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1751A -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1751A
CN116901751A CN202310861519.8A CN202310861519A CN116901751A CN 116901751 A CN116901751 A CN 116901751A CN 202310861519 A CN202310861519 A CN 202310861519A CN 116901751 A CN116901751 A CN 116901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rging
temperatures
charging devi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15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革胜
杨江辉
刘峰
匡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15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1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1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60Navigation input
    • B60L2240/66Ambient conditions
    • B60L2240/662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温度;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第一温度为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其中,充电装置均设有散热风扇;获取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二温度;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第二温度为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计算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确定温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为温度差值的上限温度;在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Description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一种电气设备,充电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为了实现快速充电,充电桩的充电装置在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此,常态的充电桩会在充电装置的两侧分别配置散热风扇和桩级风扇。通过散热风扇和桩级风扇的配合运作来给充电装置降温。但是,散热风扇和桩级风扇同时运作所产生的噪声较大,散热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到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此外,散热风扇和桩级风扇也相应占据了充电桩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对充电桩进行设计和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常态的充电桩的散热效果较差、噪声较大,以及用户的体验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温度;所述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其中,所述充电装置均设有散热风扇。获取所述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二温度;所述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确定所述温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温度差值的上限温度。在所述温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通过该方法,充电桩可以及时地将各充电装置的热量带走,以使各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关闭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温度差值的下限温度,并且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由此,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已经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充电桩的充电作业,由此关闭其散热风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不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由此,通过比对温度差值与第一阈值,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相应的,不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节约能源并延长该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温度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温度差值等于第一阈值时,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由此,通过比对温度差值与第一阈值,可以根据散热需求而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预防可能出现的超温关机的意外。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温度,包括:基于多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获取多个第一温度。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温度的数量与所述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数量相对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包括: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得到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应当理解,当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为多个时,可以得到多个第一温度。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来与第二温度比较,而准确地获取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之间的最小温度差异,由此以确定后续所需要的操作。或者,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来与第二温度比较,而获取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之间的平均温度差异,由此以确定后续所需要的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温度为多个时,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基于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适应性地配置散热策略,以降低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计算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温度是否超过第三阈值;其中,所述第三阈值为所述第二温度的上限温度。当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时,直接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当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计算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由此,如果获取到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则是直接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提高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监控器和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两个或者多个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均设有散热风扇和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对应的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所述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所述监控器用于接收和分析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并且在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温度差值的上限温度。由此,充电桩可以及时地将各充电装置的热量带走,以使各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在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关闭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温度差值的下限温度,并且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由此,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已经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充电桩的充电作业,由此关闭其散热风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在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不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在所述温度差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由此,通过比对温度差值与第一阈值,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相应的,不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节约能源并延长该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或者,根据散热需求而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预防可能出现的超温关机的意外。
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多个所述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所述监控器用于接收多个第一温度,并得到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温度的数量与所述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数量相对应。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所述监控器还用于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应当理解,当获取的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为多个时,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来与第二温度比较,而准确地获取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之间的最小温度差异,由此以确定后续所需要的操作。或者,通过将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来与第二温度比较,而获取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之间的平均温度差异,由此以确定后续所需要的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温度为多个时,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得到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所述监控器并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基于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适应性地配置散热策略,以降低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为配置于所述充电组件中的器件,所述充电组件的充电装置通过所述监控器互相通信。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与所述充电组件相互独立。由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给充电桩配置不同的监控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温度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当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三阈值时,直接启动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第三阈值为所述第二温度的上限温度。由此,如果获取到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则是直接启动其散热风扇,以提高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通过对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预防充电桩出现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充电效率的可能,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通过控制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及时启动散热风扇以进行散热,可以去掉常态充电桩所需要的桩级风扇、以降低充电桩的成本,并简化充电桩的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常态的充电桩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桩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桩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在常态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1000中,其通过充电装置1100来为电动汽车充电,以支持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而为了支持电动汽车的大功率充电或者快速充电,充电装置1100在充电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则会使得充电桩1000的温度过高并使其充电效率下降、或进而导致充电桩1000超温关机,散热不及时的情况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常态的充电桩1000将充电装置1100设置在入风口1000a和出风口1000b之间,在充电装置1100上设置散热风扇1200,同时在出风口1200b上设置对应充电装置1100的大功率的桩级风扇1300,通过散热风扇1200和桩级风扇1300的配合运作,以带走充电装置110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
而为了确保散热效率,大功率的桩级风扇1300对应各个充电装置1100设置,以对各个充电装置1100进行散热。相应的,桩级风扇1300的体积较大、能耗较高并且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由此使得用户的体验效果不佳,也导致了该些充电桩1000的产品竞争力较弱。
此外,当常态的充电桩1000中只有部分充电装置1100在工作时,由工作的充电装置1100会产生带有大量热量的热风。而基于工作的散热风扇1200的吸风作用,该些热风容易通过不工作的充电装置1100而回流到工作的充电装置1100的入风口,即如图1的虚线所示。由此,常态的充电桩1000会由于不工作的充电装置1100的入风口温度异常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当桩级风扇1300出现故障而降低转速或者停止转动时,对充电桩1000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充电桩以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充电桩的散热效率,预防充电桩出现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充电效率的可能。此外,还可以去掉常态充电桩所需要的桩级风扇、以降低成本和简化充电桩的内部结构。
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充电桩(10a,10b)。
充电桩(10a,10b)包括:散热腔12、监控器20和充电组件30。散热腔12具有对流的入风口12a和出风口12b,并且用于放置该充电组件30。由此,通过相对独立的散热腔,可以便于充电组件30进行散热,以使该散热腔具有相对合适的工作温度,而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充电组件30包括两个或者多个充电装置32,该些充电装置32用于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充电作业。而为了及时排出充电装置3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该些充电装置32置于入风口12a和出风口12b之间的区域。相应的,每一充电装置32还设有散热风扇34,该散热风扇34用于吹走对应的充电装置32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出风口12b排出该些热量。
为简化分析以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各实施例中是以四个充电装置32中有三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和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来举例说明;第一状态为工作状态,第二状态为休眠状态。应当理解,第二状态可认为是暂时不工作的状态,相应的,各充电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比如:某一充电装置32在当前时刻是处于第二状态,但在下一时刻,该充电装置32响应指令而切换为第一状态。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也可以包括五个充电装置;或者,基于所需功率的不同,四个充电装置中有两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和两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对此不做限制。
各实施例中,记最上边的充电装置为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下边三个充电装置为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
请参考图1,在常态的充电桩1000中,下边的三个充电装置1100正常工作时,该三个充电装置1100的散热风扇1200均会启动,以将三个充电装置1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充电桩1000的出风口1000b排出。但是,常态的充电桩1000,还会在出风口1000b的位置设置用于配合散热的四个桩级风扇1300,该些桩级风扇1300配合散热风扇1200而将吹至充电装置1100尾部的热风带走。
但是,由于充电桩1000中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1100及其相关结构并不会启动,再加上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11000的散热风扇1200的运作。在温度差和气压差等的作用下,导致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1100实际上与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1100形成回流通道。基于此,被散热风扇1200吹至对应充电装置1100尾部的热风,容易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1100而回流到工作的充电装置1100的入风口,并通过回流通道循环加剧。由此,充电装置1100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异常升高,充电桩1000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下降,甚至会导致充电桩1000异常关机。
针对上面的问题,各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32设有环境温度传感器36,该环境温度传感器36用于获取对应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当充电装置32处于第一状态而输出功率时,将环境温度传感器36对应获取到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作为第一温度。当充电装置32处于第二状态而不输出功率时,则将环境温度传感器36对应获取到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作为第二温度。
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境温度传感器36获取的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上传给监控器20。请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10a中,监控器20是位于充电组件30外,而使得监控器20与充电组件相互独立。请参考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桩10b中,监控器20可以是配置在充电组件30中的器件,即,监控器20作为充电组件30的一部分,而集成在充电组件30中,以此减小监控器20和充电组件30所占据的空间,并腾出更多空间来实现散热或者容纳其他器件。
基于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给充电桩10配置不同的监控器20。此外,充电组件30的各充电装置32之间也可以通过监控器20互相进行通信。
一些实施例中,各充电装置32中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6将获取到的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上传给监控器20,以供监控器20分析。相应的,监控器20根据该些温度信息,判断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以确定是否控制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进行相关的散热操作。
应当理解,该第一阈值是指温度差值的上限温度。第一阈值可以为正数、负数或者零。基于温度差值与第一阈值的不同关系,以采取相应的操作。
由此,第一阈值的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而有所调整。比如:该第一阈值为-3℃、-2℃、-1℃、0℃、1℃、2℃或者3℃等等。相应的,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10a,10b)可以应用在地下车库或者露天停车场等场合。基于不同的场合,第一阈值以及在下面会提到的第二阈值均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对此不进行限制。
此外,请同步参考图2至图4,各实施例中的监控器20还用于在获取到的第二温度超过第三阈值时,直接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第三阈值为第二温度的上限温度。
应当理解,如果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大于第三阈值,则会降低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并缩短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因此,当获取到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监控器20是直接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以此提高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效率,并及时降低该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比如:第三阈值为50℃,而第二温度为51℃时,50℃<51℃。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超过了第三阈值,则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以下将以充电桩10a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10a,充电桩10a中的监控器20与充电组件30相互独立。充电装置32通过对应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6获取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并上传给监控器20。基于获取到的该些温度信息(即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监控器20计算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由此,该监控器20可以确定温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并且在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应当理解,此实施例中的监控器20是起到监控充电组件30的各个充电装置32的作用,并控制各个充电装置32进行相关操作。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充电装置32相对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充电装置32的温度差值。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出现异常,而导致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监控器20控制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通过散热风扇34将热风从充电桩10a的出风口12b排出,以此带走积累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上的热量,并降低该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以确保充电桩10a正常运作以及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作业。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控器20还用于在该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使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维持原来的状态。应当理解,当监控器20比对温度差值和第一阈值后,如果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则不需要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为多个时,对应可以获取到多个第一温度。应当理解,多个第一温度的数量与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数量相同;即,每一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对应有一个第一温度。监控器20接收和分析该些第一温度,并得到该些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之后,将第二温度与该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为了便于理解,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为T0,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为T1,多个第一温度T1中数值最低的温度为T11,第一阈值为△T1。
同样以上述的四个充电装置32来举例说明。由于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有三个,对应可以得到三个T1。比如:三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T1分别为47℃、48℃和49℃,则经监控器20分析所得到的最低温度T11为47℃。
基于该三个T1,监控器20比较T0与三个T1中数值最低的T11,以获取到温度差值T0-T11。比如:获取到的第二温度T0为49.5℃,则该第二温度T0与最低温度T11之间的温度差值T0-T11为2.5℃。
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1℃时,监控器20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并启动相应的散热风扇34,以降低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3℃时,监控器20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对此,不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
一些实施例中,监控器20还可以将第二温度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即,监控器20接收和分析该些第一温度,并得到该些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之后,将第二温度与该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记多个第一温度T1的平均温度为T12,对应上述的四个充电装置32来举例说明,三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T1分别为47℃、48℃和49℃,则监控器20经分析所得到的平均温度T12为48℃。而监控器20获取到的第二温度T0为49.5℃,由此,该第二温度T0与平均温度T12之间的温度差值T0-T12为1.5℃。
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1℃时,监控器20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2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2)>△T1。由此,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并启动相应的散热风扇34,以降低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3℃时,监控器20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2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2)<△T1。由此,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对此,不启动相应的散热风扇34。
针对温度差值(T0-T11,T0-T12)与第一阈值△T1相同的情形,一些实施例中是启动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则是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基于此,可以适应性地为充电桩10a配置相应的散热控制策略,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对应的,以获取的温度差值为T0-T11来举例。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2.5℃时,监控器20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对此,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2.5℃时,监控器20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监控器20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相对较高,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以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超温关机的意外,对此,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一些实施例中,监控器20还用于在该温度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关闭该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应当理解,该第二阈值是指温度差值的下限温度。记第二阈值为△T2,第二阈值△T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T1。由此,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监控器20可以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已经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充电桩10a的充电作业,由此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比如:△T1=△T2=2.5℃。当温度差值大于2.5℃,监控器20就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以带走积累在该充电装置32上的热量,并降低其入风口环境温度;当温度差值小于2.5℃,监控器20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就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又比如:△T1=3℃,△T2=1℃。当温度差值大于3℃,监控器20就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以带走积累在该充电装置32上的热量,并降低其入风口环境温度。而当温度差值降低到小于1℃,监控器20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就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
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为多个时,每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均有一个入风口环境温度;即,监控器20可以得到对应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多个第二温度。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温度是指至少两个的第二温度。相应的,多个第二温度中有数值相对较高的第二温度、以及数值相对较低的第二温度。
为便于理解,以充电组件30中有两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来进行简要说明,两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可以得到两个第二温度。当两个第二温度的数值不同时,两个第二温度中就有一个数值相对较高的温度,以及一个数值相对较低的温度。比如:两个第二温度分别为49℃和51℃,则该两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为51℃,最低温度为49℃,平均温度为50℃。而当两个第二温度的数值相同时,该第二温度的数值即同时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比如:两个第二温度均为50℃,则该两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均为50℃。
针对此类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10a中,监控器20可以得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并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作为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在整体上的第二温度,以与第一温度进行比较而获取温度差值。由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适应性地配置散热策略,以降低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监控器20可以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或者,监控器20可以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控器20可以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或者,监控器20可以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控器20则是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或者,监控器20可以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桩10b,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充电桩10a相比,监控器20是配置在充电组件30中。相应的,该充电桩10b的充电装置32彼此之间可以通过监控器20而实现互相通信。
应当理解,在图3例示的充电桩10b中,监控器20的数量为一个,并分别与多个充电装置32连接,以接收多个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但,不以此限制监控器20的数量,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可以设有对应充电装置32数量的监控器20。比如:充电装置32的数量为四个,则充电桩对应设有四个监控器20,该四个监控器20分别设置在四个充电装置32内。相应的,四个监控器20之间可以互相通信,以分享各自得到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由此,该四个监控器20可以基于该些入风口环境温度,以进行如上各实施例中的操作。
请同时参考图2和图3,应当理解,各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10a,10b),其充电装置32还可以设有器件温度传感器38,该器件温度传感器38用于获取对应的充电装置32的内部温度。监控器20可以在充电装置32全部工作或者全部不工作时,获取该些充电装置32的内部温度。基于该内部温度和对应的第一温度,监控器20按照预设调速方式控制该些充电装置32的散热风扇34运行。
该预设调速方式是指根据内部温度和第一温度,而预先设置好散热风扇所具有的转速。比如:该预设调速方式为曲线形式、表格形式、公式形式或者逻辑表达式形式,不加限制。由此,当散热风扇实际运行时,则根据这个预设调速方式来控制散热风扇的转速,以及时将工作的充电装置所产生的热量排出。
应当理解,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充电桩(10a,10b)中,监控器20还可以监控充电组件30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等信息,以实现计费或者信息监控等功能。
此外,各实施例中的充电桩(10a,10b)还可以配置有一些必要的或者非必要的器件。
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a,10b)还包括计费器,该计费器连接监控器20,并用于根据充电过程消耗的电能信息,而转换成相应的费用信息。基于该费用信息,充电桩(10a,10b)的供应商或者出租商可以向用户回收相关费用。
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a,10b)还包括桩级风扇,该桩级风扇设置在出风口12b的位置上,并配合散热风扇34进行散热作业。在散热风扇34出现问题时,监控器20或者对应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可以控制提高对应的桩级风扇的转速,以提高该充电装置32的散热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10a,10b)的入风口12a和出风口12b可以设置防水结构和/或防尘网。该防水结构可以降低水雾渗入到充电桩(10a,10b)的内部的可能,该防尘网可以降低灰尘或者小体积垃圾进入充电桩(10a,10b)的内部的可能,以此确保充电组件30等结构的正常运作。
请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101:获取充电组件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温度,该第一温度为该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相对充电桩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对应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充电桩(10a,10b),充电组件可以包括两个或者多个充电装置。由此,根据电动汽车所需的功率,可以选择性地调用充电桩中对应数量的充电装置来输出所需的功率。一些实施例中,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桩内部会有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和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
102:获取充电组件中至少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二温度,该第二温度为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相对充电桩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应当理解,步骤101和步骤102并没有先后之分,即可以先进行步骤101,再进行步骤102;或者,可以先进行步骤102,再进行步骤101;或者,同时进行步骤101和步骤102,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该步骤102,可以在每一个充电装置内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该环境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获取该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即,根据充电装置的状态对应获取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各实施例中,通过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对应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而使得各实施例中的充电桩可以实时或者间隔时间对各充电装置的温度情况进行监控,以降低充电桩的入风口温度较高而出现意外现象的可能。
103:计算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
基于以上获取的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对该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充电装置与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充电装置各自所处的温度环境,可以确定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充电装置相对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充电装置的温度差值,并基于该温度差值进行相关操作,以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作。
104:确定温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应当理解,该第一阈值是指温度差值的上限温度。第一阈值可以为正数、负数或者零。基于温度差值与第一阈值的不同关系,以采取相应的操作。
由此,第一阈值的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而有所调整。比如:该第一阈值为-3℃、-2℃、-1℃、0℃、1℃、2℃或者3℃等等。
105:在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基于该步骤,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出现异常,而导致其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通过该散热风扇将热风从充电桩的出风口排出,以此带走积累在该充电装置上的热量,并降低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以确保充电桩正常运作以及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作业。应当理解,在每一充电装置中,其对应的散热风扇在启动后的转速可以根据需求而适应性调整。比如:各散热风扇通过PWM的方式进行调速控制,对此不加限制。
基于此控制方法的充电桩可以及时地将各充电装置的热量带走,以使各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或者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该控制方法可以防止充电桩出现超温关机的风险,以提高用户对充电桩的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该控制方法,充电桩可以不设置桩级风扇,以此简化充电桩的结构,降低充电桩的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以提供相对舒适的充电环境。
为简化分析以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各实施例中是以充电桩的充电组件包括四个充电装置,其中有三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和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来举例说明。
四个充电装置上下层叠设置,记最上边的充电装置为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下边三个充电装置均为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当下边的三个充电装置正常工作时,该三个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均会启动,以将三个充电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充电桩的出风口排出。而在常态的充电桩中,容易在工作的充电装置和非工作的充电装置之间形成热风回流的通道,以此使得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异常升高,充电桩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下降。
基于此,各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通过监控四个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出现异常升高时,就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此,该散热风扇将可能通过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实现回流的热风吹走,打破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与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之间的热风流动循环,并降低充电装置出现温度升高而导致意外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除了包括以上101至105的步骤外,在步骤104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在该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阈值时,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在此步骤中,通过比对温度差值与第一阈值,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由此,不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节约能源并延长该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请再参考图4,应当理解,步骤104中对温度差值的判断依旧在进行,并且当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执行步骤105。
请参考图5,为了提高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充电桩的控制方法,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步骤103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106:确定第二温度是否超过第三阈值。
在此步骤中,如果获取到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则是直接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即此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103之前会有一个预先比对的步骤,来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是否已经高到一定的范围。如果是,就直接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及时降低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如果不是,则进行步骤103的分析。比如:第三阈值为50℃,而得到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二温度为51℃时,可以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超过了第三阈值,则启动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的方法,包括:
基于获取的多个第一温度,得到该些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
应当理解,当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为多个时,对应可以获取到多个第一温度。多个第一温度的数量与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数量相同;即,每一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32对应有一个第一温度。基于该些第一温度,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是通过得到该些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以与第二温度进行比较。
比较第二温度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以获取温度差值。
类似的,记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为T0,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为T1,多个第一温度T1中数值最低的温度为T11,第一阈值为△T1。
同样以上述的四个充电装置来举例说明。由于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有三个,对应可以得到三个T1。比如:三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T1分别为47℃、48℃和49℃,则经分析所得到的最低温度T11为47℃。
基于该三个T1,T0与三个T1中数值最低的T11进行比较,以获取到温度差值T0-T11。比如:获取到的第二温度T0为49.5℃,则该第二温度T0与最低温度T11之间的温度差值T0-T11为2.5℃。
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1℃时,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并启动相应的散热风扇,以降低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3℃时,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对此,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的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是将第二温度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该方法包括:
基于获取的多个第一温度,得到该些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比较第二温度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以获取温度差值。
记多个第一温度T1的平均温度为T12,对应上述的四个充电装置来举例说明。三个处于第一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T1分别为47℃、48℃和49℃,则经分析所得到的平均温度T12为48℃;而获取到的第二温度T0为49.5℃;由此,该第二温度T0与平均温度T12之间的温度差值T0-T12为1.5℃。
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1℃时,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2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2)>△T1。由此,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过高,并启动相应的散热风扇,以降低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3℃时,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2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2)<△T1。由此,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对此,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而针对温度差值(T0-T11,T0-T12)与第一阈值△T1相同的情形,对应的,本申请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两类型的实施例,一类是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另一类则是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对应的,以获取的温度差值为T0-T11来举例。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2.5℃时,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对此,不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设定的第一阈值△T1为2.5℃时,通过比较温度差值T0-T11与第一阈值△T1可以获知,(T0-T11)=△T1。由此,确定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相对较高,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以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超温关机的意外,对此,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桩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该温度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应当理解,该第二阈值是指温度差值的下限温度。记第二阈值为△T2,该第二阈值△T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T1。由此,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已经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充电桩的充电作业,由此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比如:△T1=△T2=2.5℃。当温度差值大于2.5℃,就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带走积累在该充电装置上的热量,并降低其入风口环境温度。当温度差值小于2.5℃,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就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又比如:△T1=3℃,△T2=1℃。当温度差值大于3℃,就启动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以带走积累在该充电装置上的热量,并降低其入风口环境温度。而当温度差值降低到小于1℃,确定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在正常的范围内,就关闭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为多个时,每一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均有一个入风口环境温度;即,可以得到对应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多个第二温度。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充电桩(10a,10b)类似,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温度是指至少两个的第二温度。相应的,多个第二温度中有数值相对较高的第二温度、以及数值相对较低的第二温度。
为便于理解,以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来进行简要说明,两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可以得到两个第二温度。当两个第二温度的数值不同时,两个第二温度中就有一个数值相对较高的温度,以及一个数值相对较低的温度。比如:两个第二温度分别为49℃和51℃,则该两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为51℃,最低温度为49℃,平均温度为50℃。而当两个第二温度的数值相同时,该第二温度的数值即同时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比如:两个第二温度均为50℃,则该两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均为50℃。
针对此类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中,可以得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并将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作为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在整体上的第二温度,以与第一温度进行比较而获取温度差值。基于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适应性地配置散热策略,以降低多个处于第二状态的充电装置32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或者,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或者,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或者,将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来与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温度差值。
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桩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充电装置全部工作或者全部不工作时,获取该些充电装置的内部温度;基于该内部温度和对应的第一温度,按照预设调速方式控制工作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运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具体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显然这些改动和变型均应属于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保护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任何特殊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多个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有散热风扇和入风口,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所述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的环境温度;
获取所述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二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的环境温度;
响应于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关闭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不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充电桩中至少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的第一温度,包括:基于多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获取多个第一温度;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温度的数量与所述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数量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得到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
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温度为多个时,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温度是否超过第三阈值;
当所述第二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时,直接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当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
9.一种充电桩,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多个充电装置和监控器,所述充电装置设有散热风扇、入风口和环境温度传感器;
所述充电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对应的第一温度或者第二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为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为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入风口环境温度;
所述监控器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当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关闭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在所述温度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不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在所述温度差值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启动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散热风扇。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基于多个所述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所述监控器用于接收多个第一温度,并得到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温度的数量与所述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装置的数量相对应;
基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所述监控器还用于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比较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为多个时,所述监控器还用于得到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或者平均温度;
所述监控器并用于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最低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最低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或者,
将所述多个第二温度中的平均温度与所述多个第一温度中的平均温度进行比较,以获取所述温度差值。
CN202310861519.8A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901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1519.8A CN116901751A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80002351.XA CN113544930B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20/076276 WO2021164029A1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10861519.8A CN116901751A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351.XA Division CN113544930B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1751A true CN116901751A (zh) 2023-10-20

Family

ID=7739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1519.8A Pending CN116901751A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CN202080002351.XA Active CN113544930B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351.XA Active CN113544930B (zh) 2020-02-21 2020-02-21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1765B2 (zh)
EP (1) EP3907848B1 (zh)
CN (2) CN116901751A (zh)
WO (1) WO2021164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204B (zh) * 2021-11-26 2023-11-03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充电桩维护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4148197B (zh) * 2021-12-03 2023-09-19 北京智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充电桩过温保护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0973B2 (ja) * 1997-03-05 2001-1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JP3415740B2 (ja) * 1997-04-14 2003-06-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JP3536581B2 (ja) * 1997-04-16 2004-06-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発電制御装置
JP2001078302A (ja) * 1999-09-07 2001-03-23 Tokyo R & D Co Ltd 電動車両
JP3945630B2 (ja) * 2002-01-10 2007-07-18 パナソニック・イーブイ・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電源装置のリレー接点溶着検査方法
US6902319B2 (en) * 2003-10-02 2005-06-0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Vehicular battery temperature estimation
JP2011066002A (ja) * 2004-02-20 2011-03-3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バッテリ温度検出装置及び車載電源分配装置
US7660694B2 (en) * 2005-07-11 2010-02-09 Chrysler Group Llc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an initial internal battery temperature
WO2008095313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Advanced Lithium Power Inc.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EP1961601B1 (en) * 2007-02-23 2011-09-21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Battery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511237B2 (en) * 2007-07-19 2013-08-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uideway electric vehicle mounted with batteries
US9960461B2 (en) * 2008-10-15 2018-05-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multi-battery systems
US9162585B2 (en) * 2014-01-21 2015-10-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management for vehicles
JP6179541B2 (ja) * 2015-03-17 2017-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冷却システム
CN205566953U (zh) 2016-04-08 2016-09-07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风冷式充电桩
CN207078015U (zh) * 2017-02-07 2018-03-09 薛建仁 带制冷背板的充电桩
CN206442655U (zh) 2017-02-13 2017-08-25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智能控制风扇散热系统
CN108430191A (zh) * 2017-02-13 2018-08-21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智能控制风扇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10015022B (zh) * 2017-09-14 2020-11-17 天津市诚瑞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CN109599626B (zh) * 2017-09-30 2021-01-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8495522B (zh) * 2018-04-09 2020-06-30 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非车载充电机及其散热系统主动适应和自诊断方法
CN209257908U (zh) * 2018-12-03 2019-08-16 上海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CN109885111B (zh) * 2019-04-24 2021-03-19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桩
CN110602922B (zh) * 2019-08-30 2020-12-08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wm风扇控制的充电桩内温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4930B (zh) 2023-07-14
CN113544930A (zh) 2021-10-22
US20210347272A1 (en) 2021-11-11
WO2021164029A1 (zh) 2021-08-26
US11801765B2 (en) 2023-10-31
EP3907848B1 (en) 2022-09-28
EP3907848A1 (en) 2021-11-10
EP3907848A4 (en) 202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9927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냉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544930B (zh)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
RU232350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JP5296369B2 (ja) Hvac(暖房、換気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AU2009201620B2 (en) Power generation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CN10896337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温度一致性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1921809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112018471B (zh) 电池包液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20082871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s for a Vehicle Having a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0722966B (zh) 车辆散热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133979A (zh)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车辆
CN108448200B (zh) 一种动力电源系统的冷却方法及其系统
CN10270040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系统及热管理控制方法
JP2007092636A (ja) 電動圧縮機の制御装置
CN204956077U (zh) 电动汽车的冷却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N112909383A (zh) 一种用于冷却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1294064B1 (ko) 친환경 차량의 파워모듈 냉각장치 및 방법
CN109149011A (zh) 一种bms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3167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ngine cooling fan
CN207274395U (zh) 电动车温控系统
KR101575430B1 (ko) 연료 전지 냉각 불량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CN111404448A (zh) 电机的散热模块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KR20190122145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6198285B (zh)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车辆
JP2020059375A (ja) 車両駆動用バッテリの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