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9473A -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9473A
CN116989473A CN202310918946.5A CN202310918946A CN116989473A CN 116989473 A CN116989473 A CN 116989473A CN 202310918946 A CN202310918946 A CN 202310918946A CN 116989473 A CN116989473 A CN 116989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tube
pipe
heating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189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哲宁
邱子朝
姚辉
石海民
娄来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189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94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9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9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10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 F24H1/101Continuous-flow heaters, i.e. heaters in which heat is generated only while the water is flowing, e.g. with direct contact of the water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18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包括加热管、分隔件和加热机构,加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装配连接,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于连接处密封设置,加热管具有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管腔;分隔件位于管腔,分隔件与加热管固定;加热机构位于第一管体远离分隔件的一侧,和/或,加热机构位于第二管体远离分隔件的一侧。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加热器的制造方法。本申请通过加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装配连接,也即分体设置的加热管,降低了分隔件的装配难度,方便了加热管装配。

Description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加热器的分隔件位于加热管的管腔,且分隔件与加热管的管壁过炉焊接固定。为保证分隔件和加热管管壁固定的可靠性,分隔件通常与加热管的管壁过盈配合。然而,加热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受加热管的形状和尺寸限制,分隔件和加热管的装配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于装配的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器,包括:
加热管,加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装配连接,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于连接处密封设置,加热管具有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管腔;
分隔件,分隔件位于管腔,分隔件与加热管固定;
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位于第一管体远离分隔件的一侧,和/或,加热机构位于第二管体远离分隔件的一侧。
本申请通过加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装配连接,也即分体设置的加热管,降低了分隔件的装配难度,方便了加热管装配。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使分隔件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并使分隔件贴合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表面;
焊接分隔件与第一管体、分隔件与第二管体、以及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
贴合加热机构至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外表面。
本申请装配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也即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体件,相对于一体件的加热管,降低了分隔件的装配难度,方便了加热管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加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加热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加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加热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加热管第二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加热器100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加热器100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加热器100包括加热管11、分隔件12和加热机构13。加热管11具有管腔111,加热机构13位于加热管11远离管腔111的一侧,当加热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加热机构13加热管腔111中的工作介质。可选的,工作介质为冷却液或制冷剂。分隔件12位于管腔111,分隔件12将管腔111分隔为若干个流道1111,以使当加热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管腔111中的工作介质分布均匀;且分隔件12可以增加工作介质与导热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分隔件12还可以传递相邻流道1111的工作介质的热量,以使工作介质的热量均匀。
具体地,如图3所示,沿加热管11的厚度方向,加热管11的截面为扁平方形状,这种结构的加热管11结构简单且尺寸较小,同时加热管11的管腔111较大,从而加热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且便于管腔111容纳分隔件12。加热管具有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一个为管腔111的入口,另一个为管腔111的出口,当加热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工作介质在位于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之间的管腔111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管11包括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装配连接,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于连接处密封设置,管腔111位于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沿加热管11的厚度方向,第一管体114位于加热管11的一端,第二管体115位于加热管11的另一端。在实际应用中,加热管11的厚度相对较小,将加热管11分为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然后沿加热管11的厚度方向装配分隔件12、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便于分隔件12和加热管11的装配,从而提高了分隔件12和加热管11的装配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加热管11具有对称面116,对称面116垂直于加热管11的厚度方向,第一管体114的结构和第二管体115的结构关于对称面116对称。如此设计,可以使用同一个工装,制备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减少了加热管11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如图4所示,第一管体114包括第一管壁1141,第二管体115包括第二管壁1151,沿加热管11的厚度方向,第一管壁1141位于分隔件12的一侧,且分隔件12至少部分和第一管壁1141固定;第二管壁1151位于分隔件12的另一侧,且分隔件12至少部分和第二管壁1151固定。
以第一开口112至第二开口113的方向为加热管11的长度方向。如图2和图4所示,作为加热管11第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第一管体114包括两个第一连接部1142,第二管体115包括两个第二连接部1152。沿加热管11的宽度方向,两个第一连接部1142分别位于第一管壁1141相反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接部1152分别位于第二管壁1151相反的两端,第一连接部1142和第一管壁1141为一体结构,第二连接部1152和第二管壁1151为一体结构,第一连接部1142和第二连接部1152密封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142和第二连接部1152的连接处为面与面贴合,第一连接部1142和第二连接部1152为焊接,这种结构使第一连接部1142和第二连接部1152的连接可靠且密封性较好,同时使加热管11的结构简单。
如图6所示,作为加热管11第二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加热管11包括第三连接部101和第四连接部102。沿加热管11的宽度方向,第三连接部101位于加热管11的一端,第四连接部102位于加热管11的另一端。第三连接部101的一端和第一管壁1141密封连接,第三连接部101的另一端和第二管壁1151密封连接;第四连接部102的一端和第一管壁1141密封连接,第四连接部102的另一端和第二管壁1151密封连接。
在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01可以与第一管壁1141和第二管壁1151的其中之一为一体结构,第四连接部102可以与第一管壁1141和第二管壁1151的其中之一为一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机构13包括加热单元131和电极132,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131有两个,一个加热单元131连接于第一管壁1141远离管腔111的一端,另一个加热单元131还连接于第二管壁1151远离管腔111的一端。可选的,加热单元131为加热膜,这种类型的加热单元131能够覆盖第一管壁1141和第二管壁1151,使加热单元131的加热面积较大,从而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同时,这种类型的加热单元131占用空间较小,从而进一步使加热器100的结构简单紧凑。电极132和加热单元131电连接,以使外部设备能够和加热单元131电连接。
在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加热单元131可以只连接于第一管壁1141;或,加热单元131只连接于第二管壁1151。这种结构可以在保证加热器100的加热性能的同时,能够降低加热器100的制造难度,节省了加热器100的成本。
如图4和图5所示,分隔件12包括第一固定部121、第二固定部122、第一分隔部123和第二分隔部124,第一固定部121、第二固定部122、第一分隔部123和第二分隔部124为一体结构。第一固定部121和第一管壁1141固定,第二固定部122和第二管壁1151固定。在对称面116上,第一固定部121的投影和第二固定部122的投影沿加热管11的宽度方向互相交替排列,且第一固定部121的投影和第二固定部122的投影沿加热管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5所示,沿加热管11的宽度方向,第一固定部121包括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第一端1211和第二端1212为第一固定部121相反的两端;第二固定部122包括第三端1221和第四端1222,第三端1221和第四端1222为第二固定部122相反的两端;由第一端1211至第二端1212的方向和由第三端1221至第四端1222的方向相同。沿加热管11的厚度方向,第一分隔部123包括第五端1231和第六端1232,第五端1231和第六端1232为第一分隔部123相反的两端;第二分隔部124包括第七端1241和第八端1242,第七端1241和第八端1242为第二分隔部124相反的两端;由第五端1231至第六端1232的方向和由第七端1241至第八端1242的方向相同。第一固定部121的第一端1211和第一分隔部123的第五端1231连接,第一固定部121的第二端1212和第二分隔部124的第七端1241连接;由第二端1212至第一端121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分隔部123的第六端1232和第一固定部121沿第一方向相邻的第二固定部122的第四端1222连接;由第一端1211至第二端1212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分隔部124的第八端1242和第一固定部121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第二固定部122的第三端1221连接。
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流道1111包括第一类流道10和第二类流道20。第一类流道10位于第一固定部121、第一分隔部123、第二分隔部124和第二管壁1151之间,第二类流道20位于第二固定部122、第一分隔部123、第二分隔部124和第一管壁1141之间。沿加热管11的宽度方向,第一类流道10和第二类流道20依次交替排列。
本申请还提供了加热器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使分隔件12位于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并使分隔件12贴合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的内表面;
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
贴合加热机构13至第一管体114和/或第二管体115的外表面。
其中,第一固定部121靠近第一管体114的一端有复合材料,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为过炉焊接固定。第二固定部122靠近第二管体115的一端有复合材料,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为过炉焊接固定。第一管体114的内表面为第一管体114靠近管腔111一侧的表面,第一管体114的外表面为第一管体114背离管腔111一侧的表面;第二管体115的内表面为第二管体115靠近管腔111一侧的表面,第二管体115的外表面为第二管体115背离管腔111一侧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使分隔件12位于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并使分隔件12贴合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的内表面,具体包括:
装配分隔件12与第一管体114,使分隔件12与第一管体114的内表面贴合;
装配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构成的组件与第二管体115,使分隔件12与第二管体115内表面贴合,且分隔件12位于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
在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
装配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使得第一管体114内表面与第二管体115内表面面对面设置;
将分隔件12装配至第一管体114内表面与第二管体115内表面之间,使得分隔件12贴合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的内表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将分隔件12装配至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后,还可使用工装压紧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使得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之间、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之间、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均可以较为紧密的贴合,降低虚焊的可能性,提升焊接后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具体包括:
同时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
这种制造方法的步骤较少,同时过炉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形成的加热器100整体性较好。
在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也可以为:
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然后焊接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接着焊接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
这种分步实现焊接的制造方法,可以确保分隔件12、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中任意两者的连接均较为可靠,同时形成的加热器100整体性较好。
在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也可以为:
同时焊接分隔件12和第一管体114,以及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然后焊接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
这种制造方法,使用相对较少的步骤,以使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的焊接质量较好,从而使加热管11的密封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焊接分隔件12与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与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与第二管体115;贴合加热机构13至第一管体114和/或第二管体115的外表面,具体包括:
先贴合加热机构13至第一管体114和/或第二管体115的外表面,然后焊接分隔件12与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与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与第二管体115。
在一些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焊接分隔件12与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与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与第二管体115;贴合加热机构13至第一管体114和/或第二管体115的外表面,也可以为:
先焊接分隔件12与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与第二管体115、以及第一管体114与第二管体115,然后贴合加热机构13至第一管体114和/或第二管体115的外表面
本申请的分隔件12和加热管11装配时,第一管体114和第二管体115之间的间距较为宽松,从而便于分隔件12和加热管11的装配,且第一管体114、分隔件12和第二管体115装配时,分隔件12上复合材料的损耗较少,从而能够保证分隔件12和加热管11的焊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装配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于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加热管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的管腔;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管腔,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加热管固定;
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分隔件的一侧,和/或,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分隔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加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加热管的截面为扁平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加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管体位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二管体位于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具有对称面,所述对称面垂直于所述加热管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管体的结构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结构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为加热膜,所述加热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分隔件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管体,和/或,所述加热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分隔件的一侧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二管体。
6.一种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装配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使分隔件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并使分隔件贴合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表面;
焊接分隔件与第一管体、分隔件与第二管体、以及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
贴合加热机构至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装配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使分隔件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并使分隔件贴合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表面,具体包括:
装配分隔件与第一管体,使分隔件与第一管体的内表面贴合;
装配分隔件和第一管体构成的组件与第二管体,使分隔件与第二管体内表面贴合,且分隔件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装配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使分隔件位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并使分隔件贴合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表面,具体包括:
装配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使得第一管体内表面与第二管体内表面面对面设置;
将分隔件装配至第一管体内表面与第二管体内表面之间,使得分隔件贴合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分隔件和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以及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具体包括:
同时焊接分隔件和第一管体、分隔件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或,
焊接分隔件和第一管体,然后焊接分隔件和第二管体,接着焊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或,
同时焊接分隔件和第一管体,以及分隔件和第二管体,然后焊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焊接分隔件与第一管体、分隔件与第二管体、以及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贴合加热机构至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外表面,具体包括:
先贴合加热机构至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外表面,然后焊接分隔件与第一管体、分隔件与第二管体、以及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或,
先焊接分隔件与第一管体、分隔件与第二管体、以及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然后贴合加热机构至第一管体和/或第二管体的外表面。
CN202310918946.5A 2023-07-25 2023-07-25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9894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8946.5A CN116989473A (zh) 2023-07-25 2023-07-25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8946.5A CN116989473A (zh) 2023-07-25 2023-07-25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9473A true CN116989473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8946.5A Pending CN116989473A (zh) 2023-07-25 2023-07-25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94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3782B2 (en) Conformal fluid-cooled heat exchanger for battery
CN105387735A (zh) 热交换器
CN112105515B (zh) 容许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热交换器
KR20130132459A (ko) 열전도성 배터리를 냉각하기 위한 열교환기 및 배터리 유닛 구조
JP2000097578A (ja) 熱交換器、特に、排気ガス熱交換器
US20110036553A1 (en) Integral evaporator and defrost heater system
KR20150033721A (ko) 열 교환기
JP2000346584A (ja) 熱交換器
US20140151004A1 (e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6989473A (zh) 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54684A (ja) 熱交換器
CN112682980A (zh) 换热器
TWI437200B (zh) 熱交換器
CN211717240U (zh) 换热器
CN111692900B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32542A (zh) 换热器
JPH054600B2 (zh)
JP2536294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04156867A (ja) 複式熱交換器
CN211903888U (zh) 换热器
JP2020165600A (ja) 熱交換器用レシーバタンク
CN112033185B (zh) 集管箱及换热器
CN218270354U (zh) 空调器
CN218919042U (zh) 电池换热器、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1623560B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