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9110A -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9110A
CN117039110A CN202311298146.4A CN202311298146A CN117039110A CN 117039110 A CN117039110 A CN 117039110A CN 202311298146 A CN202311298146 A CN 202311298146A CN 117039110 A CN117039110 A CN 117039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izing
positioning
pressing plate
piece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981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赵猛
俞丁山
龚雪清
陈蕃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981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9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9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9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提出一种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机构和加压工装,加压机构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一压板和设于第一压板上的定位组件;加压工装包括第二压板和凸设于第二压板上的快换连接件;快换连接件能够穿过通孔,且定位组件能够连接或释放快换连接件。上述加压装置能够快速更换加压工装,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加压设备对涂胶入箱后的电池单体进行加压,使电池单体底部的胶水和箱体能够牢固地粘在一起。然而,电池模组的种类众多,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需要更换适配的加压工装来实现加压。目前,通常由人工完成加压工装的拆卸和安装,然而,人工拆装的难度较大,更换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能够自动完成更换加压工装,降低了拆装加压工装的难度,提升了更换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压装置,包括:
加压机构,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一压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定位组件;
加压工装,包括第二压板和凸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快换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换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定位组件能够连接或释放所述快换连接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装置中,加压工装上设有快换连接件且加压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能够连接快换连接件以使加压工装连接于加压机构,定位组件还能够释放快换连接件以使加压工装与加压机构相分离,因此,上述加压装置能够方便地拆卸和安装加压工装,以自动更换加压工装,使得加压装置能够适配不同的电池。上述加压装置能够快速更换加压工装,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更换加压工装时存在的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加压装置能够兼容不同的加压工装以适配不同类型的电池,提升了设备利用率,能够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换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所述快换连接件中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中的第一定位件能够穿设于快换连接件的定位孔中以定位快换连接件,定位组件的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换连接件包括开设有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框和连接于所述定位框的导向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导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定位件能够抵持于导向件,第一定位件可与导向件相卡持,以使第一定位件与快换连接件相互定位,使得快换连接件稳定连接于加压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楔形部且所述楔形部能够抵持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楔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从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件的楔形部能够与导向件相抵持,以实现第一定位件与快换连接件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加压工装能够稳定地连接在加压机构上;通过将楔形部与导向件配合连接,能够同时实现对快换连接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定位,提升了定位精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通过将导向件设置为可转动的导向轮,有利于第一定位件顺利在定位孔内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导向结构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不仅能够约束第一定位件的运动方向,提升第一定位件的运动精度,还能够使第二压板沿第一方向紧贴于第一压板,方便下压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浮动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接头能够保持第一驱动件工作时的动作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且用于检测所述浮动接头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能够依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控制第一定位件移动,提升了控制精度,进而提升了加压工装与电池的对位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背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定位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限位结构相卡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件能够对第一定位件限位,降低第一定位件回退的概率,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能够共同对快换连接件进行定位,使得加压工装稳定地连接于加压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在所述第一压板上呈对角设置;
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快换连接件,其中两个所述快换连接件在所述第二压板上呈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工装通过其对角的两个快换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压板,组装后的稳定性较高,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连接的定位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销能够在安装第二压板时起到导向作用,提升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的对位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加压驱动机构,所述加压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加压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加压机构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加压机构和加压工装下压电池,实现对电池的加压。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压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加压装置;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加压工装和所述加压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使所述加压工装靠近或远离所述加压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设备包括加压装置和升降装置,加压装置能够自动连接或释放加压工装;同时,升降装置能够自动驱动加压工装和/或加压机构移动,无需人工托举加压工装,进一步提升了加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设备还包括用于移载所述加压工装的移载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载装置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设备能够利用移载装置搬运加压工装,并利用升降装置升降移载装置和加压工装,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上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承载和定位所述加压工装;
所述车体上设有万向球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万向球抵持于所述支撑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移载装置能够承载和定位加压工装,且支撑台能够微调,方便加压工装与加压机构相对位,不易出现加压工装卡死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销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
上述移载装置能够承载和定位加压工装,且支当组装加压工装时,支撑台能够被第二定位销的限位且同时能够在车体上微调位置,降低加压工装的对位难度和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设备还包括顶升止挡机构,所述顶升止挡机构设于所述升降装置的至少一侧,用于止挡所述移载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升止挡机构能够对移载装置的移动进行限位,以便于升降装置顺利顶升移载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工装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压工装并排设置,每个所述加压工装上设有多个平行且间隔的压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加压工装上的一排压头可同时下压一排电池单体;当电池单体的排布变化时,加压设备可更换对应的加压工装,实现切拉换型。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常规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压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加压设备中加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加压装置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加压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加压装置中B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7A是图1所示的加压设备中移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移载装置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A所示的移载装置的正视图;
图9是图7A所示的移载装置的前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加压设备中升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加压设备;100、加压装置;10、加压机构;11、第一压板;111、通孔;112、导向结构;12、定位组件;121、第一定位件;1211、楔形部;1212、限位结构;122、第一驱动件;123、接头;124、位置传感器;125、第二定位件;126、第二驱动件;127、安装架;20、加压工装;21、第二压板;211、第一定位销;212、压头;22、快换连接件;221、定位孔;222、定位框;223、导向件;30、机架;40、加压驱动机构;200、升降装置;210、支架;220、升降组件;230、顶升止挡机构;300、移载装置;310、车体;320、支撑台;321、连接孔;330、万向球;340、第二定位销;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动力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加压设备对涂胶入箱后的电池单体进行加压,使电池单体底部的胶水和箱体能够牢固地粘在一起。
经研究发现,电池模组的种类众多,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需要更换适配的加压工装来实现加压。目前,通常由人工完成加压工装的拆卸和安装,然而,人工拆装的难度较大,更换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加压工装的拆装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加压装置包括加压机构和加压工装,加压机构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一压板和设于第一压板上的定位组件;加压工装包括第二压板和凸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快换连接件,所述快换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定位组件能够连接或释放快换连接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装置中,加压工装上设有快换连接件且加压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能够连接快换连接件以使加压工装连接于加压机构,定位组件还能够释放快换连接件以使加压工装与加压机构相分离,因此,上述加压装置能够自动拆卸和安装加压工装,以自动更换加压工装,使得加压装置能够适配不同的工件。上述加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更换加压工装时存在的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1示意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设备1,加压设备1包括加压装置100。
请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100,适用于对电池进行加压,可以理解,还适用于对其他工件进行加压。
加压装置100包括加压机构10和加压工装20,加压机构10包括开设有通孔111的第一压板11和设于第一压板11上的定位组件12;加压工装20包括第二压板21和凸设于第二压板21上的快换连接件22;快换连接件22能够穿过通孔111,且定位组件12能够连接或释放快换连接件22。
加压机构10是用于向电池提供压力的机构,加压工装20是一种可拆卸地连接于加压机构10上的治具,加压工装20的一侧连接于加压机构10,另一侧用于抵持于电池,从而加压工装20能够将加压机构10提供的压力施加于电池上。加压工装20为可更换的结构,在使用时可依据待加压电池的结构选择适配的加压工装20。例如,电池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加压工装20上设有压条,压条用于压在电池单体的肩部,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池,电池单体的排布顺序不同,则需要适用的加压工装20也不同。
加压机构10包括第一压板11和设于第一压板11上的定位组件12,第一压板11用于通过加压工装20向电池传递压力,第一压板11可为板体、框体或其他结构,只要能连接和带动加压工装20移动即可。第一压板11可连接于加压驱动机构40,加压驱动机构40能够驱动第一压板11沿第一方向Z升降,以对电池进行加压。
第一压板11上设有通孔111,通孔111贯穿第一压板11沿第一方向Z上的相对两侧,通孔用于供快换连接件22穿过。
定位组件12与通孔111相邻设置,定位组件12用于连接或释放快换连接件22。当定位组件12连接快换连接件22时,加压工装20可连接在加压机构10上;当定位组件12释放快换连接件22时,加压工装20可与加压机构10相分离,以拆卸加压工装20。具体的,定位组件12可通过卡持、夹持、磁性吸附、真空吸附等方式连接快换连接件22;定位组件1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定位组件12与快换连接件22一一对应设置,或者,每两个定位组件12共同连接一个快换连接件22。
加压工装20包括第二压板21和凸设于第二压板21上的快换连接件22,第二压板21可与第一压板11相贴合,以便于加压机构10带动加压工装20下压电池;第二压板21可为板状、框状等结构,只要第二压板21能够下压电池即可。
快换连接件22用于连接于定位组件12,可以理解,为了使加压机构10能够方便地安装加压工装20,不同类型的加压工装20可具有相同的快换连接件22,即快换连接件22可为标准件;或者,定位组件12有多种类型,只要快换连接件22能够连接于对应的定位组件12即可。
上述加压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加压工装20设置于第一压板11的一侧,并使快换连接件22穿过第一压板11上的通孔111且延伸至第一压板11的另一侧;然后,定位组件12连接快换连接件22,以将第二压板21连接在第一压板11上;在加压时,第一压板11能够通过第二压板21向电池施加压力,以完成下压动作。当需要对另一类型的电池加压时,定位组件12释放快换连接件22,以将加压工装20与加压机构10相分离;然后,将另一个加压工装20连接于加压机构10上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装置100中,加压工装20上设有快换连接件22且加压机构10包括定位组件12,定位组件12能够连接快换连接件22以使加压工装20连接于加压机构10,定位组件12还能够释放快换连接件22以使加压工装20与加压机构10相分离,因此,上述加压装置100能够方便地拆卸和安装加压工装20,以自动更换加压工装20,使得加压装置100能够适配不同的电池。上述加压装置100能够快速更换加压工装20,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更换加压工装20时存在的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加压装置100能够兼容不同的加压工装20以适配不同类型的电池,提升了设备利用率,能够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请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快换连接件22沿第一方向Z凸设于第二压板21的一侧,快换连接件22中设有定位孔221;定位组件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件121和第一驱动件122,第一驱动件12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移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21穿设于定位孔221内,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Z相交。
第一方向Z可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X可为水平方向,此时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Z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方向X也可与第一方向Z呈其他夹角设置。
具体的,加压工装20沿第一方向Z设于第一压板11的一侧,且快换连接件22沿第一方向Z凸出于第二压板21的一侧,因此,在加压工装20与加压机构10相互靠近时,快换连接件22能够穿过第一压板11上的通孔111。快换连接件22中设有定位孔221,定位孔221用于与第一定位件121配合连接,定位孔221可为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孔221也可为盲孔。
定位组件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件121和第一驱动件122,第一驱动件12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移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21穿设于定位孔221内。
第一驱动件122可为气缸,也可为油缸、滚珠丝杠结构等其他驱动件,第一驱动件12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移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21靠近或远离快换连接件22;第一定位件121用于连接和定位快换连接件22,第一定位件121可为板状、块状、圆柱状等结构。
当第一驱动件122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朝向快换连接件22移动时,第一定位件121能够穿设于定位孔221内,以使加压工装20连接于加压机构10;当第一驱动件122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朝向远离快换连接件2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定位件121能够从定位孔221内脱离,以使定位组件12释放快换连接件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12中的第一定位件121能够穿设于快换连接件22的定位孔221中以定位快换连接件22,定位组件12的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请参照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快换连接件22包括开设有定位孔221的定位框222和连接于定位框222的导向件223,第一定位件121能够抵持于导向件223。
定位框222可为矩形框体,也可为圆形框体或其他形状的框体,定位孔221开设于定位框222内;第一定位件121可穿设于定位孔221内,从而第一定位件121可连接于定位框222。
导向件223连接于定位框222,其中,导向件223可设于定位孔221内,也可设于定位孔221之外,例如设于定位孔221沿第二方向X的一侧。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件223设于定位孔221内。
由于第一定位件121能够抵持于导向件223,第一定位件121可与导向件223相卡持,以使第一定位件121与快换连接件22相互定位,使得快换连接件22稳定连接于加压机构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21包括楔形部1211且楔形部1211能够抵持于导向件223,楔形部1211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从靠近第一驱动件12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驱动件122的一端逐渐减小。
第一定位件121包括楔形部1211,具体的,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22,第一定位件121远离第一驱动件122的一端可为楔形部1211;在其他实施例中,楔形部1211也可设于第一定位件121的任一端或中部。
楔形部1211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从靠近第一驱动件122的一端向远离第一驱动件122的一端逐渐减小,其中楔形部1211的厚度是指楔形部1211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
当第一驱动件122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朝向靠近定位框222的方向移动时,楔形部1211与导向件223在第一方向Z上的间隙逐渐变小;当第一定位件121移动到预设位置时,楔形部1211能够抵持于导向件223,从而楔形部1211能够与导向件223相互抵持定位,实现了第一定位件121与快换连接件22之间的固定连接。由于楔形部1211与导向件223在第一方向Z上相互抵持,第一定位件121能够实现对快换连接件22在第一方向Z上的定位;由于楔形部1211的厚度逐渐变化,楔形部1211沿第二方向X移动至贴合并抵持于导向件223的位置时,将无法继续沿第二方向X移动,如此,第一定位件121还能够实现对快换连接件22在第二方向X上的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件121的楔形部1211能够与导向件223相抵持,以实现第一定位件121与快换连接件22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加压工装20能够稳定地连接在加压机构10上;通过将楔形部1211与导向件223配合连接,能够同时实现对快换连接件22在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上的定位,提升了定位精准度。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223为可转动地设于定位孔221内的导向轮。导向轮的轴向平行于第三方向Y,第三方向Y与第二方向X和第一方向Z相交,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轮的轴向与第二方向X、第一方向Z均垂直。具体的,导向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定位框222。
当第一定位件121在定位孔221内移动时,导向轮可与第一定位件121滚动连接,减小了第一定位件121受到的摩擦力,有利于第一定位件121顺利移动。由于导向轮设于定位孔221内,当楔形部1211抵持于导向轮时,第一定位件121能够稳定地连接于快换连接件22。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223设于第一定位件121背离第一压板11的一侧;可以理解,导向件223也可设于第一定位件121朝向第一压板11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223也可为设于定位孔221内的楔形块或矩形块。
通过将导向件223设置为可转动的导向轮,有利于第一定位件121顺利在定位孔221内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1上设有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导向结构112,第一定位件121与导向结构112滑动连接。
导向结构112可设于通孔111沿第二方向X的一侧;导向结构112也可设于通孔111的上方,此时导向结构112沿第三方向Y的宽度小于定位框222的宽度,防止阻碍快换连接件22穿设于通孔111内。导向结构112可为滑轨、滑槽等结构,例如,导向结构112设有滑槽,第一定位件121朝向导向结构112的一侧设有滑轨,第一定位件121能够在导向结构112上沿着第二方向X移动。
在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移动时,导向结构112能够约束第一定位件121的运动方向,第一定位件121不易在第一方向Z上浮动;相应的,当第一定位件121在定位孔221内移动时,由于第一定位件121包括楔形部1211,定位框222能够沿第一方向Z向上浮动,从而使第二压板21紧贴于第一压板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112不仅能够约束第一定位件121的运动方向,提升第一定位件121的运动精度,还能够使第二压板21沿第一方向Z紧贴于第一压板11,方便下压电池。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2还包括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22和第一定位件121之间的浮动接头123。
具体的,浮动接头12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22的驱动轴,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定位件121。第一驱动件122为驱动气缸,浮动接头123的作用是减轻驱动气缸的偏心,在允许的偏心范围内使驱动气缸稳定工作,解决平衡精度不足的问题,保持驱动气缸工作时候的动作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压板11上的位置传感器124,位置传感器124与第一驱动件122电连接且用于检测浮动接头123的位置。
位置传感器124可为多种类型,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或接近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124能够检测浮动接头123的位置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第一驱动件122或用于控制加压装置100的控制器,从而第一驱动件122可依据检测信号来控制第一定位件121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122能够依据位置传感器124的检测信号来控制第一定位件121移动,提升了控制精度,进而提升了加压工装20与电池的对位精度。
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21背离第一压板11的一侧设有限位结构1212;定位组件12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定位件125和第二驱动件126,第二驱动件126用于驱动第二定位件125沿第一方向Z移动,以使第二定位件125与限位结构1212相卡持。
第二定位件125可为卡持块、卡持销、卡槽等,只要便于卡持于限位结构1212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212为限位槽,第二定位件125上设有卡持部,卡持部能够容纳并卡持于限位槽内。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212也可为卡持凸起,第二定位件125上设有卡槽。第二驱动件126可为气缸,也可为油缸、滚珠丝杆结构等。
可选的,当限位结构1212为限位槽时,限位槽沿第二方向X上的两个侧壁可为斜面,以利于第二定位件125顺利卡入限位槽内。
可选的,第一压板11上设有安装架127,安装架127设于通孔111沿第二方向X的一侧,第二驱动件126安装于安装架127上且第二定位件125位于安装架127与第一压板11之间的空间内;第一定位件121能够先后穿过安装架127和定位框222,或者先后穿过定位框222和安装架127。
在使用时,先移动第一定位件121,当第一定位件121移动到预设位置时,第一定位件121能够卡持和固定快换连接件22,第二驱动件126驱动第二定位件125沿第一方向Z运动,使第二定位件125与限位结构1212相互卡持。由于第一压板11具有一定的重量,在第一定位件121固定快换连接件22后,第二定位件125能够对第一定位件121进行限位,从而第一定位件121不易回退而造成无法固定快换连接件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件125能够对第一定位件121限位,降低第一定位件121回退的概率,第一定位件121和第二定位件125能够共同对快换连接件22进行定位,使得加压工装20稳定地连接于加压机构10。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1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组件12,其中两个定位组件12在第一压板11上呈对角设置;第二压板21上设有至少两个快换连接件22,其中两个快换连接件22在第二压板21上呈对角设置。
两个定位组件12在第一压板11上呈对角设置,是指两个定位组件12在第二方向X上间隔设置且在第三方向Y上间隔设置,两个定位组件12分别设于第一压板11的两个对角。同样的,两个快换连接件22分别设于第二压板21的两个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工装20通过其对角的两个快换连接件22连接于第一压板11,组装后的稳定性较高,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快换连接件22与定位组件12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可灵活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快换连接件22也可为一个且设于第二压板21的中部,定位组件12设于第一压板11的中部;或者,快换连接件22为四个且分别设于第二压板21的四角,定位组件12为四个且分别设于第一压板11的四角。
请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板21上设有第一定位销211,第一压板11上设有定位销孔(图未示),定位销孔与第一定位销211配合连接,以导向第二压板21。
第一定位销211沿第一方向Z凸设于第二压板21上,定位销孔可为通孔或盲孔。当第二压板21朝向第一压板11移动时,第一定位销211能够穿设于定位销孔内,第一定位销211对第二压板21的升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的,第二压板21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销211,两个第一定位销211呈对角设置。
可选的,两个第一定位销211和两个快换连接件22分别设于第二压板21的四角且均呈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销211能够在安装第二压板21时起到导向作用,提升第二压板21与第一压板11的对位精度。
请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压装置100还包括加压驱动机构40,加压驱动机构40连接于加压机构10,用于驱动加压机构10升降。
加压驱动机构40连接于加压机构10的顶部,在加压驱动机构40的作用下,带动加压机构10和加压工装20沿第一方向Z作反复运动,从而对电池施加向下的压力,加压驱动机构40还能够在更换加压工装时驱动加压机构10升降。
加压驱动机构40可为加压机,另外加压驱动机构40可包括气缸、油缸、滚珠丝杆结构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驱动机构40能够驱动加压机构10和加压工装20下压电池,实现对电池的加压。
可选的,加压驱动机构40可搭配传感器使用,传感器能够感应加压机构10的位置,以检测加压机构10是否驱动到位。
请参照图1至图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100,包括加压机构10和加压工装20,加压机构10包括开设有通孔111的第一压板11和设于第一压板11上的定位组件12,加压工装20设于加压机构10的一侧,加压工装20包括第二压板21和凸设于第二压板21上的快换连接件22;快换连接件22能够穿过通孔111,且定位组件12能够连接或释放快换连接件22。其中,快换连接件22包括开设有定位孔221的定位框222和连接于定位框222的导向件223;加压机构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件121和第一驱动件122,以及相连接的第二定位件125和第二驱动件126,第一驱动件12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X移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21穿设于定位孔221内,第一定位件121上的楔形部1211能够抵持于导向件223;第二驱动件126用于驱动第二定位件125沿第一方向Z移动,以使第二定位件125与限位结构1212相卡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装置100能够自动连接或释放快换连接件22,以实现自动更换加压工装20。在切拉换型时,加压装置100能够提升更换加压工装20的效率,降低更换加压工装20的难度,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1,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压设备1,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加压装置100以及升降装置200,升降装置200用于驱动加压工装20和加压机构10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使加压工装20靠近或远离加压机构10。
具体的,升降装置200连接于加压工装20,用于驱动加压工装20沿第一方向Z移动,以组装或拆卸加压工装20。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装置200也可连接于加压机构10并驱动加压机构10沿第一方向Z移动。升降装置200可包括支架210和设于支架210上的升降组件220,升降组件220包括升降驱动件和连接于升降驱动件的升降件,升降驱动件可为用于驱动加压工装20升降的气缸,也可包括油缸、滚珠丝杠结构等。升降件可包括用于顶升移载装置300的顶升块,也可进一步包括顶升万向球等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压设备1包括加压装置100和升降装置200,加压装置100能够自动连接或释放加压工装20;同时,升降装置200能够自动驱动加压工装20和/或加压机构10移动,无需人工托举加压工装20,进一步提升了加压设备1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操作难度。
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压设备1还包括用于移载加压工装20的移载装置300,升降装置200用于驱动移载装置300升降。
移载装置300可为移动小车,既能够承载加压工装20,还能够带动加压工装20移动至加压机构10的下方;升降装置200用于驱动移载装置300升降,即驱动移载装置300和加压工装20沿第一方向Z升降,以使加压工装20靠近或远离加压机构10。
加压设备1还包括机架30,加压机构10设于机架30上,升降装置200设于加压机构10的下方;移载装置300能够移动至加压机构10的下方。
在使用时,移载装置300带动加压工装20移动至加压机构10的下方,然后升降装置200带动移载装置300上升,使第二压板21贴合于第一压板11,并利用定位组件12固定快换连接件22,使得加压工装20固定在加压机构10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压设备1能够利用移载装置300搬运加压工装20,并利用升降装置200升降移载装置300和加压工装20,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方便。
请参照图1、图7A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移载装置300包括车体310、和设于车体310上的支撑台320,支撑台320用于承载和定位加压工装20;所述车体310上设有万向球330和第二定位销340,所述第二定位销340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台320上,所述万向球330抵持于所述支撑台320。
车体310可包括车体框架和设于车体框架底部的万向轮,从而方便移动;支撑台320用于支撑加压工装20并通过第二定位销340对加压工装20进行定位;车体310上的万向球330可为一个或多个,当万向球330为多个时,多个万向球330可间隔设置;支撑台320设于万向球330上,从而在更换加压工装20时,支撑台320能够在万向球330上方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微调,即支撑台320能够在水平面内微调位置。第二定位销340能够可活动地穿设于支撑台320,用于对支撑台320在车体310上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移载装置300能够承载和定位加压工装20,且支撑台320的位置能够微调,方便加压工装20与加压机构10相对位,不易出现加压工装20卡死的情况。
如图7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台320上设有连接孔321,第二定位销340穿设于连接孔321内,且第二定位销340的外径小于连接孔321的内径。
由于第二定位销340的外径小于连接孔的内径,第二定位销340能够相对于支撑台320活动。
当组装加压工装20时,支撑台320能够被第二定位销340的限位且同时能够在车体310上微调位置,降低加压工装20的对位难度和组装难度。
请参照图1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压设备1还包括顶升止挡机构230,顶升止挡机构230设于升降装置200的至少一侧,用于止挡移载装置300。
可选的,移载装置300能够在机架30下方沿第三方向Y移动,则顶升止挡机构230沿第三方向Y设于升降装置200的至少一侧。
顶升止挡机构230可包括相连接的止挡驱动件和止挡块,止挡驱动件用于驱动止挡块水平移动,以止挡移载装置300,使得移载装置300不再移动。
可选的,升降装置200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升降组件220,每组升降组件220均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升降件,移载装置300能够移动至两组升降组件220之间;顶升止挡机构230有四个且分别设于两组升降组件220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升止挡机构230能够对移载装置300的移动进行限位,以便于升降装置200顺利顶升移载装置300。
请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压工装20有多个,多个加压工装20并排设置,每个加压工装20上设有多个平行且间隔的压头212。
具体的,多个加压工装20沿第三方向Y依次设置,压头212沿第三方向Y延伸且多个压头212沿第二方向X依次间隔设置。相应的,加压机构10可为多个且沿第三方向Y依次设置,加压机构10与加压工装20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一个加压机构10也可同时连接多个加压工装20。
电池可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电池单体,其中多个电池单体可先组成电池模组再装入箱体内,也可直接装入箱体内。压头212能够压在电池单体的肩部。压头212可为条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头212也可为块状或其他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加压工装20上的一排压头212可同时下压一排电池单体;当电池单体的排布变化时,加压设备1可更换对应的加压工装20,实现切拉换型。其中,一排压头212是指沿第三方向Y排列的一排压头212。
请参照图1至图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压设备1,包括机架30、设于机架30上的加压机构10、设于机架30下方的升降装置200,以及可移动的移载装置300。移载装置300能够带动加压工装20移动至升降装置200上方,升降装置200能够顶升移载装置300,使加压工装20靠近加压机构10;在加压机构10固定连接加压工装20后,升降装置200带动移载装置300下降,移载装置300退出至机架30之外,换型完成,等待下压作业。
可选的,加压驱动机构40能够在升降装置200顶升移载装置300之后,带动加压机构10下降,以及,在定位组件12定位加压工装20之后,带动加压机构10和加压工装20上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压机构,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一压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移动;
加压工装,包括第二压板和凸设于所述第二压板上的快换连接件;
所述快换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定位组件能够连接或释放所述快换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所述快换连接件中设有定位孔;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连接件包括开设有所述定位孔的定位框和连接于所述定位框的导向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能够抵持于所述导向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楔形部,且所述楔形部能够抵持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楔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从靠近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导向结构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定位件的浮动接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压板上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且用于检测所述浮动接头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背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定位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限位结构相卡持。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在所述第一压板上呈对角设置;
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快换连接件,其中两个所述快换连接件在所述第二压板上呈对角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连接,以导向所述第二压板。
12.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加压驱动机构,所述加压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加压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加压机构升降。
13.一种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装置;
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加压工装和所述加压机构中的至少一者移动,使所述加压工装靠近或远离所述加压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设备还包括用于移载所述加压工装的移载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载装置升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上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用于承载和定位所述加压工装;
所述车体上设有万向球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万向球抵持于所述支撑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定位销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孔的内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设备还包括顶升止挡机构,所述顶升止挡机构设于所述升降装置的至少一侧,用于止挡所述移载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工装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压工装并排设置,每个所述加压工装上设有多个平行且间隔的压头。
CN202311298146.4A 2023-10-09 2023-10-09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Pending CN117039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8146.4A CN117039110A (zh) 2023-10-09 2023-10-09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98146.4A CN117039110A (zh) 2023-10-09 2023-10-09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9110A true CN11703911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3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98146.4A Pending CN117039110A (zh) 2023-10-09 2023-10-09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9110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3589A (zh) * 2017-01-20 2017-06-16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快换电磁夹具及其操作方法
CN107381082A (zh) * 2017-07-31 2017-11-24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全自动装盘机
CN107728606A (zh) * 2017-11-13 2018-02-23 吉林大学 伺服进给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7171855U (zh) * 2017-07-28 2018-04-0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工装
CN108481040A (zh) * 2018-05-22 2018-09-04 派瑞格医疗器械(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型号c型硅胶支架立加工装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11358A (zh) * 2019-02-21 2019-06-2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头快换机构
TWM606600U (zh) * 2020-10-15 2021-01-11 昶毅科技有限公司 自動上件自走車
CN217619131U (zh) * 2022-07-19 2022-10-21 深圳市南科佳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刚性力控浮动装置
CN218313324U (zh) * 2022-10-12 2023-01-17 上海新宇箴诚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监测的电机轴类孔用卡簧安装机构
CN115986288A (zh) * 2022-12-30 2023-04-18 江苏烽禾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加压静置装置
CN116014210A (zh) * 2022-12-28 2023-04-25 常州华数锦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动力电池ctp模组入箱夹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3589A (zh) * 2017-01-20 2017-06-16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快换电磁夹具及其操作方法
CN207171855U (zh) * 2017-07-28 2018-04-0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工装
CN107381082A (zh) * 2017-07-31 2017-11-24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全自动装盘机
CN107728606A (zh) * 2017-11-13 2018-02-23 吉林大学 伺服进给系统可靠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8481040A (zh) * 2018-05-22 2018-09-04 派瑞格医疗器械(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型号c型硅胶支架立加工装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11358A (zh) * 2019-02-21 2019-06-21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头快换机构
TWM606600U (zh) * 2020-10-15 2021-01-11 昶毅科技有限公司 自動上件自走車
CN217619131U (zh) * 2022-07-19 2022-10-21 深圳市南科佳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刚性力控浮动装置
CN218313324U (zh) * 2022-10-12 2023-01-17 上海新宇箴诚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监测的电机轴类孔用卡簧安装机构
CN116014210A (zh) * 2022-12-28 2023-04-25 常州华数锦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动力电池ctp模组入箱夹具
CN115986288A (zh) * 2022-12-30 2023-04-18 江苏烽禾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加压静置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7919A (zh) 用于更换电动汽车电池的换电平台、换电移动平台及快换系统
CN211759685U (zh) 一种压装装置及生产线
CN110696782A (zh) 一种具有浮动功能的换电装置
CN201092043Y (zh)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夹紧机构
CN215044656U (zh) 载具及其承载机构与解锁机构
CN117039110A (zh) 加压装置及加压设备
CN114850933B (zh) 一种换刀装置及加工设备
CN115837682B (zh) 抓手装置及抓手系统
CN115986288A (zh) 一种电芯加压静置装置
CN112034221B (zh) 一种电池检测的传输机构
CN209988650U (zh) 柔性零件积放输送系统
CN210261006U (zh) 一种高载重的agv小车用顶升组件
CN211078350U (zh) 一种用于拆装压铸模具压射室的装置
CN210789832U (zh) 焊接定位装置
CN210526501U (zh) 一种电池更换升降台
CN210121734U (zh) 压缩机同心定位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压缩机焊接系统
CN110253493B (zh) 型钢粗轧机平衡梁更换装置与型钢粗轧机平衡梁更换方法
CN211807947U (zh) 用于铆接的平面移动载具
CN217096535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组装工装
CN214114065U (zh) 上料装置及锂电池生产系统
CN218849549U (zh) 成型机构及成型生产线
CN220998278U (zh) 一种转子夹持移载机构
CN219446485U (zh) 柔印辊快速定位装置
CN115075575B (zh) 一种塑料垫块自动安装设备
CN219406261U (zh) 一种用于可卸式汽车的快速脱离定位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