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4032A -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4032A
CN116824032A CN202210276908.XA CN202210276908A CN116824032A CN 116824032 A CN116824032 A CN 116824032A CN 202210276908 A CN202210276908 A CN 202210276908A CN 116824032 A CN116824032 A CN 116824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dimensional digital
digital model
points
d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69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恺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hao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hao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hao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hao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69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40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4996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2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4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40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2Edge-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包括:获取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基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上的点在垂直于牙龈高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轮廓线;在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各牙冠的牙洞线上分割出唇颊侧段和舌侧段,对于两个末端牙冠,将其牙洞线在所述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之间靠末端的一段作为末端段;在每一所述唇颊侧段和所述舌侧段上分别采样N1个采样点,以及在每一所述末端段上采样N2个采样点,得到第一组采样点;在所述底面轮廓线与每一所述唇颊侧段和舌侧段相对应的段上采样N1个采样点,与每一所述末端段相对应的段上采样N2个采样点,得到第二组采样点;基于所述每一点对产生一条外凸的曲线,并在所述每一曲线上采样N3个点,得到第三组采样点;以及将所述第一组采样点、第二组采样点以及第三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得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

Description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一种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牙科领域场景需要用到牙颌三维数字模型,例如,展示患者牙齿正畸治疗过程中某个状态下的牙颌,或者制作壳状牙科器械(例如,壳状牙齿矫治器和保持器等)。
牙颌三维数字模型包括牙冠部分和牙龈部分。牙冠部分可以通过口内扫描,或扫描印模或患者牙齿的实体模型获得。然而,目前还缺乏高效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执行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包括:获取牙冠三维数字模型,该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包括多颗牙冠;基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上的点在垂直于牙龈高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轮廓线;在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各牙冠的牙洞线上分割出唇颊侧段和舌侧段,对于两个末端牙冠,将其牙洞线在所述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之间靠末端的一段作为末端段;在每一所述唇颊侧段和所述舌侧段上分别采样N1个采样点,以及在每一所述末端段上采样N2个采样点,得到第一组采样点;在所述底面轮廓线与每一所述唇颊侧段和舌侧段相对应的段上采样N1个采样点,与每一所述末端段相对应的段上采样N2个采样点,得到第二组采样点,其与所述第一组采样点按顺序组成一一对应的点对;基于所述每一点对产生一条外凸的曲线,并在所述每一曲线上采样N3个点,得到第三组采样点;以及将所述第一组采样点、第二组采样点以及第三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得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其中,所述N1、N2及N3是预定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找出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各牙冠上离牙颌坐标系原点最近和最远的点,将其在牙颌坐标系的XY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作为最近标记点和最远标记点,所述牙颌坐标系的Z轴与所述牙龈高度方向一致,所述原点位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弓内;基于所述最近标记点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拟合得到所述底面轮廓线的内轮廓线;基于所述最远标记点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拟合得到所述底面轮廓线的外轮廓线;以及基于所述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得到所述底面轮廓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最近标记点的两个末端点朝牙弓开口方向移动预定距离,所述内轮廓线是基于所述两个末端点经移动后的最近标记点拟合得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原点的坐标是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所有顶点的均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以所述最近标记点的两个末端点为控制点,产生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它与所述最近标记点的距离总和最小;对于每一最近标记点,在所述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上找出与之最近的点,若该点比该最近标记点更接近所述原点,则将该最近标记点更新为所述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上与之最近的点;基于更新后的最近标记点,重新产生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迭代若干次,并将最后产生的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所述内轮廓线;以所述最远标记点的两个末端点为控制点,产生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它与所述最远标记点的距离总和最小;对于每一最远标记点,在所述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上找出与之最近的点,若该点比该最远标记点离所述原点更远,则将该最远标记点更新为所述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上与之最近的点;以及基于更新后的最远标记点,重新产生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迭代若干次,并将最后产生的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所述外轮廓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对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每一牙冠,在其牙洞线上找出与邻牙牙洞线上的点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点,称为邻接点,对于末端牙冠,在其牙洞线上找出第一预定数量的距离邻牙牙洞线上的点最远的点,称为末端点;以及基于所述邻接点和末端点将所述各牙冠的牙洞线分割为所述唇颊侧段、舌侧段以及末端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对于每一所述点对,将位于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点沿法向朝牙龈外侧移动预定距离,得到第一控制点,将该第一控制点沿牙龈高度方向朝牙冠移动该点对沿牙龈高度方向的位置的均值,得到第二控制点;以及将所述点对作为第三和第四控制点,基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控制点产生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所述外凸的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采样点分为数量相等的内、外两侧两部分;以及将所述内、外两侧两部分采样点按顺序连接,产生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网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还包括:对于每一所述牙冠的牙洞线,将其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上的N1个采样点点按顺序组成N1个点对;在每一所述N1个点对的连线上采样N2个点,得到第四组采样点;以及将所述牙洞线上的采样点和所述第四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得到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顶部网格。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其详细描述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若干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不必是成比例的,并且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计算机程序的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下颌牙列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
图3,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完整轮廓线;
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一个例子中牙弓一侧最末端一颗牙齿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舌侧段、与邻牙的邻接段以及末端段;
图5,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
图6,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顶部网格;以及
图7,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部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引用了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书和附图所提及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仅仅出于是说明性之目的,并非意图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采用许多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所描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在此说明并图示的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替换、组合、分离和设计,这些不同配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基于牙冠三维数字模型沿牙龈高度方向的投影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底面的轮廓线,分别在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和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底面的轮廓线上采样第一预定数量的点,获得所述第一预定数量的点对,基于每一所述点对产生外凸的曲线,并在每一所述曲线上采样第二预定数量的点,按顺序连接所述牙洞线、轮廓线以及曲线上的采样点,得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侧面网格。牙洞线是牙冠与牙龈交接处的边缘轮廓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100由计算机执行。相应地,本申请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计算机系统,其包括存储装置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一计算机程序,当其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后,将执行所述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100。
在101中,获取牙冠三维数字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包括患者完整牙列(即上颌牙列或下颌牙列)的牙冠的三维数字模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口内扫描,或通过扫描牙齿印模或实体模型获得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在扫描获得完整牙列的牙冠的三维数字模型后,可以对其进行分割,使各牙冠相互独立,从而能够单独移动任意一颗牙冠。
请参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计算机程序的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下颌牙列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
在103中,基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底部的轮廓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垂直于咬合面的方向作为牙龈的高度方向。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如此建立世界坐标系,将咬合面作为X轴和Y轴所在平面,将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几何中心(即所有顶点的均值)作为所述世界坐标系的原点,使Y轴大致平行于牙弓对称轴。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除了该例子外,还可以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确定牙龈的高度方向以及建立世界坐标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轮廓线。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先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内轮廓线。
首先,对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中的每一单个牙冠计算离所述世界坐标系原点最近的顶点,并将其投影至XY平面,作为初始标志点。其中,对于两个末端牙齿的初始标志点,可以将其沿Y轴朝牙弓开口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δ1,以使后续拟合的曲线长度足够。在一个实施例中,δ1可以是2mm。可以理解,δ1的值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
接着,基于所述初始标志点产生一条三阶贝塞尔曲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如此产生该三阶贝塞尔曲线:将最末端的两个标志点作为该三阶贝塞尔曲线的两个控制点,基于所有标志点计算得到另外两个控制点,使得基于该四个控制点产生的贝塞尔曲线距离所有标志点的和最小。
然后,对于每一当前标志点,计算当前贝塞尔曲线上与其最近的点,若该点离坐标系原点更近,那么,将当前标志点更新为该点。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k次,得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底面的内轮廓线。在一个实施例中,k可以是2。在又一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k值,一直迭代,直至标志点不再更新。迭代的目的在于使所述内轮廓线尽量靠牙弓之内,使牙冠在XY平面上的投影尽量位于所述内轮廓线之外。将最终的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内轮廓线。
接着,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外轮廓线。
首先,对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中的每一单个牙冠计算离所述世界坐标系原点最远的顶点,并将其投影至XY平面,作为初始标志点。
然后,基于所述初始标志点产生一条三阶贝塞尔曲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如此产生该三阶贝塞尔曲线:将最末端的两个标志点作为该三阶贝塞尔曲线的两个控制点,基于所有标志点计算得到另外两个控制点,使得基于该四个控制点产生的贝塞尔曲线距离所有标志点的和最小。
接着,对于每一当前标志点,计算当前贝塞尔曲线上与其最近的点,若该点离坐标系原点更远,那么,将当前标志点更新为该点。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k次之后,使靠牙弓末端的两个控制点分别沿X轴向两侧外移δ2,使另两个控制点沿Y轴朝与牙弓开口相反的方向移动δ3,再基于更新后的控制点产生新的三阶贝塞尔曲线,使曲线外扩。在一个实施例中,δ2和δ3可以是2mm。可以理解,δ2和δ3的值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将最终的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外轮廓线。
然后,可以产生所述内、外轮廓线的连接线,得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完整轮廓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产生所述内、外轮廓线的连接线。将所述内、外轮廓线同侧的端点的中点沿Y轴朝牙弓开口方向移动预定距离,例如,2mm。然后,以该点以及对应的两个端点作为控制点,产生二阶贝塞尔曲线,作为该侧所述内、外轮廓线的连接线。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产生连接线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只要产生的连接线外凸圆润即可。
请参图3,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完整轮廓线,内轮廓线对应的控制点a1、b1、c1及d1,外轮廓线对应的控制点a2、b2、c2及d2,左侧连接线的控制点a1、a2及e1,以及右侧连接线的控制点d1、d2及e2
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基于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轮廓线的方法并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例。例如,可以将每一牙冠投影至XY平面,并将该投影离所述坐标系原点最近的点作为用于产生内轮廓线的初始标志点,将该投影离所述坐标系原点最远的点作为用于产生外轮廓线的初始标志点。
在105中,基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和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轮廓线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牙冠,可以基于其与邻牙的位置关系,在其牙洞线上分割出唇颊侧段和舌侧段,并基于这些牙冠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与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轮廓线,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侧面的网格。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定义一个距离阈值。对于两侧均有邻牙的牙冠,在其牙洞线上找到与邻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点,基于此,将牙洞线分割为四段,分别为唇颊侧段、舌侧段以及分别靠两侧邻牙的两个邻接段。对于两个末端的牙冠,在其牙洞线上找到与邻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点,以及预定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定,例如,8-12个点)的与邻牙距离最大的点,基于此,将牙洞线分割为四段,分别为唇颊侧段、舌侧段、与邻牙的邻接段以及末端段。
请参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一个例子中牙弓一侧最末端两颗牙齿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舌侧段、与邻牙的邻接段以及末端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如此计算一个牙冠的牙洞线上与邻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点,针对当前牙冠的牙洞线上的每一个点,计算邻牙牙洞线上与之最近的点,若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则将当前牙冠的牙洞线上的该点作为与邻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阈值的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给定,例如,在0.5mm至牙冠近远中长度的1/3的范围内进行取值,例如,1mm。
接着,在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的轮廓线找到与所述各牙冠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以及两个末端牙冠的牙洞线的末端段相对应的段。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如此对所述轮廓线进行分段,对于一颗牙冠,分别计算其牙洞线上距离两侧邻牙牙冠的牙洞线最近的点,然后,在所述内轮廓线上分别找到与该两个点最近的点,以所述内轮廓线在该两个点之间的一段作为与所述牙冠的牙洞线的舌侧段相对应的一段;类似地,在所述外轮廓线上分别找到与所述两个与邻牙最近的点,以所述外轮廓线在该两个点之间的一段作为与所述牙冠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相对应的一段。对于一颗末端的牙冠,可以将所述内、外轮廓线上与该末端牙冠的牙洞线的舌侧段和唇颊侧段相对应的段的靠末端的端点之间的一段作为与该末端牙冠的牙洞线的末端段相对应的段。
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除了以上方法之外,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用的方法对所述底面轮廓线进行分段。例如,可以将所述各牙冠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以及舌侧段投影至XY平面,以其端点的法线与所述底面轮廓线的内、外轮廓线的交点对其进行分段。
在所述底面轮廓线上找到与所述各牙冠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舌侧段以及末端段一一对应的段之后,可以分别在所述底面轮廓线和牙洞线上的各段上采样预定数量的点,其中,在两个相对应的段上采样相同数量的点。例如,可以在每一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上采样N1个点,在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对应段上也采样N1个点,在每一末端段上采样N2个点,在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对应段上也采样N2个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样可以是均匀采样。
所述牙洞线上的采样点与所述底面轮廓线上对应数量的采样点按顺序形成一一对应的点对,例如,对于一颗牙冠,其牙洞线的唇颊侧段上沿顺时针方向的第3个采样点与所述底面轮廓线上与该唇颊侧段相对应的一段上沿顺时针方向的第3个采样点构成一个点对。
基于每一点对,产生一条外凸的曲线。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一个点对中的底部点(即位于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点)沿其法向量朝牙龈外侧移动预定距离得到一个控制点,再将该控制点沿Z轴朝该点对的顶部点(即位于所述牙洞线上的点)移动所述底部点和顶部点的Z坐标平均值,得到另一个控制点。所述预定距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例如,2mm。将所述顶部点、底部点以及两个计算得到的控制点作为4个控制点,产生一条三阶贝塞尔曲线。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产生外凸曲线的方法并不限于以上例子,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此处不再一一列举。然后,在每一所述外凸曲线上采样N3个点。
接着,将所述牙洞线、底面轮廓线以及所述外凸曲线上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形成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请参图5,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对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网格精度要求来确定N1、N2及N3
可选地,可以为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建立顶部网格。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牙冠,可以在其牙洞线两侧的邻接段/末端段上分别采样N2个点。接着,将其牙洞线唇颊侧段和舌侧段的N1个点一一对应相连,并在每一连线上采样N2个点。最后,将所述邻接段/末端段、唇颊侧段、舌侧段以及连线上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形成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顶部网格。
请参图6,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顶部网格。
接下来,可以为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建立底部网格。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采样点分成数量相等的牙弓内侧和外侧两部分,然后,将这些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形成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部网格。
请参图7,为所述计算机程序的一个界面所展示的一个例子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部网格。
将所述侧面网格、顶部网格以及底部网格进行拼接即可获得封闭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
设图2所示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为第一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即这些牙冠处于第一牙齿布局。相应的,所产生的与之对应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为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
在利用壳状牙齿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场景中,患者逐次佩戴一系列逐次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以将牙齿从原始布局逐渐地重新定位到第一中间布局、第二中间布局……最后中间布局直至目标布局。
制作这一系列逐次的壳状牙齿矫治器,首先要获取一系列逐次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分别表示一系列逐次的牙齿布局。然后,分别为这些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每一个产生一个与之匹配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接着,将相匹配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和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合成为牙颌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利用这些牙颌三维数字模型控制设备制作阳模。最后,以热压膜成型工艺在这些阳模上压膜形成一系列逐次的壳状牙齿矫治器。
另外,在实施治疗之前,牙科专业人员可能会向患者展示牙齿正畸治疗的效果,其中一个方式是以动画的方式展示牙颌从初始状态到第一中间状态、第二中间状态……最后中间状态直至目标状态的变化,那么,就需要相应地为牙齿的初始布局到第一中间布局、第二中间布局……最后中间布局直至目标布局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分别产生对应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以获得这些牙颌三维数字模型。
由以上可知,存在为不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产生对应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需求。
在107中,基于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和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产生第二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一系列逐次状态的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基于第一状态牙龈数字模型直接产生自第二状态牙龈数字模型至最后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每一个。在该实施例中,在一系列逐次的状态中,所述第一状态是初始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可以是所述一系列逐次的状态中除所述第一状态之外的任一状态。
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前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产生当前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在该实施例中,在一系列逐次的状态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第二状态的前一状态。
本申请是基于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对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进行形变处理,以得到第二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
由以上可知,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和第一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对应各牙齿的牙洞线的唇颊侧段、舌侧段以及对应末端牙齿的牙洞线的末端段上已通过采样得到预定数量的采样点。若将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上的采样点以及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上的相同采样点作为控制点,对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形变处理,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当牙齿绕长轴扭转较多时,容易发生网格扭结或穿模。这种形变处理的方式是基于牙龈边缘与牙齿相对位置不变的假设,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虽然牙龈随牙齿的移动而发生变形,但在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龈的边缘与牙齿的相对位置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当牙齿扭转时。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新的形变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上重新采样控制点,将重新采样获得的控制点作为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上的对应控制点的新位置,对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形变处理,得到第二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这样获得的第二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沿用105中在所述第一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以及所述底面轮廓线上采样获得的采样点作为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控制点,那么,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上采样得到相应的控制点。
在又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相同的方法,分别在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上以及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上重新采样得到相应的控制点。
可以理解,与所述第一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相比,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至少一颗牙冠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两者对应该牙冠的控制点在该牙冠的牙洞线上的位置可能不同。
简单地说,所述形变处理是将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上的控制点作为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牙洞线上的对应控制点的新位置,保持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轮廓线上的控制点不动,基于此建立形变方程,计算所述第二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各顶点的坐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模板进行形变处理时,可以基于所述第二状态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各牙洞线中心点Z坐标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一状态牙龈三维数字模型模板各牙洞线中心点Z坐标的平均值,来确定两者沿Z轴的相对位置。
所述形变处理可以采用任何适用的针对网格模型的形变方法,包括但不限于TPS(Thin-Plate Splines)形变方法、拉普拉斯形变方法、刚体形变方法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布尔运算将同一状态的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和牙龈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融合,以得到对应状态的牙颌三维数字模型。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可以利用牙颌三维数字模型控制设备(立体光固化成型设备)制作牙颌实体模型。
尽管在此公开了本申请的多个方面和实施例,但在本申请的启发下,本申请的其他方面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而非限制目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和主旨仅通过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同样,各个图表可以示出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的示例性架构或其他配置,其有助于理解可包含在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中的特征和功能。要求保护的内容并不限于所示的示例性架构或配置,而所希望的特征可以用各种替代架构和配置来实现。除此之外,对于流程图、功能性描述和方法权利要求,这里所给出的方框顺序不应限于以同样的顺序实施以执行所述功能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指出。
除非另外明确指出,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短语及其变体均应解释为开放式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一些实例中,诸如“一个或多个”、“至少”、“但不限于”这样的扩展性词汇和短语或者其他类似用语的出现不应理解为在可能没有这种扩展性用语的示例中意图或者需要表示缩窄的情况。

Claims (9)

1.一种计算机执行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包括:
获取牙冠三维数字模型,该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包括多颗牙冠;
基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上的点在垂直于牙龈高度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轮廓线;
在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各牙冠的牙洞线上分割出唇颊侧段和舌侧段,对于两个末端牙冠,将其牙洞线在所述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之间靠末端的一段作为末端段;
在每一所述唇颊侧段和所述舌侧段上分别采样N1个采样点,以及在每一所述末端段上采样N2个采样点,得到第一组采样点;
在所述底面轮廓线与每一所述唇颊侧段和舌侧段相对应的段上采样N1个采样点,与每一所述末端段相对应的段上采样N2个采样点,得到第二组采样点,其与所述第一组采样点按顺序组成一一对应的点对;
基于所述每一点对产生一条外凸的曲线,并在所述每一曲线上采样N3个点,得到第三组采样点;以及
将所述第一组采样点、第二组采样点以及第三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得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侧面网格,其中,所述N1、N2及N3是预定数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找出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各牙冠上离牙颌坐标系原点最近和最远的点,将其在牙颌坐标系的XY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作为最近标记点和最远标记点,所述牙颌坐标系的Z轴与所述牙龈高度方向一致,所述原点位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牙弓内;
基于所述最近标记点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拟合得到所述底面轮廓线的内轮廓线;
基于所述最远标记点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拟合得到所述底面轮廓线的外轮廓线;以及
基于所述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得到所述底面轮廓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将所述最近标记点的两个末端点朝牙弓开口方向移动预定距离,所述内轮廓线是基于所述两个末端点经移动后的最近标记点拟合得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点的坐标是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所有顶点的均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以所述最近标记点的两个末端点为控制点,产生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它与所述最近标记点的距离总和最小;
对于每一最近标记点,在所述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上找出与之最近的点,若该点比该最近标记点更接近所述原点,则将该最近标记点更新为所述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上与之最近的点;
基于更新后的最近标记点,重新产生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迭代若干次,并将最后产生的第一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所述内轮廓线;
以所述最远标记点的两个末端点为控制点,产生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它与所述最远标记点的距离总和最小;
对于每一最远标记点,在所述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上找出与之最近的点,若该点比该最远标记点离所述原点更远,则将该最远标记点更新为所述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上与之最近的点;以及
基于更新后的最远标记点,重新产生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迭代若干次,并将最后产生的第二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所述外轮廓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对于所述牙冠三维数字模型的每一牙冠,在其牙洞线上找出与邻牙牙洞线上的点距离小于预定距离阈值的点,称为邻接点,对于末端牙冠,在其牙洞线上找出第一预定数量的距离邻牙牙洞线上的点最远的点,称为末端点;以及
基于所述邻接点和末端点将所述各牙冠的牙洞线分割为所述唇颊侧段、舌侧段以及末端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点对,将位于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点沿法向朝牙龈外侧移动预定距离,得到第一控制点,将该第一控制点沿牙龈高度方向朝牙冠移动该点对沿牙龈高度方向的位置的均值,得到第二控制点;以及
将所述点对作为第三和第四控制点,基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控制点产生三阶贝塞尔曲线,作为所述外凸的曲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将所述底面轮廓线上的采样点分为数量相等的内、外两侧两部分;以及
将所述内、外两侧两部分采样点按顺序连接,产生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底面网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牙冠的牙洞线,将其唇颊侧段和舌侧段上的N1个采样点点按顺序组成N1个点对;
在每一所述N1个点对的连线上采样N2个点,得到第四组采样点;以及
将所述牙洞线上的采样点和所述第四组采样点按顺序连接,得到所述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顶部网格。
CN202210276908.XA 2022-03-21 2022-03-21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Pending CN1168240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908.XA CN116824032A (zh) 2022-03-21 2022-03-21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PCT/CN2023/074996 WO2023179223A1 (zh) 2022-03-21 2023-02-08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908.XA CN116824032A (zh) 2022-03-21 2022-03-21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4032A true CN116824032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099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6908.XA Pending CN116824032A (zh) 2022-03-21 2022-03-21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4032A (zh)
WO (1) WO20231792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2610B (zh) * 2015-12-30 2018-03-13 青岛达芬奇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模型的用于隐形正畸的虚拟牙龈的生成方法
CN105551081B (zh) * 2016-02-05 2018-04-10 杭州美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牙龈三角网格构建和随动方法
CN106504318B (zh) * 2016-10-19 2019-08-23 青岛达芬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托槽正畸的牙龈生成方法
CN106710006A (zh) * 2016-12-28 2017-05-24 杭州美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牙龈三角网格构建和形变算法
EP3675036A1 (en) * 2018-12-28 2020-07-01 Trophy 3d segmentation for mandible and maxilla
CN112690914B (zh) * 2021-03-24 2021-06-22 汉斯夫(杭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数字化正畸的附带牙龈的牙齿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9223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2195B2 (en) Visual presentation of gingival line generated based on 3D tooth model
US11666416B2 (en) Methods for simulat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11033362B2 (en) Generating a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occlusogram
CN108024841B (zh) 牙齿建模系统
CN105769352B (zh) 用于产生牙齿矫治状态的直接分步法
CN107106258B (zh) 具有用于未长出或者长出中的牙齿的腔体的牙科矫正器
CN108567501B (zh) 牙齿邻接面的重建方法
CN112690914B (zh) 一种适用于数字化正畸的附带牙龈的牙齿建模方法
CN110200710A (zh) 一种基于三维成像与实时建模的口腔修复方法
CN110164558B (zh) 一种牙齿模型参数化的方法
EP4144324A1 (en) Intelligent design method for digital model for oral digital impression instrument
US11957533B2 (en) Aligner stage analysis to obtain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of aligners and teeth for treatment planning
CN107689077B (zh) 一种全冠桥桥体数字化生成方法
CN116824032A (zh)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CN116824031A (zh)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CN113134974A (zh) 壳状牙科器械制作方法
CN114399602A (zh) 一种排牙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10024A (zh) 优化弓形线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14431981B (zh) 一种矫治器参数确定方法及矫治器参数确定装置
CN116977594A (zh) 产生牙龈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CN116531124A (zh) 产生牙颌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CN115588006B (zh) 一种标准化牙弓形态的提取方法
KR102670048B1 (ko) 3차원 구강 스캔 데이터에 3차원 단일 치아 모델을 자동 정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컴퓨터에서 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 매체
CN115252173B (zh) 牙龈线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WO2023143461A1 (zh) 产生牙颌三维数字模型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