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8397A - 一种控弯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弯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8397A
CN116808397A CN202210278542.XA CN202210278542A CN116808397A CN 116808397 A CN116808397 A CN 116808397A CN 202210278542 A CN202210278542 A CN 202210278542A CN 116808397 A CN116808397 A CN 116808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interconversion
bending control
bend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85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彦
马攀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85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8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8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8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having a variable stiffnes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xis, e.g. by varying the pitch of the coil or br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74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openable, closable, expandable or deform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means, e.g. stylets, mandrils, rods or wires to reinforce or adjust temporarily the stiffness, column strength or pushability of catheters which are already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74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openable, closable, expandable or deformable
    • A61M2025/0079Separate user-activated means, e.g. guidewires, guide tubes, balloon catheters or sheaths, for sealing off an orifice, e.g. a lumen or side holes, of a cath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弯导管,包括控制手柄、互变段、互变开关、控弯段和拉线;互变段的近端与控制手柄连接,互变段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第一环形腔体沿互变段的轴向贯穿互变段;互变开关设置在互变段内,互变开关沿互变段的圆周方向可转动;控弯段的近端与互变段的远端连接,控弯段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拉线一端与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互变开关、第一环形腔体和直线腔并与控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互变开关转动时带动拉线旋转,使拉线在第一环形腔体内在直线状态与螺旋状态之间转换。本发明通过设置互变段和互变开关,互变段可实现控弯与不控弯的转换,提高控弯导管对人体复杂腔道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控弯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控弯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如鞘管)一般用于将其他医疗器械输送至目标位置。通常导管与导管内腔中的器械一同被操纵到达目标位置之后,导管内腔中的器械可被推出,以进一步开展检查、取样和治疗等作业,在诸如心血管、气管、消化道、颅内血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中,导管的控弯效果为其核心功能。
导管一般包括直管段和控弯段,直管段为不可弯曲的管段,控弯段为可弯曲的管段。现有的导管在实际使用时直管段无法实现控弯与不控弯的转换,导管的变形形状单一,对人体的复杂腔道适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弯导管,通过设置互变段和互变开关,互变段可实现控弯与不控弯的转换,提高控弯导管对人体复杂腔道的适应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弯导管,包括:
控制手柄;
互变段,所述互变段的近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互变段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沿所述互变段的轴向贯穿所述互变段;
互变开关,设置在所述互变段内,所述互变开关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互变段的圆周方向可转动;
控弯段,所述控弯段的近端与所述互变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
拉线,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并与所述控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互变开关转动时带动所述拉线旋转,使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由直线状态变为螺旋状态,或由螺旋状态变为直线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互变段之间,所述连接段的管壁设有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沿所述连接段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段;
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时,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螺旋方向与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的螺旋状态相同或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线的数量为两条及以上;
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与拉线数量对应的直线腔;
每条所述拉线均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及一个所述直线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互变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一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侧,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具有间距形成所述第一环形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互变开关为电磁驱动件并包括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所述外环结构固定于第一保护套的内壁,所述内环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环结构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所述内环结构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供拉线穿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保护套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套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第二环形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互变段和所述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互变段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依次交替连接,每个所述互变段内设有一个互变开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拉线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并至少有一条所述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和所述拉线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依次连接,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在其所经过的其它所述控弯段内为螺旋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直管段,所述直管段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控弯段之间;
所述拉线的数量小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所述拉线在所述直管段内为螺旋状,并至少有一条所述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或者,
所述拉线的数量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相同,且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内为直线状,在所述直管段和所经过的所述控弯段内分别为螺旋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直管段依次交替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位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的不同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至少一个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在导管上设置互变段,互变段中的拉线可以自由转换为直线状态或螺旋状态,互变段中的拉线为直线状态时,利用偏离导管中轴线的拉线产生偏离中轴线的拉力,导致互变段的管壁因压缩变形向一侧形成弯曲,通过互变段和控弯段的联合使用则实现了复杂弯形控制,使导管对人体的复杂腔道适应性更佳;此外,当不需要互变段弯曲时,互变段中的拉线为螺旋状态时,由于螺旋分布的特点,拉线产生的偏离中轴线的分力会被分散至导管的圆周并相互抵消,不会发生偏向一侧的弯曲,因而减弱或消除互变段的非预期形变,从而提高导管的控弯精准性。
(2)在导管上设置连接段和/或设置直管段,通过连接段和/或直管段与互变段以及控弯段的连接设计,结合拉线布置的设计,可以实现复杂弯形的控制,增加了导管的到位性。
(3)通过改变控弯段内直线腔的位置以及拉线与控弯段的固定位置以调节导管的弯曲形态,实现平面控弯或者立体控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无连接段时仅控弯段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无连接段时控弯段与互变段同时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互变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控弯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控弯导管在肺的腔道内经过控弯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连接段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有连接段时仅控弯段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有连接段时控弯段与互变段同时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连接段内拉线与互变段内拉线的螺旋方向相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仅控弯段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时控弯段与互变段同时控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拉线在互变段内为螺旋状态时控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的拉线在互变段内为直线状态时控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四的控弯导管中设有两条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控弯段内两个螺旋腔均匀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控弯段内两个螺旋腔并排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五中四个控弯段的四个锚点投影点和中轴线投影点在同一直线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五的四个控弯段平面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五中四个控弯段的四个锚点投影点和中轴线投影点不在同一直线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五的四个控弯段在立体空间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六提供的控弯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六的四个控弯段平面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六的四个控弯段在立体空间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一种控弯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手柄a、互变段c、互变开关x、控弯段d和拉线m;互变段c的近端与控制手柄a连接,互变段c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c-2,第一环形腔体c-2沿互变段c的轴向贯穿互变段;互变开关x设置在互变段c内,互变开关x沿互变段c的圆周方向可转动;优选地,互变开关x位于互变段c的近端,当互变段c内的拉线m变直,在进行控弯时,导管发生形变的长度会更大,导管的弯曲形态变化更大;控弯段d的近端与互变段c的远端连接,控弯段d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d1。
拉线m的一端与控制手柄a连接,拉线m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互变开关x、第一环形腔体c-2和直线腔d1并与控弯段d的远端固定连接,互变开关x转动时带动拉线m旋转,使拉线m在第一环形腔体c-2内由直线状态变为螺旋状态,或由螺旋状态变为直线状态。
具体地,互变段c内设有第一环形腔体c-2,拉线m在互变段c内位于第一环形腔体c-2内,第一环形腔体c-2起到容纳拉线m并提供拉线螺旋/直线状态转变的活动空间,使拉线m可在第一环形腔体c-2内进行螺旋状态与直线状态之间的切换。
拉线m在第一环形腔体c-2内为螺旋状态时,拉线m呈螺旋状绕设在互变段c上,由于拉线m在互变段c内螺旋分布的特点,拉线m产生的偏离中轴线的分力会被分散至互变段c的圆周并相互抵消,无论是否拉动拉线,互变段c都不会发生偏向一侧的弯曲。拉线m在第一环形腔体c-2内为直线状态时,通过拉动拉线m,可使互变段c发生偏向一侧的弯曲。也即互变段c内的拉线呈螺旋状态时,互变段c不可控弯,仅控弯段d可弯曲;互变段c的拉线呈直线状态时,互变段c可控弯,控弯段d和互变段c可同时控弯,以使导管更加适应人体的腔道,减少腔道刺激。
互变开关x由控制手柄a操控,可以控制拉线m在互变段c内是处于螺旋状态还是直线状态。拉线m在互变段c内由螺旋状态转化为直线状态时,拉线m产生富余的增量长度,增量长度会进入控制手柄a内,由控制手柄a对增量长度包容。拉线m在互变段c内由直线状态转化为螺旋状态时,拉线m产生缺失的欠缺长度,欠缺长度由控制手柄a释放包容的增量长度来弥补,由此,互变段c中的拉线完成螺旋和直线状态的循环转变。
较佳地,拉线可采用镍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并在拉线表面设置爽滑涂层,以利于拉线在互变开关x的作用下在腔内来回运动。
控弯段d的管壁设有直线腔d1,拉线m穿设在直线腔d1内且与控弯段d的远端固定连接,通过拉动拉线m可实现控弯段d的弯曲,直线腔d1偏离导管的中轴线,拉线m位于直线腔d1内,拉动拉线m时,拉线m产生偏离中轴线的拉力,导致控弯段d的管壁因压缩变形向一侧形成弯曲,实现控弯段d的弯曲。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近端是指靠近控制手柄a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控制手柄a的一端。通过改变控弯段d内直线腔d1的位置以及拉线m与控弯段d的锚固位置可以调节导管的弯曲形态,以满足平面控弯和立体控弯的不同需求。其中,仅控弯段d控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弯段d和互变段c同时控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互变段c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c-1和第一管体c-3,第一保护套c-1设置在第一管体c-3外侧,第一保护套c-1与第一管体c-3之间具有间距形成第一环形腔体c-2,第一管体内为中空腔体c-4,用于容纳需要待输送物。第一保护套c-1对互变段c中的拉线m起到外部限定和保护作用,第一保护套c-1为薄壁状,其外径与控弯段d的外径相等。第一环形腔体c-2由第一保护套c-1和第一管体c-3之间的间隙组成,起到容纳拉线m并提供拉线螺旋/直线状态转变的活动空间。第一管体c-3的内径与控弯段d的内径一致,但第一管体c-3的壁厚和外径均小于控弯段d。图1和图2的互变段c中,最外侧实线为导管外壁(即第一保护套c-1),内侧实线为第一管体c-3的外壁,相平行的虚线为第一管体c-3的内壁,第一管体c-3的内壁包围的空间形成导管的中空内腔c-4。
互变开关x可以是由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组合而成的电磁驱动件,其中外环结构固定于第一保护套c-1的内壁,内环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环结构的内侧且位于第一环形腔体c-2内,内环结构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供拉线穿设。内环结构为磁体,外环结构包括外环本体和电感线圈,电感线圈设置在外环本体外,电感线圈连接一导线,导线的另一端连接至手柄中的驱动装置,例如驱动电源。因而,在外环结构通电后,内环结构即可相对外环结构发生转动。第一管体c-3可穿设于内环结构中。
控制手柄a可以通过电磁技术控制互变开关x转动,对控制手柄a及其内部机构的具体形式不作赘述,只要能实现控制互变开关x的转动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其他可控制的互变开关x,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5所示,控弯段d的管壁为实心结构,管壁内设有直线腔d1,管壁的内侧为中空内腔,用于容纳待输送物。
控弯导管可应用于各种腔道,图6示出了控弯导管在肺的腔道内经过控弯弯曲的结构,其中,图6中虚线为控弯导管。
实施例二
一种控弯导管,如图7所示,包含控制手柄a、连接段b、互变段c、互变开关x和控弯段d;控制手柄a、连接段b、互变段c、控弯段d依次连接,互变开关x设置在互变段c靠近连接段b的一端。
连接段b的管壁设有第二环形腔体b-2,第二环形腔体b-2沿连接段b的轴向贯穿连接段b;拉线m依次穿过第二环形腔体b-2、互变开关x、第一环形腔体c-2和直线腔d1(见图7),拉线m在第二环形腔体b-2内为螺旋状态。
拉线m在连接段b内为螺旋状态,连接段b为不可控弯段,互变开关x转动时同时带动连接段b内的拉线m转动,连接段b内的拉线位于第二环形腔体b-2内,第二环形腔体b-2可提供拉线转动的活动空间,连接段b内的拉线m转动时,连接段b内的螺旋圈数增多或减少。
连接段b的横截面结构与互变段c相同,如图8所示,连接段b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保护套b-1和第二管体b-3,第二保护套b-1设置在第二管体b-3外侧,第二保护套b-1与第二管体b-3之间具有间距形成第二环形腔体b-2,以便于互变开关X转动时,拉线可以在第二环形腔体b-2内活动,第二管体b-3的内侧为中空腔体b-4。拉线m在连接段b内位于第二环形腔体b-2内,且以螺旋形式缠绕在第二管体b-3的外壁上。
假设拉线m在连接段b内的螺旋圈数为B0,在互变段c内的螺旋圈数为C0。如图7所示,拉线m在互变段c为螺旋状态且拉线m在互变段c和连接段b的螺旋方向一致时,启动互变开关x,互变开关x沿互变段c中拉线m的螺旋方向反方向旋转,则互变段c中的拉线m形态由螺旋状态转变为直线状态,并将产生拉线m富余的现象,同时,连接段b中的螺旋圈数B0变为B0+C0之和,即连接段b中拉线将存在更多的螺旋圈数,连接段b中拉线将产生长度欠缺现象,欠缺的长度分别由互变段c中富余的拉线长度和控制手柄中的拉线长度共同补偿,仅控弯段可以控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互变段c内的拉线变直且控弯后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如图11所示,拉线m在连接段b和互变段c内的螺旋方向相反时,启动互变开关x向互变段c中拉线的螺旋方向反向旋转,则互变段c中的拉线形态由螺旋状态变为直线状态,并将产生拉线富余现象,同时,连接段b中的螺旋圈数由B0变为B0-C0之差,即连接段b中拉线将存在更少的螺旋圈数,连接段b中拉线也将产生长度富余,富余的长度均由控制手柄a包容收纳,仅控弯段d可以控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互变段c拉线变直控弯后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
拉线在连接段b与互变段c内的螺旋方向相同时,可以使连接段b的直线性更好,但会增大拉线与连接段b的管体的摩擦力,操作流畅性降低;拉线在连接段b与互变段c内的螺旋方向相反时,拉线与连接段b的管体的摩擦力减小,操作更加顺畅,但连接段b的直线性会有所降低。因此,实际使用时应结合整体产品的综合性能考虑采用何种螺旋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中有部分相似之处在实施例二中未作赘述,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段b和互变段c可以为相同结构的管材或者为同一管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三
一种控弯导管,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相似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拉线数量为两条以上。下面以两条拉线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导管内共两条拉线m和n,对应的拉线腔分别为第一拉线腔和第二拉线腔,优选地,第一拉线腔和第二拉线腔在控弯段d内相对于导管中轴线镜像对称。第一拉线腔和第二拉线腔在控弯段d中为直线形态,互变段c不存在第一拉线腔和第二拉线腔,拉线在互变段c均位于第一环形腔体c-2内,控弯段d的第一拉线腔内有拉线m贯穿其中,控弯段d的第二拉线腔内有拉线n贯穿其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存在连接段,连接段中也不存在拉线腔第一拉线腔和第二拉线腔,拉线在连接段的环形腔体内。
拉线m和n在互变段c中,可以在螺旋形状和直线形状之间相互切换。互变段c内拉线m和n为螺旋状态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5所示,拉线m和n为直线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
设置两条拉线时,可实现控弯段d和/或互变段c的双向双重控弯,图15和图16仅表示了其中一侧的控弯情形,另一侧的控弯效果为图15和图16的镜像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与仅有1条拉线的结构相比,两条拉线可以提高导管操作的便捷性,可以有效减少为进入人体复杂腔道而扭转管体的次数,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和减少对患者腔道的刺激性,更加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实施例四
一种控弯导管,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似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互变段c和控弯段d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互变段c与两个以上的控弯段d依次交替连接,每个互变段c内设有一个互变开关x。
当控弯段d的数量为多个时,拉线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控弯段的数量;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控弯段为直线状,并至少有一条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控弯段内。
拉线数量为一条时,也即由一条拉线控制所有控弯段的弯曲,同时拉线在互变段c内可在螺旋状态与直线状态之间进行转换,以实现互变段c的控弯或不可控弯。拉线在所有控弯段内均为直线状。
当拉线的数量为多条(两条及以上)且小于或等于控弯段的数量时,可以是某一条拉线同时控制多个控弯段,剩余的每条拉线控制各自对应的一个控弯段。当拉线的数量为等于控弯段的数量时,可以是每条拉线控制各自对应的一个控弯段。拉线在其控制的控弯段为直线状,在其所经过的其它控弯段和互变段内为螺旋状。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控弯段内的直线腔位于导管的中轴线的不同侧或相同侧。
示例性的,如图18所示,c1和c2均为互变段,e和f分别为控弯段,e’和f’分别为控弯段e和f中的拉线锚点(拉线的远端固定点)。控弯段e和f实线为导管外壁,虚线为导管内壁,控弯段e和f的导管外壁和导管内壁之间的管壁为带腔的实心结构,导管内壁包围的空间形成导管的中空内腔,导管内共m和n两条拉线,控弯段e的管壁设有直线腔e1和螺旋腔e2,控弯段f内设有直线腔f1,拉线m依次穿过互变段c1的第一环形腔体c-2、控弯段e的螺旋腔e2、互变段c2的第一环形腔体c-2以及控弯段f的直线腔f1并锚固在f’处。拉线n依次穿过互变段c1的第一环形腔体c-2和控弯段e的直线腔e1并锚固在e’处。
通过拉线m实现对控弯段f的控弯,通过拉线n实现对控弯段e的控弯,拉线m可在互变段c1和互变段c2内进行螺旋状态与直线状态的转变,拉线n可在互变段c1内进行螺旋状态与直线状态的转变,以使互变段c1和互变段c2在控弯和不可控弯之间进行切换。拉线m在互变段c1和互变段c2内变为螺旋状态时,拉线m不可对互变段c1和互变段c2进行控弯,拉线n在互变段c1内变为螺旋状态时,拉线n不可对互变段c1进行控弯。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控弯段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控弯段分别为第一控弯段、第二控弯段和第三控弯段,第一控弯段、第二控弯段和第三控弯段从近端到远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互变段的数量也为三个,三个互变段与三个控弯段交替设置时,第一控弯段的管壁设有两个螺旋腔和一个直线腔,第二控弯段的管壁设有一个螺旋腔和一个直线腔,第三控弯段的管壁仅设有一个直线腔。当控弯段的数量为四个时,各控弯段内的螺旋腔的数量按上述设置方式依次类推。
当控弯段的管壁设有多个螺旋腔时,螺旋腔之间可以在控弯段的横截面上均匀间隔分布,也可以并排分布,还可以不规则间隔分布。基于制作的便捷性和稳定性,优选均匀间隔分布或并排分布。螺旋腔的螺距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导管的用途需要进行调整,既可以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在不同位置改变螺距。
控弯段e中既有螺旋腔e2,又有直线腔e1,直线腔e1可以分布在螺旋腔e2的外侧,也可以分布在螺旋腔e2的内侧,基于导管加工的可靠性和便捷性,优选为直线腔e1分布在螺旋腔e2的外侧,即相比于螺旋腔e2,直线腔e1更靠近导管外壁。
示例性的,假设控弯段具有两个螺旋腔和一个直线腔时,两个螺旋腔分别为螺旋腔o和螺旋腔p,直线腔为n,穿过直线腔n的拉线在控弯段的锚点为e’。两个螺旋腔均匀分布且直线腔分布在外侧时的结构图如图19所示,两个螺旋腔并排分布且直线腔分布在外侧时的结构图如图20所示。
每一个控弯段的远端均存在一个拉线锚固件,用于固定直线腔中的拉线,从而实现拉线控弯。锚固件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如可以是圆环或者半圆环的部件。
实施例五
一种控弯导管,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相似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控弯段和拉线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控弯段依次连接,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在其所经过的其它所述控弯段内为螺旋状。
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导管的中轴线在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导管可以实现平面弯形控制。
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至少一个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导管的中轴线在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导管可以实现立体弯形控制。
示例性的,控弯段为四个且拉线在互变段内为螺旋状态时,可以实现同一平面内的4段弯曲,这4段可以是同向和异向的任意衔接。4段控弯段依次为f、e、g和i,在未进行控弯时,将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和中轴线投影点于任意导管的横截面,中轴线将变为投影点图形的圆心O,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的投影点分别记为F、E、G、I。如图21所示,∠FOE、∠FOG、∠FOI、∠EOG、∠EOI和∠GOI为0°或/和180°时,导管可以实现同一平面内实现4段弯曲。如:∠FOE、∠FOI、∠EOG和∠GOI为180°,且∠FOG和∠EOI为0°(即F和G重合,E和I重合),可以实现同一平面内的多重S弯曲控制,弯曲效果如图22所示。
F、E、G、I和O不在同一直线,F、E、G、I四点和O形成的夹角为0°~180°,则可以实现立体空间的4段弯曲。F、E、G、I四锚点和O夹角均为90°的投影点情况之一如图23所示,对应弯曲效果如图2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手柄a包含4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单元,每个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其对应一个控弯段是否弯曲以及弯曲状态,具体形式不在限制。
实施例六
一种控弯导管,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相似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直管段,直管段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控弯段之间;拉线的数量小于控弯段的数量;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控弯段为直线状,拉线在直管段内为螺旋状,并至少有一条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或者,拉线的数量与控弯段的数量相同,且每条拉线对应一个控弯段并固定在其远端,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控弯段内为直线状,在直管段和所经过的控弯段内分别为螺旋状。
直管段和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控弯段与两个及以上的直管段依次交替连接,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控弯段内为直线状,在直管段和所经过的所述控弯段内分别为螺旋状。
如图25所示,控弯段分别为d1、d2、d3和d4,直管段分别为h1、h2和h3,四个控弯段与三个直管段交替连接。直管段h1、h2和h3的管壁设有螺旋腔,无直线腔,拉线在直管段中位于螺旋腔内,也即拉线在直管段内为螺旋状态,所有直管段均无法通过控制手柄实现主动弯曲。控弯段均可通过控制手柄的操控实现特定方向的弯曲,且各控弯段内均有直线腔。
在未进行控弯时,将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和中轴线投影点于导管的任意横截面,在此横截面上,所有投影点位于同一直线时,可以实现同一平面内的多重S形弯曲,其弯曲示意图如图26所示,其中,拉线在互变段c为螺旋状态。在此横截面上,投影点不在同一直线时,可以实现立体空间的4段弯曲,其弯曲示意图的一种情形如图27所示,其中,拉线在互变段c为螺旋状态。
各控弯段可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拉线进行控弯,假设有4个控弯段,则对应有4条拉线,每条拉线控制一个控弯段,每条拉线仅在对应的控弯段为直线状态,在直管段和所经过的其它控弯段为螺旋状态,其具体控弯方式参见实施例四,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控弯段也可通过同一条拉线实现控弯。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改变直线腔与锚点的相对位置、螺旋腔的螺距大小、各个直管段和控弯段的长短软硬,可以灵活控制实现设计的多段控弯形态。
上述实施例的控弯导管以鞘管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同样适用于其他控弯导管,比如标测导管、消融导管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手柄;
互变段,所述互变段的近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互变段的管壁设有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沿所述互变段的轴向贯穿所述互变段;
互变开关,设置在所述互变段内,所述互变开关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互变段的圆周方向可转动;
控弯段,所述控弯段的近端与所述互变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直线腔;
拉线,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并与所述控弯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互变开关转动时带动所述拉线旋转,使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由直线状态变为螺旋状态,或由螺旋状态变为直线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互变段之间,所述连接段的管壁设有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沿所述连接段的轴向贯穿所述连接段;
所述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环形腔体、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和所述直线腔,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为螺旋状态时,所述拉线在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螺旋方向与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体内的螺旋状态相同或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线的数量为两条及以上;
所述控弯段的管壁设有与拉线数量对应的直线腔;
每条所述拉线均穿过所述互变开关、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及一个所述直线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变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一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侧,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具有间距形成所述第一环形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变开关为电磁驱动件并包括内环结构和外环结构,所述外环结构固定于第一保护套的内壁,所述内环结构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环结构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体内,所述内环结构上设置多个通孔以供拉线穿设。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段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保护套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保护套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侧,所述第二保护套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第二环形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变段和所述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互变段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依次交替连接,每个所述互变段内设有一个互变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拉线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并至少有一条所述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段和所述拉线的数量相同且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依次连接,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在其所经过的其它所述控弯段内为螺旋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直管段,所述直管段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控弯段之间;
所述拉线的数量小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为直线状,所述拉线在所述直管段内为螺旋状,并至少有一条所述拉线固定在最远端的所述控弯段内;或者,
所述拉线的数量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相同,且每条所述拉线对应一个所述控弯段,所述拉线在对应控弯的所述控弯段内为直线状,在所述直管段和所经过的所述控弯段内分别为螺旋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和所述控弯段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直管段依次交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位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的不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段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至少一个所述控弯段内的直线腔的远端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与所述导管的中轴线在所述导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CN202210278542.X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控弯导管 Pending CN116808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8542.XA CN11680839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控弯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8542.XA CN11680839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控弯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8397A true CN116808397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1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8542.XA Pending CN11680839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控弯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83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4153A (zh) * 2023-11-15 2023-12-19 上海翊科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可调弯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4153A (zh) * 2023-11-15 2023-12-19 上海翊科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可调弯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7641B2 (en) Medical device with distal torque control
US11937774B2 (en) Medical device positioning system
US10960181B2 (en) Fixed dimensional and bi-directional steerable catheter control handle
US10716916B2 (en) High load steerable shaft and method for cardiac catheter
JP5936872B2 (ja) 複数の屈曲のあるカテーテル
RU2636180C2 (ru) Двойная петля с одинарным управляющим проводом для двухсторон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
US6890329B2 (en) Defined deflection structure
US6585717B1 (en) Deflection structure
EP1465697B1 (en) Steerable catheter o.t.l
WO2001068178A1 (en) Steerable catheter
JPH02291836A (ja) 内視鏡
CN116808397A (zh) 一种控弯导管
CN114681755A (zh) 可调弯导管及可调弯装置
CN116808396A (zh) 一种控弯导管
WO2024131231A1 (zh) 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US10864053B2 (en) Flexible manipulator
JP2018068550A (ja) カテーテル、カテーテル用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内視鏡用処置具
CN216319398U (zh) 可调弯导管及可调弯装置
CN107073240A (zh) 医疗系统
CN109567927B (zh) 一种腔内操作工具
CN219185527U (zh) 具有多个可控弯曲段的介入导管
WO2023112412A1 (ja) カテーテルハンド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テーテル
TW202320881A (zh) 血管內血泵
WO2022172093A1 (en) Cathe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5708921A (zh)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及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