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160A -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160A
CN116940160A CN202210324895.9A CN202210324895A CN116940160A CN 116940160 A CN116940160 A CN 116940160A CN 202210324895 A CN202210324895 A CN 202210324895A CN 116940160 A CN116940160 A CN 116940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ixel
material layer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48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晓光
芦子哲
黄子健
洪佳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248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0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0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本申请的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本申请能够通过第一材料层减弱器件功能层内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量子点电致发光(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器件/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器件中,其发光层发光时,发射的光线会经过包括电子功能层在内的器件主体。同时,由于现有的电子功能层的应用材料一般为光敏感性材料,因而,当QLED器件/OLED器件在电制状态下,其发光层发射蓝光时,其直接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会对电子传输层的应用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光催化作用,容易造成该应用材料配体脱落而导致发光层淬灭,进而影响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改善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器件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电子功能层、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第一材料层夹设于所述电子功能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功能层的材料为ZnO。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与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夹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ZnO;和/或,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选自ZnMgO、ZnMgLiO、ZnInO、ZrO、ZrO2、TiO2、TiO2、SnO2、Ta2O3、NiO、TiLiO、Alq3、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2-(4'-叔丁苯基)-5-(4'-联苯基)-1,3,4-恶二唑、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4,7-二苯基-1,10-菲咯啉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为金属氧化物电极或复合电极,所述金属氧化物电极选自ITO、FTO、ATO、AZO、GZO、IZO、MZO及AM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复合电极为AZO/Ag/AZO、AZO/Al/AZO、ITO/Ag/ITO、ITO/Al/ITO、ZnO/Ag/ZnO、ZnO/Al/ZnO、TiO2/Ag/TiO2、TiO2/Al/TiO2、ZnS/Ag/ZnS或ZnS/Al/ZnS;和/或,所述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的材料选自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或芴衍生物、发蓝色光的TBPe荧光材料、发绿色光的TTPA荧光材料、发橙色光的TBRb荧光材料及发红色光的DBP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量子点发光层的材料选自单一结构量子点及核壳结构量子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一结构量子点选自II-VI族化合物、III-V族化合物和I-III-VI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II-VI族化合物选自CdSe、CdS、CdTe、ZnO、ZnSe、ZnS、CdTe、ZnTe、HgS、HgSe、HgTe、CdZnS、CdZnSe、CdZnTe、ZnSeS、ZnSeTe、ZnTeS、CdSeS、CdSeTe、CdTeS、CdZnSeS、CdZnSeTe及CdZnST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III-V族化合物选自InP、InAs、GaP、GaAs、GaSb、InSb、AlAs、AlN、AlP、InAsP、InNP、InNSb、GaAlNP及InAlNP中的至少一种;所述I-III-VI族化合物选自CuInS2、CuInSe2及AgInS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的核选自上述单一结构量子点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的壳层材料选自CdS、CdTe、CdSeTe、CdZnSe、CdZnS、CdSeS、ZnSe、ZnSeS和ZnS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空穴功能层的材料为PEDOT/PSS;和/或,所述阴极选自Ag电极、Al电极、Au电极、Pt电极或合金电极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功能区和位于功能区四周的非功能区,所述功能区设置有所述器件功能层,所述非功能区设置有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或,所述电致发光器件为发射蓝光的OLED器件或发射蓝光的QLED器件。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至少包括两层结构层;在制备所述两层结构层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制备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和/或,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功能区和位于功能区四周的非功能区,所述器件功能层制备在所述基板的功能区,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基板的非功能区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屏,包括蓝色像素点,所述蓝色像素点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色像素点的边缘亦设置有所述第一材料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色像素点,所述蓝色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蓝色像素点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红色像素点和/或绿色像素点;所述红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二吸光材料,所述第二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60nm~760nm;和/或,所述绿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三吸光材料,所述第三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492nm~580n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红色像素点的一侧;和/或,所述绿色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绿色像素点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吸光材料为氧化钕或氟化镁;和/或,所述第三吸光材料为视黄醛。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像素区阵列,所述像素区阵列包括若干像素区;在所述像素区制备蓝色像素点,所述蓝色像素点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设置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蓝色像素点的边缘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像素界定层,各所述像素区通过所述像素界定层隔开,所述在所述蓝色像素点的边缘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包括:在邻近所述蓝色像素点的所述像素界定层上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且所述第一材料层制备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蓝色像素点的一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像素区制备红色像素点和/或绿色像素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红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二吸光材料,所述第二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60nm~760nm;和/或,在所述绿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三吸光材料,所述第三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492nm~580nm。
在本申请中,其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涵盖了蓝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蓝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一材料层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藉此,本申请能够通过第一材料层减弱器件功能层内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流程框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的另一种流程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是图7所示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制备方法的另一种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形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形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在QLED器件/OLED器件中,其发光层发光时,发射的光线会经过包括电子功能层在内的器件主体。同时,由于现有的电子功能层的应用材料一般为光敏感性材料,因而,当QLED器件/OLED器件在电制状态下,其发光层发射蓝光时,其直接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会对电子传输层的应用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光催化作用,容易造成该应用材料配体脱落而导致发光层淬灭,进而影响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解决方案,以改善蓝光对电子功能层的影响,进而影响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一种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100,该器件功能层100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200,第一材料层200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本实施例电致发光器件的各层布局的简单示意,而非该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际结构。上述电致发光器件具体可为发射蓝光的OLED器件或发射蓝光的QLED器件,亦可以是其同类型进行电致发光的发射蓝光的器件。上述第一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其吸收波长范围均为380nm~480nm,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第一材料层200的蓝光吸收率在2%~10%为佳,最好为2%~5%,而通过调整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可对其蓝光吸收率进行相应的调整。因而,上述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其在有效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蓝光对电子功能层的影响的同时,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的效果最佳。
这样一来,由于第一材料层200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涵盖了蓝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蓝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一材料层200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因而,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材料层200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器件功能层100具体可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110、电子功能层120、发光层130以及阳极140,以实现本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发光功能。第一材料层200具体可夹设于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即上述提到的器件功能层100的其中两层具体可为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功能层120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上述电子功能层120的材料具体可为ZnO,可在本电致发光器件中更好地实现其电子功能。电子功能层120具体可以是电子注入层,以实现相应的电子注入功能,亦可以具体是电子传输层,以实现相应的电子传输功能。虽然ZnO是光敏感性材料,但由于本实施例在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夹设了上述第一材料层200,其可减弱器件主体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功能层120的蓝光,进而可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即蓝光对ZnO的光催化作用,造成ZnO配体脱落而导致发光层淬灭),因而,上述电子功能层120的材料具体采用ZnO时,可在不受发光层130的蓝光影响下,在本电致发光器件中更好地实现其电子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电子功能层120具体可包括电子注入层121与电子传输层122,其中,电子传输层122具体可为ZnO,可在本电致发光器件中更好地实现其电子传输功能,电子注入层121具体可为ZnMgO、ZnMgLiO、ZnInO、ZrO、ZrO2、TiO2、TiO2、SnO2、Ta2O3、NiO、TiLiO、Alq3、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2-(4'-叔丁苯基)-5-(4'-联苯基)-1,3,4-恶二唑、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4,7-二苯基-1,10-菲咯啉中的任意一种,可在本电致发光器件中更好地实现其电子注入功能。此时,上述夹设于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的第一材料层200具体可为夹设于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之间,即上述提到的器件功能层100的其中两层具体可为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传输层122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传输层122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阳极140具体可为金属氧化物电极或复合电极,该金属氧化物电极选自ITO、FTO、ATO、AZO、GZO、IZO、MZO及AMO中的至少一种,该复合电极为AZO/Ag/AZO、AZO/Al/AZO、ITO/Ag/ITO、ITO/Al/ITO、ZnO/Ag/ZnO、ZnO/Al/ZnO、TiO2/Ag/TiO2、TiO2/Al/TiO2、ZnS/Ag/ZnS或ZnS/Al/ZnS。上述发光层130具体可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有机发光层的材料选自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或芴衍生物、发蓝色光的TBPe荧光材料、发绿色光的TTPA荧光材料、发橙色光的TBRb荧光材料及发红色光的DBP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量子点发光层的材料选自单一结构量子点及核壳结构量子点中的至少一种,单一结构量子点选自II-VI族化合物、III-V族化合物和I-III-VI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II-VI族化合物选自CdSe、CdS、CdTe、ZnO、ZnSe、ZnS、CdTe、ZnTe、HgS、HgSe、HgTe、CdZnS、CdZnSe、CdZnTe、ZnSeS、ZnSeTe、ZnTeS、CdSeS、CdSeTe、CdTeS、CdZnSeS、CdZnSeTe及CdZnSTe中的至少一种,III-V族化合物选自InP、InAs、GaP、GaAs、GaSb、InSb、AlAs、AlN、AlP、InAsP、InNP、InNSb、GaAlNP及InAlNP中的至少一种;I-III-VI族化合物选自CuInS2、CuInSe2及AgInS2中的至少一种,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的核选自上述单一结构量子点中的任意一种,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的壳层材料选自CdS、CdTe、CdSeTe、CdZnSe、CdZnS、CdSeS、ZnSe、ZnSeS和ZnS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阴极110具体可选自Ag电极、Al电极、Au电极、Pt电极或合金电极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器件功能层100还包括空穴功能层150,空穴功能层150夹设于发光层130与阳极140之间。上述空穴功能层150的材料具体可为PEDOT(PEDOT是EDOT(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的聚合物)/PSS(聚苯乙烯磺酸钠)、TFB、PVK、poly-TPD、TCTA、CBP中的至少一种,以在本电致发光器件中更好地实现其空穴功能。空穴功能层150具体可以是空穴注入层,以实现相应的空穴注入功能,亦可以具体是空穴传输层,以实现相应的空穴传输功能。除此之外,空穴功能层150还可具体包括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所采用的材料与空穴注入层所采用的材料可以相同,亦可以不相同,以分别实现相应的空穴注入及空穴传输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基板300,基板300具体可包括功能区310和位于功能区310四周的非功能区320,功能区310设置有器件功能层100,非功能区320设置有第一材料层200。这是因为,从器件功能层100的结构上看,其外侧边缘(尤其是电子功能层120的外侧边缘)易受水氧侵蚀。同时,基板300一般为玻璃基板,当QLED器件/OLED器件在电制状态下,其发光层130发射蓝光时,其照射到基板300上的蓝光,会由于非功能区320的漫反射作用而反射到器件功能层100的外侧边缘(尤其是电子功能层120的外侧边缘),进而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应用材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光催化作用,容易造成该应用材料配体脱落而导致发光层130淬灭,进而影响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且电子传输层122的外侧边缘在强蓝光与外界渗进的水氧反应下会产生更多的羟基,过量的羟基亦会对阴极110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同样会影响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因而,通过在非功能区320设置有第一材料层200,其可通过该第一材料层200吸收经基板300的非功能区320漫反射作用产生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上述在非功能区320设置的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5nm~10nm,其在有效吸收经基板300的非功能区320漫反射作用产生的蓝光的同时,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的效果最佳。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器件功能层100既可以是正置设置的,即阴极110、电子功能层120、发光层130、空穴功能层150以及阳极140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300的功能区310;亦可以是倒置设置的,即阳极140、空穴功能层150、发光层130、电子功能层120以及阴极110依次层叠设置在基板300的功能区3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制备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该器件功能层至少包括两层结构层。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过程中,以图1的电致发光器件为例,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100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110、电子功能层120、发光层130以及阳极140,以实现本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发光功能。此时,该器件功能层100至少包括两层结构层,该两层结构层具体可以是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又以图2的电致发光器件为例,上述图1的电子功能层120具体可包括电子注入层121与电子传输层122,此时,该器件功能层100至少包括两层结构层,该两层结构层具体可以是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
步骤S120:在制备两层结构层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设置制备第一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具体地,基于上述以图1的电致发光器件为例,该两层结构层具体可以是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此时,在制备两层结构层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设置制备第一材料层,具体可以是将第一材料层200设置于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即在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沉积一层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形成图1所示的第一材料层200,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功能层120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又以基于上述图2的电致发光器件为例,该两层结构层具体可以是电子输层122与发光层130。此时,在制备两层结构层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设置制备第一材料层,具体可以是将第一材料层200设置于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之间,即在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之间沉积一层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形成图2所示的第一材料层200,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传输层122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传输层122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基板300,基板300具体可包括功能区310与和位于功能区310四周的非功能区320,器件功能层100制备在基板300的功能区310,此时,如图5所示,该制备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在基板的非功能区制备第一材料层。
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在基板300的中间位置上划分出功能区310,以及在基板300的四周边缘划分出非功能区320。这里提到的基板300既可以是普通的玻璃基板,亦可以是ITO玻璃基板,由于ITO玻璃基板本身电镀有器件功能层100的ITO电极(可以是阴极110或阳极140),故当基板300选择为ITO玻璃基板时,可直接将ITO电极所在位置对应划分为功能区310。
以图1的电致发光器件为例,在功能区310制备器件功能层100过程具体如下:(1)在功能区310制备阳极140(对于基板300选择为ITO玻璃基板时,ITO电极即为阳极140,故可省略这一制备过程,此时,只需对ITO玻璃基板进行超声清理处理及紫外臭氧处理,以提高ITO玻璃基板的表面功函数);(2)在阳极140上制备发光层130(以发光层130为量子点发光层为例,具体设置过程可以是在氮气手套箱中,以3000rad·min-1的速度在阳极140旋涂CdZnSeS或ZnS材料的量子点溶液,并在70℃下退火30min,得到发光层130);(3)在发光层130上沉积一层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形成图1所示的第一材料层200,该第一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其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4)在第一材料层200上制备电子功能层120(具体设置过程可以是在第一材料层200上沉积ZnO,退火,得到电子功能层120);(5)在电子功能层120上制备阴极110(具体设置过程可以是在真空度为4*10-6的真空镀膜机中,在电子功能层120上蒸镀Au电极,蒸镀速率为Au电极厚度为100nm,Au电极即为阴极210),以在功能区310完成器件功能层100的制备。
上述在功能区310制备器件功能层100的举例说明以正置制备的方式进行相应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亦可采用倒置制备的方式将器件功能层100制备在功能区310,即阳极140、发光层130、第一材料层200、电子功能层120以及阴极110依次层叠制备在功能区310。此时,在该功能区310制备器件功能层100的过程与上述制备过程相反,具体可为在功能区310制备阴极110,在阴极110上制备电子功能层120,在电子功能层120上制备第一材料层200,在第一材料层200上制备发光层130,在发光层130上制备阳极140,以在功能区310上完成器件功能层100的制备。
如图3所示,在非功能区320制备第一材料层200,具体可以是,在非功能区320沉积一层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以形成图3所示的第一材料层200,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5nm~10nm,以通过该第一材料层200吸收经基板300的非功能区320漫反射作用产生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另外,为确保上述第一材料层200的蓝光吸收性能,上述第一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时,有机溶剂选择以丙酮、MIBK或者环己酮等酮类溶剂稀释。
这样一来,由于第一材料层200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涵盖了蓝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蓝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一材料层200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因而,本申请实施例制备出来的电致发光器件,能够通过第一材料层200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经过电子功能层120的蓝光以及吸收经基板300漫反射作用产生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屏,包括蓝色像素点410,蓝色像素点410为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该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为本实施例电致发光显示屏局部的各像素点布局的简单示意,而非该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实际结构。上述提到电致发光显示屏具体可为OLED显示屏或QLED显示屏,亦可以是其同类型进行电致发光的显示屏。上述蓝色像素点410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的情形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将第一材料层200设置于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以通过该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功能层120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亦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将第一材料层200设置于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之间,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传输层122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传输层122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蓝色像素点410的边缘亦设置有第一材料层401,其情形有点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非功能区32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材料层200,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材料层401的材料同样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具体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其吸收波长范围均为380nm~480nm,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当第一材料层401设置于蓝色像素点410的边缘时,该第一材料层401的厚度具体可为5nm~10nm。
这样一来,由于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涵盖了蓝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蓝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一材料层具有很好的蓝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因而,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蓝色像素点410发出蓝光时,能够通过第一材料层减弱蓝色像素点410的器件功能层内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以及吸收经基板漫反射作用产生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的影响,进而提升蓝色像素点410的性能及稳定性,同时,电致发光显示屏亦可通过在蓝色像素点410边缘设置的第一材料层401对蓝光的吸收,来有效的抑制相邻颜色的影响,以避免蓝色像素点410在出光过程中出现溢光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蓝色像素点410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40,蓝色像素点41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材料层401时,第一材料层401设置在像素界定层40上邻近蓝色像素点410的一侧。此时,可利用像素界定层40作为设置第一材料层401的载体,使得电致发光显示屏通过第一材料层401对蓝色像素点410边缘的蓝光的吸收,来有效的抑制相邻颜色的影响,以避免蓝色像素点410在出光过程中出现溢光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本电致发光显示屏具体还包括红色像素点420和/或绿色像素点430,红色像素点420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材料层402,绿色像素点430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材料层403,第二材料层402的材料选自第二吸光材料,第二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60nm~760nm,涵盖了红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红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二材料层402具有很好的红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第三材料层403的材料选自第三吸光材料,第三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492nm~580nm,涵盖了绿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绿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三材料层403具有很好的绿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同样的,上述第二材料层402的红光吸收率在2%~10%为佳,最好为2%~5%,而通过调整第二材料层402的厚度,可对其红光吸收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上述第三材料层403的绿光吸收率在2%~10%为佳,最好为2%~5%,而通过调整第三材料层403的厚度,可对其绿光吸收率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电致发光显示屏亦可通过第二材料层402对红色像素点420边缘的红光的吸收,以及第三材料层403对绿色像素点430边缘的绿光的吸收来有效的抑制相邻颜色的影响,以避免红色像素点420与绿色像素点430在出光过程中出现溢光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红色像素点420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亦设置有像素界定层40,第二材料层402设置在像素界定层40上邻近红色像素点420的一侧。绿色像素点430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亦设置有像素界定层40,第三材料层403设置在像素界定层40上邻近绿色像素点430的一侧。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致发光显示屏通过在相邻像素点间加入相应的材料层来吸收相邻像素点发出的相应颜色光,消除溢光现象,可有效防止不同颜色像素间的颜色串扰,提高整体屏幕画面的锐度。
上述第二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氧化钕或氟化镁,上述第三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视黄醛。上述像素界定层40上设置的第一材料层401、第二材料层402以及第三材料层403,其厚度均具体可为5nm~10nm。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材料层来吸收相邻像素点的颜色光时,采用不同颜色的像素点的边缘分别设置不同的材料层来吸收相邻像素点发出的相应颜色光的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亦可采用以下方案替代,将第一材料层401、第二材料层402以及第三材料层403的材料三者混合后再设置在每一像素界定层40上,或在每一像素界定层40上设置碳纳米管黑体,亦可同样消除上述溢光现象,有效防止不同颜色像素间的颜色串扰,提高整体屏幕画面的锐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提供一基板,该基板上设有像素区阵列,该像素区阵列包括若干像素区。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制备过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基板,该基板上设有像素区阵列,具体可以是在基板上形成像素区阵列,具体过程如下:在基板上设置导电薄膜,然后通过构图工艺在基板上形成与若干电极,一电极所在区域为一像素区,以形成像素区阵列。其中,基板具体可为具有TFT阵列的基板,此时,形成的若干电极与TFT阵列漏极相连。上述电极具体可以是阳极,以便后续在像素区制备像素点时,对应上述实施例中器件功能层的正置制备方式。上述电极具体亦可以是阴极,以便在像素区制备像素点时,对应上述实施例中器件功能层的倒置制备方式。
步骤S220:在像素区制备蓝色像素点,该蓝色像素点为电致发光器件,该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该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像素区制备蓝色像素点410,蓝色像素点410的结构可参照图1或图2所示,除了阳极(以通过上述方法步骤制得)及阴极外,器件功能层的其余中间各层均可通过印刷工艺在相应的像素区中依次沉积而成,最后,再通过在中间各功能层顶部设置导电薄膜形成各器件功能层的阴极或阳极。
上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的情形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将第一材料层200设置于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即在电子功能层120与发光层130之间沉积一层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形成图1所示的第一材料层200,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以通过该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功能层120的蓝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电子功能层120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亦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将第一材料层200设置于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之间,即在电子传输层122与发光层130之间沉积一层第一吸光材料,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形成图2所示的第一材料层200,该第一材料层200的厚度具体可为2nm~5nm,以通过第一材料层200更好地减弱器件功能层100内发光层130照射向电子传输层122的蓝光,以减弱这些红光对电子传输层122的影响,进而提升器件的性能及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该制备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0:在蓝色像素点的边缘制备第一材料层。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为便于后续在像素点之间形成隔离,及便于在像素点边缘制备相应的材料层来吸收相应颜色光,在上述方法步骤形成像素区阵列之后,还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像素界定层阵列,像素界定层阵列包括若干像素界定层40,两两像素区之间形成有一像素界定层40。其中,在基板上形成像素界定层阵列的具体过程如下:先在基板上涂布一层含有黑色染料的负性光刻胶,然后通过构图工艺在两两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一像素坑后,再在基板上涂布一层含有黑色染料的正性光刻胶,然后通过构图工艺在所有像素坑上各形成一像素界定层40,以形成像素界定层阵列。另外,该基板上设有像素区阵列亦可以是直接制备像素界定层40从而形成了相应的像素区阵列。
此时,在蓝色像素点410的边缘制备第一材料层401,具体过程如下:在邻近蓝色像素点410的像素界定层40上制备第一材料层401,且第一材料层401制备在像素界定层40上邻近蓝色像素点410的一侧。
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制备出来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蓝色像素点410发出蓝光时,能够通过第一材料层减弱蓝色像素点410的器件功能层内经过电子功能层的蓝光和/或吸收经基板漫反射作用产生的红光,以减弱这些蓝光对其电子功能层的影响,进而提升蓝色像素点410的性能及稳定性,同时,电致发光显示屏亦可通过在蓝色像素点410边缘设置的第一材料层401对蓝光的吸收,来有效的抑制相邻颜色的影响,以避免蓝色像素点410在出光过程中出现溢光现象。
另外,如图6所示,电致发光显示屏除了包括蓝色像素点410外,还可包括红色像素点420和/或绿色像素点430,因而,上述制备方法除了可在一些像素区制备蓝色像素点410外,还可在一些像素区制备红色像素点420和/或绿色像素点430,红色像素点420和/或绿色像素点430均可同样为电致发光器件。
在一些示例中,除了在蓝色像素点410的边缘设置第一材料层401外,还可在红色像素点420的边缘设置第二材料层402,及在绿色像素点430的边缘设置第三材料层403。具体可以是,在邻近红色像素点420的像素界定层40上设置第二材料层402,且第二材料层402设置在像素界定层40上邻近红色像素点420的一侧。在邻近绿色像素点430的像素界定层40上设置第三材料层403,且第三材料层403设置在像素界定层40上邻近绿色像素点430的一侧,第二材料层402的材料选自第二吸光材料,第二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60nm~760nm(涵盖了红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红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二材料层402具有很好的红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第三材料层403的材料选自第三吸光材料,第三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492nm~580nm(涵盖了绿光的波长范围,可在阻隔绿光透过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过效果,即第三材料层403具有很好的绿光吸收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它波长范围的可见光的透射率)。这样一来,最终制得的电致发光显示屏亦可通过第二材料层402对红色像素点420边缘的红光的吸收,以及第三材料层403对绿色像素点430边缘的绿光的吸收来有效的抑制相邻颜色的影响,以避免红色像素点420与绿色像素点430在出光过程中出现溢光现象。
上述第二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氧化钕或氟化镁,上述第三吸光材料具体可选自视黄醛。上述像素界定层40上设置的第一材料层401、第二材料层402以及第三材料层403,其厚度均具体可为5nm~10nm。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材料层来吸收相邻像素点的颜色光时,采用不同颜色的像素点的边缘分别设置不同的材料层来吸收相邻像素点发出的相应颜色光的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亦可采用以下方案替代,将第一材料层401、第二材料层402以及第三材料层403的材料三者混合后再设置在每一像素界定层40上,或在每一像素界定层40上设置碳纳米管黑体,亦可同样消除上述溢光现象,有效防止不同颜色像素间的颜色串扰,提高整体屏幕画面的锐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阴极、电子功能层、发光层以及阳极,所述第一材料层夹设于所述电子功能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功能层的材料为ZnO。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与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夹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ZnO;
和/或,所述电子注入层的材料选自ZnMgO、ZnMgLiO、ZnInO、ZrO、ZrO2、TiO2、TiO2、SnO2、Ta2O3、NiO、TiLiO、Alq3、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2-(4'-叔丁苯基)-5-(4'-联苯基)-1,3,4-恶二唑、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4,7-二苯基-1,10-菲咯啉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金属氧化物电极或复合电极,所述金属氧化物电极选自ITO、FTO、ATO、AZO、GZO、IZO、MZO及AM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复合电极为AZO/Ag/AZO、AZO/Al/AZO、ITO/Ag/ITO、ITO/Al/ITO、ZnO/Ag/ZnO、ZnO/Al/ZnO、TiO2/Ag/TiO2、TiO2/Al/TiO2、ZnS/Ag/ZnS或ZnS/Al/ZnS;
和/或,所述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的材料选自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或芴衍生物、发蓝色光的TBPe荧光材料、发绿色光的TTPA荧光材料、发橙色光的TBRb荧光材料及发红色光的DBP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量子点发光层的材料选自单一结构量子点及核壳结构量子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一结构量子点选自II-VI族化合物、III-V族化合物和I-III-VI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II-VI族化合物选自CdSe、CdS、CdTe、ZnO、ZnSe、ZnS、CdTe、ZnTe、HgS、HgSe、HgTe、CdZnS、CdZnSe、CdZnTe、ZnSeS、ZnSeTe、ZnTeS、CdSeS、CdSeTe、CdTeS、CdZnSeS、CdZnSeTe及CdZnST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III-V族化合物选自InP、InAs、GaP、GaAs、GaSb、InSb、AlAs、AlN、AlP、InAsP、InNP、InNSb、GaAlNP及InAlNP中的至少一种;所述I-III-VI族化合物选自CuInS2、CuInSe2及AgInS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的核选自上述单一结构量子点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核壳结构的量子点的壳层材料选自CdS、CdTe、CdSeTe、CdZnSe、CdZnS、CdSeS、ZnSe、ZnSeS和ZnS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阴极选自Ag电极、Al电极、Au电极、Pt电极或合金电极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功能区和位于功能区四周的非功能区,所述功能区设置有所述器件功能层,所述非功能区设置有所述第一材料层;
和/或,所述电致发光器件为发射蓝光的OLED器件或发射蓝光的QLED器件。
9.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至少包括两层结构层;
在制备所述两层结构层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制备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和/或,所述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功能区和位于功能区四周的非功能区,所述器件功能层制备在所述基板的功能区,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基板的非功能区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
11.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蓝色像素点,所述蓝色像素点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像素点的边缘亦设置有所述第一材料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像素点,所述蓝色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一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蓝色像素点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材料选自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色像素点和/或绿色像素点;
所述红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二吸光材料,所述第二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60nm~760nm;和/或,
所述绿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三吸光材料,所述第三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492nm~580n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二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红色像素点的一侧;
和/或,所述绿色像素点与相邻的像素点之间设置有像素界定层,所述第三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绿色像素点的一侧;
和/或,所述第二吸光材料为氧化钕或氟化镁;
和/或,所述第三吸光材料为视黄醛。
17.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像素区阵列,所述像素区阵列包括若干像素区;
在所述像素区制备蓝色像素点,所述蓝色像素点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多层结构的器件功能层,所述器件功能层的其中两层之间还夹设有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一吸光材料,所述第一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380nm~480n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蓝色像素点的边缘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有像素界定层,各所述像素区通过所述像素界定层隔开,
所述在所述蓝色像素点的边缘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包括:
在邻近所述蓝色像素点的所述像素界定层上制备所述第一材料层,且所述第一材料层制备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邻近所述蓝色像素点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像素区制备红色像素点和/或绿色像素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红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二吸光材料,所述第二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60nm~760nm;和/或,
在所述绿色像素点的边缘设置第三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的材料选自第三吸光材料,所述第三吸光材料的吸收波长范围为492nm~580nm。
CN202210324895.9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940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4895.9A CN1169401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4895.9A CN1169401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160A true CN116940160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4895.9A Pending CN116940160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01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590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at least two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layer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9148704B (zh)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38472A (ko) 안정적이고 모든 용액에 처리 가능한 양자점 발광 다이오드
US20050069726A1 (en) Light emitting composite material and devices thereof
CN110265564B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屏
JP5910496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20134147A1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WO2020134161A1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4274B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80105B (zh) 一种qled器件
CN11089609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9854A (zh) 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7808932B (zh)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6940160A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40159A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4746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61355B1 (ko) 유기발광장치
CN112349853A (zh) 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2198405A1 (zh) 量子点发光器件、其驱动方法及显示基板
WO2022143770A1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97199A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40172469A1 (en)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49585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N116981279A (zh) 一种空穴传输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1282A (zh) 空穴传输薄膜、光电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