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039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0398A
CN116830398A CN202280013006.5A CN202280013006A CN116830398A CN 116830398 A CN116830398 A CN 116830398A CN 202280013006 A CN202280013006 A CN 202280013006A CN 116830398 A CN116830398 A CN 1168303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ground
connector
inspection window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30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寿赞
崔景海
崔正训
黄铉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Mtr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Mtr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320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134441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Mtron Ltd filed Critical LS Mtron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2/00400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03365A1/ko
Publication of CN116830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03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RF接触件,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第二RF接触件,沿第一轴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隔开配置;绝缘部,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以及盖外壳,结合有所述绝缘部;所述第一RF接触件包括:第1‑1RF接触构件,与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接触;第1‑2RF接触构件,以与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隔开配置;以及第一RF连接构件,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之间;所述绝缘部包括第一RF检查窗,所述第一RF检查窗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之间,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RF检查窗露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电连接而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Connector)为了电连接而设置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连接器可以设置于便携式电话、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并将设置于电子设备中的各种部件彼此电连接。
通常,在电子设备中,在智能手机、平板PC等无线通信设备的内部设置有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的RF连接器、摄像头等处理数字信号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Boardto Board Connector,以下称作“基板连接器”)等。
图1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的概略立体图。
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实现为结合于绝缘部12的接触件11与相对连接器的接触件形成一个触点。由此,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中,所述接触件11可以在向所述盖外壳13的外侧凸出的位置安装于第一模块14。在此情况下,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可以在所述盖外壳13的外侧判断所述接触件11的安装与否。但是,近年来,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随着实现为接触件11与相对连接器的接触件形成双重触点,所述接触件11在所述盖外壳13的内侧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14。因此,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中,所述接触件11的安装部分被所述绝缘部12遮挡。从而,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存在难以判断所述接触件11的安装与否的问题。另外,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0中,在进行对于所述接触件11的通电测试的情况下,由于用于配置探针(Probe)的空间狭小,因此存在无法正常进行通电测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判断安装在盖外壳的内侧的RF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的安装与否,并且设置有在进行通电测试的情况下可配置探针的空间的连接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包括如下的构成。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一RF接触件,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第二RF接触件,沿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隔开配置;绝缘部,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以及盖外壳,结合有所述绝缘部。所述第一RF接触件可以包括:第1-1RF接触构件,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接触;第1-2RF接触构件,以与所述第一轴向垂直的第二轴向为基准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隔开配置;以及第一RF连接构件,以所述第二轴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之间。所述绝缘部可以包括第一RF检查窗,所述第一RF检查窗以所述第二轴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之间。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可以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RF检查窗露出。
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一RF接触件,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第二RF接触件,沿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隔开配置;绝缘部,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盖外壳,结合有所述绝缘部;以及接地接触件,在所述第一RF接触件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之间与所述绝缘部结合。所述接地接触件可以包括:第一接地接触构件,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的分隔壁部接触;第二接地接触构件,以与所述第一轴向垂直的第二轴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隔开配置;以及接地连接构件,以所述第二轴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之间。所述绝缘部可以包括接地检查窗,所述接地检查窗以所述第二轴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之间。所述接地连接构件可以配置为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露出。
可以包括:第一RF接触件,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第二RF接触件,沿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隔开配置;绝缘部,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盖外壳,结合有所述绝缘部;第一同轴电缆,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电连接;以及第二同轴电缆,沿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隔开并与所述第二RF接触件电连接。所述盖外壳可以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利用卡合来固定于所述绝缘部。所述卡合部可以包括:卡合凸起,形成于所述绝缘部;卡合槽形成于所述盖外壳;以及支撑凸起,支撑插入到所述卡合槽的卡合凸起。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通过形成于绝缘部的第一RF检查窗和第二RF检查窗来实现使第一RF连接构件和第二RF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向盖外壳的内侧空间侧露出。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RF检查窗和第二RF检查窗用眼睛判断第一RF接触件和第二RF接触件的安装与否。另外,本发明在通过接地检查窗来进行第一RF接触件和第二RF接触件的通电测试时能够确保可配置探针的空间。
本发明可以通过形成于绝缘部的接地检查窗来实现使接地连接构件向盖外壳的内侧空间侧露出。由此,本发明可以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用眼睛判断接地接触件的安装与否。另外,本发明在通过接地检查窗来进行对于接地接触件的通电测试时能够确保可配置探针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结合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器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将图7的A部分放大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接地检查窗和第一RF检查窗的长度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10和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沿图4的I-I线的概略俯视剖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卡合部的概略侧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卡合部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关于连接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2,本发明的连接器1可以设置于便携式电话、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未图示)。本发明的连接器1可以用于电连接在电子设备中彼此隔开配置的复数个模块(未图示)。所述模块可以是如天线、主板等,构成电子设备通信中使用的部件的构成。例如,在电连接第一模块110和第二模块(未图示)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模块110可以是天线模块,而所述第二模块可以是驱动天线模块的驱动模块、与天线模块收发信号的收发模块等。由此,与所述第一模块110连接的插座连接器(Receptacle Connector)和与所述第二模块连接的插头连接器(Plug Connector)可以彼此连接。因此,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可以通过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所述插座连接器而电连接。与所述第一模块110连接的插头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二模块连接的插座连接器可以彼此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1可以以所述插座连接器实现。本发明的连接器1可以以所述插头连接器实现。本发明的连接器1也可以实现为包括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插头连接器。以下,将以所述插座连接器实现本发明的连接器1的实施例规定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将以所述插头连接器实现本发明的连接器1的实施例规定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并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以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模块110连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与所述第二模块连接的实施例为基准进行说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从上述实施例导出本发明的连接器1包括所述插座连接器和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是不言自明的。
<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
参照图2至图6,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包括第一RF接触件210、第二RF接触件220、接地接触件250、绝缘部240以及盖外壳230。
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传输超高频RF信号。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被支撑在所述绝缘部240。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通过组装工艺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与所述绝缘部240一体形成。
参照图2至图6,本发明的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包括第1-1RF接触构件211,第1-2RF接触构件212以及第一RF连接构件213。
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用于与所述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接触。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可以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一侧连接。第1-1RF接触构件211可以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结合为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朝上侧方向(Z轴方向)凸出。
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以与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隔开配置。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结合为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朝上侧方向(Z轴方向)凸出。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配置为沿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彼此相对。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与所述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接触。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另一侧连接。由此,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与所述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的彼此不同的部分接触,从而实现双重接触。在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和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之间可以插入有所述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
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之间。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而彼此连接。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110。由此,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
例如,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可以形成有第一RF安装图案111。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用于安装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即,为了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可以将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焊接(Soldering)处理在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的一部分。由此,仅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中的一部分可以被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遮挡。
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由金属形成。第一RF接触件210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具有的RF接触件中的任意一个接触。
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沿第一轴向(X轴方向)隔开配置。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用于传输RF信号。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传输超高频RF信号。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被支撑在所述绝缘部240。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通过组装工艺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与所述绝缘部240一体形成。
参照图2至图6,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模块110而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通过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具有的RF接触件接触,来与连接到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由此,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可以电连接。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为插座连接器的情况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是插头连接器。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为插头连接器的情况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是插座连接器。
参照图6,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包括第2-1RF接触构件221、第2-2RF接触构件222以及第二RF连接构件223。在此情况下,所述第2-1RF接触构件221、所述第2-2RF接触构件222以及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可以各自实现为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以及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大致一致,因此省略对它们的具体说明。
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110。由此,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例如,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可以形成有第二RF安装图案112。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用于安装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即,为了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可以将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焊接(Soldering)处理在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的一部分。由此,仅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的一部分可以被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遮挡。
参照图2至图6,所述盖外壳230结合有所述绝缘部240。所述盖外壳230可以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110而接地(Ground)。例如,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可以形成有盖外壳安装图案114。所述盖外壳安装图案114用于安装所述盖外壳230。即,为了使所述盖外壳230接地,可以将所述盖外壳230焊接(Soldering)处理在所述盖外壳安装图案114。由此,所述盖外壳230可以实现对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各自屏蔽信号、电磁波等的功能。在此情况下,所述盖外壳230能够防止由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产生的电磁波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周边的电路部件的信号所干扰,并且能够防止由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周边的电路部件产生的电磁波被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传输的RF信号所干扰。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利用所述盖外壳230来帮助提高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屏蔽性能,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能。所述盖外壳230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盖外壳230可以由金属形成。
所述盖外壳230可以配置为包围内侧空间230a的侧方。所述绝缘部24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内侧空间230a。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可以全部位于所述内侧空间230a。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和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也可以全部位于所述内侧空间230a。因此,所述盖外壳230能够通过实现对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全部的屏蔽壁,来强化对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的屏蔽功能,并实现完全屏蔽。另外,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位于所述内侧空间230a。在此情况下,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可以位于所述内侧空间230a。在所述内侧空间230a可以插入有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
所述盖外壳230可以配置为包围以所述内侧空间230a为基准的所有的侧方。所述内侧空间230a可以配置在所述盖外壳230的内侧。在所述盖外壳230形成为整体上呈四边形环形态的情况下,所述内侧空间230a可以以长方体形态形成。在此情况下,所述盖外壳230可以配置为包围以所述内侧空间230a为基准的四个侧方。
所述盖外壳230可以无接缝地一体形成。所述盖外壳230可以通过如金属压铸(DieCasting)、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工艺等的金属注塑工艺而无接缝地一体形成。所述盖外壳230也可以通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加工、MCT(MachiningCenter Tool)加工等而无接缝地一体形成。
参照图2至图6,所述绝缘部240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结合。所述绝缘部240可以支撑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所述绝缘部240可以由绝缘材质形成。所述绝缘部240可以与所述盖外壳230结合为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以及所述接地接触件250位于所述内侧空间230a。
参照图7和图8,所述绝缘部240可以包括第一RF检查窗241和第一RF延伸窗242。
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之间。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可以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露出。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可以使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在通过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进行对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的通电测试的情况下确保可配置探针的空间,从而用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的通电测试的作业能够顺畅地进行。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可以贯穿所述绝缘部240而形成。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的上侧方向(Z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重叠。
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形成为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连接。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连接为彼此连通。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可以贯穿所述绝缘部240而形成。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可以使安装有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露出(exposed)。由此,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中,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可以使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用眼睛判断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安装与否。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可以贯穿所述绝缘部240而形成。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的上侧方向(Z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RF安装图案111重叠。
参照图7和图8,所述绝缘部240可以包括第二RF检查窗243和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
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配置在所述第2-1RF接触构件221和所述第2-2RF接触构件222之间。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可以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露出。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可以使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由此,通过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用眼睛判断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的安装与否。另外,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在通过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进行对于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的通电测试的情况下确保可配置探针的空间,从而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的用于通电测试的作业能够顺畅地进行。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可以贯穿所述绝缘部240而形成。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的上侧方向(Z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重叠。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彼此对称的位置。
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形成为与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连接。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可以与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连接为彼此连通。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可以贯穿所述绝缘部240而形成。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可以使安装有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的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露出(exposed)。由此,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中,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可以使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用眼睛判断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的安装与否。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的上侧方向(Z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二RF安装图案112重叠。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RF延伸窗244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彼此对称的位置。
参照图2至图6,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在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之间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之间。所述接地接触件250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通过安装到所述第一模块110而接地。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通过组装工艺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所述接地接触件250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与所述绝缘部240一体形成。
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与所述盖外壳230一起实现对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的屏蔽功能。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由金属形成。如果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插入到所述内侧空间230a,则所述接地接触件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具有的分隔壁部360(图10中示出)接触。
参照图2和图6,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包括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以及接地连接构件253。
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用于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分隔壁部360接触。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分隔壁部360的一侧接触。
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隔开配置。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可以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彼此相对。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分隔壁部360接触。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分隔壁部360的另一侧接触。由此,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可以通过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分隔壁部360的彼此不同的部分接触,来实现双重接触。在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和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之间可以插入有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的分隔壁部360。
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之间。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中的每一个结合。由此,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可以通过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而彼此连接。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和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之间。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110。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可以通过安装到所述第一模块110而接地。由此,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通过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而在所述第一模块110接地。例如,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可以形成有接地安装图案113。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用于所述接地接触件250的安装。即,为了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在所述第一模块110接地,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可以焊接(Soldering)在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可以安装于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可以安装于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的一部分。由此,仅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的一部分可以被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遮挡。
参照图2至图8,所述绝缘部240可以包括接地检查窗245。
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检查窗245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之间。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使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用眼睛判断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安装与否。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隔开配置。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隔开配置。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块110的上侧方向(Z轴方向)上与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重叠。
另一方面,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长度。因此,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使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的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长度可以比使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的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的长度更长。即,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截面积可以比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的截面积更宽。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实现为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的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更容易进行对于所述接地接触件250的安装与否判断和通电测试。
参照图2至图8,所述绝缘部24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窗246。
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连接窗246配置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为连通。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窗246使安装有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露出。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实现为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用于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通电测试的作业。
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连接为彼此连通。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窗246而彼此连接。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实现为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彼此连通,从而能够在利用探针(Probe,未图示)来进行通电测试的过程中最小化所述探针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窗246来缩短通电测试所需的时间。
参照图2至图8,所述绝缘部24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窗247。
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二连接窗247配置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为连通。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窗247使安装有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露出。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实现为所述接地安装图案113向所述内侧空间230a露出,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用于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通电测试的作业。
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连接为彼此连通。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窗247而彼此连接。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实现为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彼此连通,由此能够在利用探针(Probe,未图示)来进行通电测试的过程中最小化所述探针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窗247来缩短通电测试所需的时间。
参照图2至图8,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和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形成为贯穿所述绝缘部240。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和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沿着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两侧。例如,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连接窗246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左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右侧。相反,在所述第二连接窗247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左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右侧。以下,以所述第一连接窗246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窗247配置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右侧的情形为基准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窗246可以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为彼此连通。由此,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窗246而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与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窗247可以与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为彼此连通。由此,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窗247而彼此连接。
参照图7至图9,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作“第一长度D1”)可以大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作“第二长度D2”)。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实现为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245露出的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的面积得到增加。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中可通过所述探针进行通电测试的空间增加,由此能够更容易进行用于通电测试的作业。
参照图7,所述绝缘部240可以包括固定构件248。
所述固定构件248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之间。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之间。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配置为以所述第一模块110的上侧方向(Z轴方向)为基准覆盖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通过对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施加压力来支撑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利用所述固定构件248对安装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部分施加压力,由此实现为提高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模块110的固定力。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能够防止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从所述第一模块110脱离。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形成于所述绝缘部240。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110一起支撑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
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两侧。在此情况下,复数个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配置为覆盖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两侧。由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通过所述固定构件248在两侧支撑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因此,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可以进一步增加将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固定于所述第一模块110的固定力。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的两侧。所述固定构件248可以由所述绝缘部240的一部分形成。
<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
参照图2至图4、图10以及图11,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包括第一RF接触件310、第二RF接触件320、绝缘部330、第一同轴电缆340、第二同轴电缆350、分隔壁部360以及盖外壳380。
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第二RF接触件320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沿第一轴向(X轴方向)隔开配置。
所述绝缘部330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结合。所述绝缘部330可以与所述盖外壳380结合。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在被所述绝缘部330支撑的状态下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接触。
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电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连接。由此,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在利用柔性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的状态下和与所述第一模块110隔开配置的第二模块120电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直接电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的相对连接器(未图示)接触而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将彼此隔开配置的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
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与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电连接。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连接。由此,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在利用柔性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的状态下和与所述第一模块110隔开配置的第二模块120电连接。例如,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直接电连接。例如,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通过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的相对连接器(未图示)接触而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将彼此隔开配置的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
因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第一、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具有柔性(Flexibility)的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来电连接彼此隔开配置的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不仅在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彼此隔开的情况下,而且在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配置为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成本相对低于柔性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复数个所述同轴电缆5、6,通过所述第一基板连接器34来实现电连接。因此,与使用柔性电路基板的比较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能够降低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的成本。
第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实现为利用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来传输复数个RF信号。因此,与利用一个RF信号传输用电缆来传输单个RF信号的比较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能够更适合应用于具有在有限的空间传输多个信号的要求的如手机装置或天线收发装置的电子设备。
参照图2至图4、图10至图12,所述分隔壁部360与所述盖外壳380结合。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在所述分隔壁部360的一侧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在所述分隔壁部360的另一侧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即,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及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与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及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之间。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所述分隔壁部360在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及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与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及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之间实现屏蔽功能。因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不仅可以利用复数个同轴电缆来传输复数个RF信号,而且还可以防止RF信号彼此干扰。例如,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所述分隔壁部360来屏蔽随着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电连接而实现的第一信号线和随着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电连接而实现的第二信号线。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所述分隔壁部360而在基于同轴电缆的RF信号之间帮助提高EMI(Electro 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屏蔽性能、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能。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具有的接地接触件250接触而接地(Ground)。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所述绝缘部330、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所述分隔壁部360以及所述盖外壳380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2至图4、图10至图12,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用于传输RF(Radio Frequency)信号。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传输超高频RF信号。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被支撑在所述绝缘部330。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通过组装工艺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与所述绝缘部330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彼此隔开配置。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连接而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
另一方面,图2至图1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仅包括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从而包括两个RF接触件的情形,但是不限于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RF接触件。在此情况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具有与复数个RF接触件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同轴电缆。例如,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具有三个RF接触件的情况下,同轴电缆也可以具有三个。在本说明书中,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具有两个RF接触件,即包括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的情形为基准进行说明。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导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具有三个以上的RF接触件和同轴电缆的实施例。
参照图10至图12,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可以包括第一RF连接构件312和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
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312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电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312而与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电连接。由此,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而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连接。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312可以配置于所述绝缘部330的内部。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312也可以通过注塑成型而与所述绝缘部330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用于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连接。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具有的RF接触件连接。由此,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连接。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可以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为向外部露出。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可以通过形成于所述盖外壳380的接触孔(未图示)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接触。
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可以由金属形成。
参照图10至图12,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可以包括第二RF连接构件322和第二RF接触构件321。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322和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321中的各个可以实现为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312和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中的各个大致一致,因此省略对它们的具体说明。
所述绝缘部33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以及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在所述绝缘部330可以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以及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所述绝缘部330可以由绝缘材质形成。
参照图10至图12,所述绝缘部330可以包括绝缘主体331、分隔壁槽332、第一电缆容纳槽333以及第二电缆容纳槽334。
所述绝缘主体331形成所述绝缘部330的整体外观。所述绝缘主体331可以容纳于所述盖外壳380的内部。所述分隔壁槽332用于容纳所述分隔壁部360。所述分隔壁槽332可以通过从所述绝缘主体331的顶面(上面)形成规定深度的槽(Groove)来实现。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通过插入到所述分隔壁槽332而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可以通过从所述绝缘主体331的顶面(上面)形成规定深度的槽(Groove)来实现。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插入到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而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通过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312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接触。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可以通过从所述绝缘主体331的顶面(上面)形成规定深度的槽(Groove)来实现。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通过插入到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而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通过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322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接触。
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用于电连接彼此隔开配置的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的一侧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而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而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包括第一接触销341、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第一护罩构件343以及第一外部绝缘构件344。所述第一接触销341与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销341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与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电连接。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与所述第一接触销341结合。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可以与所述第一接触销341结合为包围所述第一接触销341的外部。所述第一接触销341可以与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结合为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向外部露出。由此,所述第一接触销341可以实现为除了与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电连接的部分之外的剩余的部分被绝缘。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可以由绝缘材质形成。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执行对于所述第一接触销341的屏蔽功能。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可以防止从所述第一接触销341产生的电磁波、RF信号等向外部辐射。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可以与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结合为包围所述第一内部绝缘构件342的外部。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可以由导电性材质形成。例如,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一外部绝缘构件344与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结合。所述第一外部绝缘构件344可以与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结合为包围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的外部。所述第一护罩构件343可以与所述第一外部绝缘构件344结合为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外部绝缘构件344向外部露出。所述第一外部绝缘构件344可以由绝缘材质形成。
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用于电连接彼此隔开配置的所述第一模块110和所述第二模块120。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的一侧可以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而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模块120电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通过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而与所述第一模块110电连接。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包括第二接触销351、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第二护罩构件353以及第二外部绝缘构件354。所述第二接触销351与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31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销351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与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31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31电连接。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与所述第二接触销351结合。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可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销351结合为包围所述第二接触销351的外部。所述第二接触销351可以与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结合为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向外部露出。由此,所述第二接触销351可以实现为除了与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电连接的部分之外的剩余的部分与外部绝缘。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可以由绝缘材质形成。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执行对于所述第二接触销351的屏蔽功能。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可以防止从所述第二接触销351产生的电磁波、RF信号等向外部辐射。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可以与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结合为包围所述第二内部绝缘构件352的外部。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可以由导电性材质形成。例如,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第二外部绝缘构件354与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结合。所述第二外部绝缘构件354可以与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结合为包围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的外部。所述第二护罩构件353可以与所述第二外部绝缘构件354结合为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外部绝缘构件354向外部露出。所述第二外部绝缘构件354可以由绝缘材质形成。
参照图2至图12,所述分隔壁部360与所述盖外壳380结合。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通过接地(Ground)来执行屏蔽功能。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在所述分隔壁部360的一侧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在所述分隔壁部360的另一侧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由此,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防止由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产生的RF信号与由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产生的RF信号彼此干扰。另外,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通过所述分隔壁部360而在不增加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的隔开距离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之间的屏蔽,因此有助于产品的小型化。
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由具有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e)的材质形成。例如,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由金属形成。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由以金属薄板形成。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实现为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复数个板重叠。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具有的相对接地接触件连接而接地(Ground)。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通过组装工艺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通过插入到所述分隔壁槽332而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
参照图10至图12,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包括分隔壁主体361和接地构件362。
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容纳于所述分隔壁槽332。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可以通过容纳于所述分隔壁槽332而配置于所述绝缘主体331的内部。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可以与所述盖外壳380结合。在所述分隔壁主体361的一侧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在所述分隔壁主体361的另一侧可以配置有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通过所述分隔壁主体361来屏蔽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及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与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及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之间。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可以由导电性材质的薄板形成。例如,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可以由较薄的金属板形成。所述分隔壁主体361也可以由复数个板形成。
所述接地构件362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的接地接触件250连接而接地(Ground)。所述接地构件362可以从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凸出而形成。所述接地构件362可以从所述分隔壁主体361向下侧方向(Z轴方向)凸出而形成。所述接地构件362可以从所述绝缘主体331向外部凸出形成。另一方面,所述接地构件362也可以通过所述盖外壳380而接地。所述接地构件362可以沿与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Y轴方向)延伸并通过与所述盖外壳380连接而接地。
参照图2至图4、图10至图12,所述盖外壳380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所述盖外壳380可以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为遮挡所述绝缘部330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绝缘部330可以容纳于在所述盖外壳380形成的容纳槽(未图示)。所述盖外壳380的后方面可以形成为开放,以供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插入。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通过所述盖外壳380的后方面与所述绝缘部330结合。
所述盖外壳380可以包括第一盖外壳381和第二盖外壳382。
所述第一盖外壳381用于容纳所述绝缘部330。在所述第一盖外壳381可以形成有接触孔(未图示),其用于在所述第一盖外壳381容纳所述绝缘部330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和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31向外部露出。所述接触孔可以贯穿所述第一盖外壳381的下部而形成。所述第一RF接触构件311和所述第二RF接触构件31实现为通过所述接触孔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的RF连接器连接。
参照图2至图4和图10至图12,所述第二盖外壳382配置于所述绝缘部330的下部。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以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一盖外壳381结合。所述第二盖外壳382也可以与所述第一盖外壳381一体形成。以下,以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一盖外壳381结合的情形为基准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以与所述分隔壁部360结合。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以与所述分隔壁部360一体形成。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以由导电性材质形成。例如,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以由金属材质形成。
参照图10至图12,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包括对齐部370。所述对齐部370用于对齐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所述对齐部370可以通过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结合来对齐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可以通过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对齐部370的第一电缆插入孔371而与所述对齐部370结合,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通过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对齐部370的第二电缆插入孔372而与所述对齐部370结合。所述第二电缆插入孔372可以沿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缆插入孔371隔开而形成在所述对齐部370。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实现为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在沿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隔开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对齐部370而结合。因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利用所述对齐部370使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保持沿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彼此隔开的状态,可以减轻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因振动或晃动而被干扰导致损伤或破损的程度。
所述对齐部370可以与所述第二盖外壳382结合。所述第二盖外壳382可以包括对齐收纳槽921和对齐支撑部922。所述对齐收纳槽921用于收纳所述对齐部370。所述对齐收纳槽921可以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于所述绝缘部330的后方(BD箭头方向)。所述对齐收纳槽921可以实现为与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连通。由此,当所述对齐部370以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结合的状态被收纳于所述对齐收纳槽921时,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可以各自插入到所述第一电缆容纳槽333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槽334并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电连接。
所述分隔壁部360可以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朝前方(FD箭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前方屏蔽构件911接触,并且可以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朝后方(BD箭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对齐部370接触。由此,当所述分隔壁部360的接地构件362接地(Ground)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00的相对接地接触件时,所述前方屏蔽构件911可以通过所述分隔壁部360而接地,所述对齐部370可以通过所述分隔壁部360而接地。
参照图9至图14,所述盖外壳380可以包括卡合部390。
所述卡合部390利用所述绝缘部330的卡合来进行固定。所述盖外壳380和所述绝缘部330可以通过所述卡合部390而彼此结合。
如图14所示,所述卡合部390可以包括卡合凸起391、卡合槽392以及支撑凸起393。
所述卡合凸起391形成于所述绝缘部330。所述卡合凸起391可以从所述绝缘主体331凸出。所述卡合凸起391所述
所述卡合槽392可以形成于所述盖外壳380。在此情况下,所述卡位槽392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二盖外壳382。所述卡合槽392可以通过从所述盖外壳380以规定的深度开出的槽(Groove)来实现。在此情况下,所述卡合凸起391可以结合为插入到所述卡合槽392。另外,所述卡合槽392可以以贯穿所述盖外壳380的孔(Hole)实现。在此情况下,所述卡合凸起391可以结合为贯穿所述卡合槽392。
所述支撑凸起393支撑插入到所述卡合槽392的卡合凸起391。所述支撑凸起393能够通过支撑所述卡合凸起391,来防止所述绝缘部330从所述盖外壳380脱离。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可以通过所述支撑凸起393来保持所述绝缘部330和所述盖外壳380牢固地结合的状态。由此,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300能够防止所述绝缘部330和所述盖外壳380因外部的冲击而分离。所述支撑凸起393可以由所述绝缘部330的一部分来实现。所述支撑凸起393可以支撑插入到所述卡合槽392的所述卡合凸起391。
以上说明到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例和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取代、变形以及变更。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RF接触件(210),用于传输RF信号;
第二RF接触件(220),沿第一轴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隔开配置;
绝缘部(240),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以及
盖外壳(230),结合有所述绝缘部(240);
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包括:
第1-1RF接触构件(211),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的RF接触件接触;
第1-2RF接触构件(212),以与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隔开配置;以及
第一RF连接构件(213),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之间;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第一RF检查窗(241),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之间,
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第一RF延伸窗(242),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形成为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连接,
所述第一RF延伸窗(242)使安装有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的第一RF安装图案(111)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地接触件(250),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在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之间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
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包括:
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的分隔壁部接触;
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隔开配置;以及
接地连接构件(253),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之间;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接地检查窗(245),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之间,
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配置为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245)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第一连接窗(246),所述第一连接窗(246)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窗(246)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结合为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包括第一RF连接构件(213),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与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1-2RF接触构件(212)中的每一个结合,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固定构件(248),所述固定构件(248)配置在所述第1-1RF接触构件(211)和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之间,
所述固定构件(248)通过对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施加压力来支撑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第二RF检查窗(243),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配置为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隔开,
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包括第二RF连接构件(223),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RF连接构件(213)隔开,
所述第二RF连接构件(223)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RF检查窗(243)露出。
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RF接触件(210),用于传输RF信号;
第二RF接触件(220),沿第一轴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隔开配置;
绝缘部(240),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
盖外壳(230),结合有所述绝缘部(240);以及
接地接触件(250),在所述第一RF接触件(2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220)之间与所述绝缘部(240)结合;
所述接地接触件(250)包括:
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用于与相对连接器的分隔壁部接触;
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以与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垂直的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隔开配置;以及
接地连接构件(253),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之间,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接地检查窗(245),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以所述第二轴向(Y轴方向)为基准配置在所述第一接地接触构件(251)和所述第二接地接触构件(252)之间,
所述接地连接构件(253)配置为通过所述接地检查窗(245)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RF检查窗(241),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隔开配置,
所述接地检查窗(245)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的截面积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RF检查窗(241),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隔开配置,
所述绝缘部(240)包括:
第一连接窗(246),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在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之间配置为,与所述第一RF检查窗(241)和所述接地检查窗(245)中的每一个连通;以及
第二连接窗(247),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与所述第一连接窗(246)隔开,与所述接地检查窗(245)连通。
1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RF接触件(310),用于传输RF信号;
第二RF接触件(320),沿第一轴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隔开配置;
绝缘部(330),结合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
盖外壳(380),结合有所述绝缘部(330);
第一同轴电缆(340),与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电连接;以及
第二同轴电缆(350),沿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隔开并与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电连接;
所述盖外壳(380)包括卡合部(390),所述卡合部(390)通过卡合来固定于所述绝缘部(3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390)包括:
卡合凸起(391),形成于所述绝缘部(330);
卡合槽(392),形成于所述盖外壳(380);以及
支撑凸起(393),支撑插入到所述卡合槽(392)的卡合凸起(39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隔壁部(360),所述分隔壁部(360)与所述盖外壳(380)结合为,以所述第一轴向(X轴方向)为基准,在所述分隔壁部(360)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和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而在另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
所述分隔壁部(360)通过所述盖外壳(380)而接地,由此屏蔽所述第一RF接触件(310)及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与所述第二RF接触件(320)及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齐部(370),所述对齐部(370)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结合,
所述盖外壳(380)的后方面开放,以供所述第一同轴电缆(340)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350)插入,
所述对齐部(370)通过与所述盖外壳(380)结合来屏蔽所述盖外壳(380)的后方。
CN202280013006.5A 2021-03-26 2022-03-22 连接器 Pending CN1168303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39638 2021-03-26
KR10-2022-0032007 2022-03-15
KR1020220032007A KR20220134441A (ko) 2021-03-26 2022-03-15 커넥터
PCT/KR2022/004005 WO2022203365A1 (ko) 2021-03-26 2022-03-22 커넥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0398A true CN116830398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6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3006.5A Pending CN116830398A (zh) 2021-03-26 2022-03-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03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0770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15036743B (zh) 插座连接器
CN11313128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13131290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13131288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14270633A (zh) 连接器及布线结构
US20230144353A1 (en) Board connector
KR101807388B1 (ko) 커넥터 장치
KR20220127724A (ko) 커넥터
CN116830398A (zh) 连接器
KR20220127736A (ko) 커넥터
US20240146006A1 (en) Connector
JP7446461B2 (ja) 基板コネクタ
KR20220145277A (ko) 기판 커넥터
US20230056967A1 (en) Board connector
KR20220134441A (ko) 커넥터
CN107666042B (zh) 插座连接器
US20240136745A1 (en) Connector
US20240128687A1 (en) Connector
CN116830399A (zh) 连接器
JP2023544424A (ja) コネクタ
CN116848739A (zh) 连接器
US20230411911A1 (en) Board connector
US20240039215A1 (en) Board connector
US20230268694A1 (en) Substrat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