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4275B -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4275B
CN116934275B CN202311192093.8A CN202311192093A CN116934275B CN 116934275 B CN116934275 B CN 116934275B CN 202311192093 A CN202311192093 A CN 202311192093A CN 116934275 B CN116934275 B CN 116934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target
track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2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34275A (zh
Inventor
王�琦
李涛
王国兵
王振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jia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jia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jia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jia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20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4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4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4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34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4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应急需求,也保证了轨道交通相关安全事件处置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列车或车辆在固定导轨上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或者城市室内进行运行的系统,那么轨道交通又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铁路,另一个是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交通拥堵的现象,而且有效提高了运行的效率,更加方便满足人们的出行,但是轨道交通由于包含大量的客流量,而乘客会携带行李等乘车,一些乘客所携带的行李由于疏忽等原因容易造成丢失的现象,例如A乘客暂时去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B,但是不方便携带C,也来不及将C进行合理处置,因而导致C被遗忘或者丢失,现有技术中对该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为:通过调取监控查看,或者挂失后等待别的乘客、工作人员拾取后上报,这些解决方式使得丢失物的找回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且找回的成功率较低。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
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
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具有附属关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
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出监管提示,所述监管提示用于表征设定区域内存在监管位;
若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监管同意信息,判定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其中监管同意信息是用户终端进入监管区域后基于用户的监管请求发出的。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
当检测到存在活动目标进入设定区域时,开始对进入的活动目标进行检测;
获取第一时刻包含活动目标的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
获取第二时刻包含活动目标的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
判断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是否要小于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
若是,则判定监管事件中存在设定目标。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监管同意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应的乘车信息,所述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标识信息,其中不同的乘车信息对应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
根据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限定不同的监管位,将所述监管位与监管同意信息绑定,生成凭证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具体包括:
下发凭证信息给巡检机器人;
指示巡检机器人解析对应的凭证信息,根据解析出的监管位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满足相似条件,检测用户终端的区域位置;
当检测到用户终端的区域位置处于认证子区域内时,发出解除警报的提示信息,接收对提示信息的确认信息;
当检测到确认操作时,对确认操作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若验证成功,解除警报提示,否则发出警报提示并且将与警报提示相关联的验证事件上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对确认操作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具体包括:
指示巡检机器人和用户终端中一个显示捕捉验证界面的同时,指示巡检机器人和用户终端中另一个进行排异验证,排异验证包括对认证子区域进行活动目标数量检测,以确定限定数量的活动目标;
当捕捉验证和排异验证均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判定验证成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二设定距离时,生成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轨迹,截取占据移动轨迹某段设定长度的末端轨迹,所述第二设定距离大于第一设定距离,
识别末端轨迹的朝向以及末端轨迹中若干行程点,根据至少两个末端的行程点和记录时间判断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速度;
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以及末端轨迹的朝向确定捕捉范围以及巡检机器人的个数,根据确认结果生成巡检机器人的控制范围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范围信息,下发指令给相应的巡检机器人,以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实时信息捕捉,将生成的捕捉信息上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另一方面,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待监管事件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
移动属性检测模块,用于: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
条件判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具有附属关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
管控提醒模块,用于: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能够满足用户暂时去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但是不方便携带或者进行合理处置的需求,形成对第一实体目标的有效安全监管,大大减低了第一实体目标被非法处置的概率,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保证了轨道交通相关安全事件处置的及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中判定监管事件中存在设定目标的流程图。
图3是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中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满足相似条件相关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中对确认操作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的流程图。
图5是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中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实时捕捉,将生成的捕捉信息上报的流程图。
图6是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的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的主流程图,所述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设定区域的具体应用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是轨道交通工具中相应的等候区,或者是存在于轨道交通工具中,也可以是设置的特定区域;
步骤S11: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定义的第一实体目标,其一般包括用户携带的物品或者小孩等,并不进行限定,考虑到携带的物品或者小孩等可能在用户暂时去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但是不方便携带的情况下,携带的物品或者小孩可能存在主动或者被动离开设定区域的可能,因此为了进一步确认第一实体目标的来源是否合法以及后续检测的必要性,将会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
步骤S12: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具有附属关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在确定了用户终端只为对应的用户所有的情况下,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即是确定对应用户的移动,并且假如是对应的用户来取走第一实体目标,那么二者的移动应当满足相似的条件;第一设定距离的设定一方面避免距离过短造成识别不准确,另一方面,第一设定距离也是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代表安全监管的界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监管位可以设置达到某种防护级别的防护装置,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3: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可以表现在轨迹整体不相似,例如一个直线,另一个为曲线;另外若是轨迹整体相似的条件下,二者的轨迹形成的时间不能相差过大,即表明二者应当是几乎同步发生的,否则,即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通过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能够满足用户暂时去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但是不方便携带或者进行合理处置的需求,形成对第一实体目标的有效安全监管,大大减低了第一实体目标被非法处置的概率,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保证了轨道交通相关安全事件处置的及时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发出监管提示,所述监管提示用于表征设定区域内存在监管位;
步骤S21:若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监管同意信息,判定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其中监管同意信息是用户终端进入监管区域后基于用户的监管请求发出的。用户的监管请求可以通过简单是语音信息等来完成,例如“我要短暂离开,请开始监管”,以满足应急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监管同意信息,判定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其中监管同意信息是用户终端进入监管区域后基于用户的监管请求发出的,能够基于用户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监管的前提条件,能够满足应急情况下的需要。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监管同意信息是通过第一实体目标被其他方式放置进监管位,用户终端发出提示信息后用户基于用户终端发出的,从而无需用户自身进入监管位;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当检测到存在活动目标进入设定区域时,开始对进入的活动目标进行检测;检测活动目标进入设定区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例如人声感应,红外识别等;
步骤S31:获取第一时刻包含活动目标的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
步骤S32:获取第二时刻包含活动目标的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
步骤S33:判断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是否要小于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
步骤S34:若是,则判定监管事件中存在设定目标。进一步的,该过程可以介入人工后台进行“设定目标”的确认。
这里的活动目标包括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这里的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并不限定具体的时刻,非中断截面信息表示空间体积或者面积不存在中断,即是连续的,在实际使用中时,捕捉若干次截面信息时,每次都会对截面信息进行判定,以获取相应的非中断截面信息,并且会判断任意两个非中断截面信息之间的差异,此时,相对空间较小的那个就是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相对空间较大的那个就是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并且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是否要小于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的程度达到设定值时,才会判定监管事件中存在设定目标,表明设定目标与活动目标完成“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对监管同意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应的乘车信息,所述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标识信息,其中不同的乘车信息对应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
步骤S41:根据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限定不同的监管位,将所述监管位与监管同意信息绑定,生成凭证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乘车标识信息,例如车厢和座位的详细信息,考虑到第一实体目标对于即将乘车时的紧迫性或者说乘车时的重要性,将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限定不同的监管位,以此可以区分监管同意信息,进而区分凭证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具体包括:
步骤S111:下发凭证信息给巡检机器人;
步骤S112:指示巡检机器人解析对应的凭证信息,根据解析出的监管位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
也就是说,巡检机器人在获取凭证信息后,根据解析的监管位对第一实体目标进移动属性检测,并且将检测的结果上报,由于巡检机器人能够保证较好的移动性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具备良好的可应用性。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满足相似条件,检测用户终端的区域位置;
步骤S51:当检测到用户终端的区域位置处于认证子区域内时,发出解除警报的提示信息,接收对提示信息的确认信息;
步骤S52:当检测到确认操作时,对确认操作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判定是否验证成功;
步骤S53:若验证成功,解除警报提示;
步骤S54:否则发出警报提示并且将与警报提示相关联的验证事件上报。
考虑到用户终端很有可能在真实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非法用户使用,造成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满足相似条件,因此,考虑对确认操作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且这种验证是捕捉验证的,应当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具备提示,例如捕捉确认操作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屏幕划写的力度信息,衣着特征信息和生物信息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对确认操作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具体包括:
步骤S5201:指示巡检机器人和用户终端中一个显示捕捉验证界面的同时,指示巡检机器人和用户终端中另一个进行排异验证,排异验证包括对认证子区域进行活动目标数量检测,以确定限定数量的活动目标;也就是说,这里的活动目标的数量是限定的,必须与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的附属关系中用户的数量相对应。
步骤S5202:当捕捉验证和排异验证均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判定验证成功。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通过对确认操作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能够保证仅限于合法的本人利用巡检机器人或者用户终端进行身份验证,保证身份信息能够基于用户本人的真实意愿进行验证,避免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身份信息被冒用;通过捕捉验证和数量排异验证相结合,从而保证第一实体目标脱离单个监管位时是基于正确(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的附属关系进行。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二设定距离时,生成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轨迹,截取占据移动轨迹某段设定长度的末端轨迹,所述第二设定距离大于第一设定距离;
步骤S61:识别末端轨迹的朝向以及末端轨迹中若干行程点,根据至少两个末端的行程点和记录时间判断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速度;末端轨迹的朝向代表第一实体目标最终的移动参考方向,行程点为生成的移动轨迹中将第一实体目标作为质点所形成的记录点,每个行程点具有对应的记录时间,移动轨迹为行程点的连线;当行程点之间的间距超过设定的密度时,可以取最后两个行程点来计算;当行程点之间的间距不超过设定的密度时,可以取若干个行程点来计算平均移动速度;
步骤S62: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以及末端轨迹的朝向确定捕捉范围以及巡检机器人的个数,根据确认结果生成巡检机器人的控制范围信息;例如,移动速度为am/s,其朝向为正北方向,可以控制设定方向内(设定方向包含其朝向,例如东偏北方向到西偏北方向内)的A个巡检机器人进行动作,其中A为b*t后取整的结果,t为单次巡检机器人动作的时间,b≥a,也就是说,这里的巡检机器人是动态确定的,随着移动速度以及末端轨迹的朝向的变化而变化;
步骤S63:根据所述控制范围信息,下发指令给相应的巡检机器人,以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实时信息捕捉,将生成的捕捉信息上报。这种捕捉信息具有前瞻性,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响应争取更多的有利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通过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超过监管位的最大距离时,根据移动速度以及末端轨迹的朝向确定捕捉范围以及巡检机器人的个数,再根据确认结果生成巡检机器人的控制范围信息,根据该控制范围信息,可以依据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速度和方向,提前布置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主动捕捉,以实时掌握其流向,将捕捉的信息上报后,可以布置对应位置的相关人员根据(响应终端接收到的)捕捉的信息及时响应。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另一方面,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待监管事件检测模块100,用于: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
移动属性检测模块200,用于: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
条件判定模块300,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具有附属关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
管控提醒模块400,用于: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并基于该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通过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能够满足用户暂时去处理较为紧急的事件,但是不方便携带或者进行合理处置的需求,形成对第一实体目标的有效安全监管,大大减低了第一实体目标被非法处置的概率,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保证了轨道交通相关安全事件处置的及时性。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系统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
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
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具有附属关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
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出监管提示,所述监管提示用于表征设定区域内存在监管位;
若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监管同意信息,判定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其中监管同意信息是用户终端进入监管区域后基于用户的监管请求发出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监管同意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应的乘车信息,所述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标识信息,其中不同的乘车信息对应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
根据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限定不同的监管位,将所述监管位与监管同意信息绑定,生成凭证信息;
所述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具体包括:
下发凭证信息给巡检机器人;
指示巡检机器人解析对应的凭证信息,根据解析出的监管位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存在活动目标进入设定区域时,开始对进入的活动目标进行检测;
获取第一时刻包含活动目标的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
获取第二时刻包含活动目标的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
判断第二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是否要小于第一非中断截面信息表征的空间;
若是,则判定监管事件中存在设定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满足相似条件,检测用户终端的区域位置;
当检测到用户终端的区域位置处于认证子区域内时,发出解除警报的提示信息,接收对提示信息的确认信息;
当检测到确认操作时,对确认操作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若验证成功,解除警报提示,否则发出警报提示并且将与警报提示相关联的验证事件上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确认操作的身份信息进行捕捉验证具体包括:
指示巡检机器人和用户终端中一个显示捕捉验证界面的同时,指示巡检机器人和用户终端中另一个进行排异验证,排异验证包括对认证子区域进行活动目标数量检测,以确定限定数量的活动目标;
当捕捉验证和排异验证均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判定验证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二设定距离时,生成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轨迹,截取占据移动轨迹某段设定长度的末端轨迹,所述第二设定距离大于第一设定距离,
识别末端轨迹的朝向以及末端轨迹中若干行程点,根据至少两个末端的行程点和记录时间判断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速度;
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以及末端轨迹的朝向确定捕捉范围以及巡检机器人的个数,根据确认结果生成巡检机器人的控制范围信息;
根据所述控制范围信息,下发指令给相应的巡检机器人,以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实时信息捕捉,将生成的捕捉信息上报。
6.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待监管事件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时,识别待监管事件的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征监管事件中是否存在设定目标,所述设定目标包括第一实体目标;
移动属性检测模块,用于:当识别到待监管事件中存在第一实体目标时,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所述凭证信息包括第一实体目标的关联乘车信息;
条件判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实体目标的移动距离达到第一设定距离时,判断用户终端的行程轨迹与第一实体目标在第一设定距离内的移动轨迹是否满足相似条件,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与第一实体目标之间具有附属关系,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单个监管位的最长距离;
管控提醒模块,用于:若判定所述行程轨迹与所述移动轨迹不满足相似条件,向用户终端发送警示信息,以使得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警示信息进行提醒,所述警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实体目标非法脱离单个监管位;
所述系统还用于:
发出监管提示,所述监管提示用于表征设定区域内存在监管位;
若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监管同意信息,判定设定区域内存在待监管事件,其中监管同意信息是用户终端进入监管区域后基于用户的监管请求发出的;
对监管同意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应的乘车信息,所述乘车信息包括乘车标识信息,其中不同的乘车信息对应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
根据不同的监管同意信息限定不同的监管位,将所述监管位与监管同意信息绑定,生成凭证信息;
所述基于凭证信息控制巡检机器人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具体包括:
下发凭证信息给巡检机器人;
指示巡检机器人解析对应的凭证信息,根据解析出的监管位对第一实体目标进行移动属性检测。
CN202311192093.8A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Active CN116934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2093.8A CN116934275B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2093.8A CN116934275B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4275A CN116934275A (zh) 2023-10-24
CN116934275B true CN116934275B (zh) 2023-12-05

Family

ID=8837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2093.8A Active CN116934275B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427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4591A (ja) * 2019-03-06 2020-09-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移動体管理装置、及び、移動体管理方法
WO2021169165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轨迹监测的共享车辆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446026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北京熵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遗忘提醒方法、相应的电子设备及装置
CN116125997A (zh) * 2023-04-14 2023-05-16 北京安录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智能巡检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CN116311556A (zh) * 2023-04-06 2023-06-23 北京数通魔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管控方法与管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19532B1 (en) * 2019-04-04 2022-12-28 Transrobotics, Inc. Technologies for acting based on object track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4591A (ja) * 2019-03-06 2020-09-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移動体管理装置、及び、移動体管理方法
WO2021169165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轨迹监测的共享车辆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446026A (zh) * 2020-10-30 2022-05-06 北京熵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遗忘提醒方法、相应的电子设备及装置
CN116311556A (zh) * 2023-04-06 2023-06-23 北京数通魔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管控方法与管控系统
CN116125997A (zh) * 2023-04-14 2023-05-16 北京安录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智能巡检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轨迹特征分析的行人异常行为识别;周维柏;李蓉;;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4275A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4130B (zh) 交通事件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442474B1 (en) Vision-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vehicular traffic events
CN104809887B (zh) 一种高速公路上车辆逆行检测方法与自动报警装置
CN112820137B (zh) 一种停车场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JP5992681B2 (ja) 混雑の非通常状態検知システム
US20170103487A1 (en) Automated border inspection
CN111368612B (zh) 超员检测系统、人员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147946B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WO2022142649A1 (zh) 行车预警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97473A (zh) 一种施工隧道车辆违章的检测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4824A (zh) 乘客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5726A (zh) 隧道施工过程违章数据回放和分析的方法、计算机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4312A (zh) 虚拟场景中的视频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装置
Khan et al.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ransportation
WO2016201867A1 (zh) 一种m2m车联网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6934275B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一体化管控系统以及方法
CN114419601A (zh) 障碍物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141022B (zh) 应急车道占用行为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33930B (zh) 交通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4311647B2 (ja) 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68545B (zh) 一种交通安全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US20200378774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shareable vehicles in preset area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method
WO2020019500A1 (zh) 车辆、车险防欺诈预警及存储介质
CN115988413B (zh) 基于传感网络的列车运行监管平台
CN112614347B (zh) 套牌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