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661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36615A
CN116736615A CN202310238728.7A CN202310238728A CN116736615A CN 116736615 A CN116736615 A CN 116736615A CN 202310238728 A CN202310238728 A CN 202310238728A CN 116736615 A CN116736615 A CN 116736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gion
display device
modulation elemen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87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林慎一
门谷典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736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366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02B26/0833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the reflecting element being a micromechanical device, e.g. a MEMS mirror, DM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9/00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9F19/12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 G09F19/18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involving the use of optical projection means, e.g. projection of images on clou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2Driv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显示装置具有:基座,其具有第1面和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其设置于第1面,与基座电连接;驱动电路基板,其具有与第2面电连接的第3面和与第3面相反的一侧的第4面,驱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蒸汽腔室,其具有接受从外部传递的热的受热部、对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和收纳工作流体的流体收纳室,工作流体在受热部处通过接受到的热从液相变化为气相,在散热部处从气相变化为液相;以及散热部件,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散热部连接,受热部具有与第2面对置的第1区域和与第4面对置的第2区域,第1区域比第2区域向基座侧突出,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第2面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光调制元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图像光,并投射所形成的图像光的投影仪。在这样的投影仪中,光调制元件是容易因热而产生劣化的部件,因此需要高效地对光调制元件进行冷却。针对这样的问题,已知有通过与光调制元件连接的散热片(heat sink)来释放由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投射型显示装置采用作为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元件作为光调制装置。在DMD元件中,在与光入射的前表面相反侧的后表面,设置有元件后表面冷却单元。元件后表面冷却单元从后表面冷却DMD元件。元件后表面冷却单元例如由散热片和风扇的组合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294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后表面冷却单元中,散热片中与DMD元件的后表面连接的面是散热片的靠DMD元件侧的面中的一部分。因此,从DMD元件传递到散热片的热难以传递到散热片整体,从DMD元件传递的热的散热效率有可能不够高。特别是在DMD元件小、散热片中与DMD元件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热密度高的情况下,在散热片中热分布容易产生不均,存在难以提高从DMD元件传递的热的散热效率的问题。
因此,期望能够提高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基座,其具有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基座电连接;驱动电路基板,其具有与所述第2面电连接的第3面和与所述第3面相反的一侧的第4面,驱动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蒸汽腔室,其具有接受从外部传递的热的受热部、对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和收纳工作流体的流体收纳室,所述工作流体在所述受热部处通过接受到的热从液相变化为气相,在所述散热部处从气相变化为液相;以及散热部件,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受热部具有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4面对置的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比所述第2区域向所述基座侧突出,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第2面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影仪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投影仪所具有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投影仪所具有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投影仪;34B、34G、34R、36、37:显示装置;4:光调制部;41:基座;41A:支承面(第1面);41B:接触面(第2面);42: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A:射出面(图像射出面);42B:对置面;43:透光性部件;44:支承框;441:外周面;45:焊接部件;46:驱动电路基板;46A:安装面(第3面);46B:对置面(第4面);46C:被贯插部;46C1:内表面;47:触点;48:夹装部件;5:冷却部;51:蒸汽腔室;52:受热部;53:第1区域;53A:连接面;53B:侧面;54:第2区域;54A:连接面;55:散热部;56:流体收纳室;57:网状物;58:柱部;59:散热部件;591:翅片;61:蒸汽腔室;62:弯曲部;63:连接部;64:散热部件;65:壳体;651:液体收纳部;652:流出部;653:流入部;71:散热器;72、73:配管;S:空间;WR: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
[投影仪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将所形成的图像光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有:外装壳体2,其构成投影仪1的外装;以及图像投射装置3,其收纳于外装壳体2。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投影仪1具有收纳于外装壳体2的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向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控制装置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
[图像投射装置的结构]
图像投射装置3形成与从上述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光,并投射所形成的图像光。图像投射装置3具有照明装置31、中继装置32、分色棱镜33、显示装置34(34R、34G和34B)以及投射光学装置35。
[照明装置的结构]
照明装置31向中继装置32射出照度分布大致均匀且偏振方向一致的照明光。即,照明装置31射出包含由显示装置34调制的红色光、绿色光以及蓝色光的照明光。照明装置31具有光源装置31A和均匀化装置31B。
[光源装置的结构]
光源装置31A向均匀化装置31B射出光。光源装置31A具有发光元件311、聚光元件312、波长转换装置313以及平行化透镜314。
发光元件311是射出激光的激光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311射出的激光例如是峰值波长约为445nm的蓝色光。
发光元件311可以由1个发光元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
聚光元件312对从发光元件311入射的光束进行会聚,并使其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313。聚光元件312由2个透镜3121、3122构成,但构成聚光元件312的透镜的数量不限于2。
波长转换装置313将作为激励光入射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转换为绿色光和红色光,将包含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的光向与蓝色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射出。波长转换装置313具有波长转换元件3131和使波长转换元件3131旋转的电机3135。
波长转换元件3131是沿着激励光的入射方向射出波长转换后的转换光的透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波长转换元件3131具有圆盘3132、波长转换层3133和选择性反射层3134,具有沿圆盘3132的周向在圆盘3132上形成有波长转换层3133和选择性反射层3134的结构。其中,波长转换层3133含有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荧光体。选择性反射层3134相对于波长转换层3133设置在蓝色光的入射侧,使蓝色光透过,反射绿色光及红色光。
电机3135使波长转换元件3131以沿着蓝色光相对于波长转换装置313的入射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平行化透镜314使从波长转换元件3131射出的光平行化。
在这样的光源装置31A中,从发光元件311射出的蓝色光中的一部分蓝色光通过波长转换层3133,其他蓝色光被波长转换层3133转换为绿色光和红色光。从波长转换层3133射出的绿色光及红色光中的、向蓝色光的入射侧射出的绿色光及红色光被选择性反射层3134反射。由此,波长转换元件3131向与蓝色光的入射侧相反的一侧射出包含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白色光。
从波长转换元件3131射出的白色光被平行化透镜314平行化后,入射到均匀化装置31B。
另外,在光源装置31A中,采用了透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3131。但是不限于此,光源装置31A也可以具有反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该反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向与激励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对激励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得到的转换光。在该情况下,反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可以将入射的蓝色光的大致全部转换为红色光和绿色光,也可以将入射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转换为红色光和绿色光。在前者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光源装置31A射出通过对由反射型的波长转换元件转换后的绿色光及红色光合成蓝色光而生成的白色光。
[均匀化装置的结构]
均匀化装置31B针对从光源装置31A入射的白色光,将其照度分布均匀化,并且使白色光的偏振方向一致而作为照明光射出。均匀化装置31B具有第1透镜阵列315、第2透镜阵列316、偏振转换元件317以及重叠透镜318。
其中,偏振转换元件317通过将入射的光所包含的线偏振成分中的一方的线偏振成分转换为另一方的线偏振成分,射出偏振方向一致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转换元件317对s偏振成分进行转换而射出p偏振成分,但也可以构成为对p偏振成分进行转换而射出s偏振成分。
[中继装置的结构]
中继装置32将从照明装置31射出的照明光引导至分色棱镜33。中继装置32具有全反射镜321、偏振分离装置322以及平行化透镜323。
全反射镜321使从照明装置31入射的照明光朝向偏振分离装置322反射。
偏振分离装置322是所谓的板型的偏振分束器(PBS:Polarization BeamSplitter)。偏振分离装置322使p偏振光以及s偏振光中的一方的偏振光通过,使另一方的偏振光反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均匀化装置31B射出的光的偏振成分与p偏振成分一致,因此偏振分离装置322使p偏振成分透过,使s偏振成分反射。因此,从全反射镜321入射到偏振分离装置322的光通过偏振分离装置322,经由平行化透镜323入射到分色棱镜33。
另一方面,被后述的显示装置34调制并从分色棱镜33入射的调制光被偏振分离装置322反射而入射到投射光学装置35。
平行化透镜323配置在偏振分离装置322与分色棱镜33之间。平行化透镜323使从偏振分离装置322入射到分色棱镜33的光平行化。
[分色棱镜的结构]
分色棱镜33具有将从中继装置32入射的照明光中包含的红色光R、绿色光G以及蓝色光B这3个色光分离并分别引导至3个显示装置34(34R、34G、34B)的功能。分色棱镜33对由显示装置34R、34G、34B调制后的各色光R、G、B进行合成,射出由合成后的3个色光R、G、B构成的图像光。即,分色棱镜33能够说是从照明光中分离出3个色光R、G、B,并且合成调制后的3个色光R、G、B的色分离合成装置。
分色棱镜33是所谓的无间隙棱镜。分色棱镜33具有第1棱镜331、第2棱镜332、第3棱镜333、第1色分离层334和第2色分离层335,具有组合了各棱镜331~333的结构。
第1棱镜331形成为三棱柱状,配置在各棱镜331~333中最靠近平行化透镜323的位置。换言之,第1棱镜331配置在与平行化透镜323对置的位置。
第1棱镜331具有入射出射面3311。由平行化透镜323平行化后的照明光入射到入射出射面3311。另外,入射出射面3311射出由分色棱镜33合成后的图像光。
第1棱镜331与第2棱镜332接合。在第1棱镜331与第2棱镜332之间设置有第1色分离层334。第1色分离层334反射经由入射出射面3311入射的光中的红色光R,使绿色光G和蓝色光B透过。
被第1色分离层334反射的红色光R以临界角以上的角度入射到入射出射面3311。因此,红色光R在入射出射面3311处被内表面反射后,从第1棱镜331的射出面3312朝向显示装置34R射出。
透过了第1色分离层334的蓝色光B和绿色光G入射到第2棱镜332。
第2棱镜332形成为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四棱柱状,与第1棱镜331和第3棱镜333接合。在第2棱镜332与第3棱镜333之间配置有使蓝色光B反射并使绿色光G透过的第2色分离层335。第2色分离层335和第1色分离层334分别相对于从平行化透镜323入射到入射出射面3311的光的中心轴以不同的角度倾斜。
从第1色分离层334入射到第2棱镜332的蓝色光B和绿色光G中的蓝色光B被第2色分离层335反射,在第2棱镜332内行进,并从第2棱镜332的射出面3321朝向显示装置34B射出。
从第1色分离层334入射到第2棱镜332的蓝色光B和绿色光G中的绿色光G透过第2色分离层335而入射到第3棱镜333。
第3棱镜333与第2棱镜332同样地形成为截面为大致梯形的四棱柱状,并与第2棱镜332接合。从第2色分离层335入射到第3棱镜333的绿色光G从位于绿色光G的行进方向且与入射出射面3311大致平行的射出面3331朝向显示装置34G射出。
然后,由显示装置34R、34G、34B调制后的各色光R、G、B沿着从入射出射面3311到各显示装置34R、34G、34B的各色光R、G、B的路径的相反路径被合成,并作为图像光从入射出射面3311向平行化透镜323射出。
[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
多个显示装置34对红色、绿色以及蓝色这3个色光R、G、B中的对应的色光进行调制。多个显示装置34包含对红色光R进行调制的显示装置34R、对绿色光G进行调制的显示装置34G以及对蓝色光B进行调制的显示装置34B。各显示装置34R、34G、34B向与色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调制后的色光。
关于这样的显示装置34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投射光学装置的结构]
投射光学装置35将由偏振分离装置322反射而入射的图像光投射到被投射面。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投射光学装置35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和收纳多个透镜的镜筒的成组透镜。
[显示装置的详细结构]
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34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中,在显示装置34所具有的散热部件59的多个翅片591中,仅对一部分翅片591标注标号。
如上所述,显示装置34对入射的色光进行调制,向与色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调制后的色光。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34具有将光调制部4和冷却部5组合而成的结构。
[光调制部的结构]
光调制部4对入射的色光进行调制。光调制部4具有基座41、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透光性部件43、支承框44、焊接部件45、驱动电路基板46、触点47以及夹装部件48。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而且,将+Z方向设为色光向显示装置34入射的方向,将与+Z方向垂直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设为+X方向以及+Y方向。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将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射出调制后的色光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Y方向。
[基座的结构]
基座41例如是含有氮化铝的基板,支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基座41具有支承面41A和接触面41B。
支承面41A相当于第1面。支承面41A是在基座41中朝向-Z方向的面,基座41利用支承面41A支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和支承框44。
接触面41B相当于第2面。接触面41B是在基座41中朝向+Z方向的面,后述的蒸汽腔室51的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接触。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结构]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按每个像素对入射的色光进行调制,向与色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调制后的色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配置于基座41的支承面41A,经由引线WR与基座41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由DMD元件构成。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具有射出面42A和对置面42B。
射出面42A是色光入射的面,且是射出调制后的色光的面。即,射出面42A是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中射出图像的图像射出面。
对置面42B是与射出面42A相反侧的面。对置面42B与基座41的支承面41A对置。
[透光性部件的结构]
透光性部件43是具有透光性且从-Z方向观察形成为矩形的板状部件。透光性部件43配置在向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入射的色光的光路上,并且配置在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射出的色光的光路上。即,透光性部件43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射出面42A对置,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设置在与基座41相反的一侧。详细而言,从-Z方向观察,透光性部件43设置于覆盖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全部的位置。这样的透光性部件43由支承框44支承。
[支承框和焊接部件的结构]
支承框44在支承透光性部件43的状态下,通过焊接部件45焊接于基座41。即,支承框44支承透光性部件43,并设置于基座41。另外,焊接部件45由焊料等金属材料形成。即,焊接部件45具有导热性。
支承框44与透光性部件43中的以沿着+Z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沿着周向的侧面接触。即,支承框44与矩形的透光性部件43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侧面接触。另外,支承框44的+Z方向的面通过焊接部件45焊接于基座41。因此,由基座41的支承面41A、透光性部件43、支承框44以及焊接部件45包围的空间S被密闭。
在此,支承框44能够由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形成。由此,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的一部分经由空间S内的气体传递到透光性部件43和支承框44。传递到透光性部件43的热传递到支承框44。传递到支承框44的热经由焊接部件45传递到基座41。
[驱动电路基板和触点的结构]
驱动电路基板46与基座41电连接,是驱动设置于基座41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基板,例如由玻璃环氧树脂形成。驱动电路基板46相对于基座41被配置在+Z方向上。换言之,驱动电路基板46相对于基座41设置在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相反的一侧。
驱动电路基板46具有安装面46A、对置面46B以及被贯插部46C。
安装面46A相当于第3面。安装面46A是在驱动电路基板46中朝向-Z方向的面,经由触点47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电连接。触点47由除了具有导电性之外还具有导热性的金属形成。
对置面46B相当于第4面。对置面46B是在驱动电路基板46中朝向+Z方向的面,在+Z方向上与冷却部5的蒸汽腔室51对置。
被贯插部46C是蒸汽腔室51中的后述第1区域53沿-Z方向贯插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贯插部46C是沿着+Z方向贯通驱动电路基板46的贯通口,详情将后述,但蒸汽腔室51的第1区域53沿-Z方向贯插被贯插部46C而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连接。另外,被贯插部46C的内表面46C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第1区域53的侧面53B连接。换言之,在被贯插部46C中与第1区域53对置的内表面46C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第1区域53的侧面53B连接。
在驱动电路基板46上连接有供给未图示的图像信号或电源的挠性基板。挠性基板可以与驱动电路基板46的安装面46A和对置面46B中的任意一个连接,但优选与不和蒸汽腔室51对置的安装面46A连接。
[夹装部件的结构]
夹装部件48相对于驱动电路基板46设置于+Z方向。即,夹装部件48夹装在驱动电路基板46与蒸汽腔室51中的后述的第2区域54之间。夹装部件48除了能够由例如导热性片构成之外,还能够由绝缘片构成。
[冷却部的结构]
冷却部5对光调制部4进行冷却。详细而言,冷却部5通过对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进行散热,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进行冷却。冷却部5具有蒸汽腔室51和散热部件59。
[蒸汽腔室的结构]
蒸汽腔室51是使从基座41和驱动电路基板46传递来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扩散并传递至散热部件59的热扩散元件。蒸汽腔室51的主要部分相对于驱动电路基板46配置在与基座41相反的一侧即+Z方向上。蒸汽腔室51具有受热部52和散热部55。
受热部52是在蒸汽腔室51中从外部被传递热的部分。受热部52在蒸汽腔室51中设置于-Z方向的面。受热部52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光调制部4连接,接受从光调制部4传递的热。受热部52具有第1区域53和第2区域54。
从-Z方向观察,第1区域53是与驱动电路基板46的被贯插部46C对应的区域,与接触面41B对置。第1区域53从第2区域54向基座41侧即-Z方向突出,在-Z方向上贯插被贯插部46C。在第1区域53中,作为基座41侧的面的连接面53A是平坦面,连接面53A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连接。此外,在连接面53A与接触面41B之间夹装有导热性的润滑脂GR。即,显示装置34具有设置在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之间的热传递性的润滑脂GR,该连接面53A是在第1区域53中与接触面41B对置的部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经由润滑脂GR从接触面41B传递到第1区域53。
在第1区域53中朝向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侧面53B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被贯插部46C的内表面46C1连接。详细而言,在第1区域53中分别朝向+X方向、-X方向、+Y方向以及-Y方向的侧面53B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被贯插部46C的内表面46C1连接。因此,传递到驱动电路基板46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中的一部分热经由内表面46C1传递到第1区域53。
从-Z方向观察,第2区域54是与驱动电路基板46的对置面46B对应的区域,与对置面46B对置。在第2区域54中的-Z方向的连接面54A上,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有夹装部件48。即,第2区域54经由夹装部件48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驱动电路基板46的对置面46B连接。因此,被传递到驱动电路基板46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中的另一部分的热被传递到第2区域54。
此外,第2区域54与对置面46B之间的距离比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之间的距离大。换言之,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之间的距离小于第2区域54与对置面46B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区域53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于基座41,能够容易地使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传递到第1区域53,该基座41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之间的距离比驱动电路基板46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之间的距离短。
散热部55是在蒸汽腔室51中向外部传递热的部分。散热部55在蒸汽腔室51中设置于+Z方向的面。在蒸汽腔室51中设置有散热部55的面是平坦面,散热部件59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安装于散热部55。
在这样的蒸汽腔室51的内部设置有流体收纳室56,该流体收纳室56收纳能够在气相与液相之间相变的工作流体。另外,在流体收纳室56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持液相的工作流体并能够输送液相的工作流体的网状物57。即,蒸汽腔室51具有:流体收纳室56,其收纳工作流体;以及网状物57,其设置于流体收纳室56的内表面。
流体收纳室56收纳以减压的状态封入的工作流体。收纳于流体收纳室56内的工作流体中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在来自外部的热的传递部分气化。例如,保持于网状物57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在与基座41连接的第1区域53的连接面53A所对应的内表面、以及与驱动电路基板46的内表面46C1连接的第1区域53的侧面53B所对应的内表面,通过被传递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而气化。另外,液相的工作流体在第2区域54中与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驱动电路基板46连接的连接面54A所对应的内表面,通过被传递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而气化。
气化后的工作流体在流体收纳室56内流通,在作为热密度低的部分的散热部55冷凝,变化为液相的工作流体。变化为了液相的工作流体被保持于网状物57,通过网状物57中的毛细管力,被输送到热密度高的部分、例如被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的部分。这样,传递到蒸汽腔室51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以传递到工作流体的形式扩散到流体收纳室56内的整体,并通过散热部55传递到外部。
另外,在流体收纳室56内设置有沿着+Z方向延伸的多个柱部58。即,蒸汽腔室51具有设置在流体收纳室56内的多个柱部58。
多个柱部58分别将与受热部52对应的内表面和与散热部55对应的内表面连接起来。详细而言,从+Z方向或-Z方向观察,多个柱部58与第2区域54对应地设置。换言之,从+Z方向或-Z方向观察,多个柱部58未设置于第1区域53。
通过这样的多个柱部58,能够确保蒸汽腔室51的强度。
在此,设置有多个柱部58的部分的平面度容易变大。即,设置有多个柱部58的部分难以变得平坦。针对该情况,在第1区域53未设置柱部58。因此,可降低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连接的连接面53A的平面度,能够增大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容易地从基座41向第1区域53传递热。
[散热部件的结构]
散热部件59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配置于散热部55,是对从蒸汽腔室51传递来的热进行散热的金属制的散热片。散热部件59具有向与蒸汽腔室51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多个翅片591。多个翅片591分别对传递到散热部件59的热进行散热。这样,通过使散热部件59具有多个翅片591,能够扩大传递到散热部件59的热的散热面积、即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的散热面积。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起到以下的效果。
显示装置34具有基座41、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驱动电路基板46、蒸汽腔室51以及散热部件59。
基座41具有支承面41A和与支承面41A相反侧的接触面41B。支承面41A相当于第1面,接触面41B相当于第2面。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设置于支承面41A并与基座41电连接,对入射的光进行调制。
驱动电路基板46具有与接触面41B电连接的安装面46A和与安装面46A相反侧的对置面46B,驱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安装面46A相当于第3面,对置面46B相当于第4面。
蒸汽腔室51具有受热部52、散热部55以及流体收纳室56。受热部52接受从外部传递的热。散热部55对热进行散热。流体收纳室56收纳工作流体,该工作流体在受热部52处通过接受到的热从液相变化为气相,在散热部55处从气相变化为液相。
散热部件59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散热部55连接。
受热部52具有第1区域53和第2区域54。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对置,第2区域54与对置面46B对置。第1区域53与第2区域54相比向基座41侧突出,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接触面41B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向设置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基座41传递。传递至基座41的热传递至蒸汽腔室51中的、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连接的第1区域53。由于在蒸汽腔室51的流体收纳室56中收纳有工作流体,因此,在流体收纳室56中的与第1区域53对应的部分,液相的工作流体因传递到第1区域53的热而气化。气相的工作流体在流体收纳室56内体积增大而扩散,因此传递到第1区域53的热在流体收纳室56的内部扩散。气相的工作流体在与散热部件59连接的散热部55的内表面处冷凝而变化为液相的工作流体,液相的工作流体在流体收纳室56中再次被输送至与第1区域53对应的部分。
这样,通过蒸汽腔室51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密度。此时,由于在蒸汽腔室51的散热部55设置有散热部件59,因此能够通过蒸汽腔室51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高效地传递至散热部件59。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另外,蒸汽腔室51的结构是使工作流体密闭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显示装置34的大型化。
在显示装置34中,驱动电路基板46具有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对应的被贯插部46C。第1区域53贯插被贯插部46C,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接触面41B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蒸汽腔室51相对于驱动电路基板46配置在与基座41相反的一侧,也能够将蒸汽腔室51的第1区域53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连接。因此,能够将传递到接触面41B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高效地传递到蒸汽腔室51,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
在显示装置34中,驱动电路基板46经由接触面41B在安装面46A接受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而且,驱动电路基板46将接受到的热在被贯插部46C中的与第1区域53对置的部分向第1区域53传递。在被贯插部46C中与第1区域53对置的部分包含在受热部52中与突出的第1区域53的侧面53B对置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不仅经由基座41传递到第1区域53中与基座41对置的部分,还传递到第1区域53中与被贯插部46C对置的部分。由此,能够增加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向第1区域53传递热的路径,因此能够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更高效地传递到第1区域53。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
显示装置34具有设置在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之间的热传递性的润滑脂GR,该连接面53A是在第1区域53中与接触面41B对置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基座41的接触面41B与蒸汽腔室51的第1区域53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润滑脂GR容易地从接触面41B向第1区域53传递热。因此,能够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高效地冷却至蒸汽腔室51,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
在显示装置34中,驱动电路基板46经由接触面41B在安装面46A接受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驱动电路基板46将接受到的热从对置面46B传递到蒸汽腔室51的第2区域54。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蒸汽腔室51中,除了经由基座41向第1区域53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之外,还经由基座41和驱动电路基板46向第2区域54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因此,能够增加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向蒸汽腔室51传递的热的路径,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
在显示装置34中,蒸汽腔室51具有多个柱部58,该多个柱部58设置在流体收纳室56内,将与受热部52对应的内表面和与散热部55对应的内表面连接起来。多个柱部58与第2区域54对应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多个柱部58确保工作流体在内部气化和冷凝的蒸汽腔室51的强度。
另外,在蒸汽腔室51中设置有多个柱部58的部分,难以减小平面度。换言之,在蒸汽腔室51中设置有多个柱部58的部分容易产生凹凸。针对该情况,将在蒸汽腔室51中设置有多个柱部58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54,因此能够容易减小与基座41的接触面41B对置的、第1区域53的连接面53A的平面度。因此,能够增大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的接触面积,能够从接触面41B向第1区域53高效地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
在显示装置34中,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之间的距离比第2区域54与对置面46B之间的距离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柱部58未设置于第1区域53,因此即使制造多个柱部58,第1区域53的平面度也不会降低。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区域53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接触面41B连接。因此,能够容易地经由基座41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向第1区域53传递热。
在显示装置34中,散热部件59具有多个翅片591。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扩大从蒸汽腔室51传递的热的散热面积,因此能够促进工作流体在蒸汽腔室51的散热部55处的冷凝。因此,能够利用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传递的热促进工作流体在第1区域53中的气化,进而能够提高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冷却效率。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显示装置所具有的蒸汽腔室的结构不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投影仪的概略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显示装置36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36来代替显示装置34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
显示装置36除了代替蒸汽腔室51而具有蒸汽腔室61以外,具有与显示装置34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36具有光调制部4、和代替蒸汽腔室51而具有蒸汽腔室61的冷却部5。
[蒸汽腔室的结构]
蒸汽腔室61与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腔室51同样是热扩散元件,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驱动电路基板46以及夹装部件48连接,使从基座41、驱动电路基板46以及夹装部件48传递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扩散,并传递至散热部件59。蒸汽腔室61具有与蒸汽腔室51相同的结构,但在蒸汽腔室61的一部分与支承框44的外周面44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这一点上,与蒸汽腔室51不同。
具体而言,蒸汽腔室61除了与蒸汽腔室51同样地具有受热部52、散热部55、流体收纳室56、网状物57以及多个柱部58之外,还具有多个弯曲部62以及多个连接部63。
多个弯曲部62分别是从第2区域54中与第1区域5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Z方向弯曲的部分。在图3的例子中,多个弯曲部62中的1个弯曲部62A在从第2区域54中的+X方向的端部向外侧弯曲并向-Z方向延伸之后,向-X方向延伸。另外,多个弯曲部62中的1个弯曲部62B在从第2区域54中的-X方向的端部向外侧弯曲并向-Z方向延伸之后,向+X方向延伸。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多个弯曲部62中的另1个弯曲部62在从第2区域54中的+Y方向的端部向外侧弯曲并向-Z方向延伸之后,向-Y方向延伸。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多个弯曲部62中的另1个弯曲部62在从第2区域54中的-Y方向的端部向外侧弯曲并向-Z方向延伸之后,向+Y方向延伸。
另外,也可以代替弯曲部62,而设置在第2区域54中从与第1区域5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Z方向弯曲后,朝向基座41和支承框44再次弯曲的弯曲部。
多个连接部63分别设置于多个弯曲部62中的对应的弯曲部62。多个连接部63分别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支承透光性部件43的支承框44的外周面441连接。例如,多个连接部63中的设置于弯曲部62A的连接部63A与支承框44的外周面441中的+X方向的部分连接。另外,例如,多个连接部63中的设置于弯曲部62B的连接部63B与支承框44的外周面441的-X方向的部分连接。此外,多个连接部63中的设置于其他弯曲部62的连接部63也同样如此。
多个连接部63接受传递到支承框44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即,多个连接部63分别构成受热部52。
此外,连接部63也可以不与支承框44连接,而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连接,或者除了与支承框44连接以外,还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41连接,从而接受传递到基座41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另外,连接部63也可以与驱动电路基板46的安装面46A连接。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显示装置36具有透光性部件43以及支承框44。透光性部件43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中作为图像射出面的射出面42A对置,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设置在与基座41相反的一侧。支承框44支承透光性部件43,并设置于基座41。蒸汽腔室6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支承框44连接,接受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中的传递到透光性部件43的热经由支承框44传递到蒸汽腔室61。因此,能够增加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向蒸汽腔室61传递的热的路径,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但散热部件的结构不同。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投影仪的概略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所具有的显示装置37、散热器71和配管72、73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具有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37来代替显示装置34、以及还具有散热器71和多个配管72、73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显示装置37除了代替散热部件59而具有散热部件64以外,具有与显示装置34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37具备光调制部4、和具有蒸汽腔室51和散热部件64的冷却部5。
另外,显示装置37也可以具有第2实施方式的蒸汽腔室61来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蒸汽腔室51。
[散热器和配管的结构]
首先,对散热器71和配管72、73进行说明。
散热器71对经由配管72从散热部件64流通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体经由配管73供给到散热部件64。散热器71从流通的冷却液体受热,向通过未图示的风扇而流通的冷却气体传递接受到的热。由此,散热器71对冷却液体进行冷却。
另外,在散热器71中被传递了热的冷却气体被排出到外装壳体2的外部。
[散热部件的结构]
散热部件64与散热部件59同样,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蒸汽腔室51的散热部55连接,对从散热部55传递的热进行散热。详细而言,散热部件64将从散热部55传递的热向流入内部的冷却液体散热。散热部件64具有壳体65、叶轮66以及电机67。
壳体65具有液体收纳部651、流出部652以及流入部653。
液体收纳部651收纳冷却液体、叶轮66以及电机67的一部分。
在通过电机67使叶轮66旋转时,流出部652使液体收纳部651内的冷却液体向外部流出。
流入部653使从外部流通的冷却液体流入液体收纳部651内。
流出部652和流入部653经由多个配管72、73以冷却液体能够流通的方式与散热器71连接。
叶轮66配置在液体收纳部651内,通过电机67而旋转。
从蒸汽腔室51的散热部55传递到壳体65的热被传递到液体收纳部651内的冷却液体。当通过电机67使叶轮66旋转时,带热的冷却液体从流出部652经由配管72向散热器71流出。通过散热器71传递到冷却液体的热被传递到在散热器71中流通的冷却气体。即,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的热的一部分经由冷却液体向冷却气体传递。由此,冷却液体被冷却。
被散热器71冷却后的冷却液体经由配管73通过流入部653流入液体收纳部651内。
通过这样的散热部件64,能够将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产生并传递到蒸汽腔室51的热高效地传递到冷却液体。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有3个显示装置37,3个显示装置37中的1个显示装置37对红色光R进行调制,另1个显示装置37对绿色光G进行调制,剩余的1个显示装置37对蓝色光B进行调制。分别设置于3个显示装置37的3个散热部件64也可以与散热器71连接。在该情况下,3个散热部件64可以与散热器71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显示装置37中,散热部件64具有设置于散热部件64的内部且供冷却液体在内部和外部流通的液体收纳部651。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传递至在液体收纳部651的内外流通的冷却液体,因此,能够促进工作流体在蒸汽腔室51的散热部55处的冷凝。因此,能够利用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传递的热促进工作流体在第1区域53和第2区域54中的气化,进而能够提高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冷却效率。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能够实现本公开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以及改良等都包含在本公开中。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蒸汽腔室51、61中,散热部55相对于受热部52设置于+Z方向。即,散热部55在蒸汽腔室51、61中设置于+Z方向的面。但是不限于此,散热部55也可以在蒸汽腔室中设置于其他部分。在此,由于在蒸汽腔室中散热部设置于热密度低的部分,因此散热部容易成为在蒸汽腔室中设置散热部件的部分。因此,根据蒸汽腔室中的散热部件的配置位置,散热部也可以设置于其他部分。例如,在从-Z方向观察时,在蒸汽腔室中的-Z方向的面比光调制部4向外侧延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Z方向的面设置散热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于驱动电路基板46且供蒸汽腔室51、61的第1区域53沿-Z方向贯插的被贯插部46C是贯通驱动电路基板46的贯通口。但是不限于此,被贯插部46C也可以是设置于驱动电路基板46的端部的缺口。即,被贯插部46C也可以不必是周围被包围的贯通口。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被贯插部46C的内表面46C1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第1区域53的侧面53B连接。即,驱动电路基板46将传递到驱动电路基板46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42的热的一部分传递到第1区域53。但是不限于此,驱动电路基板46也可以不必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第1区域53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基座41的接触面41B与蒸汽腔室51、61所具有的第1区域53的连接面53A之间设置有导热性的润滑脂GR。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没有润滑脂GR,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也可以直接接触。另外,在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之间,也可以代替润滑脂GR而设置将接触面41B与连接面53A粘接的粘接剂。在该情况下,粘接剂也可以是导热性的粘接剂。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基板46从对置面46B经由夹装部件48向蒸汽腔室51、61的第2区域54传递热。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从对置面46B向第2区域54传递热。另外,也可以没有夹装部件4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蒸汽腔室51、61具有设置于流体收纳室56内的多个柱部58,多个柱部58沿着第1区域53的突出方向延伸。而且,从基座41侧即-Z方向观察,多个柱部58与第2区域54对应地设置,而未设置于第1区域53。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没有柱部58。另外,在设置柱部58的情况下,柱部58也可以不仅与第2区域54对应地设置,还与第1区域53对应地设置,还可以不设置于与第2区域54对应的部分。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之间的距离比第2区域54与对置面46B之间的距离小。但是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从接触面41B向第1区域53传递热,则第1区域53与接触面41B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不必小于第2区域54与对置面46B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59是具有多个翅片591的散热片。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散热部件64将从蒸汽腔室51、61传递的热传递至设置于内部的液体收纳部651内的冷却液体。但是不限于此,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蒸汽腔室51、61的散热部55连接的散热部件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散热部件64除了可以不具有叶轮66以及电机67之外,还可以不设置流出部652以及流入部65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34、36、37应用于投影仪1。但是不限于此,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也可以用于投影仪以外的电子设备,还可以用作独立的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总结]
以下,附记本公开的总结。
本公开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基座,其具有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基座电连接;驱动电路基板,其具有与所述第2面电连接的第3面和与所述第3面相反的一侧的第4面,驱动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蒸汽腔室,其具有接受从外部传递的热的受热部、对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和收纳工作流体的流体收纳室,所述工作流体在所述受热部处通过接受到的热从液相变化为气相,在所述散热部处从气相变化为液相;以及散热部件,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散热部连接,所述受热部具有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4面对置的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比所述第2区域向所述基座侧突出,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第2面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传递到设置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基座。传递到基座的热在蒸汽腔室中传递到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的第2面连接的第1区域。由于在蒸汽腔室的流体收纳室中收纳有工作流体,因此,在流体收纳室中的与第1区域对应的部分,液相的工作流体由于传递到第1区域的热而气化。气相的工作流体在流体收纳室内体积增大而扩散,因此传递至第1区域的热在流体收纳室的内部扩散。气相的工作流体在与散热部件连接的散热部的内表面处冷凝而变化为液相的工作流体,液相的工作流体在流体收纳室中再次被输送至与第1区域对应的部分。
这样,通过蒸汽腔室,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被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密度。此时,由于在蒸汽腔室的散热部设置有散热部件,因此能够通过蒸汽腔室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高效地传递至散热部件。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另外,蒸汽腔室的结构是使工作流体密闭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在“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4面对置的第2区域”中使用的“对置”不限于直接面对的情况,也包含存在夹设物的情况。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具有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应的被贯插部,所述第1区域贯插所述被贯插部,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第2面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蒸汽腔室相对于驱动电路基板配置在与基座相反的一侧,也能够将蒸汽腔室的第1区域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基座的第2面连接。因此,能够将传递到第2面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高效地传递到蒸汽腔室,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经由所述第2面在所述第3面处接受由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将接受到的热在所述被贯插部中与所述第1区域对置的部分处传递到所述第1区域。
根据这样的结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不仅经由基座传递到在第1区域中与基座对置的部分,还传递到在第1区域中与被贯插部对置的部分。由此,能够增加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向第1区域传递热的路径,因此能够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更高效地传递到第1区域。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具有:透光性部件,其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射出面对置,相对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设置在与所述基座相反的一侧;以及支承框,其支承所述透光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蒸汽腔室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连接,接受由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中的、传递到透光性部件的热经由支承框传递到蒸汽腔室。因此,能够增加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向蒸汽腔室传递的热的路径,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具有热传递性的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置在所述第2面与在所述第1区域中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部分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基座的第2面与蒸汽腔室的第1区域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润滑脂容易地从第2面向第1区域传递热。因此,能够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高效地传递到蒸汽腔室,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经由所述第2面在所述第3面处接受由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将接受到的热从所述第4面传递到所述蒸汽腔室的所述第2区域。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蒸汽腔室中,除了经由基座向第1区域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以外,还经由基座和驱动电路基板向第2区域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因此,能够增加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向蒸汽腔室传递的热的路径,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蒸汽腔室具有多个柱部,所述多个柱部设置在所述流体收纳室内,将与所述受热部对应的内表面和与所述散热部对应的内表面连接起来,所述多个柱部与所述第2区域对应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多个柱部确保工作流体在内部气化以及冷凝的蒸汽腔室的强度。
另外,在蒸汽腔室中设置有多个柱部的部分,难以减小平面度。换言之,在蒸汽腔室中设置有多个柱部的部分容易产生凹凸。与此相对,由于在蒸汽腔室中设置有多个柱部的部分是第2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减小与基座的第2面对置的第1区域的平面度。因此,能够增大第2面与第1区域的接触面积,能够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从第2面高效地传递到第1区域。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第4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柱部未设置于第1区域,因此即使制造多个柱部,第1区域的平面度也不会降低。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区域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连接于第2面。因此,能够容易地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经由基座向第1区域传递热。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散热部件具有多个翅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扩大从蒸汽腔室传递的热的散热面积,因此能够促进工作流体在蒸汽腔室的散热部处的冷凝。因此,能够利用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传递的热促进第1区域中的工作流体的气化,进而能够提高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散热部件具有液体收纳部,所述液体收纳部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件的内部,供冷却液体在内部和外部流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向在液体收纳部的内外流通的冷却液体传递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热,因此能够促进工作流体在蒸汽腔室的散热部处的冷凝。因此,能够利用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传递的热促进第1区域中的工作流体的气化,进而能够提高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具有:
基座,其具有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基座电连接;
驱动电路基板,其具有与所述第2面电连接的第3面和与所述第3面相反的一侧的第4面,驱动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蒸汽腔室,其具有接受从外部传递的热的受热部、对热进行散热的散热部和收纳工作流体的流体收纳室,所述工作流体在所述受热部处通过接受到的热从液相变化为气相,在所述散热部处从气相变化为液相;以及
散热部件,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散热部连接,
所述受热部具有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第1区域和与所述第4面对置的第2区域,
所述第1区域比所述第2区域向所述基座侧突出,并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第2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基板具有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应的被贯插部,
所述第1区域贯插所述被贯插部,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第2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经由所述第2面在所述第3面处接受由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将接受到的热在所述被贯插部中与所述第1区域对置的部分处传递到所述第1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具有:
透光性部件,其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射出面对置,相对于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设置在与所述基座相反的一侧;以及
支承框,其支承所述透光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
所述蒸汽腔室以能够进行热传递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连接,接受由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装置具有热传递性的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置在所述第2面与在所述第1区域中与所述第2面对置的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基板经由所述第2面在所述第3面处接受由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产生的热,将接受到的热从所述第4面传递到所述蒸汽腔室的所述第2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腔室具有多个柱部,所述多个柱部设置在所述流体收纳室内,将与所述受热部对应的内表面和与所述散热部对应的内表面连接起来,
所述多个柱部与所述第2区域对应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第4面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多个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具有液体收纳部,所述液体收纳部设置于所述散热部件的内部,供冷却液体在内部和外部流通。
CN202310238728.7A 2022-03-10 2023-03-08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366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7363A JP2023132187A (ja) 2022-03-10 2022-03-10 表示装置
JP2022-037363 2022-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36615A true CN116736615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0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8728.7A Pending CN116736615A (zh) 2022-03-10 2023-03-0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1875A1 (zh)
JP (1) JP2023132187A (zh)
CN (1) CN11673661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91875A1 (en) 2023-09-14
JP2023132187A (ja)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1139B (zh) 波长转换元件、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US10359693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9817303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JP2018004668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15154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10082996B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US10877361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11736412A (zh) 波长转换装置、照明装置和投影仪
JP2008181776A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6187023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1103747B (zh) 冷却装置和投影仪
US1178934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12346291B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16736615A (zh) 显示装置
CN111142322A (zh) 散热装置与投影机
US11762273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with cooling fans
JP2018084777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459631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8180077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15616843A (zh) 光源装置、投影仪以及冷却板
JP2002214585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21157057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5542647A (zh) 光源装置以及投影仪
CN115685608A (zh) 透射型液晶面板
CN115145067A (zh) 光调制装置和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