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3487B -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3487B
CN117293487B CN202311573042.XA CN202311573042A CN117293487B CN 117293487 B CN117293487 B CN 117293487B CN 202311573042 A CN202311573042 A CN 202311573042A CN 117293487 B CN117293487 B CN 117293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attery
pole
adapter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30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93487A (zh
Inventor
廉俊杰
韩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30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3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3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3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93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3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与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极柱连接的极柱连接部,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转接件接触设置的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容纳有冷却介质。本发明中,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和冷却构件,冷却构件与转接件接触,能够快速散去转接件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的热量,冷却构件直接对转接件进行针对性冷却,转接件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更容易降温,提高了电池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且冷却构件占用空间较小,不会改变电池现有的结构和外形。

Description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转接组件,采用该电池转接组件的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 具有高能量密度, 高容量, 重量轻,体积小, 循环寿命长, 环保等优点,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一般由电芯和铝壳组成,铝壳上安装有正极柱和负极柱。电芯设于铝壳中,电芯向外延伸出极耳,电芯的极耳和铝壳上的极柱通过转接件实现电连接。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电池进行散热,一般在电池模组层级或电池包层级设计冷却构件,例如,在电池模组里设置冷却水板,将排列好的电芯置于冷却水板之上,对电池进行整体冷却。
申请人发现,在电池结构的一些特殊连接位置,比如极耳与转接件的连接处,及转接件与极柱的连接处,由于接触电阻较大,更易于发热,而冷却水板由于远离极耳、极柱及转接件,对电池的上述连接位置的冷却效果有限,上述连接位置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池的长期寿命, 且对电池的结构件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电芯的安全性能。因此,如何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加快散热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加快散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与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极柱连接的极柱连接部,所述转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转接件接触设置的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容纳有冷却介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构件包括贴附于所述转接件顶面的第一冷却构件和贴附于所述转接件底面的第二冷却构件,所述第一冷却构件与第二冷却构件通过冷却通道连通。第一冷却构件和第二冷却构件分别贴附于转接件的顶面和底面,能够对转接件的顶面和底面进行冷却,冷却构件与转接件的接触面积大,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在冷却构件中不断流动,冷却介质与转接件之间的温差就一直存在,换热率就不会降低,通过流动的冷却介质对转接件、极耳及极柱的冷却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延伸形成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用于与电池的冷却结构接触散热。散热部与电池现有的冷却结构接触,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现有的冷却结构,易于加工和装配,节约了电池的冷却成本,简化了电池的冷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转接件的顶面,所述极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顶面相邻的至少一个侧面,所述极耳连接部为形成于所述转接件侧面上的一层或多层凹槽,所述凹槽供极耳插入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构件对应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部。转接件的极耳连接部设有凹槽,极耳可以插入凹槽中,能够增加极耳和转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极耳和转接件接触处减少发热。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壁形成有凹凸结构。通过在凹槽中设置凹凸结构,凹凸结构能够增加极耳和转接件的接触摩擦力,使极耳不容易从转接件的凹槽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外侧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转接件向所述凹槽施加压力的夹紧件。通过设置夹紧件,可以将极耳夹紧在凹槽中,一方面,使得转接件与极耳接触更充分,另一方面,防止极耳从转接件的凹槽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之间扣合连接。夹紧件的结构简单,便于连接,且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的底面上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减薄结构,所述第二冷却构件对应所述减薄结构的位置设有第二避让部。转接件的底面上与极柱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减薄结构,冷却构件设有与减薄结构位置对应的避让部,便于后期转接件与极柱的焊接或其他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顶面相邻且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极耳连接部,两个极耳连接部分别朝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至少靠近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侧面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外壁接触。冷却通道贴附于两个转接件的延伸部之间的凹槽内,能够最多与凹槽的三面接触,进一步增大了冷却构件与转接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冷却构件对转接件的冷却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顶面相邻且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极耳连接部,两个极耳连接部分别朝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转接件的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且位于所述转接件的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异的一侧,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转接件的侧面接触。冷却构件与转接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冷却构件对转接件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进一步加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外壳,具有开口;
顶盖,扣合所述开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电芯,容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电芯向外延伸有极耳;
电池转接组件,设置于所述顶盖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电芯上的极耳通过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转接件连接,所述冷却构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顶盖外侧;
极柱,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通过所述极柱连接部与所述转接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顶盖外侧。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转接件,每个转接件对应的冷却构件独立设置,或者多个转接件对应的冷却构件相互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所述的电池。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和冷却构件,冷却构件与转接件接触,能够快速散去转接件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的热量,冷却构件直接对转接件进行针对性冷却,转接件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更容易降温,提高了电池的冷却效率,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且冷却构件占用空间较小,不会改变电池现有的结构和外形。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转接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转接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冷却构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夹紧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转接组件的侧视图(一个截面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转接组件的侧视图(另一个截面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池单体的侧视剖面图(含夹紧件);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池单体的侧视剖面图(不含夹紧件);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芯单体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转接组件的侧视图(一个截面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转接组件的俯视图(截面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转接组件的主视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转接件;11、极耳连接部;111、凹槽;12、极柱连接部;13、减薄结构;14、容纳部;2、冷却构件;21、第一冷却构件;211、冷却介质进口;212、冷却介质出口;213、散热部;22、第二冷却构件;23、冷却通道;3、夹紧件;31、第一折弯件;32、第二折弯件;33、卡扣;4、外壳;5、顶盖;6、电芯;61、极耳;7、极柱;8、电池模组;9、管道;10、冷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0,本发明公开的电池转接组件的一个实施例、采用上述电池转接组件的电池的一个实施例以及采用上述电池的电池模组的一个实施例。
电池转接组件包括转接件1,上述转接件1包括与极耳61连接的极耳连接部11和与极柱7连接的极柱连接部12,上述转接组件还包括与上述转接件1接触设置的冷却构件2,上述冷却构件2具有内腔,上述内腔中容纳有冷却介质。
上述转接件1的材质为金属,用于电连接极耳61和极柱7,一般正极转接件的材质为铝,负极转接件的材质为铜。极耳连接部11用于与极耳61连接,极耳61与电芯6连接。极柱连接部12用于与极柱7连接,极柱7实现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内电池单体之间的连接,或极柱与其他外电路连接。
上述冷却构件2为可存储冷却介质或流通冷却介质的中空结构。上述冷却构件2的材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应当保证电池不会发生短路,即电池的正极柱和负极柱之间不会通过冷却构件电连接,一般来说,冷却构件2设置为绝缘材料,比如塑胶,与正极转接件和负极转接件绝缘连接,也可以为导电材料,如果冷却构件为导电材料,冷却构件与电池外壳之间需要绝缘连接且正极转接件的冷却构件和负极转接件的冷却构件需绝缘,冷却构件2的内腔可以为一导流通道,引导冷却介质在冷却构件2内腔的不同位置按照设定轨迹流动,也可以不具有导流作用。只要保证冷却介质尽可能的流经与转接件1接触的位置即可。
上述冷却构件2的内腔中的冷却介质可以为液态材料或气态材料或相变材料。冷却介质为液态材料是指在整个散热过程中冷却介质始终为液态,采用液态材料作为冷却介质属于液冷散热方式。通过使冷却介质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从而吸收极耳和极柱产生的热量。液态的冷却介质可以为水、油或其他比热容相对较大的液体。冷却介质为气态材料是指在整个散热过程中冷却介质始终为气态,采用气态材料作为冷却介质属于风冷散热方式。冷却介质为相变材料是指在整个散热过程中冷却介质会发生相变,采用相变材料作为冷却介质属于相变散热方式,相变散热方式利用物质相态变化时会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技术,例如水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在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冷却效果。
上述冷却构件2与上述转接件1接触设置是指二者实体接触,从而使得冷却构件2、转接件1以及冷却介质之间可传热。转接件1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产生的热量经转接件1被传递到冷却介质中,由于冷却介质保持较低的温度,因此转接组件也会保持较低的温度。对转接件1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进行降温。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快速散去转接件1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的热量,冷却构件2直接对转接件1进行针对性冷却,转接件1与极耳和极柱连接处更容易降温,提高了电池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且冷却构件占用空间较小,不会改变电池现有的结构和外形。
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却构件2包括贴附于上述转接件1顶面的第一冷却构件21和贴附于上述转接件1底面的第二冷却构件22,上述第一冷却构件21与第二冷却构件22通过冷却通道23连通。
上述转接件1的顶面和底面为转接件1较大的表面,因此,转接件1与冷却构件2的大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上述第一冷却构件21中具有容纳冷却介质的第一内腔,上述第二冷却构件22中具有容纳冷却介质的第二内腔,第一内腔、第二内腔通过冷却通道23连通后形成冷却构件2的内腔。第一冷却构件21的外形为与转接件1的顶面平行且贴靠在一起的板状,第二冷却构件22的外形为与转接件1的顶面平行且贴靠在一起的板状。上述冷却通道23为管道形状。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构件21能够对转接件1的顶面进行冷却,第二冷却构件22能够对转接件1的底面进行冷却,冷却构件2与转接件1的接触面积大,冷却构件2对转接件1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较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转接件的其他表面为大表面,冷却构件设置为其他可行结构,与转接件的其他大表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冷却构件21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211和冷却介质出口212。
上述冷却介质进口211用于供流动的冷却介质流入冷却构件2的内腔中,上述冷却介质出口212用于供流动的冷却介质流出冷却构件2的内腔,上述冷却介质进口211和上述冷却介质出口212与位于电池外部的流体管道接通,冷却介质流出冷却构件2后,冷却介质自然降温后再流入冷却构件2的内腔中,或者冷却介质经其他辅助手段降温后再流入冷却构件2的内腔中。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介质保持流动状态,不断的流入流出冷却构件2,冷却介质与转接件1之间的温差就一直存在,换热率就不会降低,通过流动的冷却介质对转接件1、极耳及极柱的冷却效果更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能是:上述冷却构件不设置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通过其他可行的方式使冷却构件内腔中的冷却介质保持较低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极柱连接部12设置于上述转接件1的顶面,上述极耳连接部11设置于上述顶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述极耳连接部11为形成于上述转接件1侧面上的多层凹槽111,上述凹槽111供极耳插入并固定连接,上述第一冷却构件21对应上述极柱连接部12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部。
上述转接件1设于电芯和顶盖之间,此时,转接件1的顶面与顶盖相对,转接件1的底面与电芯的顶面相对,转接件1的其中两个侧面设置为极耳连接区,两个极耳连接区相背并与电芯的宽度方向垂直,凹槽111的槽口贯通上述极耳连接区,凹槽111的槽长方向与电芯的长度方向一致,从电芯6的引出的极耳被分为两份并分别插入相背的两个极耳连接区的凹槽111中,每份极耳再分成多组,每组极耳包括多层极耳,不同组极耳插入不同的凹槽111中,极耳61的厚度方向与凹槽111的宽度方向一致,极耳61的宽度方向与凹槽111的长度方向一致,极耳61的长度方向与凹槽111的槽深方向一致,凹槽111与极耳61的尺寸匹配,即极耳61的厚度方向尺寸略小于凹槽111的宽度方向尺寸,极耳61的宽度方向尺寸略小于凹槽111的长度方向尺寸,从而使得极耳61能够在凹槽111中平展的放置,且能够与凹槽111充分接触,且不易从凹槽111中脱出。上述第一避让部为一镂空部,使得极柱连接部12从第一冷却构件21露出,即第一冷却构件21不遮蔽极柱连接部12的极柱连接区。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每一组极耳61的表面与凹槽111的侧壁接触,能够增加极耳61和转接件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极耳61与转接件1接触处发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凹槽的槽底贯通转接件的表面形成通孔。每个极耳连接区设置一层凹槽,每份极耳插入同一凹槽中。转接件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为极耳连接区,从电芯引出的所有极耳插入同一极耳连接区的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上述凹槽111内壁形成有凹凸结构。
上述凹槽111的内壁是指凹槽111与极耳61表面接触的面,凹凸结构为锯齿状表面,凹凸结构与凹槽111一体成型,或者凹凸结构与凹槽111为分体结构(比如凹凸结构粘接在凹槽的内壁上)。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凹凸结构能够增加极耳61和转接件1的接触摩擦力,使极耳61不容易从转接件1的凹槽111脱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凹凸结构为波浪形表面或磨砂表面或刻痕表面或平滑表面。
本实施例中,上述转接件1外侧对应上述凹槽11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上述转接件1向上述凹槽施加压力的夹紧件3。
上述凹槽111的宽度方向尺寸一般略大于插入凹槽111中的极耳61的厚度,以便于极耳61的插入,这种情况下,凹槽111难以夹紧极耳61。因此,当极耳61插入凹槽111后,通过外加的夹紧件,向凹槽111的槽壁施加压力,使每个凹槽111的槽宽变小,从而使转接件1夹紧极耳61。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极耳61夹紧在凹槽111中,一方面,使得转接件1与极耳61接触更充分,另一方面,防止极耳61从转接件1的凹槽111脱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转接件自身带有一定的弹性,凹槽的槽壁可以变形,在极耳插入凹槽时,首先使凹槽变形,极耳插入凹槽中,极耳插入凹槽后,转接件恢复形状,转接件直接夹紧极耳。
本实施例中,上述夹紧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弯件31和第二折弯件32,第一折弯件31和第二折弯件32之间扣合连接。
上述第一折弯件31和第二折弯件32类似于L形,第一折弯件31设于转接件1的上部,第二折弯件32设于转接件1的下部,二者的两端由卡扣33扣合连接形成一矩形环,该矩形环套设在转接件1的外侧。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夹紧件的结构简单,便于连接,且结构紧凑,保证各处对转接件1的施力均匀。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夹紧件为一弹性夹紧件,不需要扣合连接,通过夹紧件的弹性复位力使得夹紧件夹紧转接件。也可以采用单一折弯件绕转接件一圈后首尾扣合,单一折弯件扣合处的施力易调节,但另一侧的施力很难控制,对工艺要求太高。
本实施例中,上述转接件1的底面上与上述极柱连接部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减薄结构13,上述第二冷却构件22对应上述减薄结构13的位置设有第二避让部(图中未示出)。
上述减薄结构13使得极柱连接部12与极柱7焊接位置的厚度较小,后期便于转接件1的极柱连接部12与电池的极柱7焊接,第二避让部可以露出减薄结构13,即第二冷却构件22不遮蔽减薄结构13。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上述转接件不设置上述减薄结构,将转接件与极柱通过其他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述极耳连接部11与上述顶面相邻且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极耳连接部11,两个极耳连接部11分别朝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容纳部14,上述容纳部14的至少靠近上述极柱连接部12的侧面与上述冷却通道23的外壁接触。
上述转接件1俯视呈凹字形,凹字形转接件具有凹槽、与凹槽槽口贯通的槽口面、与凹槽的槽端贯通的槽端面、与槽口面相背的槽底面以及位于槽口面和槽底面之间的槽外侧面,凹槽为冷却通道容纳部14,冷却通道23设于凹槽内,与凹槽的槽底和两个槽壁接触,第一冷却构件21和第二冷却构件22分别贴附在转接件1的两槽端面上。极耳连接槽外侧面,极柱连接槽端面上。上述冷却通道23为方管,容纳部14为矩形。
冷却构件2侧视和主视均为工字型, 用于包裹整个转接件1,图6中的虚线方向为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构件2与转接件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构件2对转接件1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冷却通道只与凹槽的槽底接触,或者冷却通道与凹槽的槽底和一个槽壁接触。冷却通道为圆管,容纳部侧壁呈U形,即靠近极柱连接部的侧面呈弧形。
上述电池包括:
外壳4,具有开口;
顶盖5,扣合上述开口,上述顶盖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电芯6,容置于上述外壳4中,上述电芯6向外延伸有极耳61;
电池转接组件,设置于上述顶盖5与上述电芯6之间,上述电芯6上的极耳61通过上述极耳连接部11与上述转接件1连接,上述冷却构件2通过上述第一通孔延伸到上述顶盖5外侧;
极柱7,一端穿过上述第二通孔并通过上述极柱连接部12与上述转接件1连接,另一端位于上述顶盖5外侧。
上述电芯6从顶部引出极耳61,上述转接组件位于顶盖5和电芯6之间,转接组件的顶部朝向顶盖5,转接组件底部朝向电芯6。上述冷却构件2的部分位于顶盖5的内侧,从而与转接件1接触,冷却构件2的部分位于顶盖5的外侧,从而与顶盖5外侧的其他冷却结构接触或连接,从而使得冷却构件2中的冷却介质保持较低的温度,才能实现对转接件1、极柱7以及极耳61的冷却。
冷却构件2与顶盖5的第一通孔纳米注塑连接或者通过涂胶等方式实现密封,但不能形成短路。极柱7与第二通孔密封连接。
在进行电池装配时,先将电池转接组件与顶盖5进行焊接,再将电池转接组件与电芯装配,再进行烘烤、注液、化成等,最后再将顶盖与外壳焊接。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转接件1,每个转接件1对应的冷却构件2独立设置,或者多个转接件1对应的冷却构件2相互连通。
单体电池具有正极柱、正极极耳、负极柱以及负极极耳,正极柱与正极极耳通过正极转接件连接,负极柱和负极极耳通过负极转接件连接。正极转接件和负极转接件分别设于不同冷却构件中,多个单体电池的冷却构件2的内腔相同连通。只要从管道一端注入冷却液, 就能完成多个单体电池的极柱和极耳的冷却,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正极转接件和负极转接件设于同一冷却构件中。该实施方式中,当防爆阀设置在顶盖上时,冷却构件需要设置避空防爆阀的避让区。当防爆阀不设置在顶盖上时,例如设置在电池外壳底部或者侧面,无需在冷却构件上设置避让区。每个转接件对应的冷却构件独立设置。
上述电池模组8包括多个上述的电池,其中,多个上述电池的冷却构件2依次连通。
同一电池模组的多个电池并联或串联电连接以对外供电。多个冷却构件依次连通设置是指不同冷却构件的内腔之间通过管道9相互连通,不同冷却构件内腔中的冷却介质之间互相流通。只要从管道一端注入冷却液, 就能完成整个电池模组的极柱和极耳的冷却,大大提高散热效果。管道9可以为导体,也可以为绝缘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每个上述电池的冷却构件单独设置,每个冷却构件单独设置是指不同冷却构件的内腔之间互不连通,不同冷却构件内腔中的冷却介质之间互不流通。
下面介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或上述的电池模组。上述电池可以以单个电池、将多个电池组合成电池模组、将多个电池模组组合成电池包等形式应用到多种用电设备上。用电设备可以是汽车、轮船、飞机、无人机、航天器、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及其他便携式设备等。汽车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电池转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冷却构件21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延伸形成散热部213,上述散热部213用于与电池的冷却结构10接触散热。
上述冷却构件2的内腔在通入冷却介质后封闭为一密封腔体,在冷却过程中,密封腔体中的冷却介质不会流出,也不会有外部的冷却介质流入冷却构件的内腔。此实施例中的冷却介质优选采用相变材料。相变材料以液态形式在冷却构件与极柱接触的部分吸热变成气态,气态的相变材料沿冷却构件2流动到与电池的冷却结构10(比如水冷板)接触的部分,并将热量传递给电池的冷却结构10,相变材料重新变回液态,液态的相变材料再沿冷却构件2回流到与极住接触的部分,形成散热循环。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现有的冷却结构10,不需要为冷却构件2配备单独的介质循环装置,易于加工和装配,节约了电池冷却成本,简化了电池冷却结构。
实施例三
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电池转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极耳连接部11与上述转接件的顶面相邻且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极耳连接部11,两个极耳连接部11分别朝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上述冷却通道23设置在上述转接件1的两个极耳连接部11之间,且位于上述转接件1的与上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异的一侧,上述冷却通道23与上述转接件1的侧面接触。
上述冷却构件2的主视图呈凹字形,上述冷却通道23位于凹槽的槽外并贴靠槽底。既可以实现与第一冷却构件和第二冷却构件的连接,又可以对凹槽的槽底冷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与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与极柱连接的极柱连接部,所述极柱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转接件的顶面,所述极耳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顶面相邻的至少一个侧面,
所述电池转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转接件接触设置的冷却构件,所述冷却构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容纳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构件包括贴附于所述转接件顶面的第一冷却构件和贴附于所述转接件底面的第二冷却构件,所述第一冷却构件与第二冷却构件通过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构件对应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一避让部,所述第二冷却构件对应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避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向外延伸形成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用于与电池的冷却结构接触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为形成于所述转接件侧面上的一层或多层凹槽,所述凹槽供极耳插入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壁形成有凹凸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外侧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转接件向所述凹槽施加压力的夹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之间扣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底面上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减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顶面相邻且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极耳连接部,两个极耳连接部分别朝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延伸部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至少靠近所述极柱连接部的侧面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外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顶面相邻且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两个极耳连接部,两个极耳连接部分别朝向同一侧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所述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转接件的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且位于所述转接件的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异的一侧,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转接件的侧面接触。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开口;
顶盖,扣合所述开口,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电芯,容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电芯向外延伸有极耳;
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转接组件,设置于所述顶盖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电芯上的极耳通过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转接件连接,所述冷却构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到所述顶盖外侧;
极柱,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通过所述极柱连接部与所述转接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顶盖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转接件,每个转接件对应的冷却构件独立设置,或者多个转接件对应的冷却构件相互连通。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池。
CN202311573042.XA 2023-11-23 2023-11-23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7293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042.XA CN117293487B (zh) 2023-11-23 2023-11-23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042.XA CN117293487B (zh) 2023-11-23 2023-11-23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3487A CN117293487A (zh) 2023-12-26
CN117293487B true CN117293487B (zh) 2024-03-15

Family

ID=8924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3042.XA Active CN117293487B (zh) 2023-11-23 2023-11-23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348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92897U (zh) * 2016-06-01 2016-11-16 苏州新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冷却与柔性连接的电连接件
CN212967878U (zh) * 2020-06-22 2021-04-13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转接片、单体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CN116780036A (zh) * 2023-08-28 2023-09-1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储能设备及用电系统
CN116826317A (zh) * 2023-08-01 2023-09-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转接片、电池和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92897U (zh) * 2016-06-01 2016-11-16 苏州新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耳冷却与柔性连接的电连接件
CN212967878U (zh) * 2020-06-22 2021-04-13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单体电池转接片、单体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CN116826317A (zh) * 2023-08-01 2023-09-29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转接片、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780036A (zh) * 2023-08-28 2023-09-1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储能设备及用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3487A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34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ling secondary battery
KR20170021122A (ko)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KR20130086018A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KR20110011068A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CN216354420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184709A1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及用电装置
US11990592B2 (en) Battery, apparatus using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battery
KR20240023439A (ko) 배터리 및 전기 기기
US20240195155A1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high-voltage distribution box,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20230420798A1 (en)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114586227A (zh)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CN117293487B (zh)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40186617A1 (en)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Insulating Oil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117276813B (zh) 电池转接组件、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7293474B (zh) 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21427848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696557U (zh) 热管理系统、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00483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装置、以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WO2024178706A1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393613U (zh) 电池盖板、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591573U (zh) 电池的端板、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86086U (zh) 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1574185U (zh) 电池极柱组件、顶盖、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148708A1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1552008U (zh) 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