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0031A - 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0031A
CN116900031A CN202311181670.3A CN202311181670A CN116900031A CN 116900031 A CN116900031 A CN 116900031A CN 202311181670 A CN202311181670 A CN 202311181670A CN 116900031 A CN116900031 A CN 116900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oard
frame
plate
bod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16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0031B (zh
Inventor
马二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zhou Junda Recycling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nzhou Junda Recycling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zhou Junda Recycling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nzhou Junda Recycling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16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0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0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0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0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0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秸秆保存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包括池体外壳,所述池体外壳的底部侧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池体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池体外壳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盖板上连接有分层保存组件,所述分隔板内安装有低温防腐组件,所述池体外壳的顶部侧端安装有第二液压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植物秸秆保存池不能够对甜高粱秸秆进行自动粉碎、酸化、干燥、杀菌等预处理,并且不能够对不同批次的甜高粱秸秆进行分隔存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秸秆保存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其中甜高粱秸秆作为一种能够生产乙醇的能源作物,具有太阳能转换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学产量多、适应性强(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诸多优点,被中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生物能源系统中最有力的竞争者”,是最有希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之一,由于甜高粱秸秆有效物质(可发酵糖)的保质存贮期限较短,因此需要将甜高粱秸秆放置在保存池中进行密封保存,并将保存池埋入地中进行隔温,用以提升甜高粱秸秆有效物质的保质存贮期。
而现有的保存池功能性较为单一,只能够对甜高粱秸秆进行简单的存放,在对甜高粱秸秆进行存放前,不能够对甜高粱秸秆进行自动粉碎、酸化、干燥、杀菌等预处理,因此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处理设备对甜高粱秸秆进行粉碎、酸化、干燥、杀菌等预处理,用以提升甜高粱秸秆有效物质的保质存贮期,能够避免甜高粱秸秆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甜高粱秸秆中的水分太高,容易导致腐败和质量下降,同时能够更好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防止潮湿和发霉的问题,但甜高粱秸秆在其他设备中处理后,转运至保存池过程中,仍存在受潮、被污染的风险,并且现有的保存池不能够对甜高粱秸秆进行便捷稳定的分层存放,进而不能够对不同批次的甜高粱秸秆进行分隔存放,同时不能够对甜高粱秸秆进行便捷拿取,实用性较差;现有的保存池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内部空气进行持续稳定的除潮、净化及降温处理,不能够为甜高粱秸秆提供一个适宜的保存环境,进而不能够有效提升甜高粱秸秆有效物质的保质存贮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植物秸秆保存池不能够对甜高粱秸秆进行自动粉碎、酸化、干燥、杀菌等预处理,并且不能够对不同批次的甜高粱秸秆进行分隔存放,同时不能够对内部空气进行持续稳定的除潮、净化及降温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包括池体外壳,所述池体外壳的底部侧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池体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池体外壳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盖板上连接有分层保存组件,所述分隔板内安装有低温防腐组件,所述池体外壳的顶部侧端安装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一侧,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杆上,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框,所述处理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框,所述储液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的顶端磁性吸附连接有磁性盖板,所述进料漏斗内固定连接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储液框的底部,所述衔接板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小型水泵,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所述圆形齿轮上啮合连接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框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和混合板,所述混合板上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所述处理框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端连接有导料管,所述下料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托块对称分布在池体外壳内部两侧,所述分隔板固定在池体外壳内部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中心轴线、分隔板的中心轴线和密封盖板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所述密封垫的侧端面与池体外壳的外壁相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层保存组件包括第一伸缩套杆和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的底端面和密封盖板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所述第一伸缩套杆的底端与第一放置板的顶端和第二放置板的顶端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均开设有保存槽,所述保存槽内限位滑动连接有转运框,所述转运框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第一放置板、转运框和第二放置板均由网板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放置板的形状大小与第二放置板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放置板分别与池体外壳的内壁和分隔板的侧端面相贴合,所述保存槽等距分布在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所述保存槽的内壁与转运框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转运框的厚度与保存槽的深度相等,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转运框的中间部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放置板的底端面和密封盖板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所述第二伸缩套杆内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套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支撑杆和吊环贯穿滑动连接在挤压板上,所述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框,所述第二伸缩套杆对称分布在挤压板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所述挤压板的侧端面与转运框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料框的内端面呈倾斜状,所述导料框与保存槽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低温防腐组件包括通风筒,所述通风筒固定连接在分隔板内,所述通风筒内固定连接有除潮网板和活性炭网板,所述通风筒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除潮网板和活性炭网板上,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排风扇,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在存储箱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风筒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分隔板内部两侧,所述通风筒的长度与分隔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通风筒内部中心部位,所述连接杆对称分布在第一伺服电机的两侧,所述排风扇的直径小于通风筒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存储箱固定连接在分隔板内,所述存储箱上连接有导热管,所述第一螺旋杆转动连接在导热管内,所述存储箱上安装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上贴合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固定连接在分隔板内,所述存储箱呈圆环状,所述导热管呈连续“S”形分布在通风筒内,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叶片直径与导热管的内径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处理框的底端面呈圆弧状,所述下料管连接在处理框的底部中心部位,所述导料管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液压杆等距分布在池体外壳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二液压杆通过支撑架与处理框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管等角度分布在衔接板上,所述连接管与圆形齿轮一一对应,所述雾化喷头、粉碎刀片和混合板均等距分布在连接管的两侧,所述雾化喷头和混合板相间分布。
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的保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螺旋杆,通过进料漏斗将植物秸秆输送至处理框内;
S2:利用圆形齿轮和内齿轮的啮合驱动,带动衔接板上的各个连接管在公转的同时进行自动自转,配合连接管上的各个雾化喷头对酸液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配合各个粉碎刀片和混合板,对植物秸秆进行粉碎和酸化处理;
S3:植物秸秆酸化处理后,配合各个连接管上的紫外线杀菌灯管,对植物秸秆进行消毒杀菌以及加热干燥处理;
S5:处理后的植物秸秆通过下料管和导料管输送至池体外壳中,利用第一液压杆驱动分层保存组件,对植物秸秆进行自动分层存放;
S6:植物秸秆保存过程中,利用低温防腐组件对池体外壳内部空气进行除潮、净化以及降温处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设置有处理框,利用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螺旋杆,能够通过进料漏斗将植物秸秆匀速输送至处理框内,且在第二螺旋杆转动过程中,利用圆形齿轮和内齿轮的啮合驱动,能够带动衔接板上的各个连接管在公转的同时进行自动自转,配合连接管上的各个雾化喷头能够对酸液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利用各个连接管的公转和自转,配合各个粉碎刀片和混合板,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均匀高效的全面粉碎和均匀酸化处理,酸液的添加会改变秸秆的pH值,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发酵,延缓腐败过程,而在植物秸秆酸化处理后,配合各个连接管上的紫外线杀菌灯管,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全面消毒杀菌以及加热干燥处理,进而能够保证植物秸秆后续保存状态的稳定,避免秸秆中的水分太高,容易导致腐败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植物秸秆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植物秸秆中携带的细菌、真菌或病毒导致植物秸秆出现发霉现象,通过对植物秸秆进行多方面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植物秸秆的保存时间,增加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多样性。
2、本发明中设置有分层保存组件,利用第一液压杆能够带动密封盖板向上运动,配合各个第一伸缩套杆,能够带动第二放置板和各个第一放置板逐个向上移动,配合第二螺旋杆的转动,能够通过导料管将处理后的植物秸秆自动输送至第二放置板和各个第一放置板上的各个转运框中,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植物秸秆的分层放置工作,可用于分隔不同批次或不同类型的植物秸秆,并且有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期限,与此同时,通过挤压板能够对转运框中的植物秸秆进行自动挤压,能够将秸秆内的空气自动挤出,避免了秸秆中的空气较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有利秸秆中的微尘物生长而不利于可发酵糖保质的问题,增加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多样性,并且在需要对植物秸秆进行拿取时,只需再次驱动第一液压杆,使得第二放置板和各个第一放置板向上运动展开,通过拿取转运框便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便捷拿取转运,方便植物秸秆后续加工工作的便捷和高效,有效提高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便捷性和稳定性。
3、本发明中设置有低温防腐组件,利用两侧通风筒内的排风扇的转动,能够带动分隔板两侧的空气进行循环流通,配合除潮网板和活性炭网板,能够对池体外壳内部空气进行除潮和净化处理,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对植物秸秆的存放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植物秸秆出现受潮、发霉等现象,与此同时,在第一螺旋杆的持续转动作用下,配合能够推动存储箱内的冷却液在导热管内进行循环流动,配合排风扇的转动能够对池体外壳内部空气进行持续稳定的低能耗降温处理,可以减缓植物秸秆中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时间,增加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放置板和导料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分隔板和通风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进料漏斗和防护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整体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处理框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固定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内齿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混合板和紫外线杀菌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粉碎刀片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整体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图1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伸缩套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伸缩套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通风筒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存储箱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导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外壳;2、排水管;3、托块;4、分隔板;5、第一液压杆;6、密封盖板;7、密封垫;8、分层保存组件;801、第一伸缩套杆;802、第一放置板;803、保存槽;804、转运框;805、支撑杆;806、吊环;807、第二伸缩套杆;808、挤压弹簧;809、挤压板;810、导料框;811、第二放置板;9、低温防腐组件;901、通风筒;902、除潮网板;903、活性炭网板;904、连接杆;905、第一伺服电机;906、转动轴;907、排风扇;908、传动带;909、第一螺旋杆;910、存储箱;911、导热管;912、制冷片;913、导热板;10、第二液压杆;11、支撑架;12、滚轮;13、处理框;14、储液框;15、进料漏斗;16、磁性盖板;17、防护架;18、第二伺服电机;19、第二螺旋杆;20、固定杆;21、衔接板;22、连接管;23、小型水泵;24、圆形齿轮;25、内齿轮;26、雾化喷头;27、粉碎刀片;28、混合板;29、紫外线杀菌灯管;30、下料管;31、电磁阀;32、导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包括池体外壳1,池体外壳1的底部侧端连接有排水管2,池体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托块3,池体外壳1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分隔板4,分隔板4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5,第一液压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板6,密封盖板6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密封盖板6上连接有分层保存组件8,分隔板4内安装有低温防腐组件9,池体外壳1的顶部侧端安装有第二液压杆10,第二液压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一侧,支撑架11的另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第二液压杆10上,支撑架11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2,支撑架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框13,处理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框14,储液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15,进料漏斗15的顶端磁性吸附连接有磁性盖板16,进料漏斗15内固定连接有防护架17,防护架17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8,第二伺服电机1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杆19,第二螺旋杆19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1,衔接板21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在储液框14的底部,衔接板21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管22,连接管22上安装有小型水泵23,连接管22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24,圆形齿轮24上啮合连接有内齿轮25,内齿轮25固定连接在处理框13的内壁上,连接管22上安装有雾化喷头26,连接管22上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混合板28上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29,处理框13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30,下料管30的底端连接有导料管32,下料管30上安装有电磁阀31,利用第二伺服电机18输出轴上的第二螺旋杆19,能够通过进料漏斗15将植物秸秆匀速输送至处理框13内,且在第二螺旋杆19转动过程中,利用圆形齿轮24和内齿轮25的啮合驱动,能够带动衔接板21上的各个连接管22在公转的同时进行自动自转,配合连接管22上的各个雾化喷头26能够对酸液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利用各个连接管22的公转和自转,配合各个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均匀高效的全面粉碎和均匀酸化处理,并配合各个连接管22上的紫外线杀菌灯管29,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全面消毒杀菌以及加热干燥处理,进而能够保证植物秸秆后续保存状态的稳定,且结合分层保存组件8,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植物秸秆的分层放置工作,可用于分隔不同批次或不同类型的植物秸秆,并且有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期限,而且配合低温防腐组件9能够对池体外壳1内部空气进行持续稳定的低能耗降温处理,可以减缓植物秸秆中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时间,增加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多样性。
实施例2:
如图1~图17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
在本实施例中,托块3对称分布在池体外壳1内部两侧,分隔板4固定在池体外壳1内部中间部位,第一液压杆5的中心轴线、分隔板4的中心轴线和密封盖板6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密封垫7的侧端面与池体外壳1的外壁相贴合,利用密封盖板6和密封垫7的配合,能够对池体外壳1进行便捷密封,保证池体外壳1工作状态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分层保存组件8包括第一伸缩套杆801和第一放置板802,第一放置板802的底端面和密封盖板6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801,第一伸缩套杆801的底端与第一放置板802的顶端和第二放置板811的顶端之间均为固定连接,第一放置板802和第二放置板811上均开设有保存槽803,保存槽803内限位滑动连接有转运框804,转运框804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05,支撑杆8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环806,第一放置板802、转运框804和第二放置板811均由网板制成,在需要对植物秸秆进行拿取时,只需驱动第一液压杆5,使得第二放置板811和各个第一放置板802向上运动展开,通过拿取转运框804便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便捷拿取转运,方便植物秸秆后续加工工作的便捷和高效,有效提高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便捷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置板802的形状大小与第二放置板811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放置板802分别与池体外壳1的内壁和分隔板4的侧端面相贴合,保存槽803等距分布在第一放置板802和第二放置板811上,保存槽803的内壁与转运框804的外端面相贴合,转运框804的厚度与保存槽803的深度相等,支撑杆805固定在转运框804的中间部位,第一放置板802的底端面和密封盖板6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807,第二伸缩套杆807内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808,第二伸缩套杆8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809,支撑杆805和吊环806贯穿滑动连接在挤压板809上,第一放置板802和第二放置板811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框810,第二伸缩套杆807对称分布在挤压板809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挤压板809的侧端面与转运框804的内壁相贴合,导料框810的内端面呈倾斜状,导料框810与保存槽803一一对应,利用第一液压杆5能够带动密封盖板6向上运动,配合各个第一伸缩套杆801,能够带动第二放置板811和各个第一放置板802逐个向上移动,配合第二螺旋杆19的转动,能够通过导料管32将处理后的植物秸秆自动输送至第二放置板811和各个第一放置板802上的各个转运框804中,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植物秸秆的分层放置工作,可用于分隔不同批次或不同类型的植物秸秆,并且有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期限,与此同时,通过挤压板809能够对转运框804中的植物秸秆进行自动挤压,能够将秸秆内的空气自动挤出,避免了秸秆中的空气较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有利秸秆中的微尘物生长而不利于可发酵糖保质的问题,增加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多样性。
在本实施例中,低温防腐组件9包括通风筒901,通风筒901固定连接在分隔板4内,通风筒901内固定连接有除潮网板902和活性炭网板903,通风筒901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4,连接杆9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905,第一伺服电机90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906,转动轴906转动连接在除潮网板902和活性炭网板903上,转动轴906上固定连接有排风扇907,转动轴906上连接有传动带908,传动带90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螺旋杆909,第一螺旋杆909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在存储箱910内,通风筒901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分隔板4内部两侧,通风筒901的长度与分隔板4的厚度相等,第一伺服电机905设置在通风筒901内部中心部位,连接杆904对称分布在第一伺服电机905的两侧,排风扇907的直径小于通风筒901的内径,利用两侧通风筒901内的排风扇907的转动,能够带动分隔板4两侧的空气进行循环流通,配合除潮网板902和活性炭网板903,能够对池体外壳1内部空气进行除潮和净化处理,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对植物秸秆的存放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植物秸秆出现受潮、发霉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箱910固定连接在分隔板4内,存储箱910上连接有导热管911,第一螺旋杆909转动连接在导热管911内,存储箱910上安装有制冷片912,制冷片912上贴合连接有导热板913,导热板913固定连接在分隔板4内,存储箱910呈圆环状,导热管911呈连续“S”形分布在通风筒901内,第一螺旋杆909的叶片直径与导热管911的内径相等,在第一螺旋杆909的持续转动作用下,配合能够推动存储箱910内的冷却液在导热管911内进行循环流动,配合排风扇907的转动能够对池体外壳1内部空气进行持续稳定的低能耗降温处理,可以减缓植物秸秆中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时间,增加了植物秸秆保存池的使用多样性。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框13的底端面呈圆弧状,下料管30连接在处理框13的底部中心部位,导料管32呈倾斜状,第二液压杆10等距分布在池体外壳1的顶部两侧,第二液压杆10通过支撑架11与处理框13一一对应,连接管22等角度分布在衔接板21上,连接管22与圆形齿轮24一一对应,雾化喷头26、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均等距分布在连接管22的两侧,雾化喷头26和混合板28相间分布,利用圆形齿轮24和内齿轮25的啮合驱动,能够带动衔接板21上的各个连接管22在公转的同时进行自动自转,配合连接管22上的各个雾化喷头26能够对酸液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利用各个连接管22的公转和自转,配合各个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均匀高效的全面粉碎和均匀酸化处理,酸液的添加会改变秸秆的pH值,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发酵,延缓腐败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首先,本申请中的池体外壳1是半埋在土地内,工作人员可通过拨动开启进料漏斗15上的磁性盖板16,随后工作人员可将需要保存的植物秸秆输送至进料漏斗15中,此时在防护架17内部第二伺服电机18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二螺旋杆19在进料漏斗15中稳定转动,进而能够将进料漏斗15中的植物秸秆匀速输送至处理框13中,此时在第二螺旋杆19转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杆20能够带动衔接板21在储液框14底部转动,此时在衔接板21的转动作用下,能够带动各个连接管22进行稳定公转,而在连接管22公转过程中,能够带动圆形齿轮24在内齿轮25中进行公转,此时利用圆形齿轮24和内齿轮25的啮合驱动,能够带动衔接板21上的各个连接管22在公转的同时进行自动自转,在各个连接管22运动过程中,在小型水泵23的驱动作用下,能够通过连接管22对储液框14内的酸液进行抽吸,并将其输送至各个雾化喷头26处,此时在各个连接管22的公转和自转过程中,结合各个雾化喷头26能够对酸液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利用各个连接管22的公转和自转,配合各个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均匀高效的全面粉碎和均匀酸化处理,酸液的添加会改变秸秆的pH值,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发酵,延缓腐败过程,而在植物秸秆酸化处理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关闭小型水泵23,酸液不会进行喷洒,此时配合各个连接管22上的紫外线杀菌灯管29,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全面消毒杀菌以及加热干燥处理,进而能够保证植物秸秆后续保存状态的稳定,避免秸秆中的水分太高,容易导致腐败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能够避免植物秸秆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植物秸秆中携带的细菌、真菌或病毒导致植物秸秆出现发霉现象,通过对植物秸秆进行多方面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植物秸秆的保存时间;
植物秸秆处理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开启分隔板4内的第一液压杆5,此时在第一液压杆5的驱动作用下,能够推动密封盖板6向上运动,此时在密封盖板6的运动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层的第一伸缩套杆801进行伸展,直至第一伸缩套杆801伸展至极限距离,此时密封盖板6的继续运动作用下,通过第一伸缩套杆801能够带动第一层的第一放置板802向上运动,随后密封盖板6继续运动,通过第一层的第一放置板802能够带动第二层的第一伸缩套杆801进行伸展,直至第二层的第一伸缩套杆801伸展至极限距离,进而能够带动第二层的第一放置板802向上运动,以此类推,能够将各个第一放置板802向上运动伸展,同时能够带动最底层的第二放置板811向上运动至与池体外壳1顶端面平齐,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开启第二液压杆10,此时在第二液压杆10的驱动作用下,通过支撑架11和滚轮12能够带动处理框13向池体外壳1运动,直至处理框13底部的导料管32移动至第二放置板811上方,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开启下料管30上的电磁阀31,此时在第二螺旋杆19的持续转动作用下,配合下料管30和导料管32,能够将处理后的植物秸秆稳定输送至第二放置板811上的转运框804中,在导料框810内部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够保证植物秸秆能够稳定输送至保存槽803内的转运框804中,输送工作结束后,可驱动处理框13复位,并驱动第一液压杆5向下运动,此时在重力作用下,第二放置板811向下运动,直至最底层的第一放置板802与池体外壳1顶端面平齐,随后工作人员可通过重复操作便可将植物秸秆输送至第一放置板802上的转运框804中,如此往复,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植物秸秆的分层放置工作,可用于分隔不同批次或不同类型的植物秸秆,并且有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期限;
且在植物秸秆分层放置后,第一液压杆5能够带动密封盖板6向下运动复位,配合密封垫7能够完成池体外壳1的密封工作,且在密封盖板6复位后,托块3能够对最底层的第二放置板811进行支撑,在池底预留一些空间,方便排水管2排液,避免积水影响植物秸秆的保存工作,且在密封盖板6复位后,第二放置板811和各个第一放置板802复位,与此同时,在第二伸缩套杆807和挤压弹簧808的配合作用下,能够通过挤压板809对转运框804中的植物秸秆进行自动挤压,能够将秸秆内的空气自动挤出,避免了秸秆中的空气较多,导致空气中的氧气有利秸秆中的微尘物生长而不利于可发酵糖保质的问题,当需要对植物秸秆进行拿取时,只需再次驱动第一液压杆5,使得第二放置板811和各个第一放置板802向上运动展开,随后工作人员通过使用起吊设备,配合支撑杆805上的吊环806,能够便捷拿取转运框804,进而能够对植物秸秆进行便捷拿取转运,方便植物秸秆后续加工工作的便捷和高效;
且在池体外壳1工作过程中,通过驱动分隔板4两侧通风筒901内的第一伺服电机905,此时在第一伺服电机905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带动转动轴906上的排风扇907稳定转动,此时利用两侧通风筒901内的排风扇907的转动,能够带动分隔板4两侧的空气进行循环流通,配合除潮网板902和活性炭网板903,能够对池体外壳1内部空气进行除潮和净化处理,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对植物秸秆的存放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植物秸秆出现受潮、发霉等现象,与此同时,在转动轴906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带908能够带动第一螺旋杆909在存储箱910和导热管911内稳定转动,此时在第一螺旋杆909的持续转动作用下,能够将存储箱910内的冷却液匀速推送至导热管911内,随后导热管911内的冷却液能够再次输送至存储箱910中,如此往复,能够推动存储箱910内的冷却液在导热管911内进行循环流动,配合排风扇907的转动能够对池体外壳1内部空气进行持续稳定的低能耗降温处理,可以减缓植物秸秆中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助于延长植物秸秆的保存时间,与此同时,在冷却液循环流动过程中,配合制冷片912和导热板913,能够对冷却液进行持续制冷,保证冷却液持续工作状态的稳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外壳(1),所述池体外壳(1)的底部侧端连接有排水管(2),所述池体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托块(3),所述池体外壳(1)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5),所述第一液压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板(6),所述密封盖板(6)的内部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所述密封盖板(6)上连接有分层保存组件(8),所述分隔板(4)内安装有低温防腐组件(9),所述池体外壳(1)的顶部侧端安装有第二液压杆(10),所述第二液压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一侧,所述支撑架(11)的另一侧限位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液压杆(10)上,所述支撑架(11)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2),所述支撑架(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框(13),所述处理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框(14),所述储液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15),所述进料漏斗(15)的顶端磁性吸附连接有磁性盖板(16),所述进料漏斗(15)内固定连接有防护架(17),所述防护架(17)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杆(19),所述第二螺旋杆(19)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板(21),所述衔接板(21)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储液框(14)的底部,所述衔接板(21)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上安装有小型水泵(23),所述连接管(22)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24),所述圆形齿轮(24)上啮合连接有内齿轮(25),所述内齿轮(25)固定连接在所述处理框(13)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管(22)上安装有雾化喷头(26),所述连接管(22)上固定连接有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所述混合板(28)上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管(29),所述处理框(13)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30),所述下料管(30)的底端连接有导料管(32),所述下料管(30)上安装有电磁阀(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块(3)对称分布在池体外壳(1)内部两侧,所述分隔板(4)固定在池体外壳(1)内部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液压杆(5)的中心轴线、分隔板(4)的中心轴线和密封盖板(6)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所述密封垫(7)的侧端面与池体外壳(1)的外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保存组件(8)包括第一伸缩套杆(801)和第一放置板(802),所述第一放置板(802)的底端面和密封盖板(6)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套杆(801),所述第一伸缩套杆(801)的底端与第一放置板(802)的顶端和第二放置板(811)的顶端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置板(802)和第二放置板(811)上均开设有保存槽(803),所述保存槽(803)内限位滑动连接有转运框(804),所述转运框(804)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05),所述支撑杆(8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吊环(806),所述第一放置板(802)、转运框(804)和第二放置板(811)均由网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板(802)的形状大小与第二放置板(811)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放置板(802)分别与池体外壳(1)的内壁和分隔板(4)的侧端面相贴合,所述保存槽(803)等距分布在第一放置板(802)和第二放置板(811)上,所述保存槽(803)的内壁与转运框(804)的外端面相贴合,所述转运框(804)的厚度与保存槽(803)的深度相等,所述支撑杆(805)固定在转运框(804)的中间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板(802)的底端面和密封盖板(6)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套杆(807),所述第二伸缩套杆(807)内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808),所述第二伸缩套杆(8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809),所述支撑杆(805)和吊环(806)贯穿滑动连接在挤压板(809)上,所述第一放置板(802)和第二放置板(811)上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框(810),所述第二伸缩套杆(807)对称分布在挤压板(809)的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所述挤压板(809)的侧端面与转运框(804)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导料框(810)的内端面呈倾斜状,所述导料框(810)与保存槽(803)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防腐组件(9)包括通风筒(901),所述通风筒(901)固定连接在分隔板(4)内,所述通风筒(901)内固定连接有除潮网板(902)和活性炭网板(903),所述通风筒(901)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4),所述连接杆(9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90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0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906),所述转动轴(906)转动连接在除潮网板(902)和活性炭网板(903)上,所述转动轴(906)上固定连接有排风扇(907),所述转动轴(906)上连接有传动带(908),所述传动带(90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螺旋杆(909),所述第一螺旋杆(909)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在存储箱(9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筒(901)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分隔板(4)内部两侧,所述通风筒(901)的长度与分隔板(4)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05)设置在通风筒(901)内部中心部位,所述连接杆(904)对称分布在第一伺服电机(905)的两侧,所述排风扇(907)的直径小于通风筒(901)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910)固定连接在分隔板(4)内,所述存储箱(910)上连接有导热管(911),所述第一螺旋杆(909)转动连接在导热管(911)内,所述存储箱(910)上安装有制冷片(912),所述制冷片(912)上贴合连接有导热板(913),所述导热板(913)固定连接在分隔板(4)内,所述存储箱(910)呈圆环状,所述导热管(911)呈连续“S”形分布在通风筒(901)内,所述第一螺旋杆(909)的叶片直径与导热管(911)的内径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框(13)的底端面呈圆弧状,所述下料管(30)连接在处理框(13)的底部中心部位,所述导料管(3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液压杆(10)等距分布在池体外壳(1)的顶部两侧,所述第二液压杆(10)通过支撑架(11)与处理框(13)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管(22)等角度分布在衔接板(21)上,所述连接管(22)与圆形齿轮(24)一一对应,所述雾化喷头(26)、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均等距分布在连接管(22)的两侧,所述雾化喷头(26)和混合板(28)相间分布。
10.一种创新型植物秸秆的保存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创新型植物秸秆保存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第二伺服电机(18)输出轴上的第二螺旋杆(19),通过进料漏斗(15)将植物秸秆输送至处理框(13)内;
S2:利用圆形齿轮(24)和内齿轮(25)的啮合驱动,带动衔接板(21)上的各个连接管(22)在公转的同时进行自动自转,配合连接管(22)上的各个雾化喷头(26)对酸液进行均匀喷洒,与此同时,配合各个粉碎刀片(27)和混合板(28),对植物秸秆进行粉碎和酸化处理;
S3:植物秸秆酸化处理后,配合各个连接管(22)上的紫外线杀菌灯管(29),对植物秸秆进行消毒杀菌以及加热干燥处理;
S5:处理后的植物秸秆通过下料管(30)和导料管(32)输送至池体外壳(1)中,利用第一液压杆(5)驱动分层保存组件(8),对植物秸秆进行自动分层存放;
S6:植物秸秆保存过程中,利用低温防腐组件(9)对池体外壳(1)内部空气进行除潮、净化以及降温处理。
CN202311181670.3A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Active CN116900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1670.3A CN116900031B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1670.3A CN116900031B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0031A true CN116900031A (zh) 2023-10-20
CN116900031B CN116900031B (zh) 2023-11-24

Family

ID=8835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1670.3A Active CN116900031B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003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73269A1 (en) * 2003-04-30 2004-11-03 Vak Oy Lifting device for an intermediate platform
CN205499870U (zh) * 2016-01-07 2016-08-24 安庆市兴龙印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块状豆制品分层包装盒
CN208102810U (zh) * 2018-02-07 2018-11-16 新昌县泰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成品保存装置
CN108811968A (zh) * 2018-06-28 2018-11-16 贵州省德均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天麻箱式种植装置及其用于种植天麻的方法
CN211167790U (zh) * 2019-11-26 2020-08-04 深圳前海久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气缸驱动的伸缩式多层物件承载机构
CN215893077U (zh) * 2021-08-10 2022-02-22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瑰花茶加工用玫瑰花瓣批量化烘干处理装置
CN115159113A (zh) * 2022-07-22 2022-10-11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一种pcb模块顶升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918993U (zh) * 2022-05-24 2022-11-29 北京航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真空处理装置
CN218609707U (zh) * 2022-10-29 2023-03-14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信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一种作废票据处理装置
CN116602187A (zh) * 2023-05-30 2023-08-18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河底淤泥清淤与秸秆回收统一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73269A1 (en) * 2003-04-30 2004-11-03 Vak Oy Lifting device for an intermediate platform
CN205499870U (zh) * 2016-01-07 2016-08-24 安庆市兴龙印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块状豆制品分层包装盒
CN208102810U (zh) * 2018-02-07 2018-11-16 新昌县泰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成品保存装置
CN108811968A (zh) * 2018-06-28 2018-11-16 贵州省德均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天麻箱式种植装置及其用于种植天麻的方法
CN211167790U (zh) * 2019-11-26 2020-08-04 深圳前海久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气缸驱动的伸缩式多层物件承载机构
CN215893077U (zh) * 2021-08-10 2022-02-22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瑰花茶加工用玫瑰花瓣批量化烘干处理装置
CN217918993U (zh) * 2022-05-24 2022-11-29 北京航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真空处理装置
CN115159113A (zh) * 2022-07-22 2022-10-11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一种pcb模块顶升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609707U (zh) * 2022-10-29 2023-03-14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信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一种作废票据处理装置
CN116602187A (zh) * 2023-05-30 2023-08-18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河底淤泥清淤与秸秆回收统一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0031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9712B (zh) 一种具备自控系统的连续固态发酵制取乙醇的装置及工艺
CN104741364A (zh) 一种动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200774B (zh) 一种农林有机固废肥热联产模块式热回收装置
JP2022537153A (ja) 昆虫ベースのバイオ廃棄物処理装置
CN111903752A (zh) 糖心苹果超长期相温保鲜系统及方法
CN109186239A (zh) 一种农户谷物就仓干燥装置
CN111595045B (zh) 一种梯级利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
CN116900031B (zh) 一种植物秸秆保存池及其保存方法
CN101816326B (zh) 粮食自然风干机
CN213514977U (zh) 一种植物酶解的有机肥料生产设备
CN204657085U (zh) 一种动物无害化处理系统
CN211226946U (zh) 垃圾处理设备
CN107986589B (zh) 一种三段式牛场粪污有氧发酵装置及其发酵方法
CN1400911A (zh) 对生长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或巴氏灭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213060694U (zh) 一种畜禽粪污腐熟菌化快速肥化装置
CN213984193U (zh) 一种速冻隧道调速装置
CN211823630U (zh) 肥料烘干装置
CN211226947U (zh) 垃圾高温发酵处理罐及具有它的垃圾处理装置
CN218034175U (zh) 一种农业机械用谷物烘干装置
CN108484242B (zh) 一种秸秆类废弃物原位生物转化装置
CN217199793U (zh) 一种蔬菜保鲜用预冷仓库装置
CN112279701B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快速制造设备
CN209609726U (zh) 一种生产鲜枸杞用速冻装置
CN206269552U (zh) 一种食品干燥装置
CN218752634U (zh) 一种用于高盐废水处理的菌剂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