大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调整晕眩产生效果。
此外,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注视区域21的尺寸从小值向大值逐渐增大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注视区域21的尺寸从大值向小值逐渐减小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调整晕眩产生效果。
图8的(A)和(B)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3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22a从灰色影像向条纹图案影像逐渐变化的例子)的图。图8的(A)示出晕眩调整区域22为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的单色影像(例如,亮度低或浓度低的灰色影像)的状态。图8的(B)示出晕眩调整区域22的晕眩调整影像22a的亮度变高或条纹图案的浓度逐渐变浓而最终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即,晕眩调整区域22的面积最大)的状态。
如图8的(A)和(B)所示,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3例中,显示控制部12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22a成为单一的不醒目的颜色,逐渐提高浓度,最终出现条纹图案。因此,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不容易被用户30察觉,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此外,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消失方式如果按照图8的(B)、图8的(A)的顺序(即,出现方式的相反顺序的过程)来进行,则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
即,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实现晕眩减小。此外,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加强晕眩产生效果。
或者,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浓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浓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实现晕眩减小。此外,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浓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浓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加强晕眩产生效果。
图9的(A)和(B)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的出现方式的第4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的移动速度从停止状态起逐渐增加的例子)的图。图9的(A)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处于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的停止状态的情况。图9的(B)示出晕眩调整区域22的晕眩调整影像22a在移动方向D2上移动的状态。
如图9的(A)和(B)所示,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4例中,显示控制部12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22a成为停止状态,逐渐提高移动方向D2上的移动速度,最终成为通过由刺激信息生成部11生成的刺激信息S0指定的速度。因此,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开始不容易被用户30察觉,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此外,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的停止方式如果按照图9的(B)、图9的(A)的顺序(即,移动的开始方式的相反顺序的过程)来进行,则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即,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速度逐渐增加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速度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实现晕眩减小。
图10的(A)和(B)是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5例(即,使晕眩调整影像22a从清晰状态起逐渐增大模糊的例子)的图。图10的(A)示出晕眩调整影像22a清晰且处于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的状态的情况。图10的(B)示出晕眩调整区域22的晕眩调整影像22a产生模糊的状态。
如图10的(A)和(B)所示,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方式的第5例中,显示控制部12在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22a成为清晰且不醒目的状态,逐渐增大模糊的程度,最终成为通过由刺激信息生成部11生成的刺激信息S0指定的模糊。因此,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出现开始不容易被用户30察觉,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此外,晕眩调整影像22a的消失方式如果按照图10的(B)、图10的(A)的顺序(即,出现方式的相反顺序的过程)来进行,则用户30不容易注意到晕眩调整影像22a。
即,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增大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调整晕眩产生效果。
此外,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增大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调整晕眩产生效果。
图11的(A)~(C)是示出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的另一个例子(注视区域为四边形的例子)的图。图11的(A)示出注视区域21存在于画面中央且在其周围的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晕眩调整区域22的情况。图11的(B)示出注视区域21存在于画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且在其周围的左右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晕眩调整区域22的情况。图11的(C)示出注视区域21存在于画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且在其周围的上下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晕眩调整区域22的情况。此外,图11的(C)示出构成晕眩调整影像22a的刺激图案是多个移动的圆点的图案的例子。如图11的(A)~(C)所示,注视区域21的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此外,注视区域2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以外的形状。
图12的(A)和(B)是示出构成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目标23的另一个例子(水滴和蝴蝶)的图。如图所示,晕眩调整影像22a也可以由将多个水滴或多个蝴蝶设为目标23的刺激图案构成。这样,构成刺激图案的目标23也可以不是几何学的形状,而是模拟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动物、植物等的形状而成的形状。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是画面的水平方向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水平方向。移动方向D2根据注视影像21a的移动方向D1来决定即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注视区域21中显示注视影像21a的例子。在实施方式2中,对用户30在注视区域21中观看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例如现实的风景)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10a的结构和车辆41的挡风玻璃40上显示(即投影)的影像的例子的图。晕眩调整装置10a是能够执行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方法的装置。晕眩调整装置10a例如是计算机。晕眩调整装置10a通过执行晕眩调整程序,能够执行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方法。另外,晕眩调整装置10a还能够应用于重叠观看实际风景和增强现实(AR)影像的AR眼镜等。此外,晕眩调整装置10a也可以代替挡风玻璃或在挡风玻璃的基础上,在车内的显示器(例如显示汽车导航图像的显示器、后显示器、中心显示器等)、显示仪表等的车内的面板、车辆的机罩、车内的立柱或顶棚等显示或投影晕眩调整影像。这样,通过扩大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区域,不仅是驾驶员,还能够有效地调整驾驶员以外的乘员的晕眩。
如图13所示,晕眩调整装置10a具有刺激信息生成部11、显示控制部12以及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的刺激信息DB13。刺激信息DB13不需要是晕眩调整装置10的一部分,也可以存储于能够与晕眩调整装置10进行通信的外部的存储装置。刺激信息生成部11根据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即注视影像21a的区域即注视区域21中的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在显示器20中显示对观看注视区域21的用户30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即刺激影像)22a的刺激信息S0。
显示控制部12根据刺激信息S0生成晕眩调整影像22a,使显示器20的与注视区域21相邻的区域即晕眩调整区域22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在图13中,注视影像21a包含树等风景,在移动方向D1上移动。该情况下,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是风景的移动方向D1的相反方向。
因此,在由于风景的移动方向D1的移动而使用户30产生晕眩的情况下,通过使包含刺激图案的晕眩调整影像22a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同的移动方向D2上移动,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此外,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和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不必一致,但是,优选使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和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一致。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10a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图。在图14中,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或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图2所示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图14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对车辆41的前方进行拍摄的摄像头43以及投影仪42。由摄像头43拍摄到的摄像头影像P1被提供给刺激信息生成部11,刺激信息生成部11根据摄像头影像P1生成刺激信息S0。投影仪42例如将刺激图案投影到挡风玻璃40。
图15是用于说明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和挡风玻璃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的运动的图。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注视区域21对应于在面部前方佩戴了中央具有开口的显示器的用户30在道路上前进的情况下的风景。此时的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是风景的移动方向D1的相反方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如果使用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10a、晕眩调整方法或晕眩调整程序,则用户30通过使注视影像21a的背景即晕眩调整影像22a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同的方向(即注视影像21a的移动方向D1的相反方向)即移动方向D2上移动,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图16的(A)和(B)是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移动方向D1)和挡风玻璃40上显示(例如投影)的晕眩调整影像22b的运动的另一个例子(车辆41前进时)的图。图16的(A)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移动方向D1)和构成挡风玻璃40上显示(例如投影)的晕眩调整影像22b的刺激图案的圆形的目标23。图16的(B)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移动方向D1)和构成挡风玻璃40上显示(例如投影)的晕眩调整影像22b的刺激图案的圆形的较大的目标23。
如图16的(A)和(B)所示,如果使用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10a、晕眩调整方法或晕眩调整程序,则用户30通过使注视区域21的背景即晕眩调整影像22b根据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而变化(即,对目标23的尺寸进行变更),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即,显示控制部12进行在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1个以上的目标的尺寸逐渐增大或减小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1个以上的目标的尺寸逐渐减小或增大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调整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图17的(A)和(B)是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和挡风玻璃40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的运动的另一个例子(车辆左转时)的图。图17的(A)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移动方向D1)和构成挡风玻璃40上显示(例如投影)的晕眩调整影像22b的刺激图案的圆形的目标23。图17的(B)示出通过图13所示的挡风玻璃40观看的现实风景的运动(车辆41左转中)和构成挡风玻璃40上显示的晕眩调整影像22b的刺激图案的圆形的目标23。
如图17的(A)和(B)所示,如果使用实施方式2的晕眩调整装置10a、晕眩调整方法或晕眩调整程序,则在车辆41的直线前进中,目标23分布于挡风玻璃40的整个区域,在左转中,目标23集中于挡风玻璃40的左侧,在左转中,目标23集中于挡风玻璃40的右侧。这样,通过根据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使目标23的配置变化,能够减轻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根据注视影像21a生成晕眩调整影像22a的例子。在实施方式3中,对使用注视影像21a和用户30的晕眩特性生成晕眩调整影像22a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还对用户30的晕眩耐性的强化用的用途进行说明。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10b的结构的图。晕眩调整装置10b是能够执行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方法的装置。晕眩调整装置10b例如是计算机。晕眩调整装置10b通过执行晕眩调整程序,能够执行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从晕眩调整装置10b输出的描绘数据被输出到显示器20。
如图18所示,晕眩调整装置10b具有刺激信息生成部11、显示控制部12b、刺激信息DB13、晕眩判定部14、测试用动态图像DB15和个人的晕眩特性DB16。测试用动态图像DB15和个人的晕眩特性DB16不需要存储于作为晕眩调整装置10b的一部分的存储装置,也可以存储于能够与晕眩调整装置10b进行通信的外部的存储装置。
测试用动态图像DB15是存储在判定各用户(即,各个人)的晕眩特性时使用户观看的测试用动态图像的DB。晕眩特性DB16是存储在使用户观看测试用动态图像时判定出的个人的晕眩特性的DB。
晕眩判定部14进行判定用户的晕眩特性并将其存储于晕眩特性DB16的处理、以及在确定了用户时将相应的用户的晕眩特性信息提供给显示控制部12b的处理。晕眩判定部14根据计测用户的身体信息而得到的结果或用户的自己申报(即,晕眩的程度的自己评价)来进行晕眩的判定。
显示控制部12b根据刺激信息S0和晕眩特性DB16中存储的个人的晕眩特性生成晕眩调整影像22a,使晕眩调整区域22显示晕眩调整影像(即刺激影像)22a。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10b的动作的流程图。晕眩调整装置10b事先在显示器中显示测试动态图像,判定各个人的晕眩特性(步骤ST31、ST32),将晕眩特性存储于晕眩特性DB16(步骤ST33)。
在生成描绘数据时,晕眩调整装置10b接受影像数据P0、用户个人的晕眩特性、晕眩调整的目的(步骤ST11a)后,进行注视区域中显示的注视影像(流动信息)的再现(步骤ST12a)。晕眩调整装置10b对注视区域中显示的注视影像进行分析(步骤ST13),根据分析结果、个人的晕眩特性和调整的目的判定是否需要显示晕眩调整影像(步骤ST14a)。
在不需要显示晕眩调整影像的情况下(步骤ST15:否),晕眩调整装置10生成没有晕眩调整影像的描绘数据,将其输出到显示器20(步骤ST18)。
在需要显示晕眩调整影像的情况下(步骤ST15:是),晕眩调整装置10b根据分析结果、个人的晕眩特性和调整的目的设定刺激信息的效果(步骤ST16a),参照刺激信息DB生成刺激信息(步骤ST17),生成具有晕眩调整影像的描绘数据,将其输出到显示器20(步骤ST18)。
图20的(A)~(C)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10b的显示器中显示的影像的例子的图。图20的(A)示出为了抑制由注视影像21a产生的晕眩或促进晕眩而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状态。图20的(B)示出在注视影像21a的移动方向D1与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相反时,为了对抑制由注视影像21a产生的晕眩或促进晕眩的效果进行调整而对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速度V2进行调整的状况。图20的(C)示出在注视影像21a的移动方向D1与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方向D2a相同时,为了对抑制晕眩或促进晕眩的效果进行调整而对晕眩调整影像22a的移动速度V2a进行调整的状况。
在图20的(C)中,在不由于注视影像21a单独的运动而产生晕眩的情况下,在与注视影像21a一起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并且使晕眩调整影像22a的速度V2a比注视影像21a的速度V1快时(即,V2a>V1时),得到促进晕眩的效果(即,强化真实感的效果)。此外,在图20的(C)中,在由于注视影像21a单独的运动而产生晕眩的情况下,在与注视影像21a一起显示晕眩调整影像22a,并且使晕眩调整影像22a的速度V2a比注视影像21a的速度V1慢时(即,V2a<V1时),得到减弱产生晕眩的效果(即,调整真实感的效果)。使用图20的(A)~(C)所示的效果的装置能够对抑制晕眩或促进晕眩的效果进行调整,因此,对于用户30的晕眩耐性的强化训练来说是有用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如果使用实施方式3的晕眩调整装置10b、晕眩调整方法或晕眩调整程序,则用户30通过使注视影像的背景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同的移动方向D2上移动,能够降低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此外,在以用户的晕眩耐性的强化为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使注视影像的背景在与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0相反的方向D2a上移动,能够增大用户30的晕眩的程度。
标号说明
10、10a、10b:晕眩调整装置;11:刺激信息生成部;12、12a:显示控制部;13:刺激信息DB;20:显示器;21:注视区域;21a:注视影像;21b:现实的注视对象;22:晕眩调整区域;22a、22b:晕眩调整影像(刺激影像);23:目标;30:用户;40:挡风玻璃;41:车辆;D0:自己移动感觉(相对运动错觉)的方向;D1:注视对象的移动方向;D2:晕眩调整影像的移动方向;S0:刺激信息。

Claims (25)

1.一种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晕眩调整装置具有:
刺激信息生成部,其根据能够看到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的区域或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的区域即注视区域中的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显示对观看所述注视区域的用户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的刺激信息;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刺激信息生成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将不是所述注视区域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使所述晕眩调整区域显示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包含由移动的1个以上的目标构成的刺激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方向是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方向是与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速度与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速度相等或比所述移动速度慢。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图案包含规则性地配置的多个目标或随机地配置的多个目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则性地配置的多个目标是规则性地配置的多个条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地配置的多个目标包含由多个点构成的目标组、由多个花纹构成的目标组和由多个生物构成的目标组中的1个以上的目标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变化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透射率变化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亮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颜色的浓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颜色的浓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颜色的浓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颜色的浓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上升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尺寸逐渐增大或减小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尺寸逐渐减小或增大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注视区域的尺寸从大值向小值逐渐减小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注视区域的尺寸从小值向大值逐渐增大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注视区域的尺寸从小值向大值逐渐增大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注视区域的尺寸从大值向小值逐渐减小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速度逐渐增加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1个以上的目标的移动速度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增大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开始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高值向低值逐渐降低的处理和在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显示结束时使所述晕眩调整影像的模糊的程度从低值向高值逐渐增大的处理中的至少一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晕眩调整区域是所述注视区域的周围、上下或左右相邻的区域或隔开间隔配置的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信息生成部从对所述注视对象进行拍摄而得到的摄像头影像取得与所述注视对象的所述移动有关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所述注视对象的所述移动来判定是否需要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22.根据权利要求1~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和关于所述用户预先收集到的晕眩容易度特性信息判定是否需要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晕眩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根据输入的目的信息表示晕眩减轻还是晕眩耐性强化来切换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24.一种晕眩调整方法,由晕眩调整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晕眩调整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根据能够看到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的区域或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的区域即注视区域中的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显示对观看所述注视区域的用户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的刺激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刺激信息生成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将不是所述注视区域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使所述晕眩调整区域显示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25.一种晕眩调整程序,其特征在于,该晕眩调整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能够看到现实的运动注视对象的区域或显示包含注视对象的影像的区域即注视区域中的所述注视对象的移动,生成用于显示对观看所述注视区域的用户产生的晕眩的程度进行调整的晕眩调整影像的刺激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刺激信息生成所述晕眩调整影像,将不是所述注视区域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区域设为晕眩调整区域,使所述晕眩调整区域显示所述晕眩调整影像。
CN202180096309.3A 2021-04-09 2021-04-09 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Pending CN1170836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5038 WO2022215258A1 (ja) 2021-04-09 2021-04-09 酔い調整装置、酔い調整方法、及び酔い調整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663A true CN117083663A (zh) 2023-11-17

Family

ID=8205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309.3A Pending CN117083663A (zh) 2021-04-09 2021-04-09 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3501A1 (zh)
JP (1) JP7086307B1 (zh)
CN (1) CN117083663A (zh)
DE (1) DE112021007014T5 (zh)
WO (1) WO20222152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6431A1 (ja) * 2006-01-25 2007-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映像表示装置
US10796669B2 (en) * 2014-08-27 2020-10-0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an augmented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
JP6087453B1 (ja) * 2016-02-04 2017-03-01 株式会社コロプラ 仮想空間の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175487B2 (en) * 2016-03-29 2019-01-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ripheral display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JP6799603B2 (ja) * 2016-09-14 2020-12-16 株式会社スクウェア・エニックス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映像表示方法、映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446150B1 (ja) * 2018-03-29 2018-12-26 株式会社コロプラ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695908B2 (en) * 2018-03-30 2023-07-04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WO2019225354A1 (ja) * 2018-05-22 2021-07-2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3416A (ja) * 2018-07-19 2020-01-23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コード 仮想空間画像提供装置および仮想空間画像提供用プログラム
JP2020086896A (ja) * 2018-11-26 2020-06-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操作端末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2656801B1 (ko) * 2018-12-07 2024-04-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상 현실 컨텐츠에 대한 멀미 유발 요소 분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20161002A (ja) * 2019-03-27 2020-10-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運転シミュレータシステム、映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15258A1 (zh) 2022-10-13
WO2022215258A1 (ja) 2022-10-13
DE112021007014T5 (de) 2023-12-07
JP7086307B1 (ja) 2022-06-17
US20240013501A1 (en)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6349B (zh) 被遮挡的虚拟图像显示
Budhiraja et al. Rotation blurring: use of artificial blurring to reduce cybersickness in virtual reality first person shooters
US9684946B2 (en) Image making
US9756319B2 (en) Virtual see-through instrument cluster with live video
Berger et al. Simulating believable forward accelerations on a Stewart motion platform
US8831278B2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motion sickness
RU2541936C2 (ru) Система трехмерног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US8594381B2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motion sickness
EP3289401B1 (en) Virtual eyeglass set for viewing actual scene that corrects for different location of lenses than eyes
US20120182206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control with sensory stimulation
JP2020042807A (ja) フォービエイテッド・レンダ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30099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系统
ES2906311T3 (es) Manipulación gráfica basada en la mirada y en la sacudida ocular
US20180364488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8035946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12396705A (zh) 使用过渡视觉内容缓解小视场显示
JP6799603B2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映像表示方法、映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17083663A (zh) 晕眩调整装置、晕眩调整方法和晕眩调整程序
US11543655B1 (en) Rendering for multi-focus display systems
US20200292825A1 (en) Attention direction on optical passthrough displays
US10878781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system
CN110796116A (zh) 多面板显示系统、具有多面板显示系统的车辆及显示方法
JP688322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制御方法
CN112017126A (zh) 增强的局部对比度
US20200342636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