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9213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9213A
CN116909213A CN202211038260.9A CN202211038260A CN116909213A CN 116909213 A CN116909213 A CN 116909213A CN 202211038260 A CN202211038260 A CN 202211038260A CN 116909213 A CN116909213 A CN 116909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control
adjustment
cable wiring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82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9213B (zh
Inventor
施晓星
孙明蔚
孙帅
徐皎
周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Guangy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uangying Group Co ltd
Weikang Technology Machiner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uangying Group Co ltd, Weikang Technology Machiner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uangy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82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9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9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9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9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9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252Scheduling production, machining, job sh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物联网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提取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将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当电缆布线移动平台识别到管理员离开作业现场时,开启自动模式,辅助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离开人工操控监督进行自动作业时的故障事件规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供电系统扩容增建的需求以及城市管理对施工场地作业规范化的提升,对临时线路铺设施工的质量与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实施质量下,需要进一步提升电缆铺设的速度了;传统人工收放,电机铰拉牵引等方式,开展线缆铺设工作,依赖人力结合部分机电设备进行反复作业,无法有效提高效率及线缆铺设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所有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从人工操控记录中提取操控指令信息;将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的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
步骤S200:分别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每一次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一条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一个历史操控指令序列;在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存在若干个按照指令发布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操控指令;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
步骤S300:对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操控指令依次进行捕捉和信息提取,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其中,每个调整指令节点的形式如:Q={Y1,Y2},Y1表示在每一个指令节点中属于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Y2表示在每一个指令节点中属于第二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
步骤S400:分别将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对应的全部调整指令节点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设指令调整模式为自动模式;
步骤S500:当电缆布线移动平台识别到管理员离开作业现场时,开启自动模式,辅助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离开人工操控监督进行自动作业时的故障事件规避。
进一步的,步骤S100中的第一属性类别指令是指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操控指令,第一属性类别指令包括前进指令、后退指令、停止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是指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的操控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包括收线指令、放线指令。
进一步的,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01:分别对每一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每一操控指令的指令持续时段进行捕捉;设置指令持续时段阈值,将指令持续时段小于指令持续时段阈值的操控指令,在对应的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剔除;
步骤S202:将由剔除后的操控指令构成的新操控指令序列作为对应的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
步骤S203:分别在所有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对属于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做区别标记s1,对属于第二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做区别标记s2;
上述步骤是考虑到人为在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会因手误错发了指令,而这时候产生的指令变动,并非是基于实际作业时遇到的作业故障事件进行的规避性指令调整,会对后续挖掘出可以设置成自动模式的指令切换造成误导,通过上述步骤可实现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前的数据过滤作用。
进一步的,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01:获取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所有操控指令的指令发布时间、指令持续时段、区别标记信息;其中,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包括{P1,P2,…,Pn};其中,P1,P2,…,Pn分别表示第1、2、…、n个操控指令;以第1个操控指令P1为开端,记操控指令P1的区别标记为SP1,指令发布时间为指令持续时段为/>记与操控指令P1次序相邻的操控指令P2的区别标记为SP2,指令发布时间为/>指令持续时段为/>
步骤S302:若SP1≠SP2,对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之间的发布状态进行判断,发布状态包括连续发布、非连续发布;其中,两个操控指令之间的指令发布时间差小于时间差阈值的为满足连续发布状态的指令;两个操控指令之间的指令发布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时间差阈值的为满足非连续发布状态的指令;若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连续发布指令;将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组合生成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Q0={Y1,Y2};其中,若SP1=s1,SP2=s2,则Y1=SP1,Y2=SP2;若SP1=s2,SP2=s1,则Y2=SP1,Y1=SP2
步骤S303:若SP1=SP2或者SP1≠SP2,且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非连续状态时,将操控指令P1和0值组合生成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 Q0,Q0={Y1,Y2};其中,若SP1=s1,则Y1=SP1,Y2=0;若SP1=s2,则 Y1=0,Y2=SP1
步骤S304: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包括{Q0,Q1,…,Qm};其中,Q0,Q1,…,Qm分别表示第0、1、…、m个调整指令节点;其中,第0个调整指令节点即为初始调整指令节点;其中,提取得到第i个调整指令节点 Qi时,是以第i-1个调整指令节点Qi-1为基准进行提取分析的,其中,i∈[1,m];
上述对初始调整指令节点进行捕捉识别是为了后续步骤S400进行节点切换链的提取、进行指令调整模式的提取做必要的技术铺垫;且在指令分析的过程中,将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操控指令和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的操控指令进行分类分析,是为了后续在指令调整模式识别提取时,更加的精确和多样性,使得最后得到的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同时也是基于实际作业时遇到的作业故障事件进行的规避性指令调整模式。
进一步的,步骤S304包括:
步骤S311:设在提取第i个调整指令节点Qi时,依次序提取到的操控指令为Pj;若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之间区别标记不同,且为连续发布状态,将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按照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
步骤S312:若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之间区别标记相同或者区别标记不同,且为非连续状态,提取调整指令节点Qi-1中区别标记不同于操控指令Pj的操控指令,设操控指令为延续指令,将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按照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同时,将在得到的调整指令节点Qi中,提取区别标记不同于操控指令Pj+1的操控指令,设操控指令为延续指令,将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1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1;按照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1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1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
进一步的,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01:将对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的调整指令节点序列{Q0,Q1,…,Qm}进行提取;对应建立得到Q0→Q1、Q1→Q2、…、Qm-1→Qm个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指令调整模式包括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Y1值的调整、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Y2值的调整、Y1 值与Y2值的同时调整;分别得到在所有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出现的所有指令调整模式种类,分别累计各指令调整模式的重复出现率,将重复出现率小于重复出现率阈值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剔除;
步骤S402:分别对各指令调整模式每一次出现时,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进行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作业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作业运行数据包括实时移动速度、实时布线速度、电缆卷盘上电缆的实时排布间隔;分别对各指令调整模式每一次出现时的作业运行数据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
步骤S403:若某指令调整模式在每一次出现时对应提取到的特征信息之间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将某指令调整模式与特征信息之间建立自动关联关系,将某指令调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为更好的实现上述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自动模式生成模块、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
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所有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提取操控指令信息,将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其中,一条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一个历史操控指令序列;
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中的数据,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
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用于接收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中的数据,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
自动模式生成模块,用于接收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中的数据,将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用于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的前进、后退、收线、放线进行指令操控。
进一步的,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包括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其他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
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用于接收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中的数据,在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对初始调整指令节点进行提取;
其他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用于接收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中的数据,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
进一步的,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包括:行驶单元、电缆收放线单元;
行驶单元,用于实现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前进、后退的指令操控;
电缆收放线单元,用于实现对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收线、放线的指令操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实现当电缆移动平台监测到自身在脱离人工进行电缆布线操控指令监督发布时,同时遇到故障事件的场景下可基于调动自动模式下的指令切换实现对故障事件的规避,在保证作业实施质量下,同时通过节省一些可自动实现的指令切换,达到在电缆铺设速度上的提升,较于传统人工在开展线缆铺设工作,需时刻依赖人力结合部分机电设备进行反复作业而言,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及线缆铺设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所有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从人工操控记录中提取操控指令信息;将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的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
其中,步骤S100中的第一属性类别指令是指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操控指令,第一属性类别指令包括前进指令、后退指令、停止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是指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的操控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包括收线指令、放线指令;
步骤S200:分别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每一次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一条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一个历史操控指令序列;在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存在若干个按照指令发布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操控指令;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
其中,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01:分别对每一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每一操控指令的指令持续时段进行捕捉;设置指令持续时段阈值,将指令持续时段小于指令持续时段阈值的操控指令,在对应的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剔除;
步骤S202:将由剔除后的操控指令构成的新操控指令序列作为对应的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
步骤S203:分别在所有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对属于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做区别标记s1,对属于第二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做区别标记s2;
步骤S300:对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操控指令依次进行捕捉和信息提取,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其中,每个调整指令节点的形式如:Q={Y1,Y2},Y1表示在每一个指令节点中属于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Y2表示在每一个指令节点中属于第二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
其中,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01:获取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所有操控指令的指令发布时间、指令持续时段、区别标记信息;其中,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包括{P1,P2,…,Pn};其中,P1,P2,…,Pn分别表示第1、2、…、n个操控指令;以第1个操控指令P1为开端,记操控指令P1的区别标记为SP1,指令发布时间为指令持续时段为/>记与操控指令P1次序相邻的操控指令P2的区别标记为SP2,指令发布时间为/>指令持续时段为/>
步骤S302:若SP1≠SP2,对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之间的发布状态进行判断,发布状态包括连续发布、非连续发布;其中,两个操控指令之间的指令发布时间差小于时间差阈值的为满足连续发布状态的指令;两个操控指令之间的指令发布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时间差阈值的为满足非连续发布状态的指令;若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连续发布指令;将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组合生成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Q0={Y1,Y2};其中,若SP1=s1,SP2=s2,则Y1=SP1,Y2=SP2;若SP1=s2,SP2=s1,则Y2=SP1,Y1=SP2
例如说,操控指令P1为前进指令,操控指令P2为放线指令,此时SP1=s1,SP2=s2;且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连续发布指令,则对应得到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前进,放线};
步骤S303:若SP1=SP2或者SP1≠SP2,且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非连续状态时,将操控指令P1和0值组合生成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 Q0,Q0={Y1,Y2};其中,若SP1=s1,则Y1=SP1,Y2=0;若SP1=s2,则Y1=0,Y2=SP1
例如说,操控指令P1为前进指令,操控指令P2为后退指令,此时SP1=s1,SP2=s1;将操控指令P1和0值组合生成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 Q0={前进,0};
例如说,操控指令P1为前进指令,操控指令P2为放线指令,此时SP1=s1,SP2=s2,但是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之间为非连续状态,将操控指令P1和0值组合生成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Q0={前进,0};
步骤S304: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包括{Q0,Q1,…,Qm};其中,Q0,Q1,…,Qm分别表示第0、1、…、m个调整指令节点;其中,第0个调整指令节点即为初始调整指令节点;其中,提取得到第i个调整指令节点 Qi时,是以第i-1个调整指令节点Qi-1为基准进行提取分析的,其中,i∈[1,m];
其中,步骤S304包括:
步骤S311:设在提取第i个调整指令节点Qi时,依次序提取到的操控指令为Pj;若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之间区别标记不同,且为连续发布状态,将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按照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
步骤S312:若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之间区别标记相同或者区别标记不同,且为非连续状态,提取调整指令节点Qi-1中区别标记不同于操控指令Pj的操控指令,设操控指令为延续指令,将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按照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同时,将在得到的调整指令节点Qi中,提取区别标记不同于操控指令Pj+1的操控指令,设操控指令为延续指令,将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1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1;按照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1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1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
例如说,存在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P1,P2,P3,P4,P5};其中,P1:前进,P2:放线,P3:后退,P4:收线,P5:放线;
在基于第1个操控指令P1:前进、第2个操控指令P2:放线;提取得到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Q0={前进,放线}后,提取第1个调整指令节点Q1时,依次序提取到的操控指令为第3个操控指令P3:后退,因为第3个操控指令P3与第4个操控指令P4之间区别标记不同,且为连续发布状态,将操控指令P3和操控指令P4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1= {后退,收线};因为操控指令P5后不存在其他操控指令,且操控指令P5与调整指令节点Q1中收线指令的区别标记相同,所以提取调整指令节点Q1中的后退指令,设所述后退指令为延续指令,将所述后退指令与操控指令P5的放线指令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2= {后退,放线};
步骤S400:分别将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对应的全部调整指令节点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设指令调整模式为自动模式;
其中,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01:将对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的调整指令节点序列{Q0,Q1,…,Qm}进行提取;对应建立得到Q0→Q1、Q1→Q2、…、Qm-1→Qm个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指令调整模式包括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Y1值的调整、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Y2值的调整、Y1 值与Y2值的同时调整;分别得到在所有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出现的所有指令调整模式种类,分别累计各指令调整模式的重复出现率,将重复出现率小于重复出现率阈值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剔除;
步骤S402:分别对各指令调整模式每一次出现时,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进行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作业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作业运行数据包括实时移动速度、实时布线速度、电缆卷盘上电缆的实时排布间隔;分别对各指令调整模式每一次出现时的作业运行数据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
步骤S403:若某指令调整模式在每一次出现时对应提取到的特征信息之间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将某指令调整模式与特征信息之间建立自动关联关系,将某指令调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步骤S500:当电缆布线移动平台识别到管理员离开作业现场时,开启自动模式,辅助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离开人工操控监督进行自动作业时的故障事件规避。
为更好的实现上述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自动模式生成模块、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
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所有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提取操控指令信息,将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其中,一条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一个历史操控指令序列;
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中的数据,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
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用于接收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中的数据,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
其中,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包括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其他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
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用于接收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中的数据,在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对初始调整指令节点进行提取;
其他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用于接收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中的数据,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
自动模式生成模块,用于接收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中的数据,将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用于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的前进、后退、收线、放线进行指令操控。
其中,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包括:行驶单元、电缆收放线单元;
行驶单元,用于实现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前进、后退的指令操控;
电缆收放线单元,用于实现对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收线、放线的指令操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所有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从所述人工操控记录中提取操控指令信息;将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的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
步骤S200:分别提取所述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每一次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一条所述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一个历史操控指令序列;在所述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存在若干个按照指令发布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操控指令;对所述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
步骤S300:对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操控指令依次进行捕捉和信息提取,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其中,每个调整指令节点的形式如:Q={Y1,Y2},Y1表示在每一个指令节点中属于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Y2表示在每一个指令节点中属于第二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
步骤S400:分别将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对应的全部调整指令节点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设所述指令调整模式为自动模式;
步骤S500:当所述电缆布线移动平台识别到管理员离开作业现场时,开启自动模式,辅助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离开人工操控监督进行自动作业时的故障事件规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的所述第一属性类别指令是指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操控指令,所述第一属性类别指令包括前进指令、后退指令、停止指令;所述第二属性类别指令是指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的操控指令,所述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包括收线指令、放线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01:分别对每一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每一操控指令的指令持续时段进行捕捉;设置指令持续时段阈值,将指令持续时段小于所述指令持续时段阈值的操控指令,在对应的历史操控指令序列中剔除;
步骤S202:将由剔除后的操控指令构成的新操控指令序列作为对应的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
步骤S203:分别在所有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的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对属于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做区别标记s1,对属于第二属性类别指令的操控指令做区别标记s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01:获取在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所有操控指令的指令发布时间、指令持续时段、区别标记信息;其中,所述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包括{P1,P2,…,Pn};其中,P1,P2,…,Pn分别表示第1、2、…、n个操控指令;以第1个操控指令P1为开端,记操控指令P1的区别标记为SP1,指令发布时间为指令持续时段为/>记与操控指令P1次序相邻的操控指令P2的区别标记为SP2,指令发布时间为/>指令持续时段为/>
步骤S302:若SP1≠SP2,对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之间的发布状态进行判断,所述发布状态包括连续发布、非连续发布;其中,两个操控指令之间的指令发布时间差小于时间差阈值的为满足连续发布状态的指令;两个操控指令之间的指令发布时间差大于或等于时间差阈值的为满足非连续发布状态的指令;若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连续发布指令;将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组合生成在所述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Q0={Y1,Y2};其中,若SP1=s1,SP2=s2,则Y1=SP1,Y2=SP2;若SP1=s2,SP2=s1,则Y2=SP1,Y1=SP2
步骤S303:若SP1=SP2或者SP1≠SP2,且操控指令P1和操控指令P2为非连续状态时,将操控指令P1和0值组合生成在所述每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的初始调整指令节点Q0,Q0={Y1,Y2};其中,若SP1=s1,则Y1=SP1,Y2=0;若SP1=s2,则Y1=0,Y2=SP1
步骤S304: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包括{Q0,Q1,…,Qm};其中,Q0,Q1,…,Qm分别表示第0、1、…、m个调整指令节点;其中,第0个调整指令节点即为初始调整指令节点;其中,提取得到第i个调整指令节点Qi时,是以第i-1个调整指令节点Qi-1为基准进行提取分析的,其中,i∈[1,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4包括:
步骤S311:设在提取第i个调整指令节点Qi时,依次序提取到的操控指令为Pj;若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之间区别标记不同,且为连续发布状态,将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按照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
步骤S312:若操控指令Pj与操控指令Pj+1之间区别标记相同或者区别标记不同,且为非连续状态,提取调整指令节点Qi-1中区别标记不同于所述操控指令Pj的操控指令,设所述操控指令为延续指令,将所述延续指令与所述操控指令Pj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按照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同时,将在得到的所述调整指令节点Qi中,提取区别标记不同于所述操控指令Pj+1的操控指令,设所述操控指令为延续指令,将所述延续指令与所述操控指令Pj+1组合生成调整指令节点Qi+1;按照延续指令与操控指令Pj+1各自的区别标记情况,完成调整指令节点Qi+1中Y1与Y2的信息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01:将对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的调整指令节点序列{Q0,Q1,…,Qm}进行提取;对应建立得到Q0→Q1、Q1→Q2、…、Qm-1→Qm个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所述指令调整模式包括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移动状态的Y1值的调整、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布线状态Y2值的调整、Y1值与Y2值的同时调整;分别得到在所有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出现的所有指令调整模式种类,分别累计各指令调整模式的重复出现率,将重复出现率小于重复出现率阈值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剔除;
步骤S402:分别对各指令调整模式每一次出现时,对应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进行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作业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所述作业运行数据包括实时移动速度、实时布线速度、电缆卷盘上电缆的实时排布间隔;分别对各指令调整模式每一次出现时的作业运行数据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
步骤S403:若某指令调整模式在每一次出现时对应提取到的所述特征信息之间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将所述某指令调整模式与所述特征信息之间建立自动关联关系,将所述某指令调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7.一种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方法的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自动模式生成模块、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
所述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用于提取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所有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人工操控记录,提取操控指令信息,将所有操控指令基于实际操控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为第一属性类别指令、第二属性类别指令;其中,一条所述历史操控指令记录条对应一个历史操控指令序列;
所述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指令信息采集处理模块中的数据,对所述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历史电缆布线作业时产生的操控记录进行操控指令信息梳理;
所述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中的数据,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将每相邻的两个调整指令之间建立节点切换链,捕捉在每个节点切换链中出现的指令调整模式,对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进行提取;
所述自动模式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中的数据,将所述呈现规律性的指令调整模式设为自动模式;
所述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用于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的前进、后退、收线、放线进行指令操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指令节点提取模块包括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其他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
所述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操控指令信息梳理模块中的数据,在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中对初始调整指令节点进行提取;
所述其他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初始调整指令节点提取单元中的数据,将每一个历史有效操控指令序列进行拆分提取得到若干个调整指令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布线移动平台操控模块包括:行驶单元、电缆收放线单元;
所述行驶单元,用于实现对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前进、后退的指令操控;
所述电缆收放线单元,用于实现对操控电缆布线移动平台在执行电缆布线作业时收线、放线的指令操控。
CN202211038260.9A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909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8260.9A CN116909213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8260.9A CN116909213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9213A true CN116909213A (zh) 2023-10-20
CN116909213B CN116909213B (zh) 2024-03-08

Family

ID=8834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8260.9A Active CN116909213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92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8644A (zh) * 2023-12-13 2024-01-16 南京金鼎嘉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40A (ja) * 1992-06-17 1994-01-14 Hokuriku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電源制御シミュレータの動作履歴格納方式
KR100687526B1 (ko) * 2006-05-12 2007-03-08 장재필 시설물의 무인감시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170084A (zh) * 2016-12-07 2018-06-15 杨新高 一种农机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
CN110920689A (zh) * 2019-10-16 2020-03-27 北京万相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作业进度监控方法及系统
US20200106633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imeseries based assurance services
CN111391820A (zh) * 2020-03-20 2020-07-10 刘丹 新能源混合汽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183835A1 (ja) * 2019-03-11 2020-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指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2573378A (zh) * 2020-12-15 2021-03-30 武汉鸿阳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起重机智能运行控制系统
CN113253696A (zh) * 2021-07-15 2021-08-13 北京东华博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设备协同作业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40A (ja) * 1992-06-17 1994-01-14 Hokuriku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電源制御シミュレータの動作履歴格納方式
KR100687526B1 (ko) * 2006-05-12 2007-03-08 장재필 시설물의 무인감시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170084A (zh) * 2016-12-07 2018-06-15 杨新高 一种农机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产品
US20200106633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imeseries based assurance services
WO2020183835A1 (ja) * 2019-03-11 2020-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作業指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0920689A (zh) * 2019-10-16 2020-03-27 北京万相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作业进度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391820A (zh) * 2020-03-20 2020-07-10 刘丹 新能源混合汽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73378A (zh) * 2020-12-15 2021-03-30 武汉鸿阳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式起重机智能运行控制系统
CN113253696A (zh) * 2021-07-15 2021-08-13 北京东华博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设备协同作业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8644A (zh) * 2023-12-13 2024-01-16 南京金鼎嘉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7408644B (zh) * 2023-12-13 2024-02-09 南京金鼎嘉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9213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0921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缆布线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439099B (zh)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项目协同监管系统
US11731674B2 (en) Opera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tro trains in delay scenario
CN108197011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的单指标预测和预警方法
CN105931029B (zh) 一种基于bim的梁场生产管理系统
CN106878767A (zh) 视频播放方法和装置
CN105574938B (zh) 一种自动清理停车场垃圾数据的方法
CN107784838A (zh) 一种交通违法动态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4636989A (zh) 电力系统监控告警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9671189A (zh) 一种基于人脸和车辆关联特征的智能出入口系统
CN115238430A (zh) 基于物联网的基建工程现场监测系统
CN117010856B (zh) 基于数据分析的污水智慧分流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412187A (zh) 钢筋绑扎机器人的行走避障方法及系统
CN114839944B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生产车间管理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225294B (zh) 自动化视频会议调度系统
CN115757363B (zh) 一种三维地籍数据库的多层级管理方法及系统
JPH03251351A (ja) 生産進捗管理装置
CN115687961A (zh)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自动焊接工序智能识别方法
CN113887964B (zh) 一种基于人机法的生产线仿真系统
CN114444190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CN111898422A (zh) 一种电力设备辨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155947B (zh) 一种数据资源高可靠实时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16757562B (zh) 一种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智能制造调度方法
CN116029799B (zh) 基于智能化决策的微服务架构管理平台
CN113609403B (zh) 一种互联网舆情信息采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214000 18, Xichang Road, Yanqiao street, Hu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xi Guangy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377, Qianhu Road, Hudai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Applicant before: Weikang Technology Machinery (Wux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Wuxi Guangying Grou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