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1937A -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1937A
CN116811937A CN202310367578.XA CN202310367578A CN116811937A CN 116811937 A CN116811937 A CN 116811937A CN 202310367578 A CN202310367578 A CN 202310367578A CN 116811937 A CN116811937 A CN 116811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ssenger room
axial flow
optimizing
ai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75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雯
齐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Industr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Academ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Academ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Academ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75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19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1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1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9Means for ventilating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涉及交通车辆技术领域。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包括厢体及轴流风扇,所述厢体具有客室,所述客室的顶部设有送风口,所述客室的底部设有回风口,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客室内并固定在所述厢体的顶部,从而在所述客室内形成空气幕。本发明提供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厢体的顶部设置轴流风扇,从而在客室内形成空气幕,使客室内的空气从上向下均匀流动,传染性飞沫产生后会随客室内空气向下运动,避免传染性飞沫的远距离传播,改善厢体内的通风条件,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高铁、地铁、客车等交通运输车辆因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空气质量差,极易导致车内乘客发生交叉感染,影响乘客的出行安全。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借助车厢内的通风系统优化空气质量,但其容易产生非定常分离流动,客室内出现气流漩涡,难以控制病菌传播距离,无法切实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内空气质量差,难以抑制病菌传播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包括厢体及轴流风扇,所述厢体具有客室,所述客室的顶部设有送风口,所述客室的底部设有回风口,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客室内并固定在所述厢体的顶部,从而在所述客室内形成空气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轴流风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扇呈方形阵列排布。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轴流风扇的顶部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厢体的顶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厢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减震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减震结构为减震橡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厢体内设有供电系统,所述轴流风扇的连接线与所述供电系统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连接线和所述供电系统中的一个设有电插孔,另一个设有电插针,所述电插针插设于所述电插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安装在所述厢体的内部,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客室内送风,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所述回风口向所述客室外排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所述轴流风扇的高度与所述送风风道的出风口平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
本发明提供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厢体的顶部设置轴流风扇,从而在客室内形成空气幕,使客室内的空气从上向下均匀流动,传染性飞沫产生后会随客室内空气向下运动,避免传染性飞沫的远距离传播,改善厢体内的通风条件,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的气流流动模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轴流风扇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传统车厢的气流流动模拟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厢体;11、客室;20、轴流风扇;21、连接线;30、安装板;40、减震结构;50、电插孔;60、通风系统;61、送风风道;62、回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本发明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如图1所示,该轨道列车车厢包括厢体10及轴流风扇20。厢体10具有客室11。在客室11的顶部设有送风口,在客室11的底部设有回风口。轴流风扇20固定在厢体10的顶部并位于客室11内,从而在客室11内形成空气幕。
如图1和图2所示,厢体10为轨道列车车厢的主壳体结构,其内部空间作为客室11,为乘客提供乘坐空间。具体地,客室11的顶部设有送风口,客室11的底部设有回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作为通风系统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用于调节客室11内的空气质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厢体10采用传统厢体即可,无需进行改造,方便轨道列车车厢改装。
当轴流风扇20运行时,如图3所示,从送风口进入客室内的气流经轴流风扇20分流,由客室11的顶部向底部的回风口均匀流动,从而在客室1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形成空气幕。轨道列车车厢内的飞沫等病菌随着气流的流动向下运动,并通过厢体10底部的回风口排出,从而避免病菌在厢体10内的大范围流动,减小对其他乘客的威胁。
厢体10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轴流风扇20运行时能够在客室11的左右两侧均形成空气幕,避免空气沿厢体10的宽度方向流动造成交叉感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厢体10的顶部设置轴流风扇20,从而在客室11内形成空气幕,使客室11内的空气从上向下均匀流动,传染性飞沫产生后会随客室11内空气向下运动,避免传染性飞沫的远距离传播,改善厢体10内的通风条件,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具体地,轴流风扇20具有多个,多个轴流风扇20呈方形阵列排布。
如图2所示,厢体10的顶部沿横向等间隔布设六个轴流风扇20。轴流风扇20的数量根据厢体10顶部的空间大小确定。可以理解的,在厢体10空间较大的情况下,轴流风扇20的数量较多;若厢体10空间较小,可以适当减少轴流风扇20的数量。
以地铁车厢为例,乘客的集中乘坐区域靠近厢体10的中部,对应的,多个轴流风扇20集中布设在厢体10的中部区域。或者,沿厢体10的长度方向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多个呈方形阵列布设的轴流风扇20,从而针对乘客在车厢内的集中区域布设轴流风扇20,在保证空气幕有效流动的同时减少轴流风扇20的布设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轴流风扇20呈方形阵列布设在厢体10内,保证气流的均匀性,避免形成涡流。
如图4所示,轴流风扇20的顶部连接安装板30,安装板30与厢体10的顶部相连。
其中,安装板30为方型板,其顶部与厢体10相连,底部与轴流风扇20相连,从而在轴流风扇20和厢体10的顶部之间形成间隔,使空气能够在轴流风扇20之间自由流动。
如图4所示,安装板30和厢体10的顶部之间设有减震结构40。
减震结构40为减震橡胶等柔性结构。可选的,减震结构40设有卡槽,安装板30的顶部卡装在卡槽内。或者,减震橡胶粘接于安装板30的顶部。当安装板30与厢体10的顶部相连时,减震结构40背离安装板30的一侧与厢体10的顶部抵接。在轨道列车车厢运动过程中,厢体10随路面的起伏上下颠簸,借由减震结构40减小外部振动对轴流风扇20的影响,同时减少运行噪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通过在安装板30的顶部设置减震结构40,阻挡轴流风扇20产生的机体振动传递至厢体10的顶板,避免振动噪声的产生。
具体地,厢体10内设有供电系统,轴流风扇20的连接线21与供电系统可拆卸连接。
其中,供电系统设置在厢体10的内壁和外壁之间,位于厢体10的内部。轴流风扇20的连接线21与厢体10内原有的供电系统相连,为方便维修,轴流风扇20与供电系统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连接线21与供电系统中的一个设有电插孔50,另一个设有电插针,电插针插设于电插孔50以实现电连接。
如图4所示,安装板30内设有通孔,连接线21穿设于通孔,减震结构40对应通孔设有导通孔。在连接线21外伸于安装板30的端部设有电插针,供电系统中的引线设有电插孔50。当电插针插设于电插孔50时,借由供电系统为轴流风扇20供电。当需要进行维护时,将电插针从电插孔50内拔出即可以将轴流风扇20与供电系统分离,在维修过后再次连接即可实现供电。
每一轴流风扇20均通过电插针和电插孔50配合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在其中一个轴流风扇20发生故障时,可以单独拆卸,不影响其他轴流风扇20的正常运行。当然,也可以将多个轴流风扇20通过一个电插孔50和电插针与供电系统相连,以便整体拆卸进行维修、替换或清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轴流风扇20的连接线21与供电系统可拆卸连接,方便轴流风扇20的拆装,以便于维修和清洁。
如图1所示,轨道列车车厢还包括通风系统60,通风系统60安装在厢体10的内部且位于厢体10的顶部。通风系统60通过送风口向客室11内送风,通风系统60通过回风口向客室11外排风。
具体地,通风系统60安装在厢体10的内部,位于客室11的顶板与轨道列车车厢的外部顶板之间。该通风系统60采用传统的通风设施即可,其用于调节客室11内的空气质量。轴流风扇20布设在客室11的顶板上,从而使得轴流风扇20位于通风系统60的下方。通风系统60通过送风口向客室11内送风,并通过回风口向客室11外排风,位于通风系统60下方的轴流风扇20将送风口进入的气流分流,向回风口流动形成空气幕,如图1所示,通风系统60位于客室11的顶板上方,在厢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送风风道61和回风风道62,送风口位于送风风道61的末端,回风口位于回风风道62的起始端。具体地,通风系统60通过送风风道61与客室11连通以向客室11内鼓入空气,空气沿送风风道61进入客室11并在客室11的顶部汇聚,然后在轴流风扇20的作用下分流,从客室11的顶部向底部均匀流动,避免气流无规则流动,从而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将空气中的病菌带出,避免病菌在乘客间扩散造成交叉感染。
可选的,通风系统60包括空调设备,其能够调节厢体10内的温度。如图5所示,在仅设有传统通风系统的车厢内,气流从两侧送风风道61的末端也即送风口吹出后,在客室11的顶部汇合并直接向下流动,在客室11内会形成两个大漩涡,形成复杂的分离流动,从而使空气中携带的病菌随气流在厢体10内传播,导致其他乘客的感染风险增大。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如图3所示,轨道列车车厢内的气流从上向下均匀流动,不会产生漩涡,能有效控制空气中病菌的传播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如图1所示,轴流风扇20的高度与送风口齐平,使通风系统60送出的空气能够直接被轴流风扇20作用,从而对空气起到更直接的平衡作用和更有效的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列车车厢,利用原有的通风系统60,送风风道61送入客室11内的空气带有动能,为轴流风扇20提供具有初始速度和初始加速度的气流,从而减少轴流风扇20的工作能耗。同时轴流风扇20只用于平衡客室11内的气流分布,无需引入较大的能量。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
轨道列车为地铁、轻轨、火车等交通运输车辆。
通过在厢体10的顶部加设轴流风扇20即可优化厢体10内的空气质量,改造造价低,工程量小,实施工期短。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轨道列车车厢,借助安装在厢体10顶部的轴流风扇20使空气从上到下均匀流动,改善空气质量,避免空气中的病菌在厢体10内传播,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及轴流风扇,所述厢体具有客室,所述客室的顶部设有送风口,所述客室的底部设有回风口,所述轴流风扇位于所述客室内并固定在所述厢体的顶部,从而在所述客室内形成空气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扇呈方形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的顶部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厢体的顶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厢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减震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为减震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内设有供电系统,所述轴流风扇的连接线与所述供电系统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和所述供电系统中的一个设有电插孔,另一个设有电插针,所述电插针插设于所述电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安装在所述厢体内,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所述送风口向所述客室内送风,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所述回风口向所述客室外排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的高度与所述送风口平齐。
10.一种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
CN202310367578.XA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Pending CN116811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7578.XA CN116811937A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7578.XA CN116811937A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1937A true CN116811937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8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7578.XA Pending CN116811937A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19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50765C2 (ru) Тяговый модуль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го поезда
CN111038272B (zh) 具有气动升力控制装置的轨道车辆
CN104228863A (zh) 轨道车辆空调送回风系统
CN202847379U (zh) 汽车前排吹面风管
CN110126864A (zh) 一种低噪声低静压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CN116811937A (zh) 一种优化客室空气质量的轨道列车车厢及轨道列车
CN204095825U (zh) 轨道车辆空调送回风系统
CN202463824U (zh) 轨道车辆机械式废排装置
CN103879423B (zh) 低地板轻轨车辆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
CN201272356Y (zh)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
CN207594739U (zh) 一种车厢及列车
CN207631255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送风通道
CN202046176U (zh) 外接螺旋风管式变截面送风系统
CN102180179A (zh) 一种高速列车用外接式变截面均匀送风系统
CN100542863C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承载式风道及其安装方法
CA2530016C (en) Locomotive
CN109720366B (zh)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和轨道车辆
CN203753148U (zh) 低地板轻轨车辆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
CN105151060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
CN201049628Y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承载式风道
CN204801795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厢送风系统
CN216332032U (zh) 一种车辆的风道系统及其应用的市域车
CN220298480U (zh) 一种apm车辆新型风道结构
CN213322576U (zh) 一种车辆空调系统
CN212141948U (zh) 一种地铁机房组合空调箱用循环自洁式初效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