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7803B -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7803B
CN116757803B CN202311002087.1A CN202311002087A CN116757803B CN 116757803 B CN116757803 B CN 116757803B CN 202311002087 A CN202311002087 A CN 202311002087A CN 116757803 B CN116757803 B CN 116757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vehicle
returning
curren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02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57803A (zh
Inventor
吴颖
胡超
陈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aol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aol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aol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aol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020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7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7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7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7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7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45Rental transactions;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4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 G07F17/0057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for the hiring or rent of vehicles, e.g. cars, bicycles or wheelchair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还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当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当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在当前停车点时,记录进入静止状态的第二停车时间;根据第一停车时间和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根据实际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时长;根据当前停车时长计算第一拥挤度;根据第一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因此,能够分析出当前停车点的拥挤程度,当拥挤程度较高时,放宽还车条件,可以提升用户的还车成功率,提升还车体验;当拥挤程度较低时,收窄还车条件,不影响用户的还车,使共享车辆停放更整齐。

Description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共享车辆由运营商投放于城镇中,供用户短途出行使用。为了保持城镇的干净整洁,运营商还会在城镇中设置停车点,停车点用于停放共享车辆。当用户需要使用共享车辆时,可以在停车点扫码租用共享车辆;当用户使用完共享车辆后,需要将共享车辆归还至停车点。当前,为了避免共享车辆乱停乱放,运营商在用户归还共享车辆时,会检测共享车辆的停放位置,还会检测共享车辆的停放角度,当停放位置和停放角度均符合预设要求时,才允许用户还车。此种方式未考虑到环境变化等因素(例如停车点拥挤度)对共享车辆停放的影响,导致用户还车过程中始终无法成功还车,降低用户的用车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以解决当前未考虑到停车点拥挤度对共享车辆停放影响,导致用户还车过程中始终无法成功还车,降低用户的用车体验的问题。
其中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运营围栏内的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当所述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所述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获取移动设备发送的对所述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获取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时的所述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时,记录所述共享车辆进入所述静止状态时的第二停车时间;其中,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包括: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基本停车区域或在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延伸停车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停车时间和所述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当前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改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所述还车条件包括所述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
通过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根据当前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从而分析出当前停车点的拥挤程度,当拥挤程度较高时,用户越不容易还车,此时放宽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可以提升用户的还车成功率,提升用户的还车体验;当拥挤程度较低时,此时的用户较容易还车,此时收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不影响用户的正常还车,同时可以使共享车辆停放更为整齐。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停车时长,所述历史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和所述历史停车时长计算所述第一拥挤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停车时长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时间确定停车时间段;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运营围栏的围栏停车时长,所述围栏停车时长为所述运营围栏内的多个停车点在所述停车时间段内的多个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历史停车时长和所述围栏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历史停车时长和所述围栏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包括:第一拥挤度=(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1)×第一历史系数+(当前停车时长/围栏停车时长-1)×第一围栏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历史系数指的是在当前停车点其他时间段对停车时间段的影响值,所述第一围栏系数指的是在停车时间段运营围栏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一历史系数+第一围栏系数=1;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所述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所述还车条件不变。
可选的,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且为第一次还车请求时,记录第一还车时间;判断所述共享车辆是否符合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共享车辆符合所述还车条件时,向所述共享车辆发送关锁指令,并记录第二还车时间;根据所述第一还车时间和所述第二还车时间计算实际还车时长;根据所述实际还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还车时长,所述当前还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实际还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时长,所述历史还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所述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当前还车时长和所述历史还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二拥挤度,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和所述第二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可选的,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第一还车时间和所述第二还车时间之间的还车请求次数;根据所述还车请求次数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还车次数,所述当前还车次数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根据所述还车请求次数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次数,所述历史还车次数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所述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根据所述当前还车次数和所述历史还车次数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三拥挤度,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所述第二拥挤度和所述第三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所述第二拥挤度和所述第三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所述第二拥挤度和所述第三拥挤度计算总拥挤度;总拥挤度=第一拥挤度×第一系数+第二拥挤度×第二系数+第三拥挤度×第三系数;第一拥挤度=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1;第二拥挤度=当前还车时长/历史还车时长-1;第三拥挤度=当前还车次数/历史还车次数-1;其中,所述第一系数指的是第一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所述第二系数指的是第二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所述第三系数指的是第三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系数=1;当所述总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所述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所述还车条件不变。
可选的,当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超过停车时长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或者,当所述实际还车时长超过还车时长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或者,当所述还车请求次数超过还车请求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当前停车点进行标识,更新电子地图并将所述电子地图发送至移动设备,以供用户查看。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共享车辆的服务器,包括: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运营围栏内的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所述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移动设备发送的对所述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时的所述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时,记录所述共享车辆进入所述静止状态的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停车时间和所述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当前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所述还车条件包括所述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共享车辆的行驶过程和行驶速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停车点与对应停车覆盖范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当前停车点的实际停车时长随时间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运营围栏内各停车点的实际停车时长随时间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研究发现,当停车点停放的车辆(包括共享车辆和非共享车辆)较多时,也就是停车点较拥挤时,用户常常将共享车辆停放在停车点的边缘,然而这会导致用户在点击还车时,服务器判断共享车辆未在停车点内,导致无法还车,降低用户体验。此外,即使用户将共享车辆摆放在停车点内,由于存在左右车辆的阻碍,也很难将共享车辆调整到与马路边沿垂直的位置,导致用户在点击还车时,服务器判断共享车辆的停放角度不准确,导致无法还车,降低用户体验。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
S101,获取运营围栏内的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当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
用户在运营围栏内使用共享车辆骑行时,服务器会检测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服务器可以对共享车辆进行实时检测,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共享车辆进行检测,例如每隔10秒检测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
参照图2,用户在使用共享车辆(例如共享电单车)时,在骑行起始段,共享车辆的速度会从0kM/H快速上升至23kM/H左右;在骑行过程段,共享车辆的速度维持在23kM/H左右;在骑行结束段,共享车辆的速度会从23kM/H迅速降低至3kM/H左右,然后缓慢的降速直至共享车辆静止。
研究表明,若用户没有停车需求,用户使用共享车辆时的骑行速度均在5kM/H以上。当骑行速度降低至3kM/H以下时,表明用户有停车需求,停车需求包括将共享车辆归还至停车点,因等待红灯而停车,因其他原因而停车。
参照图3,示意了停车点和对应停车覆盖范围(阴影部分所示),停车点一般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的道路边沿,供用户归还共享车辆和租借共享车辆。停车覆盖范围覆盖了停车点,且比停车点包含的范围更大,表示的是当共享车辆进入停车覆盖范围时,用户有归还共享车辆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服务器获取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当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具体为3kM/H)以下时,能够排除用户因等待红灯而停车或者因其他原因而停车的可能性,表明用户希望将共享车辆归还至当前停车点。此时,服务器记录第一停车时间,该第一停车时间与共享车辆和当前停车点相对应。
S102,获取移动设备发送的对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获取当接收到还车请求时的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当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共享车辆在当前停车点时,记录共享车辆进入静止状态时的第二停车时间。
在服务器记录第一停车时间后,又接收到移动设备发送的对该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时,服务器获取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若共享车辆为静止状态且共享车辆在当前停车点,表明用户确实将共享车辆归还至了当前停车点。此时,服务器记录第二停车时间,该第二停车时间与共享车辆和当前停车点相对应。
这里的接收到还车请求,指的是服务器接收到移动设备对共享车辆的第一次还车请求。当因为还车失败而再次接收到还车请求时,不记录停车时间。
具体的,第二停车时间指的是共享车辆进入静止状态时的时间。一般来说,用户在还车过程中,会先将共享车辆停放好,然后再通过移动设备提出还车请求,共享车辆进入静止状态至移动设备提出还车请求有一段间隔期。因此,第二停车时间要早于用户提出还车请求的时间。
继续参照图3,停车点包括基本停车区域和延伸停车区域,基本停车区域通常是地面白线框所绘制的停车区域,在一般情况下(停车点不拥挤),共享车辆需被停放至基本停车区域才被允许还车。延伸停车区域是基本停车区域向两侧延伸的区域,延伸停车区域和基本停车区域共同组成了停车点的最大停车区域,在特殊情况下(停车点拥挤),共享车辆被停放至延伸停车区域也被允许还车。
本实施例中,共享车辆在当前停车点表示的是:共享车辆在当前停车点的基本停车区域内,或者共享车辆在当前停车点的延伸停车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若接收还车请求时,检测到共享车辆为运动状态,则判断为无效还车请求,不记录第二停车时间。若接收还车请求时,检测到共享车辆不在当前停车点也不在其他停车点,则判断为无效还车请求,不记录第二停车时间。若接收还车请求时,共享车辆在其他停车点,则表明用户没有将共享车辆归还至当前停车点,删除第一停车时间的记录;此时,应当将该其他停车点作为当前停车点记录第一停车时间和第二停车时间。
S103,根据第一停车时间和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根据实际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当前停车时长为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服务器获得第一停车时间和第二停车时间之后,根据第一停车时间和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因此,实际停车时长指的是用户想要归还共享车辆到用户实际停好共享车辆(即共享车辆进入静止状态)所消耗的时长。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实际停车时长可以用来衡量当前停车点的拥挤度。若实际停车时长越长,说明用户从想要归还共享车辆到实际停好共享车辆所消耗的时长更长,表明当前停车点越不容易停放共享车辆,表明当前停车点越拥挤。相对的,若实际停车时长越短,则表明停车点越容易停放共享车辆,表明当前停车点越不拥挤。
如前所述,将共享车辆进入静止状态时的时间设定为第二停车时间,而不将移动设备提出还车请求的时间设定为第二停车时间,是为了排除共享车辆进入静止状态后至提出还车请求时的这段间隔时间,因为这段间隔时间与当前停车点的拥挤度无关。从而可以使服务器更好的去判断当前停车点的拥挤度。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实际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其中,当前停车时长为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如图4所示,坐标中的每个黑点表示的是当前停车点的实际停车时长。若以10个实际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时长,若当前时间为t1时刻时,则计算t1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若当前时间为t2时刻,则计算t2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包括t1-t2时间段的8个实际停车时长和t1之前且靠近t1的2个实际停车时长);若当前时间为t3时刻,则计算t3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包括t2-t3时间段的7个实际停车时长和t2之前且靠近t2的3个实际停车时长);若当前时间为t4时刻,则计算t4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包括t3-t4时间段的9个实际停车时长和t3之前且靠近t3的1个实际停车时长)。
S104,根据当前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根据第一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还车条件包括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
第一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第一拥挤度=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1。
其中,历史停车时长指的是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预设周期可以是一周、一月、一季度甚至一年,当预设周期为一周时,可以取当前时间之前一周的所有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作为历史停车时长;当预设周期为一月时,可以取当前时间之前一月的所有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作为历史停车时长。其中,历史停车时长也可以是经大数据分析后经过修正得到的数据。一般来说,不同的停车点具有不同的历史停车时长。
根据第一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当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当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当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根据停车点进行设定,不同的停车点可以具有不同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
继续参照图4,例如,当前停车点的历史停车时长为10s,当前停车点的第一预设值为0.5,第二预设值为-0.5。当前时间为t1时刻时,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分别为4s、9s、17s、7s、14s、16s、5s、8s、14s、13s,那么,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为以上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即为10.7s。则第一拥挤度=10.7/10-1=0.07。此时,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保持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
服务器连续检测当前停车点的际停车时长,在当前时间为t2’时刻时,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分别为8s、14s、13s、14s、16s、12s、17s、14s、23s、18s,那么,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为以上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即为14.9s。则第一拥挤度=14.9/10-1=0.49。此时,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仍旧保持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
在t2’时刻的下一时刻,即当前时间为t2时刻时,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分别为14s、13s、14s、16s、12s、17s、14s、23s、18s、18s,那么,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为以上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即为15.9s。则第一拥挤度=15.9/10-1=0.59。此时,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放宽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也就是在t2时刻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服务器继续检测当前停车点的际停车时长,在当前时间为t3时刻时,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分别为23s、18s、18s、7s、12s、17s、15s、10s、11s、5s,那么,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为以上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即为13.6s。则第一拥挤度=13.6/10-1=0.36。此时,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保持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
服务器继续检测当前停车点的际停车时长,在当前时间为t4’时刻时,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分别为11s、5s、6s、3s、4s、7s、5s、3s、4s、3s,那么,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为以上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即为5.1s。则第一拥挤度=5.1/10-1=-0.49。此时,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仍旧保持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
在t4’时刻的下一时刻,即当前时间为t4时刻时,连续10个实际停车时长分别为5s、6s、3s、4s、7s、5s、3s、4s、3s、4s,那么,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为以上10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即为4.4s。则第一拥挤度=4.4/10-1=-5.6。此时,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收窄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也就是在t4时刻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本实施例中,还车条件包括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还车范围指的是共享车辆停放的停车点对应的停车区域,还车角度指的是共享车辆停放的停车点对应的角度偏差范围。
若在当前条件下,共享车辆停放的停车区域为停车点的基本停车区域,共享车辆停放的还车角度为±10°。当放宽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时,可以使共享车辆停放的停车区域由:基本停车区域变为基本停车区域和延伸停车区域,可以使共享车辆停放的还车角度由:±10°变为±15°;当收窄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时,可以使共享车辆停放的停车区域由:基本停车区域和延伸停车区域变为基本停车区域,可以使共享车辆停放的还车角度由:±15°变为±10°。
通过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根据当前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从而分析出当前停车点的拥挤程度,当拥挤程度较高时,用户越不容易还车,此时放宽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可以提升用户的还车成功率,提升用户的还车体验;当拥挤程度较低时,此时的用户较容易还车,此时收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不影响用户的正常还车,同时可以使共享车辆停放更为整齐。
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检测到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服务器还对当前停车点进行标识,更新电子地图并将所述电子地图发送至移动设备,以供用户查看。具体的,可以将电子地图更新在所有的应用程序和小程序中,供所有用户查看,用户据此可以了解停车点在当前时间的拥挤程度,从而选择更好的停车点进行还车。进一步的,在当前停车点放宽还车条件一段时间后,若还是没有收窄还车条件,则通知运维人员,以便运维人员管理当前停车点。
研究表明,停车点的拥挤程度不仅和实际停车时长相关,还和实际还车时长和还车请求次数相关。实际停车时长指的是,用户从想要归还共享车辆到实际停好共享车辆所消耗的时长。实际还车时长指的是,用户从发送第一次还车请求到共享车辆成功关锁所消耗的时长。还车请求次数指的是,用户从发送第一次还车请求到共享车辆成功关锁所发送的还车请求次数。
若实际还车时长越长,说明用户从发送第一次还车请求到共享车辆成功关锁所消耗的时长更长,也就意味着还车失败率越高,表明用户越不容易将共享车辆停放在当前停车点所限定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之内,表明当前停车点越拥挤。相对的,若实际还车时长越短,则就意味着还车成功率越高,表明当前停车点越不拥挤。若还车请求次数越多,说明用户需要多次发送还车请求才能够关锁成功,同样意味着还车失败率越高,表明用户越不容易将共享车辆停放在当前停车点所限定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之内,表明当前停车点越拥挤。相对的,若还车请求次数越少,则就意味着还车成功率越高,表明当前停车点越不拥挤。
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接收到还车请求,且为第一次还车请求时,记录第一还车时间。服务器判断共享车辆是否符合还车条件,当共享车辆符合还车条件时,向共享车辆发送关锁指令,并记录第二还车时间。
当服务器接收到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发送的第一次还车请求时,表明用户已经使用完毕共享车辆,对共享车辆提出了关锁请求,此时的服务器记录第一还车时间。当服务器判断共享车辆已经符合还车条件、向共享车辆发送关锁指令时,表明共享车辆已经完成关锁,此时的服务器记录第二还车时间。若服务器判断共享车辆不符合还车条件,则会向移动设备发送的共享车辆不符合还车条件的反馈信息,以提示用户重新摆放共享车辆并再次发送还车请求,直到服务器判断共享车辆已经符合还车条件、向共享车辆发送关锁指令为止。
服务器还根据第一还车时间和第二还车时间计算实际还车时长,并根据实际还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当前还车时长,当前还车时长为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
如图4所示,坐标中的每个黑点也可以表示当前停车点的实际还车时长。若以10个实际还车时长计算当前还车时长,若当前时间为t1时刻时,则计算t1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若当前时间为t2时刻,则计算t2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包括t1-t2时间段的8个实际还车时长和t1之前且靠近t1的2个实际还车时长);若当前时间为t3时刻,则计算t3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包括t2-t3时间段的7个实际还车时长和t2之前且靠近t2的3个实际还车时长);若当前时间为t4时刻,则计算t4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包括t3-t4时间段的9个实际还车时长和t3之前且靠近t3的1个实际还车时长)。
服务器还根据实际还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时长,历史还车时长为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服务器还根据当前还车时长和历史还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二拥挤度,根据第一拥挤度和第二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第二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第二拥挤度=当前还车时长/历史还车时长-1。
其中,历史还车时长指的是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预设周期可以是一周、一月、一季度甚至一年,当预设周期为一周时,可以取当前时间之前一周的所有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作为历史还车时长;当预设周期为一月时,可以取当前时间之前一月的所有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作为历史还车时长。其中,历史还车时长也可以是经大数据分析后经过修正得到的数据。一般来说,不同的停车点具有不同的历史还车时长。
进一步的,当服务器接收到还车请求时,记录第一还车时间和第二还车时间之间的还车请求次数。服务器还根据还车请求次数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当前还车次数,当前还车次数为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
如图4所示,坐标中的每个黑点还可以表示当前停车点的还车请求次数。若以10个还车请求次数计算当前还车次数,若当前时间为t1时刻时,则计算t1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若当前时间为t2时刻,则计算t2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包括t1-t2时间段的8个还车请求次数和t1之前且靠近t1的2个还车请求次数);若当前时间为t3时刻,则计算t3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包括t2-t3时间段的7个还车请求次数和t2之前且靠近t2的3个还车请求次数);若当前时间为t4时刻,则计算t4时刻之前的连续10个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包括t3-t4时间段的9个还车请求次数和t3之前且靠近t3的1个还车请求次数)。
服务器还根据还车请求次数计算当前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次数,历史还车次数为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历史还车次数的平均值。服务器还根据当前还车次数和历史还车次数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三拥挤度,根据第一拥挤度、第二拥挤度和第三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第三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第三拥挤度=当前还车次数/历史还车次数-1。
其中,历史还车次数指的是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实际还车次数的平均值。预设周期可以是一周、一季度甚至一年,当预设周期为一周时,可以取当前时间之前一周的所有实际还车次数的平均值作为历史还车次数;当预设周期为一月时,可以取当前时间之前一月的所有实际还车次数的平均值作为历史还车次数。其中,历史还车次数也可以是经大数据分析后经过修正得到的数据。一般来说,不同的停车点具有不同的历史还车次数。
根据第一拥挤度、第二拥挤度和第三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根据第一拥挤度、第二拥挤度和第三拥挤度计算总拥挤度,当总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还车条件;当总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还车条件;当总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还车条件不变。
总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总拥挤度=第一拥挤度×第一系数+第二拥挤度×第二系数+第三拥挤度×第三系数。
其中,第一系数指的是第一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即当前停车时长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二系数指的是第二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即当前还车时长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三系数指的是第三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即当前还车次数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系数=1。具体的,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系数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设置为4:3:3。第二拥挤度、第三拥挤度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参照第一拥挤度。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停车点的历史停车时长之后,还要确定围栏停车时长。具体的,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确定停车时间段,根据实际停车时长计算运营围栏的围栏停车时长。其中,围栏停车时长为运营围栏内的多个停车点在停车时间段内的多个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参照图5,若当前时间为t,则可以根据当前时间t确定停车时间段t11-t12。例如,若当前时间为t为11:15,则停车时间段t11-t12可以为10:00-11:00。服务器获取时间段t11-t12内其他停车点的实际停车时长,根据所获得的所有实际停车时长计算平均值,得到围栏停车时长。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当前停车时长,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服务器根据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和围栏停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
第一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第一拥挤度=(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1)×第一历史系数+(当前停车时长/围栏停车时长-1)×第一围栏系数。
其中,第一历史系数指的是在当前停车点其他时间段对停车时间段的影响值,即空间不变(同一停车点),时间变化(不同时间段)对当前停车点的拥挤度影响值;第一围栏系数指的是在停车时间段运营围栏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即空时间不变(同一时间段),空间变化(不同停车点)对当前停车点的拥挤度影响值;第一历史系数+第一围栏系数=1。具体的,第一围栏系数、第一历史系数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设置为5:5。
根据第一拥挤度调整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当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还车条件;当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还车条件;当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还车条件不变。
服务器将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与历史停车时长比较,比较的是当前停车点的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若当前停车时长大于历史停车时长,则说明当前停车点的当前时段要比平常时段更拥挤;若当前停车时长小于历史停车时长,则说明当前停车点的当前时段要比平常时段更不拥挤。
服务器将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与围栏停车时长比较,比较的是当前停车点的当前数据和运营围栏的当前数据,若当前停车时长大于围栏停车时长,则说明当前停车点的当前时段要比运营围栏的当前时段更拥挤;若当前停车时长小于围栏停车时长,则说明当前停车点的当前时段要比运营围栏的当前时段更不拥挤。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时长之后,还要确定围栏还车时长。具体的,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确定还车时间段,根据实际还车时长计算运营围栏的围栏还车时长。其中,围栏还车时长为运营围栏内的多个停车点在还车时间段内的多个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
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围栏停车时长,不再赘述。
服务器根据当前还车时长、历史还车时长和围栏还车时长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二拥挤度。
第二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第二拥挤度=(当前还车时长/历史还车时长-1)×第二历史系数+(当前还车时长/围栏还车时长-1)×第二围栏系数。
其中,第二历史系数指的是在当前停车点其他时间段对还车时间段在还车时长上的影响值,第二围栏系数指的是在还车时间段运营围栏对当前停车点在还车时长上的影响值,第二历史系数+第二围栏系数=1。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在确定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次数之后,还要确定围栏还车次数。具体的,服务器根据当前时间确定还车时间段,根据实际还车次数计算运营围栏的围栏还车次数。其中,围栏还车次数为运营围栏内的多个停车点在还车时间段内的多个实际还车次数的平均值。
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历史还车次数,不再赘述。
服务器根据当前还车次数、历史还车次数和围栏还车次数计算当前停车点的第三拥挤度。
第三拥挤度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第三拥挤度=(当前还车次数/历史还车次数-1)×第三历史系数+(当前还车次数/围栏还车次数-1)×第三围栏系数。
其中,第三历史系数指的是在当前停车点其他时间段对还车时间段在还车次数上的影响值,第三围栏系数指的是在还车时间段运营围栏对当前停车点在还车次数上的影响值,第三历史系数+第三围栏系数=1。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还车体验。当服务器检测到实际停车时长超过停车时长预设值时,放宽还车条件;或者,当服务器检测到实际还车时长超过还车时长预设值时,放宽还车条件;或者,当服务器检测到还车请求次数超过还车请求预设值时,放宽还车条件。
例如,若停车时长预设值为60s,当检测到用户的实际停车时长大于60s时,服务器直接放宽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若还车时长预设值为15s,当检测到用户的实际还车时长大于15s时,服务器直接放宽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若还车请求预设值为5次,当检测到用户的实际还车请求大于5次时,服务器直接放宽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这是一种兜底的方案,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还车体验。
参照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共享车辆的服务器,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运营围栏内的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所述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移动设备发送的对所述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时的所述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时,记录所述共享车辆进入所述静止状态的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停车时间和所述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当前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所述还车条件包括所述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运营围栏内的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
当所述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所述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
获取移动设备发送的对所述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
获取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时的所述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
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时,记录所述共享车辆进入所述静止状态时的第二停车时间;
其中,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包括: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基本停车区域或在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延伸停车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停车时间和所述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
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当前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
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所述还车条件包括所述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当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当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当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
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根据停车点进行设定,不同的停车点具有不同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停车时长,所述历史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和所述历史停车时长计算所述第一拥挤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停车时长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时间确定停车时间段;
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运营围栏的围栏停车时长,所述围栏停车时长为所述运营围栏内的多个停车点在所述停车时间段内的多个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历史停车时长和所述围栏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历史停车时长和所述围栏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包括:
第一拥挤度=(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1)×第一历史系数+(当前停车时长/围栏停车时长-1)×第一围栏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历史系数指的是在当前停车点其他时间段对停车时间段的影响值,第一围栏系数指的是在停车时间段运营围栏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一历史系数+第一围栏系数=1;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所述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所述还车条件不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且为第一次还车请求时,记录第一还车时间;
判断所述共享车辆是否符合所述还车条件;
当所述共享车辆符合所述还车条件时,向所述共享车辆发送关锁指令,并记录第二还车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还车时间和所述第二还车时间计算实际还车时长;
根据所述实际还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还车时长,所述当前还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实际还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时长,所述历史还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所述实际还车时长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当前还车时长和所述历史还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二拥挤度,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和所述第二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还车时间和所述第二还车时间之间的还车请求次数;
根据所述还车请求次数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还车次数,所述当前还车次数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还车请求次数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历史还车次数,所述历史还车次数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多个所述还车请求次数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当前还车次数和所述历史还车次数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三拥挤度,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所述第二拥挤度和所述第三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所述第二拥挤度和所述第三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所述第二拥挤度和所述第三拥挤度计算总拥挤度;
总拥挤度=第一拥挤度×第一系数+第二拥挤度×第二系数+第三拥挤度×第三系数;
第一拥挤度=当前停车时长/历史停车时长-1;
第二拥挤度=当前还车时长/历史还车时长-1;
第三拥挤度=当前还车次数/历史还车次数-1;
其中,所述第一系数指的是第一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所述第二系数指的是第二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所述第三系数指的是第三拥挤度对当前停车点的影响值;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系数=1;
当所述总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总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所述还车条件;当所述总拥挤度在所述第一预设值和所述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所述还车条件不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超过停车时长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或者,当所述实际还车时长超过还车时长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或者,当所述还车请求次数超过还车请求预设值时,放宽所述还车条件。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还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当前停车点进行标识,更新电子地图并将所述电子地图发送至所述移动设备,以供用户查看。
10.一种共享车辆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运营围栏内的骑行中的共享车辆的骑行位置和骑行速度;
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用于当所述骑行位置在当前停车点的停车覆盖范围内且所述骑行速度在预设速度值以下时,记录第一停车时间;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移动设备发送的对所述共享车辆的还车请求;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当接收到所述还车请求时的所述共享车辆的状态信息;
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状态信息为静止状态且所述共享车辆在所述当前停车点时,记录所述共享车辆进入所述静止状态的第二停车时间;
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停车时间和所述第二停车时间计算实际停车时长;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当前停车时长,所述当前停车时长为所述当前停车点在当前时间之前的若干所述实际停车时长的平均值;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停车时长计算所述当前停车点的第一拥挤度;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所述还车条件包括所述当前停车点允许的还车范围和还车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拥挤度调整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包括:当第一拥挤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放宽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当第一拥挤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收窄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
当第一拥挤度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时,保持所述当前停车点的还车条件不变;
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根据停车点进行设定,不同的停车点具有不同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
CN202311002087.1A 2023-08-10 2023-08-10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Active CN116757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2087.1A CN116757803B (zh) 2023-08-10 2023-08-10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02087.1A CN116757803B (zh) 2023-08-10 2023-08-10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7803A CN116757803A (zh) 2023-09-15
CN116757803B true CN116757803B (zh) 2024-01-19

Family

ID=87959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02087.1A Active CN116757803B (zh) 2023-08-10 2023-08-10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7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639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车辆的还车方法和服务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7186A (ja) * 1990-06-27 1992-02-24 Amano Corp 駐車場管理装置
KR101492137B1 (ko) * 2013-12-11 2015-02-13 아토컴퍼니 주식회사 구획별 무인 주차장 운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358362A (zh) * 2017-07-17 2017-11-17 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汽车地勤调度车辆管理方法
CN108734972A (zh) * 2018-07-16 2018-11-02 上海世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停车场占有率的预测方法
CN109903125A (zh) * 2019-01-28 2019-06-18 东南大学 基于od数据的共享单车借还与停放时空分布可视化方法
JP2019109586A (ja) * 2017-12-15 2019-07-04 アマノ株式会社 駐車場管理装置、駐車場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627370A (zh) * 2021-08-17 2021-11-09 湖南喜宝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单车及其侦测旁车摆放姿势的方法、存储介质
CN114125040A (zh) * 2021-09-30 2022-03-01 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车辆的停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565147A (zh) * 2022-02-23 2022-05-31 北京阿帕科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创建车站的方法
WO2022257281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海南漫游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车位预测方法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0242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シェアリング管理装置、カーシェアリング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040895B (zh) * 2017-05-12 2018-02-02 北京帮带西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桩车辆的电子围栏控制方法
JP6683235B1 (ja) * 2018-11-14 2020-04-1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車両用記録制御装置、車両用記録装置、車両用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7186A (ja) * 1990-06-27 1992-02-24 Amano Corp 駐車場管理装置
KR101492137B1 (ko) * 2013-12-11 2015-02-13 아토컴퍼니 주식회사 구획별 무인 주차장 운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358362A (zh) * 2017-07-17 2017-11-17 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汽车地勤调度车辆管理方法
JP2019109586A (ja) * 2017-12-15 2019-07-04 アマノ株式会社 駐車場管理装置、駐車場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734972A (zh) * 2018-07-16 2018-11-02 上海世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停车场占有率的预测方法
CN109903125A (zh) * 2019-01-28 2019-06-18 东南大学 基于od数据的共享单车借还与停放时空分布可视化方法
WO2022257281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海南漫游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场车位预测方法及服务器
CN113627370A (zh) * 2021-08-17 2021-11-09 湖南喜宝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单车及其侦测旁车摆放姿势的方法、存储介质
CN114125040A (zh) * 2021-09-30 2022-03-01 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车辆的停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565147A (zh) * 2022-02-23 2022-05-31 北京阿帕科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创建车站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centrations of vehicle-related air pollutants in an urban parking garage;Sung R. Kim等;《Environmental Research》;第105卷;291–299 *
基于时空容量的配建停车资源共享匹配方法;陈峻;王斌;张楚;;中国公路学报(第03期);100-108 *
基于智慧互联的停车系统设计;蔡戴玖;《集成电路应用》;第40卷(第1期);354-3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7803A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57803B (zh) 共享车辆的还车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CN101636772B (zh) 用于导航系统的移动体位置信息发送装置,以及用于导航系统的移动体位置信息发送方法
US20140214319A1 (en) Compu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rch of a Parking Spot
CN108846906B (zh) 停车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14988B (zh) 一种交通路况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509354B (zh) 一种车位检测方法、装置、车辆、可读介质
CN111311944A (zh) 一种自主代客泊车环境下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012462B (zh) 一种动态车位规划和车辆停放方法、装置及自动停车系统
CN102722988A (zh) 一种实现道路交叉口车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24405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停车引导方法及系统
CN108806317A (zh) 基于大数据计算的停车位推送方法、介质、终端设备以及装置
CN109074075B (zh) 具有可出租的停车位的自动化泊车服务
CN115985131A (zh) 一种停车场车位预约方法及系统
CN113554870A (zh) 环岛道路交通预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85824B (zh) 园区路径规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38285B (zh) 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实现车辆群体决策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93247B (zh) 停车管理系统
CN111222359A (zh) 驾驶行为评价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9326118B (zh) 一种车队位置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554121A (zh) 车辆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EP401935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 parking, vehicl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485253A (zh) 一种开启全景影像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49174B (zh) 超车事件智能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5116265A (zh) 立体停车库的停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E102022124632A1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Routenplanung für automatisiert fahrende Fahrzeu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