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504A - 涉及系留帆及飞行系泊绳的牵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涉及系留帆及飞行系泊绳的牵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504A
CN116940504A CN202280019422.6A CN202280019422A CN116940504A CN 116940504 A CN116940504 A CN 116940504A CN 202280019422 A CN202280019422 A CN 202280019422A CN 116940504 A CN116940504 A CN 116940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rope
loading
traction system
teth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4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旺·弗法利
尼古拉斯·范廷
斯特凡纳·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ys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lys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yses Corp filed Critical Elys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40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9/00Marine propulsion provided directly by wind power
    • B63H9/04Marine propulsion provided directly by wind power using sails or like wind-catching surfaces
    • B63H9/06Types of sai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ail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9/069Kite-sails for vessels
    • B63H9/072Control arrangements, e.g. for launching or recov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2035/009Wind propelled vessel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installation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other than wind propulsion arrangements, installations, or devices, such as sails, running rigging, or the like, and other than sailboards or the like or related equi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50Measur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lated to the propulsion system
    • Y02T70/5218Less carbon-intensive fuels, e.g. natural gas, biofuels
    • Y02T70/5236Renewable or hybrid-electric solu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Toy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系留帆牵引系统(1),包括:一飞行轨迹控制装置(7),通过固定牵索(6)及移动牵索(5)附接到一牵引翼(5),所述飞行轨迹控制装置(7)适于控制所述移动牵索(6);一牵引绳(8),将所述飞行轨迹控制装置(7)连接到基础平台(3);一引导绳(9),将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连接到所述飞行轨迹控制装置(7);一系泊绳(10),所述系泊绳(1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以及其另一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引导绳(9);一角度变化传动元件(13),附接至所述系泊桅杆(4)。

Description

涉及系留帆及飞行系泊绳的牵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留翼牵引系统的领域,该系统可相对于基础平台展开及折叠牵引翼,该牵引翼适于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牵引力。
因此,这种系留翼牵引系统能够展开用于推进交通工具的浮动式牵引翼,特别是船舶(作为主推进力或辅助推进力)、以及用于发电或任何受益于这种牵引力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案US7866271描述一种飞翼式装置的收放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伸缩桅杆,桅杆头部具有适于绕所述桅杆的纵轴线转动的适配器。救生绳索沿着所述桅杆延伸,从所述适配器突出,并在牵引缆绳的偏离水平面上可滑动地附接到保持所述飞行翼的牵引缆绳上,所述牵引缆绳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翼的前缘。
所述飞行翼包括可充气前缘,以及救生绳索特别使得可充气前缘能够抵靠设置在所述桅杆头部适配器中的充气装置,所述桅杆头部适配器具有与所述翼的前缘轮廓互补的形状。
为了折叠飞行翼,牵引缆绳由绞盘缠绕,使所述翼达到桅杆的高度。救生绳索在飞行阶段一直装载在绞盘附近,然后由恢复点台车拉动。引导装置沿着牵引缆绳从恢复点台车处滑动到所述翼的前缘,并将所述翼拉到桅杆上。然后,将所述翼收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系留翼牵引系统。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留翼牵引系统,包括:一牵引翼,适于在风的作用下产生一牵引力并且适于相对于一基础平台展开及折叠,所述基础平台设有一装载桅杆,所述牵引翼具有一前缘及一后缘,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还包括:
一轨迹控制飞行装置,通过固定悬挂绳及移动悬挂绳附接到所述牵引翼,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适于控制所述移动悬挂绳;
一牵引绳,将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还包括:
一引导绳,将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连接到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
一装载绳,所述装载绳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并且通过以滑动方式连接到所述引导绳;
一偏转元件,附接至所述装载桅杆,所述装载绳在其第一端及与所述引导绳的连接部之间穿过所述偏转元件。
本文提及的绳,无论是悬挂绳、牵引绳、引导绳或装载绳,都可以由任何能够实现柔性连接的装置组成,例如绳索、织物及/或金属电缆等。
这种系留翼牵引系统能够展开及折叠任何类型的牵引翼,包括没有充气前缘的牵引翼,这种牵引翼更简单并且提供更好的性能。因此,改良展开及折叠过程来简化整个系统。
这种系留翼牵引系统受益于装载装置(特别是由引导绳及装载绳形成),该装载装置使得牵引翼的前缘能够通过偏转元件而保持抵靠装载桅杆。这些装载方式能够以快速且简单的方式使用,无需操纵绳索。事实上,该系统能够在不需装载所述翼的操作的情况下,执行牵引翼的所有展开或折叠操作,在装载所述翼的期间,必须将绳索捕捉并放置在附接及牵引装置上。这些耗时且难以自动化的操作在现有技术中是必要的。如果它们是自动化的,它们会出现突然的故障(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如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推进船只)。由于装载装置仅包括系留绳,本发明保证了完全自动的展开及折叠的过程,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不会出现意外的转折。
通过来自所述偏转元件的牵引将所述翼的前缘直接保持在装载桅杆上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接口来支持牵引翼的形状,这使得装载桅杆的设计更简单、重量更轻且成本更低。
所述翼的前缘也不需要与装载桅杆形成复杂的接口,装载装置能够在牵引翼及基础平台之间保持恒定的连接,而不会干扰牵引翼的飞行。
以类似于悬挂绳的方式,引导绳在轨迹控制飞行装置及牵引翼的前缘之间布线。该引导绳一方面连接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另一方面可能通过中间的部件连接到牵引翼的前缘。所述引导绳优选地具有足以在翼的前缘及轨迹控制飞行装置之间不产生任何牵引的长度,以便在飞行期间不干扰悬挂绳的功能。然而,引导绳不会过度干扰翼的飞行,因为它的质量及产生的阻力与悬挂绳的质量及阻力相当,并且不会产生干扰,例如扭曲。
就装载绳而言,装载绳适于沿着引导绳滑动以占据至少两个稳定的位置:
一个可锁定的装载位置,在该位置处,装载绳的端部位于翼的前缘附近的较高位置处,使得装载绳上的牵引驱动所述翼的前缘上的牵引;
一个飞行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装载绳的端部抵靠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放置并留置在其上。
装载位置使所述翼的前缘能够动态锁定在装载桅杆上,同时飞行位置使装载绳能够在飞行过程中保持随时可用的状态,而装载绳不会在牵引翼的前缘上产生任何力,尽管其最大长度为几百米且具有相关的阻力及质量。
轨迹控制飞行装置是一种机构,其塑造成能够支撑牵引绳上的力及悬挂绳上的牵引力。在飞行过程中,装载绳的几乎所有飞行质量都由轨迹控制装置支撑,并且不影响牵引翼的形状,也不影响轨迹控制飞行装置控制翼的能力及牵引绳的运动。
装载绳及引导绳的结合工作使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彼此独立地完成一方面控制牵引绳的长度,另一方面控制装载绳的长度的任务。因此,可以控制装载绳以锁定翼的前缘,或者相反地与牵引绳是否处于预定高度无关,能够相对于装载桅杆而在装载桅杆上的不同高度处释放所述装载绳,并且不必根据所述牵引绳的长度影响所述装载绳。因此,升起或降下所述牵引翼的操作可以在有利于将牵引绳系泊在任何高度的牵引桅杆上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在牵引翼沿牵引桅杆移动期间动态地保持该系泊。
根据本发明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具有以下附加特征:
所述装载绳通过滑动件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绳;
所述滑动件固定在所述装载绳上,并可枢转及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绳;
所述滑动件包括沿引导绳滑动的往复件,所述往复件包括引导装置,所述装载绳穿过该引导装置;
所述引导绳由双绳组成,往复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双绳上;
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包括适于接收滑动件的容置部;
所述容置部包括装载绳固定器;
所述牵引绳通过适于调节所述牵引绳的长度的一第一绞盘附接到所述基础平台,并且所述装载绳通过适于调整所述装载绳的长度的一第二绞盘附接到所述基础平台;
所述偏转元件安装在沿着所述装载桅杆滑动的一装载台车上;
所述系统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装载台车沿着所述装载桅杆移动的装置;
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装载绳的端部保持在所述引导绳上的装置,这些保持装置适于占据:所述装载绳的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绳自由滑动的一自由位置,以及所述装载绳的端部设置在由所述引导绳形成的回路中的一保持位置;
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一阻挡件,所述阻挡件适于在一保持位置处在所述引导绳上形成用于保持所述装载绳的回路;
所述阻挡件包括一贯通通道,当所述保持装置处于所述自由位置时,所述装载绳在所述贯通通道中延伸,以及当所述保持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双倍的引导绳在所述贯通通道中延伸;
所述引导绳通过一可分离的夹紧元件连接到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固定到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适于通过夹紧所述引导绳来保持所述引导绳;
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包括一套筒,所述引导绳延伸穿过所述套筒,所述引导绳通过延伸超过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的一附加绳部分而延伸;
所述附加绳部分连接到牵引翼的所述后缘;
所述阻挡件包括适于接收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的一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的一插销;
所述系统包括:多条折叠绳,每条折叠绳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并且沿着所述前缘彼此间隔开;一附加的台车,适于沿着所述装载桅杆滑动;一捕获装置,附接至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并且包括具有一附接杆的一附接臂,所述折叠绳中的一者与所述附接杆成一直线地突出;以及所述装载绳具有连接至所述捕获装置的一端;
所述捕获装置包括用于所述往复件的一壳体,所述往复件在一滑动配置及一装载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滑动配置中,所述往复件沿着所述引导绳滑动,在所述装载配置中,所述往复件设置在其壳体中;
所述捕获装置包括一杠杆,所述杠杆控制所述附接臂向其附接位置转动,当所述往复件返回其装载配置时,所述杠杆适于由所述往复件驱动;
所述系统包括适于沿着所述装载桅杆滑动的一装载台车,所述装载台车包括用于所述捕获装置的一嵌套接口(nesting interface);
所述装载台车包括用于将所述捕获装置固定在所述嵌套接口上的装置;
所述往复件具有一凸形形状,所述凸形形状适于在所述往复件处于所述装载配置中时容纳在所述嵌套接口的一凹形形状中;
所述往复件是长方形的。
根据另一个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如上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具有以下附加特征:
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牵引翼的一展开阶段及所述牵引翼的一折叠阶段,其中所述第二绞盘与所述第一绞盘一起被控制,使得所述装载绳的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绳滑动,同时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远离或朝向所述基础平台移动;
所述牵引翼的所述折叠阶段包括:将所述装载绳锁定到所述引导绳上的步骤;一装载步骤,在所述步骤中,所述装载绳上的牵引力带动所述引导绳及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上的牵引力;
所述折叠阶段包括:使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分离的的步骤,所述引导绳因此被释放;所述装载绳上的牵引带动所述引导绳及所述附加绳部分上的牵引的步骤。
所述展开阶段及所述折叠阶段包括沿着所述装载桅杆升起或降下所述牵引翼的步骤,在所述步骤的期间,所述装载台车沿所述装载桅杆滑动,并且所述装载绳维持在拉紧状态,以将所述牵引翼的所述前缘保持系泊在所述装载桅杆上。
所述方法包括飞行阶段,在所述飞行阶段的期间,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的所述容置部上,以及所述装载绳的长度被控制用于维持所述装载绳的松弛状态。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考附图的非限制性描述将示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在飞行阶段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系留翼牵引系统的牵引翼处于折叠过程中;
[图4]是系留翼牵引系统在图3位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描绘系留翼牵引系统折叠的后续步骤;
[图6]描绘系留翼牵引系统折叠的后续步骤;
[图7]描绘系留翼牵引系统折叠的后续步骤;
[图8]是牵引翼在图7位置的立体图;
[图9]是图1至图8中系留翼牵引装置的飞行绳及引导绳的详细示意图;
[图10]描绘图9中所示元件的功能;
[图11]是类似于图9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3]描绘图11中所示元件的功能;
[图14]描绘图11中所示元件的功能;
[图15]描绘图11中所示元件的功能;
[图16]描绘根据本发明的牵引装置在沿装载桅杆折叠期间的牵引翼;
[图17]描绘降下系留翼牵引系统的牵引翼的步骤;
[图18]描绘图17步骤之后的降下步骤;
[图19]是牵引翼的放大视图,其示出连接到牵引翼的前缘的捕获装置;
[图20]及[图21]是捕获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捕获装置的侧视图;
[图23]是捕获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剖面图;
[图25]类似于图24中捕获装置的一种变型;
[图26]描绘适于在飞行阶段接收滑动件的容置部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描绘安装在船舶2上的系留翼牵引系统1,在本示例中,该船舶是一艘远洋货船(图1中仅显示船舶的前部)。
在本示例中,系留翼牵引系统1安装在船舶2的船头上并且作为船舶的辅助推进装置而被致动,从而能够节省燃料。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的尺寸根据待拖曳船舶的吨位而定,并且被设计成自动展开及折叠。
或者,该系留翼牵引系统1可以用于任何其他需要能够自动展开及折叠的这种类型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应用,例如作为船舶的主要推进装置,用于推进任何其他交通工具,用于发电等。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包括基础平台3,所述基础平台3在此固定到所述船舶2的甲板上并且在基础平台3上安装有设计用于系统的自动展开及折叠操作的装载桅杆4。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还包括牵引翼5,所述牵引翼5适于经由于风的作用而产生牵引力。在本示例中,所述牵引翼5是滑翔伞型帆(paraglider type sail)。可以采用任何其他由于风的作用而适于产生牵引力的飞行设备,例如风筝、悬挂式滑翔机、风筝式帆等。所述牵引翼5以传统方式包括一个暴露于入射风的前缘16及一个称为后缘的相对边缘17。
所述牵引翼5通过一组悬挂绳6连接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适于作用在所述悬挂绳6上以控制所述牵引翼5的飞行。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还包括将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的牵引绳8。由所述翼5产生的牵引力通过所述牵引绳8传递到所述船舶2以用于推进,并且所述牵引绳的尺寸也相应地调整。在牵引远洋货船的情况下,所述牵引绳例如可以是直径高达几厘米的纺织缆绳。
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使得所述牵引翼5的飞行能够被控制,以便对所述牵引翼进行定向及定位,并且可能使所述牵引翼5追踪飞行路径,从而使得船舶上的牵引力能够增加。在此,通过控制某些可移动的悬挂绳的长度来控制所述牵引翼5的轨迹,这是在飞行翼领域中的经典方式。该组悬挂绳6实际上包括固定悬挂绳(也就是说,在它们附接到牵引翼5及它们附接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之间具有固定长度的绳)以及其长度可以变化的移动悬挂绳。因此,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适于拉动某些可移动的悬挂绳及/或释放其他可移动的悬挂绳,从而改变所述牵引翼5的空气动力学轮廓,以控制其升力、轨迹等。修改牵引翼的轮廓以控制其轨迹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在此将不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还包括引导绳9及装载绳10,所述引导绳将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连接到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所述装载绳1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其另一端以滑动方式连接到所述引导绳9。这两条绳9、10在所述牵引翼5的展开及折叠阶段使用。
所述引导绳9具有固定到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的下端及固定到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的上端。所述引导绳9及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之间的固定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将所述引导绳9缝合到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或者,可以提供其他用于将所述引导绳9固定到所述翼5的前缘16的固定装置(如稍后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特别是可调整的固定装置。
图2是如图1所示的系留翼牵引系统1处于船舶施加牵引阶段的剖面图。图2以更示意性的方式描绘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的各个部件。
所述牵引绳8通过绞盘11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所述绞盘11由马达(例如,电动马达或液压马达)控制并且适于松开所述牵引绳8以使所述牵引翼5能够获得高度,或者与所述牵引绳8中的风相反,以使所述牵引翼5朝向所述基础平台3移动。
所述装载绳10还通过绞盘12(其独立于所述牵引绳8的绞盘11)连接到基础平台3。然而,以协调的方式控制绞盘12、11。此外,所述装载绳10由安装在所述装载桅杆4上的偏转元件13引导。在本示例中,所述偏转元件13例如是安装在所述装载台车14上的滑轮或低摩擦环。所述装载台车14沿着所述系泊桅杆4垂直滑动,并且包括用于驱动该移动的装置。
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通过滑动件15连接到所述引导绳9,在本示例中,所述滑动件15由固定到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并且以枢转及滑动方式连接到所述引导绳9的防摩擦环组成。
图1及图2描绘处于牵引配置的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所述牵引翼5正在展开并处于飞行状态,所述系统参与船舶的推进。在该配置中,由于滑动件15自身的重量及装载绳10的重量的影响,滑动件15搁置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上。为此,所述装载绳10的绞盘以在所述装载绳10中留下足够松弛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使所述滑动件15能够被放置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上。
在所述牵引翼5的所有飞行配置中,所述引导绳9的长度可以同等地具有一些松弛,以防止所述引导绳9在飞行过程中对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施加牵引,从而避免干扰牵引翼5飞行。或者,所述引导绳9同样可以具有悬挂功能,并因此参与吸收由牵引绳产生的弯曲力,同时保证由装载绳10的重量及阻力引起的力不会传递到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
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在其上表面(即其面向所述牵引翼5的表面)上具有适于在飞行阶段期间接收并保持滑动件15的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可以由所述装置7的基座组成,该基座的形状适于将所述滑动件15保持在适当位置,例如,水平搁置表面、滑动件15可以容纳在其中的压印、或者从所述装置7突出的指状物,在此构成滑动件15的环并将其围绕。该用于滑动件15的容置部可以选择性地包括用于在飞行阶段期间将所述滑动件15锁定在容置部中的装置。
当控制所述绞盘11以释放所述牵引绳8从而使所述牵引翼5移动离开所述基础平台3时,也因此控制所述绞盘12以释放所述装载绳10,从而使所述装载绳10保持其松弛特性并且不干扰所述牵引翼5的飞行。因此,在飞行配置中,所述引导绳9及所述装载绳10都不作用于所述牵引翼5的形状或轨迹。
然而,所述引导绳9及所述装载绳10都涉及所述牵引翼5的展开及折叠阶段。图3至图8描绘使所述牵引翼5能够折叠的连续步骤。
图3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所述系统处于启动所述牵引翼5的折叠的第一接近阶段。在该接近阶段期间,所述绞盘11在牵引绳8中卷绕,使得所述牵引翼5移动得更靠近所述基础平台3。所述绞盘12同时被致动以卷绕在所述装载绳10中。然后,所述牵引翼5到达所述轨道控制飞行装置7所处的高度,该高度接近所述装载台车14的高度(图3及图4所示的位置)。
从这个位置开始,所述绞盘11、12的动作继续,并驱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下降到如图5所示低于所述偏转元件13的高度的高度。然后,所述滑动件15由于枢转滑动连接所实现的自由滑动而沿着所述引导绳9上升。然后,随着所述牵引翼5与所述基础平台3靠近,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绳9上升,直到图6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已经到达支座,例如固定到所述基础平台3的支撑元件。图5的示意图仅描绘抵靠所述基础平台3(其本身由简单基座描绘)设置的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但应当理解,在实践中,所述基础平台可以设置有任何适合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移动到其图5位置时支撑及保持轨迹控制飞行设备7的的容置部。
选择所述装载桅杆4的高度及所述偏转元件13的设置,使得在图6的位置中,所述滑动件15已经到达所述引导绳9的上端并且抵靠在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的水平处的支座上。
从图6位置开始的装载操作包括单独致动所述绞盘12以拉入所述装载绳10,其驱动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靠近所述牵引翼5的运动,直到图7所示的抵靠所述装载台车14的装载位置。
所述牵引翼5因此由其前缘16保持,该前缘16系泊在所述装载桅杆4上。在上述所有操作期间,所述装载桅杆4及/或所述装载台车14围绕所述装载桅杆4的纵向轴线枢转,使得所述牵引翼5系泊到面向风的桅杆。
从图7的位置,其中所述牵引翼5面朝风而系泊,然后可以进行折叠及装载操作。
图8是一个细节视图,其透视描绘在收卷或折叠所述牵引翼5的所有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的装载位置。图8进一步以举例的方式描绘生产细节变型。在此,所述装载桅杆4包括一导轨18,所述装载台车14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18上,所述装载台车14上带有所述偏转元件13。导轨18上还装有其他台车19,特别是通过沿着所述牵引翼5连接的折叠绳(未显示)抓住牵引翼5从而实现所述牵引翼5的有效折叠的台车。如专利申请案WO2019239044中所述,这些附加的台车19例如是能够将所述翼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折叠成两半的台车。在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通过所述装载绳10及所述引导绳9抵靠在所述装载桅杆4上的期间,涉及所述附加台车19的所有折叠操作均可进行。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优选地包括用于将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保持在所述引导绳9上的装置。这些保持装置适于占据:自由位置及保持位置,在所述自由位置处,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绳9自由滑动,在所述保持位置处,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设置在由所述引导绳9形成的回路中。在此,这些保持装置适于在所述滑动件15与所述引导绳9的上端抵接时(即在图6所示的位置),将所述装载绳10保持在所述引导绳9上。然后,这样就可以进行从图6位置移动到图7位置的装载操作,而不会出现所述装载绳10在所述引导绳9上滑动的风险。
图9及图10描绘用于将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保持在所述引导绳9上的这些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9是描绘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的示意性立体图,所述装载绳10设有滑动件15,所述滑动件15与位于牵引翼5的同一侧的所述引导绳9的端部协作。在该示例中,所述引导绳9通过环20固定在杆21上。就其本身而言,所述杆21固定在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上(例如插入缝合在所述前缘16上的壳体中)。所述装载绳14包括锁定构件22,通道23穿过该锁定构件,通道23的直径适于允许滑动件15穿过。
在装载阶段期间,施加到装载绳10的牵引经由驱动滑动件15移动通过所述贯穿通道23而结束。所述滑动件15带动所述引导绳9,所述引导绳9也双倍地穿过所述贯通通道23。因此,所述锁定构件能够形成回路36以保持所述滑动件15并因此保持所述装载绳10。
图10是图9中的元件在装载操作过程中激活所述保持装置后的剖面图。因此,所述滑动件15已经穿过所述通道23,并且所述装载绳10已经通过锁定构件22并且双倍地穿入所述通道23中,从而形成保持回路36。在此,所述引导绳9中的松弛被塑造成使得所述引导绳9能够双倍地穿过图10的配置,其中所述装载绳10上的持续牵引直接驱动所述杆21上的牵引,并且所述装载绳10因此被锁定在所述引导绳9上。
一旦所述牵引翼5已经被折叠及收卷,它就可以被储存直到下一次使用。
所述牵引翼5随后通过以与上述操作相反的顺序执行的操作而展开,其中所述牵引翼5保持面向风。
在所述牵引翼5的展开过程中,所述牵引翼5通过其前缘16保持抵靠所述装载桅杆4,以便展开所述牵引翼5并为飞行做好准备。所述牵引翼5随后处于对应于图7及图8的位置,并且激活用于将所述装载绳10保持在所述引导绳9上的装置。
一旦这些操作完成,所述牵引翼5通过使其从图7的位置到图6的位置操作而释放,该操作由其绞盘12释放所述装载绳10引起。
在设置了对应于图9及图10的保持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滑动件15的移动来释放所述装载绳10以驱动解锁,所述滑动件15在所述引导绳9的方向上再次穿过所述锁定构件22。所述前缘16随后被移离所述装载台车14。
然后,从图6的位置,通过致动所述绞盘11、12以释放所述牵引绳8及所述装载绳10,使所述牵引翼5飞行。所述牵引翼随后经过对应于图5的位置,随着所述牵引翼5的上升,所述滑动件15沿着所述装载绳10下降。
所述牵引翼5随后到达其图1及图2的飞行位置,所述滑动件15到达其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上的容置部上而就位。
图11至图15描绘第二实施例,其中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包括用于将所述引导绳9固定到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的替代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装载绳10保持在所述引导绳9上的互补装置。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类似元件具有与附图相关的相同附图标记。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所述引导绳9具有控制附加绳部分24的附加功能,该附加功能能够作用于所述牵引翼5的几何形状。在本示例中,所述附加绳部分24使所述引导绳9延伸超过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进入所述牵引翼5的内部空间或在所述牵引翼5下方或上方通过。
该附加绳部分24例如可以是能够减小所述牵引翼5的升力的缩帆绳、能够使所述牵引翼5收卷的收卷绳、或者用于使所述后缘17靠近彼此移动、通过在展开或折叠阶段的期间使其边缘移动得更靠近而使所述后缘17闭合的绳。
图11示意性地描绘符合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其涉及所述前缘16、所述引导绳9、所述装载绳10与所述附加绳部分24之间的接口。所述引导绳9通过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固定到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所述夹紧元件在25此包括夹爪26。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固定到所述前缘16,例如经由穿过所述前缘16的壁将其缝合到所述牵引翼5。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包括套筒37,所述套筒37在此由完全穿过该套筒的孔形成,并且所述引导绳9穿过所述套筒。
夹爪26通过弹性装置夹紧在所述引导绳9上,使得所述引导绳9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接合在所述前缘16上。所述引导绳9的其余部分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如上所述,所述滑动件15沿着所述引导绳9滑动。
图12是该第二实施例中的系留翼牵引系统1的示意性剖面图。该图描绘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被固定到所述前缘16并使所述引导绳9固定。所述附加绳部分24使所述引导绳9延伸超过所述前缘16,朝向所述牵引翼5的内部。在本示例中,所述附加绳部分24是能够闭合所述牵引翼5的后缘17的绳。该附加绳部分24因此被分成多条绳,这些绳的端部在各个点27处被固定到后缘17,使得所述附加绳部分24上的牵引力通过移动所述后缘17的各个部分使其靠拢以致所述后缘17的闭合。
在图12的示例中,所述装载台车14承载所述偏转元件13并且适于耦合到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所述装载台车14包括锁定构件22,该锁定构件22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将所述装载绳10锁定在所述引导绳9上),并且该锁定构件在此另外能够锁定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
图13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安装在所述装载台车14上的所述锁定构件的截面图。
在接近对应于图6的位置时,在所述装载阶段,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驱动引导绳9双倍地穿过所述锁定构件22,并将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耦合到所述锁定构件22中。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在所述锁定构件22的适当壳体38中占据其位置。在该示例中,锥形端28便于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进入所述壳体38中。该壳体38中的插销29接合在凹槽30中,以将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锁定在适当位置。所述插销29可以由任何适当的装置控制,例如机械或电磁装置。
图13是描述一般操作的示意图。在实践中,所述锁定构件22及所述夹持元件25可以是适于连接的任何形状,并且为双倍的引导绳9提供通道,例如凹槽。
维持图13的位置以进行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装载操作。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驱动所述前缘16上的牵引,因此所述翼可以通过其前缘16保持抵靠所述装载桅杆4。
从图13的位置,第二实施例进一步实现了图14及图15所描绘的附加功能。
在这些图14及15中,所述装载台车14包括形成所述锁定构件22的一部分及承载所述偏转元件13的另一部分。在该示例中,所述夹爪26包括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在这里由杠杆31示出,该杠杆能够打开夹爪26。杠杆31通过另一个台车32的接近而被致动,该台车也在所述装载桅杆4上滑动。或者,所述夹爪26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装置打开,例如远程控制的机电装置。
因此,从图13的装载位置开始,分离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的步骤包括通过致动所述杠杆31打开所述夹爪26。因此,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释放所述引导绳9(图15的位置)。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可以通过所述绞盘12的致动而继续,所述绞盘12驱动所述引导绳9上的牵引。所述引导绳9上的牵引驱动所述附加绳部分24上的牵引,因此,在所述夹爪26打开的情况下,所述附加绳部分24在所述偏转元件13的方向上被拉动。
图14及图15考虑了由于所述滑动件15在所述偏转元件13方向上的移动而对所述附加绳部分24产生的牵引。鉴于在实践应用中,所述装置可以根据所述附加绳部分24所需的牵引长度调整幅度,特别是通过选择所述偏转元件13的位置、所述滑动件15穿过所述偏转元件13的能力或任何其它布置,这些示意图描绘了所述滑动件15的小幅度的移动。
只要所述附加绳部分24能实现其功能,其绞盘12对所述装载绳10的牵引以及因此对所述附加绳部分24的牵引就会持续。
在这方面,图15描绘处于装载位置的所述牵引翼5,所述牵引翼5通过其前缘16保持抵靠所述装载桅杆4,并且由于各种附加的台车19保持不同的悬挂绳6或不同的专用折叠绳,所述牵引翼5折叠在所述装载桅杆4的任一侧。在这种配置中,该配置应用于所述牵引翼5的折叠或展开期间,所述附加绳部分24上的牵引使其能够实现将所述牵引翼5(如箭头34所示)的后缘17移动靠拢的功能。所述附加绳部分24可以替代地具有任何其他功能,例如使所述牵引翼5收卷的功能(如箭头33所示)。
从图16开始,在所述牵引翼5的展开过程中,所述装载绳10首先由所述绞盘12释放,同时所述夹爪26打开以释放所述附加绳部分24,所述牵引翼5呈现其飞行形状,牵引翼5随后借助于所述附加的台车19而展开,同时所述牵引翼5由于保持在所述装载绳10上的张力而保持抵靠所述装载桅杆4。所述夹爪26是闭合的,所述附加绳部分24已经完成其任务。
所述装载绳10随后可以被释放,使得所述牵引翼5飞行,如第一实施例所述。
此外,在所有实施例中,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受益于降下操作(完成所述牵引翼5的折叠)或升起操作(启动所述引翼5的展开)的简化。这些操作如图17及图18所示(为了简化这些图,没有显示悬挂绳)。
图17描绘所述牵引翼从图16位置降下的情况。整体牵引翼5已经下降到所述装载桅杆4以被装载在适当的壳体35中。该操作是通过使所述装载台车14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向下滑动而实现的,同时将所述牵引翼5保持在其装载位置。在此,这是通过卷绕所述绞盘12而实现的,以便保持所述装载绳中的张力,并因此保持所述前缘16抵靠所述装载台车14。所述装载台车14本身可以被电动化以控制其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的下降,所述绞盘12随后伴随其下降。或者,可以完全通过在绞盘12中的缠绕来控制下降。
所述牵引翼5的降下在图18的位置结束(在该位置处,所述壳体35被视为透明的)。尽管所述绞盘12将所述装载绳10上的张力保持到该位置,所述牵引翼5完全设置在所述壳体35中。
对于反向操作,在所述牵引翼5的展开期间,从图18的位置,在所述绞盘12松开所述装载绳10以伴随所述装载台车14的向上运动的同时,所述装载台车14首先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升起,同时保持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力,使得在升起所述牵引翼5的所有操作期间,利用所述装载台车14恒定地保持所述前缘16的装载。
图19至图25涉及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牵引翼包括捕获装置12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绳9是双绳,并且所述牵引翼5包括多条折叠绳110A、110B、110C,这些折叠绳都至少在它们的一端紧固到所述前缘16。
所述牵引翼5还包括收卷绳113,收卷绳113的端部连接到所述翼5的后缘17。该收卷绳113可以在所述捕获装置122的水平处被捕获,并且在该收卷绳上的牵引驱动所述翼5的压缩,从而达到收起所述翼的目的。
所述牵引系统1包括折叠台车(如图8中的附加台车19)。这些台车滑动地固定到所述装载桅杆4,并且每个台车都包括驱动系统,使得每个台车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的位置可以被控制。这些台车适于在展开及折叠阶段的期间捕获及引导所述弯曲绳110A、110B、110C及收卷绳113。
所述折叠绳110A、110B、110C成对排列,如图19所示。
图19是描绘从正面看所述牵引翼5的详细视图,并显示其前缘16的中间区域115。
在此,所述系统包括捕获装置122,该捕获装置122通过塔架123连接到位于所述中间区域115的水平面处的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特别参见图22的侧视图)。所谓的塔架123与飞机的塔架类似,即航空术语中的喷气发动机塔架(jet engine pylon)。所述塔架123优选地是轻质且坚固的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肋件。所述塔架123固定到所述捕获装置122并固定到缝合在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上的加强件。
或者,所述捕获装置122可以通过任何其他柔性或刚性装置连接到前缘16,例如织物连接件或任何其他能够在所述捕获装置122上产生牵引以驱动所述前缘16上的牵引的元件。
所述捕获装置122包括主体124及两个附接臂125,每个附接臂125安装成围绕轴线126而在主体124上枢转。每个附接臂125包括第一附接杆127A、长度更长的第二附接杆127B及长度甚至更长的第三附接杆127C(图19中的截面图显示了附接杆127A、127B、127C)。具有增加或减少的长度的并置的附接杆的这种排列方式在此被称为“楼梯(staircase)”。
在本示例中,所述附接杆127A、127B、127C由压入配合在所述附接臂125中为此目的而设置的孔中的多根管组成。
在飞行位置(如图19所示)及附接位置(如图23所示)之间,所述附接臂相对于主体124是可移动的,其中所述附接杆127A、127B、127C基本上是垂直设置的(当所述牵引翼5处于正常装载位置时)。
每个附接臂125还包括杠杆128,即延伸超过所述轴线126并且能够在所述附接臂125上作用以折叠所述附接臂的部分。
连接所述中间区域115的折叠绳110A、110B、110D、110C连接到附接杆127A、127B、127C,以便与该附接杆成一直线地突出。换句话说,所述附接杆的端部通过折叠绳延伸。
在本示例中,所述附接杆是管,所述折叠绳优选地插入所述管中,并完全穿过所述管直至所述附接臂125的固定区129。
所述附接臂125及所述主体124之间的枢轴连接使所述附接臂125能够在所述牵引翼5的飞行期间自然地处于图19所示的移动分离位置,所述附接臂125因此跟随由所述折叠绳110A、110B、110C所指示的开口,所述折叠绳110A、110B、110C在其进一步连接到所述前缘16上的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捕获装置122还可以包括弹性元件(弹簧等),该弹性元件用于将所述附接臂125推向图19的飞行位置。
所述附接臂125的该飞行位置的功能是通过限制所述附接臂125及所述附接杆127A、127B、127C与诸如引导绳9及装载绳10等其它绳缠结的风险来使得所述绳的自动连接更加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15包括往复件114(也如图19中的剖面图所示)。所述往复件114包括两个滑动孔口132,此处的滑动孔口呈长方形且具有两个侧向平面133。所述往复件114的长方形能够实现所述捕获装置122的角度定向(围绕水平轴线)及引导。
在此,所述引导绳9由所述主体124及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之间的一对拉紧绳组成。在本示例中,一对引导绳9围绕所述主体124的支座134形成回路。
因此,所述引导绳9通过所述捕获装置122附接到所述中间区域115。
所述装载绳10穿过所述往复件114并且连接到所述主体124。所述往复件114包括引导装置,所述装载绳10穿过所述引导装置使得所述装载绳10能够自由滑动。在本示例中,该引导装置是滑轮63(参见图24),并且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引导装置,例如滑轮或低摩擦元件。因此,所述装载绳10从所述装载台车14延伸并且在所述主体124的方向上被引导的情况下滑动通过往复件114。在本示例中,该引导装置是滑轮63(参见图24),并且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引导装置,例如滑轮或低摩擦元件。因此,所述装载绳10从装载台车14延伸并且在所述主体124的方向上被引导而滑动通过所述往复件114。
图20及图21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以透视画法描绘所述捕获装置122。在图20中,可以看到的所述捕获装置122的表面朝向所述牵引翼5(未示出所述塔架123)。
在图21中,所述捕获装置122的可见表面是面向所述装载台车14的表面。
所述捕获装置122被表示为面向嵌套接口135,所述嵌套接口135被固定到所述装载台车14(所述装载台车14的其余部分则未示出)。
图20及图21的位置描绘所述牵引翼5在其折叠期间的装载操作的中间位置。在该位置,所述牵引绳8已经使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面向所述装载台车14,并且所述装载绳10正由其绞盘12卷绕,然后牵引被施加在所述装载绳10上。
该操作使得所述往复件114上升到所述导轨9上。在此,所述引导绳9的折叠使得所述往复件114能够在不围绕垂直轴线枢转的情况下滑动。因此提供了滑动连接,而不是枢转滑动连接。
所述捕获装置122在所述主体124的水平面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往复件114的壳体136。所述壳体136由其侧壁与底壁137限定,所述侧壁与所述往复件114的两个平面133配合,所述底壁137本身与所述往复件114上的另一个平面138配合。
图22描绘图20及图21中的部件的剖面图。所述嵌套接口135包括能够将所述捕获装置122装载在预定位置的元件。在本示例中,这些元件包括与所述主体124上的台阶140互补的台阶139。所述往复件114也是这些定位元件的一部分,因为它适于接合在所述嵌套接口135的压印141中。此外,所述台阶140在吸收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所述台阶139及140的协作使得可以吸收在折叠操作期间施加在所述捕获装置122上的所有垂直力,这些力可以超过15kN。
所述压印141包括使往复件114能够被接收及定位的内壁。所述往复件114的椭圆形及其与压印141形状的互补保证了在装载期间所述捕获装置122在所述嵌套接口135上的预定定位。
图22还显示了所述收卷绳113的布置。所述捕获装置122包括垂直突出穿过所述主体124的顶部的收卷杆142。所述收卷绳113与收卷杆124成一直线地突出。在本示例中,所述收卷杆142采用装配到所述主体124中的管的形式,所述收卷绳穿过该管,其端部固定到所述主体124。
在其与收卷杆142的附接及其在后缘17的方向上的路径之间,所述收卷绳113形成回路155并进入紧固到所述管142的环143。所述环143例如是低摩擦环,或者可以采用管或滑轮的形式。因此,所述回路55上的牵引驱动所述收卷绳113上的牵引,并因此驱动所述牵引翼5的卷绕。
此外,在所述牵引翼5的装载阶段,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导致所述往复件114上升,并随着所述往复件进入所述壳体136而结束,如图23所示。然后,由于尺寸上的配合,使得所述平面133、138与所述壳体136的内表面能够以平面对平面的方式支承,所述往复件114被固定在所述壳体136中。
所述往复件114因此可在滑动配置及装载配置之间移动,在滑动配置中,所述往复件114沿着所述引导绳9滑动,在装载配置中,所述往复件114设置在其壳体136中。
所述往复件114进入所述壳体136中也激活所述杠杆128,所述杠杆128驱动所述附接臂125的闭合,也就是说,所述附接臂125移动到垂直位置,并且借助所述往复件114的存在将所述附接臂保持在该位置。
当所述捕获装置122及所述往复件114处于图23的位置时,所述装载绳10上的持续牵引驱动所述捕获装置122向所述嵌套接口135靠近,直到这两个元件耦合。
所述捕获装置122及所述嵌套接口135的耦合是在台阶139、140中的嵌套以及所述往复件114在压印141中的嵌套所需的预定位置中实现。所述往复件114的椭圆形使得即使在所述装载绳10扭转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即使在所述捕获装置122围绕所述装载绳10旋转的情况下),所述捕获装置122能够在装载期间返回到该预定位置。因此,当所述往复件114处于装载配置时,所述往复件114的凸形形状适于容纳在所述嵌套接口135的凹形形状中,由于所述往复件114为椭圆形以及由于所述装载绳10的牵引,必要时所述往复件114带动由所述捕获装置122及所述往复件114形成的组件的旋转。
图24是所述捕获装置122(以及所述往复件114)耦合到所述嵌套接口135后的截面图。在该位置,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通过所述捕获装置122系泊到所述装载台车14。在所述装载绳10上保持牵引力并且不再驱动所述捕获装置122(其抵靠所述嵌套接口)的移动,而是保持装载。
所述系统还包括可以在缩回位置及固定位置之间移动的固定装置(未示出),在该缩回位置,所述固定装置远离所述捕获装置122移动,在该固定位置,所述固定元件抵靠所述嵌套接口135以固定所述捕获装置122。
在折叠所述牵引翼5的过程中,一旦所述捕获装置122耦合到所述嵌套接口135,所述固定装置就被激活以到达它们的固定位置,从而将捕所述获装置122固定到所述嵌套接口135。从该步骤开始,不再需要在所述装载绳10上进行牵引来维持装载。
现在将参考图25来描述针对所述装载绳10的布置的变型。根据该变型,所述装载绳10不是永久地附接到所述主体124,并且能够提供附加功能。
对于该变型,图25对应于如上所述的图24。所述装载绳10穿过所述主体124的底壁137中的孔口156,并且通过附加部分162而在所述牵引翼5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装载绳10在其离开所述孔口156的位置处,通过夹紧装置固定,所述夹紧装置在此包括由弹性元件保持闭合的夹爪157。
所述捕获装置122因此包括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适于占据夹紧位置及释放位置,在所述夹紧位置,所述装载绳10保持固定到所述捕获装置122,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装载绳10相对于所述捕获装置10自由滑动。
将所述装载绳10延伸超过所述夹爪157,使得所述装载绳10的该附加部分162能够在牵引翼5中提供附加功能。该功能可以例如涉及对所述牵引翼5的空气动力学轮廓的作用或者涉及关闭牵引翼5后缘的作用。
该附加功能是通过命令夹爪157打开并在所述装载绳10上施加牵引来执行的,该牵引驱动所述牵引绳10的该附加部分162上的牵引,并因此执行该附加功能,例如,通过牵引改变所述后缘17的形状。
在所述捕获装置122已经被固定之后,所述夹爪157受指令打开,使得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对于保持装载不再具有任何效用。
图26描绘一个适用于在飞行阶段接收所述滑动件15的容置部的示例。该容置部101固定到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的上表面100。在此,所述容置部101由与所述滑动件15的形状匹配的圆柱形壳体形成,在本示例中,所述滑动件15包括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往复件114,该往复件114具有双倍的引导绳9。在所述牵引翼5的展开过程中,当所述滑动件15沿着所述引导绳9向所述装置7的方向滑动到达其行进终点位置时,其抵达并占据其在容器101中的位置。
此外,锁定装置被提供用于将所述装载绳10及所述滑动件15固定在所述容置部101中。在本示例中,这些装置是被动的,并且由绳固定器102组成,该绳固定器102包括将两个夹爪移动靠拢的弹性装置。当所述装载绳10受到向下牵引,甚至轻微的向下牵引(例如由于其自身重量)时,其开始被固定在所述固定器102中。相反的,当所述牵引翼处于折叠阶段时,所述装载绳10将受到向上牵引(在所述牵引翼5向所述装载桅杆4靠近的运动过程中),这将导致所述装载绳10从所述固定装置102中抽出。
或者,这些锁定装置可以是活动的,并且例如由能够将所述滑动件5直接固定在其容置部中或者固定所述装载绳的受控致动器组成。
由于所述容置部101,所述装载绳10完全且安全地放置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上。因此,所述装载绳10上的重量及阻力在飞行阶段不会干扰所述牵引翼5的前缘16。
可以使用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1的变型实施例。尤其可以组合多个实施例及变型。

Claims (25)

1.一种系留翼牵引系统(1)包括:一牵引翼(5),适于在风的作用下产生一牵引力并且适于相对于一基础平台(3)展开及折叠,所述基础平台(3)设有一装载桅杆(4),所述牵引翼(5)具有一前缘(16)及一后缘(17),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还包括:
一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通过固定悬挂绳(6)及移动悬挂绳(5)附接到所述牵引翼(5),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适于控制所述移动悬挂绳(6);
一牵引绳(8),将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
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引导绳(9),将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连接到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
一装载绳(10),所述装载绳(1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并且通过固定在所述装载绳(10)上且枢转滑动连接至所述引导绳(9)的一滑动件(15)以滑动方式连接到所述引导绳(9);
一偏转元件(13),附接至所述装载桅杆(4),所述装载绳(10)在其第一端及与所述引导绳(9)的连接部之间穿过所述偏转元件(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5)包括沿着所述引导绳(9)滑动的一往复件(114),所述往复件(114)包括一引导件(63),所述装载绳(10)穿过所述引导件(6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绳(9)由双绳组成,并且所述往复件(114)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双绳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包括适于接收所述滑动件(15)的一容置部(101),所述容置部(101)包括用于所述装载绳(10)的一固定器(102)。
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8)通过适于调节所述牵引绳(8)的长度的一第一绞盘(11)附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并且所述装载绳(10)通过适于调整所述装载绳(10)的长度的一第二绞盘(12)附接到所述基础平台(3)。
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元件(13)安装在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滑动的一装载台车(14)上。
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保持在所述引导绳(9)上的装置,这些保持装置适于占据: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绳(9)自由滑动的一自由位置,以及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设置在由所述引导绳(9)形成的回路中的一保持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一阻挡件(22),所述阻挡件(22)适于在一保持位置处在所述引导绳(9)上形成用于保持所述装载绳(10)的回路(3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22)包括一贯通通道(23),当所述保持装置处于所述自由位置时,所述装载绳(10)穿过所述贯通通道(23),以及当所述保持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引导绳(9)双倍地穿过所述贯通通道(23)。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绳(9)通过一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连接到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固定到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适于通过夹紧所述引导绳(9)来保持所述引导绳(9)。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包括一套筒(37),所述引导绳(9)穿过所述套筒(37),所述引导绳(9)通过延伸超过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的一附加绳部分(24)而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绳部分(24)连接到牵引翼(5)的所述后缘(17)。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从属于权利要求8或9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22)包括适于接收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的一壳体(38)。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8)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的一插销(29)。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留翼牵引系统包括:多条折叠绳(110A、110B、110C),每条折叠绳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并且沿着所述前缘(16)彼此间隔开;
一附加的台车(19),适于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滑动;
一捕获装置(122),附接至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并且包括具有一附接杆(127A、127B、127C)的一附接臂(125),所述折叠绳(110A、110B、110C)中的一者与所述附接杆成一直线地突出;
所述装载绳(10)具有连接至所述捕获装置(122)的一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从属于权利要求2或3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122)包括用于所述往复件(114)的一壳体(136),所述往复件(114)在一滑动配置及一装载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滑动配置中,所述往复件(114)沿着所述引导绳(9)滑动,在所述装载配置中,所述往复件(114)设置在其壳体(136)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装置(122)包括一杠杆(128),所述杠杆(128)控制所述附接臂(125)向其附接位置转动,当所述往复件(114)返回其装载配置时,所述杠杆(128)适于由所述往复件(114)驱动。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从属于权利要求6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台车(14)包括用于所述捕获装置(122)的一嵌套接口(135)。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台车(14)包括用于将所述捕获装置(122)固定在所述嵌套接口(135)上的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从属于权利要求16的系留翼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件(114)具有一凸形形状,所述凸形形状适于在所述往复件(114)处于所述装载配置中时容纳在所述嵌套接口(135)的一凹形形状中。
21.一种控制根据权利要求5或从属于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牵引翼(5)的一展开阶段及一折叠阶段,其中所述第二绞盘(12)与所述第一绞盘(11)一起被控制,使得所述装载绳(10)的端部沿着所述引导绳(9)滑动,同时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远离或朝向所述基础平台(3)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根据权利要求7或从属于权利要求7的权利要求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折叠阶段包括:
将所述装载绳(10)锁定到所述引导绳(9)上的步骤;
一装载步骤,在所述步骤中,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力带动所述引导绳(9)及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上的牵引力。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控制根据权利要求10或从属于权利要求10的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阶段包括:
使所述可分离的夹紧元件(25)分离的的步骤,所述引导绳(9)因此被释放;所述装载绳(10)上的牵引带动所述引导绳(9)及所述附加绳部分(24)上的牵引的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根据权利要求6或从属于权利要求6的权利要求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阶段及所述折叠阶段包括沿着所述装载桅杆(4)升起或降下所述牵引翼(5)的步骤,在所述步骤的期间,所述装载台车(14)沿所述装载桅杆(4)滑动,并且所述装载绳(10)维持在拉紧状态,以将所述牵引翼(5)的所述前缘(16)保持系泊在所述装载桅杆(4)上。
25.如权利要求21至2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根据权利要求4或从属于权利要求4的权利要求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留翼牵引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一飞行阶段,在所述飞行阶段的期间,所述滑动件(15)设置在所述轨迹控制飞行装置(7)的所述容置部上,以及所述装载绳(10)的长度被控制用于维持所述装载绳(10)的松弛状态。
CN202280019422.6A 2021-03-19 2022-03-18 涉及系留帆及飞行系泊绳的牵引系统 Pending CN116940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FR2102788 2021-03-19
FR2102788A FR3120848B1 (fr) 2021-03-19 2021-03-19 Système de traction à aile captive et à ligne d’arrimage volante
PCT/EP2022/057122 WO2022195060A1 (fr) 2021-03-19 2022-03-18 Systeme de traction a aile captive et a ligne d'arrimage volan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504A true CN116940504A (zh) 2023-10-24

Family

ID=7652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422.6A Pending CN116940504A (zh) 2021-03-19 2022-03-18 涉及系留帆及飞行系泊绳的牵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6322A1 (zh)
EP (1) EP4308451A1 (zh)
JP (1) JP2024510151A (zh)
KR (1) KR20230157407A (zh)
CN (1) CN116940504A (zh)
CA (1) CA3211522A1 (zh)
FR (1) FR3120848B1 (zh)
WO (1) WO20221950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6271B2 (en) 2004-04-19 2011-01-11 Skysails Gmbh & Co. Kg Placement system for a flying kite-type wind-attacked element in a wind-powered watercraft
NZ583494A (en) * 2007-08-24 2012-12-21 Skysails Gmbh & Co Kg Propulsive parasail for a watercraft and method for control
GB201520413D0 (en) * 2015-11-19 2016-01-06 Kite Power Solutions Ltd Docking system
FR3082184B1 (fr) 2018-06-11 2020-07-03 Airseas Systeme comprenant une voile captive et un poste fixe avec des moyens de pliage de la voile au poste fix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11522A1 (fr) 2022-09-22
WO2022195060A1 (fr) 2022-09-22
FR3120848A1 (fr) 2022-09-23
EP4308451A1 (fr) 2024-01-24
US20240166322A1 (en) 2024-05-23
KR20230157407A (ko) 2023-11-16
JP2024510151A (ja) 2024-03-06
FR3120848B1 (fr)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2277B1 (ko) 공기역학 프로파일 요소의 발진 및 회수 장치와 공기역학 프로파일 요소
US7699015B1 (en) Sub-ordinate vehicle recovery/launch system
JP7308543B2 (ja) 係留式の帆と固定局において帆を折り畳むための手段を有する固定局とを含むシステム
KR20100044842A (ko) 공기역학적 풍력 추진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RU2126347C1 (ru) Причальная вышка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который легче воздуха
EP3188960B1 (en) Vessel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EP3680181A1 (en) Cable-assisted point take-off and landing of unmanned flying objects
CN112805215B (zh) 绳索处理系统、专用船、绳索处理系统的用途及导引杆
CN112918636A (zh) 一种用于无人艇快速收放的海况自适应的布放与回收装置
US20090033112A1 (en) Lifting device suitable for submersibles
CN116940504A (zh) 涉及系留帆及飞行系泊绳的牵引系统
JP2021526996A (ja) 各々が1つの帆に専用の個別の固定手段を設けられたマストを有する少なくとも2つの係留帆を含むけん引システム
US6508190B1 (en) Safe remotely operated single operator personal boat mooring system
JP2024510153A (ja) キャリッジを移動させるための繋留翼牽引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24510152A (ja) 折り畳みラインを把持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を備える繋留翼牽引システム
US20240166320A1 (en) Tethered-wing traction system including folding into a windsock
RU2466913C2 (ru) Способы взлета и посадки летатель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и взлетно-посадоч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этих способов
US20230192265A1 (en) Device for generating power, comprising an air-towed vessel towing at least one water current turbine
CN117208169A (zh) 一种返回舱海上打捞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7927415A (zh) 基于运动骨架伞结构的风力发电设备
CN117963178A (zh) 一种双z字型火箭捕捉系统
CN115959314A (zh) 无人机水上牵引起吊装置及回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954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