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4167A -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24167A
CN116924167A CN202310722332.XA CN202310722332A CN116924167A CN 116924167 A CN116924167 A CN 116924167A CN 202310722332 A CN202310722332 A CN 202310722332A CN 116924167 A CN116924167 A CN 116924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eople
outside
floor
re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23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宁浙
张强强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b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b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b
Priority to CN2023107223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24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24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4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整体采用轮询机制,具体包括:通过电梯内外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一人数和第二人数;实时判断若第一人数已达运载上限,电梯直接运行到目的层;实时判断若第一人数未到达运载上限,根据电梯外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实时排序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判断是否有电梯外等待人数达到高峰,优先派梯以保证最快时间运载最多人数;实时监测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当第二人数变为零后且持续预设时间后,判断该楼层放弃呼梯,取消该楼层的呼梯响应。本发明能够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目前,在智能建筑中,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电梯派梯方法主要参考电梯是否超载,呼梯的次数,这样存在以下的问题:当电梯没有超载,但最多只能再进1人时,而中间某一层外面明显有多人等待,而后面一层外面只有1人等待时,可以智能控制,提升运送效率;当有多人一起时,只有一人呼梯,这样呼梯的次数明显少于等待乘梯的人数,导致算法不准确,电梯的运送效率不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能够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能够提升电梯的运送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判断第一人数是否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若第一人数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则电梯直接运行到目的楼层;否则,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并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优先派梯楼层;
采取轮询机制实时监测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当发现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变为零后,判断第二人数持续保持为零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若第二人数持续保持为零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则判断该停靠楼层放弃呼梯,取消该停靠楼层的召梯信号;否则,不取消该停靠楼层的召梯信号,维持该楼层继续为普通派梯楼层。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之前,还包括:
构建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包括多台电梯和多层电梯停靠楼层,每台电梯内安装有第一摄像头,每层电梯停靠楼层的电梯外安装有多个第二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轮询机制具体为:每秒获取一次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视频流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具体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采集每台电梯内的第一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识别人像,以获取电梯内的第一人数。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具体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采集每台电梯外的第二图像;
根据所述第二图像识别人像,以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人数的获取方法具体为:基于载重数据估算每台电梯对应的预设人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具体包括:
根据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和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计算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三人数;
根据召梯信号选择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三人数中小于预设人数的最大第三人数,记录该停靠楼层号为最优停靠层数;
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并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优先派梯楼层,具体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以获取最大第二人数;
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等待人数高峰值;
根据最大第二人数获取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判断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是否大于等于等待人数高峰值,若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大于等于等待人数高峰值,则设定该停靠楼层为优先派梯楼层;否则,维持该楼层继续为普通派梯楼层。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电梯内外的摄像头,可以精准的确定电梯内的已有人数以及呼梯层电梯外的等待乘梯人数,基于电梯内人数和电梯外人数完善电梯的派梯流程,减少了电梯外等待人数过少以及电梯停靠后无人使用的浪费时间,有助于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电梯内人数和获取电梯外人数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梯内人数到达运载上限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最优停靠层数指派呼梯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梯外人数为零时取消该楼层呼梯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图5,本发明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构建电梯系统,如图1所示,电梯系统包括多台电梯和多层电梯停靠楼层,每台电梯内安装有第一摄像头,每层电梯停靠楼层的电梯外安装有多个第二摄像头。
应当理解的是,每层电梯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安装有一个第二摄像头,或者,每层电梯停靠楼层的每两个电梯外安装有一个第二摄像头,只要第二摄像头能够采集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本实施例中,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S11、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采集每台电梯内的第一图像。
其中,轮询机制指的是每秒获取一次摄像头的视频流的图像。
S12、根据第一图像识别人像,以获取电梯内的第一人数。
本实施例中,可以借助于机器学习算法区分视频流中每个单独的对象,从而对视频流中的人进行计数,以获取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具体地,HOGDescriptor该类已在OpenCV中实现。HOG(Oriented Gradients,直方图)是用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以检测对象的特征描述符。该技术基于计算图像的局部部分中的梯度方向的出现。HOGDescriptor实现具有定向梯度的直方图对象的检测器。当在对象识别中使用HOG时,基于监督学习(支持向量机)对描述符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监督学习模型,包括一组相关的学习算法。这些算法用于分类目的。基于支持向量计算的系数用作分类的基础。应该根据训练数据(XML文件)计算一组系数。此文件包含有关模型/分类器的完整信息。OpenCV包括两组用于人员检测的预设节点:Daimler People Detector和Default People Detector。
S2、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本实施例中,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S21、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采集每台电梯外的第二图像。
S22、根据第二图像识别人像,以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S3、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判断第一人数是否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若第一人数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则电梯直接运行到目的楼层;否则,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本实施例中,预设人数的获取方法具体为:基于载重数据估算每台电梯对应的预设人数。应当理解的是,电梯的载重标准有450、630、800、1000、1250、1600千克等等,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人均按照70千克,根据电梯的载重数据即可估算每台电梯对应的预设人数,例如电梯载重为800千克时,800/70≈11.43,因此可以将预设人数设置为11个人或者12个人。
具体地,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判断第一人数是否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若第一人数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则电梯直接运行到目的楼层,不再接受派梯指令,如图3所示;否则,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有利于减少多次停靠层数,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然后再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S31、根据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和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计算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三人数。
具体地,将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和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相加,即可获得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总人数,即第三人数。
S32、根据召梯信号选择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三人数中小于预设人数的最大第三人数,记录该停靠楼层号为最优停靠层数。
应当理解的是,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均对应有一个第三人数,本实施例中的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第三人数,选择这些第三人数中小于预设人数的最大第三人数,该最大第三人数对应的停靠楼层号即为最优停靠层数。
S33、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获取的最优停靠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有利于减少多次停靠层数,从而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
S4、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并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优先派梯楼层,优先派梯以保证最快时间运载最多人数。
本实施例中,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并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优先派梯楼层,具体包括:
S41、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以获取最大第二人数。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每个停靠楼层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即可快速的获取到多个最大第二人数。
S42、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等待人数高峰值。
应当理解的是,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是电梯安装使用后就能确定的,因此,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即可得到等待人数高峰值。
S43、根据最大第二人数获取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判断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是否大于等于等待人数高峰值,若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大于等于等待人数高峰值,则设定该停靠楼层为优先派梯楼层,如此可以保证最快时间运载最多人数;否则,维持该楼层继续为普通派梯楼层。
S5、采取轮询机制实时监测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当发现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变为零后,判断第二人数持续保持为零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若第二人数持续保持为零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则判断该停靠楼层放弃呼梯,取消该停靠楼层的召梯信号,有利于减少电梯停靠后无人使用的浪费时间;否则,不取消该停靠楼层的召梯信号,维持该楼层继续为普通派梯楼层,如图5所示。
应当理解的是,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经验进行设置与调整,一般将预设时间设置为10秒。
本发明通过电梯内外的摄像头,可以精准的确定电梯内的已有人数以及呼梯层电梯外的等待乘梯人数,基于电梯内人数和电梯外人数完善电梯的派梯流程,减少了电梯外等待人数过少以及电梯停靠后无人使用的浪费时间,有助于提高电梯的运送效率。
与前述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的实施例。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上,该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可以为诸如计算机等设备或装置。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所在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6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通常根据该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例如所述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以,凡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原理、设计思路所作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判断第一人数是否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若第一人数大于等于每台电梯的预设人数,则电梯直接运行到目的楼层;否则,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并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优先派梯楼层;
采取轮询机制实时监测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当发现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的第二人数变为零后,判断第二人数持续保持为零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时间,若第二人数持续保持为零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则判断该停靠楼层放弃呼梯,取消该停靠楼层的召梯信号;否则,不取消该停靠楼层的召梯信号,维持该楼层继续为普通派梯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之前,还包括:
构建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包括多台电梯和多层电梯停靠楼层,每台电梯内安装有第一摄像头,每层电梯停靠楼层的电梯外安装有多个第二摄像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询机制具体为:每秒获取一次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视频流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具体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内的第一摄像头实时采集每台电梯内的第一图像;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识别人像,以获取电梯内的第一人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具体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通过电梯外的第二摄像头实时采集每台电梯外的第二图像;
根据所述第二图像识别人像,以获取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人数的获取方法具体为:基于载重数据估算每台电梯对应的预设人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人数和召梯信号选择最优停靠楼层数,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具体包括:
根据每台电梯内的第一人数和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计算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三人数;
根据召梯信号选择每层停靠楼层的每台电梯内外的第三人数中小于预设人数的最大第三人数,记录该停靠楼层号为最优停靠层数;
对最优停靠楼层数指派呼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并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优先派梯楼层,具体包括:
采用轮询机制实时对电梯外的第二人数进行排序,以获取最大第二人数;
根据电梯群组的处理能力获取等待人数高峰值;
根据最大第二人数获取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判断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是否大于等于等待人数高峰值,若停靠楼层电梯外等待人数最大值大于等于等待人数高峰值,则设定该停靠楼层为优先派梯楼层;否则,维持该楼层继续为普通派梯楼层。
9.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
CN202310722332.XA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924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2332.XA CN116924167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2332.XA CN116924167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4167A true CN116924167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2332.XA Pending CN116924167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241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2354B (zh)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692076B (zh) 一种电梯广告投放的方法、装置及广告投放设备
US20170046575A1 (en) Video analysis system for energy-consuming building equipment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CN110304506B (zh)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0238661A1 (zh)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47822A (zh) 高空抛物行为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713082B (zh)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562810B (zh)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631019B2 (en) Computing networks
CN117237854A (zh) 基于视频识别的停车位分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65855B (zh) 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6924167A (zh)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29843A (zh) 货物拥堵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1251846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6495691B2 (ja) 動体検出装置、動体検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6374754A (zh) 一种电梯智能控制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
CN113716407B (zh) 一种自适应电梯调度方法及电梯调度系统
CN112390103B (zh) 候梯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20739A (zh) 一种目的层登记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210854833U (zh) 多轿厢电梯控制系统
CN113963310A (zh) 一种公交站的人流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83328A (zh) 移动设备进电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96442B (zh)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园区的智能调度方法和系统
JP6759417B1 (ja)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US20210147175A1 (en) Elevator system,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