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6373A -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6373A
CN117066373A CN202311330988.3A CN202311330988A CN117066373A CN 117066373 A CN117066373 A CN 117066373A CN 202311330988 A CN202311330988 A CN 202311330988A CN 117066373 A CN117066373 A CN 117066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omponent
cooling device
cooling
po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09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66373B (zh
Inventor
张权
王刚
赵哲
李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09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6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6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6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66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6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6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2Rolling stand frames or housings; Roll mountings ; Roll ch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7Adaptation of roll neck bearings
    • B21B31/076Cooling; Lubricating roller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4Temperature control, e.g. by cooling or heating the rolls or the pro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8/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 B21B38/006Methods or devices for measuring, detecting or monito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position detection,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轴承座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在轴承外部设置冷却装置,且冷却装置完全包裹在轴承外部;通过在冷却装置内部铺设冷却水流动管道,且冷却水流动管道贴紧在转轴的外壁上。通过冷却水流控制与温度的闭环控制,解决了主轧辊轴承座高速运转时过度发热问题,使得轴承座处于一个稳定温度状态下,保证辊压产品的厚度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当设备速度处于停止或者运行速度低时,可选择停掉制冷或降低制冷效果,节约能耗,通过主轴承座温度监控,分析主轴承座发热频率正常发热与生产中发热做比较,做主轴承座预防性维护提醒,大大降低维修准备时间,节约成本与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座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锂电设备的性价比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率高品质的极限制造与智能制造,应运而生,高速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作为整个锂电池产业线中不可缺且关键的工序,提速减耗增效是设备创新路上的一大关键举措,当然,提速意味着设备转速加快,加快转速即随着摩擦次数增加,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正常的生产效率。
现有技术选择增加冷却水在轴承处冷却,但轴承座温度无监控、冷却水流量无监控,冷却效果无法管控,过度冷却会导致辊压的极片中间厚两边薄,冷却不够会导致辊压的极片中间薄两边厚,极片质量差而且不可控;同时现有的轴承座结构尺寸固定且单一,根据不同直径的轴承,需要更换不同的轴承座,进而导致冷却管道需要重新铺设,过于费时费力,严重耽搁了工作效率,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用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的轴承座结构尺寸固定且单一,根据不同直径的轴承,需要更换不同的轴承座,进而导致冷却管道需要重新铺设,过于费时费力,严重耽搁了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尺寸轴承安装使用需求的冷却装置,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冷却机构,包括位于轴承顶端的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下方两侧的两组收纳部件,设置于所述两组收纳部件之间靠下位置的夹紧部件,设置于所述收纳部件内部的弹性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部件内部两侧的引导部件;
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固定部件一侧的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一端的调节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调节部件一侧、且一端与所述收纳部件连接的调节组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位于顶端的固定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下方、且贴紧在所述轴承上方外侧的固定块,所述收纳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轴承两侧外部的收纳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组件内部的收卷组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紧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轴承下方外侧的第三接触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接触块两侧的第三固定耳,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收纳组件内部的蜗卷弹簧,设置于所述蜗卷弹簧内端的第一固定卡,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卷弹簧最外端的第二固定卡。
作为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收纳组件内部两侧的第一引导轮,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轮上方的第二引导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轮下方的第三引导轮。
作为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块两侧的连接环,设置于所述连接环一侧、且延伸至所述调节部件内的第一限位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一端的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侧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的定位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部件一侧的螺纹杆,设置于所述螺纹杆一端、且延伸至所述调节部件内部的第二限位块,以及设置于所述螺纹杆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冷却水流控制与温度的闭环控制,解决了主轧辊轴承座高速运转时过度发热问题,使得轴承座处于一个稳定温度状态下,保证辊压产品的厚度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当设备速度处于停止或者运行速度低时,可选择停掉制冷或降低制冷效果,节约能耗,通过主轴承座温度监控,分析主轴承座发热频率正常发热与生产中发热做比较,做主轴承座预防性维护提醒,大大降低维修准备时间,节约成本与资源。
2、将轴承座与冷却管道结合,组成了可根据轴承尺寸进行相应调整的冷却装置,满足了多种尺寸规格轴承的安装使用需求,且冷却管道可跟随进行相应的尺寸的延伸铺设,无需再次进行管道铺设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选择增加冷却水在轴承处冷却,但轴承座温度无监控、冷却水流量无监控,冷却效果无法管控,过度冷却会导致辊压的极片中间厚两边薄,冷却不够会导致辊压的极片中间薄两边厚,极片质量差而且不可控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并控制轴承座冷却,保障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所述冷却机构内部铺设冷却水流动管道,并在所述冷却机构上设置温度传感器;
将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于轴承外侧,使得冷却机构将轴承包围;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轴承的温度变换,通过位于所述冷却机构内部的冷却水流动管道与发热的轴承接触,可进行对发热轴承的降温处理。
作为本发明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机构完全包裹在轴承外部的方式,可实现对轴承的全方位冷却。
作为本发明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水流动管道贴紧在转轴的外壁上,能够通过增加接触面积的方式导出更多热量,保障散热效果。
本方法的有益效果,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冷却装置整体的温度,并通过在冷却水流动管道内设置电子水流控制阀,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子水流控制阀的启停闭合,进行控制冷却液在冷却水流动管道的流动状态,从而实现控制冷却装置冷却状态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收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收纳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收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收卷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卷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固定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00、冷却机构;101、固定部件;101a、固定组件;101a-1、固定板;101a-2、卡槽;101a-3、固定栓;101b、固定块;101b-1、第一接触块;101b-2、走线孔;101b-3、第一固定耳;102、收纳部件;102a、收纳组件;102a-1、第二接触块;102a-2、第二固定耳;102a-3、收纳仓;102b、收卷组件;102b-1、第一转轴;102b-2、第二隔板;102b-3、卷绕组件;102b-31、第一压板;102b-32、第二压板;102b-33、限位槽;102b-4、第二转轴;103、夹紧部件;103a、第三接触块;103b、第三固定耳;104、弹性部件;104a、蜗卷弹簧;104b、第一固定卡;104c、第二固定卡;105、引导部件;105a、第一引导轮;105b、第二引导轮;105c、第三引导轮;200、固定机构;201、连接部件;201a、连接环;201b、第一限位块;202、调节部件;202a、第一连接组件;202a-1、固定管;202a-2、限位孔;202b、第二连接组件;202b-1、卡接管;202b-2、弹片;202c、定位块;203、调节组件;203a、螺纹杆;203b、第二限位块;203c、第二连接环;M、温度传感器;L、冷却水流动管道;L1进水口;L2、出水口;Z、压棍,N、防护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目的在于:将冷却水流动管道L与轴承座相结合,使得两组可进行同步的结构变动,无需重新铺设。
此装置包括,冷却机构100,包括位于轴承顶端的固定部件101,设置于固定部件101下方两侧的两组收纳部件102,设置于两组收纳部件102之间靠下位置的夹紧部件103,设置于收纳部件102内部的弹性部件104,以及设置于收纳部件102内部两侧的引导部件105,在固定部件101、收纳部件102和夹紧部件103的两侧,均设置有压棍Z,压棍Z能够将从冷却机构100中延伸出的冷却水流动管道L,牢牢的压紧贴合在轴承外壁上,确保冷却水流动管道L与轴承的充分接触,进而保障散热工作的工作效果;
使用过程中,通过固定部件101可将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温度传感器M紧密安装在固定部件101上,冷却水流动管道L从的一端经由固定部件101,依次贯穿左侧的收纳部件102、下方的夹紧部件103、以及右侧的收纳部件102,并最终返回固定部件101,从而实现了贯穿并完美铺设在转轴上的目的,加强其散热效果,在固定部件101、收纳部件102与夹紧部件103之间还设置有防护带N,防护带N采用折叠式的方式收缩在一起,可根据冷却机构100整体位置的扩张,进行相应的延展,由一组固定部件101、两组收纳部件102以及一组夹紧部件103环绕组成的固定部件101,可根据轴承的尺寸,调整各个部件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适应不同安装需求的目的。
固定机构200,包括位于固定部件101一侧的连接部件201,设置于连接部件201一端的调节部件202,以及设置于调节部件202一侧、且一端与收纳部件102连接的调节组件203,连接部件201转动连接在固定部件101的侧面,调节组件2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收纳部件102的侧面,调节部件202的一端与连接部件20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调节组件203螺纹连接。
使用过程中,固定机构200分布安装在各个部件之间,在固定部件101与收纳部件102之间、收纳部件102与夹紧部件103之间均安装有固定机构200,各组部件之间设置的固定机构200,能够加强装置整体的支撑稳固性能,通过转动调节部件202,可进行调节组件203在调节部件202内的伸缩调节,进而实现调节各部件之间距离的目的,从而达到跟随轴承尺寸调整装置整体大小的目的。
其中,固定部件101包括位于顶端的固定组件101a,以及设置于固定组件101a下方、且贴紧在轴承上方外侧的固定块101b,固定块101b固定连接在固定组件101a的一侧,固定块101b的内侧为弧形结构,能够更好的安装贴合在轴承的弧形外壁上。
其中,固定组件101a包括横向设置的固定板101a-1,开设在固定板101a-1两端的卡槽101a-2,以及横向安装在卡槽101a-2内的固定栓101a-3,固定板101a-1用于安装固定整个装置,固定块101b安装固定在固定板101a-1的一侧。
其中,固定块101b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01a-1侧面的第一接触块101b-1,固定设置在第一接触块101b-1两侧的走线孔101b-2,连接部件201转动连接在走线孔101b-2上,在固定块101b的两侧开设有多组第一固定耳101b-3,冷却水流动管道L从第一固定耳101b-3中穿过,并向上延伸出进水口L1和出水口L2。
其中,收纳部件102包括位于轴承两侧外部的收纳组件102a,以及设置于收纳组件102a内部的收卷组件102b,收卷组件102b转动设置在收纳组件102a的内部,可在收纳组件102a内进行转动。
其中,收纳组件102a包括第二接触块102a-1,设置在第二接触块102a-1两侧的第二固定耳102a-2,调节组件20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耳102a-2上,开设在第二接触块102a-1内部的收纳仓102a-3,收卷组件102b、弹性部件104以及引导部件105均设置在收纳仓102a-3内。
其中,收卷组件102b包括转动连接在收纳组件102a上的第一转轴102b-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102b-1一端,且位于收纳仓102a-3内的四组隔板102b-2,固定设置在四组隔板102b-2之间的三组卷绕组件102b-3,以及固定设置在最外侧隔板102b-2上的第二转轴102b-4,三组卷绕组件102b-3中均有冷却水流动管道L穿过。
其中,卷绕组件102b-3分为第一压板102b-31与第二压板102b-32两部分,两者均为半圆形的弧形片,两者固定安装在隔板102b-2上,但圆心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压板102b-31向右侧延伸,第二压板102b-32向左侧延伸,两者之间分隔有限位槽102b-33,且冷却水流动管道L从限位槽102b-33中穿过。
使用过程中,由于冷却水流动管道L从限位槽102b-33中穿过,所以当收卷组件102b整体转动时,上方的第一压板102b-31突出的一端,会向下按压冷却水流动管道L,同时下方的第二压板102b-32突出的一端,会向上挤压另一侧冷却水流动管道L,随着收卷组件102b的整体旋转,冷却水流动管道L会以隔板102b-2的中心点为圆心,进行转动收卷,收卷的冷却水流动管道L会均匀地盘绕在卷绕组件102b-3的外侧,进而起到收纳冷却水流动管道L的目的。
其中,夹紧部件103包括位于轴承下方外侧的第三接触块103a,以及设置于第三接触块103a两侧的第三固定耳103b,第三接触块103a的内侧为弧形结构,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轴承外侧的弧面,第三固定耳103b用于和调节组件203转动连接。
其中,弹性部件104包括位于收纳组件102a内部的蜗卷弹簧104a,设置于蜗卷弹簧104a内端的第一固定卡104b,以及设置于蜗卷弹簧104a最外端的第二固定卡104c,第一固定卡104b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102b-1上,第二固定卡104c固定连接在收纳组件102a上。
使用过程中,蜗卷弹簧104a通过第一固定卡104b与第一转轴102b-1固定连接,再加上第二固定卡104c将蜗卷弹簧104a的另一端固定在收纳组件102a上,当收卷组件102b发生转动时,会带动蜗卷弹簧104a的内端进行相应的收缩,反之蜗卷弹簧104a的伸缩膨胀也会带动收卷组件102b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带动冷却水流动管道L进行收卷或释放的目的。
其中,引导部件105包括位于收纳组件102a内部两侧的第一引导轮105a,位于第一引导轮105a上方的第二引导轮105b,以及位于第一引导轮105a下方的第三引导轮105c,引导部件105将冷却水流动管道L分为三组,第一引导轮105a引导冷却水流动管道L始终游走于轴承的中部位置,第二引导轮105b引导冷却水流动管道L始终游走于轴承的上部位置,第三引导轮105c引导冷却水流动管道L始终游走于轴承的下部位置,进而使得冷却水流动管道L在始终均匀分布在轴承外侧的目的,确保冷却效果。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2
参照图9~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加大装置夹持轴承的力度,并增强支撑效果。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连接部件201包括位于固定块101b两侧的连接环201a,设置于连接环201a一侧、且延伸至调节部件202内的第一限位块201b,连接环201a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耳101b-3上,第一限位块201b延伸至调节部件202内,使得两者处于转动连接状态。
其中,调节部件202包括位于第一限位块201b一端的第一连接组件202a,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202a一侧的第二连接组件202b,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202a上的202c,第一连接组件202a与第二连接组件202b转动连接,定位块202c为两者的转动轴心。
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202a包括半圆柱结构的固定管202a-1,以及开设在固定管202a-1上的限位孔202a-2,第二连接组件202b包括与固定管202a-1向匹配的卡接管202b-1,以及设置在卡接管202b-1内侧,与限位孔202a-2相匹配的弹片202b-2,通过弹片202b-2卡接进限位孔202a-2内,可将第一连接组件202a与第二连接组件202b组合为圆柱形的调节部件202,弹片202b-2的长度大于限位孔202a-2的深度,在两者结合时,弹片202b-2的一部分会暴露在外,通过弹性的膨胀,会将第一连接组件202a与第二连接组件202b锁紧。
其中,调节组件203包括设置于调节部件202一侧的螺纹杆203a,设置于螺纹杆203a一端、且延伸至调节部件202内部的第二限位块203b,以及设置于螺纹杆203a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203c,螺纹杆203a与调节部件202螺纹连接,调节组件203通过第二限位块203b限位在调节部件202内,第二连接环203c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耳102a-2上,能够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
使用过程中,将冷却机构100整体根据轴承的实际直径,均匀分布在轴承的四周,随后将调节组件203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03b的一端,根据实际需求,将其合适的长度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202a与第二连接组件202b之间,随后扣合卡紧第一连接组件202a与第二连接组件202b使其组合为调节部件202,此时弹片202b-2会确保连着之间的卡接粘合性,然后转动调节部件202,调节部件202通过与螺纹杆203a的螺纹连接,会带动调节组件203进行收缩,进而实现辅助冷却机构100进行安装固定给的目的,并提供有效的支撑能力;反之,按压弹片202b-2,使得第一连接组件202a与第二连接组件202b脱离,进而将调节组件203从调节部件202中快速取出,进而实现快拆的功能,提高安装拆卸的效率。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
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控制方法,此方法包括在所述冷却机构100内部铺设冷却水流动管道L,并在所述冷却机构100上设置温度传感器M;
将所述冷却机构100设置于轴承外侧,使得冷却机构100将轴承包围;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M监测轴承的温度变换,通过位于所述冷却机构100内部的冷却水流动管道L与发热的轴承接触,可进行对发热轴承的降温处理。
其中所述冷却机构100完全包裹在轴承外部的方式,可实现对轴承的全方位冷却,全方位的包裹,避免了存在冷却死角,同时通过增加接触面积能够加强冷却效率;
其中,所述冷却水流动管道L贴紧在转轴的外壁上,能够通过增加接触面积的方式导出更多热量,保障散热效果,且紧贴在转轴外壁的方式,能够时刻,且第一时间对转轴进行冷却,确保冷却及时且高效。
使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温度数据检测与收集,温度传感器M收集到实时的轧辊轴承座温度检测T2,初始温度T0设备生产前的温度,设备运行过程的温度差T1=T2-T0。
S2.电子水流控制阀收集到冷却水的实时流量Q0。
S3.安装水温传感器保持冷却水水温固定到18°-22°范围。
S4.数据处理1,当温度T1≥120%X°时(X未知温度,根据所留的轴承与轴配合公差、润滑油品种等众多因素有关,需根据现场实时设定,设定方法为:分别记录当产品厚度为H时,主轴承温度T;当产品厚度为H+0.3时,主轴承温度T1;产品厚度为H+0.6时,主轴承温度T2;以此类推,H+0.9,T3;H+1.2,T4; …… H+3,T11 X=(H+3-H)/(T11-T)),冷却水支管开始用电子水流量控制阀增大Q0的值;每次调整幅度为Q1;(Q1数值可设,设定方法为:分别记录当主轴承座温度为T时,冷却水流量为Q;当主轴承座温度为T+5时,冷却水流量为Q1;主轴承座温度为T+10时,冷却水流量为Q2;以此类推,T+15,Q3;T+20,Q4;…… T+60,Q11 Q1=(T+60-T)/(Q11-Q))。
S5.数据处理2,当温度-T1≤120%X°时(X未知温度,根据所留的轴承与轴配合公差、润滑油品种等众多因素有关,需根据现场实时设定,设定方法为:分别记录当产品厚度为H时,主轴承温度T;当产品厚度为H+0.3时,主轴承温度T1;产品厚度为H+0.6时,主轴承温度T2;以此类推,H+0.9,T3;H+1.2,T4; …… H+3,T11 X=(H+3-H)/(T11-T)),冷却水支管开始用电子水流量控制阀减少Q0的值;每次调整幅度为Q1;(Q1数值可设,设定方法为:分别记录当主轴承座温度为T时,冷却水流量为Q;当主轴承座温度为T+5时,冷却水流量为Q1;主轴承座温度为T+5时,冷却水流量为Q2;以此类推,T+10,Q3;T+15,Q4;…… T+60,Q11 Q1=(T+60-T)/(Q11-Q))。
S6.通过主轴承座温度监控,分析主轴承座发热频率f= T1/t (T1==T2-T0,t为发热的时间),理论仿真正常发热f1与生产中发热f做比较:
当f≤90%f1时,设备正常运行;
当f>90%f1时,设备做预防维护提醒,但设备依然可以运行; 当f>110%f1时,设备做报警停机提醒,并强行停机,需要设备负责人确认后解锁。
通过上述方法可知,冷却水流量控制与温度的闭环控制,解决了主轧辊轴承座高速运转时过度发热问题,使得轴承座处于一个稳定温度状态下,保证辊压产品的厚度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
冷却水流量控制与温度的闭环控制,当设备速度处于停止或者运行速度低时,可选择停掉制冷或降低制冷效果,节约能耗;
通过主轴承座温度监控,分析主轴承座发热频率f=C/T,正常发热f1与生产中发热f2做比较,做主轴承座预防性维护提醒,大大降低维修准备时间,节约成本与资源。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机构(100),包括位于轴承顶端的固定部件(101),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件(101)下方两侧的两组收纳部件(102),设置于所述两组收纳部件(102)之间靠下位置的夹紧部件(103),设置于所述收纳部件(102)内部的弹性部件(104),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部件(102)内部两侧的引导部件(105);
固定机构(200),包括位于所述固定部件(101)一侧的连接部件(201),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件(201)一端的调节部件(202),以及设置于所述调节部件(202)一侧、且一端与所述收纳部件(102)连接的调节组件(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101)包括位于顶端的固定组件(101a),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101a)下方、且贴紧在所述轴承上方外侧的固定块(101b),所述收纳部件(102)包括位于所述轴承两侧外部的收纳组件(102a),以及设置于所述收纳组件(102a)内部的收卷组件(102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件(103)包括位于所述轴承下方外侧的第三接触块(103a),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接触块(103a)两侧的第三固定耳(103b),所述弹性部件(104)包括位于所述收纳组件(102a)内部的蜗卷弹簧(104a),设置于所述蜗卷弹簧(104a)内端的第一固定卡(104b),以及设置于所述蜗卷弹簧(104a)最外端的第二固定卡(104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105)包括位于所述收纳组件(102a)内部两侧的第一引导轮(105a),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轮(105a)上方的第二引导轮(105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轮(105a)下方的第三引导轮(105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201)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块(101b)两侧的连接环(201a),设置于所述连接环(201a)一侧、且延伸至所述调节部件(202)内的第一限位块(201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20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01b)一端的第一连接组件(202a),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2a)一侧的第二连接组件(202b),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2a)上的定位块(202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3)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部件(202)一侧的螺纹杆(203a),设置于所述螺纹杆(203a)一端、且延伸至所述调节部件(202)内部的第二限位块(203b),以及设置于所述螺纹杆(203a)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环(203c)。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冷却装置内部铺设冷却水流动管道(L),并在所述冷却装置上设置温度传感器(M);
将所述冷却机构(100)设置于轴承外侧,使得冷却机构(100)将轴承包围;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M)监测轴承的温度变换,通过位于所述冷却机构(100)内部的冷却水流动管道(L)与发热的轴承接触,进行对发热轴承的降温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机构(100)完全包裹在轴承外部的方式,实现对轴承的全方位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水流动管道(L)贴紧在转轴的外壁上,能够通过增加接触面积的方式导出更多热量,保障散热效果。
CN202311330988.3A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066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0988.3A CN117066373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0988.3A CN117066373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6373A true CN117066373A (zh) 2023-11-17
CN117066373B CN117066373B (zh) 2024-01-12

Family

ID=8871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0988.3A Active CN117066373B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637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7218A (ja) * 2002-04-16 2003-10-31 Ntn Corp 静圧気体軸受スピンドル装置
CN1931459A (zh) * 2005-09-13 2007-03-21 北京伟世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的润滑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01799037A (zh) * 2009-02-09 2010-08-11 北儒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具冷却效果的转轴装置
CN102678764A (zh) * 2011-12-24 2012-09-1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滚动轴承散热用轴承座
US20120237345A1 (en) * 2011-03-17 2012-09-2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Cooling structure for bearing housing of turbocharger
CN102829314A (zh) * 2012-09-04 2012-12-19 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滑动轴承的润滑油循环装置及其制作工艺
CN105786042A (zh) * 2014-12-15 2016-07-20 西安扩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轴承座散热系统
CN109707751A (zh) * 2018-11-26 2019-05-03 陈灿年 一种基于液氮破冰的轴承制造用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7218A (ja) * 2002-04-16 2003-10-31 Ntn Corp 静圧気体軸受スピンドル装置
CN1931459A (zh) * 2005-09-13 2007-03-21 北京伟世杰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轴承的润滑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01799037A (zh) * 2009-02-09 2010-08-11 北儒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具冷却效果的转轴装置
US20120237345A1 (en) * 2011-03-17 2012-09-2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Cooling structure for bearing housing of turbocharger
CN102678764A (zh) * 2011-12-24 2012-09-1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滚动轴承散热用轴承座
CN102829314A (zh) * 2012-09-04 2012-12-19 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滑动轴承的润滑油循环装置及其制作工艺
CN105786042A (zh) * 2014-12-15 2016-07-20 西安扩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轴承座散热系统
CN109707751A (zh) * 2018-11-26 2019-05-03 陈灿年 一种基于液氮破冰的轴承制造用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6373B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4949B2 (en) Bearing arrangement of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preload of a bearing arrangement
CN105074205B (zh) 联轴装置和风力发电装置
CN117066373B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机主轧辊轴承座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499370A (zh) 通信光缆缠绕器
CN212304462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电缆剪断装置
CA3151061C (en) Wind turbine yaw brake with anti-rotation bushing
CN218261244U (zh) 一种施工布线用排线支架
KR101895747B1 (ko) 폐루프형 발전기 고정자코일용 테이핑장치
CN213484405U (zh) 一种电缆多环境适配用方向调节装置
DE19801213A1 (de) Fest an Säulen und Maste montierte Vorrichtung die sich dennoch mit der wandernden Sonne dreht, somit ihre Breitseite (Sonnensegel) jeweils der Sonne zuwendet
CN220574330U (zh) 一种热轧不锈钢用防松卷取上夹送辊
CN110410472B (zh) 传动装置、变桨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4455696U (zh) 一种光缆通信工程用线缆缠绕装置
CN214610800U (zh) 一种蒸汽加热管散热片自动绕卷机
CN110683415A (zh) 四卷筒电缆卷车
CN217474462U (zh) 一种生产电线电缆用铝拉丝机
CN215343678U (zh) 一种用于电力安装的紧线装置
CN117142264A (zh)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收集装置
US20130313835A1 (en) Generator
CN112357673B (zh) 一种走线下坡辅助装置
CN219525876U (zh) 一种电力线路螺旋式调整板
CN220732476U (zh) 一种电机绕组骨架
CN219345301U (zh) 滚动轴承生产安装设备
CN114679015B (zh) 一种变频一体式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20306052U (zh) 高速同心双层钢带铠装绕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