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7018A - 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7018A
CN116917018A CN202180094915.1A CN202180094915A CN116917018A CN 116917018 A CN116917018 A CN 116917018A CN 202180094915 A CN202180094915 A CN 202180094915A CN 116917018 A CN116917018 A CN 116917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device
dust collecting
tower
tan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49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
仓元昭二
上野诚司郎
桥本敬史
车谷真吾
藤原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ity Industrial Corp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rinity Industrial Corp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ity Industrial Corp,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rinity Industri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17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7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by passing the gas or air or vapour over or through a liquid b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10Venturi sc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比以往更加紧凑的集尘装置。本发明的集尘装置(10)具有以不装满水的状态存积水的罐(13)、和从罐(13)的上表面立起的第1塔(11)及第2塔(12),含有焊接烟尘的空气从第1塔(11)流向罐(13)然后向第2塔(12)流动。另外,在第1塔(11)具备将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收缩而成的节流构造部(11B)、和喷出雾的雾生成部(50),在第2塔(12)收容有过滤器(26)。

Description

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收集焊接烟尘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集尘装置成为如下构造,即:将在底部存积有水的壳体内分隔为喷雾室和过滤器收容室,含有焊接烟尘的空气在喷雾室内从上向下移动,之后在存积水上横向移动,进而在过滤器收容室内从下向上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62824号公报
然而,要求开发比上述现有的集尘装置更加紧凑的集尘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1个方式的集尘装置是对焊接烟尘进行收集的集尘装置,其中,上述集尘装置具有:罐,其以不装满水的状态存积水;第1塔,其从上述罐的上表面立起,从上部接受含有上述焊接烟尘的空气,并将其向上述罐引导;第2塔,其从上述罐的上表面立起,供从上述罐排出的空气通过;节流构造部,其通过将上述第1塔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进行收缩而形成;雾生成部,其在上述第1塔内产生雾;以及过滤器,其收容于上述第2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电弧焊接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集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集尘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集尘装置的除雾器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由模拟生成的空气的流动的集尘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集尘装置以及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各自的除尘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除雾器的侧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集尘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图1~图6所示的集尘装置10的1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电弧焊接设备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的电弧焊接设备1的简要结构的图。如该图1所示,电弧焊接设备1具备电弧焊接装置2、工件台3、集尘装置10以及排气管道4。
电弧焊接装置2设置于由壁材1a以及天花板1b围起的焊接作业区域1c,例如由公知的焊接机器人构成。在工件台3上载置有成为焊接对象物的工件,通过电弧焊接装置2对该工件进行焊接。
另外,在焊接作业区域1c的外部设置有集尘装置10,集尘装置10对因在电弧焊接装置2进行焊接作业时产生的溅射等而引起焊接烟尘等进行回收并处理。针对由该集尘装置10对焊接烟尘等进行的回收及处理,之后进行叙述。
而且,在集尘装置10设置有空气导入部43A,该空气导入部43A的内部经由贯通壁材1a的管道D1与焊接作业区域1c连通。
另外,在集尘装置10设置有空气排出部22A,该空气排出部22A与排气管道4连通。该排气管道4以从集尘装置10的上部遍及天花板1b的上方的方式配设,并分支成屋内排气管道4a和环流管道4b。屋内排气管道4a将通过集尘装置10处理了的空气的一部分排出至屋内(工厂内等)。另外,环流管道4b与天花板1b中的工件台3的上部相连,使通过集尘装置10处理了的空气的一部分返回至焊接作业区域1c。因此,在该焊接作业区域1c中,产生从环流管道4b的下游端(朝向焊接作业区域1c开放的开口)朝向集尘装置10的空气导入部43A的空气的流动(参照图1、2中的虚线的箭头),从而使在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焊接烟尘等朝向集尘装置10流动。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弧焊接设备1构成为环流式排烟系统。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形成为第1塔11和第2塔12从罐13的上表面直立的构造。
罐13例如是将金属板15以伸展的状态与焊接多个角钢或槽钢而成的长方体状的框架构造体14的4个内侧面、底面和上表面进行焊接而成。罐13的平面形状例如呈长边的长度为短边的大致2倍的长方形。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罐13由于通过框架构造体14确保了强度,所以能够使金属板15较薄,与仅通过金属板15来确保强度的罐相比,能够实现轻型且高强度。
在配置于罐13的底面的金属板15,将其1个角部以四边形切除而形成有贯通孔15A(参照图3),在该贯通孔15A的下表面侧的边缘部焊接有箱形的扩张部17。另外,排水用喷嘴19A从扩张部17的一侧面突出,该排水用喷嘴19A通过塞栓17S来进行关闭。
如图3所示,托架18B从框架构造体14的四角的下部侧面向侧方伸出,在这些托架18B的下表面安装有脚轮18。如图2所示,各脚轮18带有制动器,且支承辊18R的支承臂18A能够相对于托架18B旋回。
如图3所示,在罐13的上表面,一并形成有正方形的第1开口13N和第2开口13M。第1开口13N配置于罐13的上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且位于短边方向的中央。而且,第1开口13N通过第1塔11来进行关闭。另一方面,由于第2开口13M的正方形的1边与罐13中的1对长边侧的侧壁间的距离相同,所以靠向罐13的上表面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来进行配置。而且,第2开口13M通过第2塔12来进行关闭。此外,在第1开口13N与第2开口13M之间设置有供水用喷嘴19C。另外,在罐13存积有将比罐13的上表面稍低的位置作为水面(在图2中,在罐13内用虚线表示)的水(焊接烟尘灭火用的水)。
如图2所示,第1塔11具有节流构造部11B和头部43,它们的水平剖面例如为正方形。节流构造部11B具备:四棱锥状的下侧锥形部40,其从罐13立起,并随着朝向上方而缓缓变窄;方筒状的喉部41,其从下侧锥形部40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四棱锥状的上侧锥形部42,其随着从喉部41的上端朝向上方而缓缓扩开。而且,从下侧锥形部40的下端向四方伸出的凸缘40F通过螺栓被固定于上述的第1开口13N的开口缘。
详细而言,上侧锥形部42的对置面间的打开角(扩开角)例如为55~65[度],上侧锥形部42的上端的开口面积例如为下端的开口面积的5~7倍。另外,喉部41形成为高度是上侧锥形部42的高度的1~1.5倍左右。并且,下侧锥形部40形成为高度是上侧锥形部42的高度的3~5倍左右,下侧锥形部40的对置面间的打开角(扩开角)例如为10~20[度]。另外,下侧锥形部40的上端开口与上侧锥形部42的下端开口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且下侧锥形部40的下端开口与上侧锥形部42的上端开口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在下侧锥形部40、喉部41、上侧锥形部42,将除正面侧的侧壁的外缘部之外的大致整体由透光部件(例如玻璃板、丙烯酸板)构成而形成有窗部40W、41W、42W。
在喉部41中的与第2塔12所在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侧面的靠近上端的位置,喷雾嘴50被固定为贯通的状态。喷雾嘴50在喉部41内向下方屈曲成直角,比该屈曲部靠下侧的部分配置于喉部41的中心轴上。另外,在喷雾嘴50的基端部,经由导管50P连接有泵60的喷出口,该泵60的吸引口与罐13的喷嘴19B连接。而且,通过泵60吸引罐13内的水,从喷雾嘴50的前端的喷出口51向下喷出雾。此外,能够通过喉部41的窗部41W目视确认从喷出口51喷出的雾。另外,也能够通过方窗部40W、41W、42W容易地确认节流构造部11B内的受污染程度。
头部43呈从上侧锥形部42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长方体状,且具有从与第2塔12所在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侧面突出的圆筒状的空气导入部43A。而且,在该空气导入部43A连接有管道D1,例如含有由电弧焊接产生的焊接烟尘的空气在管道D1通过而流入头部43。
第2塔12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塔主体21的上部具备渐缩部22。第2塔主体21的水平剖面呈正方形,其下端开口呈与上述的罐13的第2开口13M大致相同的大小。而且,在罐13的第2开口13M重叠有第2塔主体21的下端开口,从第2塔主体21的下端部向四方伸出的凸缘21F通过螺栓被固定于第2开口13M的开口缘。
第2塔主体21形成为与第1塔11的下侧锥形部40同等高度,或比第1塔11的下侧锥形部40稍高,第2塔主体21的水平剖面中的内侧的开口面积(即,流路截面积)为喉部41的水平剖面中的内侧的开口面积(即,流路截面积)的10~20倍(更具体而言,为15~18倍)。
在第2塔主体21的正面侧的侧壁,在下部形成有第1开口21A,且在上部形成有第2开口21B,它们分别通过门23、24来进行开闭。第2开口21B是将第2塔主体21的正面侧的侧壁中的从靠近上端位置至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为止这一之间的部分遍及横向整体切除而成的。而且,在第2开口21B的上缘部铰接连结有门24,通常,在第2开口21B的下缘部,通过螺钉24N对门24进行固定。另一方面,第1开口21A是将第2塔主体21的正面侧的侧壁中的横向上靠近两端位置之间的部分以比第2开口21B小的四边形切除而成的。而且,在第1开口21A的一方的侧缘部铰接连结有门23,通常,在第2开口21B的另一方的侧缘部,通过螺钉23N对门23进行固定。
此外,在门23、24中的与转动中心相反一侧的端部,具备门形的提手部23K、24K。
在第2塔主体21的靠近上端位置和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具备过滤器26、26。过滤器26例如形成为空开缝隙地重叠有在金属板贯穿有多个孔而成的多张冲孔金属板的构造。另外,缝隙例如是将框形的隔离件夹在冲孔金属板彼此之间而形成的。此外,过滤器26可以是织布或无纺布。
在第2塔主体21的靠近上端位置和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安装有用于支承过滤器26的支承导轨25。各支承导轨25形成沿着从第2开口21B向第2塔主体21内的进深方向延伸的角槽构造,并对置配置于第2塔主体21的内表面的靠近上端位置和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而且,过滤器26的两侧部与支承导轨25、25内滑动卡合,通过第2开口21B能够插拔过滤器26。
在第2塔主体21的下端部安装有除雾器30。除雾器30具备沿与图4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多个阻壁部件31。各阻壁部件31形成为具备带状板31A和侧壁31B的构造,侧壁31B与带状板31A的两侧部正交,且从前端部向与带状板31A对置的一侧弯曲为直角。另外,多个阻壁部件31以这些带状板31A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状态横向排列地配置而构成阻壁层32,这样的阻壁层32空开缝隙33B重叠有3层以上。另外,在各阻壁层32内相邻的阻壁部件31、31彼此之间的缝隙33A比各阻壁部件31的宽度窄,在阻壁层32的各缝隙33A对置配置有与其相邻的阻壁层32的阻壁部件31。并且,成为无法通过外侧的阻壁层32的缝隙33A来对其内侧相邻的阻壁层32的缝隙33A进行目视确认的配置。另外,上述的多个阻壁层32所含的阻壁部件31所成的组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与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连接,在上述支承部件重叠于第2塔主体21中的具有第1开口21A的内表面和其对置面的状态下,除雾器30被固定于第2塔主体21。并且,除雾器30成为以随着从第1塔11离开而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姿势。此外,除雾器30的配设位置及姿势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也可以在第2塔主体21的下端部配设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存在。
如图2所示,渐缩部22呈流路截面积朝向上方而缓缓缩小的构造,在上端部具有圆筒状的空气排出部22A。而且,在空气排出部22A经由管道D2连接有未图示的鼓风机,通过该鼓风机,集尘装置10内成为负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中,在如下状态下使用,即:在第1塔11中的下侧锥形部40内,空气例如以流速50~60[m/s]朝向下方流动,在第2塔12中的第2塔主体21内,空气例如以流速2~4[m/s]朝向上方流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的各部的具体尺寸,第1塔11的高度尺寸约为1000[mm],上侧锥形部42的上端以及下侧锥形部40的下端的宽度尺寸约为300[mm],第2塔12的高度尺寸约为700[mm],第2塔12的宽度尺寸约为500[mm],罐13的高度尺寸约为450[mm],罐13的宽度尺寸约为1000[mm]。上述尺寸不限定于此,能够任意设定。另外,第2塔12的高度尺寸也可以设定为比第1塔11的高度尺寸大。
与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的结构有关的说明如以上所述。接下来,对集尘装置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在该集尘装置10中,如上述所述,内部成为负压,在第1塔11的上部(头部43),获取含有焊接烟尘的空气。然后,使向节流构造部11B的喉部41内喷出的雾与焊接烟尘混合。这里,由于上侧锥形部42比下侧锥形部40短,且扩开较大,所以焊接烟尘的粒子被加速集中于喉部41的中央侧,从而焊接烟尘的粒子容易与雾的粒子混合。另外,由于下侧锥形部40长于比喉部41靠上方的上侧锥形部42,且扩开较小,因此焊接烟尘的粒子与雾的粒子一边遍及长距离移动一边结合,从而结合效率提高。另外,由于喷雾嘴50朝向下方喷出雾,所以能够沿着空气的流动使雾顺畅地喷出。
含有与焊接烟尘进行了结合的雾的空气从第1塔11向罐13内流下。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朝向相对于第1塔11的上部而与第2塔12相反一侧的侧面获取空气,所以空气沿着第1塔11中的靠第2塔12的一侧的内侧面流下。由此,与罐13内的存积水发生碰撞的空气的一部分向第1塔11内的与第2塔12所在一侧相反一侧卷起,从而在第1塔11内旋回。并且,由于第1塔11呈方筒状,所以空气沿着该第1塔11的平坦的内侧面流动而顺畅地旋回。由此,促进除去焊接烟尘。
另外,通过焊接烟尘与雾(水滴)结合而形成有质量大的粒体。即,从喉部41流出而朝向罐13的粒体(焊接烟尘与水滴结合而成的粒体)成为大质量且以高流速朝向罐13的水面流动。因此,通过该粒体的高惯性力,该粒体被拍打到罐13的水面上。其结果是,粒体所含的焊接烟尘通过与罐13内的水接触而被可靠地灭火,并被回收到罐13内,由此也能够促进除去焊接烟尘。
从第1塔11向罐13内流下的空气的剩余一部分在罐13内的存积水之上通过而朝向第2塔12。然后,在朝向第2塔12的入口部分,通过除雾器30将大粒的雾从空气除去。这里,如图4所示,除雾器30成为无法通过外侧的阻壁层32的缝隙33A对其内侧相邻的阻壁层32的缝隙33A进行目视确认的配置。即,在相邻的阻壁层32、32之间,缝隙33A、33A未排列在1条直线上。由此,在除雾器30通过的空气充分地进行蜿蜒流动。而且,含有焊接烟尘的雾被构成各阻壁层32的阻壁部件31的侧壁31B捕捉,成为水滴而与罐13内的存积水合流。另外,在除雾器30中,未完全除去的雾在第2塔12内上升,由多个过滤器26除去。然后,空气从第2塔12的上端向集尘装置10外的管道D2流动,从而向大气排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中,由于将在内部具有使雾的粒子与焊接烟尘的粒子进行结合的空间的第1塔11、和在内部具有收容过滤器26的空间的第2塔12分开设置,并使它们从罐13的上表面立起,所以与对壳体内进行分隔而具备2个空间的现有的集尘装置相比,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能够使集尘装置10紧凑化和轻型化。另外,由于能够使集尘装置10紧凑化和轻型化,所以能够具备脚轮18而容易进行移动。
此外,在图5中示出由模拟生成的集尘装置10内的风的方向。在该模拟中,除雾器30被排除,除此以外,被设定为与上述集尘装置10的构造相同。如该图所示,在集尘装置10中,能够确认为如下状态,即:相对于罐13的上部的头部43而从与第2塔12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流入的空气的大部分沿第1塔11中的靠第2塔12的一侧的壁面传递,一部分空气在罐13的液面反弹而向下侧锥形部40内的与第2塔12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卷起而进行旋回。另外,也能够确认:剩余一部分空气在罐13的存积水上流动而传递到第2塔12中的与第1塔11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内表面而卷起,从而在第2塔12内进行旋回。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含有高温的焊接烟尘的空气在喉部41通过时,由于该喉部41通过上侧锥形部42以及下侧锥形部40被设定为通路截面积小,所以在该喉部41中,空气的流速上升。另外,在该喉部41中,由于从喷雾嘴50喷射雾(水滴),所以在该喉部41中,与空气一起以高速流动的焊接烟尘与水滴碰撞而结合,由该焊接烟尘和水滴形成质量大的粒体。即,从喉部41流出朝向罐13的粒体(焊接烟尘与水滴结合而成的粒体)为大质量且以高流速朝向罐13的水面(朝向相对于水面交叉的方向)流动。因此,由于该粒体的高惯性力,该粒体被拍击到罐13的水面。其结果是,粒体所含的焊接烟尘通过与罐13内的水接触而被可靠地灭火并被回收到罐13内(沉淀在罐13内)。通过这样将焊接烟尘回收到罐13内,能够充分提高焊接烟尘的回收效率。而且,由于能够这样充分提高焊接烟尘的回收效率,所以能够通过屋内排气管道4a将从集尘装置10排出的空气返回到屋内。即,无需将含有焊接烟尘的空气排出到屋外,能够大幅改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因为也无需设置用于对从集尘装置10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设备,所以不会招致电弧焊接设备1的大型化或成本的高涨,能够实现实用性高的电弧焊接设备1。
图6是表示在日本特开2018-111062号公报中公开的集尘装置(以下简称为“现有的集尘装置”)以及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各自的除尘浓度(被排出的空气中所含的除尘的浓度)的测定结果的图。
根据该图6还可知,在伴随焊接作业的设备内(焊接作业区域1c)的焊接烟尘浓度约为12[mg/m3],从现有的集尘装置排出的空气中的焊接烟尘浓度约为9.5[mg/m3],与此相对,从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排出的空气中的焊接烟尘浓度约为3.0[mg/m3]。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与现有的集尘装置相比,能够得到3倍以上的除尘性能(除尘效率)。由此,能够确认上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排出来自集尘装置10的空气的排气管道4的下游侧分支为屋内排气管道4a和环流管道4b。由此,与使来自集尘装置10的空气的全部量通过环流管道4b返回到焊接作业区域1c的情况相比,不会使在该焊接作业区域1c流动的空气的流速(从环流管道4b的下游端朝向集尘装置10的空气导入部43A流动的空气的流速)高到所需以上。这是考虑到在焊接作业区域1c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过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对通过电弧焊接装置2进行的工件的焊接造成负面影响(对焊接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即,通过使从集尘装置10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向屋内排气管道4a,使在环流管道4b流动的空气的量减少,能够避免在焊接作业区域1c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过高的状况,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焊接品质。
[基于实验的最优条件]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求出用于充分提高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集尘装置10中的焊接烟尘的回收效率的最优条件的实验。具体而言,一边分别变更来自喷雾嘴50的喷射水量、来自喷雾嘴50的水喷射角度、喉部41的通路截面积、喉部41的长度以及罐13内的水面高度,一边求出它们的最优条件。其结果如以下所述。
(1)来自喷雾嘴50的喷射水量
作为来自喷雾嘴50的喷射水量,20~22[L/min]的范围最优。根据本实验判明:若喷射水量超过22[L/min],则因从喷雾嘴50喷射的水滴的直径过大,导致水滴与焊接烟尘的碰撞率恶化,若喷射水量低于20[L/min],则因从喷雾嘴50喷射的水滴的数量过少,导致在该情况下,水滴与焊接烟尘的碰撞率也恶化。
(2)来自喷雾嘴50的水喷射角度
作为来自喷雾嘴50的水喷射角度,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在160~170[度]的范围最优。根据本实验判明:通过将水喷射角度设定在该范围,与风(空气的流动)的碰撞面最大,水滴的微粒化的效果也最优。
(3)喉部41的通路截面积
作为喉部41的通路截面积,10000~12000[mm2]的范围最优。根据本实验判明:若喉部41的通路截面积超过12000[mm2],则因喉部41中的空气的流速过慢,导致水滴的微粒化的效果恶化,若喉部41的通路截面积低于10000[mm2],则无法充分确保喉部41中的空气的流量,伴随除尘效率的降低,焊接作业区域1c的环境恶化。
(4)喉部41的长度
作为喉部41的长度(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长度),100~120[mm]的范围最优。根据本实验判明:若喉部41的长度超过120[mm],则因水滴与空气的速度差消失,产生不必要的压力损失,若喉部41的长度低于100[mm],则水滴与空气能够碰撞的时间不充分,水滴与焊接烟尘的碰撞率恶化。
(5)罐13内的水面高度
作为罐13内的水面与各塔11、12的底面的间隔尺寸,200~250[mm]的范围最优。根据本实验判明:若该间隔尺寸超过250[mm],则焊接烟尘难以到达水面,灭火能力恶化,若该间隔尺寸低于200[mm],则空气在水面附近的流速变高,与水滴进行了结合的焊接烟尘脱离,除尘效率恶化。
[其他实施方式]
(1)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的除雾器30,而具备图7所示的剖面构造的除雾器30V。该除雾器30V以横向排列配置的方式具备沿与图7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多个阻壁部件35。阻壁部件35具备剖面V字形的槽形主体35A、从槽形主体35A的外面角部突出且位于槽形主体35A的中心面内的第1突壁35B、以及从槽形主体35A的两侧部突出并与槽形主体35A的中心面平行的第2突壁35C、35C。而且,多个阻壁部件35在使中心面一致的状态下以相同的朝向地平行地排列。另外,相邻的阻壁部件35、35中的一方的阻壁部件35的第1突壁35B配置于另一方的阻壁部件35的第2突壁35C、35C之间。并且,在阻壁部件35所成的组的两端部,配置有阻壁部件36,阻壁部件36形成为突壁36B从带状部件36A的两侧部和中心向阻壁部件35所成的组的一侧突出的构造。而且,上述阻壁部件35、3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固定于支承部件而成为除雾器30V。
(2)也可以使上述实施方式的罐13的底部成为朝向下方变窄的漏斗状部,在漏斗状部的下端部设置可开闭的排出口。这样的话,能够容易收集并排出存积在罐13内的基于焊接烟尘的异物。
(3)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罐13内设置架桥于1对长边侧的侧壁之间并浸渍于存积水的上侧部分的消波壁61。这样的话,能够抑制存积水起波,能够抑制产生水花。此外,消波壁61也可以在罐13的长边方向上具备多个。
(4)也可以构成为:在第2塔12内不设置除雾器30,而仅具备过滤器26。另外,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除雾器30与过滤器26之间具备除雾过滤器26V。此外,在图9中,不具有第2开口21B,第1开口21A在第2塔主体21的正面侧的侧壁中的从靠近上端位置至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为止这一之间的部分形成,且遍及横向的整体形成。而且,能够从第1开口21A更换除雾器30、过滤器26以及除雾过滤器26V。
(5)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塔11以及第2塔12为剖面正方形的方筒状,但可以为除剖面正方形以外的方筒状,也可以为圆筒状。另外,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使第1塔11为剖面圆形的圆筒状,另一方面,使第2塔12为剖面正方形的方筒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从集尘装置10排出的空气分流至屋内和焊接作业区域1c,但不限于此,可以将从集尘装置10排出的空气分流至屋外和焊接作业区域1c,也可以分流至屋内、屋外和焊接作业区域1c。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在第1塔11的1个部位具备喉部41,但例如也可以在第1塔11的多个部位具备喉部41。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各喉部41分别具备喷雾嘴50。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设置有脚轮18而使集尘装置10能够移动的结构,但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脚轮18,将集尘装置10固定于地板。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喷雾嘴50产生雾,但例如也可以代替喷雾嘴50而使用通常的喷嘴。具体而言,也可以构成为:传递到第1塔11的内侧面(详细而言,上侧锥形部42的内侧面),通过上述喷嘴使水流动,水通过节流构造部11B,由此变化成雾。在这种情况下,节流构造部11B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雾生成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集尘装置;11…第1塔;11B…节流构造部;12…第2塔;13…罐;26…过滤器;30、30V…除雾器;40…下侧锥形部;40W、41W、42W…窗部;41…喉部;42…上侧锥形部;43A…空气导入部;50…喷雾嘴。

Claims (10)

1.一种集尘装置,对焊接烟尘进行收集,
所述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罐,其以不装满水的状态存积水;
第1塔,其从所述罐的上表面立起,从上部接受含有所述焊接烟尘的空气,并将其向所述罐引导;
第2塔,其从所述罐的上表面立起,供从所述罐排出的空气通过;
节流构造部,其通过将所述第1塔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进行收缩而形成;
雾生成部,其在所述第1塔内产生雾;以及
过滤器,其收容于所述第2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塔和所述第2塔的下端开口的相邻的开口缘彼此以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生成部朝向下方喷出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构造部具有:
喉部,其以大致均匀的剖面形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雾生成部;
下侧锥形部,其从所述喉部朝向下方扩开;以及
上侧锥形部,其从所述喉部朝向上方扩开,所述上侧锥形部比所述下侧锥形部短,且扩开角比所述下侧锥形部的扩开角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流构造部的一部分具有由透光部件形成的窗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节流构造部的上部中的、与所述第2塔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具有接受所述空气的空气导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塔内的最窄的部分的流路截面积为所述第2塔内的最宽的部分的流路截面积的10~20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塔的下部收容有除雾器,且在所述除雾器的上方以空开间隔的方式收容有多个所述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
漏斗状部,其设置于所述罐的底部;以及
排水口,其设置于所述漏斗状部的下端部,并能够进行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对集尘装置的整体进行支承的多个脚轮。
CN202180094915.1A 2021-03-18 2021-03-18 集尘装置 Pending CN1169170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1113 WO2022195808A1 (ja) 2021-03-18 2021-03-18 集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7018A true CN116917018A (zh) 2023-10-20

Family

ID=83322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4915.1A Pending CN116917018A (zh) 2021-03-18 2021-03-18 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7018A (zh)
WO (1) WO20221958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3829B2 (zh) * 1972-07-20 1977-08-31
JPS54132875A (en) * 1978-04-06 1979-10-16 Hitachi Zosen Corp Device to remove soot and sulfur monoxide from combustion gas
JPS56220U (zh) * 1979-06-11 1981-01-06
SE454327B (sv) * 1984-10-17 1988-04-25 Skf Steel Eng Ab Sett och anleggning for kylning och rening av gaser fran stoft
JPH043617Y2 (zh) * 1985-10-12 1992-02-04
IT1256899B (it) * 1992-07-27 1995-12-27 Massimo Bertotti Dispositivo per depurare e deodorare fumi, in particolare fumi generati da forni per uso odontotecnico, orafo e simili.
JP4095737B2 (ja) * 1999-03-29 2008-06-04 日本エア・リキード株式会社 洗浄集塵装置及び排ガス処理設備
JP2005046671A (ja) * 2003-07-30 2005-02-24 Mutsuo Konuma 集塵装置
JP5354752B2 (ja) * 2010-10-14 2013-11-27 株式会社タマテック 気流浄化装置
JP6751616B2 (ja) * 2016-07-20 2020-09-09 アマノ株式会社 集塵装置
CN109107322A (zh) * 2018-10-08 2019-01-01 绍兴市锐新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简单高效的烟雾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5808A1 (ja)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64014A (en) Arrangement for cleaning ventilation air polluted with paint particles
US9545645B2 (en) Paint spray booth
KR20180004665A (ko) 공기 청정을 위한 샤워필터
US5154742A (en) Oil mist and smoke collector
JP2011131132A (ja) 溶接ヒューム集塵装置
CN212945980U (zh) 一种等离子切割机的除尘装置
JP4642559B2 (ja) 不純物除去装置
CN116917018A (zh) 集尘装置
CN205042321U (zh) 一种排烟除尘装置
JP6050101B2 (ja) 集塵装置
JP7464369B2 (ja) 集塵装置
KR100899733B1 (ko) 분진 및 액적 제거장치
KR100992841B1 (ko) 부스형 집진기
JPH10156544A (ja) 湿式排煙ダクト装置
KR101258480B1 (ko) 플라즈마 파이프절단기 배연장치
KR101862147B1 (ko) 집진설비
JP3348074B2 (ja) 湿式集塵機
JP2909460B1 (ja) 機器周りの集塵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3691248A (zh) 一种激光拼焊除尘装置
JP3844384B2 (ja) 気体処理装置
KR102027895B1 (ko) 진공압을 이용한 와류형 기액 혼합식 스크러버 장치
JP5915351B2 (ja) 除塵装置
TWI619537B (zh) 過濾裝置
JP3348075B2 (ja) 除塵方法
JPH0670858U (ja) 塗料ミスト除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