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9071A -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9071A
CN116939071A CN202210336840.XA CN202210336840A CN116939071A CN 116939071 A CN116939071 A CN 116939071A CN 202210336840 A CN202210336840 A CN 202210336840A CN 116939071 A CN116939071 A CN 116939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 plate
housing
assembly
spind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68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常亮
钟鼎
吴伟峰
焦涛
肖振林
张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68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上述第一转轴机构连接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相对转动。第二转轴机构设置于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使得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可以相对转动。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表面,第三壳体包括第三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均用于安装柔性屏。上述第一壳体绕第一转轴机构朝向第二表面折叠,之后使第三壳体绕第二转轴机构朝向第二表面折叠,使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叠合。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均向具有柔性屏的一侧进行折叠,从而不会拉伸柔性屏,且可以较好的保护柔性屏。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电子设备提供的功能日益多样化,用户也希望通过更大更宽的显示屏来更好的使用上述功能。但是,显示屏的变大也会造成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变大,因此导致电子设备不够便携小巧。
现阶段,柔性屏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得以实现。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因具有大屏幕和易携带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屏仅仅折叠一次,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增加电子设备的显示尺寸和降低电子设备的体积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在增大显示面积的同时,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且可以减少柔性屏受到损伤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该折叠支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其中:上述第一转轴机构连接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折叠和展开。第二转轴机构设置于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使得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可以相对转动,以实现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的折叠与展开。上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表面,第三壳体包括第三表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均用于安装柔性屏。具体的,该柔性屏覆盖第一表面、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表面、第二转轴机构和第三表面。具体工作过程中,上述第一壳体绕第一转轴机构朝向第二表面折叠,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叠合,之后可以使第三壳体绕第二转轴机构朝向第二表面折叠,使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叠合。当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叠合时,第二转轴机构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转轴机构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表面。从而便于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均向具有柔性屏的一侧折叠。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均向电子设备的内侧折叠,也就是说向具有柔性屏的一侧进行折叠,从而不会拉伸柔性屏,且可以较好的保护柔性屏,减少柔性屏受损的情况,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设置上述第一转轴机构时,第一转轴机构包括第一主轴组件、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上述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关于第一主轴组件对称设置。从外,上述第一主轴组件包括第一中支撑板,则第一左支撑板、第一中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也就是说,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展开时,第一左支撑板、第一中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形成柔性屏的支撑面,柔性屏覆盖上述第一左支撑板、第一中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壳体通过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使得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此外,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叠合时,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第一右支撑板也与第一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第一左支撑板、第一中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围成容屏空间,柔性屏容纳于上述容屏空间,且柔性屏大致可以弯折形成为水滴形。柔性屏的弯折部分的曲率半径较大,且柔性屏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弯折损坏的风险。
具体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左转动组件和第一右转动组件。上述第一左转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左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一左支撑板还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左支撑板一端与第一左转动组件滑动连接,例如通过滑槽滑块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例如枢轴连接。此外,上述第一右转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右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一右支撑板还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右支撑板一端与第一右转动组件滑动连接,例如通过滑槽滑块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例如枢轴连接。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时,第一壳体带动第一左转动组件绕第一主轴组件转动,第二壳体带动第一右转动组件绕第一主轴组件转动;第一左转动组件带动第一左支撑板相对第一壳体转动,且带动第一左支撑板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第一左转动组件带动第一右支撑板相对第二壳体转动,且带动第一右支撑板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壳体的转动连接,可以使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左圆弧槽,同时在第一左支撑板设置第一左圆弧轴,从而使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左圆弧轴与第一左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相类似的,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右圆弧槽,第一右支撑板设置第一右圆弧轴,这样,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右圆弧轴与第一右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通过圆弧轴和圆弧槽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壳体,以及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转动轴所占用的空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转轴机构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更易实现轻薄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一左转动组件时,第一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左摆臂和第一左从动臂,其中,第一左摆臂的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左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滑动连接,第一左从动臂和第一左摆臂在第一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相类似的,第一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右摆臂和第一右从动臂,第一右摆臂的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右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第一右从动臂和第一右摆臂在第一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由于第一左从动臂和第一左摆臂的旋转轴线不重合,第一右从动臂和第一右摆臂的旋转轴心不重合。在第一左转动组件和第一右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一壳体相对第一左从动臂向远离第一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右从动臂向远离第一右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一左摆臂相对第一左从动臂伸展运动,第二壳体和第一右摆臂相对第一右从动臂伸展运动,以使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相对第一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增加,从而增加第一转轴机构的长度。另外,在第一左转动组件和第一右转动组件相背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一壳体相对第一左从动臂向靠近第一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右从动臂向靠近第一右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一左摆臂相对第一左从动臂收缩运动,以使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相对第一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缩减,从而缩减转轴机构的长度。这样在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展开状态以及折叠过程中,均可使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相对第一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能够适应柔性屏的长度,从而可避免对柔性屏造成拉扯或者挤压。
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左从动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R1,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左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R2,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上述L1与L2满足:L1>L2。该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第一左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R2,第一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R1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较大,则可以使第一壳体向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的方向折叠,以保证折叠支架的折叠方向。相类似的,上述第一右从动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右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上述距离L1’与距离L2’满足:L1’>L2’。该方案使第二壳体向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的方向折叠,以保证折叠支架的折叠方向。
为了实现第二左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右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连接。上述第二主轴组件包括圆弧槽,而第二左摆臂与第二右摆臂分别设置有圆弧轴,上述圆弧轴装配于圆弧槽内,则可以使第二左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以及第二右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左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体现为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左摆臂的滑动连接,此时,可在第一左摆臂设置第一左导向轴,同时第一左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一左导向结构,该第一左导向结构设置有第一左轨迹槽。上述第一左导向轴与第一左轨迹槽滑动连接。这样,当第一左摆臂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一左摆臂可通过第一左导向轴与第一左支撑板的第一左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一左支撑板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
相类似的,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一右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体现为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一右摆臂的滑动连接,此时,可在第一右摆臂设置第一右导向轴,同时,第一右支撑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第一右导向结构,该第一右导向结构设置有第一右轨迹槽。上述第一右导向轴与所述第一右轨迹槽滑动连接。这样,当第一右摆臂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一右摆臂可通过第一右导向轴与第一右支撑板的第一右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一右支撑板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由于两个支撑板可被对应侧的摆臂带动而始终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动流畅度,使得两个支撑板能够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运动到位,其有利于提高对柔性屏的保护性能。
另外,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左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体现为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左从动臂的滑动连接时。此时,可在第一左从动臂设置第一左导向轴,同时在第一左支撑板设置第一左轨迹槽。这样,当第一左从动臂与第一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一左从动臂可通过第一左导向轴与第一左支撑板的第一左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一左支撑板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
相类似的,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一右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体现为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一右从动臂的滑动连接时。此时,可在第一右从动臂设置第一右导向轴,同时在第一右支撑板设置第一右轨迹槽。这样,当第一右从动臂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一右从动臂可通过第一右导向轴与第一右支撑板的第一右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一右支撑板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由于两个支撑板可被对应侧的从动臂带动而始终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动流畅度,使得两个支撑板能够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运动到位,其有利于提高对柔性屏的保护性能。
在将第一左支撑板与第一左从动臂滑动连接时,可以使第一左从动臂的用于与第一左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一凹陷区,并使第一左导向轴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凹陷区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凹陷区的另一侧,从而使第一左导向轴容置于该第一凹陷区内。相类似的,第一右支撑板与第一右从动臂滑动连接时,可以使第一右从动臂的用于与第一右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二凹陷区,并使第一右导向轴的二端连接于第二凹陷区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凹陷区的另一侧,从而使第一右导向轴容置于该第二凹陷区内。这样,可节省转轴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利于实现转轴机构和应用该转轴机构的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左支撑板的第一左轨迹槽与第一右支撑板的第一右轨迹槽可以为弧形槽或者直槽,其可根据两个支撑板的运动轨迹要求进行调整,以使支撑板能够转动到满足角度要求的转动位置。
具体设置上述第二转轴机构时,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二主轴组件、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上述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关于第二主轴组件对称设置。从外,上述第二主轴组件包括第二中支撑板,则第二左支撑板、第二中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也就是说,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展开时,第二左支撑板、第二中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形成柔性屏的支撑面,柔性屏覆盖上述第二左支撑板、第二中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壳体通过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使得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第三壳体通过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使得第三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此外,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叠合时,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第二右支撑板也与第二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第二左支撑板、第二中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围成容屏空间,柔性屏容纳于上述容屏空间,且柔性屏大致可以弯折形成为水滴形。柔性屏的弯折部分的曲率半径较大,且柔性屏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弯折损坏的风险。
具体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二左转动组件和第二右转动组件。上述第二左转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左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二左支撑板还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左支撑板一端与第二左转动组件滑动连接,例如通过滑槽滑块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例如枢轴连接。此外,上述第二右转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右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二右支撑板还与第三壳体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右支撑板一端与第二右转动组件滑动连接,例如通过滑槽滑块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转动连接,例如枢轴连接。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转动时,第二壳体带动第二左转动组件绕第二主轴组件转动,第三壳体带动第二右转动组件绕第二主轴组件转动;第二左转动组件带动第二左支撑板相对第二壳体转动,且带动第二左支撑板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第二左转动组件带动第二右支撑板相对第三壳体转动,且带动第二右支撑板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壳体的转动连接,可以使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左圆弧槽,同时在第二左支撑板设置第二左圆弧轴,从而使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左圆弧轴与第二左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相类似的,第三壳体设置有第二右圆弧槽,第二右支撑板设置第二右圆弧轴,这样,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三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右圆弧轴与第二右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通过圆弧轴和圆弧槽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壳体,以及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三壳体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转动轴所占用的空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转轴机构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更易实现轻薄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二左转动组件时,第二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左摆臂和第二左从动臂,其中,第二左摆臂的一端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第二左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第二左从动臂和第二左摆臂在第二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相类似的,第二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右摆臂和第二右从动臂,第二右摆臂的一端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转动连接,第二右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滑动连接,第二右从动臂和第二右摆臂在第二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由于第二左从动臂和第二左摆臂的旋转轴线不重合,第二右从动臂和第二右摆臂的旋转轴心不重合。在第二左转动组件和第二右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二左从动臂向远离第二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第三壳体相对第二右从动臂向远离第二右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二壳体和第二左摆臂相对第二左从动臂伸展运动,第三壳体和第二右摆臂相对第二右从动臂伸展运动,以使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相对第二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增加,从而增加转轴机构的长度。另外,在第二左转动组件和第二右转动组件相背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二左从动臂向靠近第二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第三壳体相对第二右从动臂向靠近第二右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二壳体和第二左摆臂相对第二左从动臂收缩运动,以使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相对第二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缩减,从而缩减转轴机构的长度。这样在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展开状态以及折叠过程中,均可使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相对第二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能够适应柔性屏的长度,从而可避免对柔性屏造成拉扯或者挤压。
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左从动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3,第二左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4,上述L3与L4满足:L3>L4。该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第二左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第二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较大,则可以使第二壳体向第三壳体的第三表面的方向折叠,以保证折叠支架的折叠方向。相类似的,上述第二右从动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三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3’,第二右摆臂与第二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三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4’,上述距离L3’与距离L4’满足:L3’>L4’。该方案使第三壳体向第二壳体的第二表面的方向折叠,以保证折叠支架的折叠方向。
为了实现第一左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一右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主轴组件包括圆弧槽,而第一左摆臂与第一右摆臂分别设置有圆弧轴,上述圆弧轴装配于圆弧槽内,则可以使第一左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以及第一右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通过虚拟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左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体现为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左摆臂的滑动连接,此时,可在第二左摆臂设置第二左导向轴,同时第二左支撑板包括第三板体以及第二左导向结构,该第二左导向结构设置第二左轨迹槽。上述第二左导向轴与第二左轨迹槽滑动连接。这样,当第二左摆臂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二左摆臂可通过第二左导向轴与第二左支撑板的第二左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二左支撑板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
相类似的,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二右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体现为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二右摆臂的滑动连接,此时,可在第二右摆臂设置第二右导向轴,同时,第二右支撑板包括第四板体以及第二右导向结构,该第二右导向结构设置第二右轨迹槽。上述第二右导向轴与第二右轨迹槽滑动连接。这样,当第二右摆臂与第三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二右摆臂可通过第二右导向轴与第二右支撑板的第二右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二右支撑板相对于第三壳体转动。由于两个支撑板可被对应侧的摆臂带动而始终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动流畅度,使得两个支撑板能够在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运动到位,其有利于提高对柔性屏的保护性能。
另外,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左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体现为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左从动臂的滑动连接时。此时,可在第二左从动臂设置第二左导向轴,同时在第二左支撑板设置第二左轨迹槽。这样,当第二左从动臂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二左从动臂可通过第二左导向轴与第二左支撑板的第二左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二左支撑板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
相类似的,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二右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体现为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二右从动臂的滑动连接时。此时,可在第二右从动臂设置第二右导向轴,同时在第二右支撑板设置第二右轨迹槽。这样,当第二右从动臂与第三壳体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后,第二右从动臂可通过第二右导向轴与第二右支撑板的第二右轨迹槽的滑动配合,来带动第二右支撑板相对于第三壳体转动。由于两个支撑板可被对应侧的从动臂带动而始终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运动流畅度,使得两个支撑板能够在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运动到位,其有利于提高对柔性屏的保护性能。
在将第二左支撑板与第二左从动臂滑动连接时,可以使第二左从动臂的用于与第二左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一凹陷区,并使第二左导向轴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凹陷区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凹陷区的另一侧,从而使第二左导向轴容置于该第一凹陷区内。相类似的,第二右支撑板与第二右从动臂滑动连接时,可以使第二右从动臂的用于与第二右支撑板滑动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二凹陷区,并使第二右导向轴的二端连接于第二凹陷区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凹陷区的另一侧,从而使第二右导向轴容置于该第二凹陷区内。这样,可节省转轴机构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利于实现转轴机构和应用该转轴机构的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左支撑板的第二左轨迹槽与第二右支撑板的第二右轨迹槽可以为弧形槽或者直槽,其可根据两个支撑板的运动轨迹要求进行调整,以使支撑板能够转动到满足角度要求的转动位置。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转轴机构可以包括第三主轴组件、第三左转动组件和第三右转动组件。上述第三左转动组件和第三右转动组件关于第三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第二壳体通过第三左转动组件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三壳体通过第三右转动组件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从而,第二壳体可以带动第三左转动组件绕第三主轴组件转动,使得第二壳体可以向第三壳体方向折叠;第三壳体可以带动第三右转动组件绕第三主轴组件转动,使得第三壳体可以向第二壳体方向折叠。当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叠合时,第二表面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第三表面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使第二壳体、第三中支撑板和第三壳体围成容屏空间。上述容屏空间的截面为矩形的形态。柔性屏在上述容屏空间内可呈U形弯折,从而该容屏空间可以保证柔性屏的第二弯折区具有一定程度的曲率,避免被挤压。进一步的,还能使整个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的长度基本不变,从而保证柔性屏的可靠性。此外,第二转轴机构,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并简化电子设备的制备和安装过程的工艺。
具体设置上述第二转轴机构时,上述第三左转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第三右转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滑动连接。从而,当折叠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时,上述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对转动,第二壳体带动第三左转动组件绕第三主轴组件转动,且第二壳体相对第三左转动组件朝向远离第三主轴组件的方向移动。第三壳体带动第三右转动组件绕第三主轴组件转动,且第三壳体相对第三右转动组件朝向远离第三主轴组件的方向移动。当展开上述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时,第二转轴组件的动作方向与上述相反,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三左转动组件时,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摆臂,其中,第三左摆臂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相类似的,第三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右摆臂,第三右摆臂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上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三左摆臂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从而便于第二壳体进行折叠和展开的动作,第三壳体通过第三右摆臂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也就便于第三壳体进行折叠和展开的动作。
为了保证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能够同步进行折叠和展开的动作,折叠支架还包括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包括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第一同步件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二同步件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且第一同步件与第二同步件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只有第一同步件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时,第二同步件才会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可以为齿轮,且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啮合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上述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从动臂,该第三左从动臂一端与第一同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第三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右从动臂,第三右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二同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滑动连接。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左从动臂和第三右从动臂,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与同步机构连接,进而可以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同步进行展开和折叠。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具体设置第三左转动组件时,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摆臂和第三左从动臂,其中,第三左摆臂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第三左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第三左从动臂和第三左摆臂在第三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相类似的,第三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右摆臂和第三右从动臂,第三右摆臂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第三右从动臂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滑动连接,第三右从动臂和第三右摆臂在第三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由于第三左从动臂和第三左摆臂的旋转轴线不重合,第三右从动臂和第三右摆臂的旋转轴心不重合。在第三左转动组件和第三右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三左从动臂向远离第三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第三壳体相对第三右从动臂向远离第三右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左摆臂相对第三左从动臂伸展运动,第三壳体和第三右摆臂相对第三右从动臂伸展运动,以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第三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增加,从而增加转轴机构的长度。另外,在第三左转动组件和第三右转动组件相背转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三左从动臂向靠近第三左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第三壳体相对第三右从动臂向靠近第三右从动臂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左摆臂相对第三左从动臂收缩运动,以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第三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缩减,从而缩减转轴机构的长度。这样在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展开状态以及折叠过程中,均可使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第三主轴组件的延伸长度能够适应柔性屏的长度,从而可避免对柔性屏造成拉扯或者挤压。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二壳体与第三左从动臂的滑动连接,可以使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滑槽,第三左从动臂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从而使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实现第二壳体与第三左从动臂的滑动连接。相类似的,第三壳体设有第三滑槽,第三右从动臂设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可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从而使第三滑块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实现第三壳体与第三右从动臂的滑动连接。
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三左摆臂与第三主轴组件的转动连接,可以使第三主轴组件设置有第三左圆弧槽,同时在第三左摆臂设置第三左圆弧轴,从而使第三左摆臂与第三主轴组件之间通过第三左圆弧轴与第三左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相类似的,第三主轴组件设置有第三右圆弧槽,第三右摆臂设置第三右圆弧轴,这样,第三右摆臂与第三主轴组件之间通过第三右圆弧轴与第三右圆弧槽滑动配合形成的虚拟轴来实现转动连接。通过圆弧轴和圆弧槽的相对运动,使第三左摆臂与第三主轴组件,以及第三右摆臂与第三主轴组件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转动轴所占用的空间小,从而有利于减小转轴机构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更易实现轻薄化设计。
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折叠支架还包括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包括第一锁止部、第二锁止部和解锁部。上述第一锁止部设置于第二转轴机构,且与第二转轴机构联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三壳体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之间相对运动。也就是说,第一锁止部与第二转轴机构同步运动,当第一锁止部被限制运动后,第二转轴机构也无法运动。上述第二锁止部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二锁止部能够与第一锁止部锁止。解锁部设置于第一壳体远离第一转轴机构的一端,该解锁部可以解锁上述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具体的,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均展开时,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锁止,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保持固定,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叠合时,解锁部解锁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使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可折叠。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叠合之后,才可以翻折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以防止用户误操作,先折叠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造成用户需要打开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之后,再折叠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支架时电子设备的操作较为简单,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设置上述锁止机构时,上述第一锁止部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锁止部包括第二卡合部、第一磁体和复位件,解锁部包括第二磁体,上述第二磁体与第一磁体适配,从而第二磁体可以吸附第一磁体,驱动第一磁体移动。其中:第一卡合部与第二转轴机构联动,第二卡合部与第一磁体固定连接,第一磁体与复位件连接,复位件远离第一磁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壳体或者第二转轴机构。复位件驱动第一磁体带动第二卡合部朝向第一卡合部移动,第二磁体可以驱动第一磁体带动第二卡合部背离第一卡合部移动。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均展开时,复位件驱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合,使第二转轴机构锁止;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叠合时,第二磁体吸附第一磁体,驱动第一磁体带动第二卡合部背离第一卡合部移动,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脱离,使第二转轴机构解锁。
具体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磁体可以为第一磁矩阵,第二磁体为与第一磁矩阵适配的第二磁矩阵。第二磁矩阵驱动第一磁矩阵背离第一卡合部方向移动。
折叠装置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锁止结构,该至少两个锁止结构对称设置于第二转轴机构。该方案有利于提升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折叠和展开过程的稳定性。
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第二转轴机构采用上述第一种技术方案,即包括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左从动臂,所述第二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时,所述第一锁止部为所述第二左从动臂。
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第二转轴机构采用上述第二种技术方案,即包括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从动臂时,所述第三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时,所述第一锁止部为所述第三左从动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和上述第一方面的折叠支架。上述柔性屏连续覆盖于第一表面、第一转轴机构、第二表面、第二转轴机构和第三表面,且柔性屏与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分别固定连接。该方案中,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均向电子设备的内侧折叠,也就是说向具有柔性屏的一侧进行折叠,从而不会拉伸柔性屏,且可以较好的保护柔性屏,减少柔性屏受损的情况,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第一转轴机构包括第一主轴组件、关于第一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第一主轴组件包括第一中支撑板,第一左支撑板、第一中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为了提升柔性屏折叠和展开过程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了柔性屏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连接方案。具体的,上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一弯折区包括连续的第一左区域、第一中区域和第一右区域,第一左区域覆盖第一左支撑板,第一中区域覆盖第一中支撑板,第一中区域相对于第一中支撑板移动设置,第一右区域覆盖第一右支撑板。该方案中,第一中区域未进行固定,则可以随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折叠进行弯折,具体可以弯折成水滴形。柔性屏在随着电子设备的弯折和展开时,可以随折叠支架进行弯折,从而柔性屏不易出现相对位移,有利于提升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使第一左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一左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右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一右支撑板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只有第一中区域未进行固定,则柔性屏可以较好的贴附折叠支架,有利于提升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设置覆盖柔性屏于第二转轴机构时,可以认为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二主轴组件、关于第二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第二主轴组件包括第二中支撑板,第二左支撑板、第二中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柔性屏包括第二弯折区,第二弯折区包括连续的第二左区域、第二中区域和第二右区域,第二左区域覆盖第二左支撑板,第二中区域覆盖第二中支撑板,且第二中区域可相对于第二中支撑板移动,第二右区域覆盖第二右支撑板。该方案中,第二中区域未进行固定,则可以随着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折叠进行弯折,具体可以弯折成锥形。柔性屏在随着电子设备的弯折和展开时,可以随折叠支架进行弯折,从而柔性屏不易出现相对位移,有利于提升柔性屏的使用寿命。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左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左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右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右支撑板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只有第二中区域未进行固定,则柔性屏可以较好的贴附折叠支架,有利于提升柔性屏的使用寿命。此外,柔性屏与折叠支架之间不易出现缝隙,不易进入灰尘杂质等,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再一种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左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左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中区域覆盖第二中支撑板,且第二中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中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右区域覆盖第二右支撑板,且第二右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第二右支撑板固定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弯折部的二左区域、第二中区域和第二右区域分别具有部分结构与对应的部分固定连接,从而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折叠和展开时,第二弯折部可以较好的随折叠支架运动,且可以较好的保证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叠合时,柔性屏贴附于折叠支架的表面,从而柔性屏与折叠支架之间不易出现缝隙,不易进入灰尘杂质等,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再一种技术方案中,当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三主轴组件时,第三主轴组件还包括第三中支撑板,第二壳体、第三中支撑板和第三壳体展平成支撑面以支撑柔性屏。上述柔性屏包括第二弯折区,该第二弯折区覆盖第三中支撑板,且第二弯折区相对于第三中支撑板移动。也就是说,第二弯折区与第三中支撑板不粘接固定,从而便于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叠合时,柔性屏能够弯曲容纳于第二壳体、第三中支撑板和第三壳体形成的容屏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叠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叠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5a为图3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3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图3中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转轴机构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一转轴机构的一种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另一种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另一种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左摆臂和第一右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组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机构简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左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折叠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a为图16中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b为图16中B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c为图16中C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a为图20中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b为图20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轴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折叠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锁止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6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解锁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止结构锁止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止结构解锁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折叠支架; 110-第一壳体;
111-第一表面; 112-第一左壳体固定架;
113-第一左圆弧槽; 1121-第一滑槽;
1122-第一导向空间; 1123-轴孔;
120-第二壳体; 121-第二表面;
122-第一右壳体固定架; 123-第二滑槽;
1231-第二导向空间; 130-第三壳体;
131-第三表面; 140-第一转轴机构;
141-第一主轴组件; 1411-第一中支撑板;
1412-第一左销轴; 1413-外壳;
14131-凹陷部; 1414-内壳;
14141-凸起; 1-圆弧槽;
2-圆弧轴; 3-销轴;
142-第一左支撑板; 1421-第一板体;
1422-第一左导向结构; 1423-第一左轨迹槽;
1424-第一左圆弧轴; 143-第一右支撑板;
144-第一左转动组件; 1441-第一左从动臂;
14411-第一导向轴; 1442-第一左摆臂;
14421-轴孔; 1443-第一左轴孔;
145-第一右转动组件; 1451-第一右摆臂;
1452-第一右从动臂; 150-第二转轴机构;
151-第二主轴组件; 1511-第二中支撑板;
152-第二左支撑板; 153-第二右支撑板;
154-第二左壳体固定架; 155-第二左转动组件;
1551-第二左从动臂; 1552-第二左摆臂;
156-第二右壳体固定架; 157-第二右转动组件;
1571-第二右从动臂; 1572-第二右摆臂;
158-第三主轴组件; 159-第三左转动组件;
1591-第三左从动臂; 15911-第二滑块;
1592-第三左摆臂; 1’-第三左圆弧槽;
2’-第三左圆弧轴; 1510-第三右转动组件;
15101-第三右从动臂; 15102-第三右摆臂;
160-锁止结构; 161-第一锁止部;
1611-第一卡合部; 162-第二锁止部;
1621-第二卡合部; 1622-第一磁体;
1623-复位件; 163-解锁部;
1631-第二磁体; 170-同步机构;
171-第一同步件; 172-第二同步件;
173-从动齿轮; 200-柔性屏;
210-第一固定区; 220-第一弯折区;
221-第一左区域; 222-第一中区域;
223-第一右区域; 230-第二固定区;
240-第二弯折区; 241-第二左区域;
242-第二中区域; 243-第二右区域;
250-第三固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本申请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左”、“右”和“中”等都是特定状态和方向下的表达,例如图中所示的产品方位,或者可以理解为区分不同的类似结构的词汇,不具有特定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柔性屏和折叠支架,柔性屏安装于折叠支架,折叠支架可改变柔性屏展开或折叠形态的各种电子设备。在不同使用需求下,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显示面积,从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同使可以使电子设备具有较好的便携性。
示例性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照相机、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子设备等。为了便于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a~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的不同状态示意图,如图1a~1c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折叠支架100和柔性屏200。上述折叠支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第三壳体130、第一转轴机构140和第二转轴机构150,上述第一壳体110、第一转轴机构140、第二壳体120、第二转轴机构150和第三壳体130依次连接,上述第一转轴机构140和第二转轴机构150能够运动,使得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绕第一转轴机构140相对折叠或者展开,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绕第二转轴机构150相对折叠或者展开。
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或第三壳体130可以分别形成安装空间,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电池、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的主控制器、存储单元、天线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电池则可以为柔性屏200、电路板、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供电。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可以是等厚的也可以是不等厚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都可以都设有安装空间,将上述电子设备的元器件分布于各个壳体。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仅在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或者第三壳体130中的一个壳体设有安装空间,将上述电子设备的元器件集中分布于上述容置空间中;或者,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都可以设有安装空间,但是上述电子设备的元器件中的大部分设于第二壳体120中,小部分设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30中,使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30更加轻巧,从而可以更便捷的进行折叠和展开。
上述柔性屏200能够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柔性屏200可以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上述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表面111,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二表面121,第三壳体130包括第三表面131。上述柔性屏200连续覆盖于上述第一表面111、第一转轴机构140、第二表面121、第二转轴机构150和第三表面131。具体的,上述柔性屏200与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131分别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131用于支撑柔性屏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100包括三段壳体和两个转轴机构,则可以使电子设备进行两次折叠,以在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的同时,提升电子设备的便携性,提升用户体验。
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和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131中任意相邻两个表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当然,上述夹角也允许存在一定角度的公差,例如,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131中任意相邻两个表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65°、177°或者185°。此外,上述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夹角,和第二表面121与第三表面131之间的夹角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本申请对此也不做限制。
图1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叠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使第一壳体110绕第一转轴机构140朝向第二表面121折叠,进而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叠合,此时可以称为一折状态。此时,柔性屏200覆盖第三表面131的区域可以处于工作状态,以进行显示和/或人机交互。图1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三壳体13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依次叠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可以使第三壳体130绕第二转轴机构150朝向第二表面121折叠,进而使第三壳体13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依次叠合。如图1c所示,当第三壳体13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依次叠合时,第二转轴机构150沿第一方向Z的宽度b,大于第一转轴机构140沿第一方向Z的宽度a,具体的,上述第一方向Z垂直于第二表面121,在图1c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方向Z即为厚度方向。则上述宽度a即为第一转轴机构140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宽度b即为第二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从而可以使得叠合后的电子设备为平整状态。进一步的还可以使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21和第三表面131处于两两平行的状态。可以认为柔性屏200所在的一侧为电子设备的内侧,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30均向电子设备的内侧折叠,也就是说向具有柔性屏200的一侧进行折叠,从而不会拉伸柔性屏200,且可以较好的保护柔性屏200,减少柔性屏200受损的情况,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柔性屏200包括连续的第一固定区210、第一弯折区220、第二固定区230、第二弯折区240和第三固定区250的五个区域。其中,第一固定区210、第二固定区230和第三固定区250分别处于展平状态,第一弯折区220和第二弯折区240能够进行弯折。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折叠支架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110、第一转轴机构140、第二壳体120、第二转轴机构150和第三壳体130。上述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表面111,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二表面121,第三壳体130包括第三表面131。上述柔性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10覆盖于上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具体可以使上述第一固定区210固定连接于第一表面111。上述柔性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30覆盖于上述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具体可以使上述第二固定区230固定连接于第二表面121。上述柔性屏200的第三固定区250覆盖于上述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具体可以使上述第三固定区250固定连接于第三表面131。上述第一弯折区220覆盖于第一转轴机构140的表面,随着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折叠和展开,第一弯折区220能够进行弯折。第二弯折区240覆盖于第二转轴机构150的表面,随着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的折叠和展开,第二弯折区240能够进行弯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140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b)为在图3中的(a)所示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去除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中支撑板1411和第一右支撑板14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在一些场景下该第一转轴机构140也被叫做铰链)可以包括第一主轴组件141(在一些场景下主轴组件也被叫做主轴、主体等)、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其中,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关于第一主轴组件141对称设置,且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能够相对于第一主轴组件141相向或相背离转动,以实现第一转轴机构140的折叠和展开功能。另外,可一并参照图1a和图3,第一壳体110可通过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第二壳体120可通过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向或者相背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10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主轴组件141同向转动,第二壳体120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绕第一主轴组件141同向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或展开。
在本申请中,可继续参照图3,上述第一主轴组件141、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是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的核心组件,主要用于与两个壳体配合实现以下功能:第一主轴组件141包括第一中支撑板1411,在如图1a和图2b中所示的展平状态下,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中支撑板1411和第一右支撑板143能够平整的支撑柔性屏200,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能够使柔性屏200的第一弯折区220受力均匀;在如图1b和图1c所示的折叠状态下,能够为柔性屏200提供容屏空间,且该容屏空间可以保证柔性屏200的第一弯折区220具有一定程度的曲率,避免被挤压。进一步的,还能使整个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200的长度基本不变,从而保证柔性屏200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一并参照图1a和图3,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10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并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壳体110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可继续参照图3,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向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另外,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壳体110的转动方向和第一壳体110本身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一壳体110本身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壳体110顺时针转动;第一壳体110本身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壳体110逆时针转动。
相类似的,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并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绕第二壳体120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右支撑板143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可继续参照图3,第一右支撑板143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图3中XY平面的方向)向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另外,第一右支撑板143绕第二壳体120的转动方向和第二壳体120本身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二壳体120本身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右支撑板143绕第二壳体120顺时针转动;第二壳体120本身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右支撑板143绕第二壳体120逆时针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左支撑板142以及第一右支撑板143被带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主轴组件141与其它结构之间没有联动关系。
相对应的,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10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并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壳体110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可继续参照图3,在此过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图3中XY平面的方向)向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相类似的,第一右支撑板143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图3中XY平面的方向)向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侧运动。
可参照图1a和图3,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20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右支撑板143转动到第二位置,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朝向柔性屏200的支撑面、可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一左支撑板142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第一右支撑板143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以及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平齐设置;或者,第一中支撑板1411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一左支撑板142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第一右支撑板143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以及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不完全平齐,这时可通过添加胶水、钢片等填充物,来对不平齐的区域进行填充,以为柔性屏200提供平整的支撑面,从而可避免柔性屏200出现局部塌陷的问题,提高柔性屏200的平整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一种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4和图1b,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右支撑板143转动到第一位置,且二者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此时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以及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形成容屏空间。这里的容屏空间即为用于在闭合状态下收容柔性屏200的空间,使柔性屏200能够不被挤压。具体来说,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以及第一主轴组件141形成的容屏空间可以是类似三角形的形态,也就是说,上述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中支撑板1411形成锐角夹角,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中支撑板1411形成锐角夹角。但该容屏空间并不是封闭空间,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并不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相接触。进一步的,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的延长线可以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边缘相交,也可以不相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继续参照图4,柔性屏200只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粘接,而与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以及第一主轴组件141均不粘接。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容置于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和第一主轴组件141形成的容屏空间内,并弯折成水滴状。由图4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该实施例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的曲率半径较大,且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200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200弯折损坏的风险。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轴组件141可为实心的一体结构,其可作为基座。或者,上述第一主轴组件141还可以为空心结构,在空心中设置其它配件。
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一并参照图3、图5a、图5b和图5c,图5a为图3中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3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c为图3中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10还可以包括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可以为独立结构,在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上可设有多个紧固孔,这样可通过与该多个紧固孔的一一对应的多个紧固件,将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固定于第一壳体110。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还可与第一壳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作为第一壳体110的一部分,从而简化第一转轴机构140的结构。
其中,第一转轴机构140包括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以用于实现上文中第一壳体110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另外,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转动连接且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滑动连接,以用于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壳体110的转动,并在折叠状态下达到指定位置,形成容纳空间。
相类似的,一并参照图1a、图5a、图5b和图5c,第二壳体120还可以包括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其中,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可以为独立结构,在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上可设有多个紧固孔,并可通过与该多个紧固孔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紧固件,将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固定于第二壳体120。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还可与第二壳体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作为第二壳体120的一部分,以简化转轴机构的结构。
其中,第一转轴机构140包括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第一右转动组件145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以用于实现上文中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另外,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转动连接且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滑动连接,以用于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二壳体120的转动,并在折叠状态下达到指定位置,形成容纳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可以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定。
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时,第一壳体110带动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绕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第二壳体120带动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绕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相对第一壳体110转动,且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相对第二壳体120转动,且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
可一并参照图1a、图3、图5a、图5b和图5c,由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时,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相对转动,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带动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绕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带动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绕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另外,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相对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转动,以使第一左支撑板142沿垂直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一左转动组件144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相对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转动,以使第一右支撑板143沿垂直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一右转动组件145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远离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形成预设夹角,并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相对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绕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绕第一主轴组件14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左支撑板142相对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顺时针转动;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绕第一主轴组件14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左支撑板142相对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逆时针转动。相类似的,第一右支撑板143相对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绕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绕第一主轴组件14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右支撑板143相对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顺时针转动;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绕第一主轴组件14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右支撑板143相对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逆时针转动。
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背转动时,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相背转动,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带动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绕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带动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绕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另外,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相对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同向转动,以使第一左支撑板142沿垂直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一左转动组件144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左支撑板14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相对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同向转动,以使第一右支撑板143沿垂直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一右转动组件145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右支撑板143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沿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和第一主轴组件141展平成支撑面。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和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可为成对设置的多个,且多个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和第一右转动组件145沿第一主轴组件1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有效的提高转动组件转动的稳定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转轴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可参照图6,在本申请中,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可以包括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左摆臂1442(在一些场景下从动臂也被叫做传动臂,摆臂也被叫做转动臂、滑动臂等)。其中,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一端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第一左摆臂1442的一端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一转轴机构的一种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转轴机构的整体布局与图6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右从动臂1452与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滑动连接的滑槽设计上。以下主要以图7的实施方案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7,为了实现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可以采用销轴式的连接方式实现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用于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左轴孔1443,固定在第一主轴组件141内的第一左销轴1412等结构穿设在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第一左轴孔1443内,以实现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设有弧形臂,并使第一主轴组件141上设有弧形槽,弧形臂安装于弧形槽中。从而通过两者的相对运动(例如滑动),实现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的转动连接,此时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主轴组件141是采用虚拟轴的方式进行转动连接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于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连接只是本申请给出的一些示例性的说明,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方式实现相对转动。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之间的滑动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可以设有第一滑槽1121,示例性地,第一滑槽1121可以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在该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分别凹陷形成第一滑槽1121的第一导向空间1122。第一左从动臂1441上可以设有第一滑轨(图中未示出),第一滑轨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导向空间1122内。这样,第一滑槽1121的侧壁的第一导向空间1122,可用以引导第一左从动臂1441上的第一滑轨的滑动方向,以实现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与第一左从动臂1441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左从动臂1441上,第一滑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上。
为了实现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可将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实现转动连接的方式具体设置为虚拟轴式。
图9a和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轴机构的两种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9a和图9b,具体来说,示出了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右摆臂145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第一主轴组件141包括外壳1413和内壳1414。在第一主轴组件141的外壳1413中可以设置有凹陷部14131,内壳1414中可以设置有凸起14141,其中凹陷部14131可以为圆弧形凹陷部,凸起14141可以为圆弧形凸起。这样,可一并参照图9a、图9b和图9c,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右摆臂145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组装结构的剖视图。在将外壳1413和内壳1414扣合固定后,凹陷部14131和凸起14141扣合形成圆弧形的圆弧槽1,也可以理解为凹陷部14131和凸起14141之间形成圆弧形的缝隙。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主轴组件141为实心的一体结构时,圆弧槽1还可以为直接形成于第一主轴组件141上的开槽,其具体结构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
另外,第一左摆臂1442的一端设有圆弧轴2,将圆弧轴2装配在圆弧槽1内,便可实现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虚拟轴式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的连接结构良好的隐藏在第一主轴组件141内,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一转轴机构140的一体性和使用体验。另外,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还利于实现整机减薄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主轴组件141上设置圆弧轴2,并在第一左摆臂1442上设置圆弧槽1,其具体设置方式与上述将圆弧槽1设置在第一主轴组件141上,并将圆弧轴2设置在第一左摆臂1442上的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圆弧槽1可以为四分之一圆弧槽、三分之一圆弧槽等,圆弧轴2可以是四分之一圆弧轴、三分之一圆弧轴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圆弧槽1和圆弧轴2的具体参数作适应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也可以采用销轴或者其他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例如,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主轴组件141之间实现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为销轴式。
在将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进行转动连接时,可以使第一左摆臂1442的一端设有轴孔14421,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一端也设有轴孔1123;销轴3穿设在轴孔14421和轴孔1123内,以实现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之间的转动连接。其中,销轴3可以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固定连接,或者,销轴3与第一左摆臂1442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之间也可以采用上述的虚拟轴式的连接方式实现转动连接,或者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左摆臂1442在第一主轴组件141上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以使第一左支撑板相对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时能够产生长度变化。
具体来说,请结合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轴机构的机构简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图中用实线表示)与第一左摆臂1442(图中用点划线表示)转动连接,同时使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从动臂1441(图中用虚线表示)滑动连接,可以使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第一左摆臂1442和第一左从动臂1441三者构成曲柄滑块机构。可一并参照图6和图7,当外力作用在第一壳体110上使其转动时,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随之转动,通过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滑动连接,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会带动第一左从动臂1441同步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与第一左摆臂1442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在转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第一左摆臂1442转动。又因为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轴心R1和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轴心R2不重合,使得第一左从动臂1441和第一左摆臂1442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滑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会相对第一左从动臂1441向远离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导致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摆臂1442之间的夹角会减小,最终导致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摆臂1442所构成的连杆机构相对第一左从动臂1441伸展运动,即导致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的延伸长度会有所增加,从而增加第一转轴机构140的长度。而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背转动进行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会相对第一左从动臂1441向靠近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转动轴心的方向滑动,导致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摆臂1442之间的夹角会增大,最终导致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摆臂1442所构成的连杆机构相对第一左从动臂1441收缩运动,即导致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相对第一主轴组件141的延伸长度会有所缩减,从而缩减第一转轴机构140的长度。
请继续参考图10,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轴心R1,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转动轴心R2,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上述转动轴心R1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距离可以指:转动轴心R1与第一壳体110与第一左摆臂1442转动连接的轴心R3之间的距离;如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固定架112,则上述转动轴心R1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距离可以指:转动轴心R1与第一固定架112与第一左摆臂1442转动连接的轴心R3之间的距离。同样,上述转动轴心R2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距离可以指:转动轴心R2与第一壳体110与第一左摆臂1442转动连接的轴心R3之间的距离;如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固定架112,则上述转动轴心R2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距离可以指:转动轴心R2与第一固定架112与第一左摆臂1442转动连接的轴心R3之间的距离。上述距离L1与距离L2满足:L1>L2,该实施例可以使第一壳体110朝向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折叠,以保证第一壳体110的折叠方向。
相类似的,第一右从动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右摆臂与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上述距离L1’与距离L2’满足:L1’>L2’。由于第一左转动组件与第一右转动组件对称设置,因此,第一右从动臂和第一右摆臂的具体安装结构,与第一左从动臂和第一左摆臂的具体安装结构类似,此处不进行赘述
可继续参照图6,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可以包括第一右摆臂1451和第一右从动臂1452。其中,第一右摆臂1451的一端与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第一右从动臂1452的一端与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连接。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右摆臂1451和第一右从动臂1452在第一主轴组件141上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以使第一右支撑板相对于第一主轴组件141转动时能够产生长度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和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可以相对于第一主轴组件141对称设置,第一右从动臂145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以及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的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以及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相类似的,第一右摆臂145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以及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的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以及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一壳体110、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第一左从动臂1441、第一左摆臂1442、第一右从动臂1452、第一右摆臂1451、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第二壳体120、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转动的轴线均平行。
接下来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和第一右转动组件145的具体设置方式,进一步说明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以及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之间的滑动连接是如何实现的。
可参照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包括第一板体1421,以及设置于第一板体1421的第一左导向结构1422。该第一左导向结构1422具体可设置于第一板体1421背离柔性屏的一侧。
参照图11,第一左导向结构1422设有第一左轨迹槽1423,第一左轨迹槽1423贯穿第一左导向结构1422形成封闭结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具体设置第一左轨迹槽1423时,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延伸路径的形状可根据柔性屏200的自身应力以及曲率半径均匀性的要求,和/或第一左支撑板142的实际运动需求而调整,以实现减小柔性屏200自身应力以及保持曲率半径均匀的目的。换言之,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延伸路径可调。也即,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轨迹可进行调整。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延伸路径为弧形,从而使得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形状呈弧形。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延伸路径还可以但不限于为直线形或不规则曲线形等,从而使得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形状呈直线形或不规则曲线形槽等。
相类似的,在设置第一右支撑板143时,其具体可参照第一左支撑板142进行设置。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对第一左轨迹槽1423和第二轨迹槽721的延伸路径进行设计,使得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相对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过程中,实现对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的运动轨迹的调整,从而能够控制柔性屏在此过程中的运动轨迹,避免柔性屏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发生,有效改善柔性屏的弯折应力。应当理解,第一左轨迹槽1423和第二轨迹槽721的延伸路径可不局限于上述的弧形或直线形,还可以是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的滑动连接,体现为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滑动连接时,可参照图12。此时在第一左从动臂144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轴14411。上述第一导向轴14411安装于第一左轨迹槽1423内,两者滑动连接。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展开和闭合过程中,第一导向轴14411在第一左轨迹槽1423内滑动。
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的滑动连接,体现为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摆臂1442的滑动连接时,在第一左摆臂1442(可参照图1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轴(图中未示出)。上述第一导向轴安装于第一左轨迹槽1423内,两者滑动连接。同样,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展开和闭合过程中,第一导向轴在第一左轨迹槽1423内滑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弧形的弧度,一方面,能够直接控制第一左支撑板142的运动轨迹,使得第一左支撑板142的运动过程的控制精度高,避免第一左支撑板142在跟随运动到某些角度时会对柔性屏造成拉扯、挤压的问题,有效改善柔性屏的弯折应力。另一方面,能够间接对柔性屏的运动轨迹进行调整,使得第一左轨迹槽1423的弧形的弧度能够更佳的适应柔性屏的运动轨迹,实现对柔性屏的运动轨迹的可调节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可以相对于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二右摆臂1572或第二右从动臂1571的滑动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摆臂1442或第一左从动臂1441的滑动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左支撑板142上设置第一左导向结构1422,并在第一左摆臂1442或第一左从动臂1441上设置第一导向轴14411,以通过第一导向轴14411在第一左导向结构1422的第一左轨迹槽1423内的滑动来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的滑动连接,只是对本申请的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的滑动配合的示例性说明。在本申请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示例性的,还可以将第一导向轴14411设置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的其它可能的结构上来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的滑动连接。
除此之外,采用任意形式的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和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只要第一左转动组件144和第一左支撑板142之间,以及第一右转动组件145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发生相对滑动,就可在对应侧的转动组件上设置导向轴,同时在支撑板上设置轨迹槽。从而通过导向轴在轨迹槽434内的滑动来实现支撑板与转动组件之间的滑动连接。
在对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以及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右转动组件145之间的滑动连接的设置方式进行了了解之后,接下来对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以及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进行介绍。
可继续参照图13,从图13中可以看出,第一左支撑板142可以连接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边缘处。可一并参照图13和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主轴组件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其用于展示支撑板与壳体固定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了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绕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转动,可使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靠近第一主轴组件14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左圆弧槽113。另外,第一左支撑板还包括凸设于第一板体1421的第一左圆弧轴1424。第一左圆弧轴1424的形状不限,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左圆弧轴1424可呈月牙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左支撑板142的第一左圆弧轴1424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第一左圆弧槽113内。此外,第一左圆弧轴1424能够在第一左圆弧槽113内进行转动。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展开和闭合过程中,第一左圆弧轴1424相对于第一左圆弧槽113滑动,且相对于两者形成的虚拟轴转动。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除了可采用上述的虚拟轴转动连接以外,还可以使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通过实心轴来实现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通过销轴进行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左圆弧槽113,该多个第一左圆弧槽113沿其轴向间隔设置。另外,在第一左支撑板142上设置多个第一左圆弧轴1424,并使多个第一左圆弧轴1424与多个第一左圆弧槽113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
由于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关于第一主轴组件141对称设置,在具体设置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时,其可参照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支撑板142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由此,使第一右支撑板143与第一右壳体固定架122之间通过虚拟轴转动连接。此架构下,转动连接结构简单,转动轴所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减小转轴机构的厚度,使得电子设备更易实现轻薄化设计。
具体的实施例中,柔性屏200与第一转轴机构140的连接方式可以影响柔性屏200在闭合状态下的形态、受力以及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2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5a所示,上述第一弯折区220包括连续的第一左区域221、第一中区域222和第一右区域223。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5b所示,第一左区域221覆盖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中区域222覆盖第一中支撑板1411,第一右区域223覆盖第一右支撑板143。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左区域221相对于第一左支撑板142移动设置,第一中区域222相对于第一中支撑板1411移动设置,第一右区域223相对于第一右支撑板143移动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弯折区220与第一转轴机构140完全不粘接设置。从而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折叠时,第一弯折区220可以形成水滴形,有利于增大柔性屏200弯折的曲率半径,且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200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200弯折损坏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上述第一左区域221与第一左支撑板142固定连接,第一中区域222相对于第一中支撑板1411移动设置,第一右区域223与第一右支撑板143固定连接。此时也可以是实现第一弯折区220的弯折。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第一左区域221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一左支撑板142固定连接,第二右区域243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一右支撑板143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由展平状态相对转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柔性屏200不会与第一壳体110、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以及第二壳体120发生相对滑动,第一左支撑板142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左区域221的部分或全部绕第一壳体110转动,第一右支撑板143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右区域223的部分或全部绕第二壳体120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柔性屏200的第一中区域222随着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折叠进行弯折。在部分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左区域221的未与第一左支撑板142固定的部分,和第一右区域223的未与第一右支撑板143固定的部分可随着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折叠进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柔性屏200的各个区域分别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以及第一左支撑板142、第一右支撑板143固定连接的情况中,柔性屏200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例如通过金属片固定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换句话说,柔性屏200可以直接固定至对应的表面,也可以先与例如金属片等结构固定,金属片再与对应的表面固定,从而相当于将金属片作为中间层设于柔性屏200与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和转轴机构之间,以实现柔性屏200与对应表面的固定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上述柔性屏200的固定连接都可采用粘胶(例如点胶或背胶)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它方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采用粘胶方式实现第一左区域221与第一左支撑板142的固定连接以及第一右区域223与第一右支撑板143的固定连接时,沿第一主轴组件14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也即图3中的X方向和Y方向),第一左区域221和第一右区域223可以分别连续或不连续的与对应的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粘接。在不连续粘接的情况下,第一左区域221和第一右区域223的部分区域与对应的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的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固定连接,即第一左区域221和第一右区域223中存在与对应的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固定连接的部分区域,以及未与对应的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固定连接的部分区域。其中,在粘接区域可设置粘胶,以用于实现柔性屏200与对应的第一左支撑板142或第一右支撑板143之间的固定。而在未粘接区域,柔性屏200的第一左区域221与第一左支撑板142之间,以及第一右区域223和第一右支撑板143之间可以通过介质进行填充。其中介质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或一体成型,但介质不与柔性屏200粘接。或者,介质与柔性屏200的第一左区域221和第一右区域223粘接,但不与支撑板粘接。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对柔性屏200的第一左区域221和第一右区域223的平整支撑。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150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6中的(b)为在图16中的(a)所示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去除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和第二右支撑板15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转轴机构150(在一些场景下该第二转轴机构150也被叫做铰链)可以包括第二主轴组件151(在一些场景下主轴组件也被叫做主轴、主体等)、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其中,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关于第二主轴组件151对称设置,且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能够相对于第二主轴组件151相向或相背离转动,以实现第二转轴机构150的折叠和展开功能。另外,可一并参照图1a和图16,第二壳体120可通过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连接,第三壳体130可通过第二右支撑板153与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相向或者相背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20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主轴组件151同向转动,第三壳体130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绕第二主轴组件151同向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或展开。
在本申请中,可继续参照图16,上述第二主轴组件151、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是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的核心组件,主要用于与两个壳体配合实现以下功能:第二主轴组件151包括第二中支撑板1511,在如图1a和图2b中所示的展平状态下,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和第二右支撑板153能够平整的支撑柔性屏200,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能够使柔性屏200的第二弯折区240受力均匀;在如图1b和图1c所示的折叠状态下,能够为柔性屏200提供容屏空间,且该容屏空间可以保证柔性屏200的第二弯折区240具有一定程度的曲率,避免被挤压。进一步的,还能使整个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200的长度基本不变,从而保证柔性屏200的可靠性。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一并参照图1a和图16,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并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壳体120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可继续参照图16,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向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另外,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壳体120的转动方向和第二壳体120本身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二壳体120本身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壳体120顺时针转动;第二壳体120本身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壳体120逆时针转动。
相类似的,第三壳体130相对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并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绕第三壳体130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右支撑板153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可继续参照图16,第二右支撑板153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图16中XY平面的方向)向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另外,第二右支撑板153绕第三壳体130的转动方向和第三壳体130本身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三壳体130本身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右支撑板153绕第三壳体130顺时针转动;第三壳体130本身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右支撑板153绕第三壳体130逆时针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左支撑板152以及第二右支撑板153被带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主轴组件151与其它结构之间没有联动关系。
相对应的,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相对展开至展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并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壳体120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具体来说,可继续参照图16,在此过程中,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图16中XY平面的方向)向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相类似的,第二右支撑板153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可沿Y方向向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同时沿Z方向(垂直于图16中XY平面的方向)向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侧运动。
可参照图1a和图16,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200处于展平状态。此时,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右支撑板153转动到第二位置,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朝向柔性屏200的支撑面、可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第二左支撑板152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第二右支撑板153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以及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平齐设置;或者,第二中支撑板1511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第二左支撑板152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第二右支撑板153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以及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不完全平齐,这时可通过添加胶水、钢片等填充物,来对不平齐的区域进行填充,以为柔性屏200提供平整的支撑面,从而可避免柔性屏200出现局部塌陷的问题,提高柔性屏200的平整度。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轴机构15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17和图1b,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右支撑板153转动到第一位置,且二者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此时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右支撑板153以及第二主轴组件151之间形成容屏空间。这里的容屏空间即为用于在闭合状态下收容柔性屏200的空间,使柔性屏200能够不被挤压。具体来说,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右支撑板153以及第二主轴组件151形成的容屏空间可以是类似三角形的形态,也就是说,上述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中支撑板1511形成锐角夹角,第二右支撑板153与第二中支撑板1511形成锐角夹角。但该容屏空间并不是封闭空间,在闭合状态下,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并不与第二主轴组件151相接触。进一步的,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的延长线可以与第二主轴组件151的边缘相交,也可以不相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继续参照图17,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容置于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右支撑板153和第二主轴组件151形成的容屏空间内,并可呈锥形。由图17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该实施例的转轴机构,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可以与折叠支架100贴合较好,也就是说,柔性屏200的第二弯折区240与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和第二右支撑板153均能够较好的贴合,可以减少柔性屏200与折叠支架100之间的缝隙,则灰尘杂质不易进入柔性屏200与折叠之间,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二弯折区240可以与第一中支撑板1411贴合,则可以提供较大的空间以容纳第一壳体110,使第一壳体110的端部与第一中支撑板1411之间的距离较短,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200折叠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7和图18,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三壳体13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依次叠合时,柔性屏200的第一弯折区220弯折成水滴形,第二弯折区240弯折成锥形。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的曲率半径较大,且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200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200弯折损坏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减少柔性屏200与折叠支架100之间的缝隙,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二弯折区240可以与第一中支撑板1411贴合,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轴组件151可为实心的一体结构,其可作为基座。或者,上述第二主轴组件151还可以为空心结构,在空心中设置其它配件。
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一并参照图16、图19a、图19b和图19c,图19a为图16中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b为图16中B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c为图16中C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120还可以包括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第二转轴机构150还可以包括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一并参照图1a、图19a、图19b和图19c,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可以为独立结构,在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上可设有多个紧固孔,这样可通过与该多个紧固孔的一一对应的多个紧固件,将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固定于第二壳体120。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还可与第二壳体120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作为第二壳体120的一部分,从而简化第二转轴机构150的结构。
其中,第二左转动组件155与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连接,以用于实现上文中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二主轴组件151的转动。另外,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转动连接且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滑动连接,以用于实现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二壳体120的转动,并在折叠状态下达到指定位置,形成容纳空间。
相类似的,一并参照图1a、图19a、图19b和图19c,第三壳体130还可以包括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第二转轴机构150还可以包括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其中,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可以为独立结构,在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上可设有多个紧固孔,并可通过与该多个紧固孔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紧固件,将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固定于第三壳体130。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还可与第三壳体130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作为第三壳体130的一部分,以简化转轴机构的结构。
其中,第二右转动组件157与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连接,以用于实现上文中第三壳体130相对第二主轴组件151的转动。另外,第二右支撑板153与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转动连接且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滑动连接,以用于实现第二左支撑板152绕第三壳体130的转动,并在折叠状态下达到指定位置,形成容纳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左转动组件155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可以相对第二主轴组件151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定。
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相对转动时,第二壳体120带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第三壳体130带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绕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相对第二壳体120转动,且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相对第三壳体130转动,且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
可一并参照图1a、图16、图19a、图19b和图19c,由于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与第三壳体130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相对转动时,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和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相对转动,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带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带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绕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另外,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相对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转动,以使第二左支撑板152沿垂直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二左转动组件155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相对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转动,以使第二右支撑板153沿垂直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二右转动组件157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远离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形成预设夹角,并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左支撑板152相对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左支撑板152相对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顺时针转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左支撑板152相对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逆时针转动。相类似的,第二右支撑板153相对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绕第二主轴组件151的转动方向可以是同向的,例如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绕第二主轴组件151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右支撑板153相对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顺时针转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绕第二主轴组件151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右支撑板153相对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逆时针转动。
在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相背转动时,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和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相背转动,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带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带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绕第二主轴组件151转动。另外,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相对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同向转动,以使第二左支撑板152沿垂直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二左转动组件155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左支撑板152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相对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同向转动,以使第二右支撑板153沿垂直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相对第二右转动组件157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右支撑板153的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一端沿靠近第二主轴组件151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左支撑板15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右支撑板153和第二主轴组件151展平成支撑面。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和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可为成对设置的多个,且多个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和第二右转动组件157沿第二主轴组件1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有效的提高转动组件转动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主轴机构150与第一主轴机构140的主要差别在于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而结构类似。第二主轴机构150的第二左转动组件155也包括第二左从动臂1551和第二左摆臂1552,第二右转动组件157也包括第二右从动臂1571和第二右摆臂1572。第二左从动臂1551与第二主轴组件151以及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的连接,以及,第二右从动臂1571与第二主轴组件151以及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的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一左从动臂1441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以及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相类似的,第二左摆臂1552与第二主轴组件151以及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的连接,以及,第二右摆臂1572与第二主轴组件151以及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的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一左摆臂1442与第一主轴组件141以及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的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同样,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方式,以及第二右支撑板153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一左支撑板142与第一左转动组件144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同样,设置第二左支撑板152与第二左壳体固定架154,以及设置第二右支撑板153与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时,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左壳体固定架112和第一左支撑板142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具体的实施例中,柔性屏200与第二转轴机构150的连接方式可以影响柔性屏200在闭合状态下的形态、受力以及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15a,上述第二弯折区240包括连续的第二左区域241、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区域243。如图15b所示,第二左区域241覆盖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区域242覆盖第二中支撑板1511,第二右区域243覆盖第二右支撑板153。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左区域241相对于第二左支撑板152移动设置,第二中区域242相对于第二中支撑板1511移动设置,第二右区域243相对于第二右支撑板153移动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弯折区240与第二转轴机构150完全不粘接设置。从而在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折叠时,第二弯折区240可以形成水滴形,有利于增大柔性屏200弯折的曲率半径,且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200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200弯折损坏的风险。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上述第二左区域241与第二左支撑板152固定连接,第二中区域242相对于第二中支撑板1511移动设置,第二右区域243与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此时也可以是实现第二弯折区240的弯折。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第二左区域241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二左支撑板152固定连接,第二右区域243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由展平状态相对转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柔性屏200不会与第二壳体120、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右支撑板153以及第三壳体130发生相对滑动,第二左支撑板152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左区域241的部分或全部绕第二壳体120转动,第二右支撑板153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右区域243的部分或全部绕第三壳体130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柔性屏200的第二中区域242随着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的折叠进行弯折。在部分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左区域241的未与第二左支撑板152固定的部分,和第二右区域243的未与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的部分可随着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的折叠进弯折。
再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上述第二左区域241与第二左支撑板152固定连接,第二中区域242与第二中支撑板1511固定连接,第二右区域243与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此时也可以是实现第二弯折区240的弯折。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第二左区域241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二左支撑板152固定连接,第二中区域242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二中支撑板1511固定连接,第二右区域243的部分或者全部与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由展平状态相对转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柔性屏200不会与第二壳体120、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第二右支撑板153以及第三壳体130发生相对滑动,第二左支撑板152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左区域241的部分或全部绕第二壳体120转动,第二右支撑板153可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右区域243的部分或全部绕第三壳体130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柔性屏200在第二左区域241与第二中区域242两者相邻的区域,以及第二中区域242与第二右区域243两者相邻的区域,随着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的折叠进行弯折。在部分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左区域241的未与第二左支撑板152固定的部分,和第二右区域243的未与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的部分可随着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的折叠进弯折。
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200的第二弯折区240与折叠支架100相对固定,则在第三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20折叠过程中,柔性屏200的第二弯折区240与折叠支架100相对固定,因此柔性屏200不易受到拉伸或者挤压,有利于提升柔性屏2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柔性屏200的各个区域分别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以及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的情况中,柔性屏200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例如通过金属片固定连接等)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换句话说,柔性屏200可以直接固定至对应的表面,也可以先与例如金属片等结构固定,金属片再与对应的表面固定,从而相当于将金属片作为中间层设于柔性屏200与第二壳体120、第三壳体130和转轴机构之间,以实现柔性屏200与对应表面的固定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上述柔性屏200的固定连接都可采用粘胶(例如点胶或背胶)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采用焊接等其它方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采用粘胶方式实现第二左区域241与第二左支撑板152的固定连接、第二中区域242与第二中支撑板1511的固定连接以及第二右区域243与第二右支撑板153的固定连接时,沿第二主轴组件15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也即图16中的X方向和Y方向),第二左区域241、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区域243可以分别连续或不连续的与对应的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和第二右支撑板153粘接。在不连续粘接的情况下,第二左区域241、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区域243的部分区域与对应的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的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固定连接,即第二左区域241、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区域243中存在与对应的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的部分区域,以及未与对应的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支撑板153固定连接的部分区域。其中,在粘接区域可设置粘胶,以用于实现柔性屏200与对应的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区域242或第二右支撑板153之间的固定。而在未粘接区域,柔性屏200的第二左区域241与第二左支撑板152之间,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中区域242,以及第二右区域243和第二右支撑板153之间可以通过介质进行填充。其中介质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或一体成型,但介质不与柔性屏200粘接。或者,介质与柔性屏200的第二左区域241、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区域243粘接,但不与支撑板粘接。从而能够实现第二左支撑板152、第二中支撑板1511和第二右支撑板153对柔性屏200的第二左区域241、第二中区域242和第二右区域243的平整支撑。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150的处于展平状态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转轴机构150(在一些场景下该第二转轴机构150也被叫做铰链)可以包括第三主轴组件158(在一些场景下主轴组件也被叫做主轴、主体等)、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其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关于第三主轴组件158对称设置,且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能够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相向或相背离转动,以实现第二转轴机构150的折叠和展开功能。另外,可一并参照图1a和图20,第二壳体120可通过第三左转动组件159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第三壳体130可通过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相向或者相背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20带动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绕第三主轴组件158同向转动,第三壳体130带动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绕第三主轴组件158同向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或展开。
在本申请中,上述第三主轴组件158、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是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的核心组件。图21a为图20中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b为图20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轴机构15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如图1a中所示的展平状态下,第二表面121与第三表面131闭合,如图21a和图21b所示,能够平整的支撑柔性屏200;第三主轴组件158包括三中支撑板,在如图1c所示的折叠状态下,如图22所示,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第三中支撑板和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形成容屏空间,能够为柔性屏200提供容屏空间。
请继续参考图2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转动到第一位置,且二者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此时第二表面121、第三表面131以及第三中支撑板之间形成容屏空间。这里的容屏空间即为用于在闭合状态下收容柔性屏200的空间,使柔性屏200能够不被挤压。具体来说,第二表面121、第三表面131以及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的容屏空间的截面可以是类似矩形的形态,也就是说,上述第二表面121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第三表面131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柔性屏200在上述容屏空间内可呈U形弯折,该容屏空间可以保证柔性屏200的第二弯折区240具有一定程度的曲率,避免被挤压。进一步的,还能使整个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柔性屏200的长度基本不变,从而保证柔性屏200的可靠性。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表面121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指的是第二表面121与第三中支撑板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大致垂直,不一定是完全垂直,例如,第二表面121与第三中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86°、87°、88°、89°、91°、92°、93°或者94°等等,总之可以具有一定的偏差。同样,第三表面131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指的是第三表面131与第三中支撑板朝向柔性屏200的表面大致垂直,不一定是完全垂直,例如,第三表面131与第三中支撑板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86°、87°、88°、89°、91°、92°、93°或者94°等等,总之可以具有一定的偏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继续参照图22,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容置于第二表面121、第三表面131以及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的容屏空间内,并可呈U形弯折。由图22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该实施例的第二转轴机构,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并简化电子设备的制备和安装过程的工艺。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200折叠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22和图23,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三壳体13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依次叠合时,柔性屏200的第一弯折区220弯折成水滴形,第二弯折区240弯折成U形。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的曲率半径较大,且柔性屏200的弯折部分各处的曲率较为均匀,从而可减小柔性屏200的折痕,并可降低柔性屏200弯折损坏的风险。此外,还有利于简化折叠支架100的结构降低制备和组装成本。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120滑动连接。则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展开至闭合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并带动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绕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的靠近第三主轴组件158的一端绕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同时,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向远离第三主轴组件158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表面121相对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完成折叠过程,使第二表面121、第三表面131以及第三中支撑板形成容屏空间。相对应的,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闭合状态向展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并带动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绕第三主轴组件158反向转动(与上述转动方向相反),在此过程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的靠近第三主轴组件158的一端绕第三主轴组件158反向转动。同时,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向靠近第三主轴组件158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展开。
相类似的,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的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130滑动连接。则在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从展开状态至闭合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第三壳体130相对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并带动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绕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的靠近第三主轴组件158的一端绕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同时,第三壳体130相对于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向远离第三主轴组件158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三壳体130的第三表面131相对于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完成折叠过程,使第二表面121、第三表面131以及第三中支撑板形成容屏空间。相对应的,当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闭合状态向展开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第三壳体130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并带动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绕第三主轴组件158反向转动(与上述转动方向相反),在此过程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的靠近第三主轴组件158的一端绕第三主轴组件158反向转动。同时,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向靠近第三主轴组件158的方向滑动,直至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展开。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左转动组件159与第二壳体120滑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使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包括滑块,第二壳体120包括滑槽,上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从而可以提升第三左转动组件159与第二壳体120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使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包括滑槽,第二壳体120包括滑块,上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足限制。
相类似的,上述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与第三壳体130滑动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使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包括滑块,第三壳体130包括滑槽,上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从而可以提升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与第三壳体130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使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包括滑槽,第三壳体130包括滑块,上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足限制。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列举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20和图24所示,在本申请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可以包括第三左摆臂1592(在一些场景下从动臂也被叫做传动臂,摆臂也被叫做转动臂、滑动臂等)。第三左摆臂1592的一端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从而第三左摆臂1592带动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
请继续参考图20、图21b和图24,折叠支架包括同步机构170,该同步机构170包括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第一同步件171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第二同步件172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且第一同步件171与第二同步件172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只有第一同步件171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时,第二同步件172才会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可以为齿轮,且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啮合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当然,上述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包括第三左从动臂1591,该第三左从动臂1591一端与第一同步件17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同步件171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120滑动连接;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包括第三右从动臂15101,第三右从动臂15101的一端与第二同步件17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同步件172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壳体130滑动连接。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左从动臂1591和第三右从动臂15101,使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与同步机构170连接,进而可以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同步进行展开和折叠。
请结合图21b和图24,为了实现第三左从动臂1591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滑动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0可以设有第二滑槽123。第三左从动臂1591上可以设有第二滑块15911,第二滑块15911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槽123,可用以引导第三左从动臂1591上的第二滑块15911的滑动方向,以实现第三左从动臂1591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左从动臂1591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槽123也可以设置在第三左从动臂1591上,第二滑块159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第三左从动臂1591与第二壳体120滑动连接的同时,还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转动。具体的,可以使第二滑块15911为圆柱形轴部,则第二滑块15911在第二滑槽123内,除了沿第二滑槽123滑动以外,还可以在第二滑槽内转动,以适应第二壳体120在折叠过程中与第三主轴组件158之间的角度变化。
请结合图21a、图22和图24,为了实现第三左摆臂1592与第三主轴组件158的转动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可将第三左摆臂1592和第三主轴组件158之间实现转动连接的方式具体设置为虚拟轴式。
具体的,第三主轴组件158包括第三左圆弧槽1’,第三左摆臂1592的一端设有第三左圆弧轴2’,将第三左圆弧轴2’装配在第三左圆弧槽1’内,便可实现第三左摆臂1592和第三主轴组件158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虚拟轴式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第三左摆臂1592和第三主轴组件158之间的连接结构良好的隐藏在第三主轴组件158内,从而有利于提升第二转轴机构150的一体性和使用体验。另外,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还利于实现整机减薄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三主轴组件158上设置圆弧轴,并在第三左摆臂1592上设置圆弧槽,其具体设置方式与上述将第三左圆弧槽1’设置在第三主轴组件158上,并将第三左圆弧轴2’设置在第三左摆臂1592上的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第三左圆弧槽1’可以为四分之一圆弧槽、三分之一圆弧槽等,第三左圆弧轴2’可以是四分之一圆弧轴、三分之一圆弧轴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三左圆弧槽1’和第三左圆弧轴2’的具体参数作适应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左摆臂1592和第三主轴组件158之间也可以采用销轴或者其他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例如,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左摆臂1592和第三主轴组件158之间实现转动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为销轴式。
在将第三左摆臂1592与第二壳体120进行固定连接时,可以利用螺钉实现了连接,或者铆钉或者卡扣等结构,此处不进行详细描述。
可继续参照图20和图24,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可以包括第三右摆臂15102和第三右从动臂15101。其中,第三右摆臂15102的一端与第三壳体1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第三右从动臂15101的一端与第三壳体130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主轴组件158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可以相对于第三主轴组件158对称设置,第三右从动臂15101与第三主轴组件158以及第三壳体130的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三左从动臂1591与第三主轴组件158以及第二壳体120的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相类似的,第三右摆臂15102与第三主轴组件158以及第三壳体130的连接,可参照上述对于第三左摆臂1592与第三主轴组件158以及第二壳体120的连接方式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另外,在本申请中,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第三左从动臂1591、第三左摆臂1592、第三右从动臂15101、第三右摆臂15102、第三壳体130、第二壳体120、第一左支撑板142和第一右支撑板143转动的轴线均平行。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轴组件151可为实心的一体结构,其可作为基座。或者,上述第二主轴组件151还可以为空心结构,在空心中设置其它配件。
在本申请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可为成对设置的多个,且多个第三左转动组件159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沿第三主轴组件15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有效的提高转动组件转动的稳定性。
具体的实施例中,柔性屏200与第二转轴机构150的连接方式可以影响柔性屏200在闭合状态下的形态、受力以及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150的结构较为简单,第二弯折区240无需分区,第二弯折区240覆盖第三中支撑板,且可相对于第三中支撑板移动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弯折区240与第三中支撑板不粘接固定,从而便于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叠合时,柔性屏能够弯曲容纳于第二壳体120、第三中支撑板和第三壳体130形成的容屏空间内。该实施例中,柔性屏的固定方式较为简单,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安装工艺。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支架100还可以包括锁止结构160,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叠合之后,才可以翻折第三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20,以防止用户误操作,先折叠第三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20,造成用户需要打开第三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20之后,再折叠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折叠支架100还包括锁止结构160,该锁止结构160包括第一锁止部161、第二锁止部162和解锁部163。上述第一锁止部161设置于第二转轴机构150,且与第二转轴机构150联动,也就是说,当第二转轴机构150运动时,第一锁止部161需要同时与第二转轴机构150运动,那么当第一锁止部161无法运动时,第二转轴机构150就锁止,无法运动。第二锁止部162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具体的,上述第二锁止部162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120,或者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右壳体固定架156,总之,可以实现第二锁止部162与第一锁止部161之间的相对运动即可。例如,若第二转轴机构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和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的实现方式,则第一锁止部161为第二左从动臂1551;若第二转轴机构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左转动组件1595和第三右转动组件1510的实现方式,则第一锁止部161为第三左从动臂1591。当然,第一锁止部161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结构件,不依赖于上述第二转轴机构的设计,只要能够与第二壳体120上的第二锁止部162产生相对运动即可。解锁部163设置于第一壳体110远离第一转轴机构140的一端,该解锁部163可以实现第一锁止部161和第二锁止部162的解锁。
上述锁止结构160工作过程为:当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均展开时,第一锁止部161与第二锁止部162锁止,此时第二转轴机构150无法运动,则可以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保持固定。当需要折叠本申请电子设备时,先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叠合,然后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叠合时,解锁部163解锁第一锁止部161和第二锁止部162,使第二转轴机构150可以运动,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可折叠。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对三段折叠的电子设备的折叠顺序进行管理,从而可以防止误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锁止结构16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下面列举一些锁止结构160的具体结构,作为参考。
图2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部16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6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锁止部16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6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解锁部16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6a所示,一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锁止部161包括第一卡合部1611,该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二转轴机构150联动。如图26b所示,第二锁止部162包括第二卡合部1621、第一磁体1622和复位件1623,上述第二卡合部1621与第一磁体1622固定连接,从而,第一磁体1622与第二卡合部1621同步运动。上述第一磁体1622与复位件1623连接,复位件1623远离第一磁体1622的一端与第二转轴机构150或者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从而复位件1623可以驱动第一磁体1622带动第二卡合部1621朝向第一卡合部1611移动。如图26c所示,上述解锁部163包括第二磁体1631,该第二磁体1631与第一磁体1622适配,能够驱动第一磁体1622向背离第一锁止部161的方向移动,以解锁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二卡合部1621。
图27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止结构160锁止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7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锁止结构160解锁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7a,当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均展开时,复位件1623驱动第一卡合部1611和第二卡合部1621卡合,使第二转轴机构150锁止,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保持相对固定。如图27b所示,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叠合时,第一壳体110朝向第二壳体120折叠,使得第二磁体1631靠近第一磁体1622,且第二磁体1631吸附第一磁体1622,驱动第一磁体1622带动第二卡合部1621背离第一卡合部1611移动,进而使第一卡合部1611和第二卡合部1621脱离,使第二转轴机构150解锁,从而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可以进行折叠操作。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卡合部1611可以具有卡口,第二卡合部1621具有与上述卡口适配的卡头,上述复位件1623驱动卡头伸入卡口内,以实现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二卡合部1621的卡合,实现锁止结构160的锁止,进而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保持相对固定,无法进行折叠操作。上述第二磁体1631驱动上述卡头从上述卡口内滑出,以实现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二卡合部1621的脱离,实现锁止结构160的解锁,进而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可以相对运动,以能够进行折叠操作。
当然,还可以使上述第一卡合部1611具有卡头,第二卡合部1621具有与上述卡头适配的卡口,上述复位件1623驱动卡口套至卡头的外侧,以实现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二卡合部1621的卡合,实现锁止结构160的锁止,进而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保持相对固定,无法进行折叠操作。上述第二磁体1631驱动上述卡头从上述卡口内滑出,以实现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二卡合部1621的脱离,实现锁止结构160的解锁,进而使第二壳体120与第三壳体130可以相对运动,以能够进行折叠操作。
此外,上述复位件1623的具体结构也不做限制,可以为弹簧、簧片或者磁铁组件等结构,只要能够驱动第一锁止部161与第二锁止部162锁止,且能够在解锁部163的驱动下,进行解锁即可。
上述第一锁止部161在第二转轴机构15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制,只要与第二转轴机构150联动且与第二壳体可以产生相对运动即可(例如沿轴向方向转动或垂直轴向方向滑动)。也就是说,使第一锁止部161和第二转轴机构150同时运动,只要第一锁止部161无法运动,第二转轴机构150就无法运动。例如,上述第二转轴结构包括同步机构时,同步机构包括齿轮,齿轮还连接有连杆,则可以使第一锁止部161固定安装于连杆或者齿轮,当第一锁止部161被卡死时,则齿轮连杆无法运动。
具体的实施例中,适配上述第一锁止部161的设置,上述第一卡合部1611可以位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的第二左从动臂或第三左转动组件159中的第三左从动臂;当然若第一锁止部161为独立的结构件,则第一卡合部1611为该独立部件上的部位。
上述第一磁体1622具体可以为第一磁矩阵,第二磁体1631为第二磁矩阵,上述第一磁矩阵和第二磁矩阵适配,则第二磁矩阵可以驱动第一磁矩阵移动。该实施例中,磁矩阵的磁力较为稳定,有利于提升锁止结构160的工作稳定性。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磁矩阵和第二磁矩阵可以为海尔贝克磁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之间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锁止结构160,该至少两个锁止结构160沿第二转轴机构15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定距离设置,具体可以对称设置。上述轴向方向可以为第二转轴机构150的长度方向,或者说第二壳体120和第三壳体130之间的缝隙的延伸方向。至少两个锁止结构160对称设置时,对称轴垂直于上述第二转轴机构150的轴向方向,且位于第二转轴机构150的轴向方向的中心。
请参考图5c、图19c和图21b,为了更好的实现转轴机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和第二转轴机构150中的至少一个)的展开和折叠,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架100还可以包括同步机构170,同步机构170用于实现相邻的两个壳体的同步转动,以使相邻的两个壳体中的任一运动会带动另一侧的壳体向相对或者相背的方向运动,从而可避免仅一侧的壳体运动造成柔性屏200的拉扯。另外,还可以提升两个壳体折叠或展开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同步机构170的同步功能可以通过齿轮副实现,具体可以包括偶数个依次啮合的齿轮形成。以该同步机构170为第二转轴机构150的部分结构为例,该同步机构170包括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上述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可以为相啮合的齿轮,第一同步件171固定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的一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的端部直接成型出齿轮结构),第二同步件172固定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的一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右转动组件157的端部直接成型出齿轮结构)。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同步件171的轴心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在第二主轴组件151上的旋转轴心重合,第二同步件172的轴心与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在第二主轴组件151上的旋转轴心重合。由于第一同步件171与第二同步件172相啮合,这样在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绕第二主轴组件151旋转时,会带动第一同步件171向与第二左转动组件155相对或者相背的方向转动。相类似的,第二右转动组件157旋转时也会带动第二同步件172向相对或者相背的方向转动。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之间增加更多个从动齿轮173。示例性的,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之间还可以设有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73。其中,从动齿轮173为偶数个,其具体数量可根据第二主轴组件151的容纳空间的容积来进行合理设计。另外,该相啮合的偶数个从动齿轮173分别与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相啮合,从而使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和第二右转动组件157之间通过第一同步件171、第二同步件172、从动齿轮173实现同步转动,其可有效的提高第二左转动组件155和第二右转动组件157同步转动的平稳性。
可继续参照图19c,上述第一同步件171与第二同步件172之间可以具有两个从动齿轮173,由于第二转轴机构150的第二主轴组件151的宽度较大,因此,可以使得上述从动齿轮173为异形齿轮,以在距离较远的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之间进行传动,实现第三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20的同步运动。该方案有利于简化第二转轴机构150的结构,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轴机构150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所示,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上述第一同步件171与第二同步件172之间具有四个从动齿轮173,以在距离较远的第一同步件171和第二同步件172之间进行传动,实现第三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20的同步运动。该方案中的从动齿轮可以为标准齿轮,有利于实现折叠支架100的配件的标准化。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实现转轴机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机构140和第二转轴机构150中的至少一个)的展开和折叠,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机构或模块,例如轨迹控制机构、运动间隙消除机构、阻尼机构等。
轨迹控制机构可以用于控制转轴机构的部分或全部零件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运动轨迹,能够在上述某个或多个状态下运动到指定位置,从而实现在对应状态下的效果,使柔性屏的弯折区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更好的保证柔性屏不被挤压。
防卡滞机构可以用于防止转轴机构的部分或者全部零件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与主轴组件之间出现卡滞的现象,也即防止在折叠路径上被其他零件干扰或阻挡而无法流畅的折叠或展开的一种机构,保证壳体运动的流畅性,提升用户体验。
运动间隙消除机构用于消除转轴机构的各零件与壳体之间的运动间隙,以及转轴机构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运动间隙。例如,运动间隙消除机构可以消除转轴机构的用于为柔性屏提供容屏空间的零件与对应侧的壳体之间的运动间隙。以使得相邻的两个壳体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更加精准,控制转轴机构的各个零件在闭合状态下到达各自对应的设定位置,从而为柔性屏提供符合要求的容屏空间,避免运动偏差导致的对柔性屏的挤压等问题。
阻尼机构用于在相邻的两个壳体相对第一主轴组件转动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定的阻力,具体可表现为相邻的两个壳体转动时的顿挫手感,从而使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折叠或者展开过程有较为明显的感受。另外,通过阻尼机构为两壳体提供阻尼力,还可防止相邻的两个壳体的误开合,从而实现两个相邻的两个壳体在指定位置的悬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阻尼机构和同步机构还可以配合设计,以便减小转轴机构的尺寸,节约电子设备空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转轴机构、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和所述第三壳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用于安装柔性屏;
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第一转轴机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叠合;所述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三表面通过所述第二转轴机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使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叠合,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叠合时,所述第二转轴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转轴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机构包括第一主轴组件、关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一左转动组件和第一右转动组件、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包括第一中支撑板,所述第一左支撑板、所述第一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左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左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转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右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右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转动组件滑动连接;
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依次叠合时,所述第一左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所述第一右支撑板与所述第一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所述第一左支撑板、所述第一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板围成容屏空间;
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一左支撑板、所述第一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板展平成支撑面以支撑所述柔性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左摆臂和第一左从动臂,所述第一左从动臂和所述第一左摆臂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一左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右摆臂和第一右从动臂,所述第一右从动臂和所述第一右摆臂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一右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右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左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左从动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右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右从动臂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左摆臂相对所述第一左从动臂伸展运动,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右摆臂相对所述第一右从动臂伸展运动,以增加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长度;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背转动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左摆臂相对所述第一左从动臂收缩运动,且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右摆臂相对所述第一右从动臂收缩运动,以缩减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从动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左摆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L1与所述L2满足:L1>L2;所述第一左从动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比所述第一左从动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靠近所述柔性屏;
所述第一右从动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右摆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L1’与所述L2’满足:L1’>L2’;所述第一右从动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比所述第一右摆臂相对所述第一主轴组件的转动轴心靠近所述柔性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具有圆弧槽,所述第一左摆臂和所述第一右摆臂分别设有圆弧轴,所述圆弧轴装配于所述圆弧槽内,使所述第一左摆臂和所述第一右摆臂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左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第一左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左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柔性屏的一侧;第一右支撑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第一右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右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柔性屏的一侧;所述第一左导向结构设有第一左轨迹槽,所述第一右导向结构设有第一右轨迹槽;
所述第一左从动臂设有第一左导向轴,所述第一左导向轴与所述第一左轨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右从动臂设有第一右导向轴,所述第一右导向轴与所述第一右轨迹槽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左圆弧槽,所述第一左支撑板设有第一左圆弧轴,所述第一左圆弧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左圆弧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左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一右圆弧槽,所述第一右支撑板设有第一右圆弧轴,所述第一右圆弧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右圆弧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二主轴组件、关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二左转动组件和第二右转动组件、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所述第二主轴组件包括第二中支撑板,所述第二左支撑板、所述第二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通过所述第二右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支撑板与所述第三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右转动组件滑动连接;
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依次叠合时,所述第二左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所述第二右支撑板与所述第二中支撑板形成锐角夹角,所述第二左支撑板、所述第二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右支撑板围成容屏空间;
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二左支撑板、所述第二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右支撑板展平成支撑面以支撑所述柔性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左摆臂和第二左从动臂,所述第二左从动臂和所述第二左摆臂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二左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右摆臂和第二右从动臂,所述第二右从动臂和所述第二右摆臂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的旋转轴心相互平行且不重合,所述第二右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左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左从动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右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右从动臂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左摆臂相对所述第二左从动臂伸展运动,且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右摆臂相对所述第二右从动臂伸展运动,以增加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长度;
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相背转动时,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左摆臂相对所述第二左从动臂收缩运动,且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右摆臂相对所述第二右从动臂收缩运动,以缩减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三主轴组件、关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三左转动组件和第三右转动组件,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包括第三中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壳体通过所述第三右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依次叠合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三中支撑板形成直角夹角,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三壳体围成容屏空间;
当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三壳体展平成支撑面以支撑所述柔性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摆臂,所述第三左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右摆臂,所述第三右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第一同步件和第二同步件,所述第一同步件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件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件与所述第二同步件同步转动;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从动臂,所述第三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右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右从动臂,所述第三右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滑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三左从动臂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右从动臂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包括第三左圆弧槽,所述第三左摆臂设有第三左圆弧轴,所述第三左圆弧轴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左圆弧槽,以实现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和所述第三左摆臂之间的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包括第三右圆弧槽,所述第三右摆臂设有第三右圆弧轴,所述第三右圆弧轴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右圆弧槽,以实现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和所述第三右摆臂之间的转动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第一锁止部、第二锁止部和解锁部;所述第一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且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联动,所述第二锁止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三壳体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之间相对运动;所述解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一端;
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均展开时,所述第一锁止部与所述第二锁止部锁止,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相对所述第二转轴机构保持固定,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叠合时,所述解锁部解锁所述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锁止部,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可折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包括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锁止部包括第二卡合部、第一磁体和复位件,所述解锁部包括第二磁体,其中:
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复位件连接,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磁体带动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均展开时,使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使所述第二转轴机构锁止;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叠合时,所述第二磁体吸附所述第一磁体,驱动所述第一磁体带动所述第二卡合部背离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脱离,使所述第二转轴机构解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为第一磁矩阵,所述第二磁体为与所述第一磁矩阵适配的第二磁矩阵。
18.如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锁止结构,至少两个所述锁止结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
19.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所述第二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二左从动臂,所述第二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时,
所述第一锁止部为所述第二左从动臂。
20.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所述第三左转动组件包括第三左从动臂时,所述第三左从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时,
所述第一锁止部为所述第三左从动臂。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和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支架,所述柔性屏连续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转轴机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和所述第三表面,且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分别固定连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机构包括第一主轴组件、关于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一左支撑板和第一右支撑板,所述第一主轴组件包括第一中支撑板,所述第一左支撑板、所述第一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一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其中:
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弯折区,所述第一弯折区包括连续的第一左区域、第一中区域和第一右区域,所述第一左区域覆盖所述第一左支撑板,所述第一中区域覆盖所述第一中支撑板,所述第一中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支撑板移动设置,所述第一右区域覆盖所述第一右支撑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左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右支撑板固定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二主轴组件、关于所述第二主轴组件对称设置的第二左支撑板和第二右支撑板,所述第二主轴组件包括第二中支撑板,所述第二左支撑板、所述第二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其中:
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二弯折区包括连续的第二左区域、第二中区域和第二右区域,所述第二左区域覆盖所述第二左支撑板,所述第二中区域覆盖所述第二中支撑板,且所述第二中区域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支撑板移动,所述第二右区域覆盖所述第二右支撑板。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左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右支撑板固定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三主轴组件,所述第三主轴组件包括第三中支撑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中支撑板和所述第三壳体展平成支撑面以支撑所述柔性屏,其中:
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二弯折区覆盖所述第三中支撑板,且所述第二弯折区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支撑板移动。
CN202210336840.XA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939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840.XA CN116939071A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6840.XA CN116939071A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9071A true CN116939071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74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6840.XA Pending CN116939071A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90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43478A9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80564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006149A (zh)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923279B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1007908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WO2023065730A1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98765B (zh) 一种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784947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CN116097011A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939071A (zh) 一种折叠支架及电子设备
WO2023143329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071950A1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989220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044887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3484909U (zh) 一种内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止位机构
WO2023142960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4067615A1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117905783A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转轴机构
CN117536976A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WO2024027489A1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450182U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117351844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542587B (zh) 一种转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