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D-1抗体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抗PD-1抗体及其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疾病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类型。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剧,肿瘤发生率不断提高,有效的治疗药物亟待开发,其中免疫检查点药物的开发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简称PD-1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PD-1的主要配体为PD-L1,PD-L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配体PD-L1和受体PD-1结合后,在肿瘤微环境中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T细胞等免疫系统无法正常杀伤肿瘤细胞,进而实现免疫逃逸。
PD-1或PD-L1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是针对PD-1或PD-L1设计特定的单克隆抗体,阻止PD-1和PD-L1的识别,恢复T细胞正常功能,从而使T细胞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已开发出多款针对这一信号通路的治疗性抗体,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但在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响应率低,易产生耐药性等现象。因此,亟需结构稳定、疗效好且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抗肿瘤PD-1抗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其具有下述性质中的一种或多种:(1)能够以1×10
8M或更低的KD值结合源自灵长类动物的PD-1蛋白;(2)能够阻断PD-1蛋白与PD-L1蛋白之间的结合;(3)能够阻断PD-1蛋白与PD-L2蛋白之间的结合;和(4)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例如,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L-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和/或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括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原结合片段包括Fab,Fab’,F(ab)
2、Fv片段、F(ab’)
2、scFv、di-scFv、VHH和/或dAb。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体选自下组: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能够与参比抗体竞争结合所述PD-1蛋白,其中所述参比抗体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所述参比抗体的VH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参比抗体的VL包含LCDR1、LCDR2和LCDR3,且所述参比抗体包含选自下述的任意一组氨基酸序列:(1)HCDR1:SEQ ID NO:1,HCDR2:SEQ ID NO:2,HCDR3:SEQ ID NO:3,LCDR1:SEQ ID NO:8,LCDR2:SEQ ID NO:9,和LCDR3:SEQ ID NO:10;(2)HCDR1:SEQ ID NO:27,HCDR2:SEQ ID NO:28,HCDR3:SEQ ID NO:29,LCDR1:SEQ ID NO:34,LCDR2:SEQ ID NO:35,和LCDR3:SEQ ID NO:36(3)HCDR1:SEQ ID NO:1,HCDR2:SEQ ID NO:85,HCDR3:SEQ ID NO:3,LCDR1:SEQ ID NO:8,LCDR2:SEQ ID NO:9,和LCDR3:SEQ ID NO:1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CDR3,且所述HCDR3包含SEQ ID NO:3或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CDR2,且所述HCDR2包含SEQ ID NO:2、28或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CDR1,且所述HCDR1包含SEQ ID NO:1或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CDR1、HCDR2和HCDR3,其中所述HCDR1包含SEQ ID NO:1或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包含SEQ ID NO:2、SEQ ID NO:28或SEQ ID NO: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HCDR3包含SEQ ID NO:3或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CDR1、HCDR2和HCDR3,且所述HCDR1、HCDR2和HCDR3选自以下任一组氨基酸序列:(1)HCDR1:SEQ ID NO:1,HCDR2:SEQ ID NO:2和HCDR3:SEQ ID NO:3;(2)HCDR1:SEQ ID NO:27,HCDR2:SEQ ID NO:28和HCDR3:SEQ ID NO:29;和(3)HCDR1:SEQ ID NO:1,HCDR2:SEQ ID NO:85和HCDR3:SEQ ID NO: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重链可变区VH,其中所述VH包括框架区H-FR1,所述H-FR1的C末端与所述HCDR1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且所述H-FR1包含SEQ ID NO:57或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H-FR1包含SEQ ID NO:4、SEQ ID NO:17、SEQ ID NO:30和SEQ ID NO:43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H包括框架区H-FR2,所述H-FR2位于所述HCDR1与所述 HCDR2之间,且所述H-FR2包含SEQ ID NO:59或6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H-FR2包含SEQ ID NO:5、SEQ ID NO:18、SEQ ID NO:31和SEQ ID NO:44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H包括框架区H-FR3,所述H-FR3位于所述HCDR2与所述HCDR3之间,且所述H-FR3包含SEQ ID NO:61或6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H-FR3包含SEQ ID NO:6、SEQ ID NO:19、SEQ ID NO:32和SEQ ID NO:45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H包括框架区H-FR4,所述H-FR4的N末端与所述HCDR3的C末端相连,且所述H-FR4包含SEQ ID NO:63或6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H-FR4包含SEQ ID NO:7、SEQ ID NO:20、SEQ ID NO:33和SEQ ID NO:4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FR1、H-FR2、H-FR3和H-FR4,其中所述H-FR1包含SEQ ID NO:4、SEQ ID NO:17、SEQ ID NO:30和SEQ ID NO:43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FR2包含SEQ ID NO:5、SEQ ID NO:18、SEQ ID NO:31和SEQ ID NO:44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FR3包含SEQ ID NO:6、SEQ ID NO:19、SEQ ID NO:32和SEQ ID NO:45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H-FR4包含SEQ ID NO:7、SEQ ID NO:20、SEQ ID NO:33和SEQ ID NO:4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H-FR1、H-FR2、H-FR3和H-FR4,且所述H-FR1、H-FR2、H-FR3和H-FR4选自以下任一组氨基酸序列:
(1)H-FR1:SEQ ID NO:4,H-FR2:SEQ ID NO:5,H-FR3:SEQ ID NO:6和H-FR4:SEQ ID NO:7;
(2)H-FR1:SEQ ID NO:17,H-FR2:SEQ ID NO:18,H-FR3:SEQ ID NO:19和H-FR4:SEQ ID NO:20;
(3)H-FR1:SEQ ID NO:30,H-FR2:SEQ ID NO:31,H-FR3:SEQ ID NO:32和H-FR4:SEQ ID NO:33;和
(4)H-FR1:SEQ ID NO:43,H-FR2:SEQ ID NO:44,H-FR3:SEQ ID NO:45和H-FR4:SEQ ID NO:4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重链可变区VH,且所述VH包含SEQ ID NO:65或6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H包含SEQ ID NO:15、SEQ ID NO:25、SEQ ID NO:41、 SEQ ID NO:51和SEQ ID NO:8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括重链恒定区,且所述重链恒定区源自人IgG恒定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重链恒定区源自人IgG4恒定区,且所述人IgG4恒定区包含SEQ ID NO:77或SEQ ID 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抗体重链HC,且所述HC包含SEQ ID NO:79、SEQ ID NO:83或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CDR3,且所述LCDR3包含SEQ ID NO:10或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CDR2,且所述LCDR2包含SEQ ID NO:9或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CDR1,且所述LCDR1包含SEQ ID NO:8或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CDR1、LCDR2和LCDR3,其中所述LCDR1包含SEQ ID NO:8和SEQ ID NO:34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2包含SEQ ID NO:9和SEQ ID NO:35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CDR3包含SEQ ID NO:10和SEQ ID NO:36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CDR1、LCDR2和LCDR3,且所述LCDR1、LCDR2和LCDR3选自以下任一组氨基酸序列:(1)LCDR1:SEQ ID NO:34,LCDR2:SEQ ID NO:35和LCDR3:SEQ ID NO:36;和(2)LCDR1:SEQ ID NO:8,LCDR2:SEQ ID NO:9和LCDR3:SEQ ID NO:1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轻链可变区VL,其中所述VL包括框架区L-FR1,所述L-FR1的C末端与所述LCDR1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且所述L-FR1包含SEQ ID NO:69或SEQ ID NO:7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FR1包含SEQ ID NO:11、SEQ ID NO:21、SEQ ID NO:37和SEQ ID NO:47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L包括框架区L-FR2,所述L-FR2位于所述LCDR1与所述LCDR2之间,且所述L-FR2包含SEQ ID NO:71或SEQ ID NO:7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FR2包含SEQ ID NO:12、SEQ ID NO:22、SEQ ID NO:38和SEQ ID NO:48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L包括框架区L-FR3,所述L-FR3位于所述LCDR2与所述LCDR3之间,且所述L-FR3包含SEQ ID NO:73或SEQ ID NO:7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FR3包含SEQ ID NO:13、SEQ ID NO:23、SEQ ID NO:39和SEQ ID NO:49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FR4的N末端与所述LCDR3的C末端相连,且所述L-FR4包含SEQ ID NO:75或SEQ ID NO:7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FR4包含SEQ ID NO:14、SEQ ID NO:24、SEQ ID NO:40和SEQ ID NO:50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FR1、L-FR2、L-FR3和L-FR4,其中所述L-FR1包含SEQ ID NO:11、SEQ ID NO:21、SEQ ID NO:37和SEQ ID NO:47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FR2包含SEQ ID NO:12、SEQ ID NO:22、SEQ ID NO:38和SEQ ID NO:48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FR3包含SEQ ID NO:13、SEQ ID NO:23、SEQ ID NO:39和SEQ ID NO:49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FR4包含SEQ ID NO:14、SEQ ID NO:24、SEQ ID NO:40和SEQ ID NO:50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L-FR1、L-FR2、L-FR3和L-FR4,且所述L-FR1、L-FR2、L-FR3和L-FR4选自以下任一组氨基酸序列:
(1)L-FR1:SEQ ID NO:11,L-FR2:SEQ ID NO:12,L-FR3:SEQ ID NO:13和L-FR4:SEQ ID NO:14;
(2)L-FR1:SEQ ID NO:21,L-FR2:SEQ ID NO:22,L-FR3:SEQ ID NO:23和L-FR4:SEQ ID NO:24;
(3)L-FR1:SEQ ID NO:37,L-FR2:SEQ ID NO:38,L-FR3:SEQ ID NO:39和L-FR4:SEQ ID NO:40;和
(4)L-FR1:SEQ ID NO:47,L-FR2:SEQ ID NO:48,L-FR3:SEQ ID NO:49和L-FR4:SEQ ID NO:5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轻链可变区VL,且所述VL包含SEQ ID NO:67或SEQ ID NO:6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VL包含SEQ ID NO:16、SEQ ID NO:26、SEQ ID NO:42和SEQ ID NO:52中任一项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括抗体轻链恒定区,且所述抗体轻链恒定区包含SEQ ID NO:78或SEQ ID 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含抗体轻链LC,且所述LC包含SEQ ID NO:80或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肽,其包含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免疫缀合物,其包含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或所述多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分离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其编码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体,其包含所述核酸分子。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细胞,其包含所述核酸分子或所述载体。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制备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使得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所述细胞。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所述核酸分子、所述载体和/或所述细胞,以及任选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所述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多肽、免疫缀合物、核酸分子载体、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肿瘤。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预防、缓解或治疗肿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所述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多肽、免疫缀合物、核酸分子载体、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用于预防、缓解或治疗肿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PD-1或PD-L1高表达的肿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实体瘤和/或非实体瘤。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肺癌、肾癌、食管癌、头颈癌、淋巴瘤、肝癌和/或胃癌。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抑制PD-1蛋白与PD-L1蛋白结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多肽、免疫缀合物、核酸分子、载体、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抑制PD-1蛋白与PD-L2蛋白结合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所述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多肽、免疫缀合物、核酸分子、载体、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刺激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所述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多肽、免疫缀合物、核酸分子、载体、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检测PD-1蛋白的存在和/或含量的方法,其包括施用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多肽、免疫缀合物、核酸分子、载体、细胞和/或药物组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试剂盒,其包含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所述多肽、所述免 疫缀合物、所述核酸分子、所述载体、所述细胞和/或所述药物组合物。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下文的详细描述中容易地洞察到本申请的其它方面和优势。下文的详细描述中仅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本申请的内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改动而不脱离本申请所涉及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相应地,本申请的附图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为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本申请所涉及的发明的具体特征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显示。通过参考下文中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涉及发明的特点和优势。对附图简要说明书如下:
图1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结合CHOK1细胞表面的人PD-1蛋白。
图2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结合CHOK1细胞表面的食蟹猴PD-1蛋白。
图3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阻断人PD-L1与CHOK1表面的人PD-1蛋白结合。
图4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阻断人PD-L2与CHOK1细胞表面的人PD-1蛋白。
图5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刺激细胞因子IL-2分泌。
图6显示的是候选抗体与细胞表面人PD-1的结合结果图。
图7显示的是候选抗体与细胞表面猴PD-1的结合结果图。
图8显示的是候选抗体激活混合淋巴细胞释放IL-2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容易地了解本申请发明的其他优点及效果。
术语定义
在本申请中,术语“PD-1”通常是指程序性死亡1受体,也可称为“程序性死亡1”、 “CD279”、“分化簇279”、“PD1”、“PDCD1”或“CD297”。PD-1蛋白通常包括胞外IgV域、跨膜区和胞内尾。PD-1通常在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活化的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DC)上表达。PD-1可以结合其配体PD-L1和PD-L2。术语“PD-1”涵盖任何脊椎动物来源的任何天然PD-1或经修饰的PD-1,所述任何脊椎动物来源包括哺乳动物,诸如灵长类(例如,人或猴)和啮齿类(例如,小鼠或大鼠)。所述术语涵盖“全长”、未加工的PD-1以及由细胞中的加工所产生的任何形式的PD-1。PD-1可作为跨膜蛋白或作为可溶性蛋白存在。“PD-1”包括完整的PD-1及其片段,还包括PD-1的功能性变体、同工型、物种同源物、衍生物、类似物,以及具有至少一个与PD-1共同表位的类似物。PD-1序列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示例性的全长人PD-1蛋白序列可在NCBI登录号NP_005009.2下找到,示例性的全长食蟹猴的PD-1蛋白序列可在NCBI登录号NP_001271065或Uniprot登录号B0LAJ3下找到。
在本申请中,术语“PD-L1”通常是指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PD-L1也称为分化簇274(CD274)或B7同源物1(B7-H1),并且是由(人类中)CD274基因编码的蛋白。PD-L1可以结合其受体,例如程序性死亡1(PD-1)。PD-L1和PD-1的络合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IL-2和IFN-γ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术语“PD-L1”涵盖任何脊椎动物来源的任何天然PD-L1或经修饰的PD-1,所述任何脊椎动物来源包括哺乳动物,诸如灵长类(例如,人或猴)和啮齿类(例如,小鼠或大鼠)。所述术语涵盖“全长”、未加工的PD-L1以及由细胞中的加工所产生的任何形式的PD-L1。PD-L1可作为跨膜蛋白或作为可溶性蛋白存在。所述术语还涵盖天然存在的PD-L1的变体,例如剪接变体或等位基因变体。PD-L1的基本结构包括4个结构域:胞外Ig样V型结构域和Ig样C2型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以及细胞质结构域。PD-L1序列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可在NCBI Gene ID No.29126下找到关于人PD-L1基因(包括基因组DNA序列)的信息。示例性的全长人PD-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可在NCBI登录号NP_054862或UniProt登录号Q9NZQ7下找到。
在本申请中,术语“PD-L2”通常是指程序性死亡配体2蛋白,也可称为“程序性死亡2”、“CD273”、“分化簇273”、“B7-DC”或“PDCD1LG2”。术语“PD-L2”涵盖任何脊椎动物来源的任何天然PD-L2或经修饰的PD-L2,所述任何脊椎动物来源包括哺乳动物,诸如灵长类(例如,人或猴)和啮齿类(例如,小鼠或大鼠)。所述术语涵盖“全长”、未加工的PD-1以及由细胞中的加工所产生的任何形式的PD-L2。PD-L2可作为跨膜蛋白或作为可溶性蛋白存在。“PD-L2”包括完整的PD-L2及其片段,还包括PD-L2的功能性变体、同工型、物种同源物、衍生物、类似物,以及具有至少一个与PD-L2共同表位的类似物。PD-L2序列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示例性的全长人PD-L2蛋白序列可在NCBI登录号NP_079515.2下找到。
在本申请中,术语“抗原结合蛋白”通常是指包含结合抗原部分的蛋白质,以及任选地允许结合抗原的部分采用促进抗原结合蛋白与抗原结合的构象的支架或骨架部分。抗原结合蛋白可典型地包含抗体轻链可变区(VL)、抗体重链可变区(VH)或上述两者,及其功能性片段。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含有与抗原相互作用的结合结构域。抗原结合蛋白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抗体、抗原结合片段、免疫缀合物、多特异性抗体(例如双特异性抗体)、抗体片段、抗体衍生物、抗体类似物或融合蛋白等,只要它们显示出所需的抗原结合活性即可。
在本申请中,术语“抗体”通常是指对指定蛋白质或肽或其片段有反应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可以是来自任何类的抗体,包括但不限于IgG、IgA、IgM、IgD和IgE,及来自任何亚类(例如IgG1、IgG2、IgG3、和IgG4)的抗体。抗体可具有选自例如IgG1、IgG2、IgG3、或IgG4的重链恒定区。抗体还可具有选自例如kappa(κ)或lambda(λ)的轻链。本申请的抗体可衍生自任何物种。
在本申请中,术语“抗原结合片段”通常是指抗体分子的某部分,该部分包含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残基与抗原相互作用并赋予抗体对于抗原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抗原结合片段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Fab,Fab’,F(ab)
2,Fv片段,F(ab’)
2,scFv,di-scFv和/或dAb。在本申请中,术语“Fab”通常是指含有重链可变结构域和轻链可变结构域的片段,并且还含有轻链的恒定结构域和重链的第一恒定结构域(CH1);术语“Fab’”通常是指在重链CH1结构域的羧基端添加少量残基(包括一个或多个来自抗体铰链区的半胱氨酸)而不同于Fab的片段;术语“F(ab')
2”通常是指Fab’的二聚体,包含通过铰链区上的二硫桥连接的两个Fab片段的抗体片段。术语“Fv”通常是指含有完整抗原识别与结合位点的最小抗体片段。在某些情形中,该片段可以由一个重链可变区和一个轻链可变区以紧密非共价结合的二聚体组成;术语“dsFv”通常是指二硫键稳定的Fv片段,其单个轻链可变区与单个重链可变区之间的键是二硫键。术语“dAb片段”通常是指由VH结构域组成的抗体片段。在本申请中,术语“scFv”通常是指抗体的一个重链可变结构域和一个轻链可变结构域通过柔性肽连接子共价连接配对形成的单价分子;此类scFv分子可具有一般结构:NH
2-VL-连接子-VH-COOH或NH
2-VH-连接子-VL-COOH。
在本申请中,术语“可变区”或“可变结构域”通常是指参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的抗体重链或轻链的结构域。在本申请中,术语“可变”通常是指,抗体的可变结构域的序列的某些部分变化强烈,形成各种特定抗体对其特定抗原的结合和特异性。变异性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抗体的整个可变区中。它集中在轻链可变区和重链可变区中的三个区段,被称为互补决定区(CDR)或高变区(HVR),分别为LCDR1、LCDR2、LCDR3、HCDR1、HCDR2和 HCDR3。可变域中更高度保守的部分被称为框架区(FR)。天然重链和轻链的可变结构域各自包含四个FR区(H-FR1,H-FR2,H-FR3,H-FR4,L-FR1,L-FR2,L-FR3,L-FR4),大部分采用β-折叠构型,通过三个CDR结构环区连接。每条链中的CDR通过FR区紧密靠近在一起,并与来自另一条链的CDR一起形成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
在本领域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编码抗体的可变区或划分抗体的CDR,例如基于序列可变性的Kabat编号方案和定义规则(参见,Kabat等人,免疫学的蛋白质序列,第五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贝塞斯达,马里兰州(1991)),基于结构环区域位置的Chothia编号方案和定义规则(参见,A1-Lazikani等人,JMol Biol 273:927-48,1997),efranc等人的基于种系V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的IMGT编号方案和定义规则,还有Honneger’s编号方案(AHo’s),Martin编号方案,Gelfand编号方案等,可参见Mathieu Dondelinger等人,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Antibody Numbering and Antigen-Binding Surface/Residue Definition,Front.Immunol.,16 October 2018.
在本申请中,术语“单克隆抗体”通常是指从一群基本上同质的抗体获得的抗体,即构成群体的各个抗体相同,除了可能以极小量存在的可能的天然存在突变和/或翻译后修饰(例如异构化、酰胺化)外。单克隆抗体是高度特异性的,针对单一抗原性位点。
在本申请中,术语“嵌合抗体”通常是指其中可变区源自一个物种,而恒定区源自另一个物种的抗体。通常,可变区源自实验动物诸如啮齿动物的抗体(“亲本抗体”),且恒定区源自人类抗体,使得所得嵌合抗体与亲本(例如小鼠来源)抗体相比,在人类个体中引发不良免疫反应的可能性降低。
在本申请中,术语“人源化抗体”通常是指非人抗体(例如小鼠抗体)的CDR区以外的部分或全部有的氨基酸被源自人免疫球蛋白的相应的氨基酸置换的抗体。在CDR区中,氨基酸的添加、缺失、插入、置换或修饰也可以是允许的,只要它们仍保留抗体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人源化抗体可任选地包含人类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至少一部分。“人源化抗体”保留类似于原始抗体的抗原特异性。非人(例如鼠)抗体的“人源化”形式可以最低限度地包含衍生自非人免疫球蛋白的序列的嵌合抗体。在某些情形中,可以将人免疫球蛋白(受体抗体)中的CDR区残基用具有所期望性质、亲和力和/或能力的非人物种(供体抗体)(诸如小鼠,大鼠,家兔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CDR区残基替换。在某些情形中,可以将人免疫球蛋白的FR区残基用相应的非人残基替换。此外,人源化抗体可包含在受体抗体中或在供体抗体中没有的氨基酸修饰。
在本申请中,术语“全人源抗体”通常是指所有部分(包括抗体的可变区和恒定区)均 由人类来源的基因所编码的抗体。本领域获得全人源抗体的方法可以有噬菌体展示技术、转基因小鼠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RNA-多肽技术等。
在本申请中,术语“结合”、“特异性结合”或“对…特异性的”通常是指可测量且可再现的相互作用,诸如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其可以确定在存在分子(包括生物学分子)的异质群体的情况中靶物的存在。例如,抗体通过其抗原结合域与表位结合,并且该结合需要抗原结合域和表位之间的一些互补性。例如,特异性结合靶物(其可以是表位)的抗体是以比其结合其它靶物更大的亲和力、亲合力、更容易和/或以更大的持续时间结合此靶物的抗体。当抗体相比于其将结合随机的、不相关的表位而言更容易通过其抗原结合域与表位结合时,抗体被称为“特异性结合”该抗原。
在本申请中,术语“KD”、“K
D”可互换地使用,通常是指平衡解离常数,“KD”是解离速率常数(kdis,也称为“解离率(off-rate)(koff)”或“kd”)与结合速率常数(kon,也称为“结合率(kon)”或“ka”)的比值。可使用结合速率常数(kon)、解离速率常数(kdis)和平衡解离常数(KD)表示抗原结合蛋白(例如抗体)对抗原的结合亲和力。确定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的方法为本领域熟知,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膜干涉技术(BLI)、放射免疫法(RIA)、平衡透析法、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荧光共振能量迁移(FRET)、免疫共沉淀(Co-IP)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如果在不同的条件(例如盐浓度、pH)下测量,则所测得的某种特定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可不同。
在本申请中,术语“灵长类动物”通常是指猴和猿物种,并包括猴物种,诸如来自弥猴属(例如,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或恒河猴(Macaca mulatta))和狒狒(豚尾狒狒(Papio ursinus))的猴,以及狨猴(来自狨(Callithrix)属的物种),松鼠猴(来自松鼠猴(Saimiri)属的物种)和绢毛猴(来自柽柳猴(Saguinus)属的物种),以及猿物种,诸如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并且还包括智人(Homo sapiens)。
在本申请中,术语“多肽”或“蛋白质”可互换地使用,通常是指氨基酸残基的聚合物。该术语也适用于其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是相应的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的类似物或模拟物的氨基酸聚合物、以及天然存在的氨基酸聚合物。该术语也可包括修饰的氨基酸聚合物,例如,通过添加糖残基以形成糖蛋白或被磷酸化修饰。多肽和蛋白质可由天然存在的和非重组的细胞或由遗传工程改造的或重组的细胞产生,并且可包含具有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分子、或具有天然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缺失、添加和/或取代的分子。术语“多肽”和“蛋白质”特别包括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缺失、添加和/或取代的序列。
在本申请中,术语“分离的”通常是指大体上不含其天然存在的环境中通常伴随或与之相互作用的组分的生物材料(例如病毒、核酸或蛋白质)。所述分离的生物材料任选地包含在其天然环境(例如,核酸或蛋白质)中所述生物材料未发现具有的另外的材料。在本申请中,当涉及蛋白质时,“分离”通常是指所述的分子从发现该分子天然存在的整个生物体中分离和分开,或基本不存在其它相同类型的生物大分子。当涉及核酸分子时,它与天然与其结合的序列完全或部分分离,或该核酸具有与其结合的异源序列,或该核算从染色体分离。
在本申请中,术语“免疫缀合物”通常是指抗原结合蛋白与其它活性剂连接形成的物质,其他活性剂可以是小分子活性剂,例如化疗剂、毒素、免疫治疗剂、成像探针或光谱探针。
在本申请中,术语“核酸”分子通常是指从其天然环境中分离的或人工合成的任何长度的分离形式的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或其类似物。
在本申请中,术语“载体”通常是指能够在合适的宿主中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其将插入的核酸分子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和/或宿主细胞之间。所述载体可包括主要用于将DNA或RNA插入细胞中的载体、主要用于复制DNA或RNA的载体,以及主要用于DNA或RNA的转录和/或翻译的表达的载体。所述载体还包括具有多种上述功能的载体。所述载体可以是当引入合适的宿主细胞时能够转录并翻译成多肽的多核苷酸。通常,通过培养包含所述载体的合适的宿主细胞,所述载体可以产生期望的表达产物。
在本申请中,术语“细胞”通常是指可以包含或已经含有包括本申请所述的核酸分子的质粒或载体,或者能够表达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的个体细胞、细胞系或细胞培养物。所述细胞可以包括单个宿主细胞的子代。由于天然的、意外的或故意的突变,子代细胞与原始亲本细胞在形态上或在基因组上可能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能够表达本申请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即可。所述细胞可以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载体体外转染细胞而得到。所述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例如大肠杆菌),也可以是真核细胞(例如酵母细胞,例如COS细胞,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HeLa细胞,HEK293细胞,COS-1细胞,NS0细胞或骨髓瘤细胞)。在某些情形中,所述细胞可以是哺乳动物细胞。例如,所述哺乳动物细胞可以是CHO-K1细胞。
在本申请中,术语“药物组合物”通常是指这样的制剂,其以允许活性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有效的形式存在,并且不包含对将施用所述组合物的对象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的另外的成分。
在本申请中,术语“治疗”通常是指期望改变所治疗个体的天然病程,且可为实现防治或在临床病变过程中进行的临床介入。合乎需要的治疗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防止疾病发生或复 发性、减轻症状、减弱疾病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病理学后果、防止转移、降低疾病进展速率、改善或缓解疾病状态以及缓和或改善预后。在一些情形中,抗体(例如,抗PD-1抗体)可用来延迟疾病发展或减缓疾病进展。
在本申请中,术语“施用”通常是指向受试者(例如,患者)给予一定剂量的化合物(例如,抗癌治疗剂)或药物组合物(例如,包含抗癌治疗剂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施用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包括肠胃外、肺内和鼻内,以及(如果局部治疗需要)损伤内施用。胃肠外输注包括例如肌肉内、静脉内、动脉内、腹膜内或皮下施用。
在本申请中,术语“肿瘤”通常是指所有赘生性细胞生长和增殖(无论恶性还是良性)以及所有癌前和癌性细胞和组织。在本申请中,所述肿瘤可以为细胞和组织的PD-1或PD-L1高表达的肿瘤。肿瘤可包括实体瘤和/或非实体瘤(例如,血液瘤、淋巴瘤)。
在本申请中,术语“同源物”通常是指与野生型氨基酸序列和野生型核苷酸序列具有一定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术语“同源性”可以等同于序列“同一性”。同源序列可以包括可以与主题序列是至少80%、85%、90%、99.1%、99.2%、99.3%、99.4%、99.5%、99.6%、99.7%、99.8%或99.9%相同的氨基酸序列。通常,同源物将包含与主题氨基酸序列相同的活性位点等。同源性可以根据相似性(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功能的氨基酸残基)来考虑,也可以在序列同一性方面表达同源性。在本申请中,提及的氨基酸序列或核苷酸序列的SEQ ID NO中的任一项具有百分比同一性的序列是指在所提及的SEQ ID NO的整个长度上具有所述百分比同一性的序列。
在本申请中,术语“在……之间”通常是指某种氨基酸片段的C端与第一氨基酸片段的N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并且其N端与第二氨基酸片段的C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轻链中,例如,所述L-FR2的N末端与所述LCDR1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且所述L-FR2的C末端与所述LCDR2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又例如,所述L-FR3的N末端与所述LCDR2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且所述L-FR3的C末端与所述LCDR3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在重链中,例如,所述H-FR2的N末端与所述HCDR1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且所述H-FR2的C末端与所述HCDR2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又例如,所述H-FR3的N末端与所述HCDR2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且所述H-FR3的C末端与所述HCDR3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相连。在本申请中,“第一氨基酸片段”和“第二氨基酸片段”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任意一段氨基酸片段。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通常是指包含、总括、含有或包涵的含义。在某些情况下,也表示“为”、“由……组成”的含义。
在本申请中,术语“约”通常是指在指定数值以上或以下0.5%-10%的范围内变动,例如在指定数值以上或以下0.5%、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或10%的范围内变动。
发明详述
抗原结合蛋白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本申请中,所述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能够以1×10
-8M或更低的KD值结合源自灵长类动物的PD-1。所述灵长类动物PD-1抗原结合蛋白对PD-1的结合亲和力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测定。在某些情形中,结合亲和力可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酶联免疫法(ELISA)、结合抗原沉淀法、平衡透析法、生物膜干涉(BLI)测定。在某些情形中,PD-1抗原结合蛋白对PD-1的结合亲和力和KD值可通过生物膜干涉(BLI)测定。例如,可使用ForteBio Octet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来进行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动力学分析。
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能够以1×10
-8M或更低的KD值结合源自灵长类动物的PD-1。例如,所述KD的值可以以约1×10
-8M或以下、约9×10
-9M或以下、约8×10
-9M或以下、约7×10
-9M或以下、约6×10
-9M或以下、约5×10
-9M或以下、约4×10
-9M或以下、约3×10
-9M或以下、约2×10
-9M或以下、约1×10
-9M或以下的值结合源自人的PD-L1,例如,使用FortieBio Octet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所检测的。
在另一情形中,本申请所述PD-1抗原结合蛋白与PD-1的结合活性可使用流式细胞术或酶联免疫法测定进行检测。
例如,在FACS检测中,使用稳定表达人PD-1的宿主细胞(如CHOK1细胞),所述PD-1抗原结合蛋白结合PD-1的EC50值在约0.0001nM至约100nM之间,例如,约0.001nM至约10nM之间,约0.001nM至约5nM之间,约0.001nM至约1nM之间,约0.01nM至约1nM之间,约0.01nM至约1.2nM之间,或,约0.1nM至约1.5nM之间。
例如,在FACS检测中,使用稳定表达猴PD-L1的宿主细胞(如CHOK1细胞),所述PD-L1抗原结合蛋白结合PD-L1的EC50值在约0.0001nM至约100nM之间,例如,约0.001nM至约10nM之间,约0.001nM至约5nM之间,约0.01nM至约1nM之间,约0.02nM至约1.0nM之间,约0.1nM至约1.0nM之间。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能够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在某些情形中,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ACS、酶联免疫 法ELISA测定。
例如,首先将稳定表达人PD-1的宿主细胞(如HEK293细胞)与递减量的未标记的所述抗原结合蛋白孵育,随后用生物素标记的PD-L1蛋白孵育。然后,使用FACS分析细胞,以证实所述抗原结合蛋白阻断PD-1与PD-L1结合。例如,IC50值约0.001nM至约10nM之间,约0.001nM至约5nM之间,约0.01nM至约5nM之间,约0.1nM至约1.0nM之间,约0.5nM至约1.5nM之间。
例如,首先将稳定表达人PD-1的宿主细胞(如CHOK1细胞)与递减量的未标记的所述抗原结合蛋白孵育,随后用生物素标记的PD-L2蛋白孵育。然后,使用FACS分析细胞,以证实所述抗原结合蛋白阻断PD-1与PD-L2结合。例如,约0.001nM至约10nM之间,约0.001nM至约5nM之间,约0.1nM至约2.5nM之间,约0.1nM至约3nM之间。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3,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5所示的VH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3,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VH的CDR3。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3,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5所示的VH的CDR2。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VH的CDR2。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6所示的VH的CDR2。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5所示的VH的CDR1。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VH的CDR1。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5所示的VH的CDR1,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65所示的VH的CDR2,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5所示的VH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VH的CDR1,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VH的CDR2,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VH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6所示的VH的CDR1,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6所示的VH的CDR2,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6所示的VH的CDR3。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的VH的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的VH的CDR2,且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的VH的CDR3。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的VH的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的VH的CDR2,且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的VH的CDR3。
例如,本申请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本申请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1,所述H-FR1可包含如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EVX
3LVESGGGLVKPGGSLX
19LX
21CAAS(SEQ ID NO:57),其中,X
3为K或Q,X
19为K或R,且X
21为A或S。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1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19和/或X
21处的氨基酸取代。例如,所述H-FR1可包含如SEQ ID NO:4或1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2,所述H-FR2可包含如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MSWVRQX
8PX
10KX
12LEWVX
17TI(SEQ ID NO:59),其中,X
8为 A或T,X
10为E或G,X
12为G或R,且X
17为A或S。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2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8、X
10、X
12和/或X
17处的氨基酸取代。例如,所述H-FR2可包含如SEQ ID NO:5或1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3,所述H-FR3可包含如SEQ ID NO:6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TYYX
4DSVKGRFTISRDNAKNX
21LYLQMX
27SLRX
31EDTAX
36YYCVS(SEQ ID NO:61),其中,X
4为A或P,X
21为S或N,X
27为N或S,X
31为A或S,且X
36为L或V。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3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4、X
21、X
27、X
31和/或X
36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H-FR3可包含如SEQ ID NO:6或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4,所述H-FR4可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WGQGTX
6VTVSS(SEQ ID NO:63),其中,X
6为L或S。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3可至少包含在X
6处的氨基酸取代。例如,所述H-FR4可包含如SEQ ID NO:7或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可变区VH,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6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EVX
3LVESGGGLVKPGGSLX
19LX
21CAASGFTFSNYDMSWVRQX
40PX
42KX
44LEWVX
49TISGGGSYTYYX
61DSVKGRFTISRDNAKNX
78LYLQMX
84SLRX
88EDTAX
93YYCVSPYYGMEYWGQGTX
111VTVSS(SEQ ID NO:65),其中,X
3为K或Q,X
19为K或R,X
21为A或S,X
40为A或T,X
42为E或G,X
44为G或R,X
49为A或S,X
61为A或P,X
78为N或S,X
84为S或N,X
88为A或S,X
93为L或V,且X
111为L或S。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VH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19、X
21、X
40、X
42、X
44、X
49、X
61、X
78、X
84、X
88、X
93和/或X
111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例如,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8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申请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3,所述L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7所示的VL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3,所述L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VL的CDR3。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3,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2,所述L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7所示的VL的CDR2。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2,所述L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VL的CDR2。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2,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所述L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7所示的VL的CDR1。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所述L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VL的CDR1。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所述L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LCDR2和LCDR3,所述L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7所示的VL的CDR1,所述L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7所示的VL的CDR2,所述L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7所示的VL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LCDR2和LCDR3,所述L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VL的CDR1,所述L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VL的CDR2,所述L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VL的CDR3。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的VL的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的VL的CDR2,且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的VL的CDR3。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6所示的VL的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6所示的VL的CDR2,且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6所示的VL的CDR3。
例如,本申请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LCDR2和LCDR3,所述LCDR1 可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1,所述L-FR1可包含如SEQ ID NO:6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IX
3X
4TQSX
8X
9FX
11SX
13SVGDRVX
20TC(SEQ ID NO:69),其中,X
3为Q或V,X
4为L或M,X
8为P或H,X
9为K或S,X
11为L或M,X
13为A或T,且X
20为S或T。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1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4、X
8、X
9、X
11、X
13和/或X
20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1可包含如SEQ ID NO:11或2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2,所述L-FR2可包含如SEQ ID NO:7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WYQQKPGX
8X
9PKLLIY(SEQ ID NO:71),其中,X
8为K或Q,且X
9为A或S。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2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8和/或X
9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2可包含如SEQ ID NO:12或2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3,所述L-FR3可包含如SEQ ID NO:7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GVPX
4RFX
7GSGSGTX
14FTLTISX
21X
22QX
24EDX
27AX
29YFC(SEQ ID NO:73),其中,X
4为D或S,X
7为S或T,X
14为D或E,X
21为N或S,X
22为L或V,X
24为P或S,X
27为F或L,且X
29为D或T。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3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4、X
7、X
14、X
21、X
22、X
24、X
27和/或X
29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3可包含如SEQ ID NO:13或2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4,所述L-FR4可包含如SEQ ID NO:7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FGGGTKX7EX9K(SEQ ID NO:75),其中,X
7为L或V,且X
9为I或V。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4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7和/或X
9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4可包含如SEQ ID NO:14或2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轻链可变区VL,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6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DIX
3X
4TQSX
8X
9FX
11SX
13SVGDRVX
20ITCKASQDVGTAVAWYQQKPGX
42X
43PKLLIYWASTRHTGVPX
60RFX
60GSGSGTX
70FTLTISX
77X
78QX
80EDX
83AX
85YFCQQYSSYPWTFGGGTKX
104EX
106K(SEQ ID NO:67),其中,X
3为Q或V,X
4为L或M,X
8为P或H,X
9为K或S,X
11为L或M,X
13为A或T,且X
20为S或T,X
42为K或Q,X
43为A或S,X
60为D或S,X
63为S或T,X
70为D或E,X
77为N或S,X
78为L或V,X
80为P或S,X
83为F或L,且X
85为D或T,X
104为L或V,且X
106为I或V。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VL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4、X
8、X
9、X
11、X
13、X
20、X
42、X
43、X
60、X
63、X
70、X
77、X
78、X
80、X
83、X
85、X
104和/或X
106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和LCDR3,且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和LCDR3,且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6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6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15或2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16或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2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86所 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恒定区,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IgG。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人IgG。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IgG1、IgG2、IgG3和IgG4。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人IgG4。与天然的人IgG4相比,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是氨基酸突变的。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是IgG4进行S228P氨基酸点突变后的序列。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包含SEQ ID NO:77或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轻链恒定区,所述轻链恒定区可以来自轻链λ和轻链κ。例如,所述轻链恒定区可以包含SEQ ID NO:78或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0或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8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申请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3,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6所示的VH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3,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VH的CDR3。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3,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6所示的VH的CDR2。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VH的CDR2。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2,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6所示的VH的CDR1。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VH的CDR1。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6所示的VH的CDR1,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6所示的VH的CDR2,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6所示的VH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VH的CDR1,所述H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VH的CDR2,所述H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VH的CDR3。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的VH的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的VH的CDR2,且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1所示的VH的CDR3。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1所示的VH的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1所示的VH的CDR2,且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1所示的VH的CDR3。
例如,本申请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和HCDR3,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1,所述H-FR1可包含如SEQ ID NO:5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QVQLX
5QSGAEX
11X
12X
13PGASVKX
20SCKAX
25GFTFI(SEQ ID NO:58),其中,X
5为V或Q,X
11为L或V,X
12为K或V,X
13为K或R,X
20为L或V,且X
25为L或S。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1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5、X
11、X
12、X
13、X
20和/或X
25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H-FR1可包含如SEQ ID NO:30或4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2,所述H-FR2可包含如SEQ ID NO: 6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WVRQX5PX7X8GLEWIG(SEQ ID NO:60),其中,X
5为A或T,X
7为V或G,且X
8为H或Q。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2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5和/或X
8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H-FR2可包含如SEQ ID NO:31或4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3,所述H-FR3可包含如SEQ ID NO:6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X
1ATLX
5ADISX
10X
11TAX
14MEX
17SX
19LX
21SX
23DX
25AVYYCTR(SEQ ID NO:62),其中,X
1为K或R,X
5为I或T,X
10为T或I,X
11为N或S,X
14为S或Y,X
17为L或V,X
19为R或S,X
21为R或T,X
23为D或E,且X
25为S或T。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3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1、X
5、X
10、X
11、X
14、X
17、X
19、X
21、X
23和/或X
25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H-FR3可包含如SEQ ID NO:32或4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H-FR4,所述H-FR4可包含如SEQ ID NO:6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WGX3GTTVTVSS(SEQ ID NO:64),其中,X
3为A或Q。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H-FR4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H-FR4可包含如SEQ ID NO:33或4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可变区VH,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6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QVQLX
5QSGAEX
11X
12X
13PGASVKX
20SCKAX
25GFTFIDYEMHWVRQX
40PX
42X
43GLEWIGGIHPGSGGTAYNQKFKGX
67ATLX
71ADISX
76X
77TAX
80MEX
83SX
85LX
87SX
89DX
91AVYYCTREGFDVGWYFDVWGX
112GTTVTVSS(SEQ ID NO:66),其中,X
5为V或Q,X
11为L或V,X
12为K或V,X
13为K或R,X
20为L或V,X
25为L或S,X
40为A或T,X
42为V或G,X
43为H或Q,X
67为K或R,X
71为I或T,X
76为T或I,X
77为N或S,X
80为S或Y,X
83为L或V,X
85为R或S,X
87为R或T,X
89为D或E,X
91为S或T,且X
112为A或Q。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4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VH可至少包含在选自 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5、X
11、X
12、X
13、X
20、X
25、X
40、X
42、X
43、X
67、X
71、X
76、X
77、X
80、X
83、X
85、X
87、X
89、X
91和/或X
112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申请的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3,所述L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8所示的VL的CDR3。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3,所述LCDR3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2或42所示的VL的CDR3。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3,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2,所述L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8所示的VL的CDR2。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2,所述LCDR2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2或42所示的VL的CDR2。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2,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所述L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8所示的VL的CDR1。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所述LCDR1可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2或42所示的VL的CDR1。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所述L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本申请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LCDR1、LCDR2和LCDR3,所述L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1,所述L-FR1可包含如SEQ ID NO:7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DVX
3MTQX
7PLSLPVX
14LGX
17X
18ASISC(SEQ ID NO:70),其中,X
3为L或V,X
7为S或T,X
14为S或T,X
17为D或Q,且X
18为Q或P。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1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7、X
14、X
17和/或X
18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1可包含如SEQ ID NO:37或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2,所述L-FR2可包含如SEQ ID NO:7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WYX
3QX
5PGQSPX
11LLIY(SEQ ID NO:72),其中,X
3为L或Q,X
5 为K或R,且X
11为K或R。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2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5和/或X
11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2可包含如SEQ ID NO:38或4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3,所述L-FR3可包含如SEQ ID NO:7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GVPDRFSGSGSGTDFTLKISRVEX
24EDX
27GVYYC(SEQ ID NO:74),其中,X
24为A或Q,且X
27为L或V。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3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3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24和/或X
27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3可包含如SEQ ID NO:39或4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包可含L-FR4,所述L-FR4可包含如SEQ ID NO:7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FGX
3GTKLEIK(SEQ ID NO:76),其中,X
3为G或Q。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4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L-FR4可至少包含在X
3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L-FR4可包含如SEQ ID NO:40或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轻链可变区VL,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6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DVX
3MTQX
7PLSLPVX
14LGX
17X
18ASISCRSSQSIVHSDGDTFLEWYX
42QX
44PGQSPX
50LLIYK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X
85EDX
88GVYYCFQGSHVPYTFGX
105GTKLEIK(SEQ ID NO:68),其中X
3为L或V,X
7为S或T,X
14为S或T,X
17为D或Q,X
18为Q或P,X
42为L或Q,X
44为K或R,且X
50为K或R,X
85为A或Q,X
88为L或V,且X
105为G或Q。例如,可根据Chothia规则划分。
在某些情形中,与SEQ ID NO:4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VL可至少包含在选自下组位置处的氨基酸取代:在X
3、X
7、X
14、X
17、X
18、X
42、X
44、X
50、X
85、X
88和/或X
105处的氨基酸取代。
例如,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42或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和LCDR3,且所述H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2可包 含如SEQ ID 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H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1可包含如SEQ ID 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LCDR2可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LCDR3可包含如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6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6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41或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42或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4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4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VH和VL,且所述VH可包含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VL可包含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恒定区,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IgG。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人IgG。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IgG1、IgG2、IgG3和IgG4。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来自人IgG4。与天然的人IgG4相比,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是氨基酸突变的。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是IgG4进行S228P氨基酸点突变后的序列。例如,所述重链恒定区可以包含SEQ ID NO:77或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8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轻链恒定区,所述轻链恒定区可以来自轻链λ和轻链κ。例如,所述轻链恒定区可以包含SEQ ID NO:78或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轻链,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0或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8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例如,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可包含重链和轻链,所述重链可包含SEQ ID NO:87所 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轻链可包含SEQ ID 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申请中,所述抗原结合蛋白每个重链或轻链氨基酸序列的一部分与来自特定物种的抗体中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或者属于特定的类别。例如,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及恒定部分均来自一个动物物种(如人)的抗体的可变区及恒定区。在本申请中,所述同源物可以为,与所述蛋白质和/或所述多肽(例如,特异性结合PD-L1蛋白的抗体或其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约85%(例如,具有至少约85%、约90%、约91%、约92%、约93%、约94%、约95%、约96%、约97%、约98%、约99%或更高的)序列同源性的蛋白质或多肽。
在本申请中,所述同源性通常是指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相似性、类似或关联。为了确定序列同源性百分数而进行的比对,可以按本领域已知的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使用可公开获得的计算机软件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DNASTAR)软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用于比对序列的适宜参数,包括为实现正在比较的全长序列范围内或目标序列区域内最大比对所需要的任何算法。所述同源性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FASTA和BLAST。对FASTA算法的描述可以参见W.R.Pearson和D.J.Lipman的“用于生物学序列比较的改进的工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85:2444-2448,1988;和D.J.Lipman和W.R.Pearson的“快速灵敏的蛋白质相似性搜索”,Science,227:1435-1441,1989。对BLAST算法的描述可参见S.Altschul、W.Gish、W.Miller、E.W.Myers和D.Lipman的“一种基本的局部对比(alignment)搜索工具”,分子生物学杂志,215:403-410,1990。
检测方法
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测定鉴别、筛选或表征本申请所述的PD-1抗原结合蛋白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或生物活性。
在一个方面,例如可通过已知方法诸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印迹(例如,蛋白质印迹)、流式细胞术(例如,FACS)、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来测试本申请抗原结合蛋白的抗原结合活性。
核酸、载体、宿主细胞和制备方法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分离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所述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可编码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例如,所述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中的每一个核酸分子可以编码完整的所述抗原结合蛋白,也可以编码其中的一部分(例如,HCDR1-3、LCDR1-3、VL、VH、轻链或重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所述的核酸分子可以为分离的。例如,其可以是通过以下方法产生或合成的:(i)在体外扩增的,例如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生的,(ii)通过克隆重组产生的,(iii)纯化的,例如通过酶切和凝胶电泳分级分离,或者(iv)合成的,例如通过化学合成。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核酸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制备的核酸分子。
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多种方法来制备编码所述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限制性片段操作或采用合成性寡核苷酸的重叠延伸PCR。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或多种载体,其包含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每种载体中可包含一种或多种所述核酸分子。此外,所述载体中还可包含其他基因,例如允许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和在适当的条件下选择该载体的标记基因。此外,所述载体还可包含允许编码区在适当宿主中正确表达的表达控制元件。例如,所述载体为表达载体。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可包含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和/或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或多种载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种或每个宿主细胞可包含一个或一种本申请所述的核酸分子或载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种或每个宿主细胞可包含多个(例如,2个或以上)或多种(例如,2种或以上)本申请所述的核酸分子或载体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制备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在使得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达的条件下,培养所述本申请所述的宿主细胞。例如,可通过使用适当的培养基、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等,这些方法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的。
药物组合物、方法、用途
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可包含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所述多肽,所述的核酸分子,所述的载体,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任选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佐剂在所采用的剂量和浓度下对接受者无毒性,本申请中的药物组合物还可含有多于一种活性化合物,通常为不会不利地影响彼此的具有互补活性的那些活性化合物。此类药物的类型和有效量取决于例如制剂中存在的拮抗剂的量和类型,以及受试者的临床参数。
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抑制肿瘤生长。例如,本申请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抑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或进展,可以减小肿瘤大小(甚至基本消除肿瘤),和/或可以减轻和/或稳定疾病状态。
本申请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包含预防和/或治疗有效量的所述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预防和/或治疗有效量是能够预防和/或治疗(至少部分治疗)患有或具有发展风险的受试 者中的疾病或病症和/或其任何并发症而所需的剂量。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所述抗原结合蛋白和/或所述融合蛋白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癌症,抑制肿瘤生长和/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或癌症为PD-L1表达异常和/或PD-1表达异常的肿瘤或癌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PD-1或PD-L1高表达的肿瘤。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实体瘤和/或非实体瘤。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肺癌、肾癌、食管癌、头颈癌、淋巴瘤、肝癌和/或胃癌。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抑制PD-L1与PD-1结合的方法,包括施用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和/或所述多肽。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离体或体外方法。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非治疗目的的方法。在某些情形中,所述方法可包括使生物样品与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和/或PD-1在容许所述抗原结合蛋白和/或PD-1结合PD-L1的条件下接触,检测在所述抗原结合蛋白与PD-L1之间是否形成复合物,和检测PD-1与PD-L1之间是否形成复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抑制PD-L2与PD-1结合的方法,包括施用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和/或所述多肽。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离体或体外方法。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非治疗目的的方法。在某些情形中,所述方法可包括使生物样品与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和/或PD-1在容许所述抗原结合蛋白和/或PD-1结合PD-L2的条件下接触,检测在所述抗原结合蛋白与PD-L2之间是否形成复合物,和检测PD-1与PD-L2之间是否形成复合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刺激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和/或所述的多肽。所述细胞因子可以是IL-2。所述免疫细胞可以是淋巴细胞。例如,T淋巴细胞。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离体或体外方法。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非治疗目的的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PD-1蛋白的存在和/或含量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所述分离的抗原结合蛋白和/或所述的多肽。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离体或体外方法。例如,所述方法可以是非治疗目的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抗原结合蛋白在诊断患有肿瘤或癌症的受试者的方法中的用途,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样品与本申请的抗原结合蛋白接触并检测结合的抗体的存在来确定获自受试者的样品中PD-1的存在或表达水平。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其可以包含本申请所述的核酸分子或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其可以包含细胞毒性剂,以及本申请所 述的抗原结合片段。抗体药物偶联物通常是指采用特定的连接子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连接起来,其主要组成成分可以包括抗体、连接子和小分子细胞毒药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试剂盒,其可以包含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细胞,抗体药物偶联物,和/或本申请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可在单一常用容器中包括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细胞,和/或抗体药物偶联物,也可任选地与一种或多种治疗剂组合,任选地一起配制于药物组合物中。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给药装置,它可以用来施用本申请所述的抗原结合蛋白或其药物组合物。
不欲被任何理论所限,下文中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阐释本申请的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和用途等,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 抗PD-1的人源化抗体制备与检测
1.1杂交瘤抗体发现
用Human PD-1,Mouse IgG2a Fc Tag融合蛋白(Acrobiosystem,PD1-H5255a)与pcDNA3.4-hPD-1质粒DNA免疫Balb/c和SJL小鼠各5只,每次间隔2~3周,3次后用Human PD-1,Mouse IgG2a Fc Tag融合蛋白或CHOK1-hPD-1稳转细胞株(金斯瑞,M00529)做加强免疫1-3次,采血测效价。效价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与过表达人PD-1蛋白的CHOK1或293T细胞结合,取结合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
利用流式细胞仪从融合板中筛选出与CHOK1-hPD-1细胞特异性结合并能同时阻断配体PD-L1、PD-L2与细胞CHOK1-hPD1结合的克隆,利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最终筛选到可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采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小规模生产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做后续鉴定,包含检测抗体与CHOK1-hPD1的结合能力、对PD-L1、PD-L2与CHOK1-hPD-1结合的阻断功能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实验最终得到候选抗人PD-1单克隆抗体41D2-2C3D7与46H3A8。经单克隆抗体测序获得鼠源杂交瘤克隆41D2-2C3D7与46H3A8的可变区序列如下:
>41D2-2C3D7重链可变区序列
>41D2-2C3D7轻链可变区序列
>46H3A8重链可变区序列
>46H3A8轻链可变区序列
表1 鼠源杂交瘤克隆41D2-2C3D7重链及轻链CDR区序列
表2 鼠源杂交瘤克隆46H3A8重链及轻链CDR区序列
实施例2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2.1鼠源杂交瘤抗体人源化
通过序列比对挑选最同源的人Germline抗体(数据来源:IMGT)做为人源化设计框架(轻链以IGKV1-9*01,IGKJ4*01为框架,重链以IGHV3-21*01,IGHJ5*01,为框架),对抗体轻重链可变区进行Chothia编号[Chothia&Lesk,1987],定义抗体CDR区:LCDR1(L24-L34),LCDR2(L50-L56),LCDR3(L89-L97),HCDR1(H26-H32),HCDR2(H52-H56),HCDR3(H95-H97),根据序列比对和可变区结构信息对抗体轻重链可变区氨基酸进行人源化 突变;设计表达载体,基因合成,哺乳细胞表达纯化重组抗体,比较人源化抗体和嵌合抗体活性,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1-2轮人源化优化。
Germline抗体序列信息:
IGKV1-9*01
IGKJ4*01
IGHV3-21*01
IGHJ5*01
以下轻重链的优化设计都是以上面Germline抗体为框架CDR移植的人源化序列(41D2HzL0和41D2HzH0为嵌合抗体的轻重链,41D2HzL4和41D2HzH3为人源化抗体的轻重链)。
41D2HzL0轻链可变区序列:
41D2HzL4轻链可变区序列
41D2HzH0重链可变区序列
41D2HzH3重链可变区序列
2.2鼠源杂交瘤抗体46H3A8人源化
46H3A8人源化方案同1.2.1,以下轻重链的优化设计都是以Germline抗体为框架CDR移植的人源化序列(1910h3hzL0和1910h3hzH0为嵌合抗体的轻重链,1910h3hzL3和1910h3hzH4为人源化抗体的轻重链)。
1910h3hzL0轻链可变区序列
1910h3hzH0重链可变区序列
1910h3hzL3轻链可变区序列
1910h3hzH4重链可变区序列
实施例3 人源化抗体动力学参数测定
(1)采用Octet RED96e(Fortebio)测定人源化抗体1910h3hzL3H4及41D2HzL4H3与人PD-1(Sino Biological,货号:10377-H08H)的亲和力,抗原及抗体均用1xPBST(1xPBS:生工,B548117-0500;0.02%吐温20:sigma-alorich,P1379)稀释,抗原使用浓度为100nM,抗体使用浓度为50nM。
(2)样品上机检测(Octet Data Acquisition 11.1.0.11):首先,将样品加入96孔板(Greiner bio-one,655209),体系为200μL/well。然后设置软件参数,板温设定为30℃,收集标准动力学信号的频率为5.0HZ。接着,用1xPBST预湿AHC传感器(Fortébio,货号:18-0015)10分钟,然后上机检测。每个循环包含以下步骤:1)浸入缓冲液60秒;2)检测抗原是否与传感器有非特异性结合;3)10mM pH1.7的甘氨酸溶液再生;4)浸入缓冲液60秒;5)抗 体固化在传感器上,时间为20秒;6)传感器浸入缓冲液180秒;7)抗原与抗体结合,时间180秒;8)抗原抗体的解离,时间10分钟;9)传感器再生。
(3)数据分析
采用Fortebio的Data Analysis 11.0软件,对抗原-抗体以1:1的结合方式,测定结合速率(Ka)和解离速率(Kd),以此计算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如下表:
表3 人源化抗体与人PD-1的亲和力
候选抗体 |
K
D(M)
|
kon(1/Ms) |
kdis(1/s) |
1910h3hzL3H4 |
8.038E-09 |
1.47E+05 |
1.18E-03 |
41D2HzL4H3 |
1.919E-09 |
2.83E+05 |
5.42E-04 |
Pembrolizumab |
7.693E-09 |
5.45E+05 |
4.19E-03 |
从表3得出,1910h3hzL3H4与Pembrolizumab比较,抗体与人PD-1的亲和力相当;41D2HzL4H3与人PD-1的亲和力较Pembrolizumab提高约4.2倍。说明本申请抗原结合蛋白与PD-1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
实施例4 本申请抗原结合蛋白与细胞表面人或食蟹猴PD-1的结合活性
收集CHOK-hPD-1(金斯瑞,M00529)细胞或CHOK1-cynoPD-1(金斯瑞,M00572),用FACS缓冲液(含有2%FBS的PBS)洗一遍后重悬,按1E5/50ul/孔,分液到96孔板(Corning 3799)中。抗体加到上述96孔U型板中,50ul/孔,混匀后4℃孵育1小时。2000rpm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每孔加200ul FACS缓冲液洗一遍。每孔加入1∶1000的Alexa Fluor488二抗(Invitrogen),100ul/孔,混匀4℃孵育1小时。2000rpm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每孔加200ul FACS buffer洗一遍,30ul FACS buffer重悬上机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1和图2所示。图1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结合CHOK1细胞表面的人PD-1蛋白。图2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结合CHOK1细胞表面的食蟹猴PD-1蛋白。结果表明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与细胞表面人或食蟹猴PD-1的结合活性同Pembrolizumab相当。
实施例5 本申请抗原结合蛋白阻断细胞表面人PD-1与PD-L1或PD-L2的结合活性
收集CHOK1-hPD-1细胞,用FACS buffer洗一遍后重悬,按1E5/50ul/孔,分液到96孔U型板中。抗体稀释后加到上述96孔板中,25ul/孔,生物素化的PD-L1(Sinobiological,货号10084-H02H-B)(或PD-L2,Acrobiosystem,货号PD2-H82F6)稀释后加到上述96孔板中,25ul/孔,混匀后4℃孵育1小时。2000rpm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每孔加200ul FACS buffer 洗一遍。每孔加入1∶1000的SA-Alexa Fluor 488(Invitrogen cat:S32354),100ul/孔,混匀4℃孵育30分钟。2000rpm离心5分钟去掉上清,每孔加200ul FACS buffer洗一遍,30ul FACS buffer重悬上机检测。图3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阻断人PD-L1与CHOK1表面的人PD-1蛋白结合。图4显示的是本申请所述抗原结合蛋白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阻断人PD-L2与CHOK1细胞表面的人PD-1蛋白。结果表明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阻断细胞表面人PD-1与PD-L1或PD-L2的结合活性与对照抗体Pembrolizumab相当。说明本申请抗原结合蛋白阻断PD-1与PD-L1或PD-L2结合的活性良好。
实施例6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细胞因子IL2的分泌
使用细胞培养基(1640+2%FBS)复苏人树突状DC细胞,调整DC细胞密度至1*10
5-1*10
7细胞/mL,然后加入终浓度为50μg/ml丝裂霉素C,37度避光处理30分钟后加入10ml培养基终止,400g离心10分钟,随后用10mL培养基清洗一遍。梯度稀释anti-PD1抗体:抗体最高终浓度为2.5μg/mL(配制浓度为10μg/mL),10倍梯度稀释(5个浓度点+1个0浓度),然后相应细胞培养板(康宁,货号:3599)中加入50μL配制好的anti-PD1抗体。收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和丝裂霉素C处理好的DC细胞,调整DC细胞密度至2*10
5细胞/mL,随后将细胞加入培养板中,每孔50μL,即每孔DC细胞数为1*10
4细胞/孔;调整PBMC细胞密度至2*10
6细胞/mL,随后将细胞加入培养板中,每孔100μL,即每孔PBMC细胞数为2*10
5细胞/孔。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5%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孵育5天,5天后,300g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用Human IL-2ELISA试剂盒(BD,货号:550611)检测IL-2含量,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数据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人源化抗体1910h3hzL3H4和41D2HzL4H3都能刺激淋巴细胞分泌IL2,活性与Pembrolizumab相似。说明本申请抗原结合蛋白刺激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较高。
实施例7 抗原结合蛋白的亲和力成熟
7.1酵母展示突变文库的构建、筛选与单克隆鉴定
酵母展示突变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基于41D2HzL4H3,对其抗原结合决定簇(CDR)位点的氨基酸进行随机突变,构建各CDR区的突变文库,利用酵母展示技术高通量筛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力强的序列。将41D2HzL4H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按Chothia编码规则进行编码,CDR区按Chothia定义。对各分子重链可变区CDR1、CDR2、CDR3,设计NNK突变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各CDR突变文库基因片段。将各CDR突变文库基因片段与酵母展示质粒分别转入酿酒酵母菌株EBY100(购自ATCC),使各CDR突变文库以Fab形式展示于酵母表面。同时将41D2HzL4H3的亲本序列以Fab形式展示于酵母表面,作为对照使用。
文库经过培养、诱导后,按1OD为1.0×10
7细胞数计算,各取1.5×10
9细胞,用磁珠分选系统进行第一轮富集。各文库细胞重悬于含5nM生物素标记的人PD-1(Acro,货号:PD1-H82E4,简称Bitoin hPD-1)的1×PBSA(1×PBS+1%BSA)中孵育30分钟,洗涤后加入Anti biotin beads(miltenyi,货号:130-090-485)混匀孵育10分钟,过磁力柱(Quadro MACS Starting Kit)收集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经过再次培养、诱导后,各取3.0×10
7细胞,用1nM Bitoin hPD-1进行第二轮流式分选,收集展示水平高且与抗原结合力强的细胞群;阳性细胞经过再次培养、诱导后,各取2.0×10
7细胞,用10nM生物素标记的猴PD-1(Acro,货号:PD1-C82E6,简称Bitoin cyno PD-1)进行第三轮流式分选,分选后取细胞测序分析,获得重链各个CDR区突变的单一序列。
突变单克隆的鉴定
经测序分析,共计获得42个新的突变序列,对相应单克隆进行流式染色鉴定,分别与1nM Bitoin hPD-1以及1nM Bitoin cyno PD-1孵育染色,比较不同克隆与抗原结合的平均荧光信号强度(MFI),MFI越高说明与抗原的亲和力越强。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筛选出YC208B3、YC208E2、YC208G3、YC210H2、YC215D1、YC215F3、YC215H3、YC215H5、YC216D5、YC216F1、YC216F2、YC208E1、YC209C5、YC209D4、YC209D6、YC209E6、YC214E2等17个克隆进一步测定与人、猴PD-1的结合曲线Ag
50。
按列分布各克隆,1.0×10
5细胞/孔平铺96孔板,1×PBSA洗涤离心后加入梯度稀释的人、猴PD-1抗原室温孵育30分钟;离心弃上清,加入100μL二抗荧光抗体,避光孵育30分钟;洗涤后重悬于30μL 1×PBSA,上流式细胞仪读取相应荧光信号,数据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拟合,计算各克隆与人、猴PD-1的结合曲线Ag
50,结果见表4。
表4 突变克隆与人、猴PD-1的结合测定
根据各克隆的序列及与人、猴PD-1的Ag
50值等综合考虑,选取YC208B3、YC208E2、YC208G3、YC209C5、YC209D6、YC215D1、YC215F3、YC215H3、YC216D5、YC216F2等10个克隆的突变序列,选用IgG1 LALA D265S亚型构建表达质粒,抗体编号命名为Ab2005Am01-10。
7.2候选抗体表达
将各克隆的重链可变区序列与IgG1 LALA D265S融合,轻链可变区与Kappa链恒定区融合;基因合成后装入表达载体pcDNA3.4(Life Technologies)。轻、重表达质粒转入ExpiCHO细胞(ThermoFisher Scientific,A29133),根据供应商ExpiCHO表达系统方法进行抗体瞬转表达,过程如下:在培养总体积25mL培养基中,36.5℃,8%二氧化碳浓度下培养Expi CHO细胞到密度6×10
6/mL,使用ExpiFectamine转染试剂化转各10μg抗体轻重链表达质粒到细胞;转染一天后,各取150μL和4mL ExpiCHO增强剂和ExpiCHO辅料添加到培养细胞中,继续培养至9天,4度,3500转离心取上清。混合AmMagTM Protein A磁珠(Genscript,L00695)和抗体表达上清,室温孵育2小时,PBS洗涤两次弃上清,加入适量洗脱缓冲液Protein G or A SefinoseTM Elution buffer(Sangon,C600481),充分混匀后置于试管架上静止孵育5分钟,孵育期间重悬磁珠2-3次,重复洗脱2次,洗脱后,立即加入适量中和液1M Tris-HCl,pH7.5(Sangon,B548124)中和备用,得到纯化的抗体见表5。
表5 候选抗体表达、纯化数据
7.3候选抗体理化性质评估
将抗体Ab2005Am01-10作为候选分子继续进行理化成药性评估,具体如下:
SEC-HPLC纯度分析
(1)将样品浓度调整至1mg/mL,混匀,12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转至样品瓶,放入HPLC样品盘。设置色谱条件如下:
(2)色谱柱采用流动相(200mM磷酸盐缓冲液,pH6.8)平衡后,进样分析,用色谱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峰的峰面积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说明抗体纯度越高。
HIC-HPLC分析
(1)将样品浓度调整至1mg/ml,离心取上清待测。设置色谱条件如下:
(2)用流动相A(50mM磷酸盐缓冲液/1M硫酸铵,pH 7.0)和流动相B(50mM磷酸盐缓冲液,pH 7.0)进行梯度洗脱,记录主峰保留时间,出峰时间短则抗体亲水性强。
熔解温度(Tm)值分析
将样品浓度调整至1mg/mL,然后按照Protein Thermal Shift
TM Starter Kit说明书,取供试品溶液13μL加入至PCR管内,加入5μL Protein Thermal shift
TM Buffer,加入2μL10×染色液,使反应体积为20μL,混匀后,12000rpm离心5min以去除气泡。将检测样品置于PCR仪内,进行样品分析,记录样品的Tm值,Tm值越高表示抗体的热稳定性越好。
iCIEF分析
取样品溶液加入到已经充分混匀的以下体系中:1%的甲基纤维素(MC)70μL,尿素5M80μL,两性电解质Pharmalyte pH 3-10 8μL,pI marker 5.5和9.5各2μL。补加适当体积超纯水至200μL,混匀。离心取上清进样分析。分析结束后,将结果文件导入ChromPerfect软件进行图谱积分处理并计算各峰的等电点以及各峰百分比。
将候选抗体Ab2005Am01-10的理化性质汇总如表6,结果显示,候选抗体的纯度、热稳定性、亲水性等理化指标较为理想,继续评估候选抗体的体外活性。
表6 候选抗体理化性质分析结果
7.4候选抗体亲和力测定
为了测定候选抗体Ab2005Am01-10与人、猴PD-1的亲和力,采用Octet RED96e(Fortebio)测定候选抗体与人PD-1(Acro,货号:PD-1-H5221)、猴PD-1(Acro,货号:PD-1-C5223)的亲和力,抗原及抗体均用1×PBST(1×PBS:生工,B548117-0500;0.02%吐温20:sigma,P1379)稀释,抗原使用浓度为100nM,抗体使用浓度为50nM。将候选抗体样品按200μL/孔加入96孔板(Greiner bio-one,655209),设置软件参数,温度30℃、收集标准动力学信号的频率为5.0Hz;用1×PBST预湿AHC传感器(Fortébio,货号:18-0015)10分钟,然后上机检测。每个循环包含以下步骤:1)浸入缓冲液60s;2)检测抗原是否与传感器有非特异性结合;3)10mM pH1.7的甘氨酸溶液再生;4)浸入缓冲液60s;5)抗体固化在传感器上,时间为13s;6)传感器浸入缓冲液180s;7)抗原与抗体结合,时间180s;8)抗原抗体的解离,时间10分钟;9)传感器再生。采用Fortebio的Data Analysis 12.0软件,对抗原-抗体以1:1的结合方式,测定结合速率(K
on)和解离速率(K
off),以此计算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K
D),结果如表7、8。
表7 候选抗体与人PD-1的亲和力测定
抗体编号 |
响应值 |
K
D(M)
|
kon(1/Ms) |
kdis(1/s) |
41D2HzL4H3 |
0.15 |
1.27E-09 |
4.64E+05 |
5.89E-04 |
Ab2005Am01 |
0.13 |
7.11E-10 |
4.87E+05 |
3.46E-04 |
Ab2005Am02 |
0.15 |
1.10E-09 |
4.27E+05 |
4.70E-04 |
Ab2005Am03 |
0.16 |
9.07E-10 |
4.02E+05 |
3.65E-04 |
Ab2005Am04 |
0.17 |
8.36E-10 |
4.47E+05 |
3.74E-04 |
Ab2005Am05 |
0.16 |
5.29E-10 |
4.93E+05 |
2.61E-04 |
Ab2005Am06 |
0.15 |
7.79E-10 |
4.17E+05 |
3.25E-04 |
Ab2005Am07 |
0.15 |
1.31E-09 |
4.93E+05 |
6.46E-04 |
Ab2005Am08 |
0.17 |
5.04E-10 |
4.57E+05 |
2.30E-04 |
Ab2005Am09 |
0.15 |
4.63E-10 |
4.79E+05 |
2.22E-04 |
Ab2005Am10 |
0.15 |
6.48E-10 |
4.86E+05 |
3.15E-04 |
表8 候选抗体与猴PD-1的亲和力测定
抗体编号 |
响应值 |
K
D(M)
|
kon(1/Ms) |
kdis(1/s) |
41D2HzL4H3 |
0.14 |
5.20E-09 |
2.95E+05 |
1.53E-03 |
Ab2005Am01 |
0.14 |
2.19E-09 |
3.04E+05 |
6.63E-04 |
Ab2005Am02 |
0.15 |
4.14E-09 |
2.65E+05 |
1.10E-03 |
Ab2005Am03 |
0.17 |
4.24E-09 |
2.77E+05 |
1.18E-03 |
Ab2005Am04 |
0.17 |
7.54E-09 |
3.17E+05 |
2.39E-03 |
Ab2005Am05 |
0.13 |
1.81E-08 |
2.55E+05 |
4.62E-03 |
Ab2005Am06 |
0.14 |
2.80E-09 |
2.34E+05 |
6.55E-04 |
Ab2005Am07 |
0.15 |
3.62E-09 |
3.10E+05 |
1.12E-03 |
Ab2005Am08 |
0.17 |
1.52E-09 |
3.20E+05 |
4.86E-04 |
Ab2005Am09 |
0.16 |
2.06E-09 |
3.82E+05 |
7.88E-04 |
Ab2005Am10 |
0.16 |
2.63E-09 |
3.48E+05 |
9.16E-04 |
由结果可知,候选抗体Ab2005Am06、08、09与人、猴PD-1的亲和力比亲和力成熟之前的亲本抗体强2倍左右,继续进行体外结合与功能实验评估。
7.5候选抗体与细胞表面人、猴PD-1的结合
为测定候选抗体Ab2005Am06、08、09与细胞表面人、猴PD-1的结合,收集CHOK-hPD-1(金斯瑞,M00529)细胞或CHOK-cynoPD-1(金斯瑞,M00572),用FACS缓冲液(含有2%FBS的PBS)洗一遍后重悬,按1E5/50μL/孔,分液到96孔板中;候选抗体Ab2005Am06、08、09从10μg/mL的起始浓度,4倍梯度稀释;将稀释后的抗体溶液加到上述96孔U型板中,50μL/孔,混匀后4℃孵育1小时;2000rpm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每孔加入200μL FACS缓冲液洗一遍,加入1:1000稀释的Alexa Fluor 488二抗(Invitrogen,A-11013),100μL/孔,混匀4℃孵育1小时;2000rpm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每孔加200μL FACS buffer洗一遍,30μL FACS buffer重悬上机检测。数据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处理,实验结果显示候选抗体可以与细胞表面人、猴PD-1的结合。图6显示的是候选抗体与细胞表面人PD-1的结合结果图。图7显示的是候选抗体与细胞表面猴PD-1的结合结果图。
7.6候选抗体激活混合淋巴细胞释放IL-2功能实验
为比较候选抗体Ab2005Am06、08、09与亲本抗体41D2HzL4H3及对标抗体Pembrolizumab的体外活性,在同一次激活混合淋巴细胞释放IL-2的实验中进行,具体如下:使用细胞培养基(1640+2%FBS)复苏人树突状DC细胞,调整DC细胞密度至1×10
5- 1×10
7cells/mL,然后加入终浓度为50μg/mL丝裂霉素C,37度避光处理30分钟后加入10mL培养基终止,400g离心10分钟,随后用10mL培养基清洗一遍。梯度稀释抗PD1抗体:抗体最高终浓度为2.5μg/mL(配制浓度为10μg/mL),10倍梯度稀释(5个浓度点+1个0浓度点),然后相应细胞培养板(康宁,货号:3599)中加入50μL配制好的抗PD1抗体。收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和丝裂霉素C处理好的DC细胞,调整DC细胞密度至2×10
5cells/mL,随后将细胞加入培养板中,每孔50μL,即DC细胞数为1×10
4cells/孔;调整PBMC细胞密度至2×10
6cells/mL,随后将细胞加入培养板中,每孔100μL,即PBMC细胞数为2×10
5cells/孔。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5%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孵育3天,3天后,300g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用Human IL-2ELISA试剂盒(Novus,货号:VAL110)检测IL-2含量,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数据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候选抗体可以激活混合淋巴细胞释放IL-2。图8显示的是候选抗体激活混合淋巴细胞释放IL-2的结果图。
综上可知,候选抗体Ab2005Am08(HCDR2为SGGGRY,如SEQ ID NO:85所示;VH为
EVQLVESGGGLVKPGGSLRLSCAASGFTFSNYDMSWVRQAPGKGLEWVSTISGGGRYTY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VYYCVSPYYGMEYWGQGTLVTVSS,如SEQ ID NO:86所示)经过亲和力成熟后,相比亲本抗体41D2HzL4H3具有更强的人、猴PD-1结合能力,在体外激活混合淋巴细胞释放IL-2的实验中优于亲本抗体及对标抗体Pembrolizumab;同时,候选抗体Ab2005Am08在表达量、理化性质等方面均符合成药性标准,具有继续开发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