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6087A -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6087A
CN116806087A CN202310396162.0A CN202310396162A CN116806087A CN 116806087 A CN116806087 A CN 116806087A CN 202310396162 A CN202310396162 A CN 202310396162A CN 116806087 A CN116806087 A CN 116806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manage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6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沈志康
杨利生
尹斌
张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61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6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6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6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64U50/30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Air circulating in closed loop within enclosure wherein heat is removed through heat-exchang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0Air cr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进风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以及所述进风管均用于与无人机充电装置所处于的空间连通;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空气换热组件,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外界连通。本申请能实现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是对无人机充电装置进行冷却的设备。
相关技术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风机、换热管以及制冷组件,换热管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制冷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换热管内,制冷组件实现对换热管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
由于制冷组件能耗大,在使用时,无论在外界什么样的情况下均需要通过制冷组件对换热管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导致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能耗大,不节能环保,因此如何减小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能耗,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能够降低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能耗。
本申请提供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进风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以及所述进风管均用于与无人机充电装置所处于的空间连通;
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空气换热组件,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外界连通。
本申请中,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换热管内,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外界的冷空气流入冷却管中,实现冷却管对换热管内的循环风进行冷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制冷组件还是空气换热组件冷却,从而减小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隐藏离心风机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进风管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进风管的立体剖视图以及进风管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第一换热管体的爆炸图,用于展示第一换热管体内的空气换热组件以及蒸发器。
图7是图6中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8是图6中第一换热管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第一换热管体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10是图6中冷却管以及流通管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冷却管以及流通管的立体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隐藏阻挡盖板后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制冷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2中冷凝器、护风罩以及冷凝风扇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2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中离心风机、延伸管、电加热器以及第二换热管体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的立体剖视图。
图18是图16的爆炸图。
图19是图18中第二壳体部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8中圆圈A处的放大图。
图21是图1中的立体剖视图,用于展示吹风方向。
图22是图3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22所示为符合本申请的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包括:安装板1、循环管组2以及用于对循环管组2内的循环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模块3,循环管组2包括风机21、进风管22以及换热管5,循环管组2具有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循环管出风端62,循环管进风端2232与循环管出风端62均与无人机充电装置相连通,风机21将无人机充电装置的空气通过循环管进风端2232进入换热管5内,换热管5内的热交换模块3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循环管出风端62吹向无人机充电装置处,实现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冷却或者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人机充电装置外围具有密封箱体,从密封箱体内腔吸风,再将冷却或加热后的风再吹至密封箱体内,实现无人机充电装置处的风循环使用,对无人机充电装置进行冷却,减少外界的灰尘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人机充电装置也可以暴露于外界,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循环管出风端62均正对无人机充电装置,无人机充电装置周围的热气通过循环管进风端2232进入热交换模块3内进行换热,随后通过循环管出风端62再吹至无人机充电装置表面,实现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冷却。
参照图1以及图2,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以及竖直方向Z,纵向方向X与安装板1长度方向平行,横向方向Y与安装板1宽度方向平行,竖直方向Z与安装板1厚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进风管22具有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出风端2222,进风管22包括管部221、散口弯管222以及入口弯管223,吹风方向B形成的连续曲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管部221、散口弯管222以及入口弯管223的设置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模块化;入口弯管223具有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第二弯管端2231,安装板1具有第一开口13,循环管进风端2232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且循环管进风端2232与第一开口13连通设置,循环管进风端2232用于将无人机充电装置附近的空气进行吸入,入口弯管223自安装板1沿竖直方向Z方向延伸随后弯曲后沿横向方向Y延伸。管部221长度方向与横向方向Y平行,管部221具有第一管部端2211以及第二管部端2212,第一管部端2211与第二弯管端2231密封连接,管部221内部与入口弯管223内部相连通。
参照图3、图4以及图5,散口弯管222具有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第一弯管端2221与第二管部端2212固定连接,出风端2222位于管部221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均朝向同一平面,且该平面与横向方向Y垂直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横向方向Y垂直设置;出风端2222与热交换模块3连接,使得热交换模块3、管部221沿竖直方向Z分布,且管部221与热交换模块3相邻设置,使得进风管22与热交换模块3紧凑设置,实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整体体积减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管端2221所在平面以及出风端2222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或者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的设置只需要实现管部221与热交换模块3相邻设置,且管部221与换热管5平行设置即可。
参照图4以及图5,循环管进风端2232的流通面为腰孔形,第二弯管端2231的流通面为矩形,管部221以及散口弯管222的流通面均为矩形,入口弯管223、管部221以及散口弯管222的流通面积依次沿吹风方向B逐渐增加,第一管部端221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管部端2212的流通面积,第一弯管端2221的流通面积小于出风端2222流通面积,循环管进风端2232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弯管端2231的流通面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只需要第一管部端221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管部端2212的流通面积即可,只需要第一弯管端2221的流通面积小于出风端2222流通面积即可,只需要循环管进风端2232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弯管端2231的流通面积即可。
当进风管22弯曲设置后,风在经过散口弯管222时,风在散口弯管222处分布不均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行改进。
散口弯管222内具有导流板4,导流板4包括第一直板片41、第一弯板片42、第二直板片43以及第二弯板片44,第一直板片41、第一弯板片42、第二直板片43以及第二弯板片44依次沿散口弯管222内的吹风方向B依次分布,第一直板片41、第一弯板片42、第二直板片43以及第二弯板片44宽度方向均与纵向方向X平行;第一直板片41一部分与管部221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直板片41另一部分、第一弯板片42、第二直板片43以及第二弯板片44均与散口弯管222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直板片41将散口弯管222流通面平均分隔,使得散口弯管222在第一弯管端2221进风处风均匀进入散口弯管222内,在出风端2222出风处风均匀排出散口弯管222,使得进风管22内的风道分布的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口弯管222内具有至少两个导流板4,例如参照图4以及图5,散口弯管222内具有三个导流板4,三个第一直板片41沿竖直方向Z等间距分布,且三个第一直板片41将管部221流通面均匀分隔,三个第二弯板片44将出风端2222的流通面均匀分隔,导流板4沿散口弯管222延伸方向延伸。
参照图4以及图5,导流板4为一体件,由于第二弯管端2231的流通面为矩形,管部221以及散口弯管222的流通面均为矩形,导流板4能更加方便与管部221、散口弯管222的内侧壁连接固定。
在风通过管部221进入散口弯管222后,风被三个导流板4均分,并沿着导流板4的延伸方向吹向出风端2222,使得散口弯管222内的风道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热交换模块3对散口弯管222的换热效率,进一步节省能耗。
参照图3以及图6,换热管5长度方向与横向方向Y平行,换热管5包括第一换热管体51以及第二换热管体52,第一换热管体51、第二换热管体52长度方向均与横向方向Y平行,换热管5与管部221相互平行设置,换热管5内的吹风方向D与管部221内的吹风方向C平行设置,换热管5与管部221相邻设置,第一换热管体51、第二换热管体52依次沿吹风方向B分布,第一换热管体51一端与第二换热管体5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换热管体51另一端与出风端2222固定连接,换热管5与散口弯管222相连通,热交换模块3包括空气换热组件31、制冷组件32以及电加热器33,空气换热组件31包括冷却管311、流通管312以及换热风扇313。
参照图6以及图7,第一换热管体51具有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2,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2沿纵向方向X分布,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位于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2之间,冷却管311两端分别与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2连通。
第一换热管体51具有拆卸通孔513以及阻挡盖板514,拆卸通孔513位于空气换热组件31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阻挡盖板514与第一换热管体51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具体的,阻挡盖板514与第一换热管体51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在一起。
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通过拆卸通孔513安装于换热管5内,使得冷却管311两端分别与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2连通,方便对于空气换热组件31的安装。
参照图8以及图9,第一换热管体51沿纵向方向X分布的内侧壁上具有三个阻挡片515,阻挡片515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Z平行,三个阻挡片515沿横向方向Y分布,沿吹风方向B,三个阻挡片515依次为第一阻挡片5151、第二阻挡片5152以及第三阻挡片5153,第二阻挡片5152以及第三阻挡片5153分别位于第一通孔511或第二通孔512的两侧,第一阻挡片5151与第二阻挡片5152之间夹持有过滤网;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均被第二阻挡片5152与第三阻挡片5153夹持,第二阻挡片5152以及第三阻挡片5153实现对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沿横向方向Y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实现对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定位,方便安装。
参照图10以及图11,流通管312长度方向与横向方向Y平行,冷却管311长度方向与纵向方向X平行,冷却管311与流通管312沿竖直方向Z分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管311与流通管312相交设置,如图10中,冷却管311与流通管312相垂直设置。
参照图10以及图11,冷却管311包括多个隔板3112以及多个第一封条3111,流通管312包括多个第二封条3121,多个隔板3112沿竖直方向Z方向等间隔分布,第一封条3111以及第二封条3121沿竖直方向Z交替分布,第一封条3111长度方向与纵向方向X平行,第二封条3121长度方向与横向方向Y平行,沿竖直方向Z,每相邻的第一封条3111与第二封条3121之间具有隔板3112,每相邻的两个隔板3112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封条3111或两个第二封条3121,多个隔板3112、多个第一封条3111以及多个第二封条3121为一体件。
参照图10以及图11,相邻两个隔板3112与第一封条3111之间围设形成冷却流道3113,相邻两个隔板3112与第二封条3121之间围设形成流通流道3122,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位于不同平面内且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相互垂直设置,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不流体连通;冷却流道3113与第一通孔511、第二通孔512均连通,流通流道3122与散口弯管222连通;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内均具有翅片;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均位于第二阻挡片5152与第三阻挡片5153之间。
通过多个薄的隔板3112、多个第一封条3111以及多个第二封条3121形成冷却管311以及流通管312,一方面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之间仅通过一片薄的隔板3112分隔,减少了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之间的距离,使得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之间的换热效果增加;另一方面,将多个薄的隔板3112、多个第一封条3111以及多个第二封条3121的叠加,方便冷却流道3113以及流通流道3122的加工形成。
参照图8以及图9,第一换热管体51具有延长管516,延长管516与第一通孔511对位设置。参照图7以及图9,换热风扇313与延长管516固定连接,换热风扇313位于延长管516背离第一换热管体51的一侧。
通过延长管516的设置,能增加换热风扇313与多个隔板3112、多个第一封条3111、多个第二封条3121之间的距离,使得换热风扇313能更容易将冷却流道3113内的外界空气抽出,加快外界空气在冷却流道3113内的流速,提高冷却流道3113与流通流道312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在平常使用过程中,风机21以及换热风扇313启动,使得无人机充电装置内的热量通过循环管进风端2232进入至进风管22,随后被进风管22内的导流板4均匀分布,减少由于进风管22弯曲设置导致风道聚集在进风管22内一处的情况,使得进风管22内的风道分布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提高,换热风扇313使得无人机充电装置外界的空气进入冷却管311内,冷却管311将流通管312内的热量进行交换,实现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降温;在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空气换热组件31停止运作,通过制冷组件32进行制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空气换热组件31包括冷却管311以及换热风扇313,第一换热管体51不具有第一通孔511以及第二通孔512,冷却管311长度方向与纵向方向X平行,冷却管311沿纵向方向贯穿第一换热管体51,冷却管311与第一换热管体51固定连接,冷却管311的两端均暴露于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外界,换热风扇313与第一换热管体51固定连接,换热风扇313与冷却管311的一端对位设置;使用时只需要将换热风扇313启动,换热风扇313使得冷却管311与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外界的空气流通加快,实现第一换热管体51内的循环风的热量与冷却管311进行交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空气换热组件31包括多个冷却管311以及多个流通管312,多个冷却管311长度方向均与纵向方向X平行,多个流通管312长度方向均与横向方向Y平行,沿竖直方向Z,冷却管311与流通管312交替堆叠设置,冷却管311与流通管312一体成型,冷却管311内具有冷却流道3113,流通管312内具有流通流道3122,冷却流道3113与第一通孔511、第二通孔512均连通,流通流道3122与出风端2222、第一换热管体51连通。
参照图2以及图12,制冷组件32包括蒸发器321、冷凝器322、节流件325以及压缩机324,蒸发器321与沿竖直方向Z平行设置,蒸发器321位于第一换热管体51内,蒸发器321进风处的面为迎风面,迎风面与竖直方向Z平行,蒸发器321的迎风面与换热管5内的吹风方向B垂直设置,蒸发器321与第一换热管体51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具体的蒸发器321可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换热管体51内,压缩机324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沿纵向方向X,压缩机324、电子膨胀阀323均位于蒸发器321与冷凝器322之间,压缩机324相对于蒸发器321更靠近冷凝器322,冷凝器322与纵向方向X平行设置;沿竖直方向Z,第一通孔511位于冷凝器322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在空气换热组件31制冷时,由于第一通孔511位于冷凝器322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使得冷凝器322与换热风扇313的风向方向错开设置,能减少冷凝器322对换热风扇313吸风率的影响;冷凝器322、电子膨胀阀323以及压缩机324均位于第一通孔511背离第二通孔512的一侧。
参照图12以及图13,压缩机324具有第一出口3241以及第一进口3242,冷凝器322具有第二进口3221以及第二出口3222,蒸发器321具有第三进口3211以及第三出口3212,节流件325包括电子膨胀阀323,电子膨胀阀323具有第四进口3231以及第四出口3232;第一出口3241通过管道与第二进口3221连接,第二出口3222通过管道与第四进口3231连接,第四出口3232通过管道与第三进口3211连接,第三出口3212通过管道与第一进口3242连接。
参照图12以及图14,冷凝器322具有冷凝风扇3223以及护风罩3224,沿竖直方向Z,护风罩3224位于安装板1与冷凝器322之间,护风罩3224与冷凝器322固定连接,护风罩3224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安装板1具有第三通孔11,第三通孔11与护风罩3224内连通,冷凝风扇3223位于护风罩3224内,且冷凝风扇3223与第三通孔11对位设置,冷凝风扇3223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在制冷组件32工作时,冷凝风扇3223可以对冷凝器322进行降温,在制冷组件32不工作时,冷凝风扇3223能将换热风扇313吸入至冷凝器322的空气快速抽离。
参照图15以及图16,第二换热管体52具有延伸管521,第二换热管体52、延伸管521沿吹风方向B依次排布,延伸管521与第二换热管体52相连通,延伸管521具有延伸管进风端522以及延伸管出风端523,延伸管进风端522与第二换热管体52一体成型,延伸管出风端523的流通面积小于延伸管进风端522的流通面积;电加热器33位于第二换热管体52内,且电加热器33与第二换热管体52固定连接,冷却管311、蒸发器321以及电加热器33沿吹风方向B依次分布。
参照图15以及图16,风机21包括离心风机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机21也可包括轴流风机;离心风机6具有风机进风端61以及循环管出风端62,离心风机6包括第一壳体部63、第二壳体部64以及扇叶65,第一壳体部63具有风机进风端61,风机进风端61与延伸管出风端523一体成型。
参照图18以及图19,第二壳体部64具有安装通孔641,第二壳体部64具有第一支撑面642以及第二支撑面643,第一支撑面642以及第二支撑面643相连接,且第一支撑面642以及第二支撑面643均位于安装通孔641的外围。
参照图16以及图17,离心风机6的蜗壳倾斜设置,离心风机6的厚度方向相对于横向方向Y倾斜设置,离心风机6的蜗壳倾斜方向F与横向方向Y相交,风机进风端61与电加热器33之间存在间距,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相邻设置,风机进风端61在安装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循环管出风端62在安装板1上的正投影内,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进风端61在安装板1上的正投影位于循环管出风端62在安装板1上的正投影背离换热管5的一侧;第一支撑面642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面642的倾斜方向E与离心风机6的倾斜方向F平行,第二支撑面643与第二支撑面643垂直设置,第一支撑面642以及第二支撑面643用于支撑第一壳体部63,且第一支撑面642以及第二支撑面643均与第一壳体部63接触,第一壳体部63覆盖安装通孔641;扇叶65位于第二壳体部64内,第二壳体部64与扇叶65转动连接;第一壳体部63以及第二壳体部64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具体的第一壳体部63与第二壳体部64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离心风机6的倾斜设置,使得离心风机6的风机进风端61与电加热器33相远离设置,一方面提高了离心风机6对换热管5内的循环空气的抽风效果,另一方面使得通过电加热器33的循环空气移动的路径边长,电加热器33对循环空气的加热效果提高;通过离心风机6的倾斜设置,使得离心风机6的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相邻设置,方便无人机热管理装置与无人机充电装置的进风口以及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出风口相连接,提高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模块化以及一体化;通过离心风机6的倾斜设置,在将第一壳体部63安装于第二壳体部64时,可将第一壳体部63放置于第一支撑面642以及第二支撑面643上,随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壳体部63与第二壳体部64连接,方便第一壳体部63与第二壳体部64的安装。
参照图16以及图17,第二壳体部64具有聚风管644,聚风管644具有循环管出风端62以及聚风管进风端645,聚风管进风端645与第二壳体部64连通设置,聚风管进风端645流通面积大于循环管出风端62流通面积;由于聚风管进风端645流通面积大于循环管出风端62流通面积使得从离心风机6处吹出的风速加快,提高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降温或者加热的效果;安装板1具有第二开口14,第一开口13与第二开口14沿横向方向Y分布,且第一开口13与第二开口14相邻设置,循环管出风端62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且循环管出风端62与第二开口14连通,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均朝向同一平面,且该平面为垂直于竖直方向Z的平面,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均位于第一换热管体51朝向安装板1的一侧,具体的,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均朝向安装板1,且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均位于同一平面,沿横向方向Y,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相邻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循环管出风端62与循环管进风端2232位于同一平面内。
参照图18以及图20,第一壳体部63具有定位插块631,定位插块631具有勾体部632,第二壳体部64具有固定块646,固定块646具有定位通孔647,定位通孔647用于供勾体部632以及定位插块631穿过,勾体部632具有阻挡壁633,定位插块631至少部分位于定位通孔647,沿第二壳体部64倾斜方向,勾体部632位于固定块646背离第一壳体部63的一侧,阻挡壁633与固定块646接触。
参照图15,安装板1具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倾斜设置,支撑板12倾斜方向与离心风机6倾斜方向F平行,支撑板12位于第二壳体部64背离第一壳体部63的一侧,支撑板12与第二壳体部64固定连接;由于离心风机6倾斜设置,容易导致离心风机6与安装板1的连接处变形的情况,支撑板12将离心风机6进行支撑,减少了离心风机6由于倾斜设置导致离心风机6与安装板1的连接处变形的情况。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限制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申请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申请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以及所述进风管均用于与无人机充电装置所处于的空间连通;
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空气换热组件,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外界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包括流通管,所述冷却管以及所述流通管固定,所述流通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流通管与所述冷却管不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具有冷却流道,所述流通管具有流通流道,所述冷却管包括多个隔板以及多个第一封条,所述流通管包括多个第二封条,每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封条或所述第二封条,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封条或所述第二封条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封条均位于所述冷却流道的外围,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封条均位于所述流通流道的外围;
所述换热管具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换热管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流通管间隔设置,所述流通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管内吹风方向平行,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流通管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组件包括换热风扇,所述换热风扇与所述冷却管对位设置;沿所述冷却管长度方向,所述换热风扇位于所述冷却管的一侧;所述换热管具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换热风扇正对所述延长管的内腔,所述换热风扇与所述延长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壁具有多个阻挡片,多个所述阻挡片位于所述空气换热组件相对的两侧;
所述换热管具有拆卸通孔,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阻挡盖板,所述阻挡盖板将所述拆卸通孔覆盖,所述阻挡盖板与所述换热管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阻挡片自所述换热管内壁至所述拆卸通孔的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冷凝器、节流件以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迎风面与所述换热管内腔的吹风方向相交设置,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出口以及第一进口,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蒸发器具有第三进口以及第三出口,所述节流件具有第四进口以及第四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四进口连通,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具有电加热器,所述空气换热组件、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电加热器沿所述换热管内吹风方向依次排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用于与无人机充电装置所处于的空间连通,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换热管内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压缩机均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压缩机相对于所述蒸发器更靠近所述冷凝器。
CN202310396162.0A 2023-04-04 2023-04-04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Pending CN116806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6162.0A CN116806087A (zh) 2023-04-04 2023-04-04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6162.0A CN116806087A (zh) 2023-04-04 2023-04-04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6087A true CN116806087A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6162.0A Pending CN116806087A (zh) 2023-04-04 2023-04-04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60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2933B (zh) 空调的室外机
CN110686291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1128758U (zh) 一种机柜
CN116806087A (zh)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JP4986696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CN116806088A (zh)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CN116806086A (zh)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CN116806085A (zh)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CN212081527U (zh) 半导体空调
CN213480396U (zh) 具有贯流风机的高效换热型机柜空调器
CN212081528U (zh) 半导体空调
JP2575861B2 (ja) 空調換気扇
CN116804568A (zh) 检测装置及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CN21311932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前面板
CN214380514U (zh) 一种通风机组件
WO2024041055A1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9108094U (zh)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室内机机组
CN212227231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695167U (zh) 一体式空调
CN217464650U (zh) 用于风管机的室内机及风管机
CN219433468U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8410150U (zh) 一种新型冷风机
CN212081478U (zh) 一种工业除湿机
CN217883207U (zh) 功率单元和变频器
CN21433288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换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