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5893B -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5893B
CN116965893B CN202311229455.6A CN202311229455A CN116965893B CN 116965893 B CN116965893 B CN 116965893B CN 202311229455 A CN202311229455 A CN 202311229455A CN 116965893 B CN116965893 B CN 116965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mplant
puncture
tube body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94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65893A (zh
Inventor
陈茂
徐原宁
曾小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m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94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5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5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5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65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5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68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for implanting or removing devices, e.g. prostheses, implants, seeds,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6Transvascular endocardial electrode systems
    • A61N1/0563Transvascular endocardial electrod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fibrillation or cardiove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2Heart stim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2Heart stimulators
    • A61N1/37Monitoring; Protecting
    • A61N1/3702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5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 A61N1/37512Pacema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341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guided by ultras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1Computer-aided simulation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5Modelling of the patient, e.g. for ligaments or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7Visualisation of planned trajectories or target region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包括:穿刺鞘和植入物;所述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所述植入物可释放的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的远端为可刺入心室肌以及引导管体在心室肌内穿行的穿刺头,所述管体的长度至少可由体外经心尖延伸至心室肌内。所述植入物为水凝胶或治疗药物或植入电极。本申请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可适用于经心肌内路径植入的方式,降低了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植入物通常经心内膜方式输送至人体心肌内,例如输送水凝胶、药物、电极。心脏植入式器械治疗包含普通起搏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和心脏同步化三腔起搏器(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brilltor,CRT-D),分别是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预防、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治疗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严重心衰的常用治疗手段。目前上述器械主要通过经心内膜路径完成植入。CRT/CRT-D的其中一根左室电极导线主要通过冠状静脉系统到达左室心外膜。
普通起搏器经心内膜起搏心脏并非生理性起搏方式。起搏器电极导线固定在心内膜面后,首发电信号冲动经电极直接激动电极导线所在位置的心肌细胞,局部心肌细胞提前兴奋,同时电信号经心肌细胞间信号通路传导,向四周传导,引起其他部位心肌细胞的兴奋,产生心脏收缩。这一起搏方式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植入方法,能够获取稳定的起搏阈值,能有效的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但改变了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激动顺序,导致了房室间电失同步及双室间电失同步,进尔导致心脏机械收缩的失同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大量右心室起搏增加房颤和心衰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尽管近几年希氏束起搏成为了新的热点,但由于希氏束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希氏束起搏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且远期疗效、稳定性尚不确定。
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发生导线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ICD除具备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外,在检测到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时,将依据ICD的程控参数触发电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复律及高能量除颤。无论单腔还是双腔ICD,其与普通起搏器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特殊的右心室心内膜电极。右室除颤电极需要承受较高的瞬时高能量放电,通常较右室普通起搏电极更粗、更硬。ICD的右室导线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普通右室起搏导线,包括电极断裂、绝缘层破损、血管损伤等。一旦除颤导线出现异常,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ICD误放电、不放电等。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献报导,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中约30%对CRT治疗无反应和反应较差。CRT植入过程中需要通过冠状静脉系统将左室电极植入左室心外膜。左室电极植入的理想植入部位为左室最晚激动点,能否将左室电极植入这一理想部位高度依赖冠状静脉的走行及冠状静脉分支的形态等。通常建议植入左室电极的靶血管选择冠状静脉的侧静脉或侧后静脉。一旦患者的冠状静脉解剖出现严重变异或血管条件较差或出现膈神经刺激等限制,左室电极导线无法直接经冠状静脉植入最佳靶血管时,CRT治疗反应率将会降低。
虽然指南建议,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心外科手术(胸腔镜),直视下直接固定左室电极到左室靶血管区域的心外膜,但实际临床中选择这一方式仍有较多的困难及限制。近年也有文献报导,这类患者可以穿房间隔或室间隔直接左室心内膜起搏,进而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但需要注意,接受直接左室心内膜起搏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左心系统血栓形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包括:穿刺鞘和植入物;
所述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所述植入物可释放的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的远端为可刺入心室肌以及引导管体在心室肌内穿行的穿刺头,所述管体的长度至少可由体外经心尖延伸至心室肌内。
作为优选,所述植入物为水凝胶或治疗药物。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的远端可推送所述植入物释放出所述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为管状且内部为穿引通道,所述植入物近端连接有固定或可释放连接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经由所述穿引通道向近端延伸。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管体的内部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两个腔体由远端到近端并排延伸,所述第一腔体内沿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植入物;
两个腔体之间带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排布有多个避让孔,针对每个植入物,至少在植入物的近端侧有一个避让孔,各植入物的连接线从避让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并由所述第二腔体延伸出所述管体的近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体和各植入物之间设有相互作用的阻尼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为管状,用于接收所述连接线。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可沿所述连接线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推送对应的植入物。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为导线或牵引线。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部并排布置有多个腔体,所述植入物为多个,每个植入物配置于不同的腔体内;
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的远端可推送所述植入物释放出所述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植入物为植入电极,所述系统还包括脉冲发生器,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布置,所述电极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或
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集成布置,且集成后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在所述管体内活动穿设有调弯丝,所述调弯丝的远端连接所述穿刺头的内壁,所述调弯丝的近端延伸出所述管体作为拉动所述穿刺头改变朝向的施力端。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还包括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可固定于体表的基座以及位置可调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适配座,所述穿刺鞘装配于所述适配座。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弧形导轨,所述适配座滑动定位的安装于所述弧形导轨,所述穿刺鞘活动定位的穿设于所述适配座。
作为优选,还设有引导穿刺鞘穿刺以及显示植入物位置的影像系统;
所述适配座上设有超声探头,所述超声探头实时采集植入物位置以及穿刺鞘姿态,并通过所述影像系统进行模拟显示;
模拟显示时将所述植入物位置以及穿刺鞘姿态显示在预先构建的心脏模型的相应位置,以供与预定的植入位置相比较。
作为优选,所述植入物的植入位为预定的电刺激位处,所述预定的电刺激位处在室间隔心肌、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或右左心室游离壁心肌内的至少一处;
其中一预定的电刺激位靠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或其中一预定的电刺激位靠近房室束左支或房室束右支。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心律调整系统,包括:
电极,数量至少为一个且可置入心室肌内;
脉冲发生器,与所述电极通过电路相连,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布置或集成布置;
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所述电极可释放的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的远端为可刺入心室肌以及引导管体在心室肌内穿行的穿刺头,所述管体的长度至少可由体外经心尖延伸至心室肌内。
本申请中,电极植入后即工作状态下位于心室肌内,通过对电极输入指定的电信号对心室肌内的相应位置即电刺激位施加电刺激,以干预或调整心律,就其工作原理以及电路驱动方式而言,可利用常规技术。
电极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例如一个或两个以上,根据需要布置在心室肌内的相应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从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且位于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
即所述电极具有从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的植入路径,且工作状态下位于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
本申请中电极优选进入心室肌的方式是从心外膜进入,而并非是从心内膜一侧进入,即所述电极具有从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的植入路径,而且进入心室肌内后应避免从心内膜一侧穿出,即电极本身处在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若采用有线方式输入电信号,则导线经由心外膜延伸至心室肌内的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依次经体表和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
电极与心外膜接触并穿过心外膜的优选植入路径是从体外,例如在肋间在穿刺鞘的引导下植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从心尖处的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
心尖部位的神经相对比较稀疏,从该位置经穿刺进入心外膜并植入电极对心脏影响较小,从心尖处的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的植入路径可避免操作时对心脏造成多度刺激。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从心尖处的心外膜进入室间隔心肌内。
心室肌一般可包括位于左、右心室之间的室间隔心肌以及位于各心室外周的游离壁心肌,一般心尖部位与室间隔心肌位置相对应,从心尖处的心外膜进入室间隔心肌内方便操作,而且电极位置可以更加靠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可以从神经信号传导的上游对心律施加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从心室游离壁处的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从心室游离壁处的心外膜进入游离壁心肌内。
当需要植入电极的位置处在心室游离壁处,可选择较短的植入路径,在电刺激位附近的心室游离壁处穿刺进入心外膜。
无论是经由心尖还是经由心室游离壁进入心外膜都尽可能避免触碰希氏束以及下游分支,提高植入操作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个可置入右心房内采集心电信号的参考电极。
为便于采集心电信号以指导电极进行电刺激的时机和强度,还可以通过参考电极采集心电信号,将参考电极置于右心房的方式以及路径在现有技术中也有相关描述。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对参考电极的植入路径进行改进,其还可以与电极采用相近的植入路径,简化操作步骤。
本申请中若无的特殊限定,所述的电极指用于施加电刺激且位于心室肌内的电极,电极的位置为植入后,即工作状态下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参考电极采用无线的方式与接收该参考电极所采集信号的脉冲发生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参考电极采用有线的方式与接收该参考电极所采集信号的脉冲发生器相连。
参考电极植入后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脉冲发生器通信,本申请中无论电极还是参考电极,采用有线方式时,其导线的连接方式以及绝缘方式均可采用现有技术;采用无线方式时,所选用的通信模块以及电源设置等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并非本申请改进的重点。
作为优选,所述参考电极从室间隔心肌穿入到右心房。
为了简化操作步骤,尤其是电极也位于室间隔心肌时,可以通过一次性穿刺操作,完成参考电极与电极的植入,至少在切换植入对象时,穿刺鞘并不需要从心外膜完全退出,避免多次穿刺带来的不良影响。
工作状态,电极在心室肌内的具体位置根据需要可有多处备选。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的植入位为预定的电刺激位处,所述预定的电刺激位处在室间隔心肌、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或右左心室游离壁心肌内的至少一处;
其中一预定的电刺激位靠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或其中一预定的电刺激位靠近房室束左支或房室束右支。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位于室间隔心肌内。
作为优选,所述游离壁心肌为左和/或右心室游离壁心肌。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位于室间隔心肌内和/或心室游离壁心肌内。
只有一个电极时,可处在室间隔心肌、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或右左心室游离壁心肌,多个电极时,既可以都布置在上述三处中的一处,也可以是分布在两处或三处。
当电极位于室间隔心肌内时,具体位置可以是:
作为优选,其中一电极靠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
作为优选,其中一电极靠近房室束左支或房室束右支。
为了保证心律调整的效果在优选的方案中电极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靠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或房室束左支或房室束右支,在使用多个电极时,可理解为至少有一个电极处在上述位置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在室间隔长轴方向上位于心尖与希氏束末端分叉口的中点;或稍邻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或稍邻近心尖。
房室束左支和房室束右支在希氏束末端分叉口交汇,室间隔心肌内在房室束左支和房室束右支之间为神经相对稀疏的区域,可植入一个或多个电极。电极一般可以按照其导线延伸和分束的情况分为一组或多组,同属一组的电极中,各电极导线扎为一束,例如采用所有导线并排布置,或内外嵌套布置等方式,便于同组电极的一次性植入。
作为优选,室间隔心肌内的电极为一组或两组以上,各组沿室间隔短轴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同组电极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各电极沿室间隔长轴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心室游离壁心肌内的电极为一组或多组,各组沿心室游离壁周向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同组电极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各电极沿心室游离壁长轴间隔分布。
由于室间隔并非规则形状,不同组之间的排布方向应理解为大致的趋势,室间隔长轴、短轴为相而言,室间隔长轴与心室游离壁长轴的方向大致平行,一般情况下常将纵向视为长轴。
作为优选,位于室间隔心肌内的电极为起搏器电极。
作为优选,位于心室游离壁心肌内的电极为起搏器电极和/或除颤电极。
作为优选,电极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所有电极的极性相同,或其中两个位置邻近电极作为一对,同对电极的极性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为一组或两组以上,每组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同组电极对应心室肌内的一条排布路径。
作为优选,同一排布路径大致沿直线延伸。
电极数量较多时,按照分布位置或导线分束情况可分为多组,使用状态下同组电极在空间上的连线或延伸趋势可视为排布路径,该排布路径既可以是虚拟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有导线的情况下,也可视为同组电极的导线在心室肌内的穿引方向。
作为优选,各排布路径心室肌内以心尖为中心辐射分布。
作为优选,各排布路径在心室肌内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各排布路径在心室肌内沿心脏长轴布置。
本申请中,脉冲发生器可植入体内用于产生电刺激,脉冲发生器本身而言为现有技术,电极通过分体布置或集成布置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布置,所述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采用无线通信。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布置,所述电极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或
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集成布置,且集成后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上述电极的外表面可理解为电极的远端和外周面,电极的近端还可以连接导线。
上述的分体布置是指脉冲发生器可采用导线或无线方式与各个电极相连,脉冲发生器一般植入皮下以便于携带,既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植入位置,也可以依照电极导线的穿引方向适应性的调整。
集成布置是指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集成一体,构成封闭的类似胶囊状的集成电极。
当电极采用分体布置时,电极均具有光滑的外表面,以便于穿刺植入心室肌内。另外,基于心室肌的结构特点,光滑的电极不需要借助现有的螺旋固定等结构也能实现固定。
作为优选,当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采用集成布置时,形成类似胶囊状的集成电极,所述集成电极内还集成有用于储存并稳定释放电能的电池单元、用于接收、处理、反馈信号的控制单元。该集成电极具有圆滑的封闭的外壳。
作为优选,所述脉冲发生器位于心室肌内。
现有脉冲发生器大多位于皮下,随着其小型化的发展,在优选的方案中也可以沿电极的植入路径进入心室肌内。
作为优选,所述脉冲发生器与电极具有相同的植入路径。
作为优选,所述脉冲发生器的外周包裹有柔性的缓冲材料。
为了缓解心跳运动给脉冲发生器与心室肌之间带来的不必要摩擦可在脉冲发生器的外周设置缓冲材料,缓冲材料可吸收心室肌运动,降低与脉冲发生器的直接摩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缓冲材料可采用医学上可接受的材料,在脉冲发生器植入之前完成包裹,或在脉冲发生器植入后通过注射的方式施放在脉冲发生器的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内置或外置电源。内置电源可省去电源线,进一步提高集成度。
本申请中,穿刺鞘整体上为管状结构,内部作为输送电极的通道,电极可释放的置于管体内,远端通过斜切等打磨方式形成尖端,便于穿刺进入体内。穿刺鞘采用具有一定弹性以及必要强度的金属材质,直径可依照穿刺对象以及电极尺寸设定。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长度为12至20cm。
由于需要从体外进入心室肌,因此管体应具有足够的长度,这一点也与本申请电极有关植入路径的改进相适应和协同。
作为优选,在管体内活动穿设有调弯丝,调弯丝远端连接穿刺头内壁,调弯丝近端延伸出管体作为拉动穿刺头改变朝向的施力端。
管体在进入体内后,尤其是进入心室肌后,在穿刺过程中有可能需要改变前行的角度,由于管体自身细长并带有弹性,在近端拉动调弯丝,可以改变穿刺头的朝向,调弯丝远端可通过焊接或利用连接件固定在穿刺头的内壁,调弯丝采用较细且满足强度的金属丝,尽可能的避免在管体内与电极以及导线的空间干涉。
作为优选,还设有固定手柄,固定手柄内设有过渡腔,所述管体的近端密封插入固定手柄,且管体的内腔与过渡腔连通,固定手柄上设有与该过渡腔连通的电极输入口,调弯丝的近端延伸出固定手柄。
设置过渡腔可以在近端处将导线与调弯丝分路,避免操作时的相互影响。
作为优选,在固定手柄侧壁设有与过渡腔连通的支管,所述调弯丝由支管延伸出固定手柄。
将调弯丝从固定手柄侧壁的支管引出,更便于电极以及导线沿管体轴向推送。
作为优选,所述心律调整系统还包括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可固定于体表的基座以及位置可调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适配座,所述穿刺鞘装配于所述适配座。
本申请中,穿刺鞘可借助引导装置进行调节,引导装置例如可以是在三维空间可运动的机械手,调节支架等形式。穿刺鞘所处不同位置,也对应了引导装置不同的姿态,引导装置可以自动或手动调节控制。
本申请的引导装置包括可固定于体表的基座以及位置可调的安装于基座的适配座,穿刺鞘装配于适配座。引导装置用于将穿刺鞘进行穿刺定位并保持各工作状态,其中该工作状态指穿刺鞘相对引导装置运动的穿刺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装置还用于在穿刺过程中将穿刺鞘保持在半球空间内的各个工作状态。
在引导装置总体上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穿刺鞘可相对于引导装置在某一平面内运动,且运动幅度的两极限位置的夹角为180度。
如果考虑引导装置自身的运动或至少是承载穿刺鞘部位的运动,则穿刺鞘可以在半球空间内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弧形导轨,所述适配座滑动定位的安装于所述弧形导轨,所述穿刺鞘活动定位的穿设于所述适配座。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导轨确定第一平面,所述调弯线在远端的第二平面内牵引所述穿刺鞘弯折,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鞘远离穿刺头的一端设有固定手柄,并通过该固定手柄与引导装置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上设有指示与引导装置相对位置的刻度。
作为优选,还设有引导穿刺鞘穿刺以及显示电极位置的影像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装置上设有超声探头,所述超声探头给所述影像系统发送实时采集的电极位置或穿刺鞘的远端姿态。影像系统为超声、CT、核磁中的至少一种,其本身为现有技术,用以在手术中监测穿刺部位、并显示穿刺鞘以及电极的位置,影像系统可采集、处理数据并进行图像显示,在患者体内、体外设置的采集相应位置状态参数的感应元件即作为探测单元也可以接入影像设备,通过显示单元输出图像时将感应元件采集的信息附加进去,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作为优选,还设有实时指示电刺激位以及电极相对位置的模拟导航系统。模拟导航系统可以是磁导航、红外线导航、光学导航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模拟导航系统预先进行心脏三维建模,使用状态下模拟导航系统通过影像系统实时采集电极位置并显示在心脏模型的相应位置,以供与预定的电刺激位相比较。预先可以通过采集患者心脏的基础数据,包括心损四项数据(肌钙蛋白I(Trop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B型前脑尿钠肽)、心律、常规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室壁厚度,心肌纤维的部位和程度、冠脉走形等,进行患者心脏三维重建获得心脏模型,更进一步的是采集针体位置并实时显示在该心脏模型中,作为的实时监控和指导。基础数据的采集可基于三维超声或CT或核磁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采集,之后再进行心脏三维建模,显示心脏尤其是室间隔、心室游离壁、心内膜等相关部位的结构。可综合离体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记录数据,计算出电刺激位并规划治相应的植入路径。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的远端可推送所述电极释放出所述管体。
在释放电极的过程中需要施加适当的推力,以保证电极完全植入心室肌内,因此本申请的心律调整系统引入了推送装置,以便于将电极推送至心室肌。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为管状且内部为穿引通道,所述电极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经由所述穿引通道向近端延伸。
在本申请中,当面临植入一个或多个电极的不同场景时,穿刺鞘管体的内部结构也做出相应的改进,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场景。
例如,穿刺鞘的管体内部可以是单腔或多腔结构,每个腔体内可独立的排布电极,也可作为其它组件如电极导线、牵引线、推动装置等的延伸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为单腔管,所述电极为一个或沿管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
多个腔体的管体可设置有多种分隔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分隔部,将管体内分隔成两个腔,或者管体内设置多个独立的辅腔。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内部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两个腔体由远端到近端并排延伸,所述第一腔体内沿长度方向排布多个电极;两个腔体之间带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排布有多个避让孔,针对每个电极,至少在电极的近端侧有一个避让孔,每个电极连接有连接线,各连接线从避让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并由所述第二腔体延伸出所述管体的近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体和各电极之间设有相互作用的阻尼结构,以避免在穿刺过程中各电极出现移位。该阻尼结构可以是管体内壁上的能够卡住电极的凸点,也可以是管体和电极之间通过过盈配合产生阻尼,类似的结构不再一一列举。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腔体装设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为管状,用于接收所述连接线。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可沿所述连接线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推送对应的电极。
推送装置内部为穿引通道,电极近端连接的连接线经由所述穿引通道向近端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部并排布置有多个腔体,每个电极配置于对应的一腔体内;
所述管体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的远端可推送所述电极释放出所述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为一套且可切换于各腔体,或所述推送装置为多套并布置在对应的一腔体内。
作为优选,多个电极沿管体长度方向错位布置。
该优选方案中,推送装置可为具有内部穿引通道的管状,推送装置在切换至其中一腔体时,该腔体内对应电极的连接线经由穿引通道向近端延伸。
该多腔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可采用分体布置,所述电极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或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集成布置(即形成集成电极),且集成后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集成电极或电极具有相对的近端、远端及延伸于远端和近端的外周面,所述远端和外周面光滑,所述近端设有与所述连接线可移除连接的第一结合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结合位可为供连接线通过的穿线孔。
上文所提及的电极或集成电极与连接线采用可移除连接,可理解为,电极上设有穿线孔,当连接线穿过穿线孔时,实现电极与推送装置连接。当电极植入到位时,剪断连接线即可从电极上移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心律调整方法,将电极植入心室肌内预定的电刺激位,并相应的进行电刺激。
作为优选,植入电极时,先利用穿刺鞘依次经体表和心外膜穿刺到达心室肌内的电刺激位,再将电极经过穿刺鞘的管体内腔输送至电刺激位。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植入心室肌内预定的电刺激位时,包括:
规划植入路径;
提供预装有电极的穿刺鞘,将所述穿刺鞘沿所述植入路径经心外膜穿刺入路直至所述穿刺鞘的远端到达预定的电刺激位;使所述电极脱离所述穿刺鞘,并在周边组织的包覆下保持在预定的电刺激位。
作为优选,所述规划植入路径包括:
采集心脏的基础数据;
进行心脏三维建模,获得心脏模型;基于三维超声或CT或核磁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采集,显示室间隔、心室游离壁、心内膜的结构显示在所述心脏模型中;
计算出电刺激位并规划相应的植入路径。
作为优选,将所述穿刺鞘沿所述植入路径经心外膜穿刺入路时,采集穿刺鞘的实时位置,通过计算和模拟将所述穿刺鞘位置实时显示在所述心脏模型中。作为优选,预先在所述电极的近端连接有可移除连接的连接线。
作为优选,使所述电极脱离所述穿刺鞘时,沿所述电极的连接线向远端推送,直至将所述电极推送出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鞘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的远端可推送所述电极释放出所述管体。
作为优选,所述穿刺鞘内通过分隔部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滑动设置有内设有穿引通道的推送装置,所述第一腔体沿长度方向排布有多个电级,分隔部排布有多个避让孔,各电极近端连接有连接线且该连接线从避让孔延伸至所述穿引通道并延伸出所述管体的近端,使所述电极脱离所述穿刺鞘时,包括:
S100:穿刺鞘的远端到达最远端的电刺激位,沿最远端电极的连接线,向远端推送推送装置,推送装置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第一腔体,继续向远端推送直至将最远端电极推送出穿刺鞘;
S200:穿刺鞘向近端回撤至次远端的电刺激位,再沿次远端电极的连接线向远端推送,推送装置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第一腔体,继续向远端推送直至将次远端电极推送出穿刺鞘;
以此类推,直至将全部的电极推送出穿刺鞘。
本申请电极采用经心肌内路径植入的方式,通过脉冲发生器的程控,达到真正的生理性位置起搏和双室电同步。尽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差异,但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substrate)往往位置固定,心肌内起搏电极容易到达该处,可通过局部快速起搏抑制,或低能量除颤,达到抑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电极穿刺植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中电极与连接线可移除连接的示意图;
图1c~1d为本申请中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4a~4d为图4在各电极穿刺植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4e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电极穿刺植入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极植入位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电极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实施方式中脉冲发生器植入位置示意图;
图11为穿刺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穿刺鞘的固定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穿刺鞘中调弯丝连接部位的示意图;
图14为穿刺鞘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15为影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16为引导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左心室;11、右心房;2、右心室;3、室间隔;4、心尖;5、心外膜;6、心内膜;7、心室游离壁;8、希氏束;9、房室束右支;10、房室束左支;20、穿刺鞘;12、管体;121、第一腔体;122、第二腔体;123、分隔部;124、避让孔;124a、避让孔;13、穿刺头;14、固定手柄;16、封头;17、支管;18、过渡腔;19、调弯丝;21、导线;30、引导装置;31、适配座;32、基座;33、超声探头;40、影像系统;50、推送装置;51、推管;52、穿引通道;53、穿线孔;54、连接线;60、电极;61、电极;62、电极;63、电极;64、电极;65、电极;66、电极;70、参考电极;80、脉冲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包括:穿刺鞘和植入物;
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植入物可释放的置于管体内,管体的远端为可刺入心室肌以及引导管体在心室肌内穿行的穿刺头,管体的长度至少可由体外经心尖延伸至心室肌内。植入物可以为水凝胶、治疗药物、电极等。本申请的植入物输送系统适用于经心肌内路径植入的方式,降低了操作难度。
为了实现植入时的精准定位,植入物系统,还包括引导装置30,引导装置用于将穿刺鞘进行穿刺定位并保持各工作状态。引导装置例如可以是在三维空间可运动的机械手,调节支架等形式。
参见图14至图16,在一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包括可固定于体表的基座32以及位置可调的安装于基座的适配座31,穿刺鞘装配于适配座,可固定于体表的基座紧贴体表且相对体表位置固定,基座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束缚带。
基座上固定有弧形导轨,适配座滑动定位的安装于弧形导轨,穿刺鞘活动定位的穿设于适配座。
适配座沿弧形导轨滑动,弧线确定第一平面,调弯线在远端的第二平面内牵引穿刺鞘弯折,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垂直。
本实施例中穿刺鞘的固定手柄可滑动安装在该适配座上,穿刺鞘的管体上还设有指示与引导装置相对位置的刻度。
参见图14,以心脏位置O高度为参照可假设基准水平面P,穿刺鞘在引导装置引导下可在基准水平面P上方的半球空间内运动并保持在预定的角度。
在引导装置的适配座保持不动的情况下,穿刺鞘仅可以滑动,例如在植入路径L1上前后运动。
若保持穿刺鞘与适配座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仅仅运动适配座,例如简化穿刺鞘在某一平面的二维运动,穿刺鞘运动幅度的两极限位置的夹角M为180度。
在需要切换植入路径时,驱动适配座可将穿刺鞘分别沿植入路径L1、植入路径L2或植入路径L3运动。
本申请的系统还可以设置实时显示治疗部位以及穿刺鞘的影像系统40,具体为超声、CT、核磁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系统还可以设置实时显示治疗部位以及穿刺鞘的模拟导航系统。
模拟导航系统预先进行心脏三维建模,使用状态下模拟导航系统通过影像设备实时采集治疗针位置并显示在心脏模型的相应位置。作为优选的,引导装置上设有超声探头33,超声探头给影像系统发送实时采集的电极位置或穿刺鞘的远端姿态。
模拟导航系统依据心脏模型规划植入路径以及电刺激位治疗位置,并可以控制引导装置调节穿刺鞘的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中,系统还设有穿刺心室肌进行活检的活检针,利用活检针在术前、中、后的组织提取机构可以获知病灶部位的变化,评估手术效果,组织提取可以是体液,肌肉等。穿刺鞘也可以兼做活检针。
以下植入物以植入电极为例,对输送系统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置入心室肌内的电极60、脉冲发生器80、穿刺鞘20,其中,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电刺激,电极通过分体连接或集成方式与脉冲发生器电连接。例如在分体连接方式中,如同1c,电极60通过导线与脉冲发生器80电连接,或通过无线方式与脉冲发生器电连接通信,在植入时,脉冲发生器可采用常见的起搏电极植入方式置于胸骨旁的皮下囊袋中。在集成方式中,如图1b,电极及脉冲发生器集成封装在一起,例如:可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裸露在外壳外部,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壳体为胶囊状,电极从壳体的一端延伸裸露出来。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电极可释放的置于管体内。
参见图11~图13,为了便于植入操作,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12,管体12远端为可刺入心室肌以及引导管体12在心室肌内穿行的穿刺头13,管体12近端为固定手柄14。
穿刺鞘整体上为管状结构,内部作为输送电极的通道,远端通过斜切等打磨方式形成尖端,便于穿刺进入体内。穿刺鞘采用具有一定弹性以及必要强度的金属材质,直径可依照穿刺对象以及电极尺寸设定。
管体12的长度至少可由体外经心尖延伸至心室肌内例如12至20cm。
固定手柄14内部设有过渡腔18,管体12对接至该过渡腔18,固定手柄14侧壁设有与过渡腔18连通的支管17,固定手柄14近端侧螺纹安装有封头16,封头16上设有与过渡腔18连通的穿引孔。
电极的近端连接有连接线,当电极及脉冲发生器集成封装在一起时,或所述电极采用无线方式与脉冲发生器电连接通信时,连接线为牵引线,实现电极与输送系统的连接,在将电极输送到植入位置时,通过回撤牵引线,释放电极。当电极及脉冲发生器集成封装在一起时,连接线为牵引线,在将电极输送到植入位置时,通过回撤牵引线,释放电极。当电极采用有线方式与脉冲发生器电连接通信时,连接线为导线,用于建立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的电连接。
与电极相连的连接线可以从穿引孔延伸出固定手柄14近端。
在植入时,为调整植入路径,植入物系统,还包括调弯装置,调弯装置可以为调弯丝,例如,如图13所示,在管体12内活动穿设有调弯丝19,调弯丝采用较细且满足强度的金属丝,调弯丝19远端焊接固定在穿刺头13的内壁,调弯丝19近端延伸出固定手柄14作为拉动穿刺头13改变朝向的施力端(如图13所示)。调弯丝19近端从支管17延伸出固定手柄14侧壁;或者与电极相连的连接线21可以从支管17延伸出固定手柄14侧壁,调弯丝19从穿引孔延伸出固定手柄14近端(如图12所示)。
导线21与调弯丝19分路,避免操作时的相互影响,更便于电极以及连接线沿管体12轴向推送。
参见图3~4、4a~4d,当穿刺鞘需要沿1个或多个植入路径将多个电极植入时,管体12的内部包括第一腔体121和第二腔体122,两个腔体由远端到近端并排延伸,两个腔体之间带有分隔部123,第一腔体内沿长度方向排布多个电极。
分隔部排布有多个避让孔124,针对每个电极,至少在电极的近端侧有一个避让孔,每个电极可移除的连接有连接线54,各连接线经避让孔延伸至第二腔体,并由第二腔体延伸出管体的近端。
当穿刺鞘的穿刺头直接到达电刺激位时,为了推送第二腔体内的电极,第二腔体装设有推送装置50,推送装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例如图中所示的推管51,推管内为连接线的穿引通道52。推送装置可沿连接线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第一腔体并推送对应的电极。
具体的多个电极的植入过程下文进行阐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经心外膜电极的植入方法,参见图1,图中显示了心脏内部结构,其中室间隔3位于左心室1和右心室2之间,右心室2上方为右心房11,心室肌的内外分别为心外膜5和心内膜6,图中心脏底部为心尖4,心室肌包括室间隔3(室间隔心肌)以及心室游离壁7(游离壁心肌),心室肌内延伸有传导束(虚线示意),具体包括希氏束8,希氏束8末端分叉为两支,分别为房室束左支10和房室束右支9。
为了调节心律在室间隔3的略靠近心尖4位置处植入电极60,电极60的植入路径L经由体表以及心尖4进入心室肌,在有线连接的情况下,植入路径L处在心室肌内的部分也可视为导线的延伸方向,电极60内部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有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中植入一个电极60,电极的位置不仅可以在图1中所示位置,位于室间隔3内远离希氏束8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在室间隔3内且靠近希氏束8的末端分叉口,或放置在心室游离壁7内,但至少都处在心外膜5和心内膜6之间的心室肌内。位于室间隔心肌内的电极可以为起搏器电极,而位于心室游离壁心肌内的电极为起搏器电极和/或除颤电极。
在电极60的植入过程中,操作者通过引导装置、穿刺鞘、推送装置、影像系统的配合,将电极60植入到预定的电刺激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入电极的植入方法:
S100:经心外膜穿刺,使输送系统沿植入路径到达预定第一植入位置(电刺激位)。
S101:释放第一植入电极至第一植入位置;
S102:回撤输送系统。
本实施例的植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00之前,提供预装有电极的穿刺鞘:将电极预装至穿刺鞘,与电极相连的连接线穿引管体。
上述植入方法,还包括,在植入步骤S100前,通过影像系统,规划植入路径,具体包括:
采集心脏的基础数据:例如心脏腔室大小,心脏长轴、短轴等;
进行心脏三维建模,获得心脏模型;基于三维超声或CT或核磁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采集,显示室间隔、心室游离壁、心内膜的结构显示在心脏模型中;
计算出电刺激位并规划相应的植入路径。
参见图1a所示,引导装置30通过基座32相对固定在体表,穿刺鞘20装配在适配座上,将穿刺鞘的穿刺点、穿刺角度进行定位,即通过适配座和基座的配合,可将穿刺鞘的穿刺路径定位在规划的植入路径L上,并使得穿刺鞘能够保持沿植入路径L进行延伸穿刺的工作状态。
穿刺鞘沿着规划植入路径方向,经心外膜穿刺入路:将穿刺鞘的穿刺路径定位在规划的植入路径L上,并使得穿刺鞘能够保持沿植入路径L进行延伸穿刺的工作状态。将穿刺鞘沿植入路径经心外膜穿刺入路时,可通过超声探头等采集穿刺鞘的实时位置,通过计算和模拟将穿刺鞘位置实时显示在心脏模型中。
当植入的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方式,与脉冲发生器有线通信时,上述植入方法,还包括,在植入步骤S102后,将与电极相连的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并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至人体皮下。
当植入的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无线通信时,上述植入方法,还包括,在植入步骤S102后,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至人体皮下。参见图10,为了驱动电极还需匹配相应的脉冲发生器,现有的大多脉冲发生器采用植入皮下的方式,本申请还给出了将脉冲发生器80植入位于心室肌内的一种实施方式。脉冲发生器80的植入路径是经体表再依次经由心尖4、进入室间隔。脉冲发生器80在室间隔内的位置最好位于传导束相对稀疏的心尖部位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脉冲发生器80的外周包裹有柔性的缓冲材料,缓冲材料可吸收心室肌运动,降低与脉冲发生器的直接摩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缓冲材料可采用医学上可接受的材料,在脉冲发生器植入之前完成包裹,或在脉冲发生器植入后通过注射的方式施放在脉冲发生器的外周。脉冲发生器80采用内置或外置电源,内置电源可省去电源线,进一步提高集成度。
当植入的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集成一起时,在步骤S101中,可预先在电极的近端连接有可移除连接的连接线,使电极脱离穿刺鞘时,沿电极的连接线向远端推送,直至将电极推送出管体。
上述植入方法,还包括,在植入步骤S101后,回撤输送系统至第二植入位置,并在第二植入位置释放植入第二电极。在植入第二电极后,还可根据实际病例,在第三植入位置释放第三电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输送系统中预装有一个植入电极,在完成一个电极植入时,装载第二个植入电极至推送管。以下给出了具体实现方式:
电极60可释放的置于穿刺鞘的管体内,管体内壁可设置阻尼结构,例如设置用于限制电极60滑动的凸点。
推送装置为中空的推管,该推管具有一定的强度,推管的远端也可与电极60可释放连接,例如推管的远端固定连接线,该连接线的近端穿过电极的结合位后延伸出推管的近端。
具体操作时,包括:
1、将电极60与推管51的远端通过连接线可释放的连接,电极60内置于管体内,推管51的近端延伸出管体的近端;
2、通过引导装置30,穿刺鞘20的穿刺头13沿植入路径L直接到达电刺激位;
3、推管51推送电极60至预定的电刺激位;
4、通过影像系统造影,确定释放位置是否符合预期;
5、保持电极60和推管51之间位置的同时移除连接线,连接线完全移除后同时将穿刺鞘20、推管51移出体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极同时预装在输送系统内部。
参见图4a~4d,引导装置30对穿刺鞘的穿刺点、穿刺角度的定位,穿刺鞘第一腔体121内沿长度方向排布多个电极:电极61、电极63和电极62,多个电极与预定的植入位置顺序一一对应,第一腔体和各电极之间设有阻尼结构,以防止穿刺过程中电极移动错位。
每个电极预先可移除的连接有连接线54,各连接线从相应电极近端距离最近的避让孔延伸至第二腔体,并由第二腔体延伸出管体的近端。如图4c、图4d中所示,电极61的连接线从避让孔124a中延伸至第二腔体,其他的电极同理。
推送装置50装配在第二腔体,推送装置至少可沿连接线经由对应的避让孔,推送对应的电极。推送装置为与连接线滑动配合的推管,推管的远端推送电极。
更为具体的多个电极的植入过程如下:
S100:经心外膜穿刺,到达预定植入位置(穿刺鞘到达最远端的电刺激位),沿最远端电极的连接线,向远端推送推送装置,推送装置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第一腔体,继续向远端推送直至将最远端电极推送出穿刺鞘;
S200:穿刺鞘向近端回撤至次远端的电刺激位,再沿次远端电极的连接线向远端推送,推送装置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第一腔体,继续向远端推送直至将次远端电极推送出穿刺鞘;
依次类推,直至将全部的电极推送出穿刺鞘,最后将穿刺鞘和推送装置撤出,操作可参考上文的实施方式。
在另一实方式中,如图4e所示,在多个电极的植入过程中,管体也可以采用并排布置有多个腔体,每个电极配置于对应的一腔体内,管体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推送装置的远端可推送电极释放出管体,推送装置为一套且可切换于各腔体,或推送装置为多套并布置在对应的一腔体内。多个电极可沿管体长度方向错位布置。
以下对多个电极的植入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心律在室间隔3中且靠近希氏束8的末端分叉口植入电极61,电极61的植入路径L1为由体表经以及心尖4进入室间隔3。
另外在心室游离壁7中分别植入电极62和电极63,电极62和电极63分别对应植入路径L2和植入路径L3,植入路径L2和植入路径L3由体表以及心尖4进入相应侧的心室游离壁7中。
在有线连接的情况下,各植入路径处在心室肌内的部分也可视为导线的延伸方向。
各植入路径在心室肌内均位于心外膜5和心内膜6之间,并尽量避免戳伤传导束,在植入操作切换不同植入路径时,穿刺鞘可以始终保持不退出心尖,在回撤至心尖附近后直接改变朝向切换植入路径。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心律在室间隔3中且靠近希氏束8的末端分叉口植入电极61,电极61的植入路径L1为由体表以及心尖4进入室间隔3。
另外在心室游离壁7中还植入电极62,电极62对应植入路径L2,植入路径L2依次由体表以及心室游离壁7处的心外膜进入心室游离壁7中。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心律在室间隔3中且靠近希氏束8的末端分叉口植入电极61;
室间隔3长轴的中部位置还置入靠近房室束右支9的电极63;
室间隔3靠近心尖位置还置入靠近房室束左支10的电极62。
本实施例中各电极大致呈直线排列可以经由同一植入路径L4植入,例如由体表以及心尖4进入室间隔3。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电极61、电极63和电极62也可以只设置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心律在室间隔3中植入多个电极A,多个电极分为三组,各组之间沿室间隔3的短轴X方向排布,同属一组的三个电极沿室间隔3的长轴Y方向排布。
例如电极61、电极62和电极63作为一组,沿室间隔3的长轴Y方向排布,其相邻组中的三个电极分别为电极64、电极65和电极66,电极64、电极65和电极66也沿室间隔3的长轴Y方向排布。
三组电极都可以通过心尖4穿刺植入,本实施例中各组电极大致呈直线排列,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组数以及每组的电极数量还可以根据需要以及病灶部位的特点而调整,例如设置为两组或四组,每组有两个或四个电极,各组中电极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本实施例中三组电极的数量还可以分别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三组电极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三个等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7,相对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室间隔3内的各组电极大致呈直线排列,而三组电极大致绕心尖4辐射分布。
中间一组电极沿室间隔3的长轴Y方向排布,两侧各组相对于室间隔3的长轴Y倾斜排列,例如左侧一组中电极61、电极62和电极63排布路径与室间隔3的长轴Y具有一定夹角,例如夹角可以是15度至60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为了调节心律在心室游离壁7中植入多个电极,本实施例还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即在室间隔中植入电极的基础上,在心室游离壁7中进一步设置电极,当然也可以仅在心室游离壁7中植入电极。
多个电极分为两组,且均处在心外膜5和心内膜6之间,例如电极61、电极62和电极63作为一组,沿室间隔3的长轴Y方向排布,其相邻组中的三个电极分别为电极64、电极65和电极66,电极64、电极65和电极66也沿室间隔3的长轴Y方向排布。
两组之间则绕心室游离壁7周向Z分布。各组电极的植入路径可依照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心室游离壁7中电极的植入路径。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取心电信号作为调节心律的参照,在右心房11中植入参考电极70,而作为心律调整的电极的植入方式以及布置则可以结合其他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参考电极70的植入路径L是经体表再依次经由心尖4、室间隔3进入右心房11,参考电极70以及作为心律调整的电极在各自位置的锚定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采用主动或被动方式。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参考电极的数量,并植入在相应的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包括:穿刺鞘和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鞘包括空心的管体,所述植入物可释放的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管体的远端为可刺入心室肌以及引导管体在心室肌内穿行的穿刺头,所述管体的长度至少可由体外经心尖延伸至心室肌内;
所述植入物为植入电极,所述电极具有从心外膜进入心室肌内的植入路径,且工作状态下位于心外膜和心内膜之间;
所述管体的内部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沿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植入物,所述第二腔体内滑动设置有推送装置可推送所述植入物释放出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为管状且内部为穿引通道,所述植入物近端连接有固定或可释放连接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经由所述穿引通道向近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腔体由远端到近端并排延伸,两个腔体之间带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排布有多个避让孔,针对每个植入物,至少在植入物的近端侧有一个避让孔,各植入物的连接线从避让孔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并由所述第二腔体延伸出所述管体的近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和各植入物之间设有相互作用的阻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为管状,用于接收所述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可沿所述连接线经由对应的避让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推送对应的植入物;
所述连接线为导线或牵引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脉冲发生器,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分体布置,所述电极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或
所述电极与所述脉冲发生器采用集成布置,且集成后具有光滑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的植入位为预定的电刺激位处,所述预定的电刺激位处在室间隔心肌、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或右左心室游离壁心肌内的至少一处;
其中一预定的电刺激位靠近希氏束末端分叉口,或其中一预定的电刺激位靠近房室束左支或房室束右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内活动穿设有调弯丝,所述调弯丝的远端连接所述穿刺头的内壁,所述调弯丝的近端延伸出所述管体作为拉动所述穿刺头改变朝向的施力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可固定于体表的基座以及位置可调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适配座,所述穿刺鞘装配于所述适配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弧形导轨,所述适配座滑动定位的安装于所述弧形导轨,所述穿刺鞘活动定位的穿设于所述适配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物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引导穿刺鞘穿刺以及显示植入物位置的影像系统;
所述适配座上设有超声探头,所述超声探头实时采集植入物位置以及穿刺鞘姿态,并通过所述影像系统进行模拟显示;
模拟显示时将所述植入物位置以及穿刺鞘姿态显示在预先构建的心脏模型的相应位置,以供与预定的植入位置相比较。
CN202311229455.6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Active CN116965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9455.6A CN116965893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9455.6A CN116965893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5893A CN116965893A (zh) 2023-10-31
CN116965893B true CN116965893B (zh) 2024-02-20

Family

ID=8847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9455.6A Active CN116965893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58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280A (zh) * 2004-12-01 2008-01-23 科学研究和应用咨询公司 用于注射固体或半固体植入物的装置
WO2019185049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杭州德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肌修复的治疗装置、治疗系统以及治疗方法
DE102018208085A1 (de) * 2018-05-23 2019-11-28 Biotronik Se & Co. Kg Implantationswerkzeug zum subkutanen Implantieren eines medizinischen Implantats
CN111905253A (zh) * 2020-08-07 2020-11-10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双通道撕开鞘
CN216823634U (zh) * 2021-07-01 2022-06-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针组件及治疗系统
CN114793425A (zh) * 2019-11-26 2022-07-26 美敦力公司 用于多室起搏的可植入医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9508B2 (en) * 2001-10-19 2004-12-07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Electrically sensing and stimulating system for placement of a nerve stimulator or sensor
US7164948B2 (en) * 2002-04-22 2007-01-16 Medtronic, Inc.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 using dual oxygen sensors in right and left ventricles
WO2005032650A1 (en) * 2003-10-03 2005-04-14 Medtronic, Inc. Kit for implantation of therapy elements
US8532790B2 (en) * 2010-04-13 2013-09-10 Medtronic, Inc. Slidable fixation device for securing a medical implant
US20140172034A1 (en) * 2012-12-18 2014-06-19 Pacesetter, Inc. Intra-cardia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with ic device extension for lv pacing/sensing
EP3532159B1 (en) * 2016-10-27 2021-12-22 Cardiac Pacemakers, Inc.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280A (zh) * 2004-12-01 2008-01-23 科学研究和应用咨询公司 用于注射固体或半固体植入物的装置
WO2019185049A1 (zh) * 2018-03-30 2019-10-03 杭州德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肌修复的治疗装置、治疗系统以及治疗方法
DE102018208085A1 (de) * 2018-05-23 2019-11-28 Biotronik Se & Co. Kg Implantationswerkzeug zum subkutanen Implantieren eines medizinischen Implantats
CN114793425A (zh) * 2019-11-26 2022-07-26 美敦力公司 用于多室起搏的可植入医疗装置
CN111905253A (zh) * 2020-08-07 2020-11-10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双通道撕开鞘
CN216823634U (zh) * 2021-07-01 2022-06-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针组件及治疗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经头静脉途径同时置入双电极行双腔起搏35例报道;徐文莉, 郭新贵, 林宪如, 王旭, 许文亮;医师进修杂志(09);21-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5893A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4602B2 (en) Implantation of an active medical device using the internal thoracic vasculature
JP6888112B2 (ja) 心不整脈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リードレスペーシング装置
US7937161B2 (en) Cardiac stimulation electrodes, delivery devices, and implantation configurations
US10369356B2 (en) Transcoronary sinus pacing system, LV summit pacing, early mitral closure pacing, and methods therefor
US9974970B2 (en) Apparatus for artificial cardiac simulation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8372055B2 (en) Method of using a deflectable subselecting catheter
US20150088155A1 (en) Mechanical configurations for a multi-site leadless pacemaker
CN107206243A (zh) 用于治疗心律不齐的系统和方法
US2011023092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i-Hisian Pacing And/Or Simultaneous Bi-Ventricular or Tri-Ventricular Pacing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CN104203341A (zh) 系缚植入式医疗装置的部署
US1178674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ing a medical device using an active guidewire
JP4716516B2 (ja) 中隔プレースメントのための頻脈性リード・システム
CN112292176A (zh) 植入式医疗引线指示器
US11648397B1 (en) Transcoronary sinus pacing of posteroseptal left ventricular base
CN116965893B (zh) 一种植入物输送系统
US11577075B1 (en) Transcoronary sinus pacing of his bundle
EP3409320A1 (en) Apparatus for artificial cardiac stimulation
US202400753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a tissue location, such as an endocardial location
US20230381496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lead with modular electrode
Das Cardiac Pacing A Physiological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