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9186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9186A
CN116719186A CN202310480813.4A CN202310480813A CN116719186A CN 116719186 A CN116719186 A CN 116719186A CN 202310480813 A CN202310480813 A CN 202310480813A CN 116719186 A CN116719186 A CN 116719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prisms
angle
backlight module
diffusio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08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琼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08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191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19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9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置于背光源的出光侧,光学膜片包括上扩散片、棱镜片和下扩散片,棱镜片设于上扩散片一侧,棱镜片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棱镜层,棱镜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棱镜,多个第一棱镜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95°‑100°,第一棱镜的顶角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1μm‑3μm;下扩散片设于棱镜片远离上扩散片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设置为95°‑100°的范围内且顶角设置为圆角,有利于光线散射,可以有效增大可视角度,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较窄的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是指用户可以清楚看到液晶显示装置画面的角度范围,与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均有关系,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偏光片和液晶后,是极具方向性的,绝大部分光线都集中在显示面板的正面,当偏离正面时,光线明显减少,亮度下降,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较窄。
TCO是目前显示行业公认最为通行的认证标准之一,可以反应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TCO值越小,可视角度越高。而采用一般光学膜片的显示装置,尤其是使用VA液晶的显示面板时,TCO值可达到1.8-2.0左右,不满足TCO标准要求≤1.73,而液晶显示面板因为考虑到多种因素不能轻易调整,因此,容易导致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较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较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膜片包括:
上扩散片;
棱镜片,设于所述上扩散片一侧;所述棱镜片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棱镜层,所述棱镜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棱镜,多个所述第一棱镜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95°-100°,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为圆角,所述圆角的半径为1μm-3μm;
下扩散片,设于所述棱镜片远离所述上扩散片的一侧。
其中,所述棱镜层还包括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棱镜的数量;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90°。
其中,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棱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棱镜,位于所述第二棱镜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相同且关于所述第二棱镜的轴线对称分布。
其中,位于所述第二棱镜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100°。
其中,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棱镜;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二棱镜等间隔设置;或
所述棱镜层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棱镜,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棱镜设置于所述棱镜层的中心。
其中,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棱镜,沿着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棱镜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棱镜;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棱镜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一棱镜中,靠近所述第二棱镜的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棱镜的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背涂层,所述背涂层的雾度为20%-40%;所述背涂层包括多个微粒,所述微粒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其中,所述上扩散片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层,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多个第一粒子,多个所述第一粒子的粒径不同;所述第二涂层包括多个第二粒子,多个所述第二粒子的粒径相同;所述上扩散片的雾度为35%-70%,所述上扩散片的透过率为85%-95%。
其中,所述下扩散片的雾度为92%-98%,所述下扩散片的透过率为70%-83%;所述光学膜片的TCO值为1.4-1.6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设置于背光源的出光侧,光学膜片包括上扩散片、棱镜片和下扩散片,棱镜片设于上扩散片一侧,棱镜片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棱镜层,棱镜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棱镜,多个第一棱镜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95°-100°,第一棱镜的顶角为圆角,圆角的半径为1μm-3μm;下扩散片设于棱镜片远离上扩散片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设置为95°-100°的范围内且顶角设置为圆角,有利于光线散射,可以有效增大可视角度,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较窄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光学膜片的棱镜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棱镜片的第一棱镜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提供的光学膜片的棱镜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棱镜片的第二棱镜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提供的光学膜片的上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显示装置300;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0;光学膜片1;上扩散片11;第二基板111;第三表面1111;第四表面1112;第一涂层112;第一粒子1121;第二涂层113;第二粒子1131;棱镜片12;第一基板121;第一表面1211;第二表面1212;棱镜层122;背涂层123;第一棱镜1221;顶角a;半径R;第二棱镜1222;背板2;底板21;侧板22;导光板3;光源4;反射片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00,可以用于图像显示,显示装置300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100用于为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显示面板200设置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200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模组100提供的光源4来实现图像显示功能。显示装置300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显示面板2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独立的控制背光模组100入射到该像素单元的光线透过率和色彩,以使全部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线构成显示的图像。
显示面板200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与背光模组100相匹配,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矩形,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形状。背光模组100通常位于显示装置300的底部,当应用于电视或移动终端等领域时,背光模组100通常采用矩形的形状。
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源和光学膜片1,光学膜片1设置于背光源的出光侧,具体的,背光源包括背板2、导光板3、光源4和反射片5,导光板3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4位于导光板3的入光面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入光面与出光面可以相邻设置,即背光模组100可以为侧入式背光,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入光面与出光面可以相对设置,即背光模组100可以为直下式背光。背板2围设于导光板3的四周,背板2包括底板21以及与底板21连接的侧板22,反射片5设置于背板2与导光板3之间,光学膜片1设置于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侧,背板2的外围还可以设置有胶框,以防止漏光,增加光的利用率。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式背光,导光板3的背光侧设置有反射片5,反射片5设置于背板2的底板21与导光板3的背光侧之间,光源4设置于背板2的侧板22与导光板3的入光面之间。光源4可以为LED或荧光灯,也可以为其他发光元件,只要可以提供背光即可。
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2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提供的光学膜片的棱镜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提供的棱镜片的第一棱镜的放大示意图。
参见图2及图3,光学膜片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扩散片11、棱镜片12和下扩散片13,其中,棱镜片12位于上扩散片11与下扩散片13之间,下扩散片13位于导光板3远离背板2的一侧,上扩散片11位于棱镜片12远离下扩散片13的一侧。具体的,在光学膜片1结构中,上扩散片11对于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棱镜片12对于可视角度的影响也较大,相对于上述两个结构,下扩散片13对于可视角度的影响最小。本申请中,可以通过改善上扩散片11和/或棱镜片12的具体结构来降低TCO值,提升显示装置300可视角度。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棱镜片12包括第一基板121,第一基板12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1212,第一表面1211设置有棱镜层122,棱镜层122至少包括多个第一棱镜1221,多个第一棱镜1221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方向为背光模组100的长度方向。其中,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为95°-100°,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为圆角,且圆角的半径R在1μm-3μ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当棱镜的顶角为90°时,显示装置300的亮度最佳,因此,现有技术中棱镜层122中棱镜的顶角多设置为90°,然而,这种结构易导致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较窄的问题。本申请中,将棱镜层122设置为至少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第一棱镜1221,将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设置为95°-100°的范围内,且将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设置为圆角结构,通过增大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以及将直角结构变为圆角结构,可以更有利于背光源的光线经第一棱镜1221散射,光线的散射有利于增加显示装置300在水平方向上偏离正视方向的两侧的光线量,扩大光线的出光角度,降低TCO值,从而提高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300可视角度较窄的问题,提升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性能。
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具体的,棱镜片12包括第一基板121、棱镜层122和背涂层123,棱镜层122仅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棱镜1221,多个第一棱镜1221覆盖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1,背涂层123设置于第一基板121的第二表面1212。第一棱镜1221的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第一棱镜1221的底面平行于第一表面1211设置,第一棱镜1221的两个侧面关于底面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即,第一棱镜1221的截面形状为轴对称图形,可以使第一棱镜1221的散射效果更好,经第一棱镜1221散射后偏离正视方向的两侧的光线更均匀。
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在95°-100°的范围内,其中,多个第一棱镜1221的角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例如,多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均为95°,保证第一棱镜1221可以有效扩大可视角度的同时也使得经第一棱镜1221的光线分布更均匀且显示亮度也会更均匀;或者,部分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为95°,部分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为100°,其中,顶角a的角度为100°的第一棱镜1221和顶角a为95°的第一棱镜1221可以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于第一表面1211,顶角a的角度为100°的第一棱镜1221进一步增大可视角度的同时,顶角a为95°的第一棱镜1221可以保证显示装置300的亮度,避免显示装置300的第一棱镜1221的中心亮度太低而影响显示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也可以为95°-100°的范围内的任意数值,顶角a的角度不同的多个第一棱镜1221也可以随意分布。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设置为圆角,圆角的半径R在1μm-3μm之间,圆角结构可以有利于光线散射,从而增大可视角度,随着圆角的半径R逐渐增大,可视角度逐渐增大,而第一棱镜1221的中心点的亮度会逐渐衰减而降低,本申请中,将第一棱镜1221的圆角的半径R设置在1μm-3μm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增大可视角度,同时,也保证了第一棱镜1221的中心点的亮度不会太低,从而保证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21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第一基板12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矩形,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形状。第一基板121的第二表面1212设置有背涂层123,背涂层123中包括有多个微粒,其中,微粒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背涂层123中的微粒有利于光线散射,可以进一步增大可视角度。背涂层123的雾度在20%-40%的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TCO值,背涂层123的雾度越低,TCO值越小,更有利于增大可视角度。
参阅图6至图7,图6是图3提供的光学膜片的棱镜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提供的棱镜片的第二棱镜的放大示意图。
参见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与棱镜片12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棱镜片12的棱镜层122不仅包括多个第一棱镜1221还包括第二棱镜1222,棱镜片12的其余结构均与棱镜片12第一实施例中相同,不再赘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21的第一表面1211设置有棱镜层122,棱镜层122包括第一棱镜1221和第二棱镜1222,第一棱镜1221的数量大于第二棱镜1222,多个第一棱镜1221和第二棱镜1222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如图7所示,第二棱镜122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顶角a的角度为90°,第二棱镜1222的顶角a为直角结构,第二棱镜1222为轴对称结构,即第二棱镜122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理解,相较于棱镜片12第一实施例中棱镜层122仅包括多个顶角a的角度在95°-100°的范围内且顶角a采用圆角的第一棱镜1221,以通过增强光线散射来扩大可视角度,即通过牺牲一定的亮度来提升可视角度,本实施例中,棱镜层122还包括顶角a的角度为90°且顶角a为直角结构的第二棱镜1222,由于棱镜的顶角a的角度为90°且顶角a为直角结构时其中心点的亮度最佳,可以在通过多个第一棱镜1221扩大可视角度的同时,由少量的第二棱镜1222进一步保证亮度,以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效果,且第二棱镜1222为轴对称结构,可以使得沿第一方向上第二棱镜1222的轴线两侧的光线分布更均匀。
在一实施方式中,棱镜层12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棱镜1221和多个第二棱镜1222,沿着第一方向,每个第二棱镜1222的两侧均设置为第一棱镜1221,即与第二棱镜1222相邻的两个棱镜均为第一棱镜1221,其中,多个第二棱镜1222间隔设置,避免多个第二棱镜1222紧邻设置导致多个第二棱镜1222位置处的亮度过高,显示装置300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发生。其中,与第二棱镜1222相邻的两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相等,且两个第一棱镜1221关于第二棱镜1222的轴线对称分布,使得第二棱镜1222两侧的光线分布更均匀,具体的,与第二棱镜1222相邻的两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可以设置为100°,以最大程度的扩大可视角度且由第二棱镜1222对亮度进行补偿,有效降低TCO值,提升可视角度及显示效果。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棱镜层122包括多个第一棱镜1221和多个第二棱镜1222,沿着第一方向,多个第二棱镜1222等间隔设置,例如,第一棱镜1221的数量是第二棱镜1222的数量的三倍,相邻的两个第二棱镜1222之间设置有三个第一棱镜1221,或者,第一棱镜1221的数量是第二棱镜1222的数量的四倍,相邻的两个第二棱镜1222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一棱镜1221。可以理解,多个第二棱镜1222等间隔设置即均匀分布,可以使得显示装置300的整体的亮度分布更均匀,避免第二棱镜1222分布不均匀导致显示装置300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二棱镜1222之间的多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相等,可以为95°-100°中的任意数值,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棱镜1222之间的多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不等,其中,与第二棱镜1222紧邻的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大于远离第二棱镜1222的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即,靠近第二棱镜1222的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大于远离第二棱镜1222的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二棱镜1222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一棱镜1221,分别与两个第二棱镜1222紧邻的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为99°,位于中间位置处的两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为95°,以通过第二棱镜1222提升亮度,由靠近第二棱镜1222的第一棱镜1221最大程度的扩大可视角度,降低TCO值,中间位置处的第一棱镜1221在扩大可视角度的同时保证一定的亮度,以此保证沿着第一方向上显示装置300的整体亮度分布更均匀。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棱镜1222也可以随意分布,多个第一棱镜1221的顶角a的角度也可以随意设置,只要可以降低TCO值,扩大可视角度,同时保证亮度即可。棱镜层122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棱镜1222,沿着第一方向,第二棱镜1222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1211的中心位置处,以提高显示装置300的中心位置处的亮度,位于第二棱镜1222两侧的多个第一棱镜1221可以关于第二棱镜1222的轴线对称分布。
参阅图8,图8是图3提供的光学膜片的上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上扩散片11对于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影响最大,如图8所示,上扩散片11包括第二基板111,第二基板111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1111和第四表面1112,第三表面1111设置有第一涂层112,第四表面1112设置有第二涂层113,第一涂层112包括多个第一粒子1121,其中,多个第一粒子1121的粒径不同,第二涂层113包括多个第二粒子1131,多个第二粒子1131的粒径相同。其中,第二基板111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一种,第一粒子1121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中的任一种,第二粒子1131的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酰胺树脂、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涂层112中的第一粒子1121的粒径大小以及第一粒子1121的密度来调整上扩散片11的雾度和透过率,雾度越低,上扩散片11的TCO越小,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随之增大。然而,雾度过低也会影响上扩散片11的遮蔽性,容易显露背光模组100中的异物等缺陷,因此,需要将上扩散片11的雾度设置在合适的范围内。具体的,本申请中,上扩散片11的雾度为35%-70%,上扩散片11的透过率为85%-95%,通过调整第一涂层112的第一粒子1121的粒径大小和第一粒子1121的密度,将上扩散片11的雾度和透过率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有效降低了TCO值,提升了可视角度的同时也保证了上扩散片11的遮蔽性,从而保证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性能,提升了显示效果。
光学膜片1中的下扩散片13对可视角度影响最小,本实施例中,下扩散片13可以采用普通的下扩散片13,其中,下扩散片13的雾度在92%-98%的范围内,下扩散片13的透过率在70%-83%的范围内。
采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棱镜片12、上扩散片11和下扩散片13制备形成的光学膜片1,其TCO值在1.4-1.68的范围内,有效降低了TCO值,满足了TCO的标准,扩大了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提升了显示装置300的显示性能,也扩大了背光模组100的使用范围,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300的可视角度窄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
上扩散片;
棱镜片,设于所述上扩散片一侧;所述棱镜片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棱镜层,所述棱镜层至少包括多个第一棱镜,多个所述第一棱镜沿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95°-100°,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为圆角,所述圆角的半径为1μm-3μm;
下扩散片,设于所述棱镜片远离所述上扩散片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还包括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棱镜的数量;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棱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棱镜,位于所述第二棱镜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相同且关于所述第二棱镜的轴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棱镜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棱镜;沿着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二棱镜等间隔设置;或
所述棱镜层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棱镜,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棱镜设置于所述棱镜层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棱镜,沿着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棱镜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棱镜;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棱镜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一棱镜中,靠近所述第二棱镜的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棱镜的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背涂层,所述背涂层的雾度为20%-40%;所述背涂层包括多个微粒,所述微粒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散片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第一涂层,所述第四表面设置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多个第一粒子,多个所述第一粒子的粒径不同;所述第二涂层包括多个第二粒子,多个所述第二粒子的粒径相同;所述上扩散片的雾度为35%-70%,所述上扩散片的透过率为85%-9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扩散片的雾度为92%-98%,所述下扩散片的透过率为70%-83%;所述光学膜片的TCO值为1.4-1.68。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CN202310480813.4A 2023-04-27 2023-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191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0813.4A CN116719186A (zh) 2023-04-27 2023-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0813.4A CN116719186A (zh) 2023-04-27 2023-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9186A true CN116719186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2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0813.4A Pending CN116719186A (zh) 2023-04-27 2023-04-27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191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614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TW201319686A (zh) 彎曲的邊框隱藏式顯示器裝置殼蓋與無邊框顯示器裝置
JPH09113730A (ja) 面光源装置、当該面光源装置に用いる光学素子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その他の機器
CN113296314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3019452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7166413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1191845A (zh) 光学板
CN111727403B (zh) 直下式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8175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633981A (zh) 支撑结构、背光单元和显示面板
US7956954B2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H1030111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TW202331374A (zh) 光學膜以及包括其的背光單元
CN21157761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7474716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20090296022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WO2008047794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2021029401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CN101191851A (zh) 光学板
KR2014007535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049845B2 (en) Optical diffusion device
KR20110011931A (ko) 집광형 광학 시트
JP2009080357A (ja) 光制御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157074A (ja) 光線制御ユニット
KR101571344B1 (ko) 바텀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