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高楼耸立,受各个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多沿海地区存在大量、深层淤泥质土,故选用预应力管桩进行桩基础施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期相对闭口型预应力管桩短,故广泛使用,而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地下水渗透进管桩内,进而造成开口型预应力管桩渗水,随着渗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内水位升高,渗入水液侵蚀开口型预应力管桩的桩头支撑部位,对整个防水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开口型预应力管桩渗水在施工过程中是关键控制要点,对整体工程结构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渗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的水液带来侵蚀工程结构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内置的托板上开孔;
步骤二、将圆钢管一的底部插设安装在托板的开孔内,所述圆钢管一自下至上依次贯穿承台部和底板部;
步骤三、切削所述圆钢管一的顶端,用于将所述圆钢管一的顶口端与所述底板部的顶端面相齐平;
步骤四、将切半PVC管平铺在所述底板部的顶端面上,且所述切半PVC管覆盖在所述圆钢管一的顶口端上,并将所述切半PVC管的一侧管口端用胶带封堵头堵塞,所述切半PVC管远离所述胶带封堵头的一端伸入至集水井部内;
步骤五、在所述底板部的顶端面上浇筑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用于包裹固定所述切半PVC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所述圆钢管一与所述托板之间的插接位置焊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所述圆钢管一的直径为100mm,且所述圆钢管一向下伸出所述托板的长度为2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所述切半PVC管的直径为200mm。
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内且位于托板上方设置浇筑桩头;
步骤二、沿所述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的顶口轮廓砌筑砖砌结构,且在所述砖砌结构与所述浇筑桩头之间围成的空腔内填充碎石料;
步骤三、将圆钢管二的底部插设进入所述砖砌结构与所述浇筑桩头之间围成的空腔内,所述圆钢管二自下至上依次贯穿承台部和底板部;
步骤四、切削所述圆钢管二的顶端,用于将所述圆钢管二的顶口端与所述底板部的顶端面相齐平;
步骤五、将切半PVC管平铺在所述底板部的顶端面上,且所述切半PVC管覆盖在所述圆钢管二的顶口端上,并将所述切半PVC管的一侧管口端用胶带封堵头堵塞,所述切半PVC管远离所述胶带封堵头的一端伸入至集水井部内;
步骤六、在所述底板部的顶端面上浇筑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用于包裹固定所述切半PVC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所述砖砌结构的高度为5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所述圆钢管二的直径为100mm,且所述圆钢管二底口端距离所述浇筑桩头顶端的高度为15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所述圆钢管二的插设底部侧壁上均布开设渗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五中所述切半PVC管的直径为2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的内芯未浇筑情况下使用时,通过圆钢管一和切半PVC管进行引、排水,有效解决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渗水问题,避免反复进行防渗工作;圆钢管一和切半PVC管进行施工,管路之间的连接节点少,施工操作简单有效,且经济、合理;
(2)本发明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的内芯设置浇筑桩头情况下使用,通过圆钢管二和切半PVC管进行引、排水,有效解决浇筑桩头渗液的问题,避免反复进行防渗工作;圆钢管二和切半PVC管进行施工,管路之间的连接节点少,施工操作简单有效,且经济、合理;
(3)本发明同时满足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的内芯未浇筑或浇筑情况下的防渗漏要求,且同时可以减少建设成本投入,引排水管路取材方便,施工快捷,且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避免渗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的水液带来侵蚀工程结构质量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实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实施1中的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未进行浇筑桩头引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2中的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进行浇筑桩头引排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0、浇筑桩头;2、托板;3、圆钢管一;30、圆钢管二;4、承台部;40、砖砌结构;41、碎石料;5、切半PVC管;6、胶带封堵头;7、底板部;8、保护层;9、集水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内置的托板2上开孔,内置的托板2用于支撑定位钢筋网架使用,将钢筋网架置于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的顶端,加强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与承台部4之间的连接强度。
步骤二、将圆钢管一3的底部插设安装在托板2的开孔内,圆钢管一3自下至上依次贯穿承台部4和底板部7,其中,圆钢管一3与托板2之间的插接位置焊接连接,以使圆钢管一3插接位置固定,圆钢管一3的直径为100mm,且圆钢管一3向下伸出托板2的长度为200mm,在地下水位进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内时,水液可以经圆钢管一3导出,避免水液渗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与承台部4之间的连接部位。
步骤三、圆钢管一3顶端预留至底板部7以上50mm,切削圆钢管一3的顶端,用于将圆钢管一3的顶口端与底板部7的顶端面相齐平,便于使得圆钢管一3顶口端导出的水液沿切半PVC管5的内腔排出。
步骤四、将切半PVC管5平铺在底板部7的顶端面上,且切半PVC管5覆盖在圆钢管一3的顶口端上,并将切半PVC管5的一侧管口端用胶带封堵头6堵塞,切半PVC管5远离胶带封堵头6的一端伸入至集水井部9内,切半PVC管5的直径为200mm,布设切半PVC管5方便,以使切半PVC管5与圆钢管一3组成导排水管路,在切半PVC管5的一侧管口端用胶带封堵头6堵塞时,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内芯水液可以向切半PVC管5另一端导流排出至集水井部9,以解决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内芯渗水的问题。
步骤五、在底板部7的顶端面上浇筑保护层8,保护层8用于包裹固定切半PVC管5,所浇筑的保护层8对切半PVC管5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是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的内芯未浇筑情况下使用,通过圆钢管一3和切半PVC管5进行引、排水,有效解决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渗水问题,避免反复进行防渗工作;圆钢管一3和切半PVC管5进行施工,管路之间的连接节点少,施工操作简单有效,且经济、合理。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用于淤泥地质下开口型预应力管桩头渗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内且位于托板2上方设置浇筑桩头10,设置的浇筑桩头10加强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与承台部4之间的连接强度。
步骤二、沿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的顶口轮廓砌筑砖砌结构40,且在砖砌结构40与浇筑桩头10之间围成的空腔内填充碎石料41,砖砌结构40的高度为500mm,砌筑的砖砌结构40用于围成填充碎石料41的轮廓,在浇筑桩头10发生渗水情况时,水液进入碎石料41的空隙中。
步骤三、将圆钢管二30的底部插设进入砖砌结构40与浇筑桩头10之间围成的空腔内,圆钢管二30自下至上依次贯穿承台部4和底板部7,以使圆钢管二30插接位置固定,圆钢管二30的直径为100mm,且圆钢管二30底口端距离浇筑桩头10顶端的高度为150mm,在地下水位进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内时,并由浇筑桩头10向上渗液,水液可以经圆钢管二30导出,避免水液渗入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与承台部4之间的连接部位。
本步骤中,圆钢管二30的插设底部侧壁上均布开设渗水孔,均布开设的渗水孔用于加快渗液排出的作用。
步骤四、圆钢管二30顶端预留至底板部7以上50mm,切削圆钢管二30的顶端,用于将圆钢管二30的顶口端与底板部7的顶端面相齐平,便于使得圆钢管二30顶口端导出的水液沿切半PVC管5的内腔排出。
步骤五、将切半PVC管5平铺在底板部7的顶端面上,且切半PVC管5覆盖在圆钢管二30的顶口端上,并将切半PVC管5的一侧管口端用胶带封堵头6堵塞,切半PVC管5远离胶带封堵头6的一端伸入至集水井部9内,切半PVC管5的直径为200mm,布设切半PVC管5方便,以使切半PVC管5与圆钢管二30组成导排水管路,在切半PVC管5的一侧管口端用胶带封堵头6堵塞时,浇筑桩头10渗液可以向切半PVC管5另一端导流排出至集水井部9,以解决浇筑桩头10渗液的问题。
步骤六、在底板部7的顶端面上浇筑保护层8,保护层8用于包裹固定切半PVC管5,所浇筑的保护层8对切半PVC管5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是在开口型预应力管桩部1的内芯设置浇筑桩头10情况下使用,通过圆钢管二30和切半PVC管5进行引、排水,有效解决浇筑桩头10渗液的问题,避免反复进行防渗工作;圆钢管二30和切半PVC管5进行施工,管路之间的连接节点少,施工操作简单有效,且经济、合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