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0260A -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0260A
CN116710260A CN202280009106.0A CN202280009106A CN116710260A CN 116710260 A CN116710260 A CN 116710260A CN 202280009106 A CN202280009106 A CN 202280009106A CN 116710260 A CN116710260 A CN 116710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ized bed
molding material
heater
hot air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91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家幸治
石田浩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467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03080A1/ja
Publication of CN11671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0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材料预热装置(21)进行成型材料(Mm)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该材料预热装置(21)具备:流化床加热器(22),其为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的材料加热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第一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及加热诱导部(24),诱导第二成型材料被向所述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或之后的所述热风加热。

Description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料等的注射成型机中,所供给的原材料的塑料颗粒等粉粒体有时会在即将注射之前用具备能够形成流化床的加热槽的温度控制装置进行加热。具体而言,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温度控制装置中,从容纳成型材料的加热槽的下方朝向成型材料吹出热风而将成型材料加热成流化床状态。
另外,作为将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之前对其进行加热的装置,例如有如专利文献2~5中所记载的干燥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30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67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2-521904号公報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26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62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使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状态并进行加热的以往的装置中,各个成型材料加热成在热风中漂浮,因此能够使各个成型材料与高流速的热风接触,从而能够比较高速地进行加热。但是,即使增加热风的风量,热风流路及出口的截面积也不会变,因此仅靠热风的流速增大,并不能改进与成型材料的接触状况。即,即使增加风量,热风的利用效率也低,仅有一部分成型材料会形成流化床,其他成型材料难以形成流化床的状况没有改变,无法使成型材料整体的温度充分上升。其结果,有可能难以获得成型材料的高速且均匀的加热。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率地利用热风并能够高速且均匀地进行向缸体内部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的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材料预热装置为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的装置,其具备:流化床加热器,其为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材料加热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第一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及加热诱导部,诱导第二成型材料被向所述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或之后的所述热风加热。
并且,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注射装置为,具备使成型材料熔融的缸体并且将在缸体中熔融的成型材料注射到模具装置,所述注射装置具备上述材料预热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能够高速且均匀地进行向缸体的内部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与注射装置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材料预热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与注射装置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材料预热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7的材料预热装置的流化床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7的材料预热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能够使用图7的材料预热装置进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与图10所示的控制的例子不同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为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的装置。该材料预热装置具备:流化床加热器,作为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材料加热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第一成型材料(一般是多个成型材料中的一部分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及加热诱导部,诱导第二成型材料(与上述一部分成型材料不同的另一部分成型材料)被向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或之后的热风加热。在本发明中例如包括如图1~9所示的材料预热装置21、121、221、321、421,但并不限于此处所示的材料预热装置。
材料预热装置21、121、221、321、421安装于如图1、5、7中所例示的注射装置1,并进行向注射装置1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构成注射成型机的一部分的注射装置1使从材料预热装置21、121、221、321、421供给的成型材料熔融,并将该成型材料注射到未图示的模具装置。图示的注射装置1具备配置于使该注射装置1前进和后退的移动装置的滑动底座101上并且使成型材料在内部熔融的缸体11、在缸体11的内部旋转驱动而使成型材料塑化的螺杆12、及设置于缸体11的周围并对缸体11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3等,关于该注射装置1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叙述。以下,对图1~4的材料预热装置21、121、221、图5及6的材料预热装置321以及图7~9的材料预热装置42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4的材料预热装置)
例如,在制造塑料瓶的盖子等成型品时,有时会在高周期成型中使用注射成型机,在该高周期成型中以比较短的周期反复进行一边使树脂颗粒等成型材料熔融一边将其注入到模具装置内而获得成型品为止的一系列工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注射成型机要求较高的生产能力。注射成型机的成型周期的缩短能够通过如下来实现:增大配置于注射装置的缸体内的螺杆的转速而在短期间内结束成型材料的塑化,从而缩短成型材料积蓄在缸体前端部所需要的时间。
另一方面,若使螺杆高速旋转,则成型材料在缸体的内部无法充分进行基于设置于缸体周围的加热器的加热,而被迅速传送到缸体的前端部侧。即使提高加热器的加热温度,由于在缸体内部的成型材料的滞留时间短,因此成型材料的加热也可能会变得不充分。此时,从缸体的前端部注射到模具装置的熔融状态的成型材料有时会包含未熔融的成型材料。未熔融的成型材料混入成型品中会导致该成型品的外观不良、强度下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在将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之前预先进行加热。另外,在以成型材料的干燥为目的的一般的干燥机中,各成型材料的温度有时不会迅速且充分上升至上述高周期成型中所要求的程度。
在此,若为了向注射装置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而设计出通过热风的供给使成型材料漂浮而使其成为流化床的加热器,则可期待在该加热器中各成型材料在比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升温。但是,即使为这样的加热器,若考虑向注射装置的成型材料的供给量或供给速度、向加热器供给热风的机器的送风能力等条件,则推测在单个加热器中也难以实现各成型材料的迅速升温。
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向注射装置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该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21具备多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
材料预热装置21在螺杆12的旋转轴线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安装于缸体11的与注射成型材料的前端部14相反侧的后端部。更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该材料预热装置21在缸体11上与在缸体11的后端部设置于周向上的一部分的贯穿孔状的供给口11a连接,并且向该供给口11a供给实质上球状或圆柱状等形状的树脂颗粒等成型材料Mm。
该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21具备两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该两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在内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成型材料Mm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在各流化床加热器22、23中,由空气等加热气体产生的热风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在其内部容纳的成型材料Mm的下侧供给到该内部。由此,如图所示,成型材料Mm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下侧的热风浮起而漂浮,从而形成流化床。此时,在流化床加热器22、23内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与堆积状态时相比与热风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通过热风有效地升温。其结果,若使用流化床加热器22、23,则能够在比较短时间内对成型材料Mm充分进行加热。
另一方面,根据在高周期成型等中供给到注射装置1的成型材料Mm的个数或量、供给速度等条件,在每一次预热中需对多至一定程度的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此时,为了使多个各成型材料Mm在流化床上迅速升温至预定的温度,需增加传送到成型材料Mm的热风的流量,但在注射成型机中使用能够产生这样的流量的热风的高性能的热风产生器有时是不切实际的。
相对于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材料预热装置21具备多个例如两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若如此将预热对象的成型材料Mm在多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中分成小部分并且在各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中使其成为流化床并进行加热,则能够迅速且有效地进行比较多的成型材料Mm的预热。由此,无需过多地提高热风产生器的能力,也能够应对高周期成型。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各流化床加热器22、23为容器状的加热器,其具有:位于向注射装置1供给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在图2中为下侧)的前端筒部22a、23a;包含与前端筒部22a、23a连结的小径侧的端部且内外形状均为圆锥台状等锥状的锥部22b、23b;连结于锥部22b、23b的大径侧端部的筒状主体部22c、23c;及设置于筒状主体部22c、23c的与锥部22b、23b侧相反侧(在图2中为上侧)的端部且从该端部向内周侧延伸的环状部22d、23d。但是,只要流化床加热器为能够一边使成型材料在内部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则其具体形状等结构并不受特别限定。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两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尺寸,但也可以将多个流化床加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设为与另一个流化床加热器不同的形状和/或尺寸。
关于多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的配置,在图2所示的材料预热装置21中,将两个流化床加热器22、23实质上沿铅垂方向上下并排而直列配置,并且设置连结这些流化床加热器22、23彼此而使其连通的直列连结通道24。在该例子中,直列连结通道24被区划在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的前端筒部23a的内侧。前端筒部23a沿着与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大致一致的铅垂方向延伸并连接于位于铅垂方向的下侧(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的环状部22d。
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材料预热装置21具备连结流化床加热器22、23彼此的直列连结通道24的情况下,由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时,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也能够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然后,由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加热后的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之后,由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加热后的成型材料Mm经过直列连结通道24传送到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接着,由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进行加热。通过这样的两个阶段等多个阶段的加热,成型材料Mm容易通过即将供给到注射装置1之前的流化床加热器22升温至预定的温度。为了实现基于流化床加热器22、23的多个阶段的加热,该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21具体具有如下叙述的结构。
在图2所示的材料预热装置21的各流化床加热器22、23中,在作为成型材料Mm的出口的前端筒部22a、23a设置有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该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由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而为了使成型材料Mm在该出口通过或者停止该通过而开闭。若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则如后述那样从该出口侧供给到各流化床加热器22、23的热风能够通过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另一方面,成型材料Mm无法通过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而保持在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上。作为该通气性开闭部件25a、25b,具体可以举出:对金属制的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多个贯穿孔的冲孔金属板、正面观察时具有正方形等多边形等的网眼的网状部件等。
并且,该材料预热装置21具备:将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的出口连接于注射装置1的供给口11a的朝向注射装置1的材料供给通道26;连接热风产生器27和材料供给通道26的热风传送流路27a;及连接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的环状部23d和热风产生器27的热风返回流路27b。在材料供给通道26的中途的比与热风传送流路27a连接的部位靠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为了开闭该位置而被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28。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热风传送流路27a上也能够设置开闭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若关闭该热风阻断部件,则从热风产生器27向流化床加热器22的热风流动被阻断。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预热装置21还具有产生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22、23的热风的热风产生器27,但材料预热装置21有时不具有热风产生器27,并且热风的供给源并不限于热风产生器27。
并且,如图示的材料预热装置21那样,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优选具有例如设置于环状部23d并且用于将成型材料Mm投入到流化床加热器23中的材料投入口23e。在材料投入口23e上可以设置开闭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23f。若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具有材料投入口23e,则能够将成型材料Mm从该材料投入口23e经过流化床加热器23及直列连结通道24投入到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中。因此,无需一定要在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上设置材料投入口,但在该材料预热装置21中,在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上也设置带有开闭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22f的材料投入口22e。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材料预热装置21中,在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25b并关闭了通气性开闭部件25a的状态下,打开热风阻断部件23f,将成型材料Mm从材料投入口23e投入到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中,之后,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25b,将成型材料Mm从材料投入口23e投入到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中。或者,在也使用材料投入口22e时,在关闭了通气性开闭部件25a及25b这两个的状态下,打开热风阻断部件22f及23f,将成型材料Mm分别从材料投入口22e及23e投入到各流化床加热器22及23中。
为了对流化床加热器22及23内的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在关闭了通气性开闭部件25a及25b的状态下,关闭热风阻断部件22f及23f以及28,从热风产生器27向流化床加热器22及23供给热风。此时,由热风产生器27产生的热风如图2的箭头所示从热风传送流路27a到达材料供给通道26,通过能够通过的通气性开闭部件25a流向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而不流向被热风阻断部件28阻断的注射装置1侧。然后,热风在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中一边使成型材料Mm漂浮而形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并且在直列连结通道24中通过通气性开闭部件25b流向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在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中也基于热风进行同样的成型材料Mm的流化床加热。经过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后的热风通过热风返回流路27b返回到热风产生器27中。此时,直列连结通道24作为将热风从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传送到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的热风的流路或通道发挥作用。如此,直列连结通道24诱导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内的成型材料Mm(第二成型材料)以使其被向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内的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后的热风加热。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直列连结通道24也可以说是诱导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内的成型材料Mm(第二成型材料)以使其被向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内的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的热风加热的通道。在任何情况下,直列连结通道24均相当于加热诱导部。
通过这样的热风的流动,由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在预定的时间内对成型材料Mm充分进行加热,若成型材料Mm的预热结束,则使热风产生器27停止,并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25a及热风阻断部件28。由此,流化床加热器22内的成型材料Mm通过自重而掉落,从供给口11a投入到缸体11的内部。之后,通过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25a并且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25b,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内的成型材料Mm通过直列连结通道24传送到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之后,通过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25b并且打开热风阻断部件23f,将成型材料Mm从材料投入口23e投入到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3中。
之后,关闭热风阻断部件22f、23f以及28,进行上述基于热风供给的流化床加热器22、23中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并反复进行这样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和向注射装置1的供给。
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直列并排配置三个以上的流化床加热器。在直列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的彼此相邻的彼此之间分别设置有直列连结通道。材料预热装置除了包括直列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以外,还可以包括如下叙述的并列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等未直列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
在图3中示出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121。该材料预热装置121并列配置有多个流化床加热器122、123,除此以外具有与图2所示的材料预热装置21大致相同的结构。即,在图3的材料预热装置121中,两个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在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或正交的方向(典型为水平方向)上并排配置。而且,在这些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与注射装置1之间设置有分别从流化床加热器122及123朝向注射装置1传送并供给成型材料Mm的并列供给通道126。
更详细而言,并列供给通道126具有:与连接于该并列供给通道126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各自的各前端筒部122a、123a相连的两个分支通道部分126a、126b;以及这些分支通道部分126a、126b合流而到达注射装置1的供给口11a的合流通道部分126c。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以并列配置方式设置三个以上的流化床加热器,此时,分支通道部分能够设为与这些流化床加热器的个数相对应的三个以上。
在此,随着并列地配置流化床加热器122、123,连接于并列供给通道126的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具有用于将成型材料Mm投入到各个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中的带有热风阻断部件122f、123f的材料投入口122e、123e。
并且,为了从热风产生器127向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传送热风,除了设置连接热风产生器127与位于该热风产生器127附近的流化床加热器123侧的分支通道部分126b的热风传送流路127a以外,还设置连接该分支通道部分126b与位于远离热风产生器127的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122侧的分支通道部分126a的延长传送流路127c。在分支通道部分126b的比与热风传送流路127a连接的部位靠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及分支通道部分126a的比与延长传送流路127c连接的部位靠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热风阻断部件128b、128a。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热风传送流路127a和/或延长传送流路127c上可以设置能够阻断从热风产生器127向流化床加热器122或123的热风的流动的热风阻断部件。
另外,在图3中所例示的材料预热装置121中,设置有位于热风产生器127附近的流化床加热器123及位于远离热风产生器127的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122,但多个流化床加热器也可以设置于位于距热风产生器大致相等的位置。此时,能够将来自热风产生器的热风传送流路分支为两条以上并将其连接于各流化床加热器。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也能够设置以连接于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的方式分支的热风传送流路来代替延长传送流路127c。
并且,为了使对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中的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后的热风分别返回到热风产生器127,热风返回流路127b构成为,包含连接于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的支管流路部分127d、127e和连结有这些支管流路部分127d、127e并且连接于热风产生器127的主管流路部分127f。
在图3的材料预热装置121中,在关闭了通气性开闭部件125a、125b的状态下,分别从材料投入口122e、123e向流化床加热器122、123投入成型材料Mm。在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内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时,关闭所有热风阻断部件122f、123f、128a及128b,从热风产生器127向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供给热风。此时,如图3的箭头所示,来自热风产生器127的热风经由热风传送流路127a及延长传送流路127c传送到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中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所使用的热风,通过热风返回流路127b的支管流路部分127d、127e及主管流路部分127f返回到热风产生器127。热风传送流路127a及延长传送流路127c传送热风,并诱导远离热风产生器127的流化床加热器122内的成型材料Mm(第二成型材料)以使其被向靠近热风产生器127的流化床加热器123内的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的该热风加热。因此,热风传送流路127a及延长传送流路127c相当于加热诱导部。并且,热风传送流路127a及延长传送流路127c可以视为使流化床加热器123与流化床加热器122连通的热风的流路。
在热风产生器127停止之后,通过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125a、125b及热风阻断部件128a、128b,由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加热的成型材料Mm能够从并列供给通道126的分支通道部分126a、126b及合流通道部分126c供给到注射装置1。
在此,在该材料预热装置121中,能够将加热后的成型材料Mm从多个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分别交替供给到注射装置1。例如,在其中一个流化床加热器122中成型材料Mm的加热结束时,将该流化床加热器122内的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接着,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125a,从材料投入口122e向其中一个流化床加热器122投入成型材料Mm,并进行上述基于热风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此时,残留于另一个流化床加热器123中的成型材料Mm也被热风再次加热。之后,若另一个流化床加热器123中的加热结束,则保持使成型材料Mm残留于其中一个流化床加热器122中的状态,将另一个流化床加热器123的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如此,若将成型材料Mm从并列配置的多个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分别交替供给到注射装置1,则在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中成型材料Mm被热风加热多次,因此能够以快的周期将预定的高温的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
或者,在基于热风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之后,也可以几乎同时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125a、125b及热风阻断部件128a、128b全部,将多个流化床加热器122、123内的各个成型材料Mm一次性供给到注射装置1。当在注射装置1中的一次熔融及注射中消耗大量的成型材料Mm时,能够将向该注射装置1一齐供给的比较大量的成型材料Mm在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中分成小部分并充分进行加热,因此该方式是有利的。
在图4所示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221中,在如图3的流化床加热器122、123那样并列配置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各自的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经由直列连结通道224a、224b分别直列连结有流化床加热器229、230。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材料预热装置121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再次说明。直列连结通道224a、224b分别为加热诱导部,并且,热风传送流路227a及延长传送流路227c为加热诱导部。
在该材料预热装置221中,在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229及230上设置有带有热风阻断部件222f、223f、229f、230f的材料投入口222e、223e、229e、230e。另外,若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9及230具有材料投入口229e及230e,则还能够向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投入成型材料Mm,因此可以省略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的材料投入口222e、223e。
流化床加热器222、223、229、230内的成型材料Mm能够由在此未图示的热风产生器中产生的热风加热。在此,如图4的箭头所示,来自热风产生器的热风经过热风传送流路227a或延长传送流路227c分别传送到由直列连结通道224a、224b直列连结的流化床加热器222、流化床加热器229及流化床加热器223以及流化床加热器230。分别通过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9及流化床加热器230后的热风从热风返回流路227b的各支管流路部分227d、227e到达主管流路部分227f并返回到热风产生器中。
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2及223中的加热后的成型材料Mm能够交替地或一齐供给到注射装置1。此时,通过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225a、225b及热风阻断部件228a、228b,成型材料Mm从流化床加热器222及223掉落,并通过并列供给通道226的分支通道部分226a或226b及合流通道部分226c到达注射装置1。从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向注射装置1供给成型材料Mm之后,通过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225a、225b并且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225c、225d,由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9、230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成型材料Mm进入到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中,在之后的热风供给时,由下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222、223再次加热。因此,在该材料预热装置221中,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成型材料Mm的迅速加热和以短周期的供给。
另外,根据需要,在材料预热装置与注射装置1之间可以设置材料压送机,该材料压送机通过导入来自压缩机等的压缩气体而抽吸成型材料Mm并进行压送。例如,在将材料预热装置配置于缸体11周围而不配置于注射装置1的缸体11的供给口11a的正上方等情况下、无法将成型材料通过其自重从材料预热装置供给到注射装置1等时,该情况较有效。也可以使用带式输送机等材料输送机来代替材料压送机。并且,当存在直列连结的流化床加热器时,也可以在连结它们的直列连结通道上设置如上所述的材料压送机等。
(图5及6的材料预热装置)
在向注射装置供给之前利用预热用的加热器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的情况下,基于该加热器的成型材料的加热结束时,若在注射装置侧还没做好接收成型材料的准备,则需使从上述加热器排出的加热后的成型材料在到达注射装置的跟前侧待机。此时,担心成型材料的温度下降。另外,为了待机中的成型材料的保温而使用另外热源对该成型材料进行加热,会导致预热所需要的能量的消耗量增大。
在进行向注射装置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时,为了抑制预热时的能量消耗量增大,该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321具备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多个材料加热器322、323,多个材料加热器322、323中的至少一个为利用其他材料加热器中的成型材料的加热所使用的加热介质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热再利用加热器322。
材料预热装置321在螺杆12的旋转轴线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上安装于缸体11的与注射成型材料的前端部14相反侧的后端部。更详细而言,该材料预热装置321在缸体11上与在缸体11的后端部设置于周向上的一部分的贯穿孔状的供给口11a连接,并且向该供给口11a供给实质上球状或圆柱状等形状的树脂颗粒等成型材料Mm。
材料预热装置321具备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多个例如两个材料加热器322、323。在此,将材料加热器322及323中的至少一个、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一个材料加热器322设为热再利用加热器。更详细而言,该材料加热器322以外的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使用供给到该其他材料加热器323的空气等气体等加热介质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然后,在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中用于成型材料Mm的加热之后的加热介质供给到作为热再利用加热器的该材料加热器322,利用在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中利用后的加热介质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在此,将该材料加热器322也称为热再利用加热器322。
若如此将材料加热器322及323中的至少一个材料加热器322设为对在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中利用之后的加热介质进行再利用的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则即使不准备作为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用的与向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供给加热介质的后述的热风产生器325等热源不同的热源,也能够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或保温。并且,例如,在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中的加热结束的成型材料Mm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情况下,在上一次的向注射装置1的供给中存在于缸体11内的成型材料Mm的塑化及注射并未完成而在注射装置1侧还没做好接收新的成型材料Mm的准备时,能够一边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对成型材料Mm有效地进行保温一边待机,直至在注射装置1侧做好接收准备。其结果,能够抑制向注射装置1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所需要的能量的消耗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成型材料Mm的预热。
从其他材料加热器323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利用完的加热介质如该实施方式那样供给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内部,且优选使该加热介质与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成型材料Mm接触。此时,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成型材料Mm被加热介质直接加热,因此能够实现各成型材料Mm的更高效率的加热。但是,也可以将利用完的加热介质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的外部其周围并经由热再利用加热器的周壁利用该加热介质对内部的成型材料Mm间接进行加热。
另外,作为一例,图示的材料加热器322、323分别为容器状的加热器,其具有:位于向注射装置1供给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在图6中为下侧)的前端筒部322a、323a;包含与前端筒部322a、323a连结的小径侧的端部且内外形状均为圆锥台状等锥状的锥部322b、323b;连结于锥部322b、323b的大径侧的端部的筒状主体部322c、323c;及设置于筒状主体部322c、323c的与锥部322b、323b侧相反侧(在图6中为上侧)的端部且从该端部向内周侧延伸的环状部322d、323d。但是,材料加热器只要能够一边在内部容纳成型材料一边进行加热,则其具体形状等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热再利用加热器322设为与其他材料加热器323大致相同的形状且比其稍大的尺寸,但多个材料加热器也可以设为相同的尺寸,此外,还可以将多个材料加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设为与其他材料加热器不同的形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其他材料加热器323设为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的流化床加热器。其他材料加热器323有时也称为流化床加热器323。在流化床加热器323中,由空气等加热气体产生的热风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在其内部容纳的成型材料Mm的下侧供给到该内部。由此,如图所示,成型材料Mm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来自下侧的热风浮起而漂浮,从而形成流化床。此时,在流化床加热器323内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与堆积状态时相比与热风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通过热风有效地升温。其结果,若使用流化床加热器323,则能够在比较短时间内对成型材料Mm充分进行加热。从该观点出发,其他材料加热器323适合设为流化床加热器。另外,其他材料加热器有时设为在成型材料不流动而堆积的状态下利用热风或加热夹套等机构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并且,作为其他材料加热器的又一例,可以举出一边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一边输送的螺杆送料器等。
当将其他材料加热器323设为流化床加热器时,可以在该流化床加热器323下侧的成型材料的出口例如前端筒部323a设置通气性开闭部件324,该通气性开闭部件324由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并且为了使成型材料Mm在该出口通过或停止该通过而开闭。然后,材料预热装置321优选具备连接流化床加热器323的前端筒部323a和热风产生器325的热风供给流路325a。此时,在关闭了通气性开闭部件324的状态下,流化床加热器323内的成型材料Mm无法通过通气性开闭部件324而保持在通气性开闭部件324上,另一方面,从热风产生器325通过热风供给流路325a供给的热风通过通气性开闭部件324从流化床加热器323的下侧流入到该流化床加热器323中。由此,在流化床加热器323中容易形成成型材料Mm的流化床,并且能够对成型材料Mm有效地进行加热。作为上述通气性开闭部件324,具体可以举出在金属制的板材上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有多个贯穿孔的冲孔金属板、正面观察时具有正方形等多边形等的网眼的网状部件等。在大多数情况下材料预热装置321具有热风产生器325,但材料预热装置321有时不具有热风产生器325,并且热风的供给源并不限于热风产生器325。
并且,材料预热装置321可以具备热风传送流路326,该热风传送流路326将在流化床加热器323中的成型材料Mm的加热所使用的热风作为利用完的加热介质而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在图示例中,热风传送流路326设为连接于流化床加热器323的环状部323d并且在流化床加热器323及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外部延伸而从环状部322d进入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配管状的流路。热风传送流路326可以具有扩径前端部326a,该扩径前端部326a作为位于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配管前端部,并且随着靠近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成型材料Mm的堆积层而内径及外径逐渐增大。在热风传送流路326上设置扩径前端部326a在能够利用从热风传送流路326传送的热风对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成型材料Mm在其堆积层的宽范围进行加热的方面优选。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堆积有成型材料Mm时,扩径前端部326a优选设置于埋设在该成型材料Mm的堆积层内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由此,热风从扩径前端部326a传送到成型材料Mm的堆积层内部,能够对该成型材料Mm更有效地进行加热或保温。热风传送流路326为将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323内的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之后的热风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并诱导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成型材料Mm(第二成型材料)以使其被该热风加热的加热诱导部。并且,热风传送流路326为使流化床加热器323和与该流化床加热器323不同的其他材料加热器即热再利用加热器322连通的所述热风的流路。
并且,材料预热装置321可以具备使作为加热介质的热风从热再利用加热器322返回到热风产生器325的热风返回流路325b。热风返回流路325b可以构成为例如从设置于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筒状主体部322c的侧方开口部等延伸至热风产生器325,但热风返回流路325b的与热再利用加热器322连接的部位并不限于筒状主体部322c。
作为其他材料加热器的流化床加热器323和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可以由从流化床加热器323向热再利用加热器322传送成型材料Mm的材料传送通道327连结。此时,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相对于流化床加热器323位于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流化床加热器323和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实质上沿铅垂方向上下并排配置,将上述材料传送通道327区划在流化床加热器323的前端筒部323a内。并且,在前端筒部323a的比与热风供给流路325a连接的部位靠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为了开闭该位置而被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328a。如此,当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上侧配置流化床加热器323并由材料传送通道327连结它们时,若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324及热风阻断部件328a,则流化床加热器323内的成型材料Mm通过自重而掉落,并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另外,在热风供给流路325a上也可以设置未图示的开闭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若关闭该热风阻断部件,则从热风产生器325向流化床加热器323的热风的流动被阻断。
虽然省略图示,但由于配置空间上的制约等而无法将流化床加热器等其他材料加热器配置于热再利用加热器的上侧时,可以将其他材料加热器从热再利用加热器向侧方远离而进行配置,并在材料传送通道的中途设置材料压送机。材料压送机能够通过从压缩机等导入压缩气体而将成型材料Mm从其他材料加热器侧抽吸并且朝向热再利用加热器压送。也可以使用带式输送机等材料输送机来代替材料压送机。即使为难以使成型材料从其他材料加热器向热再利用加热器掉落来进行传送的配置,通过使用这样的材料压送机等,也能够进行成型材料的该输送。
当设置有从流化床加热器323朝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材料传送通道327时,如图示的材料预热装置321那样,成型材料Mm的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323例如优选具有设置于环状部323d并且用于将成型材料Mm投入到流化床加热器323中的材料投入口323e。在材料投入口323e上可以设置开闭驱动的热风阻断部件323f。
在图6的材料预热装置321中,在关闭通气性开闭部件324并且打开了热风阻断部件323f的状态下,成型材料Mm从材料投入口323e投入到流化床加热器323中。
为了用流化床加热器323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关闭热风阻断部件328a及热风阻断部件323f,从热风产生器325经过热风供给流路325a向流化床加热器323传送热风。此时,由于热风阻断部件328a已被关闭,因此热风不会流向热再利用加热器322侧,但由于能够通过通气性开闭部件324,因此流入到流化床加热器323中。在流化床加热器323中,通过从成型材料Mm的下侧供给的热风,成型材料Mm成为流化床而被有效地加热。
在流化床加热器323中的加热结束之后,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324及热风阻断部件328a,将成型材料Mm从材料传送通道327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例如,在注射装置1的缸体11内还填充有成型材料Mm时等,从流化床加热器323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的成型材料Mm需以堆积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状态待机。另一方面,新的成型材料Mm投入到流化床加热器323中,进行上述基于热风的该成型材料Mm的加热。此时,通过流化床加热器323后的热风经由热风传送流路326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由此,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中待机中的成型材料Mm被加热,因此可有效地抑制该待机时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下降。并且,在此再利用通过流化床加热器323后的热风,因此与使用其他热源的情况相比,可抑制预热时的能量的消耗。
若注射装置1中的成型材料Mm的塑化及注射结束,则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内的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随之,打开通气性开闭部件324及热风阻断部件328a,由此成型材料Mm从流化床加热器323传送到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如此,预定的高温的成型材料Mm相继供给到注射装置1。
如以上叙述的材料预热装置321有时会作为注射装置1的一部分而设置于注射装置1。此时,材料预热装置321的上述的热再利用加热器322可以设为安装于注射装置1的缸体11的供给口11a并用于向缸体11内供给成型材料的料斗。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流化床加热器等其他材料加热器323的前端筒部323a连接于该料斗,并且向料斗内插入配置热风传送流路326的配管前端部。由此,能够使料斗作为热再利用加热器发挥作用。并且,优选将热风返回流路325b连接于料斗,以使热风从料斗返回到热风产生器325。另外,料斗优选构成为除了与材料传送通道327、热风传送流路326及热风返回流路325b的各连接部位以外,内部实质上被密闭。
(图7~9的材料预热装置)
在使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状态并进行加热的以往的装置中,各个成型材料加热成在热风中漂浮,因此能够使各个成型材料与高流速的热风接触,从而能够比较高速地进行加热。但是,仅通过使成型材料从下方接触热风,可能会在一部分成型材料中发生热风对成型材料的吹起以及其掉落,如此一来,会局部地形成流化床,而不会在成型材料整体中形成,其结果,有可能难以获得成型材料的高速且均匀的加热。
为了高速且均匀地进行向缸体的内部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的预热,该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成型材料Mm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的流化床加热器422;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配置于流化床上并引导流化床中的成型材料Mm的流动的引导部423。
材料预热装置421在注射装置1的螺杆12的旋转轴线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上安装于与注射缸体11的成型材料Mm的前端部14相反侧的后端部。更详细而言,该材料预热装置421在缸体11上与在缸体11的后端部设置于周向上的一部分的贯穿孔状的供给口11a连接,并且向该供给口11a供给实质上球状或圆柱状等形状的树脂颗粒等成型材料Mm。
在此,如图8所示,流化床加热器422将成型材料Mm经由材料供给口521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并朝向比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底部在上下方向上更靠上方(例如,铅垂方向上的上方)的位置供给热风,由此使成型材料Mm流动而形成流化床。
流化床加热器422内为在内部具有空间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形的容器,具备内径从上下方向上的下方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漏斗状的底部、内径大致恒定的侧部及盖状的上部。流化床加热器422的表面可以由针对加热具有耐热性的材料例如金属形成。
在图示例中,材料供给口521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上部且相对于后述的引导部423在流化床加热器422的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
材料供给口521例如可以连接于料斗等容纳用于预热的成型材料Mm的容纳部(未图示)。而且,在材料供给口521与容纳部之间可以设置为了使在流化床加热器422中预热的成型材料Mm通过或停止通过而开闭的开闭部件(未图示)。并且,在图示例中虽未设置,但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从容纳部向流化床加热器422供给成型材料Mm的送料器等输送器。
另外,材料供给口521也可以配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除上部以外的例如侧壁部或底部,而不配置于图示例的位置,并且也可以设置于多个部位。
向流化床加热器内的热风的供给并不受特别限定,可以通过使在热风产生器424中产生的热风向热风供给路425流通来进行。在图示例中,材料预热装置421可以具备将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进行了预热的成型材料Mm供给到注射装置1的缸体11的材料传送通道426,但热风供给路425和材料传送通道426在朝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开口部侧部分合流,而兼用为热风供给路425的朝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开口部侧的一部分551和材料传送通道426的朝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开口部侧的一部分551(将该兼用的部分也称为兼用通道部分551)。而且,在热风产生器424中产生的热风在兼用通道部分551流通并经由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底部的兼用通道部分551的开口部(也是热风供给路425及材料传送通道426的开口部)朝向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供给。
另外,该兼用通道部分551的开口部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底部的横向中央,但也可以设置于除横向中央以外的底部或除底部以外的部位。并且,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如图示例那样兼用为热风供给路425和材料传送通道426各自的一部分的方式,也可以分别设置热风供给路425和材料传送通道426。并且,热风也可以从多个部位向流化床加热器422内供给(具体而言,也可以将热风供给路425的朝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开口部设为多个),并且除了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底部以外,还设置于除底部以外的部分,或者设置于除底部以外的部分来代替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底部。
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热风在对成型材料Mm进行加热之后经由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上部的热风排出口522被排出。并且,在图示例中,被排出的热风在热风返回通道427中流通而返回到热风产生器424中,再次被加热并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
另外,在图示例中,热风排出口522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上部,具体而言,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上部且以在与所供给的热风的供给方向相对置的方向上开口的方式设置,但热风排出口522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除上部以外的位置。
如上所述,由流化床加热器422预热的成型材料Mm通过连结流化床加热器422和注射装置1的缸体11的材料传送通道426供给到缸体11。在图示例中,材料传送通道426在朝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开口部侧部分与热风供给路425合流而成为兼用通道部分551,并且,在比兼用通道部分551更靠下游(缸体11侧)的部位设置有输送器561,由此将存在于材料传送通道426内的成型材料Mm输送至缸体11。作为具体的输送器561,例如可以使用抽吸输送器、送料器等。另外,抽吸输送器为具有成型材料Mm能够通过内部的圆筒体且将由压缩机(省略图示)等制造出的压缩气体导入到圆筒体中并朝向材料传送通道426的下游侧吐出压缩气体的装置,通过朝向材料传送通道426的下游侧吐出压缩气体,圆筒体的上游侧成为负压而向下游侧输送成型材料Mm。并且,在图示例中,在材料传送通道426上设置有输送器561,但也可以通过将流化床加热器422配置于缸体11的铅垂方向上的上方而通过重力将成型材料Mm供给到缸体。
并且,流化床加热器422在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出口具有为了使成型材料Mm在出口通过或停止该通过而开闭的开闭部件523。具体而言,开闭部件523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出口,换言之,设置于材料传送通道426(兼用通道部分551)的朝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开口部,通过开闭该开口部而发挥将成型材料Mm输送到或不会输送到材料传送通道426的作用。而且,在图示例中,材料传送通道426和热风供给路425在兼用通道部分551中兼用为通道,因此为了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对成型材料Mm进行预热,开闭部件523具有通气性(通气性开闭部件),以便即使在闭合开闭部件523而使成型材料Mm在出口停止通过的情况下,对于热风也会使其经由开闭部件523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具体而言,如图所示,通气性开闭部件523可以使用形成有多个比成型材料Mm的大小小的贯穿孔的部件来形成,具体而言,由金属制的网板等来形成。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引导部423,该引导部423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配置于流化床上并引导流化床中的成型材料Mm的流动。详细而言,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若如上述那样供给热风,则成型材料Mm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浮起,在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内部由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形成流化床。但是,例如,若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热风相对于成型材料Mm的量过强,则成型材料Mm吹起至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高位置,因此仅有一部分成型材料Mm被热风吹起,如此一来,可能会局部地形成流化床,而不在成型材料Mm整体中形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引导部423配置于形成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流化床上(流化床的上方),引导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的流动。如此,通过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引导部423,能够调整成型材料Mm的流化床的形成状态。更具体而言,在成型材料Mm的加热中,在成型材料Mm整体中形成流化床且各个成型材料Mm与热风均匀地接触是很重要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421中通过具备引导部423,由热风吹起的成型材料Mm的流动被引导部423引导。通过引导成型材料Mm的流动来调整流化床的形成状态,使得各个成型材料Mm能够与热风均匀地接触,其结果,能够高速且均匀地进行向注射装置1的缸体11内部供给之前的成型材料Mm的预热。根据引导部423,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引导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的流动,因此由热风加热的同时成为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掉落在底部侧之后,这次是堆积在底部侧的成型材料(第二成型材料)浮起而由该热风加热。因此,该引导部423可以说是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通过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及第二成型材料)的流动的引导而诱导堆积状态的成型材料Mm(第二成型材料),以使其被向漂浮状态的成型材料Mm(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或之后的热风加热的加热诱导部。如此,第一成型材料及第二成型材料也分别是指进入到一个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成型材料Mm的一部分。
详细而言,引导部423可以设为板状或网板状。更具体而言,由于热风接触引导部423,因此引导部423优选具有一部分形状可以因热风发生变形,但整体形状不会因热风发生变形的耐风性。并且,引导部如图示例那样能够一边使热风通过一边引导成型材料Mm的流动,因此优选为网板状。
另外,板状是指不允许热风通过(不具有通气性)且相对于厚度而言表面宽的形状,网板状是指风通过(具有通气性)且相对于厚度而言表面宽的形状。作为网板状的引导部423,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冲孔金属板等被冲孔的板、由金属丝等具有强度的钢丝形成的网板或对由具有柔软性的线、绳索形成的网的外周用具有强度的金属等部件进行围框而形成的网板等。并且,作为引导部423,板状的部分和网板状的部分可以并存。并且,整体可以由一种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多个材料混合或并存而形成。材料只要具有比成型材料Mm高的耐热性,则不受特别限定,优选金属。
并且,作为引导部423,可以具备在与热风的风力相对置的方向上进行加固的加固部件。此时,通过加固部的存在,使得引导部423整体能够具有形状不会因热风发生变形的耐风性。并且,引导部423也可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形成。
引导部423可以以相对于热风的供给方向倾斜的姿势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由此能够进行引导。具体而言,引导部423可以具备周缘部531、比该周缘部531更向流化床侧突出的中央部532及连结该周缘部531和该中央部532且向远离流化床的方向弯曲成凹状的弯曲部533。通过如此构成,将接触到引导部423的成型材料Mm的流动引导成从中央部532朝向弯曲部533扩散,其结果,更容易调整成型材料Mm的漂浮范围,能够使成型材料Mm整体与热风均匀地接触。
另外,当由周缘部531、中央部532及弯曲部533形成引导部423时,引导部423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网板状。并且,引导部423优选以中央部532为中心而形成为同心圆状。
为了引导成型材料Mm的流动,引导部423可以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任意位置,例如也可以由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底部、侧部或上部的内壁延伸的安装部件固定。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在使用了材料预热装置421的运行中也能够调整为通过引导部423更容易地引导成型材料Mm的流动的观点出发,如图8所示,优选使用能够调整引导部423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428。此外,引导部423优选设置于热风的供给方向上,且位置调整机构428将引导部423的位置至少在沿热风的供给方向的方向上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引导部423设置于热风供给路425的延长线上,位置调整机构428将引导部423的位置至少在沿热风供给路425的延长线的方向上进行调整。通过如此构成,成型材料Mm的流动更容易被引导部423引导,能够更容易调整成型材料Mm的漂浮范围。
位置调整机构428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如图8所示,能够具备:将用于调整引导部423的位置的驱动力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外部传递到内部的第1传递部(省略图示);以及连结该第1传递部和引导部423并利用驱动力使引导部423位移的第1连结部581。
更详细而言,在图示例中,位置调整机构428能够将引导部423的位置至少在沿热风的供给方向的方向上进行调整,但第1连结部581包含棒状部件,在一个(上下方向上的下方)端部与引导部423的中央部532连接,从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上下方向上的上方)端部在沿热风的供给方向的方向上比流化床加热器422的热风排出口522更向外侧延伸,另一个端部存在于热风返回通道427内。而且,驱动力通过第1传递部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外部传递到内部,由此第1连结部581在沿供给方向的方向上位移(如图8的位置调整机构428右侧的箭头所示那样位移),将引导部423的位置至少在沿热风的供给方向的方向上进行调整。此时,第1连结部581的至少棒状部件在与位置调整机构428对引导部423的位置的调整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在热风已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状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支承引导部423,并且在利用位置调整机构428调整引导部423的位置时能够可靠地进行调整。
另外,位置调整机构428只要能够调整引导部423在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位置,则也能够设为除图示例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使图示例的第1连结部581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侧部延伸出并与引导部423结合的结构。并且,位置调整机构428对引导部423的位置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基于电动马达的驱动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基于手动的驱动来进行。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的变形例中,当引导部423具备周缘部531、中央部532及弯曲部533时,如图9所示,还可以具备能够调整引导部423的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的弯曲调整机构429。具体而言,在图示例中,通过利用弯曲调整机构429从引导部423的与流化床侧相反侧推拉引导部423,由此能够调整引导部423的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更具体而言,弯曲调整机构429可以具备:将用于调整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的驱动力从流化床加热器422的外部传递到内部的第2传递部(未图示);位于位置调整机构428的第1连结部581周围并通过来自该第2传递部的驱动力沿着第1连结部581的延伸方向位移的第2连结部591;及连结该第2连结部591的引导部侧的一个端部和引导部423的第3连结部592。弯曲调整机构429的第2传递部使第2连结部591相对于第1连结部581相对位移(如图9的弯曲调整机构429左侧的箭头所示那样位移),由此结合于第2连结部591的一个端部的第3连结部592沿上下方向和/或横向推拉引导部423,其结果能够调整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
进一步具体而言,当弯曲调整机构429的第3连结部592例如与引导部423的周缘部531连接时,若第2连结部591相对于第1连结部581相对位移,则第3连结部592的倾斜角度相对于第2连结部591的位移方向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发生变动。此时,可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形成引导部423及第3连结部592。并且,也可以由与引导部423相同的部件形成第3连结部592之后,以与引导部423在上下方向上相反方向的姿势设置。由此,第3连结部592作为加固部而存在,能够使得引导部423整体具有形状不会因热风发生变形的耐风性。并且,若作为弯曲调整机构429的第2连结部591相对于第1连结部581相对位移,则第3连结部592能够使引导部423主要在横向上推压伸长或拉动收缩,其结果能够调整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
在此,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421及其变形例的材料预热装置421,具有检测出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的温度信息检测机构。具体而言,温度信息检测机构能够利用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或如图8、图9所示经由流化床加热器422的观察窗524从外部观察的热像仪430等,获得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作为与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在此例如能够获得与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有关的信息。当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时,例如材料预热装置421的使用者根据该信息经由位置调整机构428调整引导部423的位置,由此能够调整成型材料Mm的流动的引导,而高速且均匀地进行成型材料Mm的预热。并且,当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弯曲调整机构429时,除了基于位置调整机构428的调整以外,还基于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引导部423的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的调整,或者,基于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引导部423的弯曲部533的弯曲程度的调整来代替基于位置调整机构428的调整,由此能够更高效率地高速且均匀地进行成型材料Mm的预热。另外,根据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材料预热装置421的使用者还能够采取提高热风的强度、调整成型材料Mm的供给量等对策。
并且,当本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位置调整机构428时,还可以具备根据由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对位置调整机构428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并且,当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弯曲调整机构时,控制部能够根据由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具体而言,例如当控制部判定为由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超出预定的阈值时,控制部通过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由此能够调整引导部423对成型材料Mm的流动的引导,而能够自动均匀地进行成型材料Mm的预热。
另外,当注射装置1具备材料预热装置421时,注射装置1所具备的用于对注射装置1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能够兼用为对上述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并且,当热电偶配设于流化床加热器422时,由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能够根据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的多个热电偶的测量结果来计算出,并且,当热像仪配设于流化床加热器422时,能够从所获得的热像图中提取任意数量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所提取的多个温度数据来计算出。
(图7~9的材料预热装置的控制)
以上叙述的材料预热装置421例如能够如下叙述那样控制。
首先,如图10所示,材料预热装置421将通气性开闭部件523设为关闭状态,向流化床加热器422供给用于预热的成型材料Mm并供给热风而开始加热(步骤S10)。在材料预热装置421中,在使用该材料预热装置421时利用作为温度信息检测机构而设置于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或经由流化床加热器422的观察窗524从外部观察的热像仪430等,始终监视流化床加热器422内部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作为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并不受特别限定,在此,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根据所测定出的成型材料Mm的温度而获得与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有关的信息,接着将该信息发送到例如材料预热装置421的控制部。
控制部判定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是否超出预定的阈值(步骤S20)。另外,关于控制部进行的判定,每个在成型材料Mm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并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进行判定。
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超出预定的阈值时(步骤S20-是),控制部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步骤S21)。通过控制部进行的控制,能够调整引导部423对成型材料Mm的流动的引导,而均匀地进行成型材料Mm的预热。然后,由控制部控制之后,控制部再次判定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是否超出预定的阈值(步骤S20)。此时,能够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进行再次判定。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未超出预定的阈值时(步骤S20-否),控制部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及弯曲调整机构429均不进行控制而维持这些位置调整机构428及弯曲调整机构429的现状(进入步骤S30)。
接着,控制部根据由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判定成型材料Mm是否温度分布均匀地达到预定的温度(换言之,是否已完成预热)(步骤S30)。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温度分布均匀地达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30-是),发送停止供给热风并且打开材料预热装置421的通气性开闭部件523的内容的控制,将成型材料Mm经由材料传送通道426供给到注射装置1(步骤S31)。在流化床加热器422的成型材料Mm被排出之后,再次返回到进行预热前的成型材料Mm的供给的工序。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未温度分布均匀地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步骤S30-否),控制部再次判定成型材料Mm是否温度分布均匀地达到预定的温度(步骤S30)。此时,能够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进行再次判定。
并且,作为材料预热装置421的其他控制方法,还可以进行如下方法。
首先,如图11所示,与上述控制方法同样地,材料预热装置421将通气性开闭部件523设为关闭状态,向流化床加热器422供给用于预热的成型材料Mm并供给热风而开始加热(步骤S10)。
接着,控制部根据由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成型材料Mm的温度有关的信息,判定成型材料Mm是否达到预定的温度(步骤S40)。这里的成型材料Mm的预定的温度可以设为从多个热电偶或热像仪得到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另外,关于控制部进行的判定,能够在成型材料Mm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422内并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进行判定。
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步骤S40-是),进入下一个步骤S50。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未达到预定的温度时(步骤S40-否),控制部再次判定成型材料Mm是否达到预定的温度(步骤S40)。此时,能够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进行再次判定。
接着,控制部判定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是否超出预定的阈值(步骤S50)。
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超出预定的阈值时(步骤S50-是),控制部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步骤S51)。然后,在由控制部进行控制之后,控制部再次判定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是否超出预定的阈值(步骤S50)。此时,能够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进行再次判定。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判定为成型材料Mm的温度分布的程度未超出预定的阈值时(步骤S50-否),控制部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及弯曲调整机构429均不进行控制而维持这些位置调整机构428及弯曲调整机构429的现状。并且,控制部发送停止供给热风并且打开材料预热装置421的通气性开闭部件523的内容的控制,将成型材料Mm经由材料传送通道426供给到注射装置1(步骤S52)。在流化床加热器422的成型材料Mm被排出之后,再次返回到进行预热前的成型材料Mm的供给的工序。
(注射装置)
如图1、5、7所例示,可以应用如上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21等的注射装置1主要具备:使从材料预热装置21等供给的成型材料在内部熔融的缸体11;在缸体11的内部旋转驱动而使成型材料塑化的螺杆12;配置于螺杆1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侧(图1的右侧)的计量马达31;及配置于计量马达31的更后侧的注射马达41。
在缸体11周围配置有对供给到缸体11内部的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3。缸体11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端侧(图1的左侧)具有内外径变小的前端部14,在该前端部14周围也配置有加热器13。并且,在缸体1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端侧设置有贯穿孔状的供给口11a,在该贯穿孔状的供给口11a安装有上述材料预热装置21。
计量马达31及注射马达41分别固定于在滑动底座101上以竖立的姿势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两个马达支承板32、42各自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侧的背面。螺杆12由计量马达31旋转驱动,并且由注射马达41进退驱动。两个马达支承板32、42在计量马达31周围的多个部位例如四个部位由杆51、52彼此连结。
计量马达31主要包括:转子33;配置于转子33的周围的定子34;及围绕转子33及定子34周围且在内表面设置有定子34的定子框架35。计量马达31的转子33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各端部由轴承33a支承于定子框架35的内侧。并且,该转子33花键连接于计量花键轴36的周围,该计量花键轴36连结于安装有螺杆12的螺杆安装部37。另外,在计量花键轴36的外周面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端部形成有与设置于转子33的内周面的键槽对应的一个以上的键36a。由此,旋转驱动力能够从计量马达31传递到螺杆12而使螺杆12进行旋转。
注射马达41主要具有:转子43;配置于转子43的周围的定子44;及以围绕转子43及定子44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且在内表面设置有定子44的定子框架45。转子43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各端部由轴承43a支承于定子框架45的内侧。注射马达41的转子43连接于驱动轴。更详细而言,该驱动轴具有:通过设置于圆筒状的转子43的内周侧的槽部43b花键连接的注射花键轴46;连结于注射花键轴46的丝杠轴48;及经由轴承49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计量花键轴36的内侧的旋转轴50。与丝杠轴48螺合的丝杠螺母47经由后述的压力检测器38安装于马达支承板42。通过该结构,由注射马达41产生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螺杆1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直线驱动力并传递到螺杆12。
另外,在注射马达41的定子框架45与马达支承板42之间配置有压力检测器38。该压力检测器38分别安装于马达支承板42及丝杠螺母47,并检测出在从注射马达41向螺杆12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作用于该压力检测器38的荷载。在压力检测器38与定子框架45之间夹设有筒状部分39。并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位于与上述驱动轴相反侧的注射马达41的定子框架45的后端面设置有编码器45a,该编码器45a通过轴部45b与转子43连结并检测出转子43的旋转。
另外,当注射装置1具备如图7~9所示的材料预热装置421时,材料预热装置421可以不具备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取而代之,注射装置1具备该控制部。而且,注射装置1代替具备对位置调整机构428和/或弯曲调整机构429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时的控制部,能够与材料预热装置421具备该控制部时相同地进行控制。
对具备这样的注射装置1的注射成型机进行的成型过程的一例进行叙述,在前一次成型过程的后半期在缸体11的内部已计量并配置有预定量的成型材料的状态下,进行关闭未图示的模具装置而设为合模状态的合模工序。接着,依次进行通过螺杆12的前进朝向模具装置内注射成型材料而将成型材料填充于模具装置内的型腔的填充工序、使螺杆12进一步前进而将位于缸体11的前端部14内部的成型材料保持为预定的压力的保压工序。
而且,之后进行对填充于模具装置内的成型材料进行冷却而使其固化从而获得成型品的冷却工序。此时,进行计量工序,即,对于从材料预热装置21向缸体11内另行供给的成型材料,一边在基于加热器13的加热下通过螺杆12的旋转朝向缸体11的前端部14输送一边使其熔融,从而将预定量的成型材料配置于前端部14。
在该计量工序中,在该实施方式中,供给到缸体11内的成型材料通过材料预热装置21已被加热至适当温度。因此,即使使螺杆12高速旋转而将成型材料在短时间内传送到缸体11的前端部14,也能够使成型材料充分塑化。由此,计量所需要的时间变短,能够实现成型周期的缩短化。
另外,之后进行打开模具装置而设为开模状态,并通过顶出装置等从模具装置中取出成型品的取出工序。
(本发明中所包含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包括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A1)一种材料预热装置,其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其中,
所述材料预热装置具备多个流化床加热器,所述多个流化床加热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
(A2)根据上述(A1)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具备直列连结通道,所述直列连结通道连结多个流化床加热器中的两个流化床加热器彼此,并且从这些中的一个流化床加热器向另一个流化床加热器传送成型材料。
(A3)根据上述(A2)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由所述直列连结通道彼此连结的所述两个流化床加热器中的至少位于向注射装置供给成型材料的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流化床加热器,具有用于将成型材料投入到该流化床加热器中的材料投入口。
(A4)根据上述(A1)至(A3)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具备并列供给通道,所述并列供给通道从多个流化床加热器中的至少两个流化床加热器的每一个朝向注射装置传送并供给成型材料。
(A5)根据上述(A4)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所述并列供给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分支通道部分,与连接于该并列供给通道的所述至少两个流化床加热器分别相连;及
合流通道部分,分支通道部分合流并到达注射装置。
(A6)根据上述(A4)或(A5)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连接于所述并列供给通道的所述至少两个流化床加热器分别具有材料投入口,所述材料投入口用于将成型材料投入到该流化床加热器中。
(A7)根据上述(A1)至(A6)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多个各流化床加热器在成型材料的出口具有通气性开闭部件,所述通气性开闭部件使所述热风通过并且为了使成型材料在所述出口通过或停止该通过而开闭。
(A8)根据上述(A1)至(A7)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具备产生供给到流化床加热器的热风的热风产生器。
(A9)一种注射装置,其具备使成型材料熔融的缸体,并且将在缸体中熔融的成型材料注射到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注射装置具备上述(A1)至(A8)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
(B1)一种材料预热装置,其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其中,
所述材料预热装置具备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多个材料加热器,
多个材料加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为通过在其他材料加热器中的成型材料的加热所使用的加热介质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热再利用加热器。
(B2)根据上述(B1)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在热再利用加热器中所述加热介质与成型材料接触而对该成型材料进行加热。
(B3)根据上述(B1)或(B2)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为通过热风的供给而一边使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的流化床加热器,
所述材料预热装置具备热风传送流路,所述热风传送流路将通过了流化床加热器后的热风作为所述加热介质而传送到所述热再利用加热器。
(B4)根据上述(B3)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具备产生供给到所述流化床加热器的热风的热风产生器。
(B5)根据上述(B4)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具备热风返回流路,所述热风返回流路使作为所述加热介质的热风从热再利用加热器返回到热风产生器。
(B6)根据上述(B3)至(B5)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在成型材料的出口具有通气性开闭部件,所述通气性开闭部件使所述热风通过并且为了使成型材料在所述出口通过或停止该通过而开闭。
(B7)根据上述(B1)至(B6)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具备材料传送通道,所述材料传送通道从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向所述热再利用加热器传送成型材料。
(B8)根据上述(B7)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热再利用加热器用于由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加热后的成型材料的保温。
(B9)根据上述(B7)或(B8)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具有用于将成型材料投入到该其他材料加热器中的材料投入口。
(B10)一种注射装置,其具备使成型材料熔融的缸体,并且将在缸体中熔融的成型材料注射到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注射装置具备上述(B1)至(B9)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
(B11)根据上述(B10)所述的注射装置,其具备用于将成型材料供给到缸体内的料斗,
所述料斗为所述热再利用加热器。
(C1)一种材料预热装置,其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所述材料预热装置具备:
流化床加热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及引导部,在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内配置于流化床上,并且引导流化床中的成型材料的流动。
(C2)根据上述(C1)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还具备能够调整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内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C3)根据上述(C1)或(C2)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设置于热风的供给方向上,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将所述引导部的位置至少在沿热风的供给方向的方向上进行调整。
(C4)根据上述(C1)至(C3)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为板状或网板状,
所述引导部具有:周缘部;中央部,比该周缘部更靠向流化床侧突出;及弯曲部,连结该周缘部和该中央部并向远离流化床的方向弯曲成凹状。
(C5)根据上述(C4)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材料预热装置还具备能够调整所述引导部的弯曲部的弯曲程度的弯曲调整机构。
(C6)根据上述(C1)至(C5)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流化床加热器在成型材料的出口具有通气性开闭部件,所述通气性开闭部件使所述热风通过并且为了使成型材料在所述出口通过或停止该通过而开闭。
(C7)根据上述(C1)至(C6)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材料预热装置具有检测与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内部的成型材料的温度有关的信息的温度信息检测机构。
(C8)根据上述(C7)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对位置调整机构进行控制。
(C9)根据上述(C8)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所述材料预热装置还具备能够调整所述引导部的弯曲部的弯曲程度的弯曲调整机构,
所述注射装置还具备根据由所述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对位置调整机构和/或弯曲调整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C10)一种注射装置,其具备使成型材料熔融的缸体,并且将在缸体中熔融的成型材料注射到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注射装置具备上述(C1)至(C9)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
符号的说明
1-注射装置,11-缸体,11a-供给口,12-螺杆,13-加热器,14-前端部,21、121、221-材料预热装置,22、23、122、123、222、223、229、230-流化床加热器,22a、23a、122a、123a、222a、223a、229a、230a-前端筒部,22b、23b、122b、123b、222b、223b、229b、230b-锥部,22c、23c、122c、123c、222c、223c、229c、230c-筒状主体部,22d、23d、122d、123d、222d、223d、229d、230d-环状部,22e、23e、122e、123e、222e、223e、229e、230e-材料投入口,22f、23f、28、122f、123f、128a、128b、222f、223f、229f、230f、228a、228b-热风阻断部件,24、224a、224b-直列连结通道,25a、25b、125a、125b、225a、225b、225c、225d-通气性开闭部件,26-材料供给通道,126、226-并列供给通道,126a、126b、226a、226b-分支通道部分,126c、226c-合流通道部分,27、127-热风产生器,27a、127a、227a-热风传送流路,27b、127b、227b-热风返回流路,127c、227c-延长传送流路,127d、127e、227d、227e-支管流路部分,127f、227f-主管流路部分,321-材料预热装置,322-材料加热器(热再利用加热器),322a、323a-前端筒部,322b、323b-锥部,322c、323c-筒状主体部,322d、323d-环状部,323-其他材料加热器(流化床加热器),323e-材料投入口,323f、328a-热风阻断部件,324-通气性开闭部件,325-热风产生器,325a-热风供给流路,325b-热风返回流路,326-热风传送流路,326a-扩径前端部,327-材料传送通道,421-材料预热装置,422-流化床加热器,521-材料供给口,522-热风排出口,523-开闭部件、通气性开闭部件,524-观察窗,423-引导部,531-周缘部,532-中央部,533-弯曲部,424-热风产生器,425-热风供给路,551-兼用通道部分,426-材料传送通道,561-输送器,427-热风返回通道,428-位置调整机构,581-第1连结部,429-弯曲调整机构,591-第2连结部,592-第3连结部,430-热像仪,31-计量马达,32-马达支承板,33-转子,33a-轴承,34-定子,35-定子框架,36-计量花键轴,36a-键,37-螺杆安装部,38-压力检测器,39-筒状部分,41-注射马达,42-马达支承板,43-转子,43a-轴承,43b-槽部,44-定子,45-定子框架,45a-编码器,45b-轴部,46-注射花键轴,47-丝杠螺母,48-丝杠轴,49-轴承,50-旋转轴,51-杆,52-杆,101-滑动底座,Mm-成型材料。

Claims (11)

1.一种材料预热装置,其进行成型材料的预热并将该成型材料供给到注射装置,所述材料预热装置具备:
流化床加热器,其为对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材料加热器,通过热风的供给一边使第一成型材料成为流化床一边进行加热;及
加热诱导部,诱导第二成型材料被向所述第一成型材料供给之前或之后的所述热风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所述加热诱导部为使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和与该流化床加热器不同的其他材料加热器连通的所述热风的流路或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为流化床加热器,该材料预热装置具备多个所述流化床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具备直列连结通道,所述直列连结通道将多个流化床加热器中的两个流化床加热器彼此连结,并且从这些中的一个流化床加热器向另一个流化床加热器传送所述第一成型材料或第二成型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具备并列供给通道,所述并列供给通道从多个流化床加热器中的至少两个流化床加热器的每一个朝向注射装置分别传送并供给所述第一成型材料及第二成型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所述其他材料加热器为通过所述流化床加热器中的所述第一成型材料的加热所使用的热风对所述第二成型材料进行加热的热再利用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具备将所述第一成型材料从所述流化床加热器传送到所述热再利用加热器的材料传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加热诱导部为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内配置于流化床上,并且引导所述流化床中的第一成型材料及第二成型材料的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还具备能够调整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内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其中,
该材料预热装置具有检测与所述流化床加热器内部的成型材料的温度有关的信息的温度信息检测机构,
所述材料预热装置还具备根据由所述温度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与温度有关的信息对位置调整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11.一种注射装置,其具备使成型材料熔融的缸体,并且将在缸体中熔融的成型材料注射到模具装置,其中,
所述注射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预热装置。
CN202280009106.0A 2021-03-25 2022-03-25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Pending CN116710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2378 2021-03-25
JP2021-052377 2021-03-25
JP2021052378A JP2022149991A (ja) 2021-03-25 2021-03-25 材料予熱装置および射出装置
JP2021-052373 2021-03-25
PCT/JP2022/014671 WO2022203080A1 (ja) 2021-03-25 2022-03-25 材料予熱装置及び、射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0260A true CN116710260A (zh) 2023-09-05

Family

ID=83464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9106.0A Pending CN116710260A (zh) 2021-03-25 2022-03-25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49991A (zh)
CN (1) CN11671026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49991A (ja) 2022-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5504B (zh) 用于生产塑料容器的设备
EP3710253B1 (en)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CN1099947C (zh) 预塑化式注塑装置
ES2773150T3 (es) Máquina de moldeo y método para moldear una pieza
WO2009070865A1 (en) Pre-heater of resin material
CN116710260A (zh)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WO2022203080A1 (ja) 材料予熱装置及び、射出装置
CN102189668A (zh) 用于制造塑料容器的设备和方法
KR101534926B1 (ko) 사출성형기
US4158540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molded parts from granulated plastic materials
ES2782184T3 (es) Método para moldear una parte
JP2022149990A (ja) 材料予熱装置及び、射出装置
JP2022149987A (ja) 材料予熱装置及び、射出装置
CN207156374U (zh) 一种用于加工热塑性塑料制品的注塑装置
KR101242130B1 (ko) 사출기용 스크루실린더의 가스배출장치
CN208759974U (zh) 一种pla和pbat混合改性材料的造粒设备
CN215550908U (zh) 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吹膜机加热融化装置
CN117698096B (zh) 一种医疗袋生产用吹塑装置及吹塑工艺
KR100255842B1 (ko) 폐합성수지를 이용한 파이프의 제조장치
CN2504580Y (zh) 一种可混色干燥机
KR20180090322A (ko) 몰딩 기계 및 몰딩 기계의 작동 방법
JP3747162B2 (ja) 射出装置
KR101506809B1 (ko) 사출성형기
CN115151399A (zh) 预热装置及注射装置
CN116490303A (zh) 材料预热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