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2432A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2432A
CN116802432A CN202280013680.3A CN202280013680A CN116802432A CN 116802432 A CN116802432 A CN 116802432A CN 202280013680 A CN202280013680 A CN 202280013680A CN 116802432 A CN116802432 A CN 116802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region
side terminal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36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冈健二
清水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02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2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3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arallel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1/192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1/194Bayonet attach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3/195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21S45/48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with mean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e lighting devices, e.g. with fin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ight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9Attachment of the coo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50Waterproof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提高来自发光部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遮挡来自发光面的射出光。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以及散热器(4)。在该车辆用灯具(1)中,将散热器(4)的正面区域分割成为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在第一区域(41)固定发光部(31),在第二区域(42)固定电路基板(32)。利用接合引线(33)将设于发光部(31)的发光部侧端子(31b)和设于电路基板(32)的基板侧端子(32d)电连接。将发光部侧端子(31b)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31e)与基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半导体光模块,在具有导电性的表面的盘状的模块上安装有半导体光源,上述模块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并集聚有控制电子装置,在该半导体光模块中,上述控制电子装置配置于上述半导体光源的周围,上述控制电子装置由至少具有两个导体路面的电路基板构成,第一导体路面在组装状态下在光的放射方向上朝向外侧,第二导体路面由设于上述模块的封闭的空洞部包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24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半导体光模块虽然将半导体光源与电路基板电连接,但对于具体如何连接并未公开。因此,当通过接合引线将半导体光源与电路基板电连接时,存在因向分离的两个端子的接合而设定的接合引线遮挡从光源的发光面射出的光的担忧。
本公开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合引线遮挡来自发光面的射出光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电路基板以及散热器。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将散热器的正面区域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固定发光部,在第二区域固定电路基板。利用接合引线将设于发光部的发光部侧端子和设于电路基板的基板侧端子电连接。将发光部侧端子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与基板侧端子之间的位置。
发明效果
因而,提高来自发光部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遮挡来自发光面的射出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的正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所具有的散热器·光源侧连接器的背面侧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所具有的发光部·电路基板·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光源单元所具有的发光部·电路基板·散热器的图5的I―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设定本公开的接合引线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接合范围的发光部主视图。
图8是说明本公开的发光部侧端子、基板侧端子以及发光面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关系的图6的B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灯具1作为汽车等车辆的灯具使用,例如应用于头灯、雾灯、日间行车灯、车距灯、后灯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车辆用灯具1中,将车辆直进时的行进方向(前后方向)且照射光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在附图中设为“Z”、将照射的一方设为正面侧。),将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在附图中设为“Y”。),将与光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在附图中设为“X”。)。以下,将实施例1的结构分为“整体结构”、“光源单元结构”、“主要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对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灯具1具备灯壳体11、灯透镜12、反射体13、以及光源单元2。
灯壳体11由着色、涂装后的树脂材料等的不透光性的部件形成,为前方开口、后方封闭的中空形状。在灯壳体11中,设有贯通封闭的后端的安装孔11a。在安装孔11a的边缘,大致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切口部和限位部。
灯透镜12由透明树脂部件、玻璃部件等透光性的部件形成,形成为能够覆盖灯壳体11的敞开的前端的形状。灯透镜12以密封的状态固定于灯壳体11的开口部,确保水密性。划分为灯壳体11和灯透镜12而形成灯室14。
反射体13是对从光源单元2射出的射出光进行配光控制的配光控制部,固定于灯壳体11等。反射体13配置于灯室14内。反射体13形成为在光源单元2的发光部31(后述)的附近具有焦点的弯曲形状。反射体13为内侧的面反射光的反射面13a,在底部设有安装孔13b。安装孔13b在反射体13配置于灯室14内的状态下,是与灯壳体11的安装孔11a相通的位置关系。此外,虽然将反射体13作为与灯壳体11不同的部件来形成,但也可以将一体的结构即灯壳体11的内侧的面作为反射面,也可以作为其他结构。另外,也可以代替反射体13(反射面13a),在光源单元2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设置导光部件,在与该发光部31不同的位置、大小不同的区域射出光,不限定于实施例1的结构。在这样设置导光部件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1也能够作为例如头灯、雾灯、日间行车灯、车距灯等来使用。
在灯室14,与灯壳体11的安装孔11a和反射体13的安装孔13b相通地设有光源单元2。光源单元2在与灯壳体11之间夹设密封部件15(O形圈、橡胶衬垫),能够装卸地安装于灯壳体11的安装孔11a。此外,光源单元2也可以经由上下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左右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而设于灯室14。
在光源单元2的插座7,具备供线束16连接的电源侧连接器6。在插座7的插座主体部71具有周壁71a、凸缘壁71b、以及安装突起71d。
接着,参照图2~图4对光源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光源单元2是将光源3、散热器4、光源侧连接器5、电源侧连接器6、以及插座7紧凑地聚集而一体化的插座类型模块(参照图1、图3)。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光源3具有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以及一对接合引线33。
发光部31是通过对发光元件施加来自电路基板32的驱动电压而发光的部件,从光轴方向观察散热器4的正面时直接固定于正面区域的中央部位置。发光部31具备辅助安装基板31a、一对发光部侧端子31b、发光芯片31c、导热粘接层31d、以及发光面31e。此外,发光部31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电路基板32基于来自搭载于车辆的图外的灯具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而生成向发光部31施加的驱动电压,直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光轴方向正面区域中的除发光部31的固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电路基板32设有具有电容器32f等的半导体元件驱动电路。除此以外,还具备一对铆接孔部32a、一对弯曲孔部32b、一对端子连接孔部32c、一对基板侧端子32d、以及粘合片32e。此外,电路基板32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接合引线33是电气地通电的金属的导电线,金属丝两端部通过使用了超声波振动的引线接合方法而与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接合。此外,接合引线33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散热器4是将发光部31所产生的热传到插座7的散热部件,由导热率高的铝压铸件形成。如图3以及图4所示,散热器4一体地具有第一区域41、第二区域42、翅片部43、以及一对定位突起部46。此外,散热器4也可以由导热率高的其它金属材料、或者导热率高的树脂材料形成。
第一区域41是直接固定发光部31的面,如图3所示,当将散热器4的正面区域分割成两个区域时,形成于正面区域的上部区域。第一区域41是平面且设为比第二区域42向光轴方向突出的较高的面。此外,第一区域41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第二区域42是直接固定电路基板32的面,如图3所示,当将散热器4的正面区域分割成两个区域时,形成于正面区域的下部区域。第二区域42是平面且设为光轴方向的高度比第一区域41低的面。并且,在第二区域42,以在光轴方向上贯通的方式设有一对端子插入孔部42a。并且,在将第二区域42设为正面时,如图4所示,在从光轴方向的相反侧观察的背面侧,设有一对第一突起42b、一对第二突起42c。第一突起42b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夹着一对端子插入孔部42a的左右位置。第二突起42c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夹着一对第一突起42b的左右位置。此外,第二区域42的详细的结构的说明将于后文叙述。
翅片部43形成将从发光部31传递的热传到插座7的散热路径,如图4所示,从固定有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背面侧朝向光轴方向的后方突出地设置。翅片部43具有水平方向的多个并列翅片43a、以及上下方向的多个连结翅片43b。并列翅片43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连结翅片43b在上下方向上架设于上述并列翅片43a。因此,翅片部43做成将四张并列翅片43a和二张连结翅片43b组合成格子状,且并列翅片43a和连结翅片43b在交叉部分连结的结构。
定位突起部46是将电路基板32铆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部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夹着第一区域41的第二区域42的宽度方向左右位置突出地配置有一对。圆柱形状的一对定位突起部46插入到电路基板32的一对铆接孔部32a,将从电路基板32突出的前端部压瘪使其变形。
光源侧连接器5生成通往电路基板32的光源侧供电路径,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以内置状态固定于插座7的下部。光源侧连接器5具有一对供电侧端子棒51a、一对电源侧端子棒51b、以及供电绝缘部52。一对供电侧端子棒51a从供电绝缘部52的一端面52a突出,经由一对端子插入孔部42a插入到一对端子连接孔部32c。并且,供电侧端子棒51a的前端部通过锡焊而固定于端子连接孔部32c。一对电源侧端子棒51b从供电绝缘部52的另一端面52b突出,并与电源侧连接器6电连接。
电源侧连接器6生成通往电路基板32的电源侧供电路径,通过在插座散热部72(后述)的后方而且下侧与插座7嵌合从而固定于插座7(参照图1)。电源侧连接器6的一端与光源侧连接器5连接,另一端与线束16连接。即,由光源侧连接器5和电源侧连接器6以及线束16形成从电源到达电路基板32的供电路径。
插座7具有组装散热器4并且使从散热器4传导来的热释放到外部的散热功能。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光轴方向的正面侧嵌合具备光源3的散热器4来组装。插座7一体地具备:由提高导热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设于光轴方向的正面侧的插座主体部71;以及设于光轴方向的背面侧的插座散热部72。
插座主体部71是组装散热器4的部位。插座主体部71具有周壁71a、凸缘壁71b、安装突起71d、槽部71e、以及一对定位孔71g。周壁71a形成为向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凸缘壁71b由从周壁71a的背面侧向外径方向延伸的台阶面形成。安装突起71d形成为从周壁71a的四个部位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凸形状。槽部71e是形成于圆筒形状的周壁71a的内侧且嵌入散热器4的翅片部43的部分,形成为使翅片部43的形状反转的形状。此外,在槽部71e涂敷有导热润滑脂100。定位孔71g形成为能够插入第二突起42c的形状。
插座散热部72是发挥向外部散热的散热功能的部位,具有向光轴方向的背面侧突出的多个纵板所形成的插座翅片72a。构成插座翅片72a的多个纵板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确保与外部的宽阔的换热面积。
以下,参照图5~图8对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接合引线33、以及散热器4的主要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发光部31具备辅助安装基板31a、一对发光部侧端子31b、发光芯片31c、导热粘接层31d、以及发光面31e。
辅助安装基板31a在光轴方向上从正面侧观察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光轴方向的基板正面固定有一对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发光芯片31c。在该辅助安装基板31a设有将发光部侧端子31b与发光的半导体元件电连接的电路。
一对发光部侧端子31b是供接合引线33的一端部接合的正方形状的LED电极端子,固定配置于辅助安装基板31a的正面而且下侧的左右位置。
发光芯片31c内置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在正面观察时从以宽度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状的发光面31e射出光,因此固定配置于辅助安装基板31a的正面而且上侧的位置。此外,在应用于使用了上述的导光部件的车辆用灯具的情况下,发光芯片31c的发光面31e配置在与导光部件的射入面接近的位置。在此,内置于发光芯片31c的发光元件不限于LED,也可以是LD芯片(激光二极管芯片)、EL(有机EL)等其它自发光半导体元件。此外,在实施例1中,如图5所示,搭载有横向排列配置的四个发光芯片31c,由长方形状的发光面31e覆盖四个发光芯片31c整体。但是,作为发光芯片31c的个数,只要是使用一个以上的例子则不限于四个。另外,在使用多个的发光芯片31c的情况下,配置的方法也不限于横向排列配置,可以采用纵向排列配置、也可以采用将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组合的配置。
导热粘接层31d将辅助安装基板31a粘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正面,是由具有导热性的导热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层。在此,导热粘接剂是指在环氧系、硅系、丙烯系等树脂粘接剂中添加导热率高的金属、陶瓷作为填充物而使其复合化的粘接剂。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电路基板32具备一对铆接孔部32a、一对弯曲孔部32b、一对端子连接孔部32c、一对基板侧端子32d、以及粘合片32e。
一对铆接孔部32a在基板切口部32g的左右分别各设有一个。在铆接孔部32a的每个插入散热器4的定位突起部46,将定位突起部46的前端部压瘪使其变形,由此将电路基板32铆接固定于散热器4。
一对弯曲孔部32b在一对铆接孔部32a与基板切口部32g之间的位置分别各设有一个,并形成为预定角度范围的弯曲形状。
一对端子连接孔部32c在基板切口部32g的下侧在左右分别各设有一个。端子连接孔部32c的每个设置于在将电路基板32安装于散热器4的正面时,在光轴方向上与左右的端子插入孔部42a的每个重叠的对应位置。在端子连接孔部32c分别插入有供电侧端子棒51a。并且,在端子连接孔部32c的正面侧,端子连接孔部32c与供电侧端子棒51a分别经由未图示的锡焊而电连接。
一对基板侧端子32d在上下方向上且在基板切口部32g与端子连接孔部32c之间在左右分别各设有一个,是供接合引线33的另一端部接合的长方形状的基板焊盘端子。在发光部31和电路基板32安装于散热器4的状态下,一对基板侧端子32d的位置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比一对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
粘合片32e是将电路基板32固定于散热器4的正面的片材,使用环氧系树脂粘接剂、硅系树脂粘接剂或者丙烯系树脂粘接剂等材质的带形态的片材(参照图3)。粘合片32e切掉了与电路基板32的铆接孔部32a、弯曲孔部32b、以及端子连接孔部32c对应的部分。此外,作为粘合片32e,也可以是液状形态或者流动状形态等形态,来代替带形态。
一对接合引线33通过使用了超声波振动的引线接合方法将两端部相对于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接合,使用带状的金属材(例如,带状的铝材等)。通过将接合引线33接合,从而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的两组的端子组经由一对接合引线33分别电连接。在此,“引线接合方法”是指,使用夹具来调整加工环境,从焊接劈刀施加超声波振动来进行固相接合的方法,能够进行低温下的接合,因此具有材料的改性极少的优点。
散热器4将圆形状的正面区域分割成直接固定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以及直接固定电路基板32的第二区域42。
如图5所示,第一区域41在正面观察时划分为散热器4的正面圆形区域的上部所具有的第一弓形区域、与从第一弓形区域的中央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一矩形区域组合而成的T字状的区域。
如图5所示,第二区域42在正面观察时划分为散热器4的正面圆形区域的下部所具有第二弓形区域、与从第二弓形区域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第二矩形区域的组合而成的U字状的区域。
并且,当在第一区域41固定发光部31、在第二区域42固定电路基板32时,发光部31直接固定于T字状的第一区域41中成为散热器4的正面圆形区域的中央部分的第一矩形区域的下部侧的位置。电路基板32直接固定于U字状的第二区域42的大致整体的区域。此外,将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中的正面圆形区域的上部所具有的第一弓形区域和第一矩形区域的上部侧合在一起的区域设为使散热器4的正面露出的区域。
接着,基于图5对设于发光部31的发光部侧端子31b的在正面观察时的位置设定进行说明。发光部侧端子31b在正面观察时配置在覆盖发光芯片31c的发光面31e与基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也就是,在正面观察时,关于右侧的发光部侧端子31b,配置在连结发光面31e的左右方向中央的点P1、发光面31e的右侧下边的端点P2、基板侧端子32d的上边的两端点P3、P4这四点而围成的区域F内,而且辅助安装基板31a内的位置。在正面观察时,关于左侧的发光部侧端子31b也同样地配置。即,发光部侧端子31b设定为,在预先决定发光面31e和基板侧端子32d的设定位置时,若将接合引线33的两端部分别与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接合固定,则成为接合引线33不横跨发光面31e之上、或者不通过发光面31e之上的配置。
接着,基于图7对设定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角度范围进行说明。首先,将设定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利用通过发光部侧端子31b的接合中心位置的最小角度线Lmin和最大角度线Lmax设定的角度范围定义为接合范围A(参照图7)。此时,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垂直线YL平行的第一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小角度线Lmin(角度=0°的线)。并且,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水平线XL平行的第二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大角度线Lmax(角度=90°的线)。
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角度设定为接合范围A所含的角度、即最小角度线Lmin与最大角度线Lmax的中间角度范围的角度(例如,角度=45°±10°左右)。即,设定为,当将接合引线33的两端部分别接合于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时,接合引线33的设定角度成为离最小角度线Lmin侧的接合禁止范围C和最大角度线Lmax侧的接合禁止范围D最远的配置。在此,作为“接合禁止范围C”,优选为从最小角度线Lmin向负侧扩展了45°左右的范围。作为“接合禁止范围D”,优选从最大角度线Lmax侧向正侧扩展了45°左右的范围。
接着,基于图8对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与发光面31e的光轴正交方向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关系进行说明。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设定为比发光面31e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低的位置。并且,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设定为与基板侧端子32d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3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基板侧端子32d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3高的位置(h1>h2≥h3)。即,侧面观察时的发光部侧端子31b的高度h2与基板侧端子32d的高度h3的关系考虑防止与发光面31e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接近配置的周边部件(导光部件等)与接合引线33的干涉来设定,高低差(h2-h3)为0(零)以上即可。
此外,在实施例1中,如图8所示,由于将接合引线33向光轴方向突出的高度抑制得更低,因此能够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高度h2设定为比发光面31e的高度h1低的位置、且比基板侧端子32d的高度h3高的位置(h1>h2>h3)。在此,就“高度h”而言,当从散热器4的正面向光轴方向的里侧的预定位置设定了基准面(h=0)时,在发光面31e的高度h1的情况下,是指从基准面至发光面31e为止的高度,在发光部侧端子31b以及基板侧端子32d的高度h2、h3的情况下,是指从基准面至各端子31b、32d的表面为止的高度。
利用倾斜面44连接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形成为区域面的高度不同的台阶面。并且,台阶面成为使固定有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比固定有电路基板32的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高的位置的设定(H1>H2)。
此外,通过成为使固定有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比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高的台阶面的设定,从而散热器4中的第一区域41中的光轴方向的厚度比第二区域42中的光轴方向的厚度厚(参照图6)。在此,就“高度H”而言,当在从散热器4的正面朝向光轴方向的里侧的预定位置设定了基准面(H=0)时,在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的情况下,是指从基准面至第一区域41的表面为止的高度。另外,在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的情况下,是指从基准面至第二区域42的表面为止的高度。
以下,将实施例1中的作用分为“光源单元的组装作用”、“光源单元的散热作用”、“光源单元的特征作用”进行说明。
对光源单元2的组装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3所示,光源侧连接器5通过嵌合插入固定于插座7。
接着,向散热器4安装发光部31。此时,发光部31通过导热粘接剂而直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接着,电路基板32通过粘合片32e直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第二区域42。接着,在电路基板32的铆接孔部32a插入散热器4的定位突起部46,通过将定位突起部46的前端部压瘪来铆接。由此,电路基板32铆接固定于散热器4。接着,通过使用了超声波振动的引线接合方法,将接合引线33的两端部接合于左右的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左右的基板侧端子32d。
接下来,通过相对于插座7固定安装有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以及接合引线33的散热器4来组装。此时,在插座7的槽部71e涂敷导热润滑脂100。接着,散热器4的第二突起42c插入到插座7的定位孔71g。接下来,散热器4和插座7通过粘接剂而固定。该固定作业时,通过散热器4的第二突起42c与插座7的定位孔71g的定位作用,散热器4的翅片部43使相对于插座7的槽部71e的嵌合状态行进的同时进行固定。
接下来,在电路基板32的正面侧,以将光源侧连接器5的供电侧端子棒51a与电路基板32的端子连接孔部32c电连接的方式进行锡焊。经由上述的组装顺序,组装光源单元2。
近年来,通过促进车辆用灯具的LED化,新的设计的小型化、零件件数的削减,要求在一个LED的高输出化以及高亮度化。但是,在LED的高输出化反而引起高发热,更加希望散热性能的高效化。
光源单元2的发光部31通过导热性粘接剂直接固定于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换言之,采用将LED直接安装于散热器4的散热器安装构造。因而,从发光部31产生的热直接向散热器4传导。接着,传导到散热器4的热从散热器4的翅片部43向插座7传导。此时,散热器4的翅片部43与插座7的槽部71e是经由导热润滑脂100接近的状态,因此将来自散热器4的热高效地向插座7传导。并且,传导到插座7的热从插座7的插座散热部72向外部散热。
这样,光源单元2由于采用了发光部31的散热器安装构造,因此与发光部的基板安装构造相比,提高散热性能。在此,发光部的基板安装构造是指,例如日本特开2013-247062号公报等所记载的那样,是在电路基板的上表面设置作为发光部的LED发光芯片的构造。
在实施例1中,将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设为第一区域41较高的台阶面,将直接固定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光轴方向的散热器厚度设定为比直接固定电路基板32的第二区域42的散热器厚度厚。
因而,散热器4中直接固定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热容量比第二区域42的热容量大。因此,当来自发光部31的热持续产生,且由于发热量比散热量大的热而发光部31的温度欲上升时,与使散热器厚度为相同的厚度的情况相比,散热器4的散热量提高。其结果,发光部31的发热量与散热器4的散热量的差被抑制为较小,能够有效地抑制发光部31温度上升。
在实施例1中,通过接合引线33将设于发光部31的发光部侧端子31b与设于电路基板32的基板侧端子32d电连接。此时,将发光部侧端子31b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发光芯片31c的发光面31e与基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
即,将发光面31e的设定位置与基板侧端子32d的设定位置的位置设为基准,来确定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位置。因此,当将接合引线33的两端分别与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接合固定时,接合引线33配置在不与发光面31e干涉而且从发光面31e偏离的位置。因而,接合引线33不会横穿发光面31e、或者接合引线33不会与发光面31e的一部分干涉。其结果,能够防止接合引线33遮挡来自发光面31e的射出光。
在实施例1中,将设定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利用通过发光部侧端子31b的接合中心位置的最小角度线Lmin和最大角度线Lmax设定的角度范围称为接合范围A。此时,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垂直线YL平行的第一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小角度线Lmin。
即,在实施例1中,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垂直线YL平行的第一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小角度线Lmin,由此一对接合引线33设定为在正面观察时敞开为上下方向的纵向平行配置以上的角度。因此,能够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相互交叉。除此以外,能够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与配置在相互接近的内侧位置的周边单元零件(例如,电容器32f等)的干涉(参照图7)。
在实施例1中,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水平线XL平行的第二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大角度线Lmax。
即,在实施例1中,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水平线XL平行的第二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大角度线Lmax,由此一对接合引线33设定为在正面观察时闭合为沿水平方向扩展的直线配置以下的角度。因此,能够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与配置在相互分离的外侧位置的周边单元零件(例如,用于将电路基板32固定于散热器4的定位突起部46等)的干涉(参照图7)。
在实施例1中,将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角度设定为接合范围A所含的角度、即最小角度线Lmin与最大角度线Lmax的中间角度范围的角度。
即,在实施例1中,接合引线33通过由最小角度线Lmin与最大角度线Lmax的中间角度范围的角度来设定,从而如图5所示,一对接合引线33通过在正面观察时向两侧敞开为45°左右的角度的配置(=ハ字状的配置)来设定。因此,一对接合引线33配置在最偏离周边单元零件即电容器32f、定位突起部46的位置。因而,确保了在引线接合方法中使用的夹具的设定区域,在焊接劈刀与周边单元零件之间确保充足的距离。其结果,除了能够可靠地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与周边单元零件的干涉以外,还能够无障碍地顺畅地进行利用了引线接合方法的接合作业。
在实施例1中,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设定为比发光面31e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低的位置。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设定为比基板侧端子32d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3高的位置。
即,在实施例1中,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配置于比发光面31e更远离周边部件的位置。因此,如图8所示,连接发光部侧端子31b和基板侧端子32d的接合引线33即使成为向光轴方向突出的弯曲状态,也成为确保偏离周边部件(导光部件E等)的距离的配置。其结果,在与发光面31e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接近地配置导光部件E、内透镜等的周边部件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33与导光部件E、内透镜等的周边部件干涉。尤其是,在向车辆用灯具1的应用中,由于使光源单元2旋转的同时进行安装,因此在光源单元2的安装时也能够防止与周边部件的干涉。
在实施例1中,将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与第二区域42形成为台阶面,台阶面设定为使固定有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比固定有电路基板32的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高的位置。
即,在实施例1中,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与第二区域42形成为台阶面,设定为第一区域41的高度H1比第二区域42的高度H2高。因此,若在第一区域41的面固定发光部31、在第二区域42的面固定电路基板32,则发光面31e、发光部侧端子31b以及基板侧端子32d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h2、h3的关系(h1>h2≥h3)成立。因而,不需要进行发光部的设定、基板的厚度设定等的研究,设为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h2、h3的关系就能够容易地得到能够防止与发光面31e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接近地配置的周边部件与一对接合引线33的干涉的高度关系的设定。除此以外,通过成为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比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高的设定,能够使固定有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散热器4的厚度比第二区域42的厚度厚,能够实现散热效率的进一步的高效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1中也能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1)在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31、电路基板32、以及散热器4的车辆用灯具1中,将散热器4的正面区域分割成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在第一区域41固定发光部31,在第二区域42固定电路基板32,利用接合引线33将设于发光部31的发光部侧端子31b和设于电路基板32的基板侧端子32d电连接,将发光部侧端子31b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发光元件的发光面31e与基板侧端子32d之间的位置。因此,提高来自发光部31的散热性能的同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33遮挡来自发光面31e的射出光。
(2)当将设定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利用通过发光部侧端子31b的接合中心位置的最小角度线Lmin和最大角度线Lmax设定的角度范围称为接合范围A时,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垂直线YL平行的第一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小角度线Lmin。因此,能够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相互交叉,并且能够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与相互将接近地配置在内侧位置的周边单元零件的干涉。
(3)利用与通过发光面31e的中心位置O的水平线XL平行的第二平行线来设定接合范围A的最大角度线Lmax。因此,能够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与配置在相互分离的外侧位置的周边单元零件的干涉。
(4)将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角度设定为接合范围A所含的角度、即最小角度线Lmin与最大角度线Lmax的中间角度范围的角度。因此,除了能够可靠地防止一对接合引线33与周边单元零件的干涉以外,还能够无障碍地顺畅地进行利用了引线接合方法的接合作业。
(5)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设定为比发光面31e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低的位置。将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设定为与基板侧端子32d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3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比基板侧端子32d高的位置。因此,在与发光面31e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接近地配置周边部件时,能够防止接合引线33与周边部件干涉。
(6)将散热器4的第一区域41与第二区域42形成为台阶面,台阶面设定为使固定有发光部31的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比固定有电路基板32的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高的位置。因此,设为发光部侧端子31b、基板侧端子32d以及发光面31e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关系,就能够容易地得到能够防止与发光面31e的光轴方向的正面侧接近地配置的周边部件与接合引线33的干涉的高度关系的设定。
以上,基于实施例1对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1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1,只要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的各方案的发明的主旨,就允许设计的变更、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作为发光部31和电路基板32的分割配置,示出了发光部31配置在散热器4的正面区域的中央部、电路基板32配置在包围发光部31的下部以及两侧部的区域的例子。但是,作为发光部和电路基板的分割配置,并不限于实施例1的分割配置,包含利用各种分割配置的辅助安装类型。例如,也可以采用发光部配置在散热器的正面区域的中央部、电路基板配置在包围发光部的上部以及两侧部的区域的例子。另外,也可以采用发光部配置在散热器的正面区域的中央部、电路基板包围发光部的整周的配置的例子。并且,也可以采用预先在电路基板设置多个发光部设定孔,并在电路基板中分散配置多个发光部的例子。
在实施例1中,作为散热器4,示出了划分该正面区域的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形成为台阶面的例子。但是,作为散热器,例如也可以采用将正面区域形成为同一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决定划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边界线的例子。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利用接合范围A所含的角度、即最小角度线Lmin与最大角度线Lmax的中间角度范围的角度来设定接合引线33的正面观察时的角度的例子。但是,接合引线的角度设定并不限于实施例1的角度设定。总之,有时根据使用的辅助安装类型的形态不同而能够设定的接合范围、最佳的接合引线的设定角度而不同。因而,有时即使是偏离实施例1所示的接合范围A的角度也允许作为接合引线的设定角度。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应用于车辆用灯具1的例子,该车辆用灯具1具备将光源3、散热器4、光源侧连接器5、电源侧连接器6、以及插座7一体化的插座类型模块的光源单元2。但是,作为所应用的车辆用灯具,并不限于具备插座类型模块的光源单元的车辆用灯具,只要是至少具备发光部、电路基板、以及散热器的车辆用灯具就能够应用。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将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1应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利用了反射面13a(反射体13)的反射型的灯具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1应用于利用了投影透镜的灯具,也可以应用于在光源(发光部)前方配置导光部件的导光类型的灯具。
符号的说明
1—车辆用灯具,2—光源单元,3—光源,31—发光部,31b—发光部侧端子,31e—发光面,32—电路基板,32d—基板侧端子,33—接合引线,4—散热器,41—第一区域,42—第二区域,A—接合范围,Lmin—最小角度线,Lmax—最大角度线,YL—垂直线,XL—水平线,h1—发光面31e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发光部侧端子31b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3—基板侧端子32d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1—第一区域41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H2—第二区域42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X—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上下方向(铅垂方向),Z—光轴方向(前后方向)。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具备具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部、电路基板以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散热器的正面区域分割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一区域固定上述发光部,在上述第二区域固定上述电路基板,
利用接合引线将设于上述发光部的发光部侧端子和设于上述电路基板的基板侧端子电连接,
将上述发光部侧端子配置于在正面观察时覆盖上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与上述基板侧端子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当将设定上述接合引线的正面观察时的允许角度范围、即利用通过上述发光部侧端子的接合中心位置的最小角度线和最大角度线设定的角度范围称为接合范围时,
利用与通过上述发光面的中心位置的垂直线平行的第一平行线来设定上述接合范围的最小角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利用与通过上述发光面的中心位置的水平线平行的第二平行线来设定上述接合范围的上述最大角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接合引线的正面观察时的角度设定为上述接合范围所含的角度、即上述最小角度线与上述最大角度线的中间角度范围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发光部侧端子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设定在比上述发光面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低的位置,
将上述发光部侧端子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设定在与上述基板侧端子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比上述基板侧端子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散热器的上述第一区域与上述第二区域形成为台阶面,
上述台阶面设定在使固定有上述发光部的上述第一区域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比固定有上述电路基板的上述第二区域的侧面观察时的高度高的位置。
CN202280013680.3A 2021-02-08 2022-02-08 车辆用灯具 Pending CN116802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8046A JP2022120965A (ja) 2021-02-08 2021-02-08 車両用灯具
JP2021-018046 2021-02-08
PCT/JP2022/004863 WO2022168988A1 (ja) 2021-02-08 2022-02-08 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2432A true CN116802432A (zh) 2023-09-22

Family

ID=82742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3680.3A Pending CN116802432A (zh) 2021-02-08 2022-02-08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90132A4 (zh)
JP (1) JP2022120965A (zh)
CN (1) CN116802432A (zh)
WO (1) WO20221689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4058B2 (ja) * 2005-09-20 2009-01-0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Led照明器具
JP5436408B2 (ja) 2007-04-03 2014-03-05 オスラム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半導体光モジュール
US8845161B2 (en) * 2011-02-09 2014-09-30 Truck-Lite Co., Llc Headlamp assembly with heat sink structure
WO2013153938A1 (ja) * 2012-04-11 2013-10-17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光源及び車両用照明装置
JP6035873B2 (ja) 2012-05-29 2016-11-30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の半導体型光源の光源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の半導体型光源の光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灯具
JP6245095B2 (ja) * 2014-07-09 2017-12-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発光装置
JP2019169358A (ja) * 2018-03-23 2019-10-0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2022057394A (ja) * 2020-09-30 2022-04-1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7505356B2 (ja) * 2020-09-30 2024-06-25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2022084167A (ja) * 2020-11-26 2022-06-07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8988A1 (ja) 2022-08-11
US20240093847A1 (en) 2024-03-21
EP4290132A4 (en) 2024-06-05
JP2022120965A (ja) 2022-08-19
EP4290132A1 (en) 2023-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5060B1 (ko) 광원 유닛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전조등
JP4662361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
KR100901401B1 (ko) 광원 모듈 및 차량용 등기구
CN109424916B (zh) 灯具单元以及车辆用灯具
CN109424911B (zh) 灯具单元及车辆用灯具
JP4329735B2 (ja) Ledランプユニット
JP6074742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2014235874A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2019169358A (ja) 車両用灯具
US12025284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JP6089350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US20230383922A1 (en) Lighting fixture for vehicle
US12123564B2 (en) Vehicle lamp with light emitting portion-side terminal
CN116802432A (zh) 车辆用灯具
JP6308483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6115800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6120165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6936084B2 (ja) 灯具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灯具
US11655968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JP6153048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2023067055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8202188A (zh) 车辆用灯具
JP6124129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6029014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前照灯
JP2020035698A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