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2354B -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2354B
CN110342354B CN201910615456.1A CN201910615456A CN110342354B CN 110342354 B CN110342354 B CN 110342354B CN 201910615456 A CN201910615456 A CN 201910615456A CN 110342354 B CN110342354 B CN 110342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elevator
target
determining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54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2354A (zh
Inventor
李文海
仲兆峰
郭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154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423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42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2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2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66B1/20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and for varying the manner of operation to suit particular traffic conditions, e.g. "one-way rush-hour traff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03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by real-time traffic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在高峰运行时段,根据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优化高峰运行策略,避免电梯做大量重复工作,提高了电梯的运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梯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办公楼或小区住宅等高层建筑中更是不可缺少。
大型建筑中往往需要安装多台电梯,才能满足巨大的客流量要求,应对上班、下班等时段的高峰客流压力。由于多台电梯并列运行,且客流分散,每台电梯都可能在任意一层停靠,造成电梯出现大量重复工作,降低了电梯的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电梯在客流高峰时段的运行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调度方法,包括:
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可选的,所述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包括:
获取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所述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候梯厅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
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基于各用户的常驻楼层,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可选的,所述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包括:
确定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到的次数;
基于被采集到的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
可选的,所述确定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到的次数,包括:
计算各所述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
以其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其余各所述特征向量,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各楼层被采集的次数。
可选的,所述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包括:
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
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
可选的,所述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包括:
计算各所述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
以其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其余各所述特征向量,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的时间。
可选的,在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之后,还包括:
清除所述用户对应的所有特征向量。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包括:
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计算将所述候梯人员运送至所述目标楼层的总运送量;
基于所述总运送量和所述目标电梯的数量,计算每台所述目标电梯平均运送量;
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所述平均运送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可选的,所述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控制所述目标电梯在服务楼层的每一楼层停靠。
可选的,所述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还包括:
在所述电梯未满载时,确定所述电梯在每一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
当所述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满足第一阈值,且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小于第一阈值的连续次数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
在确定所述服务楼层内所有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时,确定所述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
可选的,所述控制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电梯的称重变化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在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
可选的,所述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在所述服务楼层的总载重;
在所述总载重小于第二阈值,且所述总载重小于第二阈值的连续次数大于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调度装置,包括:
人数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服务楼层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运行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梯调度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梯调度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梯调度方法,基于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即能够在高峰运行时段根据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优化高峰运行策略,避免电梯做大量重复工作,提高了电梯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梯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梯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梯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梯调度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梯调度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客流高峰时段电梯调度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梯控制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于电梯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其中,目标运行时段可以是各楼层的用户的目标楼层相同的时段,例如下行高峰时段,在下行高峰时段各楼层的用户的目标楼层相同,都为第一楼层。目标运行时段也可以是上行高峰时段,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在该上行高峰时段,各楼层的用户的目标楼层相同,都为顶层,各楼层的用户前往顶层参加会议或活动。在本发明的后续实施例中,以目标运行时段为下行高峰时段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具体的,下行高峰时段可以为下班高峰时段。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先采集各楼层的用户信息,进行存储,并设定下行高峰时段,例如18点-18点30分。在进入该时间段时,处理器获取预存的各楼层下行高峰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采集设备全天候采集各楼层候梯厅内候梯人员的人数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自学习,预测下行高峰时段的时间以及各楼层下行高峰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S102、基于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在高层建筑中,通常设置有多台电梯,多台电梯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电梯在下行高峰时段进入下行高峰模式的电梯,通常,在下行高峰时段控制其中一台或两台电梯处于常规运行模式,以满足上行和层间交通需求,其余的电梯处于下行高峰模式。各电梯的服务楼层可以是连续的服务楼层区间,例如其中一电梯的服务楼层为11-20层,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多个楼层,例如其中一电梯的服务楼层为第11、13、16、19、21、23和27层,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各电梯的服务楼层为连续的服务楼层区间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基于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的原则是在下行高峰时段,各电梯的运送量大致相等。
可选的,步骤S102、基于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21、基于人数分布信息,计算将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的总运送量。
其中,将某一楼层i的候梯人员运送至起始楼层j的运送量,等于该楼层候梯人员的数量Pi乘以电梯经过的楼层数(i-j),再乘以该楼层的楼层影响系数ai。那么,在下行高峰时段整个建筑物的总运送量为:
Figure BDA0002123789820000071
其中,T为下行高峰时段整个建筑物的总运送量,Pi是第i层的候梯人员的数量,j是指起始楼层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起始楼层指第一楼层,即j=1,n为最高的楼层号,ai是第i层的影响系数。
S1022、基于总运送量和目标电梯的数量,计算每台目标电梯平均运送量。
具体的,每台电梯的平均运送量为:
Figure BDA0002123789820000072
其中,Te为下行高峰时段每台电梯平均运送量,k是参与高峰下行的电梯台数。
S1023、基于人数分布信息和平均运送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具体的,根据[P1,P2,P3,…,Pn],按照楼层从低到高对每层的运送量进行累加,每层的运送量为Pi*(i-j)*ai,直至累积运送量在每台电梯平均运送量Te的预设范围内,即确定了1台高峰下行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例如从第2层到第6层的累积运送量满足平均运送量Te时,则第1台高峰下行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为2~6层(第1层可以忽略,因为第1层运送量为0);从7层到11层的累积运送量满足平均运送量Te时,则第2台高峰下行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为7~11层。特殊的,如果某层的运送量为平均运送量Te的m倍,则安排m台高峰下行电梯服务该楼层,例如第12层的运送量等于平均运送量Te的两倍,则第3、4台电梯的服务区间为12层。依此类推,确定各高峰下行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每台电梯的总运送量尽可能地接近平均运送量Te
S103、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示例性的,在确定各高峰下行电梯的服务楼层之后,控制高峰下行电梯进入高峰下行模式,在高峰下行模式下,电梯不响应内外召,只按照群控高峰调度方案运行,高峰下行电梯的外召面板或信息面板显示“高峰下行”,表明该电梯处于高峰下行模式。在进入高峰下行模式后,控制高峰下行电梯运行至该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的最高层,例如,其中一高峰下行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为第11-20层,则控制高峰下行电梯运行至第20层,并向下运行,以将服务楼层内各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即第一楼层)。
可选的,在下行过程中,控制该高峰下行电梯在服务楼层区间的每一楼层停靠并开门,直至该高峰下行电梯满载为止。
可选的,在下行过程中,在高峰下行电梯未满载时,确定电梯在服务楼层区间内每一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可选的,基于高峰下行电梯的称重数据,确定该高峰下行电梯是否满载,基于高峰下行电梯的称重变化数据,确定高峰下行电梯在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电梯在某楼层的称重变化一定程度可以表示该楼层的进入轿厢人数。设电梯在某楼层的称重变化为dl,则该楼层进入轿厢的人数为dp=dl*Ek,其中Ek为电梯满载时的人数,则该层的剩余人数为Pi-dp。
当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满足第一阈值,且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小于第一阈值的连续次数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示例性的,如果电梯在某楼层停靠前后的称重变化dl≤0,则表示没有人进入轿厢,如果连续2次在该楼层停靠时电梯称重小于90%(即未满载),但没有人进入电梯,则表示该楼层剩余人数为0,确定该楼层的下行高峰时段结束,在高峰下行电梯在后续下行至该楼层时,不再停靠。
在确定服务楼层内所有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时,确定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示例性的,在确定服务楼层内所有楼层的下行高峰时段结束时,确定高峰下行电梯退出高峰下行模式,进入正常运行模式,在正常运行模式下,该电梯可以响应任意楼层的外召以及电梯内召。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高峰下行电梯的总载重数据确定该高峰下行电梯是否退出高峰下行模式。
具体的,在高峰下行电梯下行至该电梯的服务楼层区间的最底层时,确定该电梯在该楼层的总载重,如果连续2次下行至该楼层时,该电梯的总载重小于电梯额定载重的50%时,确定高峰下行电梯退出高峰下行模式,进入正常运行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梯调度方法,基于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在高峰运行时段,根据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优化高峰运行策略,避免电梯做大量重复工作,提高了电梯的运输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电梯调度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梯调度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以前述实施例一为基础进行优化,提供了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的示例性实施方法,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
示例性的,采集设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安装候梯厅的各个出入口,其中,在用户出入候梯厅时,用于拍摄视频流或图像帧序列。在获取采集设备采集的视频流或图像帧序列后,对这些视频流或图像帧进行预处理,截取候梯人员人脸图像,并将包含候梯人员面部信息的人脸图像缩放到统一尺寸,得到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
其中,截取人脸图像可以采用OpenCV或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完成,很多图像采集设备自身也带有人脸抓拍功能。若采用OpenCV默认的人脸检测器精度不太高,必要情况下可自行训练精度更高的检测器,建议采用深度人脸检测神经网络进行人脸图像截取。在截取人脸图像后,检测截取的人脸图像是否满足要求,建议人脸图像的像素尺寸不小于90×90,如果人脸图像大于或等于指定尺寸,则发送给图像存储模块,否则舍弃。
S202、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示例性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S202、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包括如下步骤:
S2021、确定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到的次数。
计算采集到的各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生成特征向量库。具体的,将各人脸图像的特征转换成特定维数(通常是128维)的特征向量,采用数学的方式去描述图像的特征,并将图像映射到高维空间。图像特征向量化通常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 Networks,CNN)完成。
以特征向量库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特征向量库中其余各特征向量,将与目标向量匹配的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具体的,根据目标向量和其余各特征向量之间的匹配值,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匹配值可以是两者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当两者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小于预设值时,确定二者匹配;匹配值也可以是两者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当两者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大于预设值时,确定二者匹配。如此,将多次采集的同一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可选的,在将与目标向量匹配的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之后,还包括:清除用户对应的所有特征向量。
示例性的,在将与目标向量匹配的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之后,即该用户的所有人脸图像信息都确定后,从特征向量库中清除该用户对应的所有特征向量。然后从特征向量库余下的特征向量中取一特征向量作为目标向量,遍历特征向量库中其余各特征向量,将与目标向量匹配的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如此循环,直至将所有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对应的用户。本实施例中,在将与目标向量匹配的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之后,从特征向量库中清除该用户对应的所有特征向量,能够减少后续向量匹配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匹配效率。
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各楼层被采集的次数。具体的,统计同一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各楼层被采集的次数,得到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各楼层被采集的次数。
S2022、基于被采集到的次数确定用户的常驻楼层。
具体的,基于同一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各楼层被采集的次数,确定该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被采集次数最多的楼层,并将该楼层作为该用户的常驻楼层,常驻楼层可以是用户办公或住宿所在的楼层,进而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示例性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S202、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包括如下步骤:
S2023、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
计算各所述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生成特征向量库。
以其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其余各特征向量,将与目标向量匹配的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的时间。具体的,采集设备在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时,会记录采集时间。
S2024、基于采集时间确定用户的常驻楼层。
具体的,对于同一用户,将一个采集周期内,最后一次采集到该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时,该用户所在的楼层作为该用户的常驻楼层,即一个采集周期内该用户最后一次出现的楼层(不包括第一楼层)作为该用户的常驻楼层,进而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S203、基于各用户的常驻楼层,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基于各用户的常驻楼层,可以确定各楼层的常驻用户数量,示例性的,某楼层下行高峰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即为该楼层的常驻用户数量,进而可以确定各楼层下行高峰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01-S203可以通过机器自学习完成,全程无需人为干预,自学习周期可以是当天下行高峰前的时间段,将自学习结果作为当天下行高峰时段各楼层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自学习周期也可以是一天或一天以上,将当天之前的最近的自学习周期的自学习结果作为当天下行高峰时段各楼层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S204、基于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S205、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梯调度方法,通过采集设备获取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进而确定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通过机器自学习确定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全程无需人为干预,接着基于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控制各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在高峰运行时段,根据各楼层的人数分布信息,优化高峰运行策略,避免电梯做大量重复工作,提高了电梯的运输效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梯调度装置,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梯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人数分布信息确定模块301,用于获取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所述楼层为第二楼层或第二楼层以上的楼层;
服务楼层确定模块302,用于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运行模式控制模块303,用于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可选的,人数分布信息确定模块301包括:
人脸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所述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候梯厅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
常驻楼层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人数分布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各用户的常驻楼层,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可选的,常驻楼层确定子模块包括:
采集次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到的次数;
第一常驻楼层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被采集到的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
可选的,采集次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特征向量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各所述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
第一特征向量匹配子单元,用于以其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其余各所述特征向量,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采集次数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各楼层被采集的次数。
可选的,常驻楼层确定子模块包括:
采集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
第二常驻楼层确定单元,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
可选的,采集时间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特征向量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各所述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
第二特征向量匹配子单元,用于以其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其余各所述特征向量,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采集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的时间。
可选的,常驻楼层确定子模块还包括特征向量清除单元,用于在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之后,清除所述用户对应的所有特征向量。
可选的,服务楼层确定模块302包括:
总运量计算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计算将所述候梯人员运送至所述目标楼层的总运送量;
平均运送量计算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总运送量和所述目标电梯的数量,计算每台所述目标电梯平均运送量;
服务楼层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所述平均运送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可选的,运行模式控制模块303包括:
电梯控制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控制所述目标电梯在服务楼层的每一楼层停靠。
运行模式控制模块303还包括:
变化数据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梯未满载时,确定所述电梯在每一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
目标运行时段结束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满足第一阈值,且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小于第一阈值的连续次数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
第一目标运行模式退出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服务楼层内所有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时,确定所述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
可选的,变化数据确定子模块基于所述目标电梯的称重变化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在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
可选的,运行模式控制模块303还包括:
总载重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在所述服务楼层的总载重;
第二目标运行模式退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总载重小于第二阈值,且所述总载重小于第二阈值的连续次数大于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
上述电梯调度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梯调度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梯系统能够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装置、电梯系统和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机器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电梯调度装置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装置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其中,所述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包括:
获取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所述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候梯厅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基于各用户的常驻楼层,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其中,所述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包括:
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
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具体为:
一个采集周期内该用户最后一次出现的楼层作为该用户的常驻楼层,进而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包括:
计算各所述人脸图像信息的特征向量;
以其中一特征向量为目标向量,遍历其余各所述特征向量,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
确定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被采集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与所述目标向量匹配的所述特征向量对应的人脸图像信息归于同一用户之后,还包括:
清除所述用户对应的所有特征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包括:
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计算将所述候梯人员运送至所述目标楼层的总运送量;
基于所述总运送量和所述目标电梯的数量,计算每台所述目标电梯平均运送量;
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所述平均运送量,确定各所述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包括:
在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下,控制所述目标电梯在服务楼层的每一楼层停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电梯未满载时,确定所述电梯在每一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
当所述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小于第一阈值的连续次数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
在确定所述服务楼层内所有楼层的目标运行时段结束时,确定所述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还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电梯的称重变化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在楼层停靠前和停靠后电梯内乘梯人员的变化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电梯在所述服务楼层的总载重;
在所述总载重小于第二阈值,且所述总载重小于第二阈值的连续次数大于满足预设次数时,确定所述目标电梯退出目标运行模式。
9.一种电梯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数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服务楼层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数分布信息和目标电梯的数量,确定各目标电梯的服务楼层;
运行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所述目标电梯进入目标运行模式,以将所述服务楼层的候梯人员运送至目标楼层;
其中,所述人数分布信息确定模块包括:
人脸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各楼层采集设备采集的人脸图像信息,所述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候梯厅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
常驻楼层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人数分布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各用户的常驻楼层,确定各楼层目标运行时段的候梯人员的人数分布信息;
其中,所述常驻楼层确定子模块包括:
采集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一个采集周期内各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在每一楼层的采集时间;
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采集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常驻楼层具体为:
一个采集周期内该用户最后一次出现的楼层作为该用户的常驻楼层,进而确定各用户的常驻楼层。
10.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梯调度方法。
CN201910615456.1A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42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5456.1A CN110342354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5456.1A CN110342354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2354A CN110342354A (zh) 2019-10-18
CN110342354B true CN110342354B (zh) 2022-04-08

Family

ID=6817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5456.1A Active CN110342354B (zh) 2019-07-09 2019-07-09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423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7621A (zh) * 2019-11-14 2020-02-21 深圳市万物云科技有限公司 大楼客梯高峰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80452B (zh) * 2019-12-24 2022-05-13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远程电梯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11924673B (zh) * 2020-07-15 2022-08-19 重庆锐云科技有限公司 联动电梯的调度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60951B (zh) * 2020-12-31 2022-10-28 郭静炜 电梯群组调度策略方法及装置
CN113086789B (zh) * 2021-03-31 2022-10-18 佛山兴宏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建筑物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247718B (zh) * 2021-04-08 2023-01-06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系统、云服务器、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4071B (zh) * 2022-01-30 2022-12-13 别克派利尔电梯(扬州)有限公司 基于电梯调度神经网络训练的人工智能优化操作系统
CN115417261B (zh) * 2022-09-16 2023-12-22 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机器人乘梯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2648B2 (ja) * 1992-05-15 2001-11-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3782563B2 (ja) * 1997-10-31 2006-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JP2000191247A (ja) * 1998-12-28 2000-07-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タ
JP2003040539A (ja) * 2001-07-24 2003-02-1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5771431B2 (ja) * 2011-04-12 2015-08-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複数バンクの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CN103935850B (zh) * 2014-04-23 2016-01-0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US20190002234A1 (en) * 2017-06-29 2019-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vator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2354A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2354B (zh)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梯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584910B (zh) 在群电梯系统中调度电梯轿厢的方法和系统
CN110861983B (zh) 电梯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93980B (zh)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884968B (zh)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678014B (zh) 电梯运行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249661B (zh) 电梯系统
JP2019081622A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4973471A (zh) 群管理电梯装置
CN105084140A (zh) 一种循环间隔分配的电梯召梯等候时间的优化方法与装置
CN110562810B (zh)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92246A (zh)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10111B (zh) 电梯群运行曲线生成系统和方法、电梯群控系统
CN114634071B (zh) 基于电梯调度神经网络训练的人工智能优化操作系统
KR102515719B1 (ko) 영상인식 연동 승강기 제어 시스템
JP202009033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210854833U (zh) 多轿厢电梯控制系统
CN116924167A (zh) 一种基于电梯内外人数的提升电梯运送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77209B (zh) 一种召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759417B1 (ja)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JP7306578B2 (ja) 昇降機の監視システム
CN116588767A (zh) 动态呼梯方法、装置、介质、电梯控制器及系统
CN116462063B (zh) 基于大数据识别的智能鉴权派梯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3401748B (zh) 电梯目的层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ale et al. Traffic-Based Floor Preference for the Scheduling of Elevators i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