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8012A -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8012A
CN116838012A CN202310474086.0A CN202310474086A CN116838012A CN 116838012 A CN116838012 A CN 116838012A CN 202310474086 A CN202310474086 A CN 202310474086A CN 116838012 A CN116838012 A CN 116838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autoclaved aerated
cast
slab
aerated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40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东浩
李志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jia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jia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jia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jia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40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8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8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8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reinforc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E04C2/50Self-supporting sla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king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e.g. able to be load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2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low bending resistance
    • E04C5/04Ma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浇筑于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之间及其上表面,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组合楼盖;其中,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由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叠合而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位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下方;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U”形分布钢筋(123),且设有多条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

Description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装配式建筑中,通常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楼盖,即在通常厚度为60mm的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板上浇筑60mm~80mm的混凝土现浇层。该叠合板楼盖存在以下不足:楼板厚度至少为120mm,自重大,不利于抗震;60mm的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板抗弯能力弱,施工期间需要较多的竖向支撑且预制底板容易出现裂缝;楼板隔音、隔热性能较差。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自重轻、加工安装方便及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但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劈拉强度低,作为楼盖构件时承载力低、使用跨度小。如何利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优点制备适用跨度大、承载力高、保温隔音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的楼盖,并解决目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楼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目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楼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存在的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后浇钢筋混凝土层,浇筑于所述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之间及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上表面,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其中,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由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位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下方,且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宽度大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U”形分布钢筋,所述分布钢筋的两端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上表面伸出,分设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两侧;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普通受力钢筋和预应力受力钢筋。
可选地,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上分布有多个贯穿的圆形连接孔,所述圆形连接孔的孔径向靠近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方向变小;所述圆形连接孔内配有竖向钢筋及水平箍筋,所述竖向钢筋的下端锚入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内,所述竖向钢筋的上端锚入后浇钢筋混凝土层内。
可选地,所述圆形连接孔内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竖向钢筋、所述水平箍筋钢筋共同组成叠合板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结合面设有抗滑移的凹槽或凹坑。
可选地,所述抗滑移的凹槽或凹坑的面积满足以下公式:
A111∶A112=1.1ft砼∶ft加
其中,A111表示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板底总面积,A112表示所述抗滑移的凹槽或凹坑的总面积,ft砼表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加表示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劈拉强度设计值。
可选地,在相邻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之间的凹槽内配置有箍筋和纵筋。
可选地,所述后浇钢筋混凝土层内布置有横向和纵向的双向钢筋网。
可选地,所述普通受力钢筋和所述预应力受力钢筋沿长度方向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00~150mm,用于锚入楼面梁内。
可选地,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在宽度方向比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每侧宽50~100mm。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将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两端搭设在楼面梁上,将普通受力钢筋和预应力受力钢筋锚入楼面梁内;在相邻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上伸出的分布钢筋之间布置箍筋和纵筋,在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上方布置双向钢筋网;在所述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之间及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
在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采用特别设计的抗滑移凹槽或凹坑以及叠合板连接件,使得配有普通受力钢筋和预应力受力钢筋的现浇混凝土层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形成叠合板。由于叠合板宽度统一,板型规格少,其安装方便,同时可作为施工阶段的模板,工业化程度高;通过“U”型分布筋和叠合板连接件,使得叠合板与叠合板面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层形成组合构件,呈“工”字型抗弯截面,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叠合板同时配有普通受力钢筋和预应力受力钢筋,具备适用跨度大、承载力高、延性好的特点;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密度小、隔音隔热性能好,使得楼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俯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纵剖面;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横剖面;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下表面透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下表面透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俯视图;
图7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未浇筑后浇钢筋混凝土层时的板侧剖面图;
图7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的板侧剖面图;
图8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未浇筑后浇钢筋混凝土层时的板端剖面图;
图8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板端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
1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111-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底面;
112-抗滑移凹槽;
113-抗滑移凹坑;
12-现浇钢筋混凝土层;
121-普通受力钢筋;
122-预应力受力钢筋;
123-分布钢筋;
13-叠合板连接件;
131-连接孔;
132-连接件竖向钢筋;
133-连接件水平箍筋;
2-后浇钢筋混凝土层;
2A-凹槽;
21-纵筋;
22-箍筋;
23-双向钢筋网;
24-后浇混凝土层;
3-楼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和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浇筑于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之间及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上表面,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组合楼盖。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纵剖面,即图1所示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A-A剖面图;图3示出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横剖面,即图1所示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B-B剖面图。
如图1~3所示,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由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叠合而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位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下方,且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宽度大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每侧约宽50~100mm;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U”形分布钢筋123,分布钢筋123的两端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上表面伸出,分设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两侧。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沿长度方向伸出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约100~150mm,用于锚入楼面梁3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U”型分布筋和叠合板连接件13,使得叠合板与叠合板面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形成组合构件,呈“工”字型抗弯截面,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使叠合板具备适用跨度大、承载力高、延性好的特点;在该叠合板中,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密度小、隔音隔热性能好,使得楼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性能。
可选地,预应力受力钢筋122采用先张法工艺,可采用长线台座进行张拉。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上分布有多个贯穿的圆形连接孔131,圆形连接孔131的孔径向靠近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方向变小。圆形连接孔131内配有竖向钢筋132及水平箍筋133,竖向钢筋132的下端锚入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竖向钢筋132的上端锚入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内。通过竖向钢筋132及水平箍筋133连接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和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使三者之间的结构更稳固。
圆形连接孔131内浇筑混凝土,连接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和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连接孔131内混凝土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一同浇筑,与竖向钢筋132、水平箍筋133钢筋共同组成叠合板连接件13。其中,由于圆形连接孔131的孔径上大下小,使叠合板连接件13的整体结构上大下小,可有效防止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分离。可选地,圆形连接孔131内壁斜率a∶b约为1∶10。
更进一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结合面设有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
图4~5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两种下表面透视图。
如图4~5所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底面111(即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结合面)上均匀设有多个抗滑移凹槽112或抗滑移凹坑113。通过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底面111设置抗滑移凹槽112或抗滑移凹坑113,可以防止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之间产生滑动或移位,可以增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抗拉强度和劈拉强度。通过叠合板连接件13与抗滑移凹槽112或抗滑移凹坑113的共同作用,使之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
在本实施例中,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的面积满足以下公式:
A111∶A112=1.1ft砼∶ft加
其中,A111表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板底总面积,A112表示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的总面积,ft砼表示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加表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劈拉强度设计值。
可选地,凹槽112具体可以为直线形凹槽、曲线形凹槽、螺线型凹槽等等形式的凹槽,凹坑113具体可以为圆形、矩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的凹坑,本公开并不对上述抗滑移凹槽112和凹坑113的具体形态进行限定,且对凹槽112和凹坑113的深度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长向两端搁置于楼面梁3,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浇筑于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之间及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上表面,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
图7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未浇筑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时的板侧剖面图;图7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的板侧剖面图,即图6所示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C-C剖面图。
如图7A和图7B所示,由于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宽度大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在相邻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之间形成凹槽2A,分布钢筋123在板边处往上伸出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端部在凹槽2A中。凹槽2A内配置有箍筋22和纵筋21,与分布钢筋123配合连接,使相邻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连接更牢固。
如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板面上布置双向钢筋网23,浇筑后浇混凝土24,形成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与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
图8A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未浇筑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时的板端剖面图;图8B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板端剖面图,即图6所示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D-D剖面图。
如图8A和图8B所示,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l长向两端搁置于楼面梁3上,受力钢筋(包括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可以通过后期浇筑的方式锚入楼面梁3内。受力钢筋结合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的双向钢筋网23,使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与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形成与楼面梁3牢固结合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采用特别设计的抗滑移凹槽112或凹坑113以及叠合板连接件13,使得配有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的现浇混凝土层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形成叠合板。由于叠合板宽度统一,板型规格少,其安装方便,同时可作为施工阶段的模板,工业化程度高;通过“U”型分布筋123和叠合板连接件13,使得叠合板与叠合板面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形成组合构件,呈“工”字型抗弯截面,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叠合板同时配有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具备适用跨度大、承载力高、延性好的特点;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密度小、隔音隔热性能好,使得楼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性能。基于上述材料特性,本公开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具有重量轻、保温隔音效果好、施工安装方便,楼盖整体性好且承载力高等优点。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如图1~6、7A~7B和8A~8B所示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包括步骤S1~S3。
S1,将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两端搭设在楼面梁3上,将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锚入楼面梁3内。
S2,在相邻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上伸出的分布钢筋123之间布置箍筋22和纵筋21,在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上方布置双向钢筋网23。
S3,在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之间及各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组合楼盖。
在一实施例中,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工厂预置完成。其中,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由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上下叠合而成,且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宽度大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U”形分布钢筋123,且设有多条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上设有多个圆形连接孔131,圆形连接孔131的孔径向靠近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方向变小。圆形连接孔131内配有竖向钢筋132及水平箍筋133,竖向钢筋132的下端锚入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竖向钢筋132的上端锚入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U”型分布筋123和叠合板连接件13,使得叠合板与叠合板面的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形成组合构件,呈“工”字型抗弯截面,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使叠合板具备适用跨度大、承载力高、延性好的特点;在该叠合板中,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密度小、隔音隔热性能好,使得楼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性能。
可选地,预应力受力钢筋122采用先张法工艺,可采用长线台座进行张拉。
更进一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结合面设有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可以防止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之间产生滑动或移位,可以增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叠合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楼盖为单向楼盖,施工阶段由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承担其自重和施工荷载,使用阶段由预应力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和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形成组合构件承担楼面荷载。
该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的制造方法发挥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和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的组合优势,减小楼盖自重、提高楼盖保温隔音性能,安装施工方便及具有良好的楼盖整体性,有利于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
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浇筑于所述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之间及其上表面,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组合楼盖;
其中,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由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叠合而成,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位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下方,且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宽度大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U”形分布钢筋(123),所述分布钢筋(123)的两端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上表面伸出,分设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两侧;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设有多条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上分布有多个贯穿的圆形连接孔(131),所述圆形连接孔(131)的孔径向靠近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方向变小;
所述圆形连接孔(131)内配有竖向钢筋(132)及水平箍筋(133),所述竖向钢筋(132)的下端锚入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内,所述竖向钢筋(132)的上端锚入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连接孔(131)内浇筑混凝土,与所述竖向钢筋(132)、所述水平箍筋(133)钢筋共同组成叠合板连接件(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结合面设有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的面积满足以下公式:
A111:A112=1.1ft砼:ft加
其中,A111表示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板底总面积,A112表示所述抗滑移的凹槽(112)或凹坑(113)的总面积,ft砼表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加表示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劈拉强度设计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之间的凹槽(2A)内配置有箍筋(22)和纵筋(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钢筋混凝土层(2)内布置有横向和纵向的双向钢筋网(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受力钢筋(121)和所述预应力受力钢筋(122)沿长度方向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100~150mm,用于锚入楼面梁(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12)在宽度方向比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板(11)的每侧宽50~100mm。
10.一种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在宽度方向相互密拼,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两端搭设在楼面梁(3)上,将普通受力钢筋(121)和预应力受力钢筋(122)锚入楼面梁(3)内;
在相邻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上伸出的分布钢筋(123)之间布置箍筋(22)和纵筋(21),在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上方布置双向钢筋网(23);
在所述多块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之间及各所述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应力复合配筋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1)组合楼盖。
CN202310474086.0A 2023-04-26 2023-04-26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838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4086.0A CN116838012A (zh) 2023-04-26 2023-04-26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4086.0A CN116838012A (zh) 2023-04-26 2023-04-26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8012A true CN116838012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4086.0A Pending CN116838012A (zh) 2023-04-26 2023-04-26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80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11170U (zh) 一种基于榫卯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板拼接节点
US98794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axial semi-prefabricated lightweight concrete slab
WO2016086948A1 (en) The modified hollow core slabs
CN216239247U (zh) 一种带空心模的叠合楼板
CN216766433U (zh) 一种带模壳的叠合空心楼板
CN115198966B (zh) 一种预应力预制叠合框架梁施工方法
CN211666086U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
CN116838012A (zh) 预应力复合配筋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制造方法
CN112282207A (zh) 一种组合梁、拼接梁和地铁车站
CN113445652A (zh) 板端开槽孔sp空心叠合板-钢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155713A (zh) 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9491436U (zh) 装配式楼板
CN219081173U (zh)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CN116838010A (zh) 预制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及其制造方法
CN215211883U (zh) 一种先张预应力框架装配结构体系
CN216949000U (zh) 带混凝土肋的预应力薄板及叠合板
CN219451218U (zh) 预制混凝土楼面叠合板
CN21505441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叠合板楼盖
KR20120030206A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데크와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를 가지는 구조물의 시공방법
CN219196452U (zh) 装配式自承力预应力板
CN218374629U (zh) 一种预应力纵肋叠合板
CN215484061U (zh) 一种组合梁、拼接梁和地铁车站
CN219343711U (zh) 叠合t肋空心结构及建筑物
CN220451079U (zh) 一种uhpc连接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CN212742889U (zh) 后张法预应力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