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3652A - 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3652A
CN116913652A CN202310379496.7A CN202310379496A CN116913652A CN 116913652 A CN116913652 A CN 116913652A CN 202310379496 A CN202310379496 A CN 202310379496A CN 116913652 A CN116913652 A CN 116913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transformer
dissipation plate
curv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94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边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amond Jiebul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amond Jiebul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amond Jiebul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amond Jiebul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1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3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22Cooling by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solid or powdered fil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former Cool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本变压器(2)具备:线圈(4);磁芯(8),其在内部收纳所述线圈(4),具备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二面相邻的第三面;以及多个散热板(10),其分别覆盖所述磁芯(8)的一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面的散热板(10)与覆盖所述第三面的散热板(10)不同。优选磁芯(8)还具备在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三面相邻的第四面,覆盖所述第二面的散热板(10)与覆盖所述第四面的散热板(10)不同。

Description

变压器
本申请要求2022年4月12日于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22-065563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广泛用于交流电压的变换、电力的传送等。变压器呈现由铁氧体等磁性体构成的磁芯包围卷绕有导线的线圈的结构。由于大电力用的变压器发热大,所以有时在磁芯的周围设置散热板。在日本专利特开2015-103537号公报中公开了关于利用散热板的变压器的冷却结构的研究。
为了用散热板提高冷却效果,用散热板覆盖磁芯的表面的大部分,并且使磁芯与散热板接触是有效的。但是,由于磁芯和散热板的制造公差、磁芯与散热板的热膨胀率的差等,在磁芯与散热板之间产生间隙。磁芯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成为散热性的降低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人的意图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散热板与磁芯的间隙的产生的变压器。
发明内容
优选的变压器具备:线圈;磁芯,其在内部收纳所述线圈,具备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和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二面相邻的第三面;以及多个散热板,其分别覆盖所述磁芯的一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面的散热板和覆盖所述第三面的散热板不同。
发明人们发现,通过一个散热板覆盖磁芯的连续相邻的三个面(第一面、与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以及在第一面的相反侧与第二面相邻的第三面),容易产生磁芯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即,在这样的变压器中,因磁芯和散热板的制造公差、磁芯与散热板的热膨胀率的差等,导致“第一面与第三面的距离”与“覆盖散热板的第一面的部分与覆盖第三面的部分的距离”的差变大,在第一面或第三面与散热板之间产生间隙。
在本变压器中,覆盖磁芯的第一面的散热板和覆盖第三面的散热板不同。因此,即使因制造公差或热膨胀,“第一面与第三面的距离”偏离规定值,也能够使第一面和与其对应的散热板以及第三面和与其对应的散热板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中,抑制了散热板与磁芯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中,实现了优良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变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2的线圈和磁芯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该线圈和磁芯的俯视图。
图4A是图1的变压器的主视图,图4B是图1的变压器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线圈和磁芯的立体图。
图6A、图6B、图6C和图6D是分别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分别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侧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2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变压器2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中,箭头X表示该变压器2的前方。该反方向为后方。箭头Y表示该变压器2的右方向。该反方向为左方向。箭头Z表示该变压器2的上方。该反方向为下方。如图1及图2所示,该变压器2具备线圈4、一对信号线6、磁芯8、多个散热板10及胶带12。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胶带12。该变压器2在磁芯8与线圈4的间隙中还具有未图示的填充体。
线圈4具备绕线管14和导线16。绕线管14呈环状。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导线16中存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卷绕在绕线管14的外周,形成一次线圈。第二导线卷绕在绕线管14的外周,形成二次线圈。
一对信号线6分别与线圈4的导线16电连接。在各个信号线6中,存在与第一导线连接的第一信号线和与第二导线连接的第二信号线。通过第一信号线向一次线圈供给电流,通过第二信号线输出在二级线圈中产生的电流。
磁芯8在内部收纳有线圈4。图3A是表示线圈4、磁芯8及信号线的立体图,图3B是线圈4及磁芯8的俯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磁芯8呈箱状。该磁芯8在前表面36和背面38上具有开口18。线圈4从各开口18露出。磁芯8由磁性体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磁芯8由铁氧体构成。磁芯8的材质也可以是硅钢。
如图2所示,磁芯8具备第一半部8a和第二半部8b。第一半部8a具有上表面20、与上表面20连续的四个侧面22(第一侧面22a、第二侧面22b、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芯部26。其中,在第一侧面22a及第三侧面上,设有从上表面20侧的端部贯通到其相反侧的端部的切缝24。芯部26从上表面20的中心向下侧延伸。
第二半部8b具有底面28、与底面28连续的四个侧面30(第一侧面30a、第二侧面30b、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芯部34。其中,在第一侧面30a及第三侧面上,设有从底面28侧的端部贯通至其相反侧的端部的切缝32。芯部34从底面28的中央向上侧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半部8b呈与第一半部8a相同的形状。
线圈4嵌入在第二半部8b的芯部34周围。第一半部8a覆盖第二半部8b。由此,线圈4被收纳在磁芯8中。第一半部8a的芯部26和第二半部8b的芯部34构成磁芯8的芯部构成。第一半部8a的第一侧面22a和第二半部8b的第一侧面30a构成磁芯8的前表面36。此时,设置在第一半部8a的第一侧面22a上的切缝24和设置在第二半部8b的第一侧面30a上的切缝32形成上述磁芯8的前表面36的开口18。同样地,第一半部8a的第三侧面和第二半部8b的第三侧面构成磁芯8的背面38。此时,设置在第一半部8a的第三侧面上的切缝和设置在第二半部8b的第三侧面上的切缝形成磁芯8的背面38的开口18。一对信号线6的一方通过前表面36的开口18引出到外部,另一方通过背面38的开口18引出到外部。
如图3B所示,线圈4从磁芯8的前表面36的开口18及背面38的开口18露出。线圈4不从磁芯8的前表面36向前突出。线圈4不从磁芯8的背面38向后方突出。
图4A是变压器2的主视图,图4B是变压器2的右视图。在图4A和图4B中,仅示出磁芯8和散热板10。多个散热板10分别覆盖磁芯8的一部分。如图2及图4B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存在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第三弯曲散热板10c及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第一弯曲散热板10a覆盖磁芯8的上表面40和前表面36。第二弯曲散热板10b覆盖前表面36和底面42。第三弯曲散热板10c覆盖底面42和背面38。第四弯曲散热板10d覆盖背面38和上表面40。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第三弯曲散热板10c以及第四弯曲散热板10d不重叠地覆盖磁芯8。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和第四弯曲散热板10d呈相同的形状。第二弯曲散热板10b和第三弯曲散热板10c呈相同的形状。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第三弯曲散热板10c以及第四弯曲散热板10d在侧视观察时呈L字状。
如图1所示,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在与磁芯8的前表面36的开口18的上表面40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引出口44。一方的信号线6通过前表面36的开口18及该引出口44引出到外部。第四弯曲散热板10d在与磁芯8的背面38的开口18的上表面40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引出口44。另一方的信号线6通过背面38的开口18及该引出口44引出到外部。
如图4A所示,在正面观察时,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相对的边(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即,相对于前表面36的上表面40侧的边)倾斜的倾斜部4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具有两个倾斜部46。在正面观察时,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相对的边(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48。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具有两个倾斜部48。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倾斜部46和对应的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倾斜部48平行地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倾斜部46与对应的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倾斜部48之间设有间隙50。
虽然未图示,但在背面观察时,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相对的边(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上边)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在背面观察时,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与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相对的边(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下边)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倾斜部和对应的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倾斜部平行地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倾斜部和对应的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倾斜部之间设有间隙。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察时,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相对的边(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后边)相对于左右方向平行。在俯视观察时,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相对的边(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前边)相对于左右方向平行。在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后边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前边之间设有间隙50。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后边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前边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虽然未图示,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仰视观察时,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与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相对的边(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后边)相对于左右方向平行。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相对的边(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前边)相对于左右方向平行。在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后边和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前边之间设有间隙50。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后边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前边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各个散热板10由热传导性的金属构成。典型的散热板10的材料例举为SUS301、SUS304、C5191和C52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物质为“热传导性”是指该物质的热传导率为10W/(m·K)以上。在此“W”表示功率(瓦特),m表示距离(米),K表示温度(开尔文)。
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散热板10通过胶带12与磁芯8粘接。散热板10可以通过在散热板10周围卷绕收缩管而粘接到磁芯8。
虽然未图示,但在磁芯8的内侧与线圈4之间存在由树脂构成的填充体。磁芯8的内侧与线圈4的间隙被填充体填埋。填充体是通过使树脂从前表面36的引出口44或背面38的引出口44流入磁芯8的内部并使其固化而形成的。优选的树脂例举为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一个散热板覆盖磁芯的连续相邻的三个面(例如上表面、前表面和底面)的变压器中,因磁芯和散热板的制造公差、或者磁芯与散热板的热膨胀率的差等,会导致“磁芯的上表面与底面的距离”与“覆盖散热板的上表面的部分与覆盖底面的部分的距离”的差变大。这种差成为上表面或底面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的主要原因。该间隙会成为变压器的散热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2中,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和第四弯曲散热板10d覆盖上表面40,第二弯曲散热板10b和第三弯曲散热板10c覆盖底面42。覆盖上表面40的散热板10和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10不同。因此,即使因制造公差或热膨胀等而“磁芯8的上表面40与底面42的距离”偏离规定值,也能够使上表面40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上表面40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底面42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以及底面42与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2中,抑制了上表面40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之间的间隙、上表面40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之间的间隙、底面42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之间的间隙、以及底面42与第三弯曲散热板10c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2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2中,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及第二弯曲散热板10b覆盖前表面36,第三弯曲散热板10c及第四弯曲散热板10d覆盖背面38。覆盖前表面36的散热板10和覆盖背面38的散热板10不同。因此,即使因制造公差或热膨胀等而“磁芯8的前表面36与背面38的距离”偏离规定值,也能够使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前表面36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背面38与第三弯曲散热板10c、以及背面38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2中,抑制了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之间的间隙、前表面36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之间的间隙、背面38与第三弯曲散热板10c之间的间隙、以及背面38与第四弯曲散热板10d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2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2中,第一弯曲散热板10a覆盖磁芯8的上表面40和前表面36。换言之,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具有覆盖上表面40的第一部分和覆盖前表面36的第二部分。通过使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角与上表面40和前表面36的角一致,能够容易地使第一弯曲散热板10a与上表面40及前表面36紧密接触。
同样地,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角与前表面36和底面42的角一致,能够容易地使第二弯曲散热板10b与前表面36及底面42紧密接触。通过使第三弯曲散热板10c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角与背面38和底面42的角一致,能够容易地使第三弯曲散热板10c与背面38及底面42紧密接触。通过使第四弯曲散热板10d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角与上表面40和背面38的角一致,能够容易地使第四弯曲散热板10d与上表面40及背面38紧密接触。
以往,为了抑制磁芯与散热板之间的间隙引起的散热性的降低,有时在磁芯与散热板之间设置热传导性润滑脂、热传导性片材、热传导性树脂等热传导材料。在本变压器2中,由于抑制了磁芯8与散热板10之间的间隙的产生,所以不需要磁芯8与散热板10之间的热传导材料,或者抑制了热传导材料的使用量。在该变压器2中,成本被抑制。
优选在正面观察时,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和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具备相互相对的倾斜部46、48。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及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因热膨胀或制造时的公差而容易在上下方向偏移。通过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和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具备相互相对的倾斜部46、48,即使在它们以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方式偏移的情况下,这些边之间的最短距离(图4A的符号D)也比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长度小。进而,通过设置倾斜部46、48,与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和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第一弯曲散热板10a的下边与第二弯曲散热板10b的上边的相对的部分的长度。这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散热性。
各散热板10的厚度T优选为0.1mm以上。通过使厚度T为0.1mm以上,能够实现优良的散热性。从该观点出发,厚度T更优选为0.2mm以上。厚度T优选为2.0mm以下。厚度T为2.0mm以下的散热板10容易变形。该散热板10能够容易地与磁芯8紧密接触。从该观点出发,厚度T更优选为0.4mm以下。
如图3B所示,优选线圈4不从磁芯8的前表面36向前方突出。这样,容易使散热板10与磁芯体8的前表面36紧密接触。优选线圈4不从磁芯8的背面38向后方突出。这样,容易使散热板10与磁芯8的背面38紧密接触。这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散热性。另外,这防止从引出口44流入的填充体泄漏。
优选磁芯8的第一半部8a和第二半部8b呈相同的形状。这样,能够用一种部件实现第一半部8a和第二半部8b。这使磁芯8的制造变得容易。
优选第一弯曲散热板10a在与磁芯8的前表面36的开口18的上表面40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具备引出口44。优选第四弯曲散热板10d在与磁芯8的背面38的开口18的上表面40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具备引出口44。这样,信号线6的引出变得容易,并且填充体向磁芯8与线圈4的间隙的流入变得容易。进而,通过从引出口44流入作为填充体的热传导性树脂,能够经由导线及信号线进行散热。
图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压器60的线圈62、磁芯64及信号线66的立体图。在该磁芯64中,在第二半部64b的第一侧面67和第三侧面上没有设置切缝。除了在第二半部64b上没有设置切缝以外,该变压器60的结构与图1中的变压器2的结构相同。
在该变压器60中,由于在第二半部64b上没有设置切缝,所以从散热板的引出口通过第一半部64a的切缝68流入的填充体难以向外部泄漏。填充体被高效地填充在磁芯64与线圈62的间隙中。该变压器60的制造成本被抑制。
图6A至图6D、图7A及图7B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变压器的示意图。它们是变压器的侧视图。在这些图中,仅示出了磁芯和散热板。在这些变压器中,磁芯与图4的磁芯8相同,因此赋予与图4相同的编号。
图6A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70具备第一弯曲散热板72a、第二弯曲散热板72b、第三弯曲散热板72c以及第四弯曲散热板72d。图6A的变压器70的散热板72的形状分别与图4的变压器2的对应的散热板10的形状相同。图6A的变压器70与图4的变压器2的不同点在于,热传导性片材74设置在磁芯8与散热板72之间。磁芯8与散热板72通过热传导性片材74接触。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磁芯8与散热板72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片材74。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磁芯8与散热板72之间产生间隙。进而,由于热传导性片材74覆盖前表面36的开口18和背面38的开口18,所以从引出口流入的填充体难以泄漏到外部。该变压器60的制造成本被抑制。
图6B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0具备第一弯曲散热板82a、第二弯曲散热板82b及平板散热板82c。第一弯曲散热板82a覆盖前表面36和底面42。第一弯曲散热板82a覆盖整个前表面36。第二弯曲散热板82b覆盖底面42和背面38。第二弯曲散热板82b覆盖整个背面38。平板散热板82c覆盖上表面40。第一弯曲散热板82a、第二弯曲散热板82b及平板散热板82c不重叠地覆盖磁芯8。在各个散热板82与磁芯8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润滑脂84。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0中,平板散热板82c覆盖上表面40,第一弯曲散热板82a和第二弯曲散热板82b覆盖底面42。覆盖上表面40的散热板82和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82不同。因此,能够使上表面40与平板散热板82c、底面42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2a、以及底面42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2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80中,抑制了上表面40与平板散热板82c之间的间隙、底面42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2a之间的间隙、以及底面42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2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80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0中,第一弯曲散热板82a覆盖前表面36,第二弯曲散热板82b覆盖背面38。覆盖前表面36的散热板82和覆盖背面38的散热板82不同。因此,能够使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2a、以及背面38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2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80中,抑制了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2a之间的间隙、以及背面38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2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80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磁芯8与散热板82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润滑脂84。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磁芯8与散热板82之间产生间隙。
图6C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6具有第一弯曲散热板88a和第二弯曲散热板88b。第一弯曲散热板88a覆盖上表面40和前表面36。第一弯曲散热板88a覆盖整个前表面36。第二弯曲散热板88b覆盖上表面40和背面38。第二弯曲散热板88b覆盖整个背面38。第一弯曲散热板88a和第二弯曲散热板88b不重叠地覆盖磁芯8。不存在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在各个散热板88与磁芯8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粘接剂89。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6中,第一弯曲散热板88a覆盖前表面36,第二弯曲散热板88b覆盖背面38。覆盖前表面36的散热板88和覆盖背面38的散热板88不同。因此,能够使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8a、以及背面38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8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86中,抑制了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8a之间的间隙、以及背面38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8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86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6中,第一弯曲散热板88a和第二弯曲散热板88b覆盖上表面40,不存在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第一弯曲散热板88a和第二弯曲散热板88b均不覆盖底面42。即使因制造公差或热膨胀等,“磁芯8的上表面40与底面42的距离”偏离规定值,也能够使上表面40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8a以及上表面40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8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86中,抑制了上表面40与第一弯曲散热板88a之间的间隙以及上表面40与第二弯曲散热板88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86中,不存在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变压器86有时配置在散热性优良的基板上。在这种情况下,从底面42通过该基板进行散热。在该变压器86中,实现优良的散热性,并且抑制了必要的散热板88的数量。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磁芯8与散热板88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粘接剂89。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磁芯8与散热板82之间产生间隙。另外,通过该热传导性粘接剂89,能够有效地防止散热板82的位置偏移以及从磁芯8的脱离。
图6D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0具有第一弯曲散热板92a和第二弯曲散热板92b。第一弯曲散热板92a覆盖前表面36和底面42。第一弯曲散热板92a覆盖整个前表面36和底面42。第二弯曲散热板92b覆盖背面38和上表面40。第二弯曲散热板92b覆盖整个背面38和上表面40。在各个散热板92与磁芯8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粘接剂93。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0中,第一弯曲散热板92a覆盖前表面36,第二弯曲散热板92b覆盖背面38。覆盖前表面36的散热板92和覆盖背面38的散热板92不同。因此,能够使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92a以及背面38与第二弯曲散热板92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90中,抑制了前表面36与第一弯曲散热板92a之间的间隙以及背面38与第二弯曲散热板92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90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0中,第一弯曲散热板92a覆盖底面42,第二弯曲散热板92b覆盖上表面40。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92与覆盖上表面40的散热板92不同。因此,能够使底面42与第一弯曲散热板92a以及上表面40与第二弯曲散热板92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90中,抑制了底面42与第一弯曲散热板92a之间的间隙以及上表面40与第二弯曲散热板92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90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图7A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4具有平板散热板96a和弯曲散热板96b。平板散热板96a覆盖前表面36。平板散热板96a覆盖整个前表面36。弯曲散热板96b覆盖上表面40和背面38。弯曲散热板96b覆盖整个上表面40和背面38。在各个散热板96与磁芯8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粘接剂97。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4中,平板散热板96a覆盖前表面36,弯曲散热板96b覆盖背面38。覆盖前表面36的散热板96与覆盖背面38的散热板96不同。因此,能够使前表面36与平板散热板96a以及背面38与弯曲散热板96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94中,抑制了前表面36与平板散热板96a之间的间隙以及背面38与弯曲散热板96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94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4中,弯曲散热板96b覆盖上表面40,不存在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弯曲散热板96b不覆盖底面42。即使因制造公差或热膨胀等,“磁芯8的上表面40与底面42的距离”偏离规定值,也能够使上表面40与弯曲散热板96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94中,抑制了上表面40与弯曲散热板96b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94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图7B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8具有第一平板散热板100a、第二平板散热板100b以及第三平板散热板100c。第一平板散热板100a覆盖前表面36。第一平板散热板100a覆盖整个前表面36。第二平板散热板100b覆盖上表面40。第二平板散热板100b覆盖整个上表面40。第三平板散热板100c覆盖背面38。第三平板散热板100c覆盖整个背面38。不存在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在各个散热板100与磁芯8之间设置有热传导粘接剂102。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8中,第一平板散热板100a覆盖前表面36,第三平板散热板覆盖背面38。覆盖前表面36的散热板100与覆盖背面38的散热板100不同。因此,能够使前表面36与第一平板散热板100a以及背面38与第三平板散热板100c紧密接触。在变压器98中,抑制了前表面36与第一平板散热板100a之间的间隙以及背面38与第三平板散热板100c之间的间隙的产生。在该变压器98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该实施方式的变压器98中,第二平板散热板100b覆盖上表面40,不存在覆盖底面42的散热板。因此,能够使上表面40与第二平板散热板100b紧密接触。在该变压器98中,抑制了在上表面40与第二平板散热板100b之间产生间隙。在该变压器98中,实现了较高的散热性。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压器中,线圈不从磁芯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并且不从磁芯的背面向后方突出。虽未图示,但线圈可以从磁芯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也可以从磁芯的背面向后方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磁芯与散热板之间设置热传导性片材。即使线圈从磁芯的前表面或背面突出,热传导性片材也可覆盖磁芯的前表面或背面。由此,防止流入线圈与磁芯之间的填充体向外部泄漏。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变压器的右侧面和左侧面未被散热板覆盖。变压器的右侧面和左侧面也可以被散热板覆盖。例如,变压器的右侧面、上表面以及左侧面也可以被散热板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覆盖右侧面的散热板与覆盖左侧面的散热板不同。
如上所述,在该变压器中,抑制了散热板与磁芯之间的间隙的产生。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
[公开项目]
以下项目是优选的实施方案的公开。
[项目1]
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
磁芯,其在内部收纳所述线圈,具备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二面相邻的第三面;以及
多个散热板,其分别覆盖所述磁芯的一部分,
覆盖所述第一面的散热板与覆盖所述第三面的散热板不同。
[项目2]
根据项目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
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和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不重叠地覆盖所述第二面。
[项目3]
根据项目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二面的前方侧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相对的边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相对的边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面侧的边倾斜的倾斜部。
[项目4]
根据项目2或3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一面的整个面,
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三面的整个面。
[项目5]
根据项目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和覆盖所述第三面的平板散热板。
[项目6]
根据项目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平板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平板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面的第三平板散热板。
[项目7]
根据项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还具备在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三面相邻的第四面,
覆盖所述第二面的散热板与覆盖所述第四面的散热板不同。
[项目8]
根据项目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的第三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一面的第四弯曲散热板,
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所述第三弯曲散热板以及所述第四弯曲散热板相互不具有重叠。
[项目9]
根据项目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
[项目10]
根据项目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四面的平板散热板。
[项目11]
根据项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信号线,
所述磁芯具备第一半部和被所述第一半部覆盖的第二半部,
所述第一半部具备上表面和从该上表面延伸的侧面,
所述第二半部具备底面和从该底面延伸的侧面,
所述第一半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半部的侧面构成所述磁芯的一个面,
所述第一半部在所述第一半部的侧面具备从所述第二半部侧的端部到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的切缝,
所述多个散热板中的一个在与所述切缝的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引出口,
所述信号线经由所述切缝和所述引出口露出到外部。
[项目12]
根据项目1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部在所述第二半部的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半部的切缝连续并且延伸到所述底面侧的端部的切缝。
[项目13]
根据项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磁芯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粘接剂、热传导性油脂以及热传导性片材中的任一种。
以上说明的变压器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3)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线圈;
磁芯,其在内部收纳所述线圈,具备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和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二面相邻的第三面;以及
多个散热板,其分别覆盖所述磁芯的一部分,
覆盖所述第一面的散热板和覆盖所述第三面的散热板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
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与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不重叠地覆盖所述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二面的前方侧观察时,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相对的边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相对的边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面侧的边倾斜的倾斜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一面的整个面,
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三面的整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和覆盖所述第三面的平板散热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平板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二面的第二平板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面的第三平板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还具备在所述第二面的相反侧与所述第三面相邻的第四面,
覆盖所述第二面的散热板与覆盖所述第四面的散热板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的第三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一面的第四弯曲散热板,
所述第一弯曲散热板、所述第二弯曲散热板、所述第三弯曲散热板以及所述第四弯曲散热板相互不具有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板包含覆盖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一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弯曲散热板、覆盖所述第四面的平板散热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信号线,
所述磁芯具备第一半部和被所述第一半部覆盖的第二半部,
所述第一半部具备上表面和从所述上表面延伸的侧面,
所述第二半部具备底面和从所述底面延伸的侧面,
所述第一半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半部的侧面构成所述磁芯的一个面,
所述第一半部在所述第一半部的侧面具备从所述第二半部侧的端部到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的切缝,
所述多个散热板中的一个在与所述切缝的所述上表面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具备引出口,
所述信号线经由所述切缝和所述引出口露出到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部在所述第二半部的侧面具备与所述第一半部的切缝连续并且延伸到所述底面侧的端部的切缝。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磁芯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性粘接剂、热传导性润滑脂以及热传导性片材中的任一种。
CN202310379496.7A 2022-04-12 2023-04-11 变压器 Pending CN1169136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5563A JP2023156002A (ja) 2022-04-12 2022-04-12 トランス
JP2022-065563 2022-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3652A true CN116913652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239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9496.7A Pending CN116913652A (zh) 2022-04-12 2023-04-11 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6652A1 (zh)
JP (1) JP2023156002A (zh)
CN (1) CN11691365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6652A1 (en) 2023-10-12
JP2023156002A (ja)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2437B2 (en) Power converter
JP6234537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9194198A (ja) リアクトル
CN103366926A (zh) 散热电磁装置布置
US20200234868A1 (en) Packaged Inductive Component
CN113544958A (zh) 线圈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JP2011066242A (ja) リアクトル
WO2017187478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7278155B2 (ja) 電力変換器
WO2020170783A1 (ja)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16913652A (zh) 变压器
US20180197669A1 (en) Ceramic insulated transformer
JP2021176205A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1009791A (ja) リアクトル
WO2019163930A1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部品
JP7079571B2 (ja) リアクトル装置
JP7204807B2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装置
JP7311010B2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
US20240177913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715442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187905B2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US20200168390A1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108630411B (zh) 线圈装置
US20210398728A1 (en) Reactor
JP2009218294A (ja) リアク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