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2787A - 运动鞋 - Google Patents

运动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2787A
CN116782787A CN202180088532.3A CN202180088532A CN116782787A CN 116782787 A CN116782787 A CN 116782787A CN 202180088532 A CN202180088532 A CN 202180088532A CN 116782787 A CN116782787 A CN 116782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portion
outsole
adjacent
protrusion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8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甲斐智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ex KK
Original Assignee
Yonex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ex KK filed Critical Yonex KK
Publication of CN116782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2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使得能够良好地发挥对于接地面的抓地性能。具备与接地面(G)接触的外底(10)而构成运动鞋(1)。外底在下表面具备向下方突出、并且沿交叉的脚宽方向及前后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的突部(20)。各突部分别具备中央形成部(21)、从中央形成部(21)向脚宽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一外侧形成部(23)、以及从中央形成部向前后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外侧形成部(24)。第一外侧形成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在脚宽方向上相邻的其它突部的第一外侧形成部相邻。第二外侧形成部在脚宽方向上,与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其它突部的第二外侧形成部相邻。

Description

运动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外底具备多个突部的运动鞋。
背景技术
在运动用的鞋、尤其是羽毛球鞋中,在羽毛球比赛的性质上,要求在各种步法中限制外底的底面侧与地面之间的打滑的抓地性能。该抓地性能主要通过形成于外底的底面的多个突出部来发挥。作为像这样在外底具有多个突出部的羽毛球鞋,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在外底的底面形成沿各种方向延伸的槽,通过该槽排列形成多个四边形状、三角形状的突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2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鞋中,由于突出部的平面积变大而在着地时等难以变形,所以关于抓地性能存在改善的余地。在此,作为鞋,可以考虑将从底侧观察时成为小圆形的销状的突部均匀地排列而形成外底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中,虽然与专利文献1的鞋相比突部的变形得到促进,但存在该变形过大而无法充分发挥抓地性能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鞋,能够良好地发挥对于接地面的抓地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中的一方式的运动鞋是具备与接地面接触的外底的运动鞋,它的特征在于,前述外底至少在下表面具备向下方突出、并且沿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的突部,多个前述突部分别具备中央形成部、从该中央形成部向前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一外侧形成部、以及从前述中央形成部向前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外侧形成部,前述第一外侧形成部在前述第二方向上,与在前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其它前述突部的前述第一外侧形成部相邻或靠近地配置,前述第二外侧形成部在前述第一方向上,与在前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其它前述突部的前述第二外侧形成部相邻或靠近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球员的各种步法中对接地面的着地时等,能够使多个突部的第一外侧形成部、第二外侧形成部变形而发挥抓地性能。而且,就第一外侧形成部、第二外侧形成部而言,处于相邻的突部的第一外侧形成部、第二外侧形成部相邻或靠近地配置的位置关系。因而,该位置关系中的任一方支撑另一方而能够抑制发生过大的变形。换言之,在着地时等,能够使第一外侧形成部、第二外侧形成部适度变形,能够良好地发挥基于突部的抓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羽毛球鞋的外底的仰视图。
图2是突部的放大说明图。
图3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了的突部的说明图。
图4A是图3的A-A线断面图,图4B是图3的B-B线断面图。
图5是示出突部由于来自后方的力而变形了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突部由于来自外脚侧的力而变形了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此外,以下,对将本发明的运动鞋应用于羽毛球鞋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应用对象不限定于此,可以变更。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多种任意运动项目的鞋、例如除了网球鞋、高尔夫球鞋之外,还有日常的城市鞋、步行鞋、慢跑鞋,其利用范围广泛。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羽毛球鞋的外底的仰视图。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有时为了方便说明,将一部分结构省略。此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如图1中箭头所示,将鞋的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脚尖侧设为前侧,将脚跟侧设为后侧。另外,将使鞋的外底接地了的状态下的竖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纸面正交方向近前侧设为下侧,将进深侧设为上侧。而且,将与前后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设为脚宽方向,将拇趾侧设为内脚侧,将小趾侧设为外脚侧。在此,脚宽方向被设为第一方向,前后方向被设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被设为正交两轴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羽毛球鞋1在其底面(下表面),换言之与体育馆的地面等接地面G(参照图4A及图4B)接触时的接地侧具备外底10。对于该外底10,使用软质的合成树脂材料,作为合成树脂材料,可以例示橡胶、尿烷等。在外底10的上表面,贴合有发泡聚氨酯、EVA等冲击吸收性优异的软质弹性体制的中底(未图示)。通过该中底及外底10形成羽毛球鞋1的鞋底3。在中底的周缘一体地贴附有上部构件(未图示)的下缘部而形成羽毛球鞋1。
在外底10中,由前脚部11和脚跟部13从前后方向夹着配置有成为与脚的脚心对应的区域的脚心对应部12。换言之,在脚心对应部12的前方形成前脚部11,在后方形成脚跟部13。
外底10具备主要形成于脚心对应部12的凹陷部15。凹陷部15在脚宽方向上,内脚侧向外底10的外部开放,外脚侧由外底10封闭。另外,凹陷部15在外底10的脚宽方向中央部,从前脚部11的后部穿过脚心对应部12而形成至脚跟部13的中心部分。凹陷部15具有从外底10的脚宽方向中央部朝向内脚侧的开放部而变窄的形状。
在前脚部11,形成有从凹陷部15的前端向大致前方延伸的L字状的弯折槽11a、和从弯折槽11a的前端向前侧及内脚侧分支延伸的分支槽11b。在脚跟部1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有相对于脚宽方向稍微倾斜的倾斜槽13a。脚跟部13的后方外脚侧形成有呈格子状延出的多条槽13b。
外底10具备从下方观察时排列形成有多个的突部20。突部20形成于外底10中的弯折槽11a、分支槽11b、倾斜槽13a、槽13b、以及凹陷部15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区域。
突部20的形状、朝向形成为根据外底10的部位而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外底10的3个区域不同,将该3个区域设为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第三区域A3。
第一区域A1被设为前脚部11中比分支槽11b靠前侧及内脚侧的区域。另外,第一区域A1也包含前脚部11中沿脚宽方向延伸的分支槽11b、弯折槽11a、以及凹陷部15所包围的区域。第二区域A2被设为在脚宽方向上比弯折槽11a、分支槽11b、以及凹陷部15靠外脚侧的区域。另外,第二区域A2被设为在前后方向上从前脚部11的前端到倾斜槽13a的区域。第三区域A3被设为脚跟部13中没有形成倾斜槽13a、槽13b、以及凹陷部15的区域。
首先,以下,除了图1还参照图2,对形成于第一区域A1的突部2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区域A1中的外底10的多个突部20沿成为正交的方向的脚宽方向及前后方向排列形成。各突部20在外底10的下表面形成为向下方突出。
第一区域A1的各突部20从下方观察到的形状相同,形成为大致风车形状。此外,在外底10中与弯折槽11a、分支槽11b、凹陷部15、以及外脚侧的外缘相邻的突部20设置为在该相邻位置附近被切断了的形状。另外,与外底10的内脚侧的外缘相邻的突部20以从内脚侧的外缘立起并绕至外底10的侧面(未图示)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因此,多个突部20不仅形成于外底10的下表面,还形成于侧面。
图2是突部的放大说明图。如图2所示,多个突部20分别具备从下方观察时呈中央的正方形状的区域的中央形成部21、从中央形成部21向脚宽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一外侧形成部23、以及从中央形成部21向前后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外侧形成部24。此外,各突部20形成为平面形状朝向成为图2的纸面近前侧的下方而变小的形状。因此,各突部20在图1及图2中,外缘由平行的2条线来表示。
在各突部20中,在前后方向上,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宽度形成为比中央形成部21的宽度小,具体地说,形成为中央形成部21的宽度的一半左右。另外,在各突部20中,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中的后端与中央形成部21的后端对齐地配置。因此,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从中央形成部21的前后方向后半部分向内脚侧突出地形成。
而且,在各突部20中,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中的前端与中央形成部21的前端对齐地配置。因此,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从中央形成部21的前后方向前半部分向外脚侧突出地形成。像这样,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一对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一方)相对于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一对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另一方)而言、前后方向的形成位置错开地形成。
在各突部20中,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形成于使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绕着中央形成部21的中心位置旋转了90°后的位置。详细说来,在各突部20中,在脚宽方向上,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宽度形成为比中央形成部21的宽度小,具体地说,形成为中央形成部21的宽度的一半左右。另外,在各突部20中,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中的内脚侧的端部与中央形成部21中的内脚侧的端部对齐地配置。因此,在中央形成部21的脚宽方向上,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从内脚侧的一半部分向前方突出地形成。
而且,在各突部20中,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中的外脚侧的端部与中央形成部21中的外脚侧的端部对齐地配置。因此,在中央形成部21的脚宽方向上,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从外脚侧的一半部分向后方突出地形成。像这样,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一对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一方)相对于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一对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另一方)而言、脚宽方向的形成位置错开地形成。
通过像上述那样设定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及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宽度、形成位置,能够使在各突部20的排列方向上相邻的突部20接近。由此,能够采用增加外底10中的突部20的形成数量的设计。
各突部20在外底10的下表面,除了与外底10的外缘、弯折槽11a、分支槽11b、凹陷部15(均参照图1)相邻的情况之外,在脚宽方向及前后方向上与其它突部20相邻。对于在脚宽方向上相邻的突部20彼此,它们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在前后方向上相邻地配置。详细说来,在各突部20中,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前端与在内脚侧相邻的其它突部20的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后端相邻地配置。换言之,在各突部20中,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后端与在外脚侧相邻的其它突部20的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前端相邻地配置。
第一外侧形成部23具备第一变形区域23a,该第一变形区域23a被设为与在前后方向上相邻地配置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相对的区域。
对于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突部20彼此,它们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在脚宽方向上相邻地配置。详细说来,在各突部20中,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外脚侧的端部与在前侧相邻的其它突部20的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内脚侧的端部相邻地配置。换言之,在各突部20中,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内脚侧的端部与在后侧相邻的其它突部20的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外脚侧的端部相邻地配置。
第二外侧形成部24具备第二变形区域24a,该第二变形区域24a被设为与在脚宽方向上相邻地配置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相对的区域。
在此,在各突部20中,在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及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中的与中央形成部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靠近该端部相邻的其它突部20的中央形成部21之间,形成有间隙26。该间隙26成为外底10中没有形成突部20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由沿脚宽方向及前后方向排列的4个突部20包围的区域,包含4个间隙26而形成为与突部20相似的风车形状。通过该风车形状的区域,形成向上方(图中纸面进深侧)凹陷的凹部27,凹部27中的除了间隙26之外的区域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状的中央区域28。
在此,使用图3及图4对第一外侧形成部23及第二外侧形成部24进一步进行说明。图3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了的突部的说明图。图4A是图3的A-A线断面图,图4B是图3的B-B线断面图。如图3及图4A所示,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形成为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细的形状。因此,相互相邻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之间,在剖视下形成为V字形状的槽,在该槽的上部(底部),第一外侧形成部23彼此接触。
另外,如图4B所示,在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中也形成为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细的形状。因此,相互相邻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之间,在剖视下形成为V字形状的槽,在该槽的上部(底部),第二外侧形成部24彼此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底10中,图4A所示的形状与图4B所示的形状相同。
返回图1,第二区域A2的突部20相对于上述的第一区域A1的突部20而言,在中央形成部21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圆形的陷入部21a。第二区域A2的突部20除了形成有陷入部21a之外,与第一区域A1的突部20同样地形成。另外,第三区域A3的突部20相对于第二区域A2的突部20而言改变了朝向,在图1中,在稍微向逆时针方向倾斜了的朝向上排列形成。第三区域A3的突部20除了改变了突部20的朝向及排列方向之外,与第二区域A2的突部20同样地形成。没有形成陷入部21a的突部20与形成有陷入部21a的突部20相比,刚性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与拇趾及拇趾球部分对应的第一区域A1中在突部20不形成陷入部21a的结构,提高了刚性。此外,外底10的各个突部20中形成还是不形成陷入部21a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例如,可以采用在外底10的所有突部20都形成陷入部21a的结构、在外底10的所有突部20都不形成陷入部21a的结构、或者在多个突部20中的至少一个突部形成陷入部21a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在第一~第三区域A1~A3中的至少一个区域的各突部20形成陷入部21a、而在除此以外的区域的各突部20不形成陷入部21a的结构。
接下来,对在外底10着地于接地面G(参照图4A)时(以下,设为“着地时”)的各突部20的弹性变形进行说明。着地时,根据球员的动作,会从接地面G对外底10从各种方向施加力。在凹部27中,中央区域28的脚宽方向及前后方向这两方的尺寸大,所以,力容易从该中央区域28朝向突部20作用。以下,首先,参照图5,对羽毛球鞋1在向后方移动的过程中着地于接地面G而对于各突部20施加了从后向前的力(来自后方的力)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突部由于来自后方的力而变形了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此外,对于图5的突部的变形,图示出进行简化且仅将一部分变形了的状态(后述的图6也同样)。如图5所示,在来自后方的力施加于各突部20的情况下,在凹部27的中央区域28,作用有从后向前的力。由此,与中央区域28的前侧相对的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以朝向前方倾倒的方式弹性地变形。通过该变形,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正好卡在接地面G(参照图4A)。由此,能够限制着地时外底10相对于接地面G向后方打滑,能够发挥向后方的抓地性能。
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成为由在外脚侧相邻的突部20的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从后方覆盖着的状态。因此,在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与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相比,所作用的力变小,变形量也变小。就变形量变小的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而言,通过支撑以向前方倾倒的方式变形的其它突部20的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能够抑制发生过大的变形。其结果,能够使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适度变形,良好地发挥向后方的抓地性能。
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向第一变形区域23a接近在前方相邻的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方向变形。当施加的力解除时,第一变形区域23a向背离在前方相邻的外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的方向复原(变形)。
中央形成部21与中央区域28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叠,与第一外侧形成部23相比,前后方向的长度变长。前后两方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与中央区域28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叠,与中央形成部21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由此,中央形成部21及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在施加了来自后方的力的情况下,与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相比,变形量变小。像这样成为小变形量的中央形成部21及各第二外侧形成部24,能够在与内脚侧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不同的时机变形而发挥规定的抓地性能。
在图5中,说明了来自后方的力施加于各突部20的情况,但从自后方位移了规定角度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各突部20也会变形为与图5相似的形状。举具体例来说,对于图5中从5点钟到8点钟方向施加的力,各突部20变形为与图5相似的形状,能够发挥向力所施加的方向的抓地性能。
另外,在来自前方的力施加于各突部20的情况下,成为将图5旋转了180°的状态而能够发挥向前方的抓地性能。而且,在从自前方位移了规定角度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相对于将图5旋转了180°的状态而言,各突部20变形为相似的形状。举具体例来说,对于图5中从11点钟到2点钟方向施加的力,各突部20变形为与图5相似的形状,能够发挥向力所施加的方向的抓地性能。
接下来,参照图6,对羽毛球鞋1在向外脚侧移动的过程中着地于接地面G而对于各突部20施加了从外脚侧向内脚侧的力(来自外脚侧的力)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突部由于来自外脚侧的力而变形了的状态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在来自外脚侧的力施加于各突部20的情况下,在凹部27的中央区域28,作用有从外脚侧向内脚侧的力。由此,与中央区域28的内脚侧相对的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以朝向内脚侧倾倒的方式弹性地变形。通过该变形,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正好卡在接地面G(参照图4A)。由此,能够限制着地时外底10相对于接地面G向外脚侧打滑,能够发挥向外脚侧的抓地性能。
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成为由在前侧相邻的突部20的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从外脚侧覆盖着的状态。因此,在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与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相比,所作用的力变小,变形量也变小。就变形量变小的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而言,通过支撑以向内脚侧倾倒的方式变形的其它突部20的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能够抑制发生过大的变形。其结果,能够使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适度变形,良好地发挥抓地性能。
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向第二变形区域24a接近在内脚侧相邻的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方向变形。当施加的力解除时,第二变形区域24a向背离在内脚侧相邻的前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方向复原(变形)。
中央形成部21与中央区域28在脚宽方向上不重叠,与第二外侧形成部24相比,脚宽方向的长度变长。脚宽方向两方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与中央区域28在脚宽方向上不重叠,与中央形成部21在脚宽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由此,中央形成部21及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在施加了来自外脚侧的力的情况下,与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相比,变形量变小。像这样成为小变形量的中央形成部21及各第一外侧形成部23,能够在与后侧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不同的时机变形而发挥规定的抓地性能。
在图6中,说明了来自外脚侧的力施加于各突部20的情况,但从自外脚侧位移了规定角度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各突部20也会变形为与图6相似的形状。举具体例来说,对于图6中从2点钟到5点钟方向施加的力,各突部20变形为与图5相似的形状,能够发挥向力所施加的方向的抓地性能。
另外,在来自内脚侧的力施加于各突部20的情况下,成为将图6旋转了180°的状态而能够发挥向内脚侧的抓地性能。而且,在从自内脚侧位移了规定角度的方向施加了力的情况下,也相对于将图6旋转了180°的状态而言,各突部20变形为相似的形状。举具体例来说,对于在图6中从8点钟到11点钟方向施加的力,各突部20变形为与图6相似的形状,能够发挥向力所施加的方向的抓地性能。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相邻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相邻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的变形,能够在着地时的360°的任意方向上都良好地发挥抓地性能。由此,能够用力站稳。其结果,能够使着地时的反射性动作和回击动作稳定,能够实现迅速且流畅的步法。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各种变更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中图示出的大小、形状、方向等,不限定于此,可以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除此之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范畴内适当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区域A1及第二区域A2中,采取了将成为突部20的排列方向的第一方向设为脚宽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正交两轴方向,但不限于此。突部20的排列方向也可以如第三区域A3那样相对于脚宽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也可以成为弯曲、曲折的方向。另外,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是交叉的方向即可,不限定于正交。
另外,如图4A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将第一外侧形成部23配置成相邻,但可以在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性能的范畴内,在相邻的第一外侧形成部23之间设置间隙而设为第一外侧形成部23彼此靠近地配置的位置关系。同样,如图4B所示,在脚宽方向上将第二外侧形成部24配置成相邻,但可以在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性能的范畴内,在相邻的第二外侧形成部24之间设置间隙而设为第二外侧形成部24彼此靠近地配置的位置关系。
另外,突部20的中央形成部21、第一外侧形成部23、第二外侧形成部24、以及凹部27的间隙26及中央区域28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可以成为其它长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能够良好地发挥在外底排列形成有多个的突部的抓地性能的运动鞋。
本申请基于2020年10月30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182055。该申请的内容全部涵盖于此。

Claims (6)

1.一种运动鞋,具备与接地面接触的外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底至少在下表面具备向下方突出、并且沿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的突部,
多个所述突部分别具备中央形成部、从该中央形成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一外侧形成部、以及从所述中央形成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第二外侧形成部,
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其它所述突部的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相邻或靠近地配置,
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其它所述突部的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相邻或靠近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具备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或靠近地配置的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彼此相互接近及背离的方向变形的第一变形区域,
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具备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或靠近地配置的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彼此相互接近及背离的方向变形的第二变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中央形成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而言,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较小地形成,
相对于所述中央形成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而言,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较小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的一方相对于所述第一外侧形成部的另一方而言、所述第二方向的形成位置错开地形成,
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的一方相对于所述第二外侧形成部的另一方而言、所述第一方向的形成位置错开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设定为正交两轴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突部中的至少一个突部的所述中央形成部形成有陷入部。
CN202180088532.3A 2020-10-30 2021-07-01 运动鞋 Pending CN1167827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2055 2020-10-30
JP2020182055A JP2022072551A (ja) 2020-10-30 2020-10-30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
PCT/JP2021/024908 WO2022091483A1 (ja) 2020-10-30 2021-07-01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2787A true CN116782787A (zh) 2023-09-19

Family

ID=8138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8532.3A Pending CN116782787A (zh) 2020-10-30 2021-07-01 运动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72551A (zh)
CN (1) CN116782787A (zh)
WO (1) WO20220914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9802A (en) * 1980-10-14 1982-04-28 Ponii Intern Inc Sports shoes
JPS5927132Y2 (ja) * 1982-06-18 1984-08-07 平岩スポ−ツ工業株式会社 ゴルフシユ−ズの底
JPS61196606U (zh) * 1985-05-30 1986-12-08
JP4481454B2 (ja) * 2000-08-03 2010-06-16 Sri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ゴルフ靴
US7146752B2 (en) * 2004-07-30 2006-12-12 Red Wing Shoe Company, Inc. Footwear outsole including star shapes
US20070283595A1 (en) * 2005-08-29 2007-12-13 Bright Donald A X-Shaped Pillar Sole for Footwear Traction and Comfort
JP5048803B2 (ja) * 2010-03-30 2012-10-17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用靴
US8490303B2 (en) * 2010-04-14 2013-07-23 Ecco Sko A/S Sole for a golf shoe
US8806779B2 (en) * 2011-09-16 2014-08-19 Nike, Inc. Shaped support features for footwear ground-engaging members
JP2016093365A (ja) * 2014-11-14 2016-05-26 弘進ゴム株式会社 耐滑性靴底およびその耐滑性靴底を有する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2551A (ja) 2022-05-17
WO2022091483A1 (ja)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69638B1 (en) Sole structure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for weightlifting
US10485291B2 (en) Dual-density insole with a molded geometry
US20230078361A1 (en) Independently movable sole structure
US11896081B2 (en) Article with sole structure having multiple components
EP3316722B1 (en) Footwear sole structure with nonlinear bending stiffness
CN108135323B (zh) 包括刀槽花纹的鞋底结构
JP6294909B2 (ja) シューズ用ソ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US9974358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lots and method of making
EP3174419B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banking midsole with embedded resilient plate
US9107470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for dancing
JP6630306B2 (ja) シューズ用ソ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JP2001314202A (ja) スポーツ用シューズのソール構造
CN113615928B (zh) 具有鞋前部中央脊元件的鞋类物品和鞋底结构
US20200093218A1 (en) Sole Structure
JP7491725B2 (ja) シューズ
CN116782787A (zh) 运动鞋
JP7307640B2 (ja)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
JP5133180B2 (ja) 履き物、及び履き物に用いられる支持部
US20230240408A1 (en) Shoe sole and shoe
WO2022224348A1 (ja) 靴底および靴
CN116685230A (zh) 鞋底结构及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