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1116B -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1116B
CN116741116B CN202310714721.8A CN202310714721A CN116741116B CN 116741116 B CN116741116 B CN 116741116B CN 202310714721 A CN202310714721 A CN 202310714721A CN 116741116 B CN116741116 B CN 116741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model
value
test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47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41116A (zh
Inventor
孙守纪
张宏博
孙永鹏
关海洋
郭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ngyun H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ngyun H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ngyun H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ngyun H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47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1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1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1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41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1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应用于亮度调节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基于所述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本申请具有高效准确的进行背光亮度的调节的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亮度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常规液晶显示模块或者显示器,显示屏的亮度调节从最小到最大通常分为10档,如果在亮度调节过程中,亮度变化的线性度不好时,亮度的变化是呈现为阶跃式,亮度的突变比较明显。
但特种液晶显示模块通常技术要求较高,为了保障每一档亮度符合要求,在设计上只能通过提高元器件的精度减少误差,但由于无法保障每一批器件精度的一致性,因此只能通过软件控制适配不同的硬件,现有的方法是通过亮度计对产品亮度每档进行测试,人为手动修改软件亮度控制代码,软件重新编译,再烧录到产品控制器中。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误操作,尤其是特种显示模块每档亮度指标是100%全检指标,按照特种显示模块有3种模式,因此需要测试大量的数据,加上来回调整背光调节参数,数据量很庞大,测试效率和准确性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和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高效准确的进行背光亮度的调节,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包括:
供电电源,用于给液晶显示模块提供所需电源;
上位机,用于通过通讯模块给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发送亮度等级测试指令;
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将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显示对应的亮度;
亮度计,用于采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实际测量亮度值,将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传输给所述上位机;
上位机,还用于判断所述亮度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实际测量亮度值和亮度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点根据上位机和液晶显示模块之间的调节配合,根据实际显示亮度进行亮度调节,整个过程全部自动采集执行,并且由上位机自行计算,不需要重复烧录,从而高效准确的进行背光亮度的调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上位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
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
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基于所述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要求的亮度区间构建相应的亮度需求模型,以亮度需求模型为亮度调节的标准,结合实际测量亮度值,构建亮度实际模型,使用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即根据亮度实际模型进行亮度调节,从而高效准确的进行背光亮度的调节。
可选的,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包括最大下限值和最大上限值,所述最小亮度区间包括最小下限值和最小上限值;所述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包括:
获取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
基于所述最大下限值、所述最大上限值、所述亮度调节等级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大函数;
基于所述最小下限值、所述最小上限值、所述亮度调节等级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成最小函数;
基于所述最大函数和所述最小函数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计算最大目标值,基于所述最小亮度区间计算最小目标值;
基于所述最大目标值、所述最小目标值、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亮度模型进行亮度测试,生成亮度测试结果;
基于所述亮度测试结果、所述第一亮度模型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可选的,所述亮度测试结果包括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所述基于所述亮度测试结果、所述第一亮度模型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测试亮度等级和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所述第一亮度模型是否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
若所述第一亮度模型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所述第一亮度模型、所述测试亮度等级和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是否符合预设精度需求;
若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将所述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
若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不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基于所述预设精度需求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调整所述第一亮度模型;
将调整后的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
若所述第一亮度模型不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所述测试亮度等级和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生成异常提醒。
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最大目标值、所述最小目标值、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亮度模型对应的调节参数和目标测试亮度等级;
将所述调节参数和所述目标测试亮度等级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包括:
亮度区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
需求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实际亮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
实际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亮度自动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际要求的亮度区间构建相应的亮度需求模型,以亮度需求模型为亮度调节的标准,结合实际测量亮度值,构建亮度实际模型,使用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即根据亮度实际模型进行亮度调节,从而高效准确的进行背光亮度的调节。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模式亮度的亮度需求模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夜和夜视模式亮度的亮度需求模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100主要包括:
供电电源101,用于给液晶显示模块提供所需电源;
上位机102,用于通过通讯模块给液晶显示模块发送亮度等级测试指令;
通讯模块103,用于接收上位机发送的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将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发送至液晶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模块104,用于基于亮度等级测试指令显示对应的亮度;
亮度计105,用于采集液晶显示模块的实际测量亮度值,将实际测量亮度值传输给上位机;
上位机102,还用于判断亮度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实际测量亮度值和亮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上位机中搭载有使用QT编译的测试界面,通过编译的测试界面进行亮度的调试,液晶显示模块安装在显示屏幕中,通过通讯模块与上位机进行连接,通信模块为有线连接的连接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该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可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其中该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让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流程描述如下(步骤S201~S205):
步骤S201,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产品技术对亮度线性度的常规要求为,液晶显示模块日模式最大亮度区间为750~1000cd/m2,最小亮度区间为2.5~5cd/m2,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最大亮度区间为18~22 cd/m2;最小亮度区间为0.05~0.1 cd/m2,亮度调节指令从0-255,即亮度调节等级为256级,且每档的亮度都要求线性递增。
根据上述需求,建立初步的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y=f(x),其中y为亮度值,x为亮度等级0-255,根据显示的不同模式,分别建立日模式、夜模式、夜视模式3种不同的模型。
步骤S202,基于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针对步骤S202,获取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基于最大下限值、最大上限值、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大函数;基于最小下限值、最小上限值、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成最小函数;基于最大函数和最小函数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最大亮度区间包括最大下限值和最大上限值,最小亮度区间包括最小下限值和最小上限值,在日模式最大亮度区间中,最大下限值为750cd/m2,最大上限值为1000cd/m2,其对应的亮度等级为255,在日模式最小亮度区间中,最小下限值为2.5cd/m2,最小上限值为5cd/m2,其对应的亮度等级为0,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为一次函数y=ax+b,其中a为每个亮度调节的参数系数,b为最小亮度值。x为0-255亮度等级。
根据最大上限值1000cd/m2,亮度等级255,最小上限值5cd/m2,亮度等级0和一次函数y=ax+b构建日模式的最大函数,为y=3.9x+5。根据最小上限值750cd/m2,亮度等级255,最小下限值2.5cd/m2,亮度等级0和一次函数y=ax+b构建日模式的最小函数,为y=2.93x+2.5,根据日模式的最大函数y=3.9x+5和日模式的最小函数y=2.93x+2.5,构建如图3所示的日模式的亮度需求模型,其中阴影部分为亮度实际模型所处的调节区间。
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相同,其亮度需求模型构建方式与日模式的亮度需求模型构建相同,由此可知,在夜模式和夜视模式最大亮度区间中,最大下限值为18cd/m2,最大上限值为22cd/m2,其对应的亮度等级为255,在夜模式和夜视模式最小亮度区间中,最小下限值为0.05cd/m2,最小上限值为0.1cd/m2,其对应的亮度等级为0,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为一次函数y=ax+b。
根据最大上限值22cd/m2,亮度等级255,最小上限值0.1cd/m2,亮度等级0和一次函数y=ax+b构建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最大函数,为y=0.0859x+0.1。根据最小上限值18cd/m2,亮度等级255,最小下限值0.05cd/m2,亮度等级0和一次函数y=ax+b构建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最小函数,为y=0.07x+0.05,根据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最大函数y=0.0859x+0.1和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最小函数y=0.07x+0.05,构建如图4所示的夜模式和夜视模式的亮度需求模型,其中阴影部分为亮度实际模型所处的调节区间。
步骤S203,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亮度需求模型的搭建,从而初步确定一个理论函数,但是由于产品器件的一致性不能保证完全一致,因此理论函数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从而需要根据实际测量值构建亮度实际模型,在构建亮度实际模型时,两个极端等级的测试最为便捷,并且由具体的数值规定,上位机测试时,测试亮度等级为0时的实际亮度值和亮度等级为255时的实际亮度值,从而得到两个实际测量亮度值。
步骤S204,基于实际测量亮度值和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针对步骤S104,基于最大亮度区间计算最大目标值,基于最小亮度区间计算最小目标值;基于最大目标值、最小目标值、实际测量亮度值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基于第一亮度模型进行亮度测试,生成亮度测试结果;基于亮度测试结果、第一亮度模型和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进一步的,基于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第一亮度模型是否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若第一亮度模型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第一亮度模型、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是否符合预设精度需求;若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将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若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不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基于预设精度需求和亮度需求模型调整第一亮度模型;将调整后的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若第一亮度模型不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生成异常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实际需求的亮度为区间值,为了对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各种意外以及损耗情况进行一定的规避,从而需要在区间中选取一个值作为目标值,采用常用的计算手段,选取区间值的中间值作为目标值。在日模式下最大目标值为750~1000cd/m2的中间值875 cd/m2、最小目标值为度2~5 cd/m2的中间值3.5 cd/m2,再根据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y=ax+b以及对应的亮度等级构建标准亮度模型y=3.41x+3.5。在夜模式和夜视模式下最大目标值为18~22 cd/m2的中间值20 cd/m2、最小目标值为度0.05~0.1cd/m2的中间值0.075 cd/m2,再根据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y=ax+b以及对应的亮度等级构建标准亮度模型y=0.078x+0.075。
在第一亮度模型构建阶段和亮度实际模型构建阶段,日模式、夜模式和夜视模式采用相同的构建方式,在此进行统一说明。
亮度测试结果包括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即0级时的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和255级时的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根据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最大目标值、最小目标值构建第一亮度模型,此时构建的亮度模型在进行使用时,得到的测量结果应无限接近目标亮度模型测量的理论值,如果测试时,离散的256个测试点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第一亮度模型上,并且均匀分布的精度控制在10%范围内,则表示第一亮度模型能够落在亮度需求模型内,并且符合预设精度需求,从而将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如果测试时,离散的256个测试点能够分布在第一亮度模型上,但分布的精度控制不在10%范围内,则根据将测试的结果按照每级的精度上下限要求进行比对,计算出对应的精度,并计算出对应的标定参数,使得计算的到的第一亮度模型能够落在亮度需求模型内,并且符合预设精度需求,从而完成测试,将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际生产因素,存在256个测试点无法使用一个亮度实际模型的情况,当出现该情况时,可以将0-255级划分为多个测试段,每一个测试段对应一个亮度实际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测试段可以为一个区间还可以为一个数值,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创建第一亮度模型之后,将第一亮度模型中的发送至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收第一亮度模型中的亮度调节的参数系数、最小亮度值和目标亮度测试等级,并将其记录存储到内部的FLASH,液晶显示模块根基第一亮度模型进行亮度测试,亮度计采集液晶显示模块的实际测量亮度值,将实际测量亮度值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亮度计采集的数据进行调节,当调节至满足需求后停止调试。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测试时,5秒钟完成一个测试周期,即上位机像液晶显示模块发送第一亮度模型和对应的目标测试等级,液晶显示模块进行测试,亮度计采集液晶显示模块的实际测量亮度值并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根据测量情况进行调节。
步骤S205,基于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
图5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300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300主要包括:
亮度区间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
需求模型构建模块302,用于基于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实际亮度获取模块303,用于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
实际模型构建模块304,用于基于实际测量亮度值和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亮度自动标定模块305,用于基于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需求模型构建模块302具体用于获取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基于最大下限值、最大上限值、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大函数;基于最小下限值、最小上限值、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成最小函数;基于最大函数和最小函数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实际模型构建模块304包括:
最大最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最大亮度区间计算最大目标值,基于最小亮度区间计算最小目标值;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最大目标值、最小目标值、实际测量亮度值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
测试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亮度模型进行亮度测试,生成亮度测试结果;
亮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亮度测试结果、第一亮度模型和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亮度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第一亮度模型是否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若第一亮度模型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第一亮度模型、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是否符合预设精度需求;若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将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若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不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基于预设精度需求和亮度需求模型调整第一亮度模型;将调整后的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若第一亮度模型不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生成异常提醒。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200还包括:
测试等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亮度模型对应的调节参数和目标测试亮度等级;
参数等级发送模块,用于将调节参数和目标测试亮度等级发送至液晶显示模块。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00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信息输入/信息输出(I/O)接口403、通信组件404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通信总线405。
其中,处理器401用于控制电子设备4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4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4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该存储器4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中的一种或多种。
I/O接口403为处理器4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404用于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104可以包括:Wi-Fi部件,蓝牙部件,NFC部件。
电子设备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
通信总线405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通信总线405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 (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通信总线405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服务器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 (R 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申请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所述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包括供电电源,用于给液晶显示模块提供所需电源;
上位机,用于通过通讯模块给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发送亮度等级测试指令;
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将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显示对应的亮度;
亮度计,用于采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实际测量亮度值,将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传输给所述上位机;
上位机,还用于判断所述亮度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实际测量亮度值和亮度调节;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
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
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基于所述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
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包括最大下限值和最大上限值,所述最小亮度区间包括最小下限值和最小上限值;所述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包括:
获取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
基于所述最大下限值、所述最大上限值、所述亮度调节等级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大函数;
基于所述最小下限值、所述最小上限值、所述亮度调节等级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小函数;
基于所述最大函数和所述最小函数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计算最大目标值,基于所述最小亮度区间计算最小目标值;
基于所述最大目标值、所述最小目标值、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
基于所述第一亮度模型进行亮度测试,生成亮度测试结果;
基于所述亮度测试结果、所述第一亮度模型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所述亮度测试结果包括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所述基于所述亮度测试结果、所述第一亮度模型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测试亮度等级和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所述第一亮度模型是否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
若所述第一亮度模型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所述第一亮度模型、所述测试亮度等级和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是否符合预设精度需求;
若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将所述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
若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不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基于所述预设精度需求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调整所述第一亮度模型;
将调整后的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
若所述第一亮度模型不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所述测试亮度等级和所述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生成异常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最大目标值、所述最小目标值、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亮度模型对应的调节参数和目标测试亮度等级;
将所述调节参数和所述目标测试亮度等级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3.一种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所述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包括供电电源,用于给液晶显示模块提供所需电源;
上位机,用于通过通讯模块给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发送亮度等级测试指令;
通讯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将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发送至所述液晶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等级测试指令显示对应的亮度;
亮度计,用于采集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实际测量亮度值,将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传输给所述上位机;
上位机,还用于判断所述亮度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实际测量亮度值和亮度调节;
所述装置包括:
亮度区间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最大亮度区间和最小亮度区间;
需求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大亮度区间和所述最小亮度区间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实际亮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际测量亮度值;
实际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际测量亮度值和所述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亮度自动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亮度实际模型进行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
需求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基于最大下限值、最大上限值、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大函数;基于最小下限值、最小上限值、亮度调节等级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最小函数;基于最大函数和最小函数构建亮度需求模型;
实际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最大最小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最大亮度区间计算最大目标值,基于最小亮度区间计算最小目标值;
第一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最大目标值、最小目标值、实际测量亮度值和背光亮度调节计算函数生成第一亮度模型;
测试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亮度模型进行亮度测试,生成亮度测试结果;
亮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亮度测试结果、第一亮度模型和亮度需求模型构建亮度实际模型;
亮度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第一亮度模型是否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若第一亮度模型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第一亮度模型、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判断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是否符合预设精度需求;若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将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若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不符合预设精度需求,则基于预设精度需求和亮度需求模型调整第一亮度模型;将调整后的第一亮度模型作为亮度实际模型;若第一亮度模型不位于亮度需求模型内,则基于测试亮度等级和测试实际测量亮度值生成异常提醒。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14721.8A 2023-06-15 2023-06-15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6741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4721.8A CN116741116B (zh) 2023-06-15 2023-06-15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4721.8A CN116741116B (zh) 2023-06-15 2023-06-15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1116A CN116741116A (zh) 2023-09-12
CN116741116B true CN116741116B (zh) 2024-01-02

Family

ID=8790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4721.8A Active CN116741116B (zh) 2023-06-15 2023-06-15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11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4761A (ja) * 2009-09-15 2011-03-31 Digital Electronics Corp 表示器、輝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900213A (zh) * 2015-06-05 2015-09-09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亮度调节装置和方法
CN106531065A (zh) * 2016-11-11 2017-03-22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对多Gamma曲线并行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12903829U (zh) * 2020-09-17 2021-04-06 广西世纪创新显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显示器色温和亮度调试装置
CN115775533A (zh) * 2022-11-23 2023-03-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亮度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4761A (ja) * 2009-09-15 2011-03-31 Digital Electronics Corp 表示器、輝度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900213A (zh) * 2015-06-05 2015-09-09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亮度调节装置和方法
CN106531065A (zh) * 2016-11-11 2017-03-22 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对多Gamma曲线并行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12903829U (zh) * 2020-09-17 2021-04-06 广西世纪创新显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显示器色温和亮度调试装置
CN115775533A (zh) * 2022-11-23 2023-03-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亮度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1116A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731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parametric analog elements
CN108475935A (zh) 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和终端
CN109257507B (zh)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250152A (zh) 终端测试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58966B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生产排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40034B (zh) 基于工况的质量监控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49719A (zh) 一种芯片中线性稳压器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6741116B (zh) 显示亮度线性度自动标定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051762B (zh) 线损校准方法、装置、系统、介质以及设备
CN110085187B (zh) Gamma电路的电阻选值方法及装置
CN103049248A (zh) 量测程序输出系统及方法
CN111200467B (zh) 芯片无线参数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80412A (zh) 软件更新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76092B (zh) 一种优化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167703A (zh) 输电线路工程自动算量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2232A (zh) 设备的性能检测的相关方法以及相关装置、设备
JP2019079580A (ja) 電子機器、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74929A (zh) 刀具磨损补偿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26878B (zh) 火电机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92232B (zh) 工程量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16633B (zh) 适用于金刚石生产的远程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691837B (zh) 射频电源在不同频率下的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310454B (zh) 芯片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954169B (zh) 基于dcs控制的信息安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20140005417A (ko) 전력량계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