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7316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7316B
CN116867316B CN202310802372.5A CN202310802372A CN116867316B CN 116867316 B CN116867316 B CN 116867316B CN 202310802372 A CN202310802372 A CN 202310802372A CN 116867316 B CN116867316 B CN 116867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eep
proof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2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67316A (zh
Inventor
周婷
谢俊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023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67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6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7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67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7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遮挡层和防窥光源,阳极层包括阳极,阳极与驱动电路层电连接,像素定义层为透光结构,且像素定义层具有像素开口,有机发光层包括有机发光部,有机发光部形成在像素开口内并与阳极相接,遮挡层形成在像素定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并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遮挡层靠近基板的表面与有机发光部远离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出光口;防窥光源用于发射可见光线;驱动电路层包括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的透光区,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能够依次经过透光区和像素定义层,并从出光口射出。通过防窥光源实现防窥,将防窥光源独立设置,提高显示模组的像素密度。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保密防护意识的增强,对显示设备的防窥技术有了极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的防窥显示在是显示器表面贴附防窥膜,防窥膜采用超微细百叶窗技术,原理和垂直百叶窗相似,此防窥手段简单方便,但严重影响视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在实现防窥的同时,降低对显示模组视效的影响。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基板和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及有机发光层,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阳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透光结构,且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露出所述阳极的至少部分,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部,所述有机发光部形成在所述像素开口内并与所述阳极相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遮挡层,形成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所述遮挡层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有机发光部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出光口;
防窥光源,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所述防窥光源用于发射可见光线;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透光区,所述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能够依次经过所述透光区和所述像素定义层,并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板至少包括导光层和反射层;
所述导光层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底面的侧面,所述导光层的底面位于所述导光层的顶面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且所述导光层的底面形成有导光网点;
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导光层的底面,且所述防窥光源设于所述导光层的侧面,所述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能够从所述导光层的侧面射入所述导光层内,所述导光网点与所述反射层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转换成从所述导光层的顶面出射。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的顶面包括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出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在所述导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光区域存在至少部分交叠。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的出光区域形成有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透镜凹槽,所述遮挡层在所述导光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镜凹槽,所述透镜凹槽中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相邻的槽侧面为底侧向所述透镜凹槽的中心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导光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形成有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导光层的顶面,且所述平坦化层的部分填充在所述透镜凹槽内;
其中,所述平坦化层与所述透镜凹槽对应的部分定义为透镜结构,所述透镜结构用于将所述可见光线向所述出光口处分散。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结构为鲍威尔透镜,且所述鲍威尔透镜的中心和与其相对的所述遮挡层的中心在所述导光层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窥光源嵌在所述导光层的侧面内;和/或
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表面边缘设置有绑定端子,所述防窥光源通过覆晶薄膜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且所述覆晶薄膜远离所述绑定端子的表面还设置有驱动芯片。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窥光源与各所述阳极之间相互独立控制,其中,
所述防窥光源设置多个,多个防窥光源之间相互串联或相互独立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阳极为非透光结构;和/或;
所述阳极包括反射导电层;和/或
所述导光层还包括与所述阳极相对的反射区域。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层先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遮挡层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相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阴极层和封装层,所述阴极层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相接;和/或所述遮挡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与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相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及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的供电结构。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方案包括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遮挡层和防窥光源,遮挡层能对正视视角的光线进行遮挡,保证正视视角下的信息读取;通过防窥光源向遮挡层和有机发光部之间的出光口发射可见光线,可见光线与相邻有机发光部发出的光线进行混色,导致显示异色,干扰信息读取,进而实现防窥画面;此外,本方案通过将防窥光源设置在驱动电路层远离阳极层的一侧,即将防窥光源独立出来,避免占用相邻子像素之间的空间,提高显示模组的像素密度(PPI)。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导光层内设有一个防窥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一个像素单元内设有两个防窥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防窥光源与驱动芯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供电结构与驱动芯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模组;11、基板;110、导光层;111、导光网点;112、反射层;113、出光区域;12、驱动电路层;120、透光区;13、阳极层;130、阳极;14、像素定义层;140、像素定义部;15、有机发光层;150、有机发光部;16、遮挡层;17、防窥光源;18、出光口;19、透镜凹槽;100、平坦化层;101、驱动芯片;102、阴极层;1020、阴极;103、封装层;1030、第一无机封装层;1031、有机封装层;1032、第二无机封装层;104、偏光片;20、供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该显示模组10可以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参见图1所示,此显示模组10可包括基板11以及依次形成在该基板11上的驱动电路层12、阳极层13、像素定义层14和有机发光层15。
其中,基板11可为采用玻璃制作而成的刚性基板11,但不限于此,也可为采用聚酰亚胺(简称)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柔性基板11,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显示模组10不限于为刚性不可弯折的面板,也可为柔性可弯折的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此显示模组10可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包括多个子像素,此子像素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对应,即一个子像素对应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像素单元内,每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颜色不同,即在像素单元内,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颜色不同,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相互之间进行混色以形成显示画面。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阳极层13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阳极130,该阳极130以用于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即一个阳极130对应一个子像素。且多个阳极130之间相互独立驱动,以能够使得各有机二极管之间相互独立驱动。
更进一步地,此驱动电路层12可包括薄膜晶体管、走线等电路结构,驱动电路层12与阳极130电连接,以用于驱动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
参见图1所示,像素定义层14可具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像素开口及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的像素定义部140,换言之,像素定义层14整体可看作呈栅格状镂空结构层,镂空区域即为本实施例的用于形成像素的像素开口,而非镂空区域即为本实施例的像素定义部140,应当理解的是,此像素定义部140远离基底的表面为平面。举例而言,此像素定义层14可采用PI等材料制作而成。
其中,参见图1所示,有机发光层1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有机发光部150,有机发光部150可位于像素开口内,也就是说,在制作显示模组10时,可先制作像素定义层14,在制作完像素定义层14后再制作有机发光部150,以使有机发光部150形成在像素开口内。举例而言,此有机发光部150可采用蒸镀等方式形成在像素开口内。
应当理解的是,有机发光部15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与阳极130接触,电子注入层与下文所述的阴极1020接触,但不限于此,有机发光部150也可以仅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和电子传输层,或是其他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阳极130可包括第一导电层,此第一导电层形成在基板11与像素定义层14之间,也就是说,在制作显示模组10的过程中,先在基板11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然后在制作像素定义层1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此像素定义部140覆盖第一导电层的边缘区域,此第一导电层的边缘区域可与驱动电路层12中的薄膜晶体管等结构连接,而像素开口露出第一导电层的中间区域,有机发光部150位于像素开口内,并与第一导电层的中间区域相接触。
举例而言,第一导电层可为多层结构,即:第一导电层至少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反射层112和高功函数材料层。此高功函数材料层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In2O3);反射层112可以包括银(Ag),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层可以为ITO/Ag的多层结构,但不限于此,第一导电层也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高功函数材料层、反射层112和高功函数材料层,例如:第一导电层也可以为ITO/Ag/ITO的多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阳极130和有机发光部150均位于像素开口内,即像素开口完全露出阳极130。也就是说,在制作显示模组10时,可先制作像素定义层14,在制作完像素定义层14之后再制作阳极130和有机发光部150,以使得阳极130和有机发光部150形成在像素开口内。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可设置多个,每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有机发光部150对应位于一像素开口内,可以理解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与像素开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中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包括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发光部150的发光颜色不同,比如: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指的是有机发光部150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指的是有机发光部150的发光颜色为绿色,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指的是有机发光部150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此外,参见图1所示,此显示模组10还包括遮挡层16和防窥光源17。
其中,遮挡层16形成在像素定义层14远离基板11的一侧,并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即此遮挡层16位于像素定义部140远离基板11的一侧,也即位于像素定义部140的顶部。且该遮挡层16靠近基板11的表面以及与有机发光部150远离基板11的表面之间具有出光口18,即遮挡层16的底面和有机发光部150的顶面之间形成出光口18。
举例而言,此遮挡层16可为黑矩阵(简称:BM),即:采用黑色材料制作而成。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所示,为了使得光线能够从遮挡层16和有机发光部150之间的出光口18处射出,该像素定义部140为透光结构,即像素定义层14为透光结构,以保证可见光线能够从出光口18射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此防窥光源17设于驱动电路层12远离阳极层13的一侧,该防窥光源17可以用于发射可见光线,可见光线可以依次经过驱动电路层12上的透光区120和位于驱动电路层12上的像素定义层14,然后经过遮挡层16和有机发光部150之间的出光口18射出,与相邻子像素的有机发光部150所发出的显示光线进行混色,以干扰大视角方向上的信息读取,进而实现防窥。并由于遮挡层16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且透光区120也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也即遮挡层16与透光区120至少部分对应,为了保证斜视视角下正视角观看正常,遮挡层16在驱动电路层12上的正投影与透光区120相互重合,以能更好的对透光区120射出的光线进行遮挡;也就是说,在正视视角下,透光区120发出的光线会被遮挡层16遮挡,即在正视视角下仅能看到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即在正视视角下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正常显示的画面。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透光区120的顶部有遮挡层16对光线进行遮挡,那么防窥光源17射出的光仅能从遮挡层16和有机发光部150之间的出光口18斜向射出,射出的光线可与相邻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色,导致显示异色,干扰信息读取,也就是说,在斜视视角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防窥画面。
参见图1所示,本方案通过防窥光源17向出光口18发射可见光线,使其与相邻子像素的显示光线进行混色,导致显示异色,干扰信息读取,进而实现防窥画面,防窥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在相邻子像素之间开设防窥像素,减少了设计成本。此外,将防窥光源17设置在驱动电路层12远离阳极层13的一侧,减少了在相邻有机发光二极管之间设计防窥像素的空间,提高显示模组10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实现高PPI(像素密度)产品开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窥光源17可以设置在基板11远离驱动电路层12的一侧,且防窥光源17发出的光线可以倾斜射入透光区120及像素定义部140内,或者直向射入透光区120及像素定义部140内,再通过一透镜对进入的光线进行分散,然后从出光口18射出;以此实现从出光口18斜向射出防窥光线,对相邻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色,以实现防窥画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窥光源17可以嵌设在基板11内部的底壁上,且防窥光源17所发出的光线也同样可为倾斜射入透光区120及像素定义部140内或者直线射入透光区120及像素定义部140内,再通过透镜对直线型光线进行分散然后从出光口18射出,以此实现从出光口18斜向射出防窥光线,对相邻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色,以实现防窥画面。
再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窥光源17设在基板11的外侧边,防窥光源17向基板11内射入可见光线,经过反射或折射的作用,可见光线依次从透光区120、像素定义部140和出光口18射出,与相邻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色,以实现防窥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基板11至少包括导光层110,导光层110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侧面,导光层110的顶面与驱动电路板远离阳极130的一侧相连,导光层110的底面位于导光层110顶面远离驱动电路层12的一侧;导光层110的顶面、底面和侧面形成一密闭腔室,此防窥光源17可以设在该密闭腔室内,且可嵌设在导光层110的侧面上,防窥光源17向平行于底面和顶面的方向射出可见光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可见光线与透光区120相互平行,即没有光线从透光区120、像素定义部140和出光口18射出,为了保证有可见光线能够进入透光区120、像素定义部140,且从出光口18射出,在导光层110的底面形成有导光网点111,该导光网点111可以对防窥光源17射出的平行于底面和顶面的光线进行反射,以改变可见光线的射出角度,从而可以使得可见光线能够从透光区120、像素定义部140以及出光口18射出,以与相邻子像素的显示光线进行混色,干扰信息读取,实现防窥。
可以理解的是,可见光线从出光口18射出的角度决定了防窥视角,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改变可见光线从出光口18的射出角度来改变防窥视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该基板11还包括反射层112,反射层112设于导光层110的底面和侧面,且反射层112位于底面、顶面和侧面形成的腔室内,即反射层112位于腔室的底面和侧面。反射层112上开设有避让导光网点111的避让孔,且反射层112与导光网点111的底面相接处,以能避免光线从底面或侧面漏出,保证防窥效果。通过反射层112和导光网点111的相互配合,将平行于底面和顶面的可见光线转换成从导光层110顶面垂直出射的可见光线,即可见光线垂直于透光区120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该导光网点111可以采用类似导光板的网点设计,以对光线进行反射,改变可见光线的射出方向。
此外,参见图1所示,一个像素单元内可包括两个导光网点111,两个导光网点111距导光层110顶面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其中一个距导光层110顶面的距离更近,即一个导光网点111更大,另一个导光网点111更小,可以保证未经过其中一个导光网点111反射的光线,能够经过另一个导光网点111进行反射,增加光线的利用率,提高防窥效果。
也可以是,显示模组10包括非显示区和显示区,非显示区包围显示区设置,从显示区边缘至显示区的中心位置处,导光网点111的高度逐渐增加,且最高的导光网点111的高度小于导光层110的厚度,即导光网点111始终与顶面具有间距,以保证光线的射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导光层110的顶面包括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的出光区域113,透光区120在导光层110上的正投影与出光区域113存在至少部分交叠,即从出光区域113射出的可见光线至少部分能够进入透光区120中,进而经过出光口18实现防窥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区120在导光层110上的正投影完全与出光区域113相互重合,能保证出光区域113射出的可见光线能够完全进入透光区120内,提高从出光口18射出的光线,进而提高防窥效果。
由于经过导光网点111和反射层112之后,可见光线的射出角度改变为垂直于顶面和底面的可见光线,可见光线能够从出光区域113中射出,由于出光区域113与透光区120相对应,且透光区120与像素定义部140上的遮挡层16相对应,即从出光区域113出射的可见光线是垂直于遮挡层16方向射出的,并不能从出光口18射出,即不会与相邻子像素的显示光线进行混色,也就不会形成防窥画面。
因此为了能够使得出光区域113射出的光线能够与相邻子像素的光线进行混色,形成防窥画面,在出光区域113处设计一微棱镜或棱镜结构,以将垂直于顶面的可见光线分散成多个出射光线,以能够从出光口18处射出。
示例地,参见图1所示,在此导光层110的出光区域113形成有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的透镜凹槽19,透镜凹槽19中与有机发光层15相邻的槽侧面为底侧向透镜凹槽19中心倾斜的倾斜面,即透镜凹槽19的槽宽从驱动电路层12至基板1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导光层110与驱动电路层12之间形成有平坦化层100,平坦化层100覆盖导光层110的顶面,且平坦化层100的部分填充在透镜凹槽19内。可以理解的是,平坦化层100以用于平坦驱动电路层12,保证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平坦度。此外平坦化层100与透镜凹槽19对应的部分定义为透镜结构,即透镜凹槽19与平坦层相结合的部位为透镜结构,该透镜结构可以将可见光线向出光口18处分散,以实现防窥功能。
举例说明,该透镜结构可以采用三棱镜结构,棱镜的棱边与垂直的可见光线相对应,可见光线从棱镜的棱边射入棱镜内,在棱镜内进行分散射出,经过分散的光线依次从透光区120、像素定义层14和出光口18射出,以与相邻子像素的光线进行混色,干扰信息读取,实现防窥画面。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经过透镜凹槽19射出的光线影响正视视角下的信息读取,该遮挡层16在导光层110上的正投影覆盖透镜凹槽19,以使得正视视角下仅能看到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也就是说,在正视视角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正常显示的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该透镜结构可以采用鲍威尔透镜,该鲍威尔透镜的中心与其相对的遮挡层16的中心在导光层110上的正投影相重合,以保证向相邻两个子像素射出的光线数量相同,以在相邻两侧形成相同的防窥视角。
需要说明的是,此透镜结构可以通过基底激光雕刻,也可在基底上增加光刻胶工艺形成。
此外,该透镜结构可以实现正视角下光线强度更弱,大视角下光线强度更强的作用,也即从正视视角到大视角的角度方向上,光线的强度越来越强,以提高大视角下光线的混色强度,提高防窥效果。
本方案可以通过改变透镜结构的结构,就可改变可见光线从出光口18的射出角度;或者改变透镜结构在出光区域113的位置,就可改变可见光线从出光口18的射出角度。通过改变出光口18光线的射出角度即可改变防窥角度,使得防窥角度可控,提高显示模组10的适配性。
也就是说,本方案通过防窥光源17、导光层110、反射层112以及透镜结构可以通过改变透镜结构的位置以及结构来控制防窥角度,防窥角度可控。
例如可以是通过驱动结构改变该透镜结构的位置,驱动结构可与控制芯片连接,根据防窥角度改变透镜结构的位置。
进一步地,防窥光源17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设置一个防窥光源17时,防窥光源17嵌在导光层110的侧面,也即位于导光层110底面、顶面以及侧面形成的腔室内;设置多个防窥光源17时,可以是一个像素单元内对应一个防窥光源17,也可以是一个像素单元内对应两个或三个防窥光源17。
示例地,参见图1或图2所示,当该显示模组10中包括一个防窥光源17时,防窥光源17嵌设于导光层110的侧面,防窥光源17射出平行于顶面或底面的可见光线,经过导光网点111和反射层112之后将可见光线垂直于顶面或底面射入透镜结构内,可见光线在透镜结构内进行分散成各个视角下的光线,正视角角度下的光线被遮挡层16遮盖,不影响正视视角下的信息读取,部分光线从遮挡层16和有机发光部150之间的出光口18射出,以与子像素发出的显示光线进行混色,干扰信息读取,进而实现防窥视角。
另一种示例地,参见图3所示,当每个像素单元中包括两个防窥光源17时,两个防窥光源17分别设置在像素单元的两端,例如,像素单元包括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绿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防窥光源17设置在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的阳极130下方,且两个防窥光源17所发出的光线相对,即光线的射出方向均朝向彼此,光线的射出方向以及射出位置与设置一个防窥光源17时相同,在此不在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在驱动电路层12远离导光层110的表面边缘设置有绑定端子,防窥光源17通过覆晶薄膜与绑定端子连接,且覆晶薄膜远离绑定端子的表面还设有驱动芯片101,以控制防窥光源17进行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该防窥光源17可以是LED光源,其可通过COF打孔与绑定端子连接,以减少制程,减少生产成本。
其中,该防窥光源17与各阳极130之间相互独立控制,即在需要开启防窥时开启防窥光源17,在正常显示时则可关闭防窥光源17。
此外,当防窥光源17设置多个时,多个防窥光源17之间可以相互串联,即一键开启所有防窥光源17。或者是多个防窥光源17之间相互独立控制,即需要何处显示画面需要进行防窥时就开启何处的防窥光源17,能适应多种防窥结构,提高适配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防窥功能,该防窥光源17可以选用不同于像素单元内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例如防窥光源17可以是白色、黄色、灰色等。当然该防窥光源17也可以是与像素单元内其中一个子像素颜色相同的发光颜色,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等,具体可根据不同实施例进行设计。
此外,为了避免防窥光源17的光线对子像素的显示光线进行干扰,可以将阳极130设计为非透光结构;或者在阳极130的底面和侧面形成一层反射导电层,以将经过透镜结构的光线进行反射;亦或者该导光层110的顶面设置一层反射区域,该反射区域与阳极130相对应,该反射区域可以与阳极130在导光层110上的正投影相重合,也可以是阳极130在导光层110上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区域内,以避免干扰正常子像素的出射光线。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阳极130设计为非透光结构、在阳极130的底面和侧面形成一层反射导电层以及在导光层110的顶面设置一层反射区域,是为了保证光线能够从透光区120、像素定义部140和出光口18处射出,而不会从阳极130、有机发光部150处射出,避免影响正常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保证显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1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依次形成在基板11上的阴极层102和封装层103。
阴极层102可以包括整面设计的阴极1020;或间隔设置的阴极1020,相邻阴极1020之间相互连接。阴极1020可在形成有机发光部150之后形成,并与有机发光部150接触。此阴极1020可以包括包含有Li、Ca、LiF/Ca、LiF/Al、Al、Mg、Ag、Pt、Pd、Ni、Au、Nd、Ir、Cr、BaF2、Ba、其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的低功函数材料层,例如:阴极1020可包括采用Ag和Mg的混合物制作而成的低功函数材料层。
封装层103位于阴极层102远离基板11的一侧,此封装层10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030、有机封装层103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032。
其中,遮挡层16可位于有机封装层1031远离基板11的一侧,此有机封装层1031起到平坦化作用,也就是说,有机封装层1031远离基板11的整个表面为平面,通过将遮挡层16设置在有机封装层1031远离基板11的平面上,这样在保证遮挡层16能够完全覆盖透光区120的同时,还可节省遮挡层16的材料,降低成本。此外,还可避免在制作遮挡层16时对有机发光部150进行损坏,对有机发光部150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遮挡层16可先于有机发光层15形成在像素定义部140上,并与像素定义部140相接,以对有机发光层15进行保护,避免影响正常显示。
此外,该遮挡层16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边缘与像素开口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边缘相接,使得能保证正视视角下防窥光线不会对子像素的显示光线进行干扰,保证信息读取正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本方案还包括偏光片104,偏光片104设于第二无机封装层1032远离基板11的一侧。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见图5所示,此显示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显示模组10以及与显示模组10连接的供电结构,以向驱动芯片101提供能量,以控制驱动电路层12、阳极130和防窥光源17进行工作,并通过防窥光源17的开启和关闭实现防窥和正常显示,通过改变透镜结构的位置和方向,以改变防窥视角。此外,通过将防窥光源17设在驱动电路层12远离阳极130的一侧,能够提高子像素的使用空间,提高像素密度(PPI),而且通过防窥光源17还可节省制作防窥子像素的制作成本。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左”、“右”等仅用作区分以方便描述,不对本发明实施例做方位上的限制,比如所述“上”在实际中可以是“下”、“左”、“右”等方位。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基板和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及有机发光层,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阳极,所述阳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连接,所述像素定义层为透光结构,且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露出所述阳极的至少部分,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部,所述有机发光部形成在所述像素开口内并与所述阳极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遮挡层,形成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并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所述遮挡层靠近所述基板的表面与所述有机发光部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出光口;
防窥光源,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所述防窥光源用于发射可见光线;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透光区,所述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能够依次经过所述透光区和所述像素定义层,并从所述出光口射出;
所述基板至少包括导光层和反射层;
所述导光层具有相对的顶面和底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底面的侧面,所述导光层的底面位于所述导光层的顶面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且所述导光层的底面形成有导光网点;
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导光层的底面,且所述防窥光源设于所述导光层的侧面,所述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能够从所述导光层的侧面射入所述导光层内,所述导光网点与所述反射层相配合,用于将所述防窥光源发射的可见光线转换成从所述导光层的顶面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的顶面包括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出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在所述导光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光区域存在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的出光区域形成有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透镜凹槽,所述遮挡层在所述导光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透镜凹槽,所述透镜凹槽中与所述有机发光层相邻的槽侧面为底侧向所述透镜凹槽的中心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导光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形成有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导光层的顶面,且所述平坦化层的部分填充在所述透镜凹槽内;
其中,所述平坦化层与所述透镜凹槽对应的部分定义为透镜结构,所述透镜结构用于将所述可见光线向所述出光口处分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结构为鲍威尔透镜,且所述鲍威尔透镜的中心和与其相对的所述遮挡层的中心在所述导光层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光源嵌在所述导光层的侧面内;和/或
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导光层的表面边缘设置有绑定端子,所述防窥光源通过覆晶薄膜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且所述覆晶薄膜远离所述绑定端子的表面还设置有驱动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光源与各所述阳极之间相互独立控制,其中,
所述防窥光源设置多个,多个防窥光源之间相互串联或相互独立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非透光结构;和/或;
所述阳极包括反射导电层;和/或
所述导光层还包括与所述阳极相对的反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先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遮挡层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相接,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阴极层和封装层,所述阴极层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相接;和/或所述遮挡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与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相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及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的供电结构。
CN202310802372.5A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867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2372.5A CN116867316B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2372.5A CN116867316B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7316A CN116867316A (zh) 2023-10-10
CN116867316B true CN116867316B (zh) 2024-06-07

Family

ID=8821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2372.5A Active CN116867316B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673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488B (zh) * 2023-10-12 2024-01-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7545323A (zh) * 2023-12-21 2024-02-0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2225A (ja) * 2008-05-21 2009-12-03 Panasonic Corp 表示装置
JP2010169911A (ja) * 2009-01-23 2010-08-05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9870836A (zh) * 2019-03-28 2019-06-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200889A1 (zh) * 2018-04-20 2019-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方法
CN114779390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显示方法
CN115942814A (zh) * 2022-12-30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6018007A (zh) * 2022-12-28 2023-04-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6322146A (zh) * 2023-03-22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30779A (ko) * 2020-03-02 2022-09-27 레이아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정적-이미지 증강 사생활보호 디스플레이, 모드-전환가능 사생활보호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740465B2 (en) * 2020-03-27 2023-08-29 Apple Inc. Optical systems with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capabiliti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2225A (ja) * 2008-05-21 2009-12-03 Panasonic Corp 表示装置
JP2010169911A (ja) * 2009-01-23 2010-08-05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9200889A1 (zh) * 2018-04-20 2019-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防窥方法
CN109870836A (zh) * 2019-03-28 2019-06-1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79390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与显示方法
CN116018007A (zh) * 2022-12-28 2023-04-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5942814A (zh) * 2022-12-30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6322146A (zh) * 2023-03-22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7316A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67316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942814B (zh) 显示装置
CN109713018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99354B (zh)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84319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93152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6622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632214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613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06558B (zh) 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9642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9392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80300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7978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016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66833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643772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70982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4279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67662B (zh) 显示面板
CN11747978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419598B (zh) Oled结构和oled显示屏
CN1175453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720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