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3515A -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3515A
CN116963515A CN202311044614.5A CN202311044614A CN116963515A CN 116963515 A CN116963515 A CN 116963515A CN 202311044614 A CN202311044614 A CN 202311044614A CN 116963515 A CN116963515 A CN 116963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substrate
solar cell
cell modul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46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圣之
吕奎
康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46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35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3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3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10K30/82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30/00
    • H10K39/10Organic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Arrays of single organic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0Forming conductive regions or layers, e.g.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叠层结构,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叠层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通过改变第一电极层的大小,确保第一电极层始终有叠层结构的包覆,防止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搭接,可有效避免清边工艺导致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熔融短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电池的不断发展,研发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电池,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光电转化率高、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完成所有膜层的镀制以及划线工艺后,需要对电池进行清边处理。电池清边是选择性地去除电池边缘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层,保证电池边缘绝缘。
现阶段通常采用激光方式清除膜层,由于激光能量较大,清边过程中热量过高,导致上方的透明导电层和背电极层搭接短路,影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以此解决太阳能电池组件制备过程中电极熔融导通造成器件短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叠层结构,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叠层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叠层结构包括多个功能膜层,针对多个功能膜层中的每个功能膜层,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基板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优选地,预设距离为1cm。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的边缘与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电极层的边缘与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每个功能膜层的横向中心线均与基板的横向中心线重合时,第一电极层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每个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有效纵向长度为第一电极层的有效导电区域的纵向长度;和/或,每个功能膜层的纵向中心线均与基板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时,第一电极层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每个功能膜层的横向长度,有效横向长度为第一电极层的有效导电区域的横向长度;其中,横向中心线与激光刻蚀方向垂直,纵向中心线与激光刻蚀方向平行。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的纵向长度;和/或,第一电极层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的横向长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在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在第一电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叠层结构;在叠层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该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多个电池单元中任意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判断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是否落入预设异常阻值范围,若是,则确定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
第四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修复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该修复方法包括:若确定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在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接入瞬时大电流,烧断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搭接处,以便修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瞬时大电流为预设时间内产生的大于预设值的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叠层结构,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叠层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通过改变第一电极层的大小,确保底部的第一电极层始终有中间叠层结构的包覆,防止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搭接,可有效避免清边工艺导致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熔融短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表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检测方法的流程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修复方法的流程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薄膜光伏电池成为缓解能源危机的新型光伏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因为具有可挠性,可以制作成非平面构造,使其应用范围大,可与建筑物结合或是变成建筑体的一部分,现已应用在车载光伏、穿戴电子等柔性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制备的薄膜电池,近年来在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内,单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从3.8%上升到25.7%,逼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薄膜电池的制备过程中,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整体的输出电压,通常通过激光刻蚀工艺将电池分成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相邻的电池单元互相串联。
薄膜电池组件的制备需要P1、P2、P3、P4四道必备的激光工序。
P1工艺:通过激光设备分割底部的导电氧化物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Oxide,TCO)衬底。
P2工艺:激光划线工艺用于划开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目的是露出TCO电极层,为相邻两节子电池的正负电极连接提供通道。
P3工艺:去除部分功能膜层以分割相邻子电池的正极。
P4工艺:激光清边是指利用激光技术清除掉电池边缘的沉积膜,而本工艺相对较为成熟,同样可以应用于薄膜电池。该方法的效率较高,但是会产生膜层侧边互熔问题,即底电极和顶电极搭接,从而导致短路,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以解决太阳能电池组件制备过程中电极熔融导通造成器件短路的问题。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基板10、设置在基板10上的第一电极层20、叠层结构30以及第二电极层40。叠层结构30位于第一电极层20远离基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层40位于叠层结构30远离基板10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层2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3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
具体而言,太阳能电池组件1是由多个平行排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2串联而成的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单元2,指的是具有作为可以取出电力的太阳能电池的功能的最小单位。太阳能电池单元2可以是柔性太阳能电池芯片。太阳能电池单元2具有输出电力的一对或者多对电极。太阳能电池单元2可以是将电极设置于正反面的两面电极型,也可以是仅将电极设置于背面的背面电极型。相邻太阳能电池单元2的正电极、负电极彼此连通串接,进而构成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1。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20可以为底电极层。第二电极层40可以为顶电极层。具体而言,第一电极层20可以是TCO(透明氧化物)透明导电底电极。第二电极层40的材料包括Au、Ag等导电金属,也可以为ITO、FTO等TCO电极或碳电极。
示例性地,叠层结构30包括空穴传输层31、钙钛矿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钙钛矿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之间可以存在界面修饰层或者其他功能膜层。本申请对叠层结构3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具体而言,在远离基板10的方向(即图1中的Y方向)上,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0、叠层结构30、第二电极层40。其中,第一电极层2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叠层结构3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即叠层结构30始终包覆在第一电极层20上。在激光工艺的制备过程中,使得第一电极层20不会与第二电极层40接触。
示例性地,太阳能电池单元2可以是以玻璃或其他刚性材料为衬底的刚性电池结构,也可以是以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高分子柔性材料为衬底的柔性电池结构。
示例性地,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硅太阳能电池、碲化砷、铜铟镓硒等半导体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不同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性地,基板10的材料可以是柔性材料,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2平行设置在基板10表面。基板10的材料可以是弹性高分子塑料或者橡胶衬底。基板1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改变第一电极层20的大小,确保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始终有中间叠层结构30的包覆,防止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搭接,可有效避免清边工艺导致的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熔融短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层2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电极层4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层2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二电极层4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第一电极层20的上下左右边缘均无法接触第二电极层4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一电极层2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电极层4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确保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不会和顶部的第二电极层40直接接触导致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层4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3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
具体地,第二电极层4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叠层结构3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且第一电极层2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均小于第二电极层40、叠层结构30各自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面积。
应当理解,叠层结构30包括多个功能膜层,多个功能膜层的大小不同,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各自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均落入多个功能膜层中面积最小膜层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二电极层4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3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可以防止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接触,进一步防止产生短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层结构30包括多个功能膜层,针对多个功能膜层中的每个功能膜层,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
具体地,功能膜层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均与基板10保留预设距离(即图2中的h2),确保边框封装时不会接触到叠层结构30,则可以免于叠层结构30的上下边和左右边的P4清边。
优选地,预设距离为1c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多个功能膜层的侧面均处于基板10的边沿内侧,两者间间隔明显的预设距离,既可避免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容易短路的问题,又可免除薄膜电池激光P4清边工艺,确保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性能及质量。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20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电极层40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层20到基板10的上边缘(下边缘)的距离为h1,每个功能膜层到基板10的上边缘(下边缘)的距离为h2,第二电极层40到基板10的上边缘(下边缘)的距离为h3。其中,h1>h2max且h1>h3,h2max是指多个功能膜层各自到基板10的上边缘(下边缘)的距离中的最大距离。
第一电极层20到基板10的左边缘(右边缘)的距离为I1,每个功能膜层到基板10的左边缘(右边缘)的距离为I2,第二电极层40到基板10的左边缘(右边缘)的距离为I3。确保I1>I2max且I1>I3,I2max是指多个功能膜层各自到基板10的左边缘(右边缘)的距离中的最大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一电极层20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且第一电极层20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电极层40的边缘与基板1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确保第一电极层20的上下左右边缘始终有功能膜层的包覆,防止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40熔融导通造成器件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功能膜层的横向中心线均与基板10的横向中心线重合时,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每个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有效纵向长度为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导电区域的纵向长度;和/或,每个功能膜层的纵向中心线均与基板10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时,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每个功能膜层的横向长度,有效横向长度为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导电区域的横向长度;其中,横向中心线与激光刻蚀方向垂直,纵向中心线与激光刻蚀方向平行。
具体而言,在基板10上制备第一电极层20,并通过P1激光刻蚀形成图案化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横向指垂直于P1刻蚀方向)为L1,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纵向指平行于P1刻蚀方向)为H1。其中,有效横向长度指的是最终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有效工作面积对应的横向长度,有效纵向长度指的是最终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有效工作面积对应的纵向长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层20的横向长度即为有效横向长度,第一电极层20的纵向长度即为有效纵向长度。有效工作面积为有效导电区域的面积,即图3中的虚线框内的第一电极层20所在的导电区域。
利用P2激光刻蚀多个功能膜层,暴露出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从而在下一步电极蒸镀过程中能够让子电池之间的正负极相互连接。结合图1和图3所示,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为H2n(每个功能膜层均有自己的纵向长度,例如空穴传输层31的纵向长度为H21,钙钛矿层32的纵向长度为H22,电子传输层33的纵向长度为H23等),用H2表示所有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区间;同理,L2表示所有功能膜层的横向长度区间。
第二电极层40的横向长度为L3,纵向长度为H3。
利用P3激光刻蚀,至少保证第二电极层40划断,可选地,可以刻蚀掉空穴传输层31、钙钛矿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及其他功能膜层,暴露出第一电极层20,以切断除电极外的连接层从而减小电池内阻。
当所有功能膜层的横向中心线与基板10的横向中心线是重合的,即所有功能膜层与基板10是上下对称的。其中H1<H2min(即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多个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的最小纵向长度),此时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的上下侧面被所有功能膜层完全覆盖,确保了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不会和顶部的第二电极层40直接接触导致短路。
当所有功能膜层的纵向中心线与基板10的纵向中心线是重合的,即所有功能膜层与基板10是左右对称的;其中L1<L2min(即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多个功能膜层的横向长度的最小横向长度),此时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的左右侧面被所有功能膜层完全覆盖,确保了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不会和顶部的第二电极层40直接接触导致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纵向长度;和/或,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横向长度。
当所有功能膜层的横向中心线与基板10的横向中心线是重合的,即所有功能膜层与基板10是上下对称的。其中H1<H3(即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纵向长度)。
当所有功能膜层的纵向中心线与基板10的纵向中心线是重合的,即所有功能膜层与基板10是左右对称的。其中L1<L3(即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横向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纵向长度;和/或,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横向长度。通过改变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和有效横向长度的大小,从而改变第一电极层20的面积大小,解决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激光P4清边时,容易产生膜层侧边互熔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上下清边时,清边后仍然确保H1<H2min且H1<H3关系成立(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多个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的最小纵向长度,且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纵向长度),即可以避免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接触,防止产生短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左右清边时,清边后仍然确保L1<L2min且L1<L3关系成立(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多个功能膜层的横向长度的最小横向长度,且第一电极层20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第二电极层40的横向长度),即可以避免底部的第一电极层20与第二电极层40接触,防止产生短路问题。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表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0,提供一基板。
示例性地,基板可以是光伏材料,光伏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多晶硅晶片或单晶硅晶片制成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可以是透明基板。
步骤401,在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层可以是TCO透明导电底电极。
在基板上制备TCO透明导电底电极,并通过P1激光刻蚀形成图案化结构。
步骤402,在第一电极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叠层结构。
示例性地,叠层结构包括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
具体而言,在第一电极层上,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钙钛矿膜层、空穴传输层。其中,电子传输层、钙钛矿膜层之间可以存在界面修饰层或者其他功能膜层。
步骤403,在叠层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二电极层。
示例性地,第二电极层可以是顶电极。
其中,第一电极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叠层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具体而言,利用P1工艺,在第一电极层(导电玻璃电极TCO层)制备完成后,在制备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之前通过激光设备进行划线(即图1和图3中的P1线),形成相互独立的TCO衬底。
在完成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制备之后,通过激光设备进行划线(即图1和图3中的P2线),刻蚀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和电子传输层,暴露出第一电极层,从而在下一步电极蒸镀过程中能够让子电池之间的正负极相互连接。
在蒸镀完电极后,使用激光设备进行划线(即图1和图3中的P3线),刻蚀部分电极,从而将子电池之间分离开。
在P2和P3刻蚀时,除了有效区域(即图3虚线框中的可导电区域)的刻蚀,纵向刻蚀线延长至对应功能膜层的上下边缘,使得刻蚀更加彻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第一电极层的大小,确保底部的第一电极层始终有中间叠层结构的包覆,防止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搭接,可有效避免清边工艺导致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熔融短路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检测方法的流程表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0,采集多个电池单元中任意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
步骤501,判断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是否落入预设异常阻值范围,若是,则执行步骤502。
步骤502,确定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
通常通过激光刻蚀工艺将光伏电池分成平行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互相串联。电池单元包括底电极、叠层结构以及顶电极,多个电池单元的数量为M时,第N个电池单元的顶电极和第N+1个电池单元的底电极电连接,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
具体而言,可以先采集第1个电池单元和第M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判断第1个电池单元和第M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是否落入预设异常阻值范围,若是,则继续采集第2个电池单元和第M-1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直至检测出落入预设异常阻值范围的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则确定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探针等测试装置,如图6所示,在电阻测量区域50测量任意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因为此区域不是器件有效工作区域,因此探针等对膜层有损伤的测量手段也不会对组件的性能造成影响,便于测试。
由于P3刻蚀会将第二电极划断,不同电池单元间的电阻R会大于某个设定值R0。可以根据不同器件结构、电池单元大小及测试所包含的电池单元数,预先设定R0值。也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等手段确定完全不导通的情况下的R0作为基准值。
示例性地,最左侧电池单元与最右侧电池单元间的R0为50Ω。当测出实际电阻R<50Ω,则说明至少有两个相邻电池单元之间,因为刻蚀不充分或顶电极熔融后下垂出现搭接现象。此时,通过缩小测量的范围内的电池单元数量,可以逐一确认是哪两个单元间发生了搭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检测方法,可以依靠电学性质快速判断太阳能电池组件的P3刻蚀情况,通过测试不同电池单元的电阻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顶电极搭接短路现象,实现快速检测。此外,即使采用探针等对膜层有损伤的测量手段也不会对组件的性能造成影响,便于测试。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修复方法的流程表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修复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该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0,若确定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
步骤701,在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接入瞬时大电流,烧断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搭接处,以便修复太阳能电池组件。
其中,瞬时大电流为预设时间内产生的大于预设值的电流。瞬时大电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数值,只要确保顶电极的温度不超过100℃,不会对电池内部材料造成损伤即可。
当确认两个电池单元间的顶电极发生搭接时,可以选择在两个单元间加瞬时大电流,使搭接处烧断,因为搭接处一般电阻明显大于正常顶电极,通过烧断搭接处,从而实现修复作用。通大电流后,再次测试相邻单元间的电阻,判断是否烧断搭接。烧断步骤可以重复多次直到预期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修复方法,通过上述测试手段判断顶电极存在搭接时,可以通过测试装置通瞬时大电流,烧断搭接处起到修复作用,修复过程可以实施多次直到达到预期结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
叠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以及;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叠层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叠层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结构包括多个功能膜层,针对所述多个功能膜层中的每个功能膜层,所述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所述基板的边缘间隔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1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边缘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每个功能膜层的边缘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与所述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功能膜层的横向中心线均与所述基板的横向中心线重合时,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所述每个功能膜层的纵向长度,所述有效纵向长度为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有效导电区域的纵向长度;
和/或,
所述每个功能膜层的纵向中心线均与所述基板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时,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所述每个功能膜层的横向长度,所述有效横向长度为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有效导电区域的横向长度;
其中,所述横向中心线与激光刻蚀方向垂直,所述纵向中心线与所述激光刻蚀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有效纵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纵向长度;
和/或,
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有效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横向长度。
8.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制备叠层结构;
在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叠层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9.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任意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
判断所述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值是否落入预设异常阻值范围,若是,则确定所述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
10.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修复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包括:
若确定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中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短路,在所述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接入瞬时大电流,烧断所述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搭接处,以便修复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
其中,所述瞬时大电流为预设时间内产生的大于预设值的电流。
CN202311044614.5A 2023-08-17 2023-08-17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69635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4614.5A CN116963515A (zh) 2023-08-17 2023-08-17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4614.5A CN116963515A (zh) 2023-08-17 2023-08-17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3515A true CN116963515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5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4614.5A Pending CN116963515A (zh) 2023-08-17 2023-08-17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35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3875B2 (en)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62315B (zh) 使用一積體撓性電路且整合一旁路二極體之光電壓模組
WO2021051862A1 (zh) 切片电池光伏组件
US20070199588A1 (en) High voltage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83496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CN109168324A (zh) 用于光伏串和模块的高级互连方法
EP2050136A2 (en)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 wiring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JP682968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05401A (ja) 薄膜光電池装置のためのプロセステスタ及びテスティング技法
EP232316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TW201431104A (zh) 太陽能電池
JP2024516468A (ja) 裏面接触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アセンブリ並びにシステム
KR101527878B1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와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시스템
CN103390672A (zh) 一种集成式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6351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修复方法
JPH08839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008481A1 (en)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ment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JP2002270873A (ja) 太陽電池セル特性の連続自動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097985A (zh) 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制作的设备及方法
CN216980587U (zh) 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9893748U (zh) 一种内部串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1807621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修复装置与修复方法
TW20100597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battery
CN11779060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5162683B2 (ja) 逆バイアス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逆バイアス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