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4949A -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4949A
CN117014949A CN202210477904.8A CN202210477904A CN117014949A CN 117014949 A CN117014949 A CN 117014949A CN 202210477904 A CN202210477904 A CN 202210477904A CN 117014949 A CN117014949 A CN 117014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end mark
transmission data
packet
targe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79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敏
杜高鹏
李军
王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4779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49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114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1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4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04L1/0081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void errors in the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源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通过确定切换操作中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对应的指示值,并将指示值与结束标记包进行同步发送,使得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任一结束标记包时,能够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还有需要接收的反传数据,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MR-DC场景下,在切换请求消息中未携带源MN的无线资源配置和源SN的无线资源信息,且源SN和目标基站可以通过基于Xn口进行数据反传时,目标基站无法识别什么场景下需要接收源MN侧和源SN侧的结束标记包End Marker Packet,什么场景下仅接收源MN或者源SN一侧的End Marker Packet。如果固定只收一侧End Marker Packet就停止接收反传数据报文,会导致反传数据丢失,出现掉沟、或者断流现象;如果固定接收两侧EndMarker Packet,则会导致用户面切换时延拉长,正常上下行数据延迟发送与接收,同样将出现掉沟或者断流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目标基站无法确定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数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反传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源MN,所述方法包括:
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
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
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源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切换场景;
匹配与所述切换场景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规则;
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规则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源SN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发送至所述源SN的待发送消息;
将所述指示值配置在所述待发送消息中,得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
将所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发送至所述源SN。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源SN,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源MN发送的指示值,所述指示值为所述源MN通过目标节点在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
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以接收源主节点MN和/或辅节点SN发送的反传数据;
若接收到结束标记包,则获取所述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所述结束标记包为所述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所述结束标记包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获取当前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的已接收数量;
判断所述已接收数量是否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若所述已接收数量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则继续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
获取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
通过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判断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是否完成;
若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完成,则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反传装置,应用于源主节点MN,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辅节点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反传装置,应用于源辅节点SN,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MN发送的指示值,所述指示值为所述源MN通过目标节点在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反传装置,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以接收源主节点MN和/或辅节点SN发送的反传数据;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结束标记包,则获取所述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所述结束标记包为所述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源MN、源SN以及目标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源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通过确定切换操作中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对应的指示值,并将指示值与结束标记包进行同步发送,使得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任一结束标记包时,能够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还有需要接收的反传数据,进而确定是否停止接收反传数据,避免了提前结束接收导致反传数据丢失的同时能够避免用户面切换时延拉长,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Xn切换无SN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Xn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Xn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Ng切换无SN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Ng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Ng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站内切换无SN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站内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在站内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反传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源主节点MN时包括步骤:
步骤S110,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
源MN为在切换操作触发时,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关系的主节点。切换操作包括Xn切换无SN、Xn切换带SN(SN变/不变)、Ng切换无SN、Ng切换带SN(SN变/不变)、站内切换无SN、站内切换带SN(SN变/不变)等场景下的切换。
在不同的切换操作场景下对应的目标节点也不同,具体为:
Xn切换无SN场景下,目标节点为目标基站;
Xn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目标节点为目标MN与目标SN;
Xn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目标节点为目标MN与目标SN;
Ng切换无SN场景下,目标节点为目标基站;
Ng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目标节点为目标MN与目标SN;
Ng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目标节点为目标MN与目标SN;
站内切换无SN场景下,目标节点为源MN;
站内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目标节点为源MN;
站内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目标节点为源MN与目标SN;
其中,源SN与目标SN可以为同一SN;SN/MN/目标基站可以是gNB或ng-eNB。
源MN中设置有上述切换场景与目标节点的对应关系,在触发切换操作时,能够基于实际的切换场景确定目标节点。
步骤S120,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
同样的,在不同的切换场景下,目标节点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的数量也是固定的;因此,在确定切换场景之后,就能够基于切换场景确定结束标记接收数量。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节点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具体为目标MN和/或目标SN。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指示值可以仅对结束标记包的数量进行指示,还可以对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对应的来源节点进行指示,即仅接收源MN的结束标记包、仅接收源SN的结束标记包或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
步骤S130,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源辅节点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源SN为在切换操作触发时,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关系的辅节点。
步骤S140,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需要说明的是,反传数据的发送基于各切换场景中的预定切换流程,本实施例中,仅是限定在完成反传数据之后,具体地,在5G核心网络下发结束标记包时,将结束标记包与指示值发送至目标节点,而切换操作中的其他部分仍然遵循预定切换流程执行,具体预定切换流程在此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反传数据传递时,协议上支持源SN将反传数据传递给源MN,再由源MN转发给目标节点,结束标记包可以通过源MN收集源SN和源MN的一起发送给目标基站。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网络通信状况,第一反传数据与第二反传数据大小的不同,目标节点接收到第一结束标记包与第二结束标记包的顺序也不同,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发送第一结束标记包与第二结束标记包均同步发送指示值,使得无论目标节点接收到哪一结束标记包,均能根据结束标记包确定是否继续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所述方法应用于源SN时包括步骤:
步骤S210,接收源MN发送的指示值,所述指示值为所述源MN通过目标节点在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
步骤S220,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时包括步骤:
步骤S310,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以接收源主节点MN和/或辅节点SN发送的反传数据;
步骤S320,若接收到结束标记包,则获取所述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所述结束标记包为所述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步骤S330,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目标节点在接收到结束标记包之后,基于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确定在本次切换操作中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是否已经完全接收,若没有完全接收,则继续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若完全接收,则停止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确定切换操作中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对应的指示值,并将指示值与结束标记包进行同步发送,使得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任一结束标记包时,能够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还有需要接收的反传数据,进而确定是否停止接收反传数据,避免了提前结束接收导致反传数据丢失的同时能够避免用户面切换时延拉长,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包括步骤:
步骤S121,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切换场景;
步骤S122,匹配与所述切换场景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规则;
步骤S123,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规则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不同场景下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规则如下:Xn切换无SN场景下,目标基站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Xn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目标MN需接收源MN的结束标记包,目标SN需接收源SN的结束标记包;Xn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目标MN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目标SN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Ng切换无SN场景下,目标基站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Ng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目标MN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目标SN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Ng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目标MN需接收源SN的结束标记包,目标SN需接收源MN的结束标记包;站内切换无SN场景下,源MN需接收源SN的结束标记包;站内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源MN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站内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源MN需接收源SN的结束标记包,目标SN需接收源MN与源SN的结束标记包;基于上述对应关系,在确认切换场景之后,能够确定在切换场景下目标节点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的数量。
本实施例能够准确地确定目标节点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的数量。
进一步地,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0包括步骤:
步骤S131,获取待发送至所述源SN的待发送消息;
步骤S132,将所述指示值配置在所述待发送消息中,得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
步骤S133,将所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发送至所述源SN。
在切换操作的过程中,源MN需要发送相关消息,即待发送消息至源SN,如释放请求、Xn-U地址信息等,当源MN将待发送消息发送至源SN时,可以一并将指示值发送至源SN,而无需单独进行发送,避免影响切换操作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指示值可以嵌入到待发送消息中,也可以单独数据进行发送,在此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能够在源MN对源SN执行发送动作时,将指示值发送至源SN,避免影响切换操作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本发明数据反传方法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30包括步骤:
步骤S331,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所述结束标记包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步骤S332,获取当前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的已接收数量;
步骤S333,判断所述已接收数量是否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步骤S334,若所述已接收数量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则继续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具体的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方法可以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以及需要进行设置;如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指示值确定需要接收的结束标记包的数量,即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比较结束标记接收数量与已接收的结束标记包的数量,即已接收数量;在已接收数量小于结束标记接收数量时,认为反传数据未接收完毕,此时继续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在已接收数量达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时,认为反传数据接收完毕,此时停止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方法还可以设置为:所述步骤S330包括步骤:
步骤S335,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
步骤S336,获取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
步骤S337,通过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判断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S338,若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完成,则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通过指示值确定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具体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可表示为:要求接收源MN的结束标记包;要求接收源SN的结束标记包;要求同时接收源MN以及源SN的结束标记包。在确定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之后,获取已接收的结束标记包,并判断已接收的结束标记包是否与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中的要求对应,若已接收的结束标记包与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中的要求对应,则认为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完成,此时停止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若已接收的结束标记包与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中的要求不对应,则认为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未,此时继续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方法仅为距离说明,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以及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能够准确地判断反传数据接收操作是否完成。
下面结合实际切换场景对本发明的执行流程进行说明:
一、参见图2,在Xn切换无SN场景下,即UE在源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Xn切换到目标gNB,且目标gNB不添加SN的场景;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向目标gNB发起基于Xn的切换;
2.目标gNB收到后回复携带反传地址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MN;
3.源MN向源SN发送释放请求(可携带新增指示值),同时源MN启动数据反传;
4.源SN回复释放请求确认消息;
5.源MN发送反传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6.源MN和源SN收到5G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目标gNB,目标gNB根据收到的指示值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源MN在释放请求与反传地址信息中择其一携带新增指示值即可,后续流程同理,不再赘述。
二、参见图3,在Xn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即UE在源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Xn切换到目标MN,且目标MN选择的SN为源SN;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发起基于Xn的切换至目标MN;
2.目标MN选择的SN与源SN相同,发起SN添加流程至源SN;
3.源SN回复SN添加确认消息至目标MN;
4.目标MN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5.目标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SN;
6.源MN发送SN释放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MN启动数据反传;
7.源SN回复SN释放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8.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侧数据反传;
9.源MN和源SN收到5G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目标MN和目标SN,目标MN和目标S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三、参见图4,在Xn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即UE在源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Xn切换到目标MN,且目标MN选择的SN与源SN不同;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发起基于Xn的切换至目标MN;
2.目标MN选择的SN与源SN不同,发起SN添加流程至目标SN;
3.目标SN回复SN添加确认消息至目标MN;
4.目标MN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5.目标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目标SN;
6.源MN发送SN释放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MN启动数据反传;
7.源SN回复SN释放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8.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9.源MN和源SN收到5G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发送给目标MN和目标SN,目标MN和目标S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四、参见图5,在Ng切换无SN场景下,即UE在源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Ng切换到目标gNB,目标侧gNB未添加SN;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发起基于Ng的切换至源5G核心网;
2.源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5G核心网,目标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gNB;
3.目标gNB,没有添加SN,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目标5G核心网;
4.目标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源5G核心网,源5G核心网发送切换命令给源MN;
5.源MN发送SN释放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MN启动数据反传;
6.源SN回复SN释放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7.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8.源MN和源SN收到5G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目标gNB,目标gNB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五,参见图6,在Ng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即UE在源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Ng切换到目标MN,且目标MN选择的SN为源SN;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发起基于Ng的切换至源5G核心网;
2.源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5G核心网,目标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MN;
3.目标MN,选择与源SN相同的SN,发起添加SN请求消息至源SN;
4.源SN回复目标MN添加确认消息至目标MN;
5.目标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
6.目标MN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目标5G核心网;
7.目标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源5G核心网,源5G核心网发送切换命令给源MN;
8.源MN发送SN释放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MN启动数据反传;
9.源SN回复SN释放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10.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SN启动数据反传;
11.源MN和源SN收到5G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目标MN和SN,目标MN和S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六、参见图7,在Ng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即UE在源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Ng切换到目标MN,且目标MN选择的SN与源SN不同;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发起基于Ng的切换至源5G核心网;
2.源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5G核心网,目标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消息给目标MN;
3.目标MN选择与源SN不同的SN,向目标SN发起添加SN请求消息;
4.目标SN回复目标MN添加确认消息至目标MN;
5.目标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目标SN;
6.目标MN回复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目标5G核心网;
7.目标5G核心网转发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源5G核心网,源5G核心网发送切换命令给源MN;
8.源MN发送SN释放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MN启动数据反传;
9.源SN回复SN释放请求确认消息给MN;
10.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11.源MN和源SN收到5G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目标MN和目标SN,目标MN和目标S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七,参见图8,在站内切换无SN场景下,即UE在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站内切换,目标小区未添加SN;
1.UE在源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决策发起站内切换,并且不添加SN,源MN发送SN释放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
2.源SN回复SN释放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
3.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4.源MN发送切换重配消息给UE;
5.源MN和源SN收到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源MN,源M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八、参见图9,在站内切换带SN(SN不变)场景下,即UE在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站内切换,目标小区选择同一个SN;
1.UE在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决策发起站内切换,选择的SN与源SN相同,源MN发送SN修改请求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
2.源SN回复SN修改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源MN启动数据反传;
3.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4.源MN发送切换重配消息给UE;
5.源MN和源SN收到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源MN,源M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九、参见图10,在站内切换带SN(SN变)场景下,即UE在MN接入,并已经添加SN,发生站内切换,目标小区选择与源SN不同的SN;
1.UE在MN上完成接入,满足SN添加条件后,添加SN;源MN决策发起站内切换,选择的SN与源SN不同,源MN发送SN添加请求消息给目标SN;
2.目标SN回复SN添加请求确认消息给源MN,源MN启动数据反传;
3.源MN发送SN释放消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
4.源SN回复SN释放确认消息给源MN;
5.源MN发送Xn-U地址信息给源SN(可携带新增指示值),源SN启动数据反传;
6.源MN发送切换重配消息给UE;
7.源MN和源SN收到核心网的End Marker Packet后,将携带新增指示值的EndMarker Packet发送给源MN和目标SN,源MN和目标SN根据收到的End Marker Packet决策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数据反传方法的数据反传装置,应用于源主节点MN,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辅节点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应用于源辅节点SN,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MN发送的指示值,所述指示值为所述源MN通过目标节点在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以接收源主节点MN和/或辅节点SN发送的反传数据;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结束标记包,则获取所述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所述结束标记包为所述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本数据反传装置通过确定切换操作中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对应的指示值,并将指示值与结束标记包进行同步发送,使得目标节点在接收到任一结束标记包时,能够根据指示值确定是否还有需要接收的反传数据,进而确定是否停止接收反传数据,避免了提前结束接收导致反传数据丢失的同时能够避免用户面切换时延拉长,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10,该实施例中的第二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发送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30,该实施例中的第二发送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40;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10,该实施例中的第三发送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执行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10,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20,该实施例中的第二执行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3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切换场景;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匹配与所述切换场景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规则;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规则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发送至所述源SN的待发送消息;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指示值配置在所述待发送消息中,得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发送至所述源SN。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所述结束标记包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的已接收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已接收数量是否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已接收数量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则继续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通过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判断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是否完成;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若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完成,则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
参照图11,在硬件结构上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0、存储器20以及处理器30等部件。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器30分别与所述存储器20以及所述通信模块10连接,所述存储器20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同时被处理器3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通信模块10,可通过网络与外部通讯设备连接。通信模块10可以接收外部通讯设备发出的请求,还可以发送请求、指令及信息至所述外部通讯设备,所述外部通讯设备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服务器或者物联网设备,例如电视等等。
存储器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等;存储数据区可包括数据库,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或信息等。此外,存储器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地,处理器3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0中。
尽管图11未示出,但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控制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用于与电源连接,保证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图11的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20,也可以是如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具有处理器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汽车,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替换,这些变化、修改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源主节点MN,所述方法包括:
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
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
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辅节点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切换场景;
匹配与所述切换场景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规则;
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规则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对应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源SN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发送至所述源SN的待发送消息;
将所述指示值配置在所述待发送消息中,得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
将所述携带指示值的待发送消息发送至所述源SN。
4.一种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源SN,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源MN发送的指示值,所述指示值为所述源MN通过目标节点在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
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5.一种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以接收源主节点MN和/或辅节点SN发送的反传数据;
若接收到结束标记包,则获取所述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所述结束标记包为所述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所述结束标记包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获取当前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的已接收数量;
判断所述已接收数量是否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
若所述已接收数量小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则继续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
获取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
通过已接收的所述结束标记包判断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是否完成;
若所述结束标记包接收任务完成,则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8.一种数据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源主节点MN,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触发切换操作时,确定所述切换操作对应的目标节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在所述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并基于所述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指示值;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指示值发送至辅节点SN,以使所述源SN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之后,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二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二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二反传数据为所述源M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二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二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9.一种数据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源辅节点SN,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MN发送的指示值,所述指示值为所述源MN通过目标节点在切换操作中的结束标记接收数量生成;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反传数据发送完毕时,将第一结束标记包与所述指示值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所述第一反传数据为所述源SN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反传数据,所述第一结束标记包为所述第一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10.一种数据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执行反传数据接收操作,以接收源主节点MN和/或辅节点SN发送的反传数据;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结束标记包,则获取所述结束标记包中的指示值,所述结束标记包为所述反传数据对应的结束标记包;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值确定是否停止执行所述反传数据接收操作。
11.一种数据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源MN、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源SN以及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节点。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反传方法的步骤。
CN202210477904.8A 2022-04-28 2022-04-28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14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7904.8A CN117014949A (zh) 2022-04-28 2022-04-28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41114 WO2023207160A1 (zh) 2022-04-28 2022-12-22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7904.8A CN117014949A (zh) 2022-04-28 2022-04-28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4949A true CN117014949A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1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7904.8A Pending CN117014949A (zh) 2022-04-28 2022-04-28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4949A (zh)
WO (1) WO20232071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928B (zh) * 2008-04-30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1932010A (zh) * 2009-06-25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上行反传结束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US8737354B2 (en) * 2011-01-10 2014-05-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data path switching during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CN102905308A (zh) * 2011-07-25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eNB
EP3534646B1 (en) * 2016-11-04 2020-10-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end mar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160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1136B (zh) 一种插入smf的方法及amf实体
US11540249B2 (en) Position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NG-RAN node and core network node
CN109246770B (zh) 一种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382635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930357A1 (en) Latency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456261B1 (en) Handover method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CN109168171B (zh)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WO2021093213A1 (en) Data collection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323872B2 (en) Terminal capability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20200081454A (ko) 네트워크 전환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기 디바이스
JP7111812B2 (ja) 通信装置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KR20200120610A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단말기 디바이스
CN110139360B (zh) 一种寻呼策略确定方法、装置、ran网元及核心网网元
CN112566104B (zh) 基于Mesh网络的漫游协同方法、无线访问接入点及存储介质
CN106792895B (zh) 一种确定数据包大小的方法及设备
CN117014949A (zh) 数据反传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66403B (zh) Trp发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67147B (zh) 通信方法、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US912521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CN113347732A (zh) 随机接入信息发送方法、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4205876A (zh) 频点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810956A (zh) 切换多播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08377519B (zh) 一种处理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33066A (zh) 一种切换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7015073A (zh) 数据反传控制方法、装置、mr-dc系统及网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