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9702A -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9702A
CN116759702A CN202311025682.7A CN202311025682A CN116759702A CN 116759702 A CN116759702 A CN 116759702A CN 202311025682 A CN202311025682 A CN 202311025682A CN 116759702 A CN116759702 A CN 116759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liquid cooling
baffle
limi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256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59702B (zh
Inventor
吕泽栋
王会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256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9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9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9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9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9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adapted for specific cells, e.g. electrochemical cell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该储能箱包括:箱体、液冷接头、软管、第一弹性件和限位件,箱体具有底板和围挡,底板设置有液冷流道,围挡的挡板具有通孔;液冷接头具有位于外壁的凸起和安装槽,液冷接头可滑动的穿过通孔,且第一连接端位于围挡内侧;软管的两端分别液冷流道、第一连接端连通;第一弹性件位于凸起与挡板的内表面之间;限位件限位在安装槽内,且具有凸出部,凸出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安装槽的槽底的方向移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液冷接头能够与外接管路正常连通,还能够沿通孔滑动使第二连接端的部分移动至围挡内侧,减小裸露在围挡外侧的尺寸,以减小液冷接头发生破损甚至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一般采用风冷和/或液冷的冷却方式进行冷却,而对于液冷的冷却方式,通常会采用液冷接头实现储能箱内的液冷流道与外接管路的连通。相关技术中,液冷接头直接固定在储能箱上,且液冷接头用于与外接管路连通的连接端裸露在储能箱外。如此,在储能箱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液冷接头的连接端很容易与外物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液冷接头破损甚至断裂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液冷系统可靠性的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储能箱,包括:
箱体,具有底板,且所述底板的边缘具有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圈围挡,所述底板设置有液冷流道,所述围挡的一侧挡板具有通孔;
液冷接头,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及位于所述液冷接头的外壁的凸起和安装槽,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液冷接头可滑动的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围挡内侧,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外接管路连通;
软管,所述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液冷流道的接口连通,所述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通;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凸起与所述挡板的内表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凸起、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限位件,限位在所述安装槽内,且具有凸出所述安装槽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的方向移动,所述凸出部限位在所述挡板上,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液冷接头能够沿所述通孔滑动,并带动所述限位件移动至所述围挡内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在外力作用下控制液冷接头沿通孔向围挡外侧滑动,以在限位件的凸出部与通孔孔壁的相互挤压下促使凸出部向靠近安装槽的槽底的方向移动,进而保证液冷结构能够沿通孔正常滑动,直至限位件的凸出部限位在挡板上,此时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二连接端处于裸露在围挡外侧的状态,从而便于与外接管路的连通;也可在外力作用下促使限位件的凸出部向靠近安装槽槽底的方向移动,以解除限位件的凸出部与挡板的限位,进而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促使液冷接头沿通孔向围挡内侧滑动,以在限位件移动至围挡内侧的同时,液冷接头的第二连接端的部分移动至围挡内侧。如此,该储能箱不仅能够保证液冷接头与外接管路的正常连通,还能够保证液冷接头的第二连接端的部分移动至围挡内侧,减小液冷接头裸露在围挡外侧的尺寸,进而减小液冷接头与外物发生碰撞,导致液冷接头发生破损甚至断裂的风险,保证了储能箱的液冷系统的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装槽为环形槽,所述限位件为弹性橡胶圈,所述通孔的孔壁具有朝向所述围挡外侧的限位面,所述弹性橡胶圈凸出所述安装槽的凸出部与所述限位面抵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弹性橡胶圈与限位槽的配合,实现了弹性橡胶圈的凸出部在通孔的孔壁与挡板的限位,还能够实现弹性橡胶圈对通孔的密封,避免异物沿通孔进入箱体内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凸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限位结构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导向结构;
所述凸出部的限位结构与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抵接,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围挡内侧时,所述凸出部的导向结构朝向所述挡板的内表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凸出部上的导向结构、限位结构与挡板的配合,保证液冷接头的第二连接端能够裸露在围挡外侧,或者在外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保证液冷接头的第二连接端仅有部分裸露在围挡外侧,以在进行液冷时能够保证液冷接头与外接管路的连接,而不需要液冷时减小液冷接头与外物发生碰撞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装槽为环形槽,所述限位件为卡簧,所述卡簧具有所述凸出部;
所述卡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限位平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导向圆弧面,所述限位平面抵接在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导向圆弧面朝向所述挡板的内表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卡簧的限位平面与挡板的外表面的抵接,且由于卡簧的形变作用力较大,从而保证了卡簧与挡板限位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液冷接头的第二连接端裸露在围挡外侧的稳定性。另外,对于卡簧所具有的导向圆弧面,便于在与外力作用下与通孔的孔壁发生挤压时,促使卡簧缩回安装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挡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环绕所述通孔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卡簧的限位平面与所述挡板之间。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密封圈的设置,实现了卡簧与挡板之间间隙的密封,避免了异物沿通孔进入箱体内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限位本体;
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本体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本体具有所述凸出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限位本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挤压第二弹性件,以实现限位本体上的凸出部向靠近安装槽的槽底移动;且在撤去外力时,限位本体可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状,保证限位本体上的凸出部与挡板的抵接,从而便于减小施加在限位本体上以促使限位本体上的凸出部向靠近安装槽的槽底移动的作用力,便于简化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限位本体为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凸出所述安装槽的凸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限位平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平面抵接在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挡板的内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装槽在所述液冷接头上沿所述通孔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本体为限位片;
所述限位片凸出所述安装槽的凸出部为直角三棱柱结构,且所述凸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且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且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抵接在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或者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挡板的内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液冷接头上;或者,
所述储能箱包括多个所述压缩弹簧,且多个所述压缩弹簧沿所述液冷接头的周向分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于压缩弹簧套接在液冷接头上的情况,便于压缩弹簧的安装,进而便于提高液冷接头的装配效率;而对于多个压缩弹簧沿液冷接头的周向分布的情况,可通过多个压缩弹簧的设置,提高液冷接头沿通孔向围挡内侧移动的动力,以有效保证液冷接头的第二连接端的部分移动至围挡内侧,同时通过多个压缩弹簧在自然状态的尺寸有效限制液冷接头的最大移动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液冷接头的外壁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一侧的卡槽。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卡槽的设置,在控制液冷接头沿通孔向围挡外侧移动时,可借助工具卡在液冷接头上的卡槽内,进而便于作业人员对液冷接头施加作用力,以提高操作的简便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软管为波纹管;
所述储能箱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正对所述通孔,且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软管的第一端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连接管,且由于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挡板上的通孔正对,从而对于软管为波纹管的情况,可避免软管发生弯折的情况,以减小流体在软管内的流动阻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挡板的内侧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在所述挡板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通孔所在的区域;
所述软管限位在所述盒体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盒体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盒体的设置,可实现对软管的保护,避免软管与围挡内侧其他发热结构件的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箱;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围挡内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于包括上述储能箱的储能系统,能够保证储能系统在生产、运输后液冷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储能系统使用的稳定性,避免因液冷系统故障而导致储能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在保证了储能系统的液冷系统的可靠性的情况下,便于保证用电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因储能系统故障而导致用电设备无法工作的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储能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的连接及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又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又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的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的连接及位置关系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再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另一种液冷接头与挡板的连接及位置关系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储能系统;200、用电设备;
10、储能箱;20、电池模组;
11、箱体;12、液冷接头;13、软管;14、第一弹性件;15、限位件;16、连接管;17、盒体;18、密封圈;19、保护盖;
111、底板;112、围挡;
1121、挡板;1122、通孔;1123、外表面;
121、第一连接端;122、第二连接端;123、凸起;124、安装槽;
151、凸出部;152、第二弹性件;153、限位本体;
1511、限位结构;1512、导向结构;
21、固定端板;22、单体电池;23、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可以是由单体电池构成的电池包、电池箱、电池系统等。而单体电池可以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等,且单体电池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图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储能系统100包括储能箱10和固定在储能箱10内的电池模组20。
其中,如图1所示,储能箱10内通常固定有多个电池模组20,且多个电池模组20之间串联或并联。如此,通过储能箱10实现多个电池模组20的集成,从而提高储能系统100的电性能。
另外,储能系统100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限位在储能箱10内,且与电池模组20电性连接。如此,在储能系统100的工作过程中,可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模组20的电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储能系统100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池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壳体,以及多个模块,多个模块至少包括监测模块和插接模块,壳体的壳壁具有缺口,监测模块和插接模块均位于壳体内,且插接模块的插接口在所述壳体的缺口处裸露。
其中,监测模块与电池模组20电连接,以用于监测电池模组20的电参数和环境参数等,插接模块与监测模块,且用于与外接设备连接,以将监测模块监测的电参数和环境参数等传输至外接设备,实现对电池模组20的监测。插接模块可以是插接口或插接头。
如图2所示,储能箱10包括箱体11,箱体11包括底板111、上盖(图中未示出)和侧板(图中未示出),底板111、上盖和侧板固定连接后围成一空腔,电池模组20固定在底板111、上盖和侧板围成的空腔内。而对于储能系统100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的情况,该箱体11的空腔通常被分隔为电池仓和电气仓,电池模组20限位在电池仓,电池管理系统限位在电气仓。
其中,如图2所示,底板111的边缘具有沿箱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圈围挡112,围挡112与底板111固定连接,以增大底板111的结构强度,保证底板111对多个电池模组20的承载能力。侧板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侧板的一个开口端与上盖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体式结构,侧板远离上盖的开口端与围挡112固定连接。
对于储能箱10内设置的电池模组20,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端板21,且两个固定端板21之间形成容纳位,多个单体电池22容纳在该容纳位内。
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20还包括扎带23,扎带23缠绕两个固定端板21和多个单体电池22,以实现对多个单体电池22的固定。由于扎带23的长度可任意调整,从而便于调整电池模组20包括的单体电池22的数量,进而调整电池模组20的电性参数,提高储能系统100的适用性。
其中,固定端板21具有卡槽,扎带23限位在卡槽内,从而通过卡槽对扎带23的限位,避免扎带23从固定端板21滑脱的情况,保证了电池模组20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电池模组20还包括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分布在多个单体电池22的两侧,每个固定板分别与两个固定端板21固定连接,以实现对多个单体电池22的固定。
在储能系统100的使用过程中,单体电池22产生热量并聚集在储能箱10内,为了提高储能系统100的工作效率,避免因热量聚集而造成单体电池22发生热失控的风险,通常会采用风冷和/或液冷的冷却方式对储能系统100进行冷却,而对于液冷的冷却方式,通常会在储能箱10内设置液冷流道(比如设置储能箱10的底板111为具有液冷流道的液冷板),并采用液冷接头12实现储能箱10内的液冷流道与外接管路的连通。
相关技术中,液冷接头12直接固定在围挡112的一侧挡板1121上,且液冷接头12用于与外接管路连通的连接端裸露在围挡112外侧。如此,虽然实现了外接管路与储能箱10内液冷流道的连通,但是由于液冷接头12上连接端的裸露,在储能箱10的生产、运输过程中,液冷接头12上裸露的连接端很容易与外物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液冷接头12破损甚至断裂。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箱10,围挡112的一侧挡板1121上设置可沿挡板1121的厚度方向滑动的液冷接头12,以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使得液冷接头12的连接端仅有少部分裸露在围挡112外侧,从而在减小液冷接头12的连接端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尺寸,减小液冷接头12与外物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液冷接头12破损甚至断裂的风险。进而,对于包括该储能箱10的储能系统100,能够保证储能系统100在生产、运输后液冷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储能系统100使用的稳定性,避免因液冷系统故障而导致储能系统100无法工作的情况。
图2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箱1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液冷接头12与挡板1121限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储能箱10包括:箱体11、液冷接头12、软管13、第一弹性件14和限位件15,箱体11具有底板111,且底板111的边缘具有沿箱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圈围挡112,底板111设置有液冷流道(图中未示出),围挡112的一侧挡板1121具有通孔1122;液冷接头12具有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二连接端122,以及位于液冷接头12的外壁的凸起123和安装槽124,凸起123位于第一连接端121与安装槽124之间,液冷接头12可滑动的穿过通孔1122,且第一连接端121位于围挡112内侧,第二连接端122用于与外接管路连通;软管13的第一端与液冷流道的接口连通,软管13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端121连通;第一弹性件14位于凸起123与挡板1121的内表面之间,且分别与凸起123、挡板1121固定连接;限位件15限位在安装槽124内,且具有凸出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凸出部15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安装槽124的槽底的方向移动,凸出部151限位在挡板1121上,且在外力作用下液冷接头12能够沿通孔1122滑动,并带动限位件15移动至围挡112内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可在外力作用下控制液冷接头12沿通孔1122向围挡112外侧滑动,以在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与通孔1122孔壁的相互挤压下促使凸出部151向靠近安装槽124的槽底的方向移动,进而保证液冷结构能够沿通孔1122正常滑动,直至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限位在挡板1121上,此时第一弹性件14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二连接端122处于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状态,从而便于与外接管路的连通,此时液冷接头12与挡板1121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也可在外力作用下促使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向靠近安装槽124槽底的方向移动,以解除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与挡板1121的限位,进而在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促使液冷接头12沿通孔1122向围挡112内侧滑动,以在限位件15移动至围挡112内侧的同时,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的部分移动至围挡112内侧,此时液冷接头12与挡板1121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如此,该储能箱10不仅能够保证液冷接头12与外接管路的正常连通,还能够保证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的部分移动至围挡112内侧,减小液冷接头12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尺寸,进而减小液冷接头12与外物发生碰撞,导致液冷接头12发生破损甚至断裂的风险,保证了储能箱10的液冷系统的可靠性。
其中,围挡112内侧是指一圈围挡112所围成的区域内的任一位置,围挡112外侧是指围挡112外围区域的任一位置,挡板1121的内表面是指挡板1121朝向围挡112内侧的表面,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是指挡板1121朝向围挡112外侧的表面。液冷接头12可以是截止阀、单向阀等结构件。
其中,由于第一弹性件14分别与挡板1121、液冷接头12上的凸起123固定连接,从而在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作用下促使液冷接头12沿通孔1122向围挡112内侧移动时,可通过第一弹性件14在自然状态的尺寸限制液冷接头12的最大移动距离,避免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移动至围挡112内侧,从而不便于后续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伸出箱体11的操作。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4可以为压缩弹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弹性压缩件(比如弹性弓、弹性镊子等)。以第一弹性件14为压缩弹簧为例,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14(压缩弹簧)套在液冷接头12上;或者如图3所示,储能箱10包括多个第一弹性件14(压缩弹簧),多个第一弹性件14沿液冷接头12的周向分布。如此,对于第一弹性件14套接在液冷接头12上的情况,便于第一弹性件14的安装,进而便于提高液冷接头12的装配效率;而对于多个第一弹性件14沿液冷接头12的周向分布的情况,可通过多个第一弹性件14的设置,提高液冷接头12沿通孔1122向围挡112内侧移动的动力,以有效保证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的部分移动至围挡112内侧,同时通过多个第一弹性件14在自然状态的尺寸有效限制液冷接头12的最大移动距离。以有效避免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移动至围挡112内侧的情况。
可选地,液冷接头12的外壁还具有位于安装槽124靠近第二连接端122一侧的卡槽。当然,也可以在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的内壁设置卡槽。如此,在控制液冷接头12沿通孔1122向围挡112外侧移动时,可借助工具卡在液冷接头12上的卡槽内,进而便于作业人员对液冷接头12施加作用力,以提高操作的简便性。
其中,在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限位在挡板1121上,或者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位于围挡112内侧时,液冷接头12上的卡槽均裸露在围挡112外侧,以便于使用工具与卡槽的卡接。
可选地,当限位件15位于围挡112内侧时,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仅有部分位于围挡112外侧,而为了进一步避免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部分与外物发生碰撞,如图4所示,储能箱10还包括设置在挡板1121外表面1123的保护盖19,保护盖19扣在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上,且与挡板1121固定连接。如此,通过保护盖19的设置,可进一步避免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部分与外物发生碰撞的可能,以有效保证储能箱10的液冷系统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液冷接头12与液冷流道之间通过软管13连通,而结合软管13的可任意弯曲的特性,能够保证液冷接头12沿通孔1122的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软管13为波纹管,如图3或图4所示,储能箱10还包括连接管16,连接管16的第一端与液冷流道连通,连接管16的第二端正对通孔1122,且连接管16的第二端与软管13的第一端连通。如此,通过设置连接管16,且由于连接管16的第二端与挡板1121上的通孔1122正对,从而对于软管13为波纹管的情况,可避免软管13发生弯折的情况,以减小流体在软管13内的流动阻力。
可选地,软管13与连接管16、液冷接头12之间均为螺纹连接。如此,在保证软管13与连接管16、液冷接头12密封连接的同时,便于在软管13发生破损时,提高软管13的更换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挡板1121的内侧设置有盒体17,盒体17在挡板1121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通孔1122所在的区域;软管13限位在盒体17内,且液冷接头12的第一连接端121、连接管16的第二端均位于盒体17内。如此,通过盒体17的设置,可实现对软管13的保护,避免软管13与围挡112内侧其他发热结构件的接触。
其中,盒体17在通孔1122的中心线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盒壁均具有贯穿孔,以便于液冷接头12的第一连接端121、连接管16的第二端能够伸入盒体17内,从而实现与软管13的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限位件15上凸出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可以如图7所示,在通孔1122的孔壁与挡板1121实现限位,也可以如图3所示,在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与挡板1121实现限位。
当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在通孔1122的孔壁与挡板1121实现限位时,安装槽124为环形槽,限位件15为弹性橡胶圈,通孔1122的孔壁具有朝向围挡112外侧的限位面,弹性橡胶圈凸出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与限位面抵接。如此,通过弹性橡胶圈与限位槽的配合,实现了弹性橡胶圈的凸出部151在通孔1122的孔壁与挡板1121的限位,还能够实现弹性橡胶圈对通孔1122的密封,避免异物沿通孔1122进入箱体11内的情况。
其中,弹性橡胶圈发生弹性变形的作用力大于弹性橡胶圈与限位面抵接时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从而避免液冷接头12在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的拉扯下,弹性橡胶圈与限位面或者与安装槽124脱扣的情况。而在通孔1122的中心线方向上,限位面越靠近围挡112内侧,则弹性橡胶圈的凸出部151与限位面抵接时,第一弹性件14的形变长度越小,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越小。如此,在通孔1122的中心线方向上,可以设置限位面位于通孔1122的孔壁靠近围挡112内侧的位置,当然,在通孔1122的中心线方向上,限位面也可以位于通孔1122的孔壁靠近围挡112外侧的位置,或者居中的位置,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限位面可以由通孔1122的孔壁朝向围挡112外侧的台阶面形成,也可以在通孔1122的孔壁设置限位槽,由限位槽靠近围挡112内侧的槽壁形成,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当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在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与挡板1121实现限位时,如图3和图8所示,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具有朝向第一连接端121的限位结构1511和朝向第二连接端122的导向结构1512;凸出部151的限位结构1511与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抵接,且限位件15位于围挡112内侧时,凸出部151的导向结构1512朝向挡板1121的内表面。
如此,以限位件15位于围挡112内侧为初始状态,此时在液冷接头12上施加作用力,可在导向结构1512与通孔1122的孔壁的相互挤压下,促使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向靠近安装槽124的槽底方向移动,且在液冷接头12带动限位件15滑动至围挡112外侧时,可通过凸出部151上的限位结构1511与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的抵接,实现凸出部151与挡板1121的限位,进而保证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裸露在围挡112外侧。之后,在外力作用下促使限位件15的凸出部151向靠近安装槽124的槽底方向移动,以通过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促使液冷接头12带动限位件15移动至围挡112内侧,使得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仅有部分裸露在围挡112外侧。也即是,可通过凸出部151上的导向结构1512、限位结构1511与挡板1121的配合,保证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能够裸露在围挡112外侧,或者在外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力保证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仅有部分裸露在围挡112外侧,以在进行液冷时能够保证液冷接头12与外接管路的连接,而不需要液冷时减小液冷接头12与外物发生碰撞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24为环形槽,限位件15为卡簧,卡簧具有凸出部151;卡簧具有朝向第一连接端121的限位平面和朝向第二连接端122的导向圆弧面,卡簧的限位平面抵接在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或者导向圆弧面朝向挡板1121的内表面。
如此,通过卡簧的限位平面与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的抵接,且由于卡簧的形变作用力较大,从而保证了卡簧与挡板1121限位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稳定性。另外,对于卡簧所具有的导向圆弧面,便于在与外力作用下与通孔1122的孔壁发生挤压时,促使卡簧缩回安装槽124。
可选地,如图8所示,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设置有环绕通孔1122的密封圈18,密封圈18位于卡簧(凸出部151)的限位平面(限位结构1511)与挡板1121之间。如此,通过密封圈18的设置,实现了卡簧与挡板1121之间间隙的密封,避免了异物沿通孔1122进入箱体11内的情况。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限位件15包括第二弹性件152和限位本体153;第二弹性件152固定在安装槽124内,限位本体153与第二弹性件152固定连接,且限位本体153具有凸出部151。
如此,在限位本体153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挤压第二弹性件152,以实现限位本体153上的凸出部151向靠近安装槽124的槽底移动;且在撤去外力时,限位本体153可在第二弹性件152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状,保证限位本体153上的凸出部151与挡板1121的抵接,从而便于减小施加在限位本体153上,以促使限位本体153上的凸出部151向靠近安装槽124的槽底移动的作用力,便于简化操作。
可选地,限位本体153为限位柱;限位柱凸出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具有朝向第一连接端121的限位平面和朝向第二连接端122的导向斜面,限位柱的限位平面抵接在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或者导向斜面朝向挡板1121的内表面。
如此,通过限位柱的限位平面与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的抵接,且由于限位柱需要在第二弹性件152压缩的情况下才能消除与挡板1121的抵接,从而保证了限位柱与挡板1121限位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稳定性。另外,对于限位柱所具有的导向斜面,便于在与外力作用下与通孔1122的孔壁发生挤压时,促使限位柱挤压第二弹性件152,以使限位柱缩回安装槽124。
可选地,安装槽124在液冷接头12上沿通孔1122的中心线方向延伸,限位本体153为限位片;限位片凸出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为三棱柱结构,且凸出部151具有朝向第一连接端121且与通孔1122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第二连接端122且与通孔112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的第二侧壁,限位片的第一侧壁抵接在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或者第二侧壁朝向挡板1121的内表面。
如此,通过限位片的第一侧壁与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的抵接,且由于限位片需要在第二弹性件152压缩的情况下才能消除与挡板1121的抵接,从而保证了限位片与挡板1121限位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液冷接头12的第二连接端122裸露在围挡112外侧的稳定性。另外,对于限位片所具有的第二侧壁,便于在与外力作用下与通孔1122的孔壁发生挤压时,促使限位片挤压第二弹性件152,以使限位片缩回安装槽124。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200,该用电设备200可以是储能设备、车辆、储能集装箱等。如图11所示,该用电设备2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系统100,储能系统100为用电设备200供电。如此,结合上述所述,在保证了储能系统100的液冷系统的可靠性的情况下,便于保证用电设备200的稳定性,避免因储能系统100故障而导致用电设备200无法工作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1),具有底板(111),且所述底板(111)的边缘具有沿所述箱体(1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圈围挡(112),所述底板(111)设置有液冷流道,所述围挡(112)的一侧挡板(1121)具有通孔(1122);
液冷接头(12),具有第一连接端(121)和第二连接端(122),以及位于所述液冷接头(12)的外壁的凸起(123)和安装槽(124),所述凸起(12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与所述安装槽(124)之间,所述液冷接头(12)可滑动的穿过所述通孔(1122),且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位于所述围挡(112)内侧,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用于与外接管路连通;
软管(13),所述软管(13)的第一端与所述液冷流道的接口连通,所述软管(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21)连通;
第一弹性件(14),所述第一弹性件(14)位于所述凸起(123)与所述挡板(1121)的内表面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凸起(123)、所述挡板(1121)固定连接;
限位件(15),限位在所述安装槽(124)内,且具有凸出所述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所述凸出部(15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安装槽(124)的槽底的方向移动,所述凸出部(151)限位在所述挡板(1121)上,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液冷接头(12)能够沿所述通孔(1122)滑动,并带动所述限位件(15)移动至所述围挡(112)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4)为环形槽,所述限位件(15)为弹性橡胶圈,所述通孔(1122)的孔壁具有朝向所述围挡(112)外侧的限位面,所述弹性橡胶圈凸出所述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与所述限位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15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限位结构(1511)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导向结构(1512);
所述凸出部(151)的限位结构(1511)与所述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抵接,且所述限位件(15)位于所述围挡(112)内侧时,所述凸出部(151)的导向结构(1512)朝向所述挡板(1121)的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4)为环形槽,所述限位件(15)为卡簧,所述卡簧具有所述凸出部(151);
所述卡簧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限位平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导向圆弧面,所述限位平面抵接在所述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或者所述导向圆弧面朝向所述挡板(1121)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设置有环绕所述通孔(1122)的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位于所述卡簧的限位平面与所述挡板(1121)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5)包括第二弹性件(152)和限位本体(153);
所述第二弹性件(152)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24)内,所述限位本体(153)与所述第二弹性件(152)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本体(153)具有所述凸出部(15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本体(153)为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凸出所述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21)的限位平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122)的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平面抵接在所述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或者所述导向斜面朝向所述挡板(1121)的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4)在所述液冷接头(12)上沿所述通孔(1122)的中心线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本体(153)为限位片;
所述限位片凸出所述安装槽(124)的凸出部(151)为直角三棱柱结构,且所述凸出部(15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121)且与所述通孔(1122)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侧壁,以及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122)且与所述通孔(112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抵接在所述挡板(1121)的外表面(1123),或者所述第二侧壁朝向所述挡板(1121)的内表面。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4)为压缩弹簧;
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液冷接头(12)上;或者,
所述储能箱(10)包括多个所述压缩弹簧,且多个所述压缩弹簧沿所述液冷接头(12)的周向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接头(12)的外壁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槽(124)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122)一侧的卡槽。
11.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3)为波纹管;
所述储能箱(10)还包括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16)的第一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所述连接管(16)的第二端正对所述通孔(1122),且所述连接管(16)的第二端与所述软管(13)的第一端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21)的内侧设置有盒体(17),所述盒体(17)在所述挡板(1121)上的正投影区域覆盖所述通孔(1122)所在的区域;
所述软管(13)限位在所述盒体(17)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端(121)、所述连接管(16)的第二端均位于所述盒体(17)内。
13.一种储能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储能箱(10);
电池模组(20),所述电池模组(20)固定在所述围挡(112)内侧。
14.一种用电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200)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系统(100),所述储能系统(100)为所述用电设备(200)供电。
CN202311025682.7A 2023-08-15 2023-08-15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759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5682.7A CN116759702B (zh) 2023-08-15 2023-08-15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5682.7A CN116759702B (zh) 2023-08-15 2023-08-15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9702A true CN116759702A (zh) 2023-09-15
CN116759702B CN116759702B (zh) 2024-01-23

Family

ID=87961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5682.7A Active CN116759702B (zh) 2023-08-15 2023-08-15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970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19025A (ja) * 2012-12-17 2014-06-30 Nifco Inc パイプコネクタ
CN110043732A (zh) * 2019-05-17 2019-07-23 成都富临精工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簧片式快插接头结构
CN213809395U (zh) * 2020-11-13 2021-07-27 泽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接头
CN115842189A (zh) * 2021-11-05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结构、电池、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19025A (ja) * 2012-12-17 2014-06-30 Nifco Inc パイプコネクタ
CN110043732A (zh) * 2019-05-17 2019-07-23 成都富临精工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簧片式快插接头结构
CN213809395U (zh) * 2020-11-13 2021-07-27 泽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接头
CN115842189A (zh) * 2021-11-05 2023-03-2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结构、电池、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9702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06894A1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CN213782158U (zh) 电池、包括电池的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设备
EP3890052B1 (en) Battery module
JP7419533B2 (ja) 電池、その関連装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器
JP6505236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1459180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의 냉각방법 및 냉각시스템
CN114175359B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KR20140006410A (ko) 전지팩
KR20210134165A (ko) 개선된 고정 구조 및 가스 배출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팩,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자동차
EP3965214B1 (en) Battery and related apparatus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preparation device therefor
CN213636145U (zh) 电池、包括电池的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设备
KR101960922B1 (ko) 배터리 모듈
EP3667764B1 (en) Battery module
CN116780036B (zh) 电池单体、储能设备及用电系统
CN116759702B (zh) 储能箱、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WO2022006896A1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JP7318113B2 (ja) 迅速に冷却可能な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含む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EP4145607A1 (en) Vehicle and battery pack thereof
JP7447279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それを含む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自動車
JP7551942B2 (ja) 安全性が強化され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220106668U (zh) 电池的热防护构件、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7293487B (zh)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RU2805991C1 (ru) Батарея и связанное с ней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EP4418410A1 (en)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battery
KR102667183B1 (ko)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및 자동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