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8655A - 行李移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行李移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8655A
CN117068655A CN202310161863.6A CN202310161863A CN117068655A CN 117068655 A CN117068655 A CN 117068655A CN 202310161863 A CN202310161863 A CN 202310161863A CN 117068655 A CN117068655 A CN 117068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gage
rotating shaft
conveying frame
frame
cr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18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涛
张刚
敖旺旺
杨志
苗应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1618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8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8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8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20Means incorporated in, or attached to,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guiding load-carriers, traction elements or loads supported on mov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8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adapted to receive articles arriving in one layer from one conveyor lane and to transfer them in individual layers to more than one conveyor lane or to one broader conveyor lane, or vice versa, e.g. combining the flows of articles conveyed by more than one conveyor
    • B65G47/71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adapted to receive articles arriving in one layer from one conveyor lane and to transfer them in individual layers to more than one conveyor lane or to one broader conveyor lane, or vice versa, e.g. combining the flows of articles conveyed by more than one conveyor the articles being discharged or distributed to several distinct separate conveyors or to a broader conveyor 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李移载设备,涉及物流技术,所述行李装载设备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曲柄组件、第一移载组件及第二移载组件,曲柄组件用于带动第一移载组件与第二移载组件同步摆动,其中,第一移载组件包括第一输送架及第一输送器,第一输送架包括第一旋转固定端和第一接合连接端,第一旋转固定端与第一转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二移载组件包括第二输送架及第二输送器,第二输送架包括第二旋转固定端和第二接合连接端,第二旋转固定端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连接;处于第一转动角度下,第一接合连接端与第二接合连接端接合;处于第二转动角度下,第一输送架与第二输送架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的制造成本及应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行李移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移载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机场的行李运输系统中,在机场行李处理系统装载区域基本都是待装载行李被缓存在环状的行李转盘上,且大部分都是倾斜式行李转盘(下述以倾斜转盘称谓)。如图1所示,倾斜转盘1包括用于输送行李的底部承载面11和供行李斜置依靠的倾斜承载面12,经底部承载面11运送的行李沿倾斜承载面12运动。在应用时,旅客将行李放置在倾斜转盘1上,行李的底部置于倾斜转盘1的底部承载面11上、行李的侧身则依靠在行李转盘的倾斜承载面12上,而行李的移载作业通常以人工移载为主,费时费力,时常出现部分工人野蛮移载行李导致行李损坏的情形。
当前,国内外的自动行李移载还主要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由于技术原因暂未实现大规模应用,现有的已知的方案中,大多数采用六轴工业机械臂匹配相应的抓取夹具来进行行李的抓取与移载,移载速度大约为180件/分钟,然而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两点:一是行李移载速度不够,相对于人工移载来说没有明显优势;二是采用机械臂方案的移载系统一般需要对现有行李处理系统进行较大改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行李自动移载方案存在应用成本高且移载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行李移载设备。
本发明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李移载设备,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
曲柄组件,所述曲柄组件包括连杆、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曲柄、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包括第一活动连接端和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曲柄包括第二活动连接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设置;
第一移载组件,包括第一输送架及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上的第一输送器,所述第一输送架包括第一旋转固定端和第一接合连接端,所述第一旋转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第二移载组件,包括第二输送架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架上的第二输送器,所述第二输送架包括第二旋转固定端和第二接合连接端,所述第二旋转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架与所述第二输送架在摆动时形成的摆动面与倾斜转盘的倾斜度适配;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处于第一转动角度,所述第一接合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接合连接端接合;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处于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架体与所述第二输送架的架体之间的距离大于供行李通行的预设距离。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行李移载设备包括摆臂与动力装置,所述摆臂的摆动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短杆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短杆带动所述摆臂摆动。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减速机总成,包括曲柄输送段,所述短杆与所述曲柄输送端连接;或者,
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总成,包括气缸伸缩端,所述短杆与所述气缸伸缩端连接。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摆臂与所述第一曲柄一体成型,且整体呈V字型结构。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第一输送架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两块均含有轴孔的板体,两块所述板体均包括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而所述轴孔则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板体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本体两侧分别与所述板体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螺栓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穿接于两块所述板体的所述轴孔中。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处于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架体与所述第二输送架的架体平行。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行李移载设备还包括:
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行李是否经第二移载组件移载至分流装置上;和/或,
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行李是否进入本设备中;和/或,
第三光电传感器检测行李是否被直接放行出本设备。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还包括分流装置,包括接收第二移载组件移载输出的行李的接收敞口,及输送经所述接收敞口输入的行李并进一步移载的皮带机。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第一输送器和所述第二输送器均包括传送带、驱动所述传送带的动力滚筒和支撑所述传送带活动的无动力滚筒。
根据上述的行李移载设备,所述第一输送器和所述第二输送器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动力滚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采用曲柄组件同时带动第一移载设备和第二移载设备带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对倾斜转盘上行李的移载或允许通过状态切换,由于无需人工参与移载,因而可高效率且相对稳定地对行李进行筛选或分拣,且降低造成行李被碰撞损坏的几率。与此同时,相对传统采用抓取方式实现自动移载,本发明无需改造现有的倾斜转盘,制造成本及应用成本低,移载效率更佳且运行稳定,且还能够进一步降低行李被抓损划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倾斜转盘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移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行李移载设备在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进行移载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行李移载设备在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允许通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的结构原理示意图。所述行李移载设备2包括曲柄组件21、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23及第一移载组件24及第二移载组件25,所述曲柄组件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曲柄212、连杆211和第二曲柄213,第一曲柄212和第二曲柄213分别与连杆211的两端被可转动地连接,也即第一曲柄212的一端可相对于与连杆211连接的一端转动,第二曲柄213的一端可相对于与连杆211连接的一端转动。与此同时,第一曲柄212的另一端、第二曲柄213的另一端则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23连接,第一曲柄212可在第一转轴22的带动下摆动,第二曲柄213可在第二转轴23的带动下摆动,相应地,第一曲柄212也可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第二曲柄213可带动第二转轴23转动。
第一移载组件24与第一转轴22连接,第二移载组件25与第二转轴23连接,第一移载组件24可在第一转轴22的带动下摆动、第二移载组件25可在第二转轴23的带动下摆动,由此实现第一移载组件24与第二移载组件25的移载角度的切换,此处,所述第一移载组件24可包括第一输送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架上的第一输送器;所述第二移载组件25可包括第二输送架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架上的第二输送器。
经相应转轴的转动带动作用下,当第一移载组件24和第二移载组件25摆动至两者的移载输送路径呈一条直线或大致呈一条直线时,也即摆动后的第一移载组件24与第二移载组件25对行李的移载输送方向与倾斜转盘输送行李的输送方向形成夹角,形成夹角后,行李即可依次与第一输送器、第二输送器接触,并依次经第一输送器和第二输送器移载输出,而非直接通过倾斜转盘输出,此时为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进行移载的状态,计为第一状态。此处,摆动后的第一移载组件24与第二移载组件25上,第一输送器与第二输送器的距离为最小间距,可为0,此时第一输送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器的输入端接触。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值,只要使得最小间距小于行李的最小宽度即可(也即此状态下,在对行李的移载过程中,行李不会从第一输送器与第二输送器之间的空隙中落下)。
结合图1,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移载组件24和第二移载组件25所形成移载输送路径(也即直线)可以与图1中的底部承载面11的边沿(最左侧)、倾斜承载面12的边沿(最顶侧)相切,也即此时的第一输送器的边沿靠近或抵靠底部承载面11的边沿设置,而第二输送器的边沿则可靠近或抵靠倾斜承载面12的边沿设置。
在第二状态下,第一移载组件24和第二移载组件25摆动一定角度使得二者间的间距允许倾斜转盘上的行李无障碍通过,此时,第一移载组件24在第一转轴22的带动下、第二移载组件25在第二转轴23的带动下摆动至:第一输送器至第二输送器的距离大于供行李通过的预设距离,为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允许通过状态。此处,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所述最小间距。本发明通过使第一移载组件24、第二移载组件25摆动至一定角度呈现不同的姿态,实现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进行移载和允许通过的状态切换。优选地,在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允许通过状态下,第一移载组件24、第二移载组件25摆动至二者的本体大致平行或平行。所述第二转轴23与所述第一转轴22被平行地设置。
参见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移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此处,由于第一移载组件24和第二移载组件25的结构同理,因而此处仅对第一移载组件24的结构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第一移载组件24包括第一输送架241,而设置在其上的第一输送器可包括两个滚筒242和传送带243,其中,滚筒242中至少一个是动力滚筒,另一个可以为动力滚筒或无动力滚筒。
所述动力滚筒可采用电动滚筒,所述电动滚筒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转动或停止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243运动或停止运动。所述传送带243的材质为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且表面设有高摩擦纹路,在提高摩擦力的同时也避免损伤行李。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变体结构中,上述的传送带243还可替换成多个并排设置的动力滚筒,该动力滚筒同样可采用电动滚筒,此时,通过各个电动滚筒与行李接触,并对行李进行移载。
结合图2和图3,第一输送架241可包括第一旋转固定端(图2中靠近第一转轴22的一端)和第一接合连接端(图2中靠近第二移载组件25的一端),第一旋转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转轴22同轴固定连接。同理,第二移载组件25可包括第二输送架(图未示出)及设于第二输送架上的第二输送器(图未示出),第二输送架包括第二旋转固定端(图2靠近第二转轴23的一端)和第二接合连接端(图2中靠近第一移载组件24的一端),第二旋转固定端与第二转轴23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输送架与第二输送架在摆动时形成的摆动面与倾斜转盘倾斜承载面的倾斜度适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合连接端和第二接合连接端接合时,即可表明第一移载组件24和第二移载组件25的移载路径此时呈一条直线或大致呈一条直线,因而倾斜转盘上的行李可依次经第一移载组件24、第二移载组件25移载输出。
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23的任一转轴可由一个驱动电机直接驱动或间接驱动,且由于曲柄组件21的连接作用,可使得第一移载组件24、第一曲柄212、连杆211、第二曲柄213及第二移载组件25同步摆动,相应地,二者上的接合连接端的状态、二者的间距也发生变化。因此,在第一转轴22或第二转轴23处于第一转动角度下,第一接合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接合连接端接合;在第一转轴22或第二转轴23处于第二转动角度下,第一输送架的架体与所述第二输送架的架体平行,且第一输送架的架体与第二输送架的架体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对应前述,所述预设距离为允许倾斜转盘上的行李无障碍通过的最小距离。
本发明中,第一转轴22还可被步进电机直接驱动,通过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特定角度,从而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相应角度,进而完成上述动作。
参见图4至图6,其中,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行李移载设备在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进行移载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行李移载设备在对倾斜转盘上的行李允许通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行李移载设备3包括机架31及设置在机架31上的曲柄组件32、第一转轴33、第二转轴34、第一移载组件35、第二移载组件36、动力机座37及动力装置38构成。此处,所述动力装置38为电机减速机总成,在动力机座37上还可设置两个接近开关,以检测当前摇臂的位置,从而间接获知第一移载组件35的摆动角度。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33被动力装置38间接驱动,动力装置38包括摇臂,通过驱动摇臂带动短杆391摆动,而该短杆391可进一步带动与第一曲柄322整体连接的摆臂392摆动及第一转轴33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转轴33带动第一移载组件35摆动,同时第一曲柄322带动连杆321摆动、第二曲柄323摆动及第二转轴34转动,而第二转轴34则可带动第二移载组件36同步摆动,由此实现对两个移载组件的姿态调整。此处,摆臂392与第一曲柄322整体呈V字型结构,且该V字型结构的凹点及第一转轴33的设置位置点。
本实施方式中,机架31整体呈方形立体框架,包括前侧筐架、后侧框架、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以图4-6作为方位参照),其中,前侧筐架用于安置于倾斜转盘的面向旅客的一侧,而后侧筐架则用于安置于倾斜转盘背向旅客的一侧,相应地,倾斜转盘位于前侧框架与后侧框架之间,且左侧框架及右侧框架上均设有供倾斜转盘及其上的行李穿流通过的预留空隙。此处,在实际的应用结构中,在前侧框架、后侧筐架上还可设置挡网阻隔外界杂物进入移载作业区域,避免发生杂物落入造成设备损伤或带来安全隐患。同理,在左侧框架、右侧框架上的非预留空隙位置处,同样可设置相应的挡网。
所述第一移载组件35、所述第二移载组件36的本体在相互接合的状态下,第一移载组件35靠近第一转轴33的一端位于低处,并沿其本体及第二移载组件36的本体逐渐升高使得第二移载组件36靠近第二转轴34的一端位于高处。与此同时,其的第一移载组件35、所述第二移载组件36的本体倾斜角度与倾斜转盘倾斜承载面(行李抵靠面)的倾斜度适配,具体地,在图2和图3状态下,行李4在倾斜转盘1的带动下进入左侧框架,位于低处的第一移载组件25与倾斜转盘1上的行李4的部分底面或侧面(非与倾斜承载面接触的面)接触,其后在第一移载组件35对行李4的移载作用下,行李4沿第一移载组件35、第二移载组件36移动,同时沿着倾斜承载面向远离底部承载面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还可设置分流装置5,用来接收经第二移载组件35移载输出的行李4,进而将行李4快速分流至相应的行李接收处。此处,所述分流装置5采用分流皮带机,包括用于接收第二移载组件36移载输出的行李的漏斗形接收敞口及用于输送经接收敞口输入的行李并进一步移载的皮带机,该接收敞口的敞口处与倾斜转盘的倾斜承载面顶部边沿对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移载组件35的第一输送架还包括位于靠近移载始端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向远离第一输送架本体的方向凸起设置,所述连接架的自由端与前述的第一转轴33连接,使得第一输送架本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33的轴线相错开。相较图2所示的第一转轴的轴线直接与第一输送架本体的延伸方向重合而言,错开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输送架在第一转轴33转动作用下摆动幅度较图2中的结构小,有利于提升摆动的稳定性和精准度。此处,所述连接架为包括两块均包含有轴孔的板体,两块板体均包括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而轴孔则设置在相应的板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本体两侧分别与板体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螺栓固定,而第一转轴33则穿接于两块所述板体的所述轴孔中;所述移载始端也即为所述第一输送架远离第二输送架的最末端。同理,第二移载组件36可采用同样的结构设置,在此便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采用曲柄组件同时带动第一移载设备和第二移载设备带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对倾斜转盘上行李的移载或允许通过状态切换,由于无需人工参与移载,因而可高效率且相对稳定地对行李进行筛选或分拣,且降低造成行李被碰撞损坏的几率。与此同时,相对传统采用抓取方式实现自动移载,本发明无需改造现有的倾斜转盘,制造成本及应用成本低,移载效率更佳且运行稳定,且还能够进一步降低行李被抓损划伤的几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动力装置一种变体结构中,所述动力装置38还可为气缸总成,该气缸总成包括气缸伸缩端,该气缸伸缩端与短杆连接,通过气缸伸缩端带动短杆391伸缩,从而使得摆臂392在短杆391的作用下摆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33及间接带动第二转轴34同步转动,由此实现对第一移载组件35和第二移载组件36实现与前述相同的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中,在机架31上可设置图像采集器采集进入本设备的行李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可包括行李的形状、尺寸等数据信息。其后,可根据该图像信息判断当前行李是否符合移载标准,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由控制器控制对行李进行移载或放行。
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还可设置多个传感器,以为控制器提供相应的感应信息,以支持实现相应的控制动作。如设置第一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行李是否经第二移载组件移载至分流装置上。又如,设置第二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行李是否进入本设备中。再如,设置第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行李是否被直接放行出本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行李移载设备中,在机架31上还可设置急停按钮,以便在遭遇异常情况时及时停止设备运行,提升安全保障,有利于防止意外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
曲柄组件,所述曲柄组件包括连杆、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曲柄、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包括第一活动连接端和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曲柄包括第二活动连接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设置;
第一移载组件,包括第一输送架及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架上的第一输送器,所述第一输送架包括第一旋转固定端和第一接合连接端,所述第一旋转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第二移载组件,包括第二输送架及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架上的第二输送器,所述第二输送架包括第二旋转固定端和第二接合连接端,所述第二旋转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架与所述第二输送架在摆动时形成的摆动面与倾斜转盘的倾斜度适配;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处于第一转动角度,所述第一接合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接合连接端接合;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处于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架体与所述第二输送架的架体之间的距离大于供行李通行的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移载设备包括摆臂与动力装置,所述摆臂的摆动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短杆连接;
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短杆带动所述摆臂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减速机总成,包括曲柄输送段,所述短杆与所述曲柄输送端连接;或者,
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总成,包括气缸伸缩端,所述短杆与所述气缸伸缩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与所述第一曲柄一体成型,且整体呈V字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架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两块均含有轴孔的板体,两块所述板体均包括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而所述轴孔则设置在相应的所述板体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本体两侧分别与所述板体设有安装孔的一端螺栓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穿接于两块所述板体的所述轴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处于第二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输送架的架体与所述第二输送架的架体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移载设备还包括:
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行李是否经第二移载组件移载至分流装置上;和/或,
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行李是否进入本设备中;和/或,
第三光电传感器检测行李是否被直接放行出本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装置,包括接收第二移载组件移载输出的行李的接收敞口,及输送经所述接收敞口输入的行李并进一步移载的皮带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器和所述第二输送器均包括传送带、驱动所述传送带的动力滚筒和支撑所述传送带活动的无动力滚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移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器和所述第二输送器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动力滚筒。
CN202310161863.6A 2023-02-24 2023-02-24 行李移载设备 Pending CN117068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1863.6A CN117068655A (zh) 2023-02-24 2023-02-24 行李移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1863.6A CN117068655A (zh) 2023-02-24 2023-02-24 行李移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8655A true CN117068655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1863.6A Pending CN117068655A (zh) 2023-02-24 2023-02-24 行李移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86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58483A (en) Article transfer apparatus with vacuum operated work holder and articulated work holder mover
CA2497416A1 (en) Transfer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conveyor system
US9221605B2 (en) Article transfer device and stacker crane having same
US11148887B2 (en) Conveying and sorting apparatus
WO2022135141A1 (zh) 上料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上料装置及仓储系统
WO2022083555A1 (zh) 一种分拣翻盘装置、分拣系统及分拣方法
CN111441282A (zh) 交通锥收放存储车
CN210709371U (zh) 传输机及运货小车
CN219807322U (zh) 行李移载设备
CN112027658A (zh) 上料设备、上料方法及电子产品零部件检测系统
CN117068655A (zh) 行李移载设备
CN110606347A (zh) 传输机及运货小车
CN111589727A (zh) 一种板材剔除装置
CN105301006B (zh) 一种硅片破损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0153014B (zh) 分拣系统及其分拣装置、控制方法
CN109128784B (zh) 机器人腕部与小臂中减速机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07289584U (zh) 具有检测机构的定截距料道
CN212533821U (zh) 交通锥存储装置及交通锥收放存储车
JPS6130982Y2 (zh)
CN219116489U (zh) 一种样桶换向输送装置
CN112974277A (zh) 分拣储货设备
CN114985272B (zh) 一种物流智能分拣转向装置
CN111760793A (zh) 分拣装置和分拣设备
CN112809688A (zh) 一种精确度较高的机械手及其控制方法
CN212328953U (zh) 一种板材剔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