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5903A - 用于保持电池芯的电池座、以及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持电池芯的电池座、以及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5903A
CN117015903A CN202280022699.4A CN202280022699A CN117015903A CN 117015903 A CN117015903 A CN 117015903A CN 202280022699 A CN202280022699 A CN 202280022699A CN 117015903 A CN117015903 A CN 117015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olding
cell
holde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6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施托尔
A·塞尔巴克
H·拜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basto SE
Original Assignee
Webasto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2111948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2111948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basto SE filed Critical Webasto 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22/05731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95126A2/de
Publication of CN117015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5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圆柱形电池芯(2)的电池座(1),所述电池座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座(1)包括:多个保持部分(10),每个保持部分都具有底座(11)和侧壁(12),因此每个保持部分都形成为被布置成能够接收和固定一个相应的电池芯(2)的底表面(2a)和至少部分的侧表面(2b)的部分,其中,相应的保持部分(10)的侧壁(12)包括至少一个接触表面(12a),所述接触表面布置在与电池芯(2)接触的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1)的区域内,所述接触表面布置成当电池芯(2)插入时与电池芯(2)的侧表面(2b)的一部分面接触或线接触,所述侧壁还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所述可变形的接触部分布置成当电池芯(2)插入相应的保持部分(10)时能够变形。

Description

用于保持电池芯的电池座、以及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座,用于保持至少一个圆柱形电池芯,电池座优选地是用于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还涉及一种制造电池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以及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电池系统是当前研究和开发的主题。通常,多个圆柱形电池芯组合成一个电池模块,也称为“电池包”。车辆的牵引电池则由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组成。
电池模块具有电池座,其目的是以机械方式固定电池芯,从而将它们组合成更大的单元,即电池模块。电池座可以由模制一件或多件制成,也可以在电池芯初始定位后全部或部分由浇铸化合物制成,以便永久固定在电池壳体中。
一种已知的设计是使用蜂窝状电池座,例如US2010/0136413A1中所述的蜂窝状电池座。在这种情况下,电池芯相互平行、直立并成排偏移地布置,因此,相对于电池芯的纵向延伸的截面上观察,电池芯形成了密度最大的圆形包装结构。电池芯在轴向两侧分别由一个电池座保持,电池座具有与电池芯相对应的杯状凹部,电池芯被插入其中。
图1示出了一个示例性电池座1的截面细节,该电池座具有杯状保持部分10,由底座11和侧壁12构成。保持部分10的布置方式是接收并固定一个相应电池芯2的轴向端部,该端部在平行于底座11的方向并朝向底座11。电池芯2在安装状态下直立,即其轴向方向或电池芯轴线A垂直于底座11。通过使用两个这样的电池座1,每个电池座1固定电池芯2的一个端部,电池芯2以类似三明治的方式被保持,从而形成电池模块或电池包。
众所周知,电池座1是用塑料注射成型的。不过,这种注射成型的电池座具有所谓的脱模角度或脱模斜度,以便于从模制工具中脱模。图1以夸张的方式展示了脱模角度α,它表现为侧壁12从底座11开始沿轴向方向逐渐变细。塑料硬化后,沿与电池芯轴线A平行的脱模方向E将电池座1从模制工具(图中未示出)上取下。
这种与制造有关的脱模角度影响了侧壁与电池芯的面接触。电池芯往往只能沿着线性轮廓(见图1中的接触区域K)被侧壁支撑,而不是以面的方式支撑,这就妨碍了电池芯的精确定位和定向以及安全固定。这也会对装配产生不利影响,装配时可能会有不小的间隙。电池芯和电池座之间的接口对电池座和电池芯的生产公差也很敏感。电池座的侧壁完全环绕着相应的电池芯,这通常会增加安装空间,但这也特别是由于脱模角度导致底部变厚。
在布置电池芯时,必须注意在相邻电池芯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以防止在电池芯发生所谓的“热失控”时,热量传播到相邻的电池芯,并防止短路。为此,通常会将电池座布置成确保电池芯之间具有足够间距。在这种情况下,电池芯形成单元模式,例如正方形或六边形,其中相邻电池芯之间的间距相同。
然而,相邻电池芯之间发生短路的概率不仅取决于间距,还取决于其连接方式。因此,相邻串联电池芯之间的间距必须大于相邻并联电池芯之间的间距。不过,一般来说,现在的电池座具有相同的电池芯间距,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必须满足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池芯间距的要求。如果电池模块内的电连接是已知且不可改变的,则会导致电池芯的堆积密度低于最佳值,从而导致能量密度低于最佳值。然而,如果电池座的布置允许不同的电气连接模式,那么技术上可行的配置的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大多数电池芯的间距都会保持不必要的大。除了对能量密度有负面影响外,较大的电池间距还会导致电池座的材料消耗增加和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保持至少一个圆柱形电池芯的改进型电池座以及改进型电池模块。
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电池座、具有权利要求8特征的电池座和具有权利要求13特征的电池模块可实现上述目标。在从属权利要求、下文对本发明的描述以及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找到有利的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的电池座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中。电池模块或电池包一般具有多个电池芯,可以具有一个或两个电池座,用于聚集和保持电池芯。
根据本发明,电池座包括多个保持部分,每个保持部分都具有底座和侧壁,从而形成(优选地是凹形)部分,用于接收和固定每个电池芯的轴向端部,即底表面,以及电池芯的至少部分的侧表面。由于电池芯为圆柱形,电池芯确定了电池芯轴线和侧表面,侧表面沿电池芯轴线并在电池芯的周向方向延伸。电池芯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但优选地是在多个方向上被电池座固定。因此,底座和侧壁优选地布置成能在平行于底座的所有方向以及朝向底座方向上固定相应的电池芯。
各保持部分的侧壁包括至少一个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布置在与电池芯接触的基本垂直于底座的区域内,该接触表面布置成当插入电池芯时与电池芯侧表面的一部分面接触或线接触;侧壁还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设计成当电池芯插入相应的保持部分时能够变形。在这种情况下,接触表面优选地不会变形。
换句话说,接触表面呈凹形弯曲,与电池芯侧面的相应部分重合,从而形成面接触。可变形的接触部分位于另一点,优选地与接触表面相对。接触部分优选地是可弹性变形的,以便以弹簧的方式发挥作用。
接触表面优选地是圆柱形或部分圆柱形。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圆柱形”和“圆形”并不一定是指完整的圆柱形圆周或圆形,而是指相应部分的轮廓,因为接触表面并不完全围绕电池芯,而只是以面的方式贴靠着电池芯圆周的一部分,例如在20°至90°范围内贴靠。
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电池座可以以节约资源和成本的方式生产,因为具有相应侧壁的保持部分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注射成型等简单方式制造。保持部分允许精确定位和定向,以及电池芯与电池座的确定机械连接。可变形的接触部分有助于电池的组装。由于插入的电池芯的侧表面可以在接触区域之间保持自由,而不必完全被电池座的材料包围,因此保持部分还允许电池芯直接相邻布置,特别节省空间。所达到的效果对电池座和电池芯的生产公差也相对不敏感。由于对电池芯直径波动的不敏感性,电池座可以容纳来自不同制造商的电池芯而无需改动,从而在可能更换电池芯类型/制造商的情况下节省资源和成本。
优选地,接触表面附接于底座,这样,相应保持部分中基本上限定电池芯位置和定向的区域就被配置得特别稳定。底座和接触表面优选地是一体成型。
优选地,可变形的接触部分不附接于底座,这样就能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实现可变形性。
优选地,接触表面在平行于底座的截面上呈凹形弯曲、特别是圆形弯曲,从而与相应形状的圆形-圆柱形电池芯产生最佳的相互作用。
优选地,在不插入电池的情况下,从垂直于地面的截面上看,接触表面和可变形接触部分形成非零角度。这样,就可以补偿公差并改善电池芯的固定。因此,可变形的接触部分也可用作相应电池芯的插入倒角。
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保持部分包括多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特别是恰好两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从而改善相应电池芯的固定和正确定向,并稳定电池座。所述与使用可变形的接触部分有关的特征、技术效果和优点同样适用于任何其它可变形的接触部分。
优选地,保持部分的承载接触表面的侧壁具有相邻的保持部分的可变形的接触部分。换句话说,接触表面以及相邻的保持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可变形接触部分优选地是由一个结构部件整体配置而成。通过这种方式,相邻的保持部分在结构上相互集成,从而使电池座的结构特别紧凑。
优选地,电池座由塑料制成,特别是采用注射成型方法。电池座优选地是一体成型。根据上述变型之一的电池座特别适合作为注塑部件,因为其结构性质和制造方法可以协同合作,这一点从方法说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上述目标还可以通过一种用于保持圆柱形电池芯的电池座来实现,该电池座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或燃料电池车辆的牵引电池,其中,电池座包括多个保持部分,每个保持部分都具有底座和侧壁,因此每个保持部分都形成被布置成接收和固定电池芯的底表面以及电池芯的至少部分的侧表面的部分,其中,保持部分被布置成使得插入其中的电池芯与相邻电池芯的间距的至少一部分是不同的。
电池座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特征。因此,所述的技术效果、优点和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上文限定的电池座。
在测量间距时,在垂直于电池芯轴线的截面上,相应相邻的电池芯的侧表面之间的间距最短。还应该提到的是,保持部分显然预先确定了电池芯的位置和定向,因此在插入状态下,电池芯、特别是上述限定的间距意味着保持部分的结构定义。在确定相邻的电池芯的间距时,假定电池座被完全占用,这样就排除了由于未占用的保持部分而导致的间距变化。
由于电池座的结构使其保持部分允许插入的电池芯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因此与等距的电池芯定位相比,可以优化电池芯的堆积密度,而不会降低安全性。这就降低了材料消耗、成本和电池座的重量。
优选地将多个保持部分、例如三个保持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电池组,这样既能实现高密度封装的优点,又能实现电气连接的灵活性。
相邻的电池组优选地通过组壁相互间隔开,从而提高电气绝缘性和/或机械安全性。因此,电池组之间优选地用稳定腹板或组壁间隔开。电池组内部不设组壁。根据用途、电池座的材料、对稳定性的要求等因素,可将更多或更少的保持部分组合成电池组。这样的组合反过来又节省了材料和空间,因此,由电池芯构成的电池模块以及其中所示的一个或两个电池座可以配置得特别紧凑。
优选地,保持部分布置成使得一电池组内相邻的电池芯的间距小于相邻的电池组的相邻的电池芯的间距。
从纯粹的电气角度来看,在极端情况下,电池模块可以由整个电池组(=逻辑单元,并联的电池组)组成,以获得最大的封装密度。不过,出于机械方面的考虑,这种电池组优选地细分为多个电池组,并配备相应的电池壁,这样也可以灵活地进行电气连接,而不必改变电池座的结构或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在实现电气连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能以较低的材料消耗达到较高的封装密度。
优选地,保持部分布置成行,其中相邻行的保持部分特别优选地以彼此偏移的方式布置,例如偏移保持部分的尺寸的一半。这样,从平行于底座的截面上过程,可以形成蜂窝状结构或最密集的圆形填料结构。这样,每个表面单元可容纳的电池芯数量就可以达到最大。
出于同样的原因,一个或多个保持部分优选地配置成其侧壁不完全覆盖相应插入的电池芯的侧表面。可以提供或至少协助提供上述保持部分的分组。
优选地,一个相应电池组的保持部分在一行中,即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组不跨越多行,从而在电气连接的灵活性和机械稳定性之间实现良好的折衷。
电池模块也可实现上述目标,该电池模块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中,其中,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符合上述变型之一的电池座;多个电池芯,每个电池芯插入电池座的保持部分并由此固定;以及将电池芯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分。电池模块优选地具有两个电池座,以类似三明治的方式保持电池芯。
针对电池座所描述的特征、技术效果、优点和实施方式也适用于配备有电池座的电池模块。
优选地,连接部分布置成以并联方式连接电池组内的电池芯,而以串联方式连接不同电池组的电池芯,从而在高密度封装的情况下确保电气和机械安全。
并联的电池芯限定出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组。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组优选地大小相同,即包括相同数量的电池芯。优选地,电池组中电池芯的数量能够被每个电池组的保持部分的数量除尽,这样就可以将高密度封装的优点与电气连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例如,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电池模块共包括297个电池芯位置,定向成11行27列,其中,三个电池芯按行组合成一个相应的电池组。这种结构允许多种连接配置。因此,电池芯可以行中并联,行可以串联成列。这种连接被称为“基础连接”,缩写为“11s27p”,在s-p术语中,“s”代表串联,“p”代表并联。就母线的几何形状和均匀的功率分配而言,基础连接是一种首选配置。不过,考虑到应避免串联间隔较近的电池芯的安全问题,电池芯的分组允许其它的连接模式或配置。
电池模块优选地包括多个圆柱形电池芯和两个电池座,每个电池座在电池芯轴线方向的两侧保持电池芯。
上述目标还可以通过一种电池座的制造方法来实现,这种电池座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或燃料电池车辆的牵引电池,其中电池座布置成保持至少一个圆柱形电池芯,该圆柱形电池芯限定了电池芯轴线。根据该方法,电池座由塑料材料注射而成,使用的注射模具优选地有两个半模。在使用多个工具部件/工具半部的情况下,这些工具部件/工具半部可以相对于彼此以不同的方式移位、枢转或移动,以打开工具。在任何情况下,当塑料在模塑工具中充分硬化后,都可以从模塑工具中取出电池座。
根据本发明,电池座沿着脱模方向从模制工具上移除,其中,脱模方向和电池芯轴线并不平行。
由于脱模方向和电池芯轴线不平行,电池芯和电池座之间的接触可以得到改善,因为注射成型所需的传统脱模角度不会造成任何质量损失,而是可以直接用于稳定电池芯。
根据上述描述,通过上述电池座特别是能达到这种技术效果。针对电池座所描述的特征、技术效果、优点和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本方法。
本发明的更多优点和特征可在以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找到。其中描述的特征可单独实施,也可与上述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实施,前提是这些特征不相互矛盾。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其它实施例将通过下面的图示说明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在图中
图1以与电池芯轴线平行的截面示出了传统电池座的细节,脱模角度以夸张的方式示出,脱模方向与电池轴平行;
图2示出了电池座的平面图,该电池座上有多排相对偏移的保持部分;
图3以与电池芯轴线平行的截面示出了电池座的细节,其脱模方向与电池轴不平行;
图4示出了电池座的透视细节,其中,示出了自由保持部分和被电池芯占据的保持部分;
图5示出了电池座的保持部分的透视细节,该细节是斜视保持部分的视图;
图6示出了电池座的保持部分从下往上的视图,其中插入了电池芯;
图7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制作的电池座的透视细节;
图8示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电池座的透视细节;
图9示出电池座的平面图;
图10示出了具有不同间距的电池芯组的定性示意图;
图11示出基本连接中电池模块的透视分解图;以及
图12a、12b和12c示出替代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各附图描述优选的实施例。相同、相似或作用类似的元件在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提供,为了避免重复,在某些情况下省略了对这些元件的重复描述。
图2是电池座1的平面图,电池座具有多个保持部分10,保持部分布置用于接收圆柱形电池芯2,见图3、图4和图6。电池座1优选地由塑料制成,特别是采用注射成型方法。电池座1优选地也配置成一体式或大致一体式。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持部分10形成凹入部分,即配置成杯状或凹部,这样使得电池芯2的两个轴向端部中的一个就可以插入保持部分10中。
本实施例中的保持部分10布置成行R,其中,相邻的行R偏移保持部分10的尺寸的一半,从而形成蜂窝状结构或最密集的圆形包装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每个表面单位所容纳的电池芯2的数量。不过,保持部分10也可以布置成不同的方式,例如相邻的行R之间不偏移。
保持部分10包括底座11,当电池芯2插入时,底座11与电池芯2的相应底表面2a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以这种方式将电池芯2轴向地固定,即沿电池轴A固定(见图3)。需要指出的是,电池芯2的底面2a不一定要形成完美的平面,也可以在电池芯2的轴向方向A上有弯曲、变形等,例如图6所示。
底座11优选地具有底座开口11a,它可以是宽敞的孔,以允许或方便电池芯2的电接触。
保持部分10还包括侧壁12,侧壁12布置成能够将电池芯2在侧向、即垂直于电池芯轴线A固定在插入状态。可通过利用与制造有关的脱模角α(见图3)来改善保持部分10与电池芯2之间的界面。
参考图3,以注射成型生产的电池座1从相应的模具(未示出)移除的方向标记为脱模方向E。根据本实施例,脱模方向E与电池芯轴线A形成非零角度β,在电池芯2竖直的情况下,该角度与脱模角度α重合。由于脱模方向E和电池芯轴线A不平行,电池芯2和相应保持部分10的侧壁12之间的接触可以得到改善,这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保持部分10的侧壁12包括接触表面12a,该接触表面基本垂直于底座11并且可以附接于底座11,并以凹形、特别是圆柱形的方式垂直于底座11弯曲,使其与电池芯2的侧表面2b的相应部分重合,从而与电池芯2面接触。圆柱形的接触表面12a优选地以垂直于电池芯轴线A的圆形方式弯曲,以便与圆柱形电池芯2完美配合。
这里的“圆柱形”和“圆形”并不一定是指完整的圆柱周长或圆。相反,由于圆柱形接触表面并不完全环绕电池芯,而只是以面的方式与电池芯圆周的一部分(例如20°至90°的范围内)相接触,因此也包括相应的部分轮廓,即段。
侧壁12还包括用于一个相应的保持部分10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是恰好两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与接触表面12a不同的是,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在插入电池芯2时至少部分地变形,这一点从图3中可以看得特别清楚。接触部分12b优选地具有弹性,就像弹簧一样,因此优选地不附接于底座11或不完全附接于底座11。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可在轴向方向与电池芯2的侧表面2b形成面接触或线接触。
在未占用状态下、即未插入电池芯2时,接触表面12a和相应的接触部分12b优选地保持形成非零角度2α,见图3,其中α表示上述脱模角度。脱模角度α限定了保持部分10从底座11开始在脱模方向E上的锥度,一方面简化了从相应注塑模具上拆卸电池座1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接触部分12b的可变形性,可以可靠地保持待插入的电池芯2。通过竖直的接触表面12a,可同时确保电池2的精确定位和定向。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保持部分10的侧壁12都具有竖直的接触表面12a和两个相对的接触部分12b,这样每个电池芯2就具有三个接触点,其中至少接触表面12a是面接触。当相对于电池芯轴线A观察时,接触部分12b优选地是斜向的,这样它们就起到了对于相应电池芯2的插入倒角的作用。接触部分12b在电池组装过程中会发生变形。接触部分可以用传统的脱模角度制造,也可以仅用两个半模注射成型。
如图4和图5所示,接触表面12a和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可以在结构上相互集成。保持部分10的承载接触表面12a的侧壁12可以同时形成相邻的保持部分10的接触部分12b。因此,特定行R的保持部分10的接触部分12b位于例如行R-1的相邻保持部分的接触表面12a的顶点高度处,参见图3。
图7至图9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接触表面12a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不同。根据图2、图4和图5的实施例,接触表面12a呈圆柱形弯曲(从平行于底座11的截面观察),以便与电池芯2的侧表面2b形成面接触,而根据本实施例,接触表面12a与电池芯2的侧表面2b在两点处基本上形成线接触,这一点从图9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因此,接触表面12a不一定要与电池芯2的弧度相对应,例如,从垂直于底座11的截面上看,接触表面12a可以呈直线或多边形。这样,电池座1就可以特别灵活地用于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电池芯2。
将侧壁12划分为接触表面12a和一个或多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的结果是,在这些接触区域之间,插入的电池芯2的侧表面2b可以保持自由,而不必完全被电池座1的材料360°包覆。
这样,可提供由紧邻电池芯2组成的电池组1a。图2举例说明了由三个相应的保持部分10组成的电池组1a。电池组1a由沿行R方向的稳定腹板或组壁1b分隔开来。根据用途、电池座1的材料、稳定性要求等因素,可以将更多或更少的保持部分10组合在一起,形成电池组1a。这种组合反过来又节省了材料和空间,因此由电池芯2和其中所示的一个或两个电池座1构成的电池模块100可以以特别紧凑的方式配置(见图11)。
电池组1a中的电池芯2优选地并联电连接,因为电池芯2的侧表面2b具有相同的电势,并且也可能接触。
电池座1的制造在资源和成本方面都很有效,因为带有相应侧壁12的保持部分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注射成型,例如通过相应的半模工具。保持部分10允许电池芯2准确定位并以确定的机械方式固定在电池座1上。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形成的插入倒角有助于电池的组装。电池座1可保持组件壁厚一致,这有利于制造和实现防火分级。保持部分10允许电池芯2直接相邻排列,从而节省了安装空间。所达到的效果对电池座1和电池芯2的生产公差也相对不敏感。由于对电池芯直径的波动不敏感,电池座1可以容纳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电池芯2而无需改动,因此,如果电池芯类型/制造商可能发生变化,可以节省资源和成本。
回到参照图2所描述的电池芯2分组,分组可通过一电池组1a内相邻电池芯2之间的不同间距和相邻电池组1a的相邻电池芯2之间的不同间距来实现。图10对此进行了示意,其中,a1表示组内的电池芯间距,即电池组1a内相邻电池芯2的间距,a2表示组间的电池芯间距,即相邻电池组1a中的相邻电池芯2的间距。在每种情况下,在相应电池芯2的侧表面2b之间使用最小间距。
图2和图10所示的三组排列方式仅为示例,也可将更多或更少的电池芯2组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电池组1a。如果通过不同的间距a1、a2实现分组,在间距较大的部分,电池座1不一定要有腹板或组壁1b,尽管这是根据图2优选的实施例。
特别优选地,小间距a1的电池芯2并联连接,即一电池组1a内的电池芯2并联连接,而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电池组1a的电池芯2串联连接。通过这种方式,相对于等间距的电池芯定位,可以获得更高的封装密度,同时不会降低安全性。
图11示出了电池模块100,其中,具有两个电池座1以及以类似三明治的方式夹在中间的电池芯2。图中还示出了外壳部分3、冷却部分4和连接部分5。
在图11的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00包含总共297个电池位置,按11行R和27列排列,其中,三个电池芯2按行组合成一个相应的电池组1a。电池芯2也是并联成行,行则串联成列。这种连接可称为“基础连接”,缩写为“11s27p”,在s-p术语中,“s”代表串联,“p”代表并联。就母线的几何形状(如图11的连接部分5所示)和均匀的功率分布而言,基本连接是一种优选的配置。
然而,电池芯2的分组允许其它的连接模式或配置,同时考虑到安全问题,即避免电池芯2以较小的间距a1串联。图12a至12c示出了可合理表示母线几何形状和功率分布的示例配置。图中灰度相同的区域表示并联的电池芯2,灰度不同的区域表示串联的电池芯。在s-p术语后的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电池芯在电池模块100中实际占用的位置数,其中标有“u”的区域(图12b和12c)为空闲区域。图11、图12a、图12b、图12c中的配置并不完整,还可以有更多变型。
此外,有用的连接模式的数量和配置也会根据组合成电池组1a的电池芯2的数量而变化。从纯粹的电气角度来看,在极端情况下,为了获得最大的封装密度,电池模块100可以由整个电池组(=逻辑单元,并联的电池芯2的组)组成。然而,出于机械方面的原因,这种电池组通常被细分为多个电池组1a,这也允许在可能的电气连接方面具有灵活性,而无需改变电池座1的结构或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在实现电气连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能以更低的材料消耗获得更高的封装密度。
优选地,连接部分5布置成使相邻电池芯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即串联连接仅沿分隔壁、特别是组壁1b出现。
电池芯2之间使用不同的间距a1、a2,特别是通过使用组壁1b将电池芯2分组,与等间距的电池芯定位相比,可以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优化包装密度。这就降低了材料消耗、成本和电池座1的重量。如果每个电池组1a的保持部分10的数量是电池组(即并联的电池芯2的组)中电池芯2数量的除数,则可将高密度封装的优势与电气连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本发明实施例中示出的所有单个特征均可组合在一起和/或互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电池座
1a电池组
1b组壁
2电池芯
2a底表面
2b侧表面
3外壳部分
4冷却部分
5连接部分
10保持部分
11底座
11a底座开口
12侧壁
12a接触表面
12b可变形的接触部分
100电池模块
A电池芯轴线/轴向方向
E脱模方向
K接触区域
R行
α脱模角度
β角度
a1组内电池芯间距
a2组间电池芯间距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保持圆柱形电池芯(2)的电池座(1),所述电池座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座(1)包括:
多个保持部分(10),每个保持部分(10)都具有底座(11)和侧壁(12),因此每个保持部分(10)都形成为被布置成能够接收和固定一个相应的电池芯(2)的底表面(2a)和至少部分的侧表面(2b)的部分,其中,
相应的保持部分(10)的侧壁(12)包括至少一个接触表面(12a),所述接触表面布置在与电池芯(2)接触的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11)的区域内,所述接触表面布置成当电池芯(2)插入时与电池芯(2)的侧表面(2b)的一部分面接触或线接触,所述侧壁还包括至少一个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所述可变形的接触部分布置成当电池芯(2)插入相应的保持部分(10)时能够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12a)附接于所述底座(11)和/或所述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不附接于所述底座(11)或不是整个地附接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接触表面(12a)在平行于所述底座(11)的截面上呈凹形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12a)呈圆柱形或部分圆柱形,其中,所述圆柱形的接触表面(12a)优选地在平行于所述底座(11)的截面上呈圆弧形弯曲。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在没有插入电池芯(2)的情况下,所述接触表面(12a)和所述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彼此形成非零角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10)均包括恰好两个所述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10)的承载接触表面(12a)的侧壁(12)具有相邻的保持部分(10)的可变形的接触部分(12b)。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10)中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成其侧壁(12)不完全以材料包围相应插入的电池芯(2)的侧表面(2b)。
8.一种用于保持圆柱形电池芯(2)的电池座(1),所述电池座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座(1)包括:
多个保持部分(10),每个保持部分(10)都具有底座(11)和侧壁(12),因此每个保持部分都形成为被布置成能够接收和固定一个相应的电池芯(2)的底表面(2a)和至少部分的侧表面(2b)的部分,其中,
所述保持部分(10)布置成使得插入其中的电池芯(2)与紧邻的电池芯的间距(a1、a2)至少部分地不同。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多个保持部分(10)、优选地是三个保持部分(10)组合成相应的电池芯组(1a),其中,相邻的电池芯组(1a)优选地通过组壁(1b)彼此限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10)布置成使得一电池芯组(1a)内的相邻的电池芯(2)的间距(a1)小于相邻的电池芯组(1a)的相邻的电池芯(2)的间距(a2)。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分(10)布置成行(R),其中,相邻行(R)的保持部分(10)布置成相互偏错,优选地偏错开所述保持部分(10)的尺寸的一半。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座(1),其特征在于,一个相应的电池组(1a)的保持部分(10)排成一行(R)。
13.一种电池模块(100),优选地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或具有燃料电池的车辆的牵引电池,其中,所述电池模块(100)包括:
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座(1);
多个电池芯(2),每个电池芯插入所述电池座(1)的保持部分(10)并被固定;以及
将所述电池芯(2)电连接的连接部分(5)。
14.根据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5)布置成使得一电池组(1a)内的电池芯(2)并联连接,而不同电池组(1a)的电池芯(2)串联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100)中并联的电池芯(2)均限定出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中电池芯(2)的数量能够被每个电池组(1a)的保持部分(10)的数量除尽。
CN202280022699.4A 2021-03-19 2022-03-21 用于保持电池芯的电池座、以及电池模块 Pending CN117015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DE102021106892.4 2021-03-19
DE102021119484.9A DE102021119484A1 (de) 2021-03-19 2021-07-27 Zellhalter zum Halten von Batteriezellen und Zellmodul
DE102021119484.9 2021-07-27
PCT/EP2022/057313 WO2022195126A2 (de) 2021-03-19 2022-03-21 Zellhalter zum halten von batteriezellen und zellmodu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5903A true CN117015903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699.4A Pending CN117015903A (zh) 2021-03-19 2022-03-21 用于保持电池芯的电池座、以及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59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0356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5450115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11684620B (zh) 包括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及车辆
US20080124618A1 (en) Holder for battery modules
US11837692B2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ell restraint
US10446878B2 (en) Bus bar structure with fuse case between bus bars
JP2008097942A (ja) 組電池
JP2014160551A (ja)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2113871U (zh) 动力电池包的汇流排支架、模组以及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JP2018116880A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US20110177379A1 (en) Battery assembly
CN117015903A (zh) 用于保持电池芯的电池座、以及电池模块
CN112272887A (zh) 用于电池模块的壳体和电池模块
JP6780385B2 (ja) 電池用のバスバー
CN110492278B (zh) 汇流排和具有该汇流排的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电动车辆
US20240154234A1 (en) Cell holder for holding battery cells, and cell module
EP3688825B1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cell restraint
EP3916895B1 (en) Isolation plate,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N115868077A (zh)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JP7138580B2 (ja) 組電池
US20110177374A1 (en) Battery cooling
JP201804163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871778A (zh) 电池模组及便携式换电电池包
EP4246679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guide fr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7426995U (zh) 电芯隔离结构及电池模组和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