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9167A -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9167A
CN116999167A CN202111273429.4A CN202111273429A CN116999167A CN 116999167 A CN116999167 A CN 116999167A CN 202111273429 A CN202111273429 A CN 202111273429A CN 116999167 A CN116999167 A CN 116999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entional
interventional instrument
instrument device
image
preoper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34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unm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unm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unm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unm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34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91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3457 priority patent/WO20230709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9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9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0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 Devices for tracking or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for frameless stereot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007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for contrast med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1Computer-aided simulation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5Modelling of the patient, e.g. for ligaments or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7Visualisation of planned trajectories or target reg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0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 Devices for tracking or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for frameless stereotaxis
    • A61B2034/2046Tracking techniques
    • A61B2034/2065Tracking using image or pattern recogn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04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30Blood 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术前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术前图像构建第一空间坐标系;术前路径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术前图像进行术前路径规划,生成第一手术路径;器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信息;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并控制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着第一手术路径自第一源点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并在造影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本申请可以提前规划介入手术路径,自动控制介入器械运动,提高医生或者操作员的体验。

Description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背景技术
导管以及导丝可用于许多微创医疗程序,以用于各种脉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些程序通常包括导航导丝通过脉管系统,并经由导丝推进包括球囊或者支架的工作导管以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导丝被推进到目标位置,诸如用于PCI手术的冠状动脉口,护套或者引导导管在导丝上被推进到目标位置,再进行造影程序,以可视化患者体内的病变位置。然后,医生或者操作员可以使用成像系统,将导丝或者工作导管导航至病变位置,以执行治疗程序。
目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针对脉管系统的导航主要应用于PCI手术,医生或者操作员通过操纵冠状动脉导丝或者导管递送至目标位置并恢复正常血流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在PCI手术进行之前还需要进行血管造影手术,通过获得的造影图像计算功能学评价参数(例如血流储备分数,FFR)可表明冠脉狭窄病变对远端血流产生的影像,诊断心肌是否缺血,以确定是否应当进行PCI手术。
另外,该系统主要用于帮助医生或者操作员执行手术,医生或者操作员位于工作站通过操作摇杆或者屏幕远程控制导丝或者导管,基本上仍然依靠人通过显示屏观察导丝或者导管的位置、形态,并对导丝或者导管进行推进、回撤、旋转等操作。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判的情况,导致手术时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提前规划介入手术路径,自动控制介入器械运动,提高医生或者操作员的体验,并且具备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第二介入器械装置、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术前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术前图像构建第一空间坐标系;
术前路径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术前图像进行术前路径规划,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器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信息;
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并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自第一源点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并在造影后获取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术中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造影图像构建第二空间坐标系;
术中路径规划模块,用于根据造影图像进行术中路径规划,生成第二手术路径;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自第二源点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为FFR,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FFR小于预设值;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以及器械定位模块,控制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撤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源点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相同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源点,再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图像为患者的历史影像,包括:人体中桡动脉至冠脉的组织,所述第一源点被设定为穿刺点的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造影图像包括:人体中的冠脉组织,所述第二源点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病变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实时透视图像和造影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造影注射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后,控制所述造影注射装置以预定注射参数通过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注射造影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造影注射装置包括:用于采集心电信号和压力数据的压力采集模块;与所述压力采集模块相连的注射控制模块,所述注射控制模块在接收至所述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信号后,并基于所述心电信号和压力波形的预定周期注射造影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的术前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术前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的术前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对三维建模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的第一空间坐标建立单元;
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的造影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造影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的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对三维建模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的第二空间坐标建立单元。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路径规划模块包括:
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一源点对应坐标的第一源点生成单元;
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一目标位置生成单元;
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第一约束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一约束位置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约束位置至少为一个;
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一源点、所述第一约束位置和所述第一目标位置的坐标的第一手术路径生成单元,以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中路径规划模块包括:
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二源点对应坐标的第二源点生成单元;
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二目标位置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所述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
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第二约束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二约束位置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约束位置至少为一个;
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源点、所述第二约束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的坐标的第二手术路径生成单元,以生成第二手术路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器械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的实时透视图像与术前图像、造影图像进行配准,并确定出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术前图像获取冠脉优选投照体位的投照体位确定单元,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冠脉优选投照体位调整投照体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的术前血管状态参数的术前血管参数获取单元;其中所述术前血管状态参数包括:主动脉直径、冠脉直径、冠脉开口位置、冠脉扭曲角度、主动脉长度、冠脉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的术中血管状态参数的术中血管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造影图像中术中血液流速的术中流速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患者主动脉压力数据的主动脉压力获取单元;其中所述术中血管状态参数包括:冠脉长度、冠脉直径,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基于所述冠脉长度、所述冠脉直径、所述术中血液流速和所述主动脉压力数据计算FFR。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通信连接的包括有血压采集模块的冠状动脉分析仪,所述血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主动脉压力数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中病变信息的病变分析单元,所述病变信息包括病变长度、病变最小直径、病变参考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图像和所述造影图像为医学影像,包括:CAG图像、CT图像、MRI图像、超声图像、OCT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自主学习模块,所述自主学习模块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术前血管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优选参数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自主学习模块,所述自主学习模块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病变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优选参数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系统包括:用于获取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的监护仪,所述监护仪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过程信息处理模块,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是否发生异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过程信息处理模块,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和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是否偏离所述第一手术路径预设范围以及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是否偏离所述第二手术路径预设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第一纵长轴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其第一纵长轴线具有相对的近端和可偏转的远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绕所述第一纵长轴线旋转的第一旋转致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所述第一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用于引起所述远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纵长轴线偏转的转向致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所述远端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旋转致动机构、所述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和所述转向致动机构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以根据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使所述远端线性移动和/或者偏转和/或者旋转直至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第二纵长轴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绕所述第二纵长轴线旋转的第二旋转致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所述第二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所述第二介入器械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旋转致动机构、所述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以根据所述第二手术路径使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线性移动和/或者旋转直至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系统还包括具有球囊或者支架的第三介入器械装置,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第三纵长轴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沿所述第三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第三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以根据所述第二手术路径使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线性移动直至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导航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相对的近端和可偏转的远端,所述导航方法包括:
获取术前图像以根据所述术前图像的三维建模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系以及所述术前图像中的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控制驱动装置以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运动,包括致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线性移动、旋转和远端偏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形式,直至所述远端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所述远端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进行造影;
造影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造影图像的三维建模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
基于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系以及所述造影图像中的第二源点、第二约束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手术路径,在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时,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运动,包括致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线性移动、旋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形式,直至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在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撤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源点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相同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源点,再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术前图像为患者的历史影像,包括:人体中桡动脉至冠脉的组织,所述第一源点被设定为穿刺点的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造影图像包括:人体中的冠脉组织,所述第二源点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病变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1、能够在术前阶段根据术前图像进行术前路径规划,即生成第一手术路径,以指导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一目标位置,从而在治疗手术前的造影阶段就进行手术路径的规划,并自动完成造影器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递送,从而减小造影手术所需的时间,有利于医生在整个手术流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制定PCI治疗方案;
2、该系统在造影后,可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需要执行治疗程序,以在判断出需要执行治疗程序时,结合造影后的造影图像进行术中路径规划,即生成第二手术路径,从而指导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目标位置,该第二目标位置为病变位置,并自动完成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递送,从而具备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特性;
3、该系统能帮助医生判断该患者的病变情况,以在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结束手术过程,一方面能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能减小对患者的伤害,尤其是病变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力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术前数据处理模块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术中数据处理模块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术前路径规划模块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术中路径规划模块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造影注射模块装置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导航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控制装置;101、数据存储模块;105、过程信息处理模块;110、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1、术前图像获取单元;112、投照体位确定单元;113、术前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14、第一空间坐标建立单元;115、术前流速计算单元;116、术前血管参数获取单元;120、术中数据处理模块;121、造影图像获取单元;122、病变分析单元;123、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24、第二空间坐标建立单元;125、术中流速计算单元;126、术中血管参数获取单元;127、主动脉压力获取单元;130、术前路径规划模块;131、第一源点生成单元;132、第一目标位置生成单元;133、第一约束位置生成单元;134、第一手术路径生成单元;140、术中路径规划模块;141、第二源点生成单元;142、第二目标位置生成单元;143、第二约束位置生成单元;144、第二手术路径生成单元;150、GUI模块;160、器械定位模块;170、程序控制模块;180、自主学习模块;190、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
200、驱动装置;210、第一旋转致动机构;220、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30、转向致动机构;240、第二旋转致动机构;250、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60、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
300、造影注射装置;310、注射模块;320、驱动模块;330、注射控制模块;
500、监护仪;
600、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10、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20、第三介入器械装置;
700、图像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进行解释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而为了简洁,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且相同部件的说明可互相参照和引用。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如图1所示的方框结构图,该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00和与所述控制装置100通信连接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驱动装置200,所述控制装置100包括: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用于根据术前图像构建第一空间坐标系;术前路径规划模块130,用于根据术前图像进行术前路径规划,生成第一手术路径;器械定位模块160,用于获取所述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信息;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190,用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
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为执行各种程序的经皮介入装置,例如导丝、造影导管、引导导管、微导管、具有球囊或者支架的工作导管。具体的,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为用于执行造影程序的医疗器械,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为用于执行治疗程序的医疗器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可以分别包括一种或者一类器械。
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各种致动机构,以引起经皮介入装置的移动,例如线性运动、旋转、调向等一种或者多种运动形式。所述控制装置100与驱动装置200通信连接,从而允许由控制装置100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给驱动装置200,以远程控制经皮介入装置运动并送入患者体内。
所述术前图像可以为患者的历史影像,需要说明的是,患者在本次造影手术进行前存储的影像都可以理解为所述历史影像。例如,所述历史影像可以包括上次或者上次之前造影手术保留的图像、可以包括本次造影手术进行前预先拍摄的影像。所述术前图像为医学影像,包括:CAG图像、CT图像、MRI图像、超声图像、OCT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术前图像为多种时,多种医学影像可以相融合指导医生制定造影方案。例如,在进行冠脉造影手术时,在确定穿刺点时可以结合超声图像,当患者桡动脉存在一些病变情况导致造影器械通过困难时,可将穿刺点设定于患者的股动脉。
进一步的,所述术前图像可以为患者在不同投照体位下的拍摄图像。术前图像可以在心脏周期的单个阶段期间或者为心脏周期的多个阶段期间采集的图像。
所述术前图像至少对应到人体中的冠脉、主动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术前图像可以对应到人体中自桡动脉至冠脉的组织。一般而言,患者过往的造影图像中可能仅包括冠脉至主动脉组织的图像,为了获取桡动脉至主动脉这部分的图像,以进行本次造影手术的路径规划,可以在患者进行本次造影手术前对人体进行预拍摄,并存储至控制装置100中。或者,该患者的过往影像中包括桡动脉的图像,并预先存储在系统的控制装置100中,控制装置100可以直接获取该患者的图像并建立三维模型。
在冠脉造影手术中,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中可以包括冠脉开口位置,该冠脉开口位置为第一手术路径的第一目标位置,能够根据术前图像中的冠脉开口位置进行路径规划,从而在术前或者造影手术中指导或者代替医生执行造影手术,帮助医生将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递送到冠脉开口位置。
当然,该第一目标位置可以不局限于冠脉开口位置。在执行不同造影和治疗手术时,该第一目标位置的位置也必然存在区别,例如该第一目标位置在其他造影和治疗场景中,可以为肾动脉、也可以为颈动脉。
如图2所示,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的术前图像获取单元111;用于对术前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的术前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13;用于对三维建模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的第一空间坐标建立单元114。
具体的,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在构建第一空间坐标系之前,通过术前图像获取单元111对预先存储的术前图像导出,术前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13对术前图像进行提取、去噪、分割,并对目标血管的轮廓特征进行提取构建三维模型,然后通过第一空间坐标建立单元114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对术前图像构建三维模型时,对术前图像中的冠脉图像和主动脉图像提取,去除动静态噪声,然后对不同体位拍摄的图像进行分割,分别得到冠脉中心线、冠脉直径、主动脉中心线和主动脉直径。然后在中心线上提取体征点,基于已知的拍摄角度,三维还原这些特征点,进而三维还原中心线,得到冠脉中心线及直径、主动脉中心线及直径,将多个拍摄角度的冠脉中心线以及主动脉中心线在三维空间进行投影计算,生成三维模型,并能够获取冠脉长度、冠脉直径、主动脉长度和主动脉直径。在构建第一空间坐标系时可直接基于三维模型建立,具体可根据任意合适的已知技术来实现,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基于获取的桡动脉至冠脉的术前图像,其中,针对本次造影手术前预先拍摄的人体图像,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中的术前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13对术前图像进行处理,从影像上自动分割出桡动脉的区域、主动脉区域、冠脉区域,并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定义为第一术前三维模型。然后,针对历史造影图像中人体中的主动脉、冠脉时,得到主动脉和冠脉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定义为第二术前三维模型,然后再将第二术前三维模型对应至第一术前三维模型中,从而能够将主动脉、冠脉与第一术前三维模型进行对应,从而减小第一术前三维模型中对主动脉、冠脉模型的误差。
在造影阶段,目前仅依靠医生的经验选择造影手术用的导丝或者导管的类型、尺寸,且依靠经验将导丝或者导管送入到预定位置。若选择的导丝或者导管类型或者尺寸不合适,需要撤出,然后重新更换导丝或者导管,直至顺利到达预定位置,会极大延长整体手术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在术前通过患者的历史影像进行三维建模,根据获取的冠脉长度、冠脉直径、主动脉长度和主动脉直径能够帮助医生选择合适尺寸或者类型的造影器械。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控制装置100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在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并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00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自第一源点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术前路径规划模块130包括: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一源点对应坐标的第一源点生成单元131;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一目标位置生成单元132;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第一约束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一约束位置生成单元133,所述第一约束位置至少为一个;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的坐标的第一手术路径生成单元134,以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第一手术路径的终点,在进行冠脉造影手术时,该第一目标位置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第一源点为第一手术路径的起点,所述第一约束位置为第一手术路径的关键点,例如分支点、拐点。在第一源点至第一目标位置之间的路径上通常包括有多个分支或者分叉,若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沿着这些分支或者分叉行进则表示进入错误的路径。另外,在第一源点至第一目标位置之间的路径上的主干路径上,还可能具有拐点,即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需要经过拐点才能到达第一目标位置,第一约束位置可能具有若干个,从而第一手术路径为第一源点至第一目标位置的穿过所有第一约束位置的单个路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术前影像对应到实时人体中的冠脉、主动脉时,所述第一源点为主动脉的起点,从而第一手术路径为主动脉的起点至冠脉开口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源点、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约束位置可以由医生或者操作员在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用户界面选定识别,或者可以由控制装置100自动识别。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术前影像还包括桡动脉至冠脉时,所述第一源点为规划的穿刺点的位置,从而第一手术路径为穿刺点至冠脉开口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点的不同导致生成的第一手术路径不同,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约束位置可以由医生或者操作员在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用户界面选定识别,或者可以由控制装置100自动识别。
所述控制装置100控制驱动装置200使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自第一源点到达第一目标位置时,要获取第一空间坐标系与驱动装置坐标系之间的空间映射关系,然后根据所述空间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的对应坐标,获取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在驱动装置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保证最终生成的第一手术路径直接与驱动装置200相关联,使得控制装置100能够自动根据第一手术路径控制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执行造影手术。所述驱动装置200坐标系与第一空间坐标系之间空间映射关系的获取可参考现有方法。同理,在送入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时,也需要将驱动装置坐标系与第二空间坐标系建立空间映射关系,以使第二手术路径直接与驱动装置200相关联。
从而,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或者操作员在术前阶段完成手术路径的规划,以指导造影手术。另外,在生成的第一手术路径中,可帮助医生根据自动完成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递送,从而能够减小造影手术所需的时间,尤其是针对临床经验较少的医生,有利于医生在整个手术流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制定治疗方案。
在本说明书中,如图2所示,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还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中术前血管状态参数的术前血管参数获取单元116;其中所述术前血管状态参数包括:主动脉直径、冠脉直径、冠脉开口位置、冠脉扭曲角度、主动脉长度、冠脉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00可以包括:自主学习模块180,所述自主学习模块180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术前血管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的优选参数信息,包括器械的规格尺寸、通过性能、支撑性能等。具体的,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得到:
获取训练样本;
获取所述训练样本对应的标签,所述标签用于表征所述训练样本中的血管状态参数所匹配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型号和尺寸;
基于所述训练样本以及所述训练样本对应的标签,对初始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得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还可以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中术前血液流速的术前流速计算单元115,对于CAG等动态影像可以提取术前图像中的血液流速信息,从而可以结合术前血管状态参数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推荐合适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对术前图像进行处理时,通过分析该患者的历史影像,可以自动获得适合该患者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的优选参数信息,医生或者操作员可以根据推荐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的选型直接选用合适的造影器械。
在本说明书中,控制装置100在造影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驱动装置200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
具体的,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为动脉血管评定参数,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 Reserve,FFR)和/或微循环阻力系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以用于判断心肌缺血程度。从而,该系统在造影后,可自动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需要执行治疗手术,以在判断出需要执行治疗手术时,结合造影后的造影图像进行术中路径规划,并自动完成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递送,从而具备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特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为FFR,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FFR小于预设值;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1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以及器械定位模块160,控制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撤回,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100控制驱动装置200使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执行治疗手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为0.75~0.85。优选的,所述预设值为0.8,当测得FFR小于0.8时,表明冠脉狭窄程度会导致心肌缺血,需要执行治疗程序;当测得FFR大于或者等于0.8时,表明冠脉狭窄程度造成心肌缺血的可能性比较小,可以不用执行治疗程度,手术流程结束,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小对患者的伤害。
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装置100还包括:术中数据处理模块120,用于根据造影图像构建第二空间坐标系;术中路径规划模块140,用于根据造影图像进行术中路径规划,生成第二手术路径。所述控制装置100用于根据所述器械定位模块160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在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自第二源点到达第二目标位置,执行治疗程序。
具体的,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120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的造影图像获取单元121;用于对造影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的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23;用于对三维建模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的第二空间坐标建立单元124。具体的,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120在构建第二空间坐标系之前,通过造影图像获取单元121筛选出较为清晰的造影图像,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23对造影图像进行提取、去噪、分割,并对目标血管的轮廓特征进行提取构建三维模型,然后通过第二空间坐标建立单元124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所述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23基于造影图像构建三维模型的具体方法请参见上文关于术前图像的描述,本说明书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实时透视图像和造影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70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与所述控制装置100通信连接。具体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可以为用于发出X射线的DSA设备,该图像采集装置700可以跟踪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远端部分。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造影图像是通过在造影前和将造影剂注射到患者体内而获得的对比度增强图像。从而,造影图像能够较为清楚的再现患者冠脉系统的结构。该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远端部分均被构造成不透射线的,以导丝为例,导丝的远端部分为导丝的尖端,导丝的远端部分可以是不透射线的,从而导丝的远端部分的位置可以通过DSA设备采集的实时透视图像来跟踪。因此,所述实时透视图像为没有对比度的情况下拍摄的图像。
由于功能学评价参数的获取需要注射造影剂来实现,从而在功能学评价参数获取之前该系统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700采集造影图像。而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表明该患者需要治疗,控制装置100需基于造影图像进行术中规划,并生成第二手术路径,以指导医生或者操作员将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递送至病变位置,该第二目标位置即为病变位置。
由此可见,该第一手术路径为第二手术路径为不同路径,或者第二手术路径在第一手术路径的基础上延伸至病变位置。上文所述第一手术路径的终点为冠脉开口位置,而第二手术路径的终点为病变位置,从而两个手术路径的终点不同。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术中路径规划模块140包括: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二源点对应坐标的第二源点生成单元141;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二目标位置生成单元142,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所述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第二约束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二约束位置生成单元143,所述第二约束位置至少为一个;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源点、所述第二约束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的坐标的第二手术路径生成单元144,以生成第二手术路径。
进一步的,与第一手术路径类似,所述第二源点为第二手术路径的起点,所述第二约束位置为第二手术路径的关键点。由于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往往需要沿着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递送,因此在向患者体内递送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过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控制驱动装置200自动递送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直至将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远端递送至冠脉开口位置,从而冠脉开口位置可以作为第二源点,也即第二手术路径的起点为第一手术路径的终点。从第二源点至病变位置穿过冠脉的主干路径还包括识别子脉管或者分支,因此第二约束位置为子脉管与主干路径、以及分支与主干路径的分支点。所述第二源点、所述第二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约束位置可以由医生或者操作员在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用户界面选定识别,或者可以由控制装置100自动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基于造影图像构建三维模型,可以获取到造影图像中的主动脉直径、冠脉直径、主动脉长度、冠脉长度,这些信息也能够帮助医生选择合适尺寸或者类型的治疗器械。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120还可以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中病变信息的病变分析单元122,所述病变信息包括病变长度、病变最小直径、病变参考直径,以便指导医生或者操作员选择合适的治疗器械能够通过病变。所述病变参考直径可以为自病变近端至病变远端的平均直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00包括:自主学习模块180,所述自主学习模块180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病变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优选参数信息。
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00在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时,通过分析该患者的病变信息,所述病变信息包括病变长度、病变最小直径、病变参考直径,从而可以自动获得适合该患者的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优选参数信息,医生或者操作员可以根据推荐的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选型直接选用合适的治疗器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110还可以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术前图像获取冠脉优选投照体位的投照体位确定单元112,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基于所述冠脉优选投照体位调整投照体位。
在本实施例中,术前图像可以为患者在不同投照体位下的拍摄图像,所述优选投照体位为冠脉的病变位置未被分支或者子脉管所遮挡时的投照体位,所述投照体位确定单元112根据术前图像对投照体位进行图像评估,并确定出优选投照体位。当图像采集装置70基于优选投照体位调整拍摄角度时,能够获得效果较好的拍摄图像,从而有利于准确识别出病变位置。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器械定位模块160用于获取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械定位模块160用于将采集的实时透视图像与术前图像进行配准,并确定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以及器械定位模块160用于将采集的实时透视图像与造影图像进行配准,并确定出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
具体的,器械定位模块160将实时透视图像与术前图像或者造影图像进行坐标配准。以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为例,在术前图像建立的第一空间坐标系中,当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开始穿刺时,便将获取的实时透视图像(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的远端)配准至第一空间坐标系的第一源点,从而能够确定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相对于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获取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位置信息,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远端还可以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可以是具有运动追踪定位功能的电磁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所述定位传感器与器械定位模块160通信连接,从而控制装置100可以基于器械的位置信息,确定介入器械在空间坐标系的位置。
为了在造影后获得功能学评价参数(FFR),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120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的术中血管状态参数的术中血管参数获取单元126;用于获取造影图像中术中血液流速的术中流速计算单元125;用于获取患者主动脉压力数据的主动脉压力获取单元;其中所述术中血管状态参数包括:冠脉长度、冠脉直径;用于获取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190基于所述冠脉长度、所述冠脉直径、所述术中血液流速和主动脉压力数据计算FFR。
由上文所述,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123对造影图像进行三维建模时,可以提取出造影图像中的冠脉长度、冠脉直径,并由术中血管参数获取单元126获取。所述术中流速可以通过TIMI计帧法获得,具体的,通过术中流速计算单元125对冠脉造影图像按时序帧进行扫描计算出造影剂从血管入口流到血管末端需要的时间,再通过血管长度除以时间得到血液流速。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190基于冠脉长度、冠脉直径、术中血液流速、主动脉压力数据计算FFR的公式以及原理为现有技术,本说明书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190通信连接的包括有血压采集模块的冠状动脉分析仪,所述血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主动脉压力数据。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可以通过现有冠状动脉分析仪得出,然后由控制装置100的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190采集。
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100通信连接的造影注射装置300,所述控制装置100用于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后,控制所述造影注射装置300以预定注射参数通过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注射造影剂。
所述造影注射装置300包括:用于采集心电信号和压力数据的压力采集模块;与所述压力采集模块相连的注射控制模块330,所述注射控制模块330在接收至所述控制装置100发出的控制信号后,并基于所述心电信号和压力波形的预定周期注射造影剂。进一步的,造影注射装置300还包括:与注射控制模块330连接的驱动模块320以及被所述驱动模块320带动的注射模块310。
目前,造影剂的注射方法通常采用手工推动注射器或者通过高压注射器推注。手工推注因为医生的用力大小不同及推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导致造影剂推注不集中,造影剂不充盈,术中采集的造影图像质量差,通过造影剂流动获取的术中血流速度也有所波动。其次,由于心脏不断跳动,冠脉供血主要在心脏舒张期,在心脏收缩期由于心肌挤压冠脉血管导致血流前进缓慢甚至停止,造成造影剂溢出到主动脉,可见推注造影剂的时间与心跳周期之间的相对不确定性,也无法保证造影剂顺利进入冠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0可以控制造影注射装置300以预定注射参数通过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注射至患者体内,可以保证推注效率的稳定性,且能够保证推注造影剂的时间与心跳周期之间的确定性。
具体的,所述注射控制模块330被配置为存储舒张期压力波形或/和心电图舒张期区间,再通过压力采集模块实时采集的心电信号,注射控制模块330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模块320的开启或者关闭,进而保证在心脏舒张期开始时同步推注造影剂,使造影剂和血流在心脏舒张期快速进入冠脉血管。在推注造影剂时,注射控制模块330控制驱动模块320的工作功率,工作功率与推注压力相对应,推注压力影响注射模块310的注射速率,能够有效的控制注射效率的稳定性,提高了造影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00包括过程信息处理模块105,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10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的位置是否偏离所述第一手术路径预设范围以及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位置是否偏离所述第二手术路径预设范围。
具体的,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105基于器械定位模块160获取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偏离手术路径预设范围包括器械装置进入错误的路径,例如分支脉管等。以在判断介入器械装置进入错误的路径时,输出报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用于获取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的监护仪500,所述监护仪500与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105通信连接,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105用于监控所述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是否发生异常。所述监护仪500也可以辅助用于判断介入器械装置是否偏离手术路径预设范围,包括:介入器械装置贴着血管壁行进、介入器械装置进入心室。从而在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发生异常时,输出报警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控制装置100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101、GUI模块150和程序控制模块170。所述程序控制模块170用于存储执行造影手术程序、治疗手术程序、诊断程序的指令集,这些指令集可以使用驱动装置200执行,以控制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和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递送至目标位置。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01用于存储术前图像和术中图像以及术前和术中的患者特定信息,所述患者特定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等。所述GUI模块150配置为支持在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屏、触摸屏)上显示信息,例如显示患者的压力数据、显示术前图像、实时透视图像、术中图像、投照体位、血管状态参数信息、血液流速信息、介入器械装置的推荐选型、功能学评价参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具有第一纵长轴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沿其第一纵长轴线具有相对的近端和可偏转的远端;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绕所述第一纵长轴线旋转的第一旋转致动机构210;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沿所述第一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20;用于引起所述远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纵长轴线偏转的转向致动机构230,所述控制装置100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所述远端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旋转致动机构210、所述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20和所述转向致动机构23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以根据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使所述远端线性移动和/或者偏转和/或者旋转直至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可以包括可调弯导管,所述可调弯导管包括三种运动形式:线性运动、周向旋转和远端偏转,可调弯导管通常由其管体内部的拉线致动以使远端偏转。所述转向致动机构230与所述拉线相连,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可带动拉线运动,从而致动可调弯导管的远端偏转以通过复杂的脉管结构。可调弯导管的管体可以与第一旋转致动机构210和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20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可带动可调弯导管线性运动和周向旋转,直至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具有第二纵长轴线;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绕所述第二纵长轴线旋转的第二旋转致动机构240;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沿所述第二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50,所述控制装置100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旋转致动机构240、所述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5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以根据所述第二手术路径使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线性移动和/或者旋转直至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可以包括导丝,所述导丝包括两种运动形式:线性运动、周向旋转,导丝本体与第二旋转致动机构240和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50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可带动导丝线性运动和周向旋转,直至到达病变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具有球囊或者支架的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具有第三纵长轴线;所述驱动装置200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沿所述第三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60,所述控制装置100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60,以根据所述第二手术路径使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线性移动直至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可以包括工作导管,所述工作导管上配置有球囊或者支架等治疗器械,所述工作导管至少包括一种运动形式:线性运动,工作导管的管体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60连接,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下,可带动工作导管线性运动,以到达病变位置,从而对病变进行治疗。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提供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下面将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导航过程进行阐述:
根据患者的术前图像进行三维建模,并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然后由医生选定穿刺点作为第一源点,并根据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手术路径。该第一目标位置为术前图像的冠脉开口位置,第一约束位置为术前图像的分支点。其中,术前图像在进行三维建模时,通过术前图像中患者的血管状态参数,由系统给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例如可调弯导管)的推荐选型,并由医生选择后安装于驱动装置200上。
控制装置100驱动第一旋转致动机构210、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20和转向致动机构230,通过控制可调弯导管的线性运动、周向旋转和远端偏转,直至可调弯导管到达冠脉开口位置。其中,当可调弯导管经过第一约束位置时,通过第一旋转致动机构210控制可调弯导管旋转一定的角度,以通过第一约束位置。另外,为了更加精准的检测可调弯导管的远端取向,可调弯导管的远端也可以设置传感器,以获取相对于第一空间坐标系的位置。然后该传感器可以形成对应的传感器信息并且将传感器信息提供给控制装置100以用于进一步的处理,以控制可调弯导管的远端偏转以及旋转至一定角度,使得可调弯导管的远端能够指向冠脉开口位置。
或者,通过可调弯导管的远端实时透视图像与术前图像进行坐标配准,实时确定出导管远端相对于第一空间坐标系的位置,并提供可调弯导管的远端相对于第一空间坐标系的实时坐标。第一空间坐标系具有x、y和z方向,并将第一手术路径划分出多个轨迹点,通过计算可调弯导管的远端与下一轨迹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获得可调弯导管的远端偏转角度以及旋转角度。
当可调完导管的远端到达冠脉开口位置后,控制装置100发送控制信号给造影注射装置300。造影注射装置300的注射控制模块330在接受到心电信号,并分析心电信号以便在舒张期推注造影剂。推注启动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00或者注射控制模块330发送指令到DSA设备,启动DSA设备曝光,1秒后正式推注造影剂。其中,推注造影剂时可以被设置为轻推1s、以标准压力推注压力波形的3个心动周期、再轻推1s、停止推注、3秒后停止DSA曝光。
造影结束后获取造影图像并结合血液流速、主动脉压力数据实时进行计算FFR以指导是否进行PCI手术。当判断出需要进行PCI手术时,根据造影图像进行三维建模,并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并根据第二源点、第二约束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手术路径。该第二源点为冠脉开口位置,第二目标位置为造影图像的病变位置,第二约束位置为造影图像的分支点。其中,造影图像在进行三维建模时,分析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信息,由系统给出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例如导丝)的推荐选型,并由医生安装于驱动装置200上。
控制装置100驱动第二旋转致动机构240、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50,通过控制导丝的线性运动和周向旋转,直至导丝到达病变位置。其中,当导丝经过第二约束位置时,通过第二旋转致动机构240控制导丝旋转一定的角度,以通过约束位置。然后,控制装置100驱动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260,控制工作导管线性移动直至到达病变位置,以进行后续治疗程序。
其中,所述导丝在由驱动装置200递送至病变位置之前,导丝由可调弯导管的内部穿过,当导丝到达冠脉开口位置继续行进时,则导丝的远端从可调弯导管内部穿设而出,从而将冠脉开口位置设定为第二手术路径的第二源点,将病变位置设定为第二手术路径的第二目标位置,而导丝在到达第二源点之前,由控制装置100控制导丝自动行进直至到达第二源点。然后再控制导丝沿着第二手术路径行进。
同理,在递送第三介入器械装置620时,所述工作导管在由驱动装置200递送至病变位置之前,工作导管越过导丝,并从可调弯导管内部穿过,从而工作导管在到达第二源点之前,由控制装置100控制工作导管自动行进直至到达第二源点。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导航方法,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和驱动装置200,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具有相对的近端和可偏转的远端,所述导航方法包括:
S10:获取术前图像以根据所述术前图像的三维建模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
S20:基于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系以及所述术前图像中的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S30:控制驱动装置200以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运动,包括致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的线性移动、旋转和远端偏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形式,直至所述远端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S40:所述远端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后通过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进行造影;
S50:造影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200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包括:
S501:基于造影图像的三维建模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
S502:基于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系以及所述造影图像中的第二源点、第二约束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手术路径,在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时,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运动,包括致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线性移动、旋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形式,直至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撤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点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相同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沿着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600到达第二源点,再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610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术前图像为患者的历史影像,包括:人体中桡动脉至冠脉的组织,所述第一源点被设定为穿刺点的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造影图像包括:人体中的冠脉组织,所述第二源点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病变位置。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包含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和/或系统的实施方式可以涉及到手动地、自动地或以其组合的方式执行或完成所选任务。
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指令就产生出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的制造品(ARTICLEOFMANUFACTURE)。
还可将计算机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以促使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过程,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和/或一个或多个框图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过程。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

Claims (30)

1.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和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第二介入器械装置、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术前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术前图像构建第一空间坐标系;
术前路径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术前图像进行术前路径规划,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器械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信息;
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并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自第一源点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并在造影后获取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术中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造影图像构建第二空间坐标系;
术中路径规划模块,用于根据造影图像进行术中路径规划,生成第二手术路径;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自第二源点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学评价参数为FFR,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FFR小于预设值;当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以及器械定位模块,控制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撤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点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相同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源点,再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图像为患者的历史影像,包括:人体中桡动脉至冠脉的组织,所述第一源点被设定为穿刺点的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造影图像包括:人体中的冠脉组织,所述第二源点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病变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实时透视图像和造影图像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的造影注射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后,控制所述造影注射装置以预定注射参数通过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注射造影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注射装置包括:用于采集心电信号和压力数据的压力采集模块;与所述压力采集模块相连的注射控制模块,所述注射控制模块在接收至所述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信号后,并基于所述心电信号和压力波形的预定周期注射造影剂。
9.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的术前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术前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的术前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对三维建模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的第一空间坐标建立单元;
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的造影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造影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的术中三维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对三维建模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的第二空间坐标建立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路径规划模块包括:
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一源点对应坐标的第一源点生成单元;
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一目标位置生成单元;
用于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第一约束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一约束位置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约束位置至少为一个;
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一源点、所述第一约束位置和所述第一目标位置的坐标的第一手术路径生成单元,以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中路径规划模块包括:
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二源点对应坐标的第二源点生成单元;
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二目标位置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所述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
用于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下生成与第二约束位置对应坐标的第二约束位置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约束位置至少为一个;
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源点、所述第二约束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的坐标的第二手术路径生成单元,以生成第二手术路径。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定位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的实时透视图像与术前图像、造影图像进行配准,并确定出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在第一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在第二空间坐标系中的实时坐标。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术前图像获取冠脉优选投照体位的投照体位确定单元,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基于所述冠脉优选投照体位调整投照体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术前图像的术前血管状态参数的术前血管参数获取单元,其中所述术前血管状态参数包括:主动脉直径、冠脉直径、冠脉开口位置、冠脉扭曲角度、主动脉长度、冠脉长度。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的术中血管状态参数的术中血管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造影图像中术中血液流速的术中流速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患者主动脉压力数据的主动脉压力获取单元;其中所述术中血管状态参数包括:冠脉长度、冠脉直径,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基于所述冠脉长度、所述冠脉直径、所述术中血液流速和所述主动脉压力数据计算FFR。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功能学参数获取模块通信连接的包括有血压采集模块的冠状动脉分析仪,所述血压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主动脉压力数据。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中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用于获取造影图像中病变信息的病变分析单元,所述病变信息包括病变长度、病变最小直径、病变参考直径。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图像和所述造影图像为医学影像,包括:CAG图像、CT图像、MRI图像、超声图像、OCT图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自主学习模块,所述自主学习模块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术前血管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优选参数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自主学习模块,所述自主学习模块采用预先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输入的病变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优选参数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用于获取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的监护仪,所述监护仪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过程信息处理模块,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心电信号和/或压力数据是否发生异常。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过程信息处理模块,所述过程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和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是否偏离所述第一手术路径预设范围以及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是否偏离所述第二手术路径预设范围。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第一纵长轴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其第一纵长轴线具有相对的近端和可偏转的远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绕所述第一纵长轴线旋转的第一旋转致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所述第一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用于引起所述远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纵长轴线偏转的转向致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所述远端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旋转致动机构、所述第一线性移动致动机构和所述转向致动机构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以根据所述第一手术路径使所述远端线性移动和/或者偏转和/或者旋转直至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第二纵长轴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绕所述第二纵长轴线旋转的第二旋转致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所述第二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所述第二介入器械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旋转致动机构、所述第二线性移动致动机构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以根据所述第二手术路径使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线性移动和/或者旋转直至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具有球囊或者支架的第三介入器械装置,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第三纵长轴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沿所述第三纵长轴线移动的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确定的第三介入器械装置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三线性移动致动机构,以根据所述第二手术路径使所述第三介入器械装置线性移动直至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26.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具有相对的近端和可偏转的远端,所述导航方法包括:
获取术前图像以根据所述术前图像的三维建模生成第一空间坐标系;
基于所述第一空间坐标系以及所述术前图像中的第一源点、第一约束位置和第一目标位置生成第一手术路径;
控制驱动装置以使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手术路径运动,包括致动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的线性移动、旋转和远端偏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形式,直至所述远端到达第一目标位置;
所述远端到达第一目标位置后通过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进行造影;
造影后获取功能学评价参数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造影图像的三维建模生成第二空间坐标系;
基于所述第二空间坐标系以及所述造影图像中的第二源点、第二约束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生成第二手术路径,在递送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时,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运动,包括致动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的线性移动、旋转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运动形式,直至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撤回。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点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为相同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为造影图像中的病变位置;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一介入器械装置到达第二源点,再控制所述第二介入器械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手术路径到达第二目标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导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图像为患者的历史影像,包括:人体中桡动脉至冠脉的组织,所述第一源点被设定为穿刺点的位置,所述第一目标位置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造影图像包括:人体中的冠脉组织,所述第二源点被设定为冠脉开口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被设定为病变位置。
CN202111273429.4A 2021-10-29 2021-10-29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Pending CN116999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429.4A CN116999167A (zh) 2021-10-29 2021-10-29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PCT/CN2022/073457 WO2023070968A1 (zh) 2021-10-29 2022-01-24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3429.4A CN116999167A (zh) 2021-10-29 2021-10-29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9167A true CN116999167A (zh) 2023-11-07

Family

ID=8616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3429.4A Pending CN116999167A (zh) 2021-10-29 2021-10-29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9167A (zh)
WO (1) WO20230709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4348A (zh) * 2023-11-16 2023-12-15 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介入造影手术的自动调整造影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17252927A (zh) * 2023-11-20 2023-12-1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基于小目标检测的导管下介入目标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7338427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光动力介入式导管端部定位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0591B4 (de) * 2014-06-04 2022-09-22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Fluiddynamische Analyse eines Gefäßbaums mittels Angiographie
CN108013934B (zh) * 2018-01-19 2020-02-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介入对象的腔内介入系统
CN110327114B (zh) * 2019-06-28 2021-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45003A (zh) * 2020-10-20 2021-01-22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一种基于2d和3d造影图像转换的栓塞放置点定位方法
CN112641515B (zh) * 2021-01-19 2022-06-03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用于诊断或治疗的机器人微创手术导管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4348A (zh) * 2023-11-16 2023-12-15 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介入造影手术的自动调整造影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17224348B (zh) * 2023-11-16 2024-02-06 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造影位置的系统
CN117252927A (zh) * 2023-11-20 2023-12-1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基于小目标检测的导管下介入目标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7252927B (zh) * 2023-11-20 2024-02-0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基于小目标检测的导管下介入目标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7338427A (zh) * 2023-12-05 2024-01-0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光动力介入式导管端部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7338427B (zh) * 2023-12-05 2024-02-2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光动力介入式导管端部定位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0968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84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vigating a device through a path to a target location
US2018007085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tip of a medical catheter within the body of a patient
JP5639764B2 (ja) 運動する器官と共に使用するイメージング及びツール
CN110248603B (zh) 3d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摄影结合用于引导介入医疗规程
JP5142719B2 (ja) 内腔内の選択された位置へ医療用デバイスを移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6999167A (zh) 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导航方法
US844261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a medical device to a selected position within a lumen
US82955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 device in a totally occluded or partly occluded tubular organ
US70653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diac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coronary angiography
JP526937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x線診断治療装置
JP6559934B2 (ja) X線診断装置
JP2007528256A (ja) 自動ガイドワイヤ操作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6034451A (ja) X線診断装置
WO20171061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x-ray frame rate of an imaging system
JP2017217474A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WO200805031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therapeutic device in a tubular organ dilated by an auxiliary device balloon
JP4233326B2 (ja) 放射線心臓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WO200805031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 device in a totally occluded or partly occluded tubular organ
JP7408362B2 (ja) 医用情報提供装置、医用情報提供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801, Building 4, No. 169 Changhong North Road, Lu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Sheng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Building 4, No. 169 Changhong North Road, Lu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Runm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